十一、生活与哲学:实践观与真理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专题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论内容: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预见性和自觉性。
(2)方法论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指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认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发展具有上升性;总之,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要求一切以条件、范围为转移。
认识论中还要注意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注意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作用,看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真题体验】1.(2009江苏,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2.(2009江苏,)“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3.(2010·新课标全国卷)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2010·福建文综) 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重要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不要求主观题默写)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含义:(1)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学科的回答】2.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气、土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上的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正的哲学)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2015届高考政治考前基础回扣:考前第4天 实践观、真理观
考前第4天实践观、真理观一、实践观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真理观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具有条件性、具体性。
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3.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押题2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我国最早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其运算过程称为“筹算”。
到了宋、元时代,由于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
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
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筹算就演变到珠算。
珠算的推广,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筹算到珠算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珠算的出现是古代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珠算的发展和推广适应了古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当时,日益发展的经济活动证明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珠算的推广,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统考版2023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第二篇考前回顾11生活与哲学:实践观真理观课件
④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押题11】 不断摸索、大胆试验、勇于实践 国务院在2018年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由 贸易港的任务交到了海南手中。2022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赴 海南考察调研时指出,由海南来完成这项历史性任务,这也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的一个战略安排,不断摸索、大胆试验,现 在蹚出来一条路子。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通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④时代和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A.①③ B.①④ C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 ②真理具有条件性、具体性。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
特点 发展和完善真理
③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认识 过程
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 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1.生活与哲学:实践观、真理观
从近几年高考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认识过程是常 考点。2022年高考可能结合漫画、名人名言、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发 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适时调整等进行考查。
一、实践观 1.含义、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直 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 指导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四大板块的划分及识别的关键词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四大板块的划分及识别的关键词板块一、唯物论(又叫辩证的唯物论,教材第四、第五两课的内容)该板块的关键词共六个大字:物质、意识、规律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根据或针对,情况,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发展战略”/立足或着眼于,情/2、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意识的双重作用,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科学发展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3、原理: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
方法论: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受到规律的惩罚(如环境)/做事遭遇失败/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坚持实事求是/板块二、认识论(教材第六课的内容)该板块的关键词共六个大字:实践、认识、真理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共包括四点内容: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如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等等。
格言:实践出真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路遥知马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得出某种认识,需要再认识/山外有山,学无止境/3、原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认识/对某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板块三、辩证法(又叫唯物辩证法,教材第七、八、九、十课内容)该板块的关键词共十二个大字:即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一)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性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影响/制约/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会促进/会带来/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014届政治第二轮复习学案15实践观与真理观
实践观与真理观
认识论主要知识点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认识的特点 3、真理的特点
4、实践的特点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 引向歧途。
二、认识的特点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 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 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 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 的过程。
④发奋学习,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 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14.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十七大提出了 “四位一 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 设),十八大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确立,标志着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体现了中 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结合材料,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关原理 分析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发展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 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 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真理的特点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 用条件和范围;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 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 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是客观的,因为真理的内容和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 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11 生活与哲学:实践观、真理观
@《创新设计》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是求索真理的历程。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原 来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编写顺序是“先拼音,后识字”,现在教材的编写顺序是 “先识字,后拼音”,这体现了认识的发展,因此本题应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上升 性的知识组织答案。然后把材料与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知识结合起来逐一分析即 可创新设计》
一、实践观 1.含义、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
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本课内容结束
1
11.生活与哲学:实践观、真理观
一、实践观 1.含义、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
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11
@《创新设计》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是求索真理的历程。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原 来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编写顺序是“先拼音,后识字”,现在教材的编写顺序是 “先识字,后拼音”,这体现了认识的发展,因此本题应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上升 性的知识组织答案。然后把材料与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知识结合起来逐一分析即 可。
哲学框架图――《生活与哲学》
哲学框架图――《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方法论框架图辩核心概念: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证1( 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依据、按照、从…出发、实际分析等)唯2( 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物3(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论4(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辩核心概念:实践概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与谬误—认识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唯证物唯实践观: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社会历史性。
主物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这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认识。
义主真理观:3(?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唯联系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论物?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主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义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实践观真理观
(3)方法论要求
重视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性认识 重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 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在发展 真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超越自身
人
•实践是 实践是
的
性的活动
3 实践的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
教育活动、艺术活 动等也是人的实践 活动,对人类社会 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判断是否为实践活 动,除可依据概念、 特征外,也可依据 实践的形式。
4 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 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 着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和发展 •生产实践 生产实践
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2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客观主体对象手段?受客观事物及运动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的烙印?社会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受历史条件制约?是历史条件产物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人工具和其他设备自然界社会关系?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两者是辩证统一的?3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教育活动艺术活动等也是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简要评析漫画中老者与农夫的观点
5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只有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让客观事物通过人的各种 感觉器官进入人脑,人脑才有可能产生认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14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2014年版)
2014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1.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31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分析1-93.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10-124.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13-31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分析13-18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分析19-217.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分析22-288.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分析22-289.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原理分析29-3110.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11.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唯物辩证法12.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2、3、4、513.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614.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认识论1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联系+发展1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矛盾观17.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1018.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分析1-419.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原理分析5-1020.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唯物论常用的观点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⑷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复习)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先进文化问题的破解过程分 别体现了哪些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 物主义道理?
尼克.胡哲震撼全人类的视频
如果你得不到一个奇迹,就去创造一个吧 ——尼克.胡哲
尼克.胡哲谈人生 ——没手没脚无烦恼
尼克胡哲简介(英文版)
上述材料体现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道理的?
请运用主要矛盾原理,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我国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五千年文明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 代发展的先进文化的结晶,是维系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总结吸收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 又顺应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涵,使之成为“文化精髓”“兴国 之魂”,是我们党成立90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 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观 发展观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2、发展的趋势原理 3、发展的状态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3、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论道理的?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 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 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 的建设全过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精 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 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 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 远历史意义。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完整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观和意识观共5个)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如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国家做出----。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如疫情得到了控制,积极好转---。
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使用范围〗: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如兴修水利、人工降雨。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2+2)【五星考点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规划、行动步骤等;科研攻关、科技成就等;在某思想指引下、政策引导下---;弘扬某种精神,如抗疫精神等。
最新高考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重要原理及主观题应用ppt优质课件
10、“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 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 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 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解决 我国发展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 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认识往往要 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 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 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人的认识是 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 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 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 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重视实践的观点,用正确的认识来 指导实践活动。(可套用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问)
•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 体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答题模板
模板16实践、真理与认识发展的过程 实践、真理与认识发展的过程是近年来各地高考的高频考点。试题多结合人们改造自 然、社会改革和科学实验的重大成果等进行考查
常见设问方式: (1)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三步走”战略 (2)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对×××××X的正确态度 (3)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对×XX×××的探索过程 常用答题语言: 答题要素: 实践的特征+实践决定认识十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程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 碍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31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31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又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但人们又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同时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归纳 -认识论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归纳-认识论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促进作用。
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实践观和真理观
地 球 是 世 界 的 中 心
太 阳 是 宇 宙 的 中 心
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地球是世界的中心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符合客观实际 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实践检验是正确的
“宇宙无限,没有中心”这一观点是真理,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真理是客观的
1. 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 符合的认识. 2.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客观性
①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②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真”是客观的, 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为 转移. 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谷物播种完毕,接连五个小时 下雨,这雨对谷物有益吗? 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 雨,这雨对庄稼是有益的吗?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这个道理的?
参考答案: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 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 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 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 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 ,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 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 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生活与哲学
( A )
考前第5天
生活与哲学
[押题 22]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建设生态文明,先进 的生态伦理观念是价值取向,发达的生态经济是物质基础,完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善的生态文明制度是激励约束机制,可靠的生态安全是必保底 线,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根本目的。在“十二五”时期加快 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 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 努力打造“富 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是浙江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 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浙江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合材料,分析浙江省在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 浙江过程中应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考前第4天
生活与哲学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3.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 的指导作用。
本 专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客观性 。 题 真理具有 具体性 、条件性。 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 栏 2. 目 发展和完善真理。 开 关 3.认识具有 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
考前第4天
生活与哲学
解析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体现了实践
(1)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重视实践的作用。摸着石头过
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 河,大胆试验突破,在实践基础上谋划顶层设计。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发挥认识作用。推进实践要 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 (3)推进改革开放,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 一。
高中政 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它引导我们思考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哲学知识,下面就为大家进行总结。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而哲学则是将这些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哲学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的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生活与哲学:实践观与真理观(一)实践观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真理观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具有条件性、具体性。
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3.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4.认识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生命离不开阳光和空气吗?这可不一定。
近日,“蛟龙”号圆满完成载人深潜精细调查任务,发现了27处海底“黑烟囱”和黑暗生态系统。
海洋深处缺乏阳光,几乎无氧,没有光合作用,却依然存在许多生物种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深海生态系统。
这启示我们() A.人们的日常观念与客观真理总是存在较大的差异B.科研工作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的现实性C.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变自然生态规律D.科技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答案 D解析A说法绝对。
B错误,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C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
2.因为磁性粒子在物质世界中通常以偶极子(南北两极)形式成对出现。
1931年,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了磁单极子可以独立存在。
1982、2009、2014年,多国科学家宣称在实验中发现了磁单极子,却无法再次发现。
找到磁单极子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但科学家们绝不会轻言放弃。
发现磁单极子的过程充分说明()①获得真理是认识过程的最终目的②认识决定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方向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D解析①错误,服务于实践是认识过程的最终目的。
②错误,颠倒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答案为D。
3.有人慨叹:“懂得许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
人须在事上磨,主要是因为()A.真理是有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实践具有能动性D.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答案 B4.近期,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地方教材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立足于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正确认识,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这一修改()①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本质的真实回归②说明人们对事物的完整认识往往经历一个过程③体现了人类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④是在正确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体现了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本质的回归,①符合题意;这一过程体现了对事物完整认识的过程,②符合题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真理,③排除;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颠倒了二者关系,表述错误。
故选A。
5.下列观点能体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A.四川人喜辣,江浙人喜甜B.牛顿力学适用于解释低速宏观物体运动C.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现在已知地球为略扁的球形D.有人认为《水浒传》为施耐庵所作,也有人认为不是他答案 B6.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不少家庭的年夜饭搬到了酒楼,看春晚、短信微信拜年、抢电子红包等新年习俗逐渐流行,放爆竹也因为环保、安全等原因被广泛限制……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不知年该怎么过了。
也有人认为,在数字技术条件支撑下,年味更浓了。
这表明()①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③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④人的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A解析人们对春节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与题意无关。
7.我国以“悟空”为名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
目前在粒子的电荷测量、能量测量、方向测量、粒子鉴别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在还不能肯定已经找到暗物质。
这说明()①“悟空”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②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无法认识的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暗物质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对暗物质的认识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②错误,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④错误,认识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8.移植捐献获得的异体眼角膜,是角膜疾病的主要医治办法。
中国科学家运用特殊工艺处理异种眼角膜,获得了可用于临床的生物工程眼角膜,解决了人体捐献眼角膜大量缺乏的临床困境。
科学家通过改造异体眼角膜解决临床难题,表明了()①现代科技能够提高人类抗击疾病的水平②人类的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③对科学奥秘的好奇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改造自然规律可以推动科学研究和探索的进程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 A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慎独”和“自省”,注重慎独自律、省察克治的修身之道。
比如儒家强调内心的反躬自省,《论语》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
一个人道德人格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在内心深处进行吐故纳新的过程。
一个缺乏自省意识的人,不会认识自身的不足,也不可能产生自我修养的愿望和紧迫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慎独”“自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
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
要立足社会实践,把握时代对个人道德的要求,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为“慎独”“自省”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要在正确道德标准引领下,严格自律,反省并完善个人实践方式。
(3)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在反复实践和反复自省、自我改造中,不断深化道德认识,坚定践行道德信念,塑造完善的道德人格,提升道德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通过“慎独”“自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
10.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以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短板。
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是支撑投资的新增长点,也是老百姓翘首以盼的民生需求。
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放宽了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2010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明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领域和社会事业领域。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作为一种创新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供给方式,PPP模式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并被视为积极财政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具。
但在2017年两会上,财政部部长肖捷在答记者问时指出:“PPP在中国还处于探索阶段。
客观上,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一个过程。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分析PPP模式的发展过程。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要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非公有制经济、民间投资、社会资本等在实践发展中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从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到PPP模式的推进,是我们在发展理念上的深化和升华。
(学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