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编制:校对: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4.1.1 实施日期:2014.1.1目录1. 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32. 使用材料----------------------------------------33. 设备和工具--------------------------------------34. 通用工艺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通用工艺要求图示------------------------------76. 电器安装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7. 元件、器件、部件的制作及安装-------------------148. 二次线的制作及配线要求--------------------20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1.1 本工艺守则执行GB50171-2012标准、GB50150-2006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等。
1.2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本公司各种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中的二次配线工艺要求。
2.使用材料:铜芯聚氯乙烯单股线( B V)、铜芯聚氯乙烯多股线(BVR)、绕线管、扎带、铜接头(OT、U T、GT)、管状端子、线号管、色带、瓷质套管、黄腊管、纸胶带;普通端子、试验端子、标示端子、终端固定件、普通短接片、试验短接片、隔板、试验端板、普通端板、标码条;二次插座、小母线座、安装导轨;接地标示、内外标签等等。
3.设备和工具:3.1 设备:线号专用电脑打印机、下线机、端子压着机等。
3.2 工具:斜口钳、尖嘴钳、扁嘴钳、老虎钳、冷压钳、剥线钳、剪刀、螺丝刀、扳手、电烙铁、焊锡、焊锡膏、卷尺、万用表等等4.通用工艺要求:4.1 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5.10一排按钮、信号灯接线:
5.11转换开关接线:
6.电器安装原则;
6.1验收检查:
6.1.1包装和密封应良好。
6.1.2技术文件应齐全,并有装箱清单。
6.1.3按装箱清单清点,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6.1.4按要求做外观检查;外壳、漆层、手柄,应无损伤或变形;内部仪表、瓷件、胶木电器,应无裂纹或伤痕;螺丝应拧紧。
表1
管形电阻发热功率为额定不同百分比时
7.5~15W
25~200W
≤30%
≤50%
≤30%
≤50%
选用BV、BVR导线剥去的绝缘长度(mm)
10
20
20
40
4.26长期带电发热元件安装位置应靠上方,按其功率大小与周围元件及导线束距离应不小于20mm。
4.27二次接线与高低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2
4.3导线线束转弯处应有圆弧过度,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线束外径的
两倍,以免应力集中。线束应有线夹或固定夹固定,以免受振动和冲击造成破坏.硬导线接线端应弯成U形缓冲环。
4.4所选导线截面必须满足长期允许负荷的额定电流值。
4.5导线在通过柜体板件的孔、边等断面处,需用护线套保护,以免破坏导线绝缘。
4.6每批工程二次走线的接线形式必须一致;同批量产品材料色泽应力求相同。
4.12柜内电流回路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标称电压不低于450/750V的铜芯绝缘导线,接地回路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黄绿双色导线,其他回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
4.13导线用于连接门上的电器、控制台板等可动部位时,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外套塑料缠绕管保护;在可动部分两端应固定牢固。
二次线配线通用技术要求(20130424).doc
二次线配线通用技术要求编制:年月日标准化:年月日审核:年月日会签:年月日批准:年月日1目的明确电气柜或电气箱等电气成套产品二次配线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FTU、DTU等系列产品的二次配线过程。
注:当本文件相关条款与用户协议编制的规范的规定相冲突时,按照这些规定要求实施。
3使用设备及工具3.1中英文线号机、热缩吹风枪、(20~75W)电烙铁、万用表、台钳、手枪钻。
3.2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嘴钳)扁嘴钳、电动或手动螺丝刀、套筒或活动扳手、冷压钳、管形端子压接钳、丝锥、记号笔等。
4使用材料4、1电缆:多芯控制电缆、多芯带屏蔽控制电缆、通讯电缆等。
4、2 导线:BVR 0.5mm2导线、BVR 0.75mm2导线、BVR 1.0mm2 导线、BVR 1.5mm2 导线、BVR 2.5mm2 导线等。
4、3接线端子(接线鼻子)、尼龙扎带、打号套管、、行线槽、缠绕管、线夹、热缩管、焊锡丝、标签、密封条、三防漆、绝缘漆等。
5配线原则5.1布线应平直、整齐、统一,走线合理,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查和检修。
5.2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且横平竖直。
同一通道中的导线要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时应紧贴敷设面。
5.3同一层次的导线应高低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不得多层次跨越。
5.4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拐角弯曲半径约为线经两倍)。
5.5上下或左右接点若不在同一垂直或水平线时,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6导线与端子连接时,应不在绝缘层、不反圈、露铜不大于1mm。
5.7同一元件、同一回路(或功能相同元件与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及弯曲弧度应保持一致。
5.8每个接线端子只允许接一根导线,每个电器元件端子接线不得超过两根。
5.9布线时严禁损伤绝缘层和线芯。
5.10二次配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5.11成套电气产品绝缘导线最小截面积为1.0mm²,对于低坪(≤100V)线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1.0 mm²的导线。
高低压配电柜二次接线规范标准[详]
高低压配电柜二次接线规范电气接线工艺上应力求美观、实用、便于施工操作和方便以后检修查线。
接线应兼顾全局,力求整齐划一、协调大方,给人以整体美,不得标新立异、各自为政,避免给人以零乱无章之感。
1、电缆整理1.1、电缆整理应层次分明、曲率一致、松紧适度,严禁扭曲、交叉或杂乱无章。
1.2、电缆的固定应采用绑线或尼龙扎带,扎带规格应与电缆的粗细要求相符且应规格一致,留头方向统一,扎带过长的部分应予剪除。
2、电缆头制作2.1、电缆开剥时应小心从事,力度适中,严禁伤及线芯绝缘。
2.2、电缆头的制作材料应使用塑料带和黑色塑料绝缘粘胶带。
2.3、做头时以红色塑料带有序缠绕,成型后用黑色塑料胶带封口。
word格式可编辑2.4、做头时以塑料带对折后绷紧缠绕,缠绕时应紧紧贴近芯线和护套接口处,上端头截面平齐且垂直于电缆轴线,成型后为坚固密实的圆筒状,表面光洁、形体美观、严禁出现纺缍形。
2.5、电缆头的长度以26mm左右为宜,直径不大于电缆护套外径2mm,电缆头在护套上的包扎长度一般为13mm左右。
2.6、电缆绑扎成束后,电缆头应高度一致在同一水平面上。
2.7、电缆的屏蔽层、带、芯应可靠外引以便接地。
专业资料整理3、电缆标识3.1、电缆标识牌用微机打印、压塑制作,内容包括电缆型号、规格、用途及走向。
3.2、标识牌的挂装应使用防蚀、防霉的绳带,宜采用化纤丝绳。
3.3、化纤丝绳系于电缆头上部,垂下的标识牌高度一致。
4、电缆接线。
4.1、线芯的绑扎应整齐一致,采用绑线或小扎带绑扎。
绑扎线间距以70mm左右为宜。
word格式可编辑4.2、当一盘内线芯特多时,应按单元或回路分束绑把以方便施工接线、查线和将来检修,尽量避免出现特大把束。
4.3、不论怎样排列,如何绑扎均应掌握尽可能的紧凑、整齐、美观实用又简单易行。
4.4、每个盘柜的绑扎接线应由同一人进行。
4.5、因芯线逐个接入端子而使线束逐渐变细时,应使芯线顺序靠拢或并入假线以形成新束,所弯角度和曲率应一致、美观。
电气设备公司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电气设备公司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本厂生产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等辅助回路的配线。
2、辅助回路的配线工艺要求2.1用于连接辅助回路的导线,一律采用BV、BVR型铜芯塑料绝缘线(下文简称导线)2.2选用辅助回路的导线时,其最小截面为1.5平方毫米,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时,允许采用小于1.5平方毫米的导线。
但不论采用那种导线,都不得采用虎钳、钢丝钳等强行拉直,以免改变导线截面、强度等指标。
2.4辅助回路行线时,其色法的规定应参照GB2681国家标准,设备内部敷设用黑色,安全用接地线用黄绿双色线。
2.3所选用的导线绝缘层不得有褪色老化等现象,导线在弯曲敷设后,绝缘层不允许开裂及操作。
2.5辅助回路导线的配置应做到牢固可靠,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便于维修,除必要的弯曲敷设处,不准歪斜、扭曲。
2.6辅助回路的导线上端裸露部分之间及导线上端裸露部分与金属骨架的电器间隙不小于6~10毫米,爬电距离不小于8-12.5㎜(GB7251 6.1.2.1 表2)2.7辅助回路的导线及线束,不准在导电部件上敷设,也不准直接敷设在金属铁板上,导线及线束穿插越金属孔时应在金属孔上装绝缘套或在导线及线束上缠绕塑料带或套塑料管,但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越,导线及线束在敷设途中如遇金属障碍应加以弯曲越过,中间保持4毫米以上距离。
2.8门与柜体之间的连接线俗称过门线,过门线必须采用BVR型铜芯塑料软线,过门线要留有足够的长度,一般能使门顺利打开关大于90°,过时装店线在开门过程中不擦门框、过门线线束要用塑料带或缠线管紧密包扎,以防松散,连接线束的两端要有固定点。
2.9辅助回路的线束或单线的固定,可采用两种方法:2.9.1在线束上包塑料带后用铝皮夹(钢精扎头)固定(或用BV型1.5平方毫米塑料绝缘线固定)要求包扎紧密,固定牢固,固定间距、横间距离不得大于120毫米,纵向距离不得大于150毫米。
MNS2.0二次装配工艺规范
1.2. 工艺过程
a) 工艺过程可按下列流程所示进行: 按走线路径量线下料→ 套上始端标志套→剥去始端绝缘层→加工并连接→套上末 端标志套并使其不会自导线上脱落→使同一路径的各导线纳入线束→对线束边捆扎 边固定(或套上塑料蛇皮管或嵌入塑料行线槽内)→将导线末端可能出现的过长部分 剪去,重新按接线需要剥去绝缘层后套上末端标志套→加工接线端并连接→进行自 检
2.2. 柜子的装配
a) 在E/F开关柜的铁斗中,所有从黑斗引至铁斗的二次 配线均需加缠绕管,以防被导轨锋利的边缘所划伤。 如右图所示。
b) 一般情况下,走线槽上PVB端子的排列为: 当走线槽上有ESD模块端子时,PVB端子排在模块端子前。 PVB端子装于抽屉上方走线槽中间。 PVB端子上PE/N线的排列为:N在前PE在后,如下图所示。
2.3. 抽屉/柜子通用的装配
MNS 总装工艺手册
6
CNILX
厦门ABB低压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a) 辅助回路电源引线
在抽屉中,当辅助回路电源引线在断路器的进线侧时,采用KSF(双绝 缘)2.5mm2电缆,在出线侧则采用BVR(单绝缘)2.5mm2电缆;抽屉外部电 源的连线采用BVR(单绝缘)1.5mm2 ;N线的电源引线为1.5mm2。 ACB柜电源引线进、出线侧均采用KSF(双绝缘)2.5mm2。当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FUSE(L501)共用一根电源线时,可用BVR(单绝缘)2.5mm2电缆短 接。
头1.0-1.5mm为宜。
MNS 总装工艺手册
二次配线工艺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适用范围: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动力箱和三箱(配电箱、计量箱、端子箱)的二次配线。
2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电缆的一般要求:2.1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工作电压不应低于500V。
2.2测量、控制、保护回路除断路器电磁合闸线圈外,应采用铜芯控制电缆和绝缘导线,在其它情况下,当所有室内设备、仪表和端子上装有专用于连接铝芯的电缆和绝缘导线。
2.3按机械强度要求,采用的电缆芯或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为:连接强电端子的铜线不小于1.5mm2;铝线不应小于2.5mm2;连接于弱电端子的、运动装置使用的铜芯电缆直径不应小于0.5 mm2。
2.4绝缘导线和电缆芯截面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 电流回路:电流测量回路应保证表计工作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保护回路应保证电流互感器工作在10%误差范围内。
b) 电压回路:由电压互感器到计费用电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0.5%额定电压,在正常负荷下,电压互感器到测量仪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3%,当全部保护装置和仪表工作(即电压互感器负荷最大)时,电压互感器到保护和自动屏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
c) 控制回路:在正常最大负荷时,控制母线至各设备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
d) 绝缘导线和电缆可能受到油浸的地方,应采用耐油绝缘导线和电缆。
3屏内的接线要求:3.1屏的内部连接导线,一般采用塑料绝缘铜芯导线。
3.2安装在干燥房间里的屏,其内部接线可采用无防护层的绝缘导线,该导线能在表面经防腐处理的金属屏上直接敷设。
3.3屏内同一安装单位各设备之间的连线,一般不经过端子排。
3.4接到端子和设备上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应有标记。
4工艺准备4.1看懂图纸、标准、仔细考虑布线方案。
4.2根据任务性质和产品技术要求,领用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品种。
4.3领取按需要数量的安装零件,如接线板夹、压板、紧固件等。
4.4核对二次回路的电器元件是否备齐,型号规格是否相符。
二次配线标准工艺规范守则
-_二次配线工艺守则文件号:ZH/QE-C08-02版本:A/0 受控: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3-26 发布 2015-3-26 实施文件修订记录一、目的对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产品中二次绝缘导线的配制,阐明其使使用工具,使用设备,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工艺要求等。
二、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及三箱类配电设备的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配线和检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2—201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GB 7251.3-2006)四、工具斜咀钳(140mm)、剥线钳(0.5~6㎜2)[1]、预绝缘端头压线钳(0.5~6㎜2)[2]、管形端头压线钳、裸端头压线钳(0.5~6㎜2)、触针端头压线钳、尖咀钳、一字螺丝刀[3]( 30~150㎜)、十字螺丝刀(30~150㎜)、梅花板手[4](M3~M8)、开口板手(M3~M8)、套筒板手(M4~M5)、镊子、通断指示搭灯、电烙铁(60W)、卷尺(2m)、棉纱手套、清洁用抹布。
注:[1] 带有定位装置;[2]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动压线钳;[3]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螺丝刀;[4]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扳手。
五、材料5.1 导线参数5.1.1 绝缘导线(见表 1)表 1 绝缘导线参数5.1.2 裸铜软导线表2 裸铜软导线参数型号名称标称截面积mm2结构计算外径mm20℃时导体电阻Ω/km ≯单线总数股数×根数单线标称直径㎜铜芯镀锡铜芯TJR1 TJRX1软铜绞线镀锡软铜绞线2.5 49 7×7/0.25 2.25 7.58 7.924.0 49 7×7/0.32 2.88 4.64 —6.3 49 7×7/0.40 3.60 2.97 —TJRX2 镀锡软铜绞线4.0 126 7×18/0.20 3.00 — 4.82 6.3 196 7×28/0.20 3.72 — 3.10TZ-2 TZX-2铜编织线镀锡铜编织线4.0 —48×4/0.15———6.3 —48×6/0.15———10.0 —48×12/0.15———16.0 —48×20/0.15———TZXR-3 护套软铜绞线2.5 49 7×7/0.25 2.25 7.58 —4.0 49 7×7/0.32 2.88 4.64 —6.3 49 7×7/0.40 3.60 2.97 —5.2 端头参数(见表3)表3 常用端头参数名称型号※适用导线截面mm2螺钉口直径mm最大电流A颜色规格尺寸mm外形图L B圆形预绝缘端头RV1.25 0.5~1.5 3.2~6.5 19 红17.8~27.5 5.7~9.5 RVS2 1.5~2.5 3.2~10.5 27 蓝17.8~30.2 3.2~10.2 RVS3 2.5~4 4.3~6.5 37 黑24.5~27.9 8.0~12.0 RVS5.5 4~6 3.7~13 48 黄21.4~38.1 7.2~19.2叉形预绝缘端头SV1.25 0.5~1.5 3.2~6.5 19 红21.2 5.7~9.5 SVS2 1.5~2.5 3.2~10.5 27 蓝21.2 5.7~9.5 SVS3 2.5~4 4.3~6.5 37 黑24.8~28 8~12 SVS5.5 4~6 3.7~13 48 黄25.2~31.2 8.3~14片形预绝缘端头DBV1.25 0.5~1.5 —19 红20~28 2.3~3 DBV 1.5~2.5 —27 蓝19~28 2.3~2.8 DBV 4~6 —48 黄22.5 2.8注:※预绝缘端头的型号因生产厂家不同有所不同续表3 常用端头参数名称型号适用导线截面螺钉口直径最大电流颜色规格尺寸mm 外形图mm2mm A L B(φ)管形预绝缘端头ET1.0 1.0 ——红16~18 1.5 ET1.5 1.5 ——黑18~24 1.8 ET2.5 2.5 ——蓝18~24 2.3双线管形预绝缘端头—2×1.0 ——红15~17 2.05 —2×1.5——黑16~20 2.3 —2×2.5 ——蓝18.5~21.5 2.9圆形裸端头R1.25 0.5~1.5 3.2~6.5 19 —12.6~21.8 5.7~11.6 RS2 1.5~2.5 3.2~10.5 27 —12.6~21.8 6.6~13.6 RS3 2.5~4 4.3~6.5 37 —18~21.4 8~12 RS5.5 4~6 3.7~13 48 —15.7~28 7.2~19.2叉形裸端头Y1.25 0.5~1.5 3.2~6.5 19 —16 5.7~9.5 YS2 1.5~2.5 3.2~6.5 27 —16 5.7~9.5 YS3 2.5~4 4.3~6.5 37 —18.3~21.5 8~12 YS5.5 4~6 3.7~8.4 48 —19.5~24.5 8.3~145.3 端子表4 端子性能参数额定截面积mm2额定接线能力mm2额定绝缘电压V接线拉力N压线螺钉公称直径拧紧力矩NmⅠⅡ0.75 0.2~0.75500 30 M2.5 0.2 0.41.0 0.5~1.0 30~35 M3 0.25~0.3 0.5~0.61.5 0.75~1.5 30~40 M4 0.7 1.22.5 1.0~2.5 35~50 M5 0.8 2.04 1.5~4 40~60 M6 1.2~2.5 2.5~3.56 2.5~6 50~80 M8 3.5~4 注:※第Ⅰ列:适用于拧紧时不突出孔外的无头螺钉和不能用刀口宽度大于螺钉根部直径的螺丝刀拧紧的其它螺钉;第Ⅱ列:适用于用螺丝刀拧紧的螺钉和螺母。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特殊情况按相应工程的技术要求选择导线颜色和截面
积。
5.3 剥线
绝缘导线应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层;剥线时导线规格和
钳子应适配,线芯不应有伤痕。 剥线钳在剥绝缘层时必须注意钳口的方向。 剥线长度应与接线端头颈部长度相等。 弯圈接线时剥线长度按螺钉直径确定。
5.4弯圈接线 凡在接线端上用螺钉直 接紧固导线时,其连接 导线(BV)必须先弯圆圈 (瓦形压板,圆形接线 器件除外)。 弯圆圈的导线必须先套 上线号管,然后用圆嘴 钳子按顺时针方向弯圆 圈,圆圈内径比接线螺 钉直径大0.5—1mm。 圆圈距线号管应有2mm 左右的空隙。
5.10端子排的安装及接线
端子排的首尾两端必须装有固定器固定。 端子排只能竖放或横放,为了接线方便,放置时可单排、
多排装设。多排装设时,每排应呈阶梯状安装,以利于操 作。 电流试验端子、熔断器端子、空气开关的进出线方向应遵 循上进下出、左进右出、里进外出的原则。 每个端子的接线端最多只允许接两根导线。 导线接至端子排弯曲接线时,尽量保证导线弯曲弧度一致, 确保导线外观整齐,美观; 端子板不得有损坏、污垢,其固定应牢靠。每组端子板前 端应有标识端子并标明其顺序编号或功能内容; 每节端子上均有与图一致的端子顺序号,便于检查和维护。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 线。
5.5 接线端头的压接处理
接线端头采用普通 型和预绝缘型以及 管状预绝缘型。
接线端头采用压钳 压接。
接线端头的压接处 理注意事项:
1.靠近压接端头颈部接缝 处压接;压接工具凸起 部位对准压接端头接缝 处。 2.压痕应在颈部接缝的正 中央。 3.确保线芯全部套入接线 端头颈部内。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文件号:ZH/QE-C08-02版本:A/0 受控: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3-26 发布 2015-3-26 实施文件修订记录一、目的对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产品中二次绝缘导线的配制,阐明其使使用工具,使用设备,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工艺要求等。
二、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与三箱类配电设备的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配线和检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2—201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与二次回路接线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171—92)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GB 7251.3-2006)四、工具斜咀钳(140mm)、剥线钳(0.5~6㎜2)[1]、预绝缘端头压线钳(0.5~6㎜2)[2]、管形端头压线钳、裸端头压线钳(0.5~6㎜2)、触针端头压线钳、尖咀钳、一字螺丝刀[3]( 30~150㎜)、十字螺丝刀(30~150㎜)、梅花板手[4](M3~M8)、开口板手(M3~M8)、套筒板手(M4~M5)、镊子、通断指示搭灯、电烙铁(60W)、卷尺(2m)、棉纱手套、清洁用抹布。
注:[1] 带有定位装置;[2]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动压线钳;[3]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螺丝刀;[4]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扳手。
五、材料5.1 导线参数5.1.1 绝缘导线(见表 1)表 1 绝缘导线参数5.1.2 裸铜软导线表2 裸铜软导线参数16.0—48×20/0.15———TZXR-3护套软铜绞线2.5497×7/0.25 2.257.58—4.0497×7/0.32 2.88 4.64—6.3497×7/0.40 3.60 2.97—5.2 端头参数(见表3)表3 常用端头参数名称型号※适用导线截面mm2螺钉口直径mm最大电流A颜色规格尺寸mm外形图L B圆形预绝缘端头RV1.250.5~1.53.2~6.519红17.8~27.55.7~9.5 RVS21.5~2.53.2~10.527蓝17.8~30.23.2~10.2 RVS3 2.5~44.3~6.537黑24.5~27.98.0~12.0 RVS5.54~6 3.7~1348黄21.4~38.17.2~19.2叉形预绝缘SV1.250.5~1.53.2~6.519红21.25.7~9.5 SVS2 1.5~ 3.2~27蓝21.2 5.7~端头2.510.59.5SVS3 2.5~44.3~6.537黑24.8~288~12 SVS5.54~6 3.7~1348黄25.2~31.28.3~14片形预绝缘端头DBV1.250.5~1.5—19红20~28 2.3~3 DBV1.5~2.5—27蓝19~282.3~2.8 DBV4~6—48黄22.5 2.8注:※预绝缘端头的型号因生产厂家不同有所不同续表3 常用端头参数名称型号适用导线截面mm2螺钉口直径mm最大电流A颜色规格尺寸mm外形图L B(φ)管形预绝缘端头ET1.0 1.0——红16~18 1.5 ET1.5 1.5——黑18~24 1.8 ET2.5 2.5——蓝18~24 2.3双线—2×1.0——红15~17 2.05管形预绝缘端头—2×1.5——黑16~20 2.3—2×2.5——蓝18.5~21.52.9圆形裸端头R1.250.5~1.53.2~6.519—12.6~21.85.7~11.6 RS21.5~2.53.2~10.527—12.6~21.86.6~13.6 RS3 2.5~44.3~6.537—18~21.48~12 RS5.54~6 3.7~1348—15.7~287.2~19.2叉形裸端头Y1.250.5~1.53.2~6.519—165.7~9.5 YS21.5~2.53.2~6.527—165.7~9.5 YS3 2.5~44.3~6.537—18.3~21.58~12 YS5.54~63.7~8.448—19.5~24.58.3~145.3 端子表4 端子性能参数表5 常用端子类别与用途5.4 行线槽和穿线管表66、其他附件卷式结束保护带(缠绕管)、插销式扎带、线夹、飞机头线扣、电工胶带、橡皮圈、标记套管、符号牌。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那么本工艺守那么适用于上下压开关设备的二次配线加工过程。
2.1.导线、塑料蛇皮软管,各种规格线槽、标记套、标号、烫印色带。
2.2.松香焊锡丝,OT、UT、IT铜制冷压接线端头。
. 0.5~厚铝质名牌、符号牌,不干胶题名片、彩色胶纸,标牌用钉,十字槽球面圆柱头螺钉。
3.工具.烫号机、剪刀、手动挤压钳、液压钳。
.手枪钻、圆头锤、划针(铅笔)、尖冲、钢板尺。
.十字形螺丝刀、板手、钢卷尺、螺丝刀、剥线钳、钢丝钳、圆头钳、歪口钳、尖嘴钳、剪刀、电路铁、活动板手、套筒板手、通灯或万用表。
4.工艺预备4.1.按图样要求检查将配线的电器元件是否合格完好,如发现元件外表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咨询题的应及时处理或更换合格元件。
4.2.按图样列出标号头明细表。
多回路接线时,相同回路那么在元件编号前加回路编号。
.领取并检查各种标牌、标签框、题名片及不干胶彩纸的规格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4.4.掌握配接的工艺规程,方法和注重事项。
4.5.安排好配线场地,包括配线位置。
4.6.预备好配线所需工具,并安放在使用最方便的位置。
4.7.所有电器元件均用不干胶纸标签按照布置圈标上清楚正确的零件代号和编号,一般可直截了当牢固地粘贴在屏后靠近该元件安装位置上方或四面其它较明显的地点,标签粘贴应整洁一致。
4.8.必须瞧清图样要求和设备符号是否与实物相符合,并按电器元件的装配位置的接点,考虑适当的线路途径和走法。
4.9.依据图样要求,识不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并选用其导线规格,二次回路的导线,关于单股铜线不小于2,关于多股铜导线不小于1.0mm2,连接电器子器件的低电平小电流电路准许采纳小于1.0mm2截面的铜导线。
出国产品应采纳镀锡铜芯导线,规格按设计定。
4.10.按线路途径量线,正确落料,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记套,即按配线途径进行配接,行线做到“平〞、“齐〞、“牢〞的要求。
4.11.按照图样要求,导线两端套上编号塑料管,数字和字母排列方向应一致。
二次线配线通常技术要求标准资料
.-二次线配线通用技术要求编制:年月日标准化:年月日审核:年月日会签:年月日批准:年月日1目的明确电气柜或电气箱等电气成套产品二次配线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FTU、DTU等系列产品的二次配线过程。
注:当本文件相关条款与用户协议编制的规范的规定相冲突时,按照这些规定要求实施。
3使用设备及工具3.1中英文线号机、热缩吹风枪、(20~75W)电烙铁、万用表、台钳、手枪钻。
3.2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嘴钳)扁嘴钳、电动或手动螺丝刀、套筒或活动扳手、冷压钳、管形端子压接钳、丝锥、记号笔等。
4使用材料4、1电缆:多芯控制电缆、多芯带屏蔽控制电缆、通讯电缆等。
4、2 导线:BVR 0.5mm2导线、BVR 0.75mm2导线、BVR 1.0mm2 导线、BVR 1.5mm2 导线、BVR 2.5mm2 导线等。
4、3接线端子(接线鼻子)、尼龙扎带、打号套管、、行线槽、缠绕管、线夹、热缩管、焊锡丝、标签、密封条、三防漆、绝缘漆等。
5配线原则5.1布线应平直、整齐、统一,走线合理,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查和检修。
5.2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且横平竖直。
同一通道中的导线要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时应紧贴敷设面。
5.3同一层次的导线应高低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不得多层次跨越。
5.4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拐角弯曲半径约为线经两倍)。
5.5上下或左右接点若不在同一垂直或水平线时,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6导线与端子连接时,应不在绝缘层、不反圈、露铜不大于1mm。
5.7同一元件、同一回路(或功能相同元件与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及弯曲弧度应保持一致。
5.8每个接线端子只允许接一根导线,每个电器元件端子接线不得超过两根。
5.9布线时严禁损伤绝缘层和线芯。
5.10二次配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5.11成套电气产品绝缘导线最小截面积为1.0mm²,对于低坪(≤100V)线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1.0 mm²的导线。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5.1布线方式:仪表门上的布线原则是只有单排仪表时,布线走仪表下边,有双排仪表时,布线走两排仪表中间。多排仪表时,布线也照此原则进行。
5.2导线采取压接时,必须用专用冷压钳压接,压凹深度应不低于0.15mm,以确保电气性能和力学性能;也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连接破坏;并且要保证导线成束,使全部导线插入接线头内。良好压接接头的要求是:压痕清晰可见并在导线于压接端头的轴线上,导线伸出压接接头套管0.5-1.5mm,绝缘层与压接端头套管尾端有0.5-1.5mm的过度间隙。严禁用斜口钳、钳子等工具压接。
4.7导线与电器元件间应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4.8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色,字迹排列应便于阅读。
4.9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芯线应无损伤。
4.10多股导线与端子,设备连接应压终端附件。
4.11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螺栓连接端子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4.1.1实施日期:2014.1.1
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3
2.使用材料----------------------------------------3
3.设备和工具--------------------------------------3
准确;如果仪表箱底板两排不够,其余端子排安装于元件门。(选用型号如下:)
型号
UK5N
UK16N4
UDK4
URTK/S
导线截面积(mm)
1.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电器安装原则--------------------------12
7.元件、器件、部件的制作及安装-------------------14
8.二次线的制作及配线要求--------------------20 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
1.1本工艺守则执行GB50171-2012标准、GB50150-2006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等。
1.2本工艺守则适用于本公司各种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中的二次配线工艺要求。
2.使用材料:
铜芯聚氯乙烯单股线(BV)、铜芯聚氯乙烯多股线(BVR)、绕线管、扎带、铜接头(OT、UT、GT)、管状端子、线号管、色带、瓷质套管、黄腊管、纸胶带;普通端子、试验端子、标示端子、终端固定件、普通短接片、试验短接片、隔板、试验端板、普通端板、标码条;二次插座、小母线座、安装导轨;接地
3
4
坏.
4.4 所选导线截面必须满足长期允许负荷的额定电流值。
4.5 导线在通过柜体板件的孔、边等断面处,需用护线套保护,以免破坏导线绝缘。
4.6 每批工程二次走线的接线形式必须一致;同批量产品材料色泽应力求相同。
4.7 导线与电器元件间应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4.8 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色,字迹排列应便于阅读。
4.9 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芯线应无损伤。
4.10 多股导线与端子,设备连接应压终端附件。
4.11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螺栓连接端子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的多股软铜导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连接。
4.17柜体接地应牢固可靠,标识应明显。
4.18柜内二次回路接地应设接地铜排,接地铜排的截面积不小于100mm2,接地铜排上应预留接地螺栓孔,螺栓孔的数量应满足接地线接地的需要,柜内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50mm2的带绝缘铜导线或铜缆与接地网连接,接地网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4.19柜子装置的接地端子连接线、电缆铠装及屏蔽接地线应用黄绿绝缘多股接地铜导线与接地排相连。
4.20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性点应分别一点接地,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4mm2,且不得与其他回路接地线压在同一接线鼻子内。
4.21各门的水平接线根数较少不易走直,绑线时可加一根4mm 2的硬导线予以加强。
表
4.26长期带电发热元件安装位置应靠上方,按其功率大小与周围元件及导线束距离应不小于20mm。
4.27二次接线与高低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2
表2
双排仪表时,布线走两排仪表中间。
多排仪表时,布线也照此原则进行。
5.2导线采取压接时,必须用专用冷压钳压接,压凹深度应不低于0.15mm,以确保电气性能和力学性能;也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连接破坏;并且要保证导线成束,使全部导线插入接线头内。
良好压接接头的要求是:压痕清晰可见并在导线于压接端头的轴线上,导线伸出压接接头套管0.5-1.5mm,绝缘层与压接端头套管尾端有0.5-1.5mm的过度间隙。
严禁用斜口钳、钳子等工具压接。
5.3横放斜装端子排接线形式:
5.4
5.5
5.6
5.7
5.8
5.9
6.
6.1
6.1.2技术文件应齐全,并有装箱清单。
6.1.3按装箱清单清点,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6.1.4按要求做外观检查;外壳、漆层、手柄,应无损伤或变形;内部仪表、瓷件、胶木电器,应无裂纹或伤痕;螺丝应拧紧。
6.1.5安装前的保管期限,应不大于一年。
6.1.6电器设备固定时,不得使电气内部受额外应力。
6.1.7实现电气连接的回路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6.1.8电气连接件应有一定的防腐性能和阻燃性能。
6.2电器安装技术要求:
6.2.1实现电气连接后的接触电阻应符合技术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应大于10m Ω。
6.2.2实现电气连接后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
50Hz,历时1分钟下,而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6.2.4实现电气连接后,各回路之间、导电部分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300MΩ。
7.元件、器件、部件的制作及安装:
7.1安装元器件时,注意不要把面板上的漆碰掉。
7.2元件门的制作:把需要布置在元件门上的元件按有关工艺要求进行布置安
装,按照布线要求进行布线。
第一排的顺序从左到右是温控器、交流空开、直流空开、熔断器、保险、端子等。
如果两排以上,其顺序是由下而上。
7.3元件门的安装:将制作好的元件门固定在仪表箱内,要端正牢固,不得歪斜。
7.4仪表门元器件的安装:门前保护、开关状态、仪表、开关、信号灯、按钮、标签框等元器件的安装应以设计开孔图为标准,并按照图纸要求的规格、型号进行核对准确,检查无误后,方可依据有关安装说明书进行安装;安装后贴上
(合
分闸
平整且
和标签框。
7.5门屏上的配线应将其固定在屏板上,不允许线束自由悬空,并预留相应长度,以保证门在90°内开启方便;门的范围在90度和145度之间,预留长度要避免太长和太短。
7.6门与柜体间应用多股软导线(铜质)实施安全接地连接,导线面积应为6mm2裸铜线。
7.7接地线端头放置方向:仪表门螺栓处端头向右放置,仪表门室内端头向上放置;接地标识竖直放置。
7.8端子排的制作:依据图纸要求,把合适的导轨固定在端子排支架上,先排电流端子,其次是普通端子;电流端子的标码条采用ZB8型号,普通端子的标码条采用ZB6型号;端子的顺序采用由左到右、由后到前的排列顺序,每段要有标示端子和端板,两端头要有终端固定件;每个端子要有标码号;图纸要求
)
仪表箱内端子排元件排序:
站用变柜常用变压器接线线径及端子选用
7.9.1各端子排
OT(UT)冷压端头选用表:
终端固定件
试
验
端
子
1 2 4 …… 普通
端
子
1 2 3
……
终端
固
定
件
终端固定
件 ……
97
98 99 110 111
…… 终端
固
定
件
7.9.3线号套管位置要整齐一致,字体朝外,并且要便于观察,字体应正置;水平放置应符合自左而右的阅读习惯,垂直放置的字体,应符合自下而上的阅读习惯;对线号套管要求如下:字号应整洁、清晰,中置;字体颜色为黑色;
线安装顺序及要求》进行制作。
7.12.1小母线座选用表
7.12.2小母线座接线时,每个接线端子不得超过两个接头。
7.12.3小母线采用Φ6mm铜棒时两端接触处各搪锡50mm,未搪锡部分套热缩管。
采用6mm2聚氯乙烯塑料绝缘铜质黑色导线,两端采用OT型冷压接线端头
进行制作,接线完成后,套上合适的金属软管;将制作好的插座安装在仪表箱底部,然后再上端子排接线。
7.16电缆室、断路器室的加热器,探头等二次元件安装,必须固定牢固,并满足绝缘距离要求。
7.17如若有其他元器件需要安装,依据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要求等进行安装。
7.18走线槽的安装:按图纸要求把走线槽固定于柜体内;线束布放不应超出走线槽,不得影响走线槽上盖,槽内导线要有3-5毫米的活动余量;导线从槽体引出时,应从就近的槽口出线。
8.二次线的制作及配线要求:
8.1导线技术性能要求:统一使用600V聚氯乙烯塑料绝缘铜质导线,
过程:
8.2.1下线:下线工根据《二次下线标准》进行下线,并且对下线现场进行控制、有序的管理。
8.2.2打线号:根据《关于配线工序有关工艺规范的通知》进行线号制作。
8.2.3穿线号:根据工程施工通知、接线图、开孔图、随工单等技术文件,选
择合适的线径、线长及颜色进行穿线号,并做好捆扎、标记、
悬挂等工作。
8.2.4布线:根据图纸要求,对各元器件之间进行布线,仪表门过门线处线束直径大于Ф20mm时,应进行分束。
分束后单束线束直径以Ф20mm为宜,长度为500mm。
分线束均以蛇皮管缠扎,缠扎不宜太紧。
元件门部分及柜顶小母线
2mm
Φ
而
300mm,纵向不超过400mm,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且不损伤导线绝缘。
跨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线,线长以门开至极限位置,及关闭时线束不受其拉力与张力的影响而松动,以不损伤绝缘为原则并
与相邻的器件保持安全距离,线束两端用线卡子压紧,根据走线方位弯成U型。
柜内接线采用成束捆扎形式布线,用护线板进行封存。
8.2.8电器元件软导线配置接线头时,回路中所有冷压端头应采用OT型铜端头,一般不得采用UT型,特殊元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UT型铜端头或IT型铜端头。
接线端头、导线、接线端子的规格必须相匹配。
(注:选用冷压接线端头时,必须考虑配用的导线直径、装配处的螺栓直径以及端子或元器件的安装位置能否放下三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