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本厂生产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等辅助回路的配线。
2、辅助回路的配线工艺要求2.1用于连接辅助回路的导线,一律采用BV、BVR型铜芯塑料绝缘线(下文简称导线)2.2选用辅助回路的导线时,其最小截面为1.5平方毫米,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时,允许采用小于1.5平方毫米的导线。
但不论采用那种导线,都不得采用虎钳、钢丝钳等强行拉直,以免改变导线截面、强度等指标。
2.4辅助回路行线时,其色法的规定应参照GB2681国家标准,设备内部敷设用黑色,安全用接地线用黄绿双色线。
2.3所选用的导线绝缘层不得有褪色老化等现象,导线在弯曲敷设后,绝缘层不允许开裂及操作。
2.5辅助回路导线的配置应做到牢固可靠,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便于维修,除必要的弯曲敷设处,不准歪斜、扭曲。
2.6辅助回路的导线上端裸露部分之间及导线上端裸露部分与金属骨架的电器间隙不小于6~10毫米,爬电距离不小于8-12.5㎜(GB7251 6.1.2.1 表2)2.7辅助回路的导线及线束,不准在导电部件上敷设,也不准直接敷设在金属铁板上,导线及线束穿插越金属孔时应在金属孔上装绝缘套或在导线及线束上缠绕塑料带或套塑料管,但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越,导线及线束在敷设途中如遇金属障碍应加以弯曲越过,中间保持4毫米以上距离。
2.8门与柜体之间的连接线俗称过门线,过门线必须采用BVR型铜芯塑料软线,过门线要留有足够的长度,一般能使门顺利打开关大于90°,过时装店线在开门过程中不擦门框、过门线线束要用塑料带或缠线管紧密包扎,以防松散,连接线束的两端要有固定点。
2.9辅助回路的线束或单线的固定,可采用两种方法:2.9.1在线束上包塑料带后用铝皮夹(钢精扎头)固定(或用BV型1.5平方毫米塑料绝缘线固定)要求包扎紧密,固定牢固,固定间距、横间距离不得大于120毫米,纵向距离不得大于150毫米。
二次线配制工艺守则
产品型号、名称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2014-2-241适用范围1.1依据《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编制,适用于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辅助电路配线加工制作。
产品辅助电路配线加工制作除应遵守本守则外,还应满足一次线(主电路)装配工艺的有关规定和用户的要求。
1.2设备及工具套管线号印字机、标签打印机、异形塑料管切管机、电风吹、盒尺、扳手、尖嘴钳、偏口钳、剥线钳、螺丝刀、端头冷压线钳、电铬铁,通路器(自制)等。
套管线号印字机、标签打印机,有的也称标示打印机,现在标示打印机已进入到与计算机、打印机技术结合的年代。
即可在纸标示、套管打印,也可在聚酯薄膜上热印,或在PVC板上印制符号、数码、图形。
精度200~500dpi,品和规格较多。
1.3常用行线辅件,见图1-1图1—1 常用行线辅件2 工艺准备2.1 看清楚图样上注意事项,备注说明以及材料、操作等有无特殊要求。
2.2 按图样要求,备齐全部电器元件、检查其型号等是否合格。
2.3 备齐所需的使用材料及所需工具。
产品型号、名称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2014-2-24(2)标记方法:导线的标记一般在导线两端与端子相连接的附近。
导线的标记接线图远端标记(接线号)或原理图中的线号,如图1-2所示。
(3)标记在绝缘导线上的放置位置,横放时自左至右,竖放自下至上。
图1-2 项目代号示意图4.3 总要求绝缘导线的标记必须按照电气接线图或接线表的要求制作。
根据一次方案图及接线图(或电气原理图),并考虑开关设备内走线的路径,合理布线。
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与交叉。
导线交叉时,应以少数跨过多数为原则。
同一台产品及同一用户产品所用缠绕带颜色应一致,并应与导线颜色协调一致。
同一批次的产品布线方式、走线方向及外观应协调一致。
控制回路中,不同回路间如有可能产生妨碍设备正常工作的干扰时,应分开敷设或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4.4二次线制作和连接(1)根据行线方案量材下线,下线要适当留有余量,集束走线时要长出40~50mm,以防线束经捆扎、弯曲后长度不够,下线后套端头标记。
二次线配制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1.1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低压成套电器产品二次线的施工。
1.2本守则是根据GB7251—8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ZBK36001—89《低压抽出式开关设备》、JB/T56186—94《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分等》、JB/T56186—94《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分等》、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JB/T56190—94《低压固定面板式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分等》制订的。
2.材料2.1BV、BVR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线2.2铜制裸压接线端头2.3异形号码管2.4塑料行线槽2.5绝缘套管、缠绕管、尼龙扎带、固定座等电气辅件。
3.设备及工具3.1螺丝刀(平口、十字)3.2平口钳3.3斜口钳3.4剥线钳3.5尖咀钳3.6手动冷挤压钳3.7扳手3.9剪刀4.工艺准备4.1仔细阅读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包括总装图、一次系统图、电气原理图、接线图、技术要求、元器件使用说明书等),检查已安装的元件和电工辅件是否符合图纸和规范书、更改通知单等要求。
4.2由专职人员用打号码机处理好号码管备用。
产品标识、符号一般采用打印,特殊的可用油性笔书写,但要求字迹工整清晰,不易脱落。
4.3将所有需接线的元件用标签标识清楚并粘贴牢固。
要求字迹清晰、端正。
粘贴位置要统一并处于明显处。
4.4检查工具是否完好,材料是否备齐,导线型号规格和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5.工艺要求5.1 按统一考虑好的走线方式,遵循“合理”、“美观”、“省料”的原则布线,根据实际尺寸适量裁取所需导线长度。
5. 2 用剥线钳剥去导线端头的绝缘层,剥头长度比接线端头套筒部分长1~2mm。
5.3将号码管穿入导线中,穿入方向规定:当导线水平放置时,号码管的标号应从左读到右;当导线竖直放置时,号码管的标号应从下读到上。
5.4将绝缘套管穿入导线中。
5.5将导线已剥头的部分插入接线端头中,用冷压钳将端头紧固在导线上,压痕在合缝处。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特殊情况按相应工程的技术要求选择导线颜色和截面
积。
5.3 剥线
绝缘导线应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层;剥线时导线规格和
钳子应适配,线芯不应有伤痕。 剥线钳在剥绝缘层时必须注意钳口的方向。 剥线长度应与接线端头颈部长度相等。 弯圈接线时剥线长度按螺钉直径确定。
5.4弯圈接线 凡在接线端上用螺钉直 接紧固导线时,其连接 导线(BV)必须先弯圆圈 (瓦形压板,圆形接线 器件除外)。 弯圆圈的导线必须先套 上线号管,然后用圆嘴 钳子按顺时针方向弯圆 圈,圆圈内径比接线螺 钉直径大0.5—1mm。 圆圈距线号管应有2mm 左右的空隙。
5.10端子排的安装及接线
端子排的首尾两端必须装有固定器固定。 端子排只能竖放或横放,为了接线方便,放置时可单排、
多排装设。多排装设时,每排应呈阶梯状安装,以利于操 作。 电流试验端子、熔断器端子、空气开关的进出线方向应遵 循上进下出、左进右出、里进外出的原则。 每个端子的接线端最多只允许接两根导线。 导线接至端子排弯曲接线时,尽量保证导线弯曲弧度一致, 确保导线外观整齐,美观; 端子板不得有损坏、污垢,其固定应牢靠。每组端子板前 端应有标识端子并标明其顺序编号或功能内容; 每节端子上均有与图一致的端子顺序号,便于检查和维护。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 线。
5.5 接线端头的压接处理
接线端头采用普通 型和预绝缘型以及 管状预绝缘型。
接线端头采用压钳 压接。
接线端头的压接处 理注意事项:
1.靠近压接端头颈部接缝 处压接;压接工具凸起 部位对准压接端头接缝 处。 2.压痕应在颈部接缝的正 中央。 3.确保线芯全部套入接线 端头颈部内。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文件号:ZH/QE-C08-02版本:A/0 受控: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3-26 发布 2015-3-26 实施文件修订记录一、目的对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产品中二次绝缘导线的配制,阐明其使使用工具,使用设备,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工艺要求等。
二、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及三箱类配电设备的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配线和检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2—201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GB 7251.3-2006)四、工具斜咀钳(140mm)、剥线钳(0.5~6㎜2)[1]、预绝缘端头压线钳(0.5~6㎜2)[2]、管形端头压线钳、裸端头压线钳(0.5~6㎜2)、触针端头压线钳、尖咀钳、一字螺丝刀[3]( 30~150㎜)、十字螺丝刀(30~150㎜)、梅花板手[4](M3~M8)、开口板手(M3~M8)、套筒板手(M4~M5)、镊子、通断指示搭灯、电烙铁(60W)、卷尺(2m)、棉纱手套、清洁用抹布。
注:[1] 带有定位装置;[2]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动压线钳;[3]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螺丝刀;[4]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扳手。
五、材料5.1 导线参数5.1.1 绝缘导线(见表 1)表 1 绝缘导线参数5.1.2 裸铜软导线表2 裸铜软导线参数型号名称标称截面积mm2结构计算外径mm20℃时导体电阻Ω/km ≯单线总数股数×根数单线标称直径㎜铜芯镀锡铜芯TJR1 TJRX1软铜绞线镀锡软铜绞线2.5 49 7×7/0.25 2.25 7.58 7.924.0 49 7×7/0.32 2.88 4.64 —6.3 49 7×7/0.40 3.60 2.97 —TJRX2 镀锡软铜绞线4.0 126 7×18/0.20 3.00 — 4.82 6.3 196 7×28/0.20 3.72 — 3.10TZ-2 TZX-2铜编织线镀锡铜编织线4.0 —48×4/0.15———6.3 —48×6/0.15———10.0 —48×12/0.15———16.0 —48×20/0.15———TZXR-3 护套软铜绞线2.5 49 7×7/0.25 2.25 7.58 —4.0 49 7×7/0.32 2.88 4.64 —6.3 49 7×7/0.40 3.60 2.97 —5.2 端头参数(见表3)表3 常用端头参数名称型号※适用导线截面mm2螺钉口直径mm最大电流A颜色规格尺寸mm外形图L B圆形预绝缘端头RV1.25 0.5~1.5 3.2~6.5 19 红17.8~27.5 5.7~9.5 RVS2 1.5~2.5 3.2~10.5 27 蓝17.8~30.2 3.2~10.2 RVS3 2.5~4 4.3~6.5 37 黑24.5~27.9 8.0~12.0 RVS5.5 4~6 3.7~13 48 黄21.4~38.1 7.2~19.2叉形预绝缘端头SV1.25 0.5~1.5 3.2~6.5 19 红21.2 5.7~9.5 SVS2 1.5~2.5 3.2~10.5 27 蓝21.2 5.7~9.5 SVS3 2.5~4 4.3~6.5 37 黑24.8~28 8~12 SVS5.5 4~6 3.7~13 48 黄25.2~31.2 8.3~14片形预绝缘端头DBV1.25 0.5~1.5 —19 红20~28 2.3~3 DBV 1.5~2.5 —27 蓝19~28 2.3~2.8 DBV 4~6 —48 黄22.5 2.8注:※预绝缘端头的型号因生产厂家不同有所不同续表3 常用端头参数名称型号适用导线截面螺钉口直径最大电流颜色规格尺寸mm 外形图mm2mm A L B(φ)管形预绝缘端头ET1.0 1.0 ——红16~18 1.5 ET1.5 1.5 ——黑18~24 1.8 ET2.5 2.5 ——蓝18~24 2.3双线管形预绝缘端头—2×1.0 ——红15~17 2.05 —2×1.5——黑16~20 2.3 —2×2.5 ——蓝18.5~21.5 2.9圆形裸端头R1.25 0.5~1.5 3.2~6.5 19 —12.6~21.8 5.7~11.6 RS2 1.5~2.5 3.2~10.5 27 —12.6~21.8 6.6~13.6 RS3 2.5~4 4.3~6.5 37 —18~21.4 8~12 RS5.5 4~6 3.7~13 48 —15.7~28 7.2~19.2叉形裸端头Y1.25 0.5~1.5 3.2~6.5 19 —16 5.7~9.5 YS2 1.5~2.5 3.2~6.5 27 —16 5.7~9.5 YS3 2.5~4 4.3~6.5 37 —18.3~21.5 8~12 YS5.5 4~6 3.7~8.4 48 —19.5~24.5 8.3~145.3 端子表4 端子性能参数额定截面积mm2额定接线能力mm2额定绝缘电压V接线拉力N压线螺钉公称直径拧紧力矩NmⅠⅡ0.75 0.2~0.75500 30 M2.5 0.2 0.41.0 0.5~1.0 30~35 M3 0.25~0.3 0.5~0.61.5 0.75~1.5 30~40 M4 0.7 1.22.5 1.0~2.5 35~50 M5 0.8 2.04 1.5~4 40~60 M6 1.2~2.5 2.5~3.56 2.5~6 50~80 M8 3.5~4 注:※第Ⅰ列:适用于拧紧时不突出孔外的无头螺钉和不能用刀口宽度大于螺钉根部直径的螺丝刀拧紧的其它螺钉;第Ⅱ列:适用于用螺丝刀拧紧的螺钉和螺母。
电气设备公司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电气设备公司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本厂生产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等辅助回路的配线。
2、辅助回路的配线工艺要求2.1用于连接辅助回路的导线,一律采用BV BVR型铜芯塑料绝缘线(下文简称导线)2.2选用辅助回路的导线时,其最小截面为 1.5平方毫米,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时,允许采用小于1.5平方毫米的导线。
但不论采用那种导线,都不得采用虎钳、钢丝钳等强行拉直,以免改变导线截面、强度等指标。
2.4辅助回路行线时,其色法的规定应参照GB2681国家标准,设备内部敷设用黑色,安全用接地线用黄绿双色线。
2.3所选用的导线绝缘层不得有褪色老化等现象,导线在弯曲敷设后,绝缘层不允许开裂及操作。
2.5辅助回路导线的配置应做到牢固可靠,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便于维修,除必要的弯曲敷设处,不准歪斜、扭曲。
2.6辅助回路的导线上端裸露部分之间及导线上端裸露部分与金属骨架的电器间隙不小于6〜10毫米,爬电距离不小于8-12.5伽(GB7251 6.1.2.1 表2)2.7辅助回路的导线及线束,不准在导电部件上敷设,也不准直接敷设在金属铁板上,导线及线束穿插越金属孔时应在金属孔上装绝缘套或在导线及线束上缠绕塑料带或套塑料管,但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越,导线及线束在敷设途中如遇金属障碍应加以弯曲越过,中间保持4毫米以上距离。
2.8门与柜体之间的连接线俗称过门线,过门线必须采用BVR型铜芯塑料软线,过门线要留有足够的长度,一般能使门顺利打开关大于90°,过时装店线在开门过程中不擦门框、过门线线束要用塑料带或缠线管紧密包扎,以防松散,连接线束的两端要有固定点。
2.9辅助回路的线束或单线的固定,可采用两种方法:2.9.1在线束上包塑料带后用铝皮夹(钢精扎头)固定(或用BV型1.5平方毫米塑料绝缘线固定)要求包扎紧密,固定牢固,固定间距、横间距离不得大于120毫米,纵向距离不得大于150毫米。
GY-02辅助电路(二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1名词含义:辅助电路是连接完成辅助功能的电路。
包括控制电路、测量电路、信号及调节电路等,又称二次回路。
2导线选择:2.1辅助电路均应采用铜导线,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
且应是有合格证书并没有损伤的新线。
2.2配线导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5平方毫米,单股铜线或1.0平方毫米多股软线。
绝缘电压不低于500伏。
2.3绝缘导线的颜色应符合(GB2681-81)的规定,即接地保护(PE)线用黄绿双色线,其它不须标明电路特征的辅助电路,应采用黑色线(见附表面)。
2.4下列情况必须采用软线:2.4.1引至门、活动盖板等到可动部位的导线。
2.4.2四侧有护板的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及设备及控制设备的内部配线。
2.5满足特殊使用条件要求(如按用户指示的耐高温电线及屏蔽线等)。
3走线路径及敷设方式选择.3.1路径应横平竖直,力求整齐美观,保证调试、查找和更换接线方便。
3.2绝缘导线不应帖近裸露带电部件或带尖角边缘的物体。
且应同发热件间有一定距离,凡拉至发热体上的导线,如不是耐热型导线,则应剥去适当长度的绝缘层,换套耐热瓷珠(附表6)。
3.3线路可采取线槽或线束布线。
3.3.1行线槽应横平、竖直、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构架上,槽内导线所占空间不宜超过其断面2/3, 其出线口处应无毛剌、尖角。
332线束布线应横平竖直,并应绑扎成园形或长方形,每一束导线数量不得超过30根(至端子排导线束除外)。
333线束穿过金属板孔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套绝缘塑料管、缠塑料带、加橡皮圈等)。
3.3.4线束应捆扎和固定:①线束的捆扎一一不可动部位采用尼龙捆扎带,且被捆导线不应交叉,捆扎间距不应大于100 亳米,可动部位应采用缠绕管(不得用扎带)。
②线束的固定一一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亳米,垂直线束固定不宜大于400亳米,转弯处应加设固定点。
③可动线束两端采用线夹(卡子)固定,两固定点间导线应留有适当的余度,保证其弯曲时半径大于10倍线束外径。
二次线装配工艺守则
二次线装配工艺守则1. 适用范围1.1本守则适用我厂生产各种定型高低压电器产品及仪表盘和非标准电器产品的接线和配线。
2.使用材料:2.1 聚氯乙稀塑料铜芯线(BV BVR 黑色淡蓝色黄绿双色线);2.2 聚氯乙稀异形管;2.3 固定座、塑料夹、自粘吸盘、走线槽、缠绕管带、波纹管、单螺栓固定夹、护线齿条、热缩管。
2.4 铜制裸压接线端头(UT,OT);2.5 其它材料按图纸要求准备。
3 使用工具及设备。
a). 剥线钳(180mm),尖嘴钳(160 mm);b). 平口钳(180 mm),鸭嘴钳子160 mm);c). 活动扳手100 mm,电工刀112 mm。
3.1一字螺钉旋具(75×3、75×5、125×6),十字螺钉旋具(75×3、90×5)。
3.2冷压钳TQ1-2、TQ2-4。
3.3电铬铁75W220V(内热式)3.4专用方棰、撑盘。
3.5钢卷尺(2 mm)、剪刀。
4工艺准备4.1 根据图纸生产规范书检查装备工序所装配的电器元件的型号是否正确,附件是否缺少,元件有无合格标记,如无标记则返回装配工序。
4.2 熟悉图纸,注意有无特殊要求根据所安装产品的工艺规定确定布线方案。
4.3 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导线颜色:同一型号规定产品布线方案和相同电路的导线颜色应一致(除特殊要求外)。
4.4 根据产品型式备齐所需要的材料。
5 工艺要求:5.1 导线排列应均匀合理作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5.2 导线不允许受压力,以免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减少其寿命而在线束的转弯处应有过渡,线束应有固定座或线夹以免振动或冲击,硬导线接线端应有V型缓冲击。
5.3线束的捆扎不得应捆扎力而降低导线的绝缘强度。
5.4跨越板或门板的导线或线束应留有活动裕度并用缠绕管作为保护性护套。
5.5一线中间不允许有连接点。
5.6接线座或电气元件的接线端子不允许连接二根及二根以上的导线,必须连接多根导线时,应的确实可连接可靠的措施。
二次线配制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高低压配电装置,电力传动控制装置二次线路的配制。
2、使用材料:2.1导线导线绝缘强度一般按工作电压不低于500V来选择,弱电压回路(指集成电路或晶体管电路)的导线绝缘按不低于250V来选择。
2.1.1 单芯黑色塑料绝缘铜芯线:BV-1mm2、1.5mm 2、2.5mm 2等;2.1.2 多芯黑色塑料绝缘铜芯线:BVR-1mm 2、1.5mm 2、2.5mm 2等;2.1.3 多芯黄绿双色塑料绝缘铜芯线:BVR-2.5mm 2、4mm 2等;2.2冷压端头OT型、UT型、IT型铜制冷压端头;2.3. 辅材2.3.1 塑料行线槽;2.3.2 塑料缠线管;2.3.3 1#-5#尼龙扎带;2.3.4 1mm厚绝缘纸板;2.3.5 字码管。
3、设备及工具:斜口钳、平口钳、圆(尖)嘴钳、剥线钳、压接钳、(4寸、6寸扳手,4寸螺丝刀,灯头螺丝刀,套筒扳手,剪刀,2米钢卷尺,电工刀,铅笔,工作椅)。
4、工艺要求:4.1 配线应符合图纸规定的要求。
4.2 回路的带电体间或带电体与金属骨架间的电气间隙不应少于4mm,爬电距离不应少于6mm。
4.3. 强电电压回路配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1.5mm2单芯或截面积不小于1.0mm2多芯铜芯绝缘线;强电电流回路配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单芯或多芯绝缘线;弱电回路导线采用截面积不小于0.75mm2单芯或截面不小于0.5mm2多芯铜芯绝缘线,插件内部的导线允许采用截面积为0.5mm2单芯铜芯绝缘线。
电流回路及元(组)件的接地,用2.5mm2多芯铜芯绝缘线;柜体活动部分(如门)的保护连续性连接,用4mm2多芯铜芯绝缘线。
4.4 配线在可能受到弯曲的地方,如门上电器与柜内元件的连线,或可能活动的插头、插座上的接线,只准许采用多芯铜芯绝缘线,并注意留有活动余量。
4.5 采用冷压铜接头的接线,只准许采用多芯铜芯绝缘线,不得使用单芯线。
4.6 除图纸上有特殊要求外,整个装置及设备内部布线的电压、电流回路采用黑色导线;电气回路和元(组)件的接地(或接镀锌构架)及柜体活动部分(如门)的保护连续性连接,用黄绿双色线。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二次配线制作工艺。
2.工艺准备2.1看清接线图上的注意事项、备注说明及元器件、材料、操作等有无特殊要求按图样要求,备齐全部电器元件,检查其型号规格等是否相符,并保管好合格证2.2备齐所需的材料及所需的工具。
3.工艺流程”确定走线方案]气下线]气套线号管►[走线'剥线头—H冷压端头〕—H接线〕—<检查4.工艺过程及要求4.1确定走线方案4.1.1二次配线工序负责人应同二次配线人员根据柜体设计图纸(如盘面布置图、端子布置图)及元器件、端子排位置确定合理的走线方案。
4.1.2对每批产品当柜体盘面布置和二次方案相同时布线应一致。
4.1.3由于元件结构或布置原因配线有困难时,立即通知工艺员并反馈技术员及时处理。
4.2下线4.2.1根据GB2681《电工成套装置中导线的颜色》的规定选择导线颜色。
4.2.1.1安全用的接地线:黄绿双色线。
4.2.1.2装置和设备内部接线:黑色线。
4.2.1.3有特殊要求的按规定的颜色选用。
4.2.2导线截面积的选择4.2.2.1按接线图规定选用导线截面。
4.2.2.2设计未规定的按以下原则选择:导线按串联回路中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熔断器中的熔断丝和热元件除外)选择导线截面,此截面的导线长期使用电流不得小于串联回路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常见导线选择见下表:常用导线的载流量4.2.3按确定好的走线方案及选择好的导线型号规格,按所需导线长度下线。
4.2.4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或焊接点,不允强力拉伸导线,导线绝缘层应良好,芯线应无损伤。
4.3套线号管4.3.1根据导线的线径选取适当规格的线号管,按照二次接线图的设计要求用线号打印机打出线号,线号要求清晰、耐久,不可自行书写,涂改。
4.3.2同一批产品的线号管截取长度应一致,汇控柜内线号管长度统一定为20mm小机构内线号管长度统一定为5mm线号管在打印时要严格按照图纸,不得随意更改或增删字符,包括空格也不得省略。
二次线配制通用工艺守则
二次线配制通用工艺守则二次线配制通用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各种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中的二次线配制。
2.材料2.1 一律采用多股铜芯聚氯乙稀BV、BVR软线,颜色为黑色,接地线采用黄绿双色线。
2.2 二次回路中,电流回路要求采用2.5mm2的软线,电压回路采用1.5mm2的软线。
2.3辅助材料:塑料线夹、塑料缠绕管、定位片、号码管(规格与导线相结合)塑料捆线带、走线槽、冷轧端头OT、UT、锡、松香等。
3.工具: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剪刀、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活动板手、冷压钳、电烙铁(500W)、小件存放盒、对线灯。
4.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配线工艺要求4.1 配线要求排列整齐地放在走线槽中,要求接线正确,两个接点连线之间不得有接点。
4.2 跨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铜线,线长以门开启、关闭时,导线不应受其拉力影响而损伤。
(注:门开启要大于90°)4.3 同一接点和端子最多允许接两根导线接头。
4.4 导线穿过金属板时,金属板上装橡胶垫圈。
4.5 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要拧紧,螺纹露出3 ̄5牙,不得有滑牙现象。
4.6 定型的批量产品,二次布线应一致。
4.7 采用塑料缠绕导线,不得扭曲,缠绕管节距均匀,不小于6mm。
4.8设备中指示灯和按追赶的颜色应根据用途按GB/T2682的规定选用,指示灯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要求,按下表安装。
4.9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功率因素表等仪表,及电流互感器的接线端头采用OT,具体规格要与固定螺钉和导线相符。
4.10 接线端子及其它一些电器元件上的接线端头采用UT、具体规格要与固定螺钉和导线相符。
4.11 冷轧端头UT、OT压接要牢固,不得松动。
4.12 锡焊点应牢固,均匀发亮,不得有残留焊剂,不得有虚焊或烧坏绝缘层。
4.13 连接到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要求弯曲弧一致,导线端头要可靠连接在端子。
5.高压成套开关设备配线工艺要求:5.1 应符合4.1 ̄4.13的工艺要求。
低压综合配电箱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配电箱二次配线工艺守则前言本标准依据GB 50171—1992《电气装置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的校核人:本标准的批准人:本标准于2012年3月27日首次发布。
配电箱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配电箱二次配线的使用材料、设备及工具、一般要求、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0.4kV配电箱的二次配线制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159—1987 电气技术中文字符号制订通则GB 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JB/T 2436.1—1992 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第1部分:0.5~6.0mm2导线用铜压接端头3 使用材料3.1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简称导线)多股导线应为洁净的圆铜绝缘导线,其线芯应无污染或腐蚀,表面允许没有覆盖层。
3.2聚氯乙烯绝缘塑料带(简称胶带)3.3聚氯乙烯异型管(简称号码管)3.4冷压端头冷压端头的压接部位的接缝处必须焊接(如银焊)。
3.5线卡、尼龙扎带3.6标准紧固件3.7塑料蛇皮软管、尼龙螺旋线管、PVC波纹管Φ12、Φ18、Φ25、Φ353.8塑料行线槽3.9胶垫、软垫(防震垫)橡胶圈3.10定位片、线夹3.11松香3.12焊锡3.13酒精3.14工业凡士林4 设备及工具4.1号码打印机4.2活动扳手6寸、8寸4.3平头螺丝刀、十字螺丝刀:3寸、6寸、8寸以及电讯螺丝刀4.4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4.5电烙铁35W、40W4.6冷压线钳0.5~6 mm2(6mm2以上的导线的压线由一次安装担任,不在此作要求)冷压钳须经专业机构认证,压接时钳口、导线和端头必须相配,压接后的性能应符合JB/T 2436.1—1992的规定。
成套电气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编制:审核:会签:批准:皖翔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匀分布。
表3发热功率(W)电器元件、电子元件等与发热件之间需保持的距离上方侧面下方元件允许60℃时元件允许50℃时30 40 10 1015 30 100 10 1020~50 100 200 20 2075~100 100 300 30 30150 150 300 30 30200 150 400 30 30线束或导线的弯曲,不得使用尖口钳或钢丝钳,只允许使用手指或弯线钳,以保证导线的绝缘层不受损坏。
所有仪表、继电器、电器设备、端子排及连接的导线均应有完善、清楚、牢固正确的标记套(号码管),元件本身的连接可不用标记套。
标记套的方向,羊眼圈的弯制方向与尺寸如图三、表3所示。
导线接好后,从接头点垂直方向看去应无羊眼圈导体外露。
同一端头一般只能接一根导线,严禁同一端接三根或三根以上导线。
若需要接二根导线时,两导线之间应垫以精制平垫圈。
导线接入电度表时,应将导线剥去一段绝缘层,对折后插入接线盒孔内。
导体在接线盒内应有足够长度,确保二只螺钉全部接触,然后将二只螺钉全部紧固。
接至发热元件的一端,导线应套一段瓷珠(套)。
二次线接在端头上应有防松装置。
所有接头螺母及螺钉上紧应使用合适工具,螺母螺钉上紧后不应有起毛及损坏镀层现象。
二次导线接入母线时,需在母排上钻φ6的孔,用M5螺钉连接。
如二次元件本身具有引出线时,应通过端子过渡后才能与盘内二次线连接。
接线端应就近固定。
若引出线过短时,应采用锡焊的方法与二次导线联接,外面再套上塑料套管。
线束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表4所列数据。
线束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表4电压(kV) 距离(mm) 电压(kV) 距离(mm)15 9075 100元件标号的字体应端正,字迹应清晰,内容符合图纸要求;粘贴部位应醒目,不应给导线或元器件、金属构件档住,并能清楚地指明是属于某一元件的。
端子排端子排的始端必须装可标出单元名称的标记端子;末端装以档板。
低压综合配电箱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配电箱二次配线工艺守则本标准依据GB 50171—1992《电气装置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的校核人:本标准的批准人:本标准于2012年3月27日首次发布。
配电箱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配电箱二次配线的使用材料、设备及工具、一般要求、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0.4kV 配电箱的二次配线制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159 —1987 电气技术中文字符号制订通则GB 7251.1 —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JB/T 2436.1 —1992 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第1部分:0.5〜6.0mm2导线用铜压接端头3 使用材料3.1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简称导线)多股导线应为洁净的圆铜绝缘导线,其线芯应无污染或腐蚀,表面允许没有覆盖层。
3.2 聚氯乙烯绝缘塑料带(简称胶带)3.3 聚氯乙烯异型管(简称号码管)3.4 冷压端头冷压端头的压接部位的接缝处必须焊接(如银焊)。
3.5 线卡、尼龙扎带3.6 标准紧固件3.7 塑料蛇皮软管、尼龙螺旋线管、PVC波纹管①12、①18、①25、①353.8 塑料行线槽3.9 胶垫、软垫(防震垫)橡胶圈3.10 定位片、线夹3.11 松香3.12 焊锡3.13 酒精3.14 工业凡士林4设备及工具4.1 号码打印机4.2 活动扳手6寸、8寸4.3 平头螺丝刀、十字螺丝刀:3寸、6寸、8寸以及电讯螺丝刀4.4 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4.5 电烙铁35W、40W4.6 冷压线钳0.5〜6 mm2(6mm2以上的导线的压线由一次安装担任,不在此作要求)冷压钳须经专业机构认证,压接时钳口、导线和端头必须相配,压接后的性能应符合JB/T 2436.1—1992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二次配线制作工艺。
2.工艺准备2.1 看清接线图上的注意事项、备注说明及元器件、材料、操作等有无特殊要求。
按图样要求,备齐全部电器元件,检查其型号规格等是否相符,并保管好合格证。
2.2 备齐所需的材料及所需的工具。
3.工艺流程4.工艺过程及要求4.1 确定走线方案4.1.1 二次配线工序负责人应同二次配线人员根据柜体设计图纸(如盘面布置图、端子布置图)及元器件、端子排位置确定合理的走线方案。
4.1.2 对每批产品当柜体盘面布置和二次方案相同时布线应一致。
4.1.3 由于元件结构或布置原因配线有困难时,立即通知工艺员并反馈技术员及时处理。
4.2 下线4.2.1 根据GB2681《电工成套装置中导线的颜色》的规定选择导线颜色。
4.2.1.1安全用的接地线:黄绿双色线。
4.2.1.2 装置和设备内部接线:黑色线。
4.2.1.3 有特殊要求的按规定的颜色选用。
4.2.2 导线截面积的选择4.2.2.1 按接线图规定选用导线截面。
4.2.2.2 设计未规定的按以下原则选择:导线按串联回路中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熔断器中的熔断丝和热元件除外)选择导线截面,此截面的导线长期使用电流不得小于串联回路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常见导线选择见下表:常用导线的载流量4.2.3 按确定好的走线方案及选择好的导线型号规格,按所需导线长度下线。
4.2.4 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或焊接点,不允强力拉伸导线,导线绝缘层应良好,芯线应无损伤。
4.3 套线号管4.3.1 根据导线的线径选取适当规格的线号管,按照二次接线图的设计要求用线号打印机打出线号,线号要求清晰、耐久,不可自行书写,涂改。
4.3.2 同一批产品的线号管截取长度应一致,汇控柜内线号管长度统一定为20mm,小机构内线号管长度统一定为15mm。
线号管在打印时要严格按照图纸,不得随意更改或增删字符,包括空格也不得省略。
4.3.3 按二次接线图要求将线号管套在导线上。
线号标记的视读方向以元件接线端子的正视方向为准,自下而上,自左而右。
4.3.4 在安装完线路后,应将线号管的线号标记朝向接线的正视面。
并将线号管与导线端头的绝缘层平齐。
4.4 走线4.4.1 将线束理成圆形,导线之间应平行不得互相缠绕,并根据分路顺序将应分路的线束放在分路方向的内侧。
4.4.2根据走线方案,导线需要弯曲转换方向时,应用手指进行弯曲,不得用尖嘴钳或其他锋利工具弯曲,以免导线绝缘层受到损伤。
4.4.3 导线弯曲半径(内径)应大于导线或线束外径2倍。
一台开关设备内的导线弯曲半径应基本一致。
4.4.4 对于标称截面积为1.5mm2的导线束,导线数量一般不超过30根。
4.4.5 用蛇皮塑料管捆扎线束,要求在线束同一侧或二侧抽头,严禁胡乱抽头。
捆扎线束时,应根据线束的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蛇皮塑料管。
要求捆扎后线束应平直、牢固,不得有明显的交叉。
4.4.6线束凡暴露在外敷设的均用尼龙扎带扎紧,在护线套或蛇皮管及行线槽内的线束可用胶带缠紧。
尼龙扎带捆扎线束间距要均匀,主干线尼龙扎带的间距为100mm,分支线束为60mm。
分线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尼龙扎带。
每隔一定间距将线束用阻燃绝缘线夹或吸盘固定在框架或者安装板上,固定间距对水平线束为300mm,垂直线束为400mm。
4.4.7用扎带绑扎或固定线束时,扎带扎紧,余头剪断。
用蛇皮塑料管缠绕时,应缠紧并保持缠绕等距。
4.4.8 过门和可动线束必须采用多股铜芯绝缘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过门线以门打开不小于100°时,线束既不至于过度拉紧又不影响关门为准,过门和可动线束必须外套弯曲性能、耐磨性能良好的纹波管,两端用绝缘线夹紧固在门和柜体的线架上,不得用捆扎带捆扎固定,当线束太粗不能正常弯曲时可分为两股敷设。
4.4.9 线束不得紧贴金属表面敷设,应离开3~5mm。
导线敷设如遇结构件边沿时,则应弯曲越过,中间保持3~5mm的距离。
导线穿越金属板孔时,为了防止导线绝缘层被磨损,可在孔上加装光滑的绝缘衬套。
若金属板孔有绝缘衬套,则导线只需缠绕上蛇皮塑料管;若没有绝缘衬套,导线就必须缠绕上塑料带后再套上蛇皮塑料管。
4.4.10 从线束分向电器元件的单线,分线时应向走线反方向打一圆弧(半径R8~R10)并保持弧度一致。
4.4.11 线束与端子排应保持约50mm的距离,使分线后的导线既能保持约R10的弧度,又不至于直线部分过长。
4.4.12 线束原则上不应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
若线束必须在其上方敷设,则线束与元件间应有70mm以上的距离;若在其下方或左右方敷设时,线束与元件间应有30mm以上的距离。
导线线芯应加瓷珠或瓷管。
4.4.13 同一批开关设备的线束走向应尽可能一致。
4.5 剥线头4.5.1 用剥线钳剥去导线的绝缘层时,注意钳口与导线芯规格必须一致,防止损伤导线线芯。
4.5.2 剥线长度应正确合理,用冷压端头时,剥线长度应比冷压长度略长1mm。
4.5.3 当单股导线需弯成羊眼圈时,用圆嘴钳曲圆,剥去长度按下表(适用于1.5mm2单股导线)。
4.6 冷压端头4.6.1多股导线在接入元器件端子或端子排接点时,应根据导线直径及接至元器件端子或端子排接点的形式和螺钉直径来选择冷压端头。
一般采用TU型(原为UT),但对电流回路应采用TO型(原为OT),与窄端子连接应采用TZ型管状端头,或TZ型(原为IT)针状端头。
4.6.2 将选好的冷压端头套入剥去绝缘层且套好线号管的导线中,要求导线应全部插入冷压端头里。
4.6.3 导线截面积小于或等于6mm2 时,用手动冷压钳点压(管状端头应环压)。
压制时,根据端头规格放入冷压钳相应规格的模头内用力一次压到底,直到压力限制装置自动动作而使钳柄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自动退回为止,最后取出导线。
压接时,应使冷压端头的焊缝对准模头的凸模。
4.6.4 导线截面积在10mm2 以上的,应用液压钳或油压机进行压接。
要求冷压端头、导线、冷压模应配套。
压接时,应使冷压端头的焊缝对准模头的凸模。
4.6.5 端头压接处的压印应与冷压端头的中心线对称;压印深度适中,压接可靠,不得压破冷压端头或使之变形;压接后导电接触面平整、光洁。
4.7 接线4.7.1 将导线接到元器件接线端子上时,应根据选用的导线和接线端子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连接方式,以保证接触良好、可靠。
4.7.2 单股线与元器件连接用螺钉和平垫圈紧固时,其连接部分必须用圆嘴钳弯成羊眼圈,弯曲方向应与压紧螺母拧紧方向一致即向右旋。
其内径应比紧固螺钉的内径大0.5~1mm左右,圆环末端距导线绝缘应有1~2mm距离,保证装入接点时垫圈不压着导线绝缘。
4.7.3单股线与元器件连接用螺钉和瓦形垫圈紧固时可直接压接,在压接两根导线时线径应一致。
4.7.4 多股线与元器件连接必须使用冷压端头。
4.7.5 接好线后的导线从正面方向看,不得有导体裸露。
4.7.6 二次接线接至电阻上时,需用电烙铁把接头焊牢,接头处不应有松动现象。
4.7.7两个电器元件之间的导线不应有中间接头或焊接点,导线绝缘应良好,芯线应无损伤。
4.7.8 每一接线端子宜为1根导线连接,不得多于2根导线连接。
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个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铜质平垫片。
4.7.9 导线端头固定时,端头压印处须面向操作者,沿螺钉轴线方向应看不见端头插入部分。
4.7.10 柜内端子排配线时,不得左右侧(端子纵向排列)随意互换。
4.8 接地4.8.1 柜体、门及主回路元件金属框架应可靠接地,要求采用不小于4 mm2黄绿双色导线接地。
4.8.2 柜内的二次元件外壳有接地要求的也必须接地。
5.汇控柜内行线槽、端子排及元件的安装5.1 行线槽及导轨的下料5.1.1柜内安装端子排用的行线槽常用长度为1500mm,导轨长度为1500mm。
5.1.2 对于特殊规格尺寸的汇控柜,或者用户对端子有特殊要求时,行线槽与导轨的长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5.1.3 行线槽与导轨需要截断时要求截断面平滑整齐,不得留有尖角毛刺或发生偏斜。
行线槽不得有断齿以及扭曲现象。
5.2 行线槽安装5.2.1行线槽安装时要求横平竖直,牢固,不得发生松动、偏斜。
行线槽不得有因受应力而弯曲、扭曲及其它形式的变形。
5.2.2 行线槽盖板与行线槽应配合紧密,不得有松动、脱落。
5.3 端子排安装5.3.1端子排的始端必须装可标出单元名称的标记端子,端子排两端须安装端子终端,相邻的端子间有连接片时必须用隔板隔开。
5.3.2每一安装单位的端子排的端子都要有顺序标号,字迹必须端正清楚。
5.3.3端子排由于空间的限制安装困难时,可分二排或多排进行安装5.3.4每只端子接线螺钉只允许接一根导线,连接端子要用连接片,不接导线的螺钉也必须拧紧。
5.3.5 线束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
5.4 元件安装5.4.1导线接入元件接头上,用元件上原有螺钉拧紧,应加弹簧垫圈,螺钉必须拧紧(除特殊垫圈可不加弹簧外),不得有滑牙,螺钉帽不得有损伤现象,螺钉尾部应露出螺母2-5牙。
5.4.2 所有元件不接线的端子都需配齐螺钉、螺母、垫圈并拧紧。
5.4.3 元件标号的字体应端正,字迹应清晰,内容符合图纸要求;粘贴部位应醒目,不应给导线或元器件、金属构件档住,并能清楚地指明属于某一元件。
6.质量检查6.1布线应符合图样规定,接线正确,布置合理,整齐美观。
导线截面选择应符合要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6.2导线端头应符合工艺要求,导线芯线无损伤,裸露部分小于0.5mm,也不得将绝缘皮压入端头内。
6.3导线端部均应有标回路编号的套管,标字应清晰正确,不易脱色,管头应整齐且无反套。
6.4用于连接可移动部分的线束,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塑料管或缠绕管等保护措施,并在可动部分有固定装置。
6.5导线在布线时应排列整齐,避免交叉,横平竖直,层次分明,线束定位满足横向距离300mm,纵向距离400mm的规定,且线束不得晃动。
6.6导线与元器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元器件上不接线的端子螺丝也应拧紧。
6.7导线穿越金属板应有防护措施。
6.8元器件标签应字迹清晰,粘贴牢固,不易脱色。
6.9按图样对线检查二次回路接线是否正确。
6.10接地线安装是否正确可靠。
6.11查看柜内是否清洁,配线操作的残余物(如线头,扎带,线鼻子等)是否已彻底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