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山歌

合集下载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稀奇歌》资料田山歌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稀奇歌》资料田山歌

《稀奇歌》资料田山歌什么是田山歌?什么是滚灯舞?在奉贤乡间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歌舞,也在今年的清明时节隆重登场,跟所有来踏青的人打声招呼问声好。

演出就要开始了,77岁的顾仁忠扎条围裙戴顶草帽坐在板凳上候场,马上,他最拿手的田山歌就要唱响清明的永福园了。

顾仁忠可不一般,从20岁开始,他唱了50多年的田山歌。

田山歌,原本是江南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放开喉咙的“即兴之作”。

如今,田山歌是奉贤区的区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顾仁忠是目前最年长的田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田山歌的歌词几乎没有文字记录,顾仁忠从小跟父亲学唱,如今还会唱三五十首,那些歌词都记在脑子里。

“田山歌都唱点啥?见啥唱啥呗。

不过,流传下来还被传唱的,都在顾仁忠老先生那里了。

”说话的王正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在奉贤从事民间文化收集保护工作,他发现了顾仁忠和一群能唱田山歌的“民间歌手”,逢年过节,就组织“歌手”们在奉贤乡间演出,“不过,清明时节到园陵里演唱,还是头一遭,蛮新鲜的。

”“我长长远远勿唱稀奇歌,柴仓角落里做个鹁鸪窝,今年生了两个蛋,明年出对小鹁鸪。

我长长远远勿唱稀奇歌,蚂蚁爬山吃老虎,石臼汆过黄浦江,薄皮鱼跳过洞庭湖……”在永福园临时搭起的清明舞台上,顾仁忠和歌手们开唱了,清一色的农家打扮,一字排开,一会儿独唱,一会儿对唱,每个人都很投入,很有点赛歌的意思。

歌手们用的是奉贤本地话,申城四面八方来的听众难免听得吃力,但人们还是觉得很新奇——歌手们的表情、姿态很有感染力,单单田山歌本身,就是一件“稀奇事”。

唱完了田山歌,滚灯舞登场了。

滚灯有700多年的历史,流行在江南乡间,看上去像舞蹈,也像杂技。

奉贤乡下不少男孩子从小就学玩滚灯,滚灯种类不少,大的有20公斤重,身体棒才玩得转。

如今,滚灯舞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们在永福园见到的滚灯舞,很秀气,七八位江南女子舞动轻巧的滚灯,精致又飘逸。

就这样,数百年来流行在陌上田间的歌舞在清明时节清新亮相——永福园的清明,很“乡土”。

在上海唱“山歌”:要留住的不只是“乡愁”

在上海唱“山歌”:要留住的不只是“乡愁”

热点4案。

也许是“一根紫竹直苗苗”的江南小调,也许是“玫瑰玫瑰我爱你”的摇曳之音,抑或上海港码头工人的劳动号子,口耳相传的儿歌童谣,田间地头劳作时的田山歌,乃至哭丧哭嫁、乞讨叫卖的各种吟唱调……这些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民间歌调,根文化遗产。

何为上海民歌?其意义和价值何在?保护传承状况怎样?如何向年轻人传播、推广?这是本期“热点”试图与大家分享的话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上海民歌,作为中国民间民族音乐,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或许可以成为我们讨论文化传承发展问题时的一只“麻雀”,一个具体而微的标本和切口。

名思义,指(崇明、横沙、长兴地区等)、东厢语音色彩区(川沙、南汇及奉贤东部地区等)、西厢语音色彩区(嘉定、青浦、金山、松江、宝山及奉贤西部地区等);根据体裁类型,又可分为劳动号子(以杨浦为代表,如上海港码头号子等)、田山歌(以青浦、金山、松江、奉贤等地为代表,如青浦、松江的吆卖山歌、落秧歌,金山的耘稻山歌、奉贤的大山歌等)、小山歌、小调、儿歌和吟唱调(如哭丧歌、哭嫁歌、乞讨歌、叫卖歌)等。

作为江南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的人文地域、风土人情赋予了上海民歌清丽柔婉、细腻平朴的特性,而上海五方杂处、兼包并蓄的城市文化也为上海民歌的传承发展涂抹上了属于青浦农村的妇女们到农田去割草,满载而归(摄于20世纪60年代)热点5自己的独特色彩。

著名民歌理论研究专家江明惇于20世纪80年代参与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中,收录了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上海民歌800余首。

江明惇曾历任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也曾是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席,对上海民间音乐的采集、整理、研究倾注过大量心血。

田秧山歌的种类、特点与“潜功能”

田秧山歌的种类、特点与“潜功能”

田秧山歌的种类、特点与“潜功能”作者:齐柏平来源:《音乐探索》2018年第02期摘; 要:以田秧山歌为研究对象,探讨此类山歌的名称、类别及结构特点。

将田秧山歌分成旱地田歌和水田田歌,并从地域文化来探讨田秧山歌的成因及其文化,分析田秧山歌创作情况,对田秧山歌与劳动的关系及其“潜功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田秧山歌;中国民间歌曲;潜功能中图分类号: J607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8)02 - 0034 - 08DOI:10.15929/ki.1004 - 2172.2018.02.005国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山歌属于其中的一个大类。

山歌是山野之曲、户外之曲、自由之曲,这是所有山歌的共同特征。

此外,山歌还细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等,本文主要探讨其中的田秧山歌。

田秧山歌相对于一般山歌而言,所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少,笔者认为属于“弱视环节”,故不揣浅陋,将田秧山歌进行分类研究,并初探其特点。

一、种类与分布(一)名称田秧山歌又称为田歌、田山歌、田秧歌、整田歌、耘田歌、田头歌、田头山歌等,这是带“田”字的山歌,学界内外都认可的、也是最为普通的田秧山歌之名称;又有秧歌、秧号子、喊秧歌、薅秧歌、插秧歌、扯秧歌等带“秧”字的山歌;还有薅草歌、薅草锣鼓、扯草歌、除草歌等带“草”字的歌。

“秧”一般指禾类的幼苗,宋王阮《谢赵宰拜襄敏墓并留题二首》:“丽日借黄催麦垅,惠风吹绿散秧田。

”我们所说的田秧山歌中的秧,多指水田中稻谷类的幼苗,而种水稻的田就称为秧田,水田中的“秧歌”就是在水田里唱的。

草大多是旱地长出的妨碍正苗生长、与正苗争肥的一些植物,通常称草或野草,所以需要除掉,在旱地里的去除方式通常是用锄头将这些“野草”薅掉,因此有“薅草歌”等名称。

水田中的野草一般称“稗”,常常是用带耙齿的工具来除掉。

田秧山歌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及长江流域一带。

宜兴南新田山歌两则

宜兴南新田山歌两则

宜兴南新田山歌两则棉花头子歌哪家个田里是哪家啊花,我哪家个女儿削棉啊花。

哪家家个女儿畀我眠半夜,我冬穿个绫罗要夏穿啊纱。

喔哟!我张家个田里是张家花,我张家个女儿削棉花。

我阿娘畀你眠半夜?我朆看见个冬穿绫罗同夏穿纱?!十二月长工歌正月十六么来上啊工,我手揹个衣包要闹丛啊丛。

我当初个新年要寻人啊做,我如今个落难要去长工。

长工做到二月啊中,我加田个掇埂要闹丛啊丛。

我东田横头加到西田横头住,黄牛个踏塌要骂长工。

长工做到三月啊中,我看戏个看会要闹丛啊丛。

我三朋四友都跑到,脱啦个工夫要骂长工。

长工做到四月啊中,握把个镰刀要到田啊中。

东田横头樵到西田横头住,鬼头风吹乱要骂长工。

长工做到五月啊中,挑担个黄秧要到田哎中。

我东田横头甩到西田横头住,黄秧把抖乱要骂长工。

长工做到六月中,我掮把个横耥要到田哎中,东田横头耥到西田横头住,牛毛草朆耥杀要骂长工。

长工做到七月中,我扛管个车筒要到田啊中,高架锄埂都去到,水头个不上要骂长工。

长工做到八月中,黄陈米饭要供台中。

苍蝇飞过长烟个筒,还叫个长工要吃饭凶。

长工做到九月中,握把个割镰要到田中。

东田横头樵到西田横头住,鬼头风吹乱要骂长工。

长工做到十月中,牵砻个做米要闹丛啊丛。

垛砻落砻牵到眉花眼笑我砻头倒破啦要骂长工。

长工做到十一月个中,淘米洗菜要闹丛啊丛。

我十个指头冻到么冰个酿痛。

还叫我长工浪作火烘。

长工做到十二月个中,猪圈个茅坑要出出啊空。

你下年寻个么好长工!宜兴南新田山歌采录小记四年前我问老爸过去在老家村里是否听到有人会唱山歌?老爸说老家卖石灰的欧队长家老太婆就会唱,什么偷老婆的歌啊、相骂的歌啊,会唱很多。

我非常意外,曾经和他家做过几年邻居,从来不知道她会唱山歌。

我算一算欧老太现在的年龄应该不小了,宜兴山歌音频资料很少见,得抓紧去抢救录音记录。

当时正在是伏天里。

抢录资料不能等,得立即行动,稍有迟缓有可能就会让人悔之晚矣。

2016年7月23日这一天我打电话给了我们昆曲社的阿汤和雅雅,忽悠他们开车送我去南新西中村。

2021年青海教师招聘行测真题答案

2021年青海教师招聘行测真题答案

2021年青海教师招聘行测真题答案1.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皇宫,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____,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它不仅拥有中国古代最____的宫殿建筑群,还拥有一百八十余万件珍贵文物和大量的文献档案,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印记,是中华民族记忆传统、____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选题] *A、财产巨大继承B、产业庞大延续C、遗产宏伟传承(正确答案)D、象征丰富接续2.大多数群居的哺乳动物,雌性个体怀孕生育后,随着后代迅速____,它们也会很快____原有的社会地位。

然而在人类的大部分历史中,生育和照顾幼儿几乎是女性壮年时期的全职工作。

有研究认为,人类婴儿的____ ,让人类与母亲的关系与一般的动物相比更加紧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成熟改变重要性B、分离恢复可塑性C、长大获得依附性D、独立回归脆弱性(正确答案)3.糖对健康有危害已经____,大家也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少糖”这一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

但是人类对甜味的喜好是____的,“健康少糖”和“享受甜味”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____的选择。

甜味剂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二者兼得的可行选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毋庸置疑刻骨铭心无奈B、深入人心与生俱来艰难(正确答案)C、显而易见积重难返被动D、妇孺皆知根深蒂固痛苦4.口供是案件中的主要证据、直接证据,对案件的证明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贿赂犯罪、毒品犯罪等____ 强、客观证据相对较少的案件中,口供对认定案件十分____。

对口供的审查应当____,要进行合法性审查、客观性审查、系统性审查和补强印证审查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选题] *A、破坏性重要严格B、复杂性珍贵深入C、隐蔽性关键全面(正确答案)D、关联性有用认真5.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

2023年上半年山东省测试行测真题考试(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上半年山东省测试行测真题考试(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上半年山东省测试行测真题考试(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60题)1.贾府过年,最大的尴尬还在于凝聚力几乎低到了冰点。

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容易做到,贾母发句话就可以了,私底下的鬼鬼祟祟、离心离德,才叫________。

正月初一是元春的生日,贾母等有诰命的女眷需要进宫,之后一直到元宵节,年的“主战场”便移至荣府,因为活着的老祖宗住在荣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聊至极B.莫名其妙C.无可奈何D.表里不一2.梅兰竹菊是张老汉的四个女儿。

有一次某客人问起四姐妹的年龄,得到不同的答案。

梅说:“兰比竹小。

”兰说:“我比梅小。

”竹说:“兰不是三姐。

”菊说:“我是大姐。

”憨厚的张老汉在旁补充道:“大女儿和三女儿撒谎呢,二女儿和小女儿说得对。

” 由此可以推断出四姐妹的年龄从大到小依次为:()A.梅兰竹菊B.梅兰菊竹C.兰菊梅竹D.菊兰梅竹3.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而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了大量的方便食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如果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大部分食品要么难看、难吃或难以保鲜,要么就是价格昂贵。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A.食品添加剂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例如点豆腐用的卤水B.如果不使用添加剂,食品会因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食物中毒C.宣称无食品添加剂往往是商家迎合消费者心理造出的噱头D.三聚氰胺也是一种添加剂,在水泥里能够作为高效减水剂4.防御性倾听是只在沟通过程中,当讯息接收方察觉对方话语中的指责时,所做出的自我保护性的回应,例如否认、辩解、攻击等。

根据上述定义,当甲被乙指责做事不认真时,下列甲的回应中不属于防御性倾听的是:()A.“你比我做事还不认真”B.“你知道我做事一向很认真”C.“最近身体不好,没办法全力以赴”D.“很抱歉,由于我不认真,给你带来了麻烦”5.太阳能、风能是产生电力的主要可再生新能源,但都具有随机性、________ 、波动性等特点。

【民歌专题】民歌的类别(2).doc

【民歌专题】民歌的类别(2).doc

【民歌专题】民歌的类别(2)二、田歌田歌又称秧田歌、田山歌、插田歌、薅秧鼓、薅草锣鼓等,是长江、珠江流域广大稻农插秧、除草、车水、挖地时传唱的一种民歌。

在这些地区,农民一般要种两季或三季,劳动强度非常大,为此,他们很自然地产生了以唱歌调节情绪、解除疲劳的自发要求。

然而,所有上述劳动虽然是集体性的,而又不需要相互协作,这样,田歌一方面与号子一样,同劳动本身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不需要用唱歌来统一劳动动作,于是,田歌的歌唱形式也就与号子大不相同。

在上述大多数地区,都有半职业性的民歌手,他们被当地尊称为“歌师”“歌伯”或“歌匠”。

这些人既有即兴编唱的能力,又掌握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传说的长篇唱词。

每到种植的忙季,他们就会被请去唱歌。

其形式是:歌师二至三人站在田头,一边敲锣打鼓(也有不用锣鼓者),一边相互对歌。

由于插田劳动是从早到晚,歌师们的歌也就要唱上一整天。

为了给干活的人适当解除疲劳,他们常常要唱一些有趣的故事,或临时海阔天空地编一段笑料,以取悦于劳作者。

有时,他们又发号施令,或请大家休息、吃饭,或指挥大家移动作活的位置。

以往,为了更好地鼓动干活者,主人有时一次请两个“歌班”,让他们“打擂台”比赛,哪个班唱得好而且多,就给他们奖钱奖物。

当然,除了歌师“对歌”这种形式之外,也有采取歌师与众人间你领我合这类歌唱方式的。

流传于各地的田歌,由于方言、风俗、传承方面的差异,其结构形式、音乐风格也就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征。

同时它们也有各自的名称。

其中最著名的如:江苏的格冬代、锣鼓车;上海的青浦田山歌;安徽的喊秧歌、薅秧歌;江西的锄山鼓、打鼓歌;湖北的长阳薅草锣鼓、畈腔、薅草歌、远安花锣鼓;湖南的踩田歌、打罗罗咚;福建的耘田诗;两广的打锣开山歌、插田歌;云、贵、川的薅秧号子等等。

田歌的曲体,一般是两句体、四句体或多句体的段式结构,除采取领合形式的部分曲目为规整性节奏外,其他一律为自由疏散的节奏节拍。

有些地区的田歌,为了配合劳动,常常组成容量很大的联套体。

田山歌

田山歌

田山歌的文字素材1、标题:上海田山歌——稻作文化中的民歌2、小档案:●上海田山歌是400多年前吴地山歌的直接传承。

●是反映上海及周边稻作地区社会生活、风情民俗的重要手段。

●一种颇具个性特征的民歌形式,形式独特,自成一格。

●在演唱方式上以领和邀卖相配,集体组合轮唱为主。

●歌词和题材主要在当地民众极为丰富的现实生活中产生。

●主要作品:《姚二官》、《熬郎》、《白六姐》、《大十二月花名》、《五姑娘》3、所属区县和单位:上海市青浦区文化馆4、项目简介:田山歌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一种颇具个性特征的民歌形式,它在上海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青浦、松江、奉贤、金山四个郊县,其中又以青浦的练塘、赵巷、金泽、商榻、朱家角;松江的新浜、泖田,最为典型。

这些区域均属典型的水稻耕作区,水网交错,河湖密布。

另外,江苏的吴江、吴县,浙江的嘉善、嘉兴等邻近地区,也有相似的田山歌流传。

上海地区唱田山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青浦、松江、奉贤、金山等郊县中,很早就有田山歌的流播印迹。

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可知,至迟在公元16-17世纪的明代时期,上海地区民间传唱田山歌的风气已经十分盛行。

清末民初时期,上海地区田山歌的创作与传播更是达到了鼎盛的阶段。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农业的推广以及农村文化娱乐形式的丰富,上海的田山歌逐渐走向了衰落,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但在一些老年村民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唱田山歌的习俗形式。

上海田山歌是农民在耘稻、耥稻时,由一人领唱,众人轮流接唱的田山歌,又称吆卖山歌、落秧歌、大头山歌。

其演唱形式独特,自成一格。

它的过程主要由“头歌”、“前卖”、“前嘹”、“发长声”、“后卖”、“后嘹”、“赶老鸦”、“歇声”等部分组成。

当然由于田山歌本身的复杂性,各区县的山歌演唱形式仍有所不同。

如在奉贤,田山歌演唱形式一般分上下手唱,上手叫“头歌”,先演唱两句,下手叫“吊花”或“踏脚壳”,跟着重复一遍。

一唱一歇,配合默契,此起彼伏,很有气势。

公务员考试强化练习题(国考版)

公务员考试强化练习题(国考版)

公务员考试·强化练习题(国考版)强化练习题(一)1.(2021新疆兵团)对于外国游客而言,除了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壮美风光之外,中国的魅力还来自于传统文化。

尽管目前入境游还未恢复,以入境游为业务的旅游企业却已在提前谋划布局。

然而无论怎样,让外国游客发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应成为这些企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外国游客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吸引B.旅游企业需做好向外国游客宣传讲解中国文化的日常工作C.旅游企业需提前计划安排好入境游业务D.引导外国游客发现中国文化魅力是旅游企业的工作关键2.(2021四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2010年产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不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的困难增加,亟需转型升级。

据统计,我国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传统行业占比高达86%,高端产品供不应求,无效和低端产品严重过剩,供需两侧错配矛盾突出。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我国制造业:A.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B.亟需转型升级C.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繁重D.存在大而不强的特征3.(2021江苏)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人们迫切地想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从原始神话、宗教故事到民俗传说,都有许许多多关于“预测”的内容。

这些预言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神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自然发展历史上,科学家们也多次给出预测,其方法和神秘主义迥然不同。

比如在古希腊文明早期,哲学家泰勒斯游历巴比伦,了解了日月食发生的周期性规律,成功地预测了一次日食。

这个预测是基于巴比伦天文学家数百年的天文观测和规律总结,任何人只要努力学习研究,都可以做到。

中国古代也有很多次这样成功的日月食预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第一篇 言语理解与表达 A.历史上的很多预测其实就是猜测B.人类早期预测主要是日月食预测C.古代科学预测是基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D.古今中外科学预测都有大量的成功案例4.(2021浙江事业单位)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阅读快餐化、功利化成为不争的事实。

青浦田歌

青浦田歌
上海
崧泽文化——青浦田歌
文化载体
贯通了上海六千年的崧泽 文化、四千年的福泉山文化, 更汇集了唐宋青龙镇、海上丝
绸之路的对外贸易港的世界各
国“西风欧雨”的世界语言。
田歌简介
吆卖山歌、落秧 歌、大头山歌等 内容分传统歌 谣、即兴创作 和新民歌
4,800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 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 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行距 等进行修改。
关文字、图片,举办研究性观摩演出;
其次,保护田歌的生存环境,开展“青 浦田歌之镇”、“青浦田歌之村”命名活动, 恢复和发展区域性田歌传统活动;再次是建
立青浦田歌博物馆(陈列室),举办“田歌
节”,使之成为青浦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活 动。
2005年 上海东视音乐频道在田野采访歌手
音乐特点
田山歌音调高亢,旋律起伏也较大,经常出现八度的大跳进行, 其它如三、五度的跳进也经常出现。另外,由于田山歌是散板散唱, 因此形成较多的拖腔。
演唱的形式自成一 格有头歌、前卖、 前嘹、长声、后卖、 后嘹、赶老鸦、歇 声8个部分组成

鼎盛时期
作为一种传统民歌,田歌发展鼎盛时 期,几乎家家都会唱,但也有半职业性 歌手,当地尊为“歌师”、“歌伯”或 “歌匠”。他们自幼学唱,既有即兴编 唱的能力,又掌握了大量的历史故事、 传说等长篇唱词。因此,青浦田歌的叙 事歌颇有特色,短则几十行,长则上千 行。
解放后,田歌从田间唱到舞台,多 次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获奖。 目 前流传的田歌还有《十二月生肖》 (大头歌)、小山歌《山歌好唱口 难开》(四句头山歌)、小调《小 舨艄》、婚嫁礼仪歌《十教训》 (娘囡对哭)等6大类20余首。
田歌现状
上海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基地,青 浦田歌与上海顾绣一起被确认为市级保护工 程。 首先,准备对健在的田歌民间艺人进行 抢救性记录,包括文字、音像、图片,建立 田歌艺人档案库和田歌艺术档案库,出版有

武宁的节日风俗

武宁的节日风俗

武宁的节日风俗
武宁的节日风俗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与武宁打鼓歌相关的表演活动。

武宁打鼓歌,又名“锄山鼓”,“催工鼓”,是流传于江西武宁县的一种以鼓伴奏的田山歌,广泛流传于武宁乡间。

其表演主要集中在挖地、锄茶及耘禾等集体劳动期间。

表演时一人击鼓领唱,众人一边挥动锄头,一边搭号帮和,演唱的时间很长,从早上出工要到晚上收工才能结束。

领唱者又称鼓匠,或鼓师,数目不等。

这种活动不仅是一种劳动时的娱乐,更是武宁地区深厚农耕文化的体现。

至于武宁具体的节日风俗,可能会因地区和家庭而异,包括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

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日庆祝方式和民间活动。

此外,虽然祭灶这一习俗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但在武宁是否特别盛行或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以上信息主要基于现有的文化知识和一些可能的推测,对于武宁具体的节日风俗,建议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或进行田野调查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田秧山歌的种类、特点与“潜功能”

田秧山歌的种类、特点与“潜功能”

山、
、 山 、罗罗咚( 挖
秧 歌 、扯 稗 歌 、车 水 歌 、插 田 歌 、踩田 歌、秧 等
山锄草歌)、薅棉歌等等
草歌、 草 、扯草歌、扯草吹锣鼓、 秧歌、扯秧歌、打闹、插秧歌(栽秧歌)、
湖北
挖土歌、除草歌、花 、扬歌、歇凉 、 秧 、扯稗歌、推稻歌、推 草 、 水


歌等
陕西
草歌、薅草锣鼓、薅草号子等
DOI:10.15929/ki.l004 - 2172.2018.02.005
中 国 民 歌 分 为 劳 动 号 子 、 山 歌 和 小 调 ,山 歌 属 于 其 中 的 一 个 大 类 。山 歌 是 山 野 之 曲 、户外 之 曲 、自 由 之 曲 ,这 是 所 有 山 歌 的 共 同 特 征 。此 外 ,山 歌 还 细 分 为 一 般 山 歌 、田 秧 山 歌 、放牧山 歌 等 ,本 文 主 要 探 讨 其 中 的 田 秧 山 歌 。田秧山歌 相 对 于 一 般 山 歌 而 言 ,所 受 到 的 关 注 度 相 对 较 少 ,笔 者 认 为 属 于 “弱 视 环 节 ”,故 不 揣 浅 陋 ,将 田 秧 山 歌 进 行 分 类 研 究 ,并 初 探 其 特 点 。
山 歌 的 成 因 及 其 文 化 ,分 析 田 秧 山 歌 创 作 情 况 ,对田秧 山歌 与劳 动 的
关 系 及 其 “潜 功能”进 行 分 析 。
关 键 词 :田 秧 山 歌 ;中国 民间 歌 曲;潜功能
中图分类号:J 60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 0 0 4 - 2 1 7 2 ( 2 0 1 8 ) 0 2 - 0 0 3 4 - 0 8
一 、种类与分布
( - ) 名称 田 秧 山 歌 又 称 为 田 歌 、田 山 歌 、田 秧 歌 、整 田 歌 、耘 田 歌 、田 头 歌 、田 头 山 歌 等 ,这 是 带 “田” 字 的 山 歌 ,学 界 内 外 都 认 可 的 、也 是 最 为 普 通 的 田 秧 山 歌 之 名 称 ;又 有 秧 歌 、秧 号 子 、喊 秧 歌 、薅 秧 歌 、插 秧 歌 、扯 秧 歌 等 带 “秧 ”字 的 山 歌 ;还 有 薅 草 歌 、薅 草 锣 鼓 、扯 草 歌 、除 草 歌 等 带 “草 ”字 的 歌 。“秧 ”一 般 指 禾 类 的 幼 苗 ,宋 王 阮 《谢赵宰 拜 襄 敏 墓 并 留 题 二 首 》 丽 日 借 黄 催 麦 垅 ,惠风 吹 绿 散 秧 田 。 ”我 们 所 说 的 田 秧 山 歌 中 的 秧 ,多

青浦田山歌作文

青浦田山歌作文

青浦田山歌作文田山歌唱腔最具个性特征的曲目、主要传唱区域为上海市青浦区今练塘、赵巷、金泽、商榻、朱家角等镇一带,同时衍生流传于松江、金山、奉贤等区,均系水稻耕作区域。

外省传播区域为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等邻近地区。

青浦地区的田山歌是农民在耘稻、耥稻时,由一人领唱,众人轮流接唱的田山歌,又称吆卖山歌、落秧歌、大头山歌。

主要流传于青浦区的赵巷、练塘等地区。

其演唱形式独特,自成一格。

赵巷的吆卖山歌的演唱形式是分头歌、前卖、前嘹、发长声、赶老鸦、后卖、后嘹、歇声等部分组成。

其中的赶老鸦、歇声是合唱,而前卖、后卖、发长声等部分是一个人独唱;前卖和后卖即是承上连接的意思。

而所谓的前嘹、后嘹是顺着前句接唱辅助词“虚词”的意思。

练塘的落秧歌分头歌、买歌、嘹歌。

头歌部分由一人独唱,接着是买歌部分由男声合唱;然后是嘹歌部分由女声合唱。

反复重复。

练塘南泖浜的大头山歌演唱形式分头歌、前铲、吆档、后铲,也是重复演唱。

青浦田山歌的歌词内容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丰富多彩,具有社会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等功能,其主要内容表现在劳动、生活、思想、爱情等方方面面,是观察青浦及周边稻作地区社会生活、风情民俗的重要手段。

青浦田山歌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

田山歌音调高亢,旋律起伏也较大,经常出现八度的大跳进行,其它如三、五度的跳进也经常出现。

另外,由于田山歌是散板散唱,因此形成较多的拖腔。

田山歌的曲调,一般在句逗结束处旋律都有下行的规律性特征,而段落的结束音一般都落在调式的主音上。

田山歌的织体基本上是单声部,但在各句逗连接时,后句逗常常采用侵入法,侵入到前乐句的结束音上,构成二乐句的重迭,民歌手称之为“迭起来”。

由于演唱时形成的前后乐句的重迭,就构成了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效果,产生了同度、八度、四度、五度等不同种和声效果;也有二度、七度不协和音程出现,这就产生了特殊的多声因素。

田山歌是由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一种劳动歌曲。

它既能抒发劳动人民的感情,诉说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又能陶冶性情、解除疲劳。

唱田歌稻花香里

唱田歌稻花香里

唱田歌稻花香里
刘璐;舒晶晶;杨静
【期刊名称】《广播歌选》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田山歌”是太湖流域人们栽种水稻时唱起的劳动欢歌,伴随着悠久的稻作文化,一直流传到今天。

农耕时代渐行渐远,如今的稻田里,农民在熟练地操作着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却再也唱不出曾经的味道。

原汁原味的田山歌如何传承?路在何方?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刘璐;舒晶晶;杨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4
【相关文献】
1.山歌好唱口难开——基于校本课程“丹徒田歌”的思考 [J], 孔国娣;步杰荣
2.田歌实业:鸭蛋里“淘金” [J], 司徒微微
3.从《草原之夜》里踏歌而来——访著名军旅作曲家田歌 [J], 顾婷婷
4.水墨江南唱田歌诗情五边画意演真情——音乐剧《五姑娘》导演阐述 [J], 陈蔚
5.寻乌:2021·菖蒲长寿村稻田歌会激情开唱! [J], 眭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构类型与新的民歌

结构类型与新的民歌

结构类型与新的民歌
民歌到底如何分类,尚有争议,如果分为四类,一般包括小调、山歌、号子和长歌。

小调主要流行于城市乡镇之间,歌曲的曲调大多比较舒缓,结构也比较方整。

山歌产生于田野山涧,歌曲节奏往往比较自由。

号子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普遍流传于全国各省区。

长歌顾名思义,也就是篇幅比较宏大,多以叙述诗为题材。

1、高原山歌是人们在山间野外放牧、砍柴、挑担、锄草、行路等个体劳动生活中随意咏唱的一种短小民歌。

每一民族或地区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山歌歌调、歌风和衬字衬腔的习惯用法。

2、劳动号子俗称号子或哨子,普遍流传于全国各省区,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服务生产劳动的民歌,可以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以及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3、稻区“田歌”又称秧田歌、田山歌、插田歌等,是一种介于劳动号子与山歌之间的民歌题材。

它基本保留了劳动号子的特点,一般采用“领”、“合”形式、“领”与轮流接唱形式和分组对歌形式。

4、城镇“小调”(或称小曲)是广泛流传在各城镇、集市的一种民歌体裁,是人们在劳动之余的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其结构较均匀、节奏规整、曲调细腻、主题内容多样。

5、云岭“双声”指的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中国西南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陆续出现了一组歌手同时唱两个声部的现象。

它采用的声部,大多是密集的同度、大二度、大小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山歌的文字素材1、标题:上海田山歌——稻作文化中的民歌2、小档案:●上海田山歌是400多年前吴地山歌的直接传承。

●是反映上海及周边稻作地区社会生活、风情民俗的重要手段。

●一种颇具个性特征的民歌形式,形式独特,自成一格。

●在演唱方式上以领和邀卖相配,集体组合轮唱为主。

●歌词和题材主要在当地民众极为丰富的现实生活中产生。

●主要作品:《姚二官》、《熬郎》、《白六姐》、《大十二月花名》、《五姑娘》3、所属区县和单位:上海市青浦区文化馆4、项目简介:田山歌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一种颇具个性特征的民歌形式,它在上海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青浦、松江、奉贤、金山四个郊县,其中又以青浦的练塘、赵巷、金泽、商榻、朱家角;松江的新浜、泖田,最为典型。

这些区域均属典型的水稻耕作区,水网交错,河湖密布。

另外,江苏的吴江、吴县,浙江的嘉善、嘉兴等邻近地区,也有相似的田山歌流传。

上海地区唱田山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青浦、松江、奉贤、金山等郊县中,很早就有田山歌的流播印迹。

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可知,至迟在公元16-17世纪的明代时期,上海地区民间传唱田山歌的风气已经十分盛行。

清末民初时期,上海地区田山歌的创作与传播更是达到了鼎盛的阶段。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农业的推广以及农村文化娱乐形式的丰富,上海的田山歌逐渐走向了衰落,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但在一些老年村民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唱田山歌的习俗形式。

上海田山歌是农民在耘稻、耥稻时,由一人领唱,众人轮流接唱的田山歌,又称吆卖山歌、落秧歌、大头山歌。

其演唱形式独特,自成一格。

它的过程主要由“头歌”、“前卖”、“前嘹”、“发长声”、“后卖”、“后嘹”、“赶老鸦”、“歇声”等部分组成。

当然由于田山歌本身的复杂性,各区县的山歌演唱形式仍有所不同。

如在奉贤,田山歌演唱形式一般分上下手唱,上手叫“头歌”,先演唱两句,下手叫“吊花”或“踏脚壳”,跟着重复一遍。

一唱一歇,配合默契,此起彼伏,很有气势。

上海田山歌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

如在演唱方式上以领和邀卖相配,集体组合轮唱为主;音调高亢嘹亮,旋律起伏自由;散板散唱、大量拖腔、多声部等等。

其歌词内容主要来自当地民众现实生活,极为丰富多彩,题材多为表现当地民众的劳动、生活、思想、爱情等方面,是观察上海及周边稻作地区社会生活、风情民俗的重要手段。

上海田山歌是当地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一种劳动歌曲,它既能抒发劳动人民的感情,诉说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又能陶冶性情、解除疲劳。

因此田山歌在上海流传极广,在农村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审美更迭,都市化进展和田野消失等诸多原因,田山歌的生存环境和传承人群均渐渐流逝,目前仅十数人的80以上高龄民歌手还在文化部门举办的活动中偶尔露面,田野间原生态的田山歌已不多见,亟待抢救和保护。

5、溯源及历史:田山歌的历史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早在七、八千年前,当太湖流域开始有了原始的栽培水稻农业时,包括上海在内的整个吴越水网地区就已经产生了田山歌的原始形态,也即田秧号子。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当时的田秧号子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田山歌,它们是吴地先民在田秧劳动时为了配合劳动节奏而随口喊出的,而不像后来的田山歌那样具有大量的情节内容和音乐抒咏成分。

在上海地区的青浦、松江、奉贤、金山等郊县中,很早就有田山歌的流播印迹。

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可知,至迟在公元16-17世纪的明代时期,上海地区民间传唱田山歌的风气已经十分盛行。

如在明代冯梦龙辑录的吴地民歌集《山歌》中,收有吴歌356首,其词格曲调与近现代青浦田山歌基本一致,有的具体内容可以从现在的田山歌中看到。

故而当地一些专家们确认,青浦田山歌正是400多年前吴地山歌的直接传承。

在明代崇祯版《青浦县志》民国修的《续志·杂记》中,则更明确记载当时青浦民间“唱田歌悠扬赴节,声闻远近”的事实。

明代时期,松江一带的田山歌也已十分盛行,如在《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曲类》中,收录了多首松江一带的田山歌;松江新浜、泖田等乡镇中广泛流行的《刘二姐》、《撩郎》等山歌,在明代冯梦龙辑录的《山歌》中都可见到它们的影子。

这些事实充分表明,具有稻作文化特点和乡土文化气息的田山歌形式,早在明代时期已在上海当地民间广泛流传。

清末民初时期,上海地区田山歌的创作与传播更是达到了鼎盛的阶段,当时青浦、金山、松江、奉贤的几个郊县中,几乎每个村落都有一个甚至几个田山歌演唱班子,他们可以从“东方日出一点红”,一直唱到“日落西山鸟归巢”,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据《奉贤县志》记载,清末民初时期,奉贤县各地山歌都甚为流行,还有些山歌手拼档搭配,以换工(伴工)的形式结成“山歌班”,他们不仅劳动时唱,夏夜乘凉也唱。

由于唱山歌能陶冶人们的性情,是自我娱乐的一种好形式,因此群众基础甚为深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农业的推广以及农村文化娱乐形式的丰富,上海的田山歌逐渐走向了衰落,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但在一些老年村民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唱田山歌的习俗形式。

6、价值和特点:(1)音乐价值上海田山歌在音乐上极其富有特点,在我国的各种民歌形式中,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歌种,具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风格特征与音乐个性。

它的音调高亢激越,旋律起伏较大,尤其是那种“领和邀卖相配,集体组合轮唱”的特点,使它在中国民歌的大家庭中,展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风姿与光彩。

上海地区的田山歌中具有大量的长篇叙事山歌,如《姚二官》(青浦)、《白杨村山歌》(奉贤)、《庄大姐》、《姚小二官》、《刘二姐》(松江),这在以篇幅短小、委婉柔和为主要特征的江南民歌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此外,如散板散唱、大量拖腔、多声部等等特点,都反映出上海田山歌独特的音乐价值。

因此,非常值得保护与重视。

(2)文学价值上海田山歌是在稻作生产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运用了大量该地及周边一带人民的口头语言,是汉民族不可多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对以后文学、诗歌、戏曲等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沪剧《卖红绫》、《徐阿增出灯》、《阿必大》的唱词上,都可以见到奉贤《白杨村山歌》的影子。

又如,上海田山歌创作中运用的比兴、隐喻双关等艺术创作手法,不仅使得山歌本身增添了内涵,也使得人们能享受一种委婉动人、隐蔽曲折的艺术美,还为其它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

(3)民俗价值上海田山歌是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歌曲,他们编唱田山歌,主要是出于生产活动、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的直接需要,同时也是自己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的真实表露。

故而,田山歌中所唱的歌词内容,涉及到生产、生活、思想、爱情等方方面面,记录着历史文化、婚姻爱情、民情风俗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观察上海及周边稻作地区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的重要写照。

(4)娱乐价值上海田山歌是当地广大民众自己创造的一种劳动歌曲,它既能抒发劳动人民的感情,诉说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又能陶冶性情、解除疲劳,既是人们调节繁重的生产劳作的工具,又是人们的一种娱乐消遣活动。

到了现代社会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虽然上海田山歌的原生态环境已经逐渐趋于消亡,但它的文化娱乐价值却正在进一步地显示出来,它完全可以被赋予新的文化意义而搬上舞台,使田山歌在新的时代中产生新的价值与作用。

诚如以上所述,上海田山歌有其独特特征,故该歌种及其演唱技艺虽有一定传承难度,但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江南稻作文化区的民歌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具有相当的保护价值。

7、独特的技艺、形式、流程:(1)植根稻作生产,反映稻作生活上海田山歌与稻作生产有着密切关系,它不但深深根植于稻作文化的土壤中,同时也体现了江南地区稻作文化的特点。

上海田山歌是在耘秧耥稻等水田生产劳动中生成发展起来的,由于耘秧耥稻一般都是在七、八月份进行的,此时暑气蒸腾,田水如沸,常使劳动中的人们感到胸闷气喘,情绪烦躁,于是农民们只有用歌声来驱除炎热和疲劳,田山歌的形式也正是出于这样的需要而大量产生。

田山歌的演唱形式与演唱内容也充分反映了稻作文化的特点,仅从“耘稻山歌”、“耥稻山歌”这些名称上就可以明显看出田山歌与稻作文化的密切关系。

(2)领和邀卖相配,集体组合轮唱上海田山歌在演唱方式上以集体组合轮唱为主,其组合人数最少为三人,最多有十二、三人,他们大部分是在田秧劳动中自由组合而成,也有的是经过多次组合相配后而形成的,最典型的就是山歌班。

一个固定的山歌班往往集中了当地最好的歌手,其演唱规则又比较固定,因此,山歌班最能体现这种集体性的田山歌的特点。

他们在演唱时有明确的分工,参加演唱的歌手有各自承担的角色,几人共同承担其中的一个角色或角色中的某一部分。

从这些角色的功能来看,大致可分为四类:领唱、接唱、帮唱、和声。

在当地民间,对这四种角色都有特殊的称谓,而且各个地区的称谓也不相同,如领唱,普遍都称为“头歌”;接唱称为“卖”(青浦、金山)、“响卖”(嘉善);帮唱称为“嘹”(青浦)、“邀歌”(金山)、“么头”(奉贤);和唱称为“赶老鸦”(青浦)、“落梢”(金山)、“了末”(奉贤)等等。

(3)声调高亢嘹亮,旋律起伏自由上海田山歌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

其一是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大都在高音区进行,最高音可以达到bG。

为了使声腔拔高,男人唱田山歌时常用假嗓,故而唱田山歌的男性歌手都能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来演唱,常在很高的音区托腔上作颤音、跳音等装饰性演唱。

这是为了使歌声在田野传播很远,所以演唱时需要用较强的力度。

尤其是只唱称词的“小吆”、“长声”等,声腔更是极为高亢嘹亮。

歌手们称:“唱吆头、冲头,不但声音要好,而且要唱得高唱得响亮还要冲得足。

”致使歌声闻数里之外。

在田山歌的吆喝衬词中,有较多的“欧”、“吼”、“喉”等字音,使歌手演唱时常憋紧着喉咙大量地使用喉音。

其二是旋律高低起伏,经常出现大跳。

田山歌旋律上并不像农作山歌那样平稳,而是有较多的起伏跳动,它常常出现六度、七度或八度的大跳,尤其是二度的转位七度大跳很多。

如青浦田山歌在江南地区常用的级进、小跳旋法时,不时地插入七、八度大跳(上行为主)的进行,同时,音区经常整块居高不下,形成了男性田山歌手为演唱骨干的阳刚风格。

其调式色彩以倾向大调的徵调、商调为主。

其三是歌句前后重叠,形成和声效果。

田山歌的织体基本上是单声部,但在各句逗连接时,后句逗常常采用侵入法,侵入到前乐句的结束音上,构成二乐句的重迭,民歌手称之为“迭起来”。

由于演唱时形成的前后乐句的重迭,就构成了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效果,产生了同度、八度、四度、五度等不同种和声效果;也有二度、七度不协和音程出现,这就产生了特殊的多声因素。

(4)篇幅结构多样,抒咏色彩强烈上海田山歌的结构形式大致上有短体式、长体式和联体式三种,短体式的田山歌一般为四句,体现了一个“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俗称“四句头山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