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分子近代测试技术作业

原创-高分子近代测试技术作业
原创-高分子近代测试技术作业

P40—T9 简明如何应用DTA或DSC研究某二元聚合物共混物样品中两种聚合物的相容性,并画出示意图。

答:聚合物共混的相容性往往用Tg测定来研究,相容性好的的两聚合物的Tg在共混物中表示出相互靠近或称一个统一的Tg。对于二元共混物中表示出相互靠近或一个统一的Tg。对于二元共聚物,ABABAB。。。型交替共聚物相当于A、B完全相容,表示出一个Tg,AAAA...BBBB…型嵌段共聚物则会表现出两个Tg,其中一个相当于A单体,另一个相当于B单体的均聚物Tg。

例如,加与不加炭黑及硫化与不硫化的BB/SBR并用胶的DTA曲线:

又例如,乙烯—丙烯共聚物的DTA曲线:

P106—T2 基团振动的频率与化学键两端的原子质量、化学键力常数的关系如何?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排列出下列各组基团伸缩振动频率的大小顺序:(1).C—H,C—D,C—O,C—Cl,C—I; (2).C—O,C=O,…..(3)…….中的C=O。

答:(1)振动的频繁随化学键两端原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键的力常数增大而增大。

(2)影响因素有:{1}基频吸收,即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2}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第三激发态,其产生的谱带称为倍频。{3}当光子能量严格等于两种基频跃迁的能量总和时,则有可能同时使两个基频振动跃迁到激发态,在光谱中产生两个基频之和的吸收带,称为和频谱带。{4}当光子能量为两基频之差时也会产生差频谱带。{5}当两频率相接近或者相同的基团连结在一起时,由于振动的偶和作用,会使原频率分裂成为位于原来频率的较高和较低位置的双峰谱带。{6}当倍频或合频位于一基频附近时,则倍频或合频的强度常常被加强,而基频强度被减弱,这种现象叫做费米共振。

(3)振动频率排列从大到小:1. C—H>C—D>C—O>C—Cl>C—I;

2. C O>C=O>C—O;

3.

P165—T7 聚丙烯酸乙酯和聚丙烯酸乙烯酯

组成相同,红外光谱也非常相似。不查看标准谱图及有关手册,根据它们各自的结构特点,是否可以应用H—NMR把它们区别开?请说明原因。

答:可以应用H—NMR把它们区别开,具体如下:

谱图如下:

P165—T8 设计一个简单方案,说明如何应用NMR方法测定丁苯橡胶样品中丁二烯和苯乙烯的组成比。

答:这属于共聚物组成比例的测定,具体答案如下:

P244—T4简要说明TEM的“质量—厚度”衬度和衍射衬度成像原理。这两种图像各放映试样的哪些特征?

答:{1}质量—厚度

原理:非晶样品透射电子显微图像衬度是由于样品不同微区间存在的原子序数或厚度的差异而形成的,即质量厚度衬度(质量厚度定义为试样上表面单位面积以下柱体中的质量),也叫质厚衬度;

特征:质厚衬度适用于对复型膜试样电子图象作出解释。质量厚度数值较大的,对电子的吸收散射作用强,使电子散射到光栏以外的要多,对应较暗的衬度。质量厚度数值小的,对应较亮的衬度。

{2}衍射衬度

原理:晶体试样在进行TEM电镜观察时,由于各处晶体取向不同和(或)晶体结构不同,满足布拉格条件的程度不同,使得对应试样下表面处有不同的衍射效果,从而在下表面形成一个随位置而异的衍射振幅分布,这样形成的衬度,称为衍射衬度。

特征:衍衬成像,操作上是利用单一透射束通过物镜光栏成明场像,或利用单一衍射束通过物镜光栏成暗场像。近似考虑,忽略双束成像条件下电子在试样中的吸收,明暗场像衬度是互补的。明场像和暗场像均为振幅衬度,即它们反映的是试样下表面处透射束或衍射束的振幅大小分布,而振幅的平方可以作为强度的量度,由此便获得了一幅通过振幅变化而形成衬度变化的图像。

P244—T6 简要说明SEM的二次电子像的成像原理。二次电子像主要反应试样的什么特征?请说明理由。

答:原理:即用极狭窄的电子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

特征:二次电子能够产生样品表面放大的形貌像,这个像是在样品被扫描时按时序建立起来的,即使用逐点成像的方法获得放大像。

测试技术复习题和答案

信号部分 1 试判断下述结论的正误。 ( 1 )凡频谱是离散的信号必然是周期信号。 ( 2 )任何周期信号都由频率不同,但成整倍数比的离散的谐波叠加而成。( 3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也是离散的。 ( 4 )周期单位脉冲序列的频谱仍为周期单位脉冲序列。 ( 5 )非周期性变化的信号就是随机信号。 ( 6 )非周期信号的幅值谱表示的是其幅值谱密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7 )信号在时域上波形有所变化,必然引起频谱的相应变化。 ( 8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是平稳随机过程。 ( 9 )平稳随机过程的时间平均统计特征等于该过程的集合平均统计持征。( 10 )两个周期比不等于有理数的周期信号之和是周期信号。 ( 11 )所有随机信号都是非周期信号。 ( 12 )所有周期信号都是功率信号。 ( 13 )所有非周期信号都是能量信号。 ( 14 )模拟信号的幅值一定是连续的。 ( 15 )离散信号即就是数字信号。 2 对下述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 1 )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 A. 相关函数 B. 傅氏级数 C. 拉氏变换 D. 傅氏变换 ( 2 )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 A. 三角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 傅氏级数 ( 3 )时域信号持续时间压缩,则频域中低频成分( ) 。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变化不定

( 4 )将时域信号进行时移,则频域信号将会( ) 。 A. 扩展 B. 压缩 C. 不变 D. 仅有相移 ( 5 )概率密度函数在( )域、相关函数是在( )域、功率谱密度函数是在( )域上来描述的随机信号 A. 时间 B. 空间 C. 幅值 D. 频率 3 指出题图 3 所示的信号时域波形时刻与时刻频谱(幅值谱)有无变化,并说明原因。 题 3 图题 6 图 4 判断下列序列是否是周期函数。如果是,确定其周期。 ( 1 );( 2 )。 5 有一组合信号,系由频率分别为 724Hz 、 44Hz 、 5005410Hz 及 600Hz 的相同正弦波叠加而成。求该信号的周期 T 。 6 求题 6 图所示,非对称周期方波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并绘出频谱图。 7 求题 7 图所示三角波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并绘出频谱图。 答案: 1. 判断题

(完整word版)川大版高分子近代分析方法重点

第一章紫外光谱 波粒二象性: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无论何种电磁波都具有该性质)。生色基: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具有双键结构的基团对紫外—可见光区能产生特征吸收的基团统称生色基。可为c=c,c=o,c=s,-N=N-双键及共轭双键,芳环,-NO2,-NO3,-COOH,-CONH2等基团,总之,可产生π→π*和n→π*跃迁的基团都是生色基。 助色基:与生色基相连时,通过非键电子的分配,扩展了生色基的共轭效应,从而影响生色基的吸收波长,增大其吸收系数,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基。如-NH2,-NR2,-SH,-SR,-OH,-OR,-cl,-Br,-I,等,这些助色基都具有孤对电子~n电子,它们与生色基的π电子发生共轭。 蓝移:因环境或结构的变化,使生色基的λmax向低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 红移:使生色基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向高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 光谱分析法类型:吸收光谱分析,发射光谱分析和散射光谱分析三种类型。 光谱分析的特点:1.灵敏度高2.特征性强3.样品用量少4.操作简便5.不需标样。 紫外吸收带的类型及特征: R吸收带:含C=O,-N=O,-NO2,-N=N-基的有机物可产生这类谱带,它是n→π*跃迁形成的吸收带,ε很小,吸收谱带较弱,易被强吸收谱带掩盖,易受溶剂极性的影响而发生偏移。 K吸收带:共轭烯烃,取代芳香化合物可产生这类谱带,它是π→π*跃迁形成的吸收带,εmax>10000,吸收谱带较强。 B吸收带:是芳香化合物及杂芳香化合物的特征谱带,εmax=200,特征是峰形有精细结构,(溶剂的极性,酸碱性对精细结构的影响较大),这是由于振动次能级对电子跃迁的影响。E吸收带:也是芳香族聚合物的特征谱带之一,也属π→π*跃迁。 ①E1带:εmax >100000,是由苯环内双键上的π电子被激发所致。 ②E2带:εmax的2000-14000,是由苯环的共轭双键所引起。 紫外吸收带的影响因素:①生色基和助色基②蓝移和红移③溶剂和介质④溶剂的酸碱性。 紫外吸收光谱在高分子中的应用: 1.定量分析①丁苯橡胶中共聚物组成的分析②高分子单体纯度的测定 2.定性分析:将不具备生色基的高分子区别开来 3.聚合反应动力学:苯胺光引发机理的研究 4.其他:①互变异构体的确定②分子量的测定。 光谱分析的原理: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外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而形成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核可以具有多种能级状态,通过对光谱学规律的研究,可以揭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内部运动规律,获得物质定性与定量的信息。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 紫外光谱中电子的跃迁类型及特征:①n→σ*跃迁:是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的跃迁,凡含有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烃及衍生物可发生此类跃迁。特征:所需能量较大,吸收峰的吸收系数ε较低,ε<300.②n→π*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凡含有孤对电子的杂原子和π键的有机化合物会发生此类跃迁。特征:所需能量小,ε很小,在10-100之间。③π→π*跃迁:指不饱和键中的π电子吸收光波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凡含有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的有机化合物可发生此类跃迁,特征:所需能量小,ε很高,一般ε>10000。④d-d跃迁:在过渡金属络合物溶液中易产生的跃迁。⑤电荷转移跃迁:条件是同时具备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其吸收谱带的强度大,吸收系数ε>10000.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总结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 一.填空: 1.高聚物红外谱图的三要素指:谱带的位置、谱带的形状、谱带的相对强度; 2.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物质组分的吸收峰强度的大小来进行的。 3.核磁共振的共振条件:①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I不能为零; ②有自旋的原子核必须置于一外加磁场H。中,使核磁能级发生分裂;③必须有一外加的频率为v的电磁辐射,其能量正好是作旋进运动的原子核的两能级差,才能被原子核吸收,使其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从而发生核磁共振。 4.有机化合物四种类型的跃迁:n-π*、π-π*、n-6*、6-6*;四种吸收带:R吸收带(n-π*)、K吸收带(π-π*)、B吸收带(π-π*)、E吸收带(π-π*)。 5.在紫外吸收光谱中,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π-π*)跃迁的吸收峰红移;(n-π*)跃迁的吸收峰蓝移。 6.做扫描电镜时,要求样品(必须为固体),高分子样品在观察前要预先在分析表面上蒸镀一层厚度为(10nm)的金属膜,这是因为:以消除荷电现象。 7.由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包含两部分:(连续谱)和(特征谱)。SAXS的散射角小于(2°)。 8.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为:利用成像电磁透镜成像,并一次成像;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则不需要成像透镜,其图像是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逐点形成的,并在镜体外显像管上显示。 9.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振动过程发生偶极距发生变化(2)辐射能量与振动能级差相当。 1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优点: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波数精度高、扫描速度快、光谱范围宽、能量输出大、光谱重复性好。 11.各官能团的基团频率:C=O——1540~1870;(羧酸的羰基在1700附近,而羟基在2500~3500,峰值在3000附近,很具有特征性。) O-H基在3100~3700区域。N-H也在这个区域3200~3500。醚类C-O-C在1100~1300区域。过氧化物C-O-O在1176~1198区域。含硫磷化合物:在1100~1250区域。 12.H。磁旋比=2.67 ;13C=0.6721 13.核磁共振普中不同质子产生不同化学位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质子处于静磁场中所受的屏蔽效应不同,使得每个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引起Larmor进动频率不同,化学位移自然不同。 二、简答: 1.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 答: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1)诱导效应。在具有一定极性的共价键中,随着取代基的电负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静电诱导效应,引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2)共轭效应。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双建略有伸长,单键略有缩短。(3)键应力和空间效应的影响。(4)氢键效应。(5)偶合效应。(6)费米共振。(7)物态变化及溶剂的影响。2.基团振动的频率与化学键两端的原子量、化学键力常数的关系如何? 答: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决定于组成这一化学键的原子质量和键的力常数。v=1/2π根号(k/m);O-H>C-H>C-C>C- O C=C>C=O>C-O 3.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起吸收强度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答:(1)振动过程发生偶极距发生变化(2)辐射能量与振动能级差相当。红外吸收谱带的强度决定于偶极矩变化的大小。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强度越大。 4.用红外光谱法研究高分子材料时,常用哪些制样方法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答:(1)溶液铸膜法。优点:制得的样品厚度均匀。缺点:制样花费时间较多,而且在聚合物里残留溶剂的消除比较麻烦。(2)热压成膜法。优点:一定压力下可以得到厚度适当的薄膜,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缺点:压力和温度控制需要做到正确操作。(3)显微切片。需要样品有一定的硬度,太软不行,太硬也不行。(4)卤化物压片法。(5)热裂解方法。很多交联树脂或橡胶类步溶不熔的聚合物用此法。 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与色散型的红外光谱法比较有哪些优点? 答:(1)具有很高的分辨率。(2)波数精度高。(3)扫描速度快。(4)光谱范围宽。(5)能量输出大。 6.某一单位从一进口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的红外谱,请问是否含有苯环? 答:从1500cm-1和1590吸收带的看出有苯环骨架振动谱带,820是对位取代苯环上相邻两个氢的面外弯曲振动,而1700~2000的一组不强的吸收带又是苯环的C-H面外弯曲振动的倍频和合频,证明有苯环的存在。1760是C=O的伸缩振动谱带,为什么频率比一般的羰基高,有可能由相连接的基团或原子的诱导效应的影响造成的。 1220、1190、1160等谱带是C-O的伸缩振动的吸收带,1080和1050是C-O-与苯环相连的醚键的伸缩振动,1380和1360这双峰吸收特征性很强,是两个甲基连接在一个碳原子上。2950和2850是CH3上的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带。最后证明是聚碳酸酯。【-C(=O)-O-苯-C(两个甲基)-苯-O-] 7.某一未知聚合物? 答:从图可以排除O-H,N-H和C=-N基团。谱图上1600、1580是苯环的骨架振动谱带,760和690是单取代苯的谱带,1668~2000一系列低强度谱带是苯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的倍频和合频,这就证明了该聚合物含有苯环。2800~3000的谱带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C-H伸缩振动谱带。1400~1500的谱带是-CH2-和C-H的变形振动有关的谱带是反式不饱和基团的C-H面外弯曲的特征谱带,990和910是与末端的乙烯基有关的谱带。所以该聚合物含有单取代苯环,又有反式双键和末端双键的化合物,不含其他的元素,只有碳氢组成。而且也不会由单烯类单体聚合而成。所以查证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 8.在聚合物研究中,有时需要分析聚合物中少量的配合剂(增塑剂、抗氧剂等)以及这些配合剂与聚合物本体相连的作用情况,差谱法可以胜任。又如聚合物完全结晶和非完全结晶也可以用此法。光谱C是从结晶度高的光谱A减去结晶度低的光谱B得到的差示光谱,已得到纯的晶区光谱。 二核磁共振:

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练习题与答案

一、判断题 1. 测试是调试的一个部分(╳) 2.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找出软件的缺陷。(√) 3. 程序中隐藏错误的概率与其已发现的错误数成正比(√) 4. Beta 测试是验收测试的一种。(√) 5. 测试人员要坚持原则,缺陷未修复完坚决不予通过。(√) 6. 项目立项前测试人员不需要提交任何工件。(╳) 7. 单元测试能发现约80%的软件缺陷。(√) 8. 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9. 代码评审是检查源代码是否达到模块设计的要求。(√) 10. 自底向上集成需要测试员编写驱动程序。(√) 11. 测试是证明软件正确的方法。(╳) 12. 负载测试是验证要检验的系统的能力最高能达到什么程度。(√) 13. 测试中应该对有效和无效、期望和不期望的输入都要测试。(√)验收测试是由最终用户来实施的。(√) 14. 测试人员要坚持原则,缺陷未修复完坚决不予通过。(√) 黑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 集成测试计划在需求分析阶段末提交。(╳) 15.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找出软件的缺陷。(√) 16. 自底向上集成需要测试员编写驱动程序。(√) 17. 负载测试是验证要检验的系统的能力最高能达到什么程度。(╳) 18. 测试程序仅仅按预期方式运行就行了。(╳)19. 不存在质量很高但可靠性很差的产品。(╳) 20. 软件测试员可以对产品说明书进行白盒测试。(╳) 21. 静态白盒测试可以找出遗漏之处和问题。(√) 22. 总是首先设计白盒测试用例。(╳) 23. 可以发布具有配置缺陷的软件产品。(√) 24. 所有软件必须进行某种程度的兼容性测试。(√) 25. 所有软件都有一个用户界面,因此必须测试易用性。(╳) 26. 测试组负责软件质量。(╳) 27. 按照测试实施组织划分,可将软件测试分为开发方测试、用户测试和第三方测试。(√) 28. 好的测试员不懈追求完美。(×) 29. 测试程序仅仅按预期方式运行就行了。( ×) 30. 在没有产品说明书和需求文档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动态黑盒测试。( √) 31. 静态白盒测试可以找出遗漏之处和问题。( √) 32. 测试错误提示信息不属于文档测试范围。( ×) 33. 代码评审是检查源代码是否达到模块设计的要求。(√) 34. 总是首先设计黑盒测试用例。( √) 35. 软件测试是有风险的行为,并非所有的软件缺陷都能够被修复。(∨) 36. 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测试是同一层次的概念。(x ) 37. 程序员兼任测试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x ) 38.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当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测试技术作业答案

习题 1-2 求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0=的绝对均值x u 和均方根值rms x 。 解:dt t x T u T x ?=2 0sin ||2/1 ω 200|)cos (||2T t T x ωω-= )cos 0(cos 2||20ππ -=x π | |20x = ?=T rms dt t x T x 0 20)sin (1ω = ? -T dt t T x 0 2 02 2cos 1ω = 2 2 0T T x ?=2 2 0x

1-3 求指数函数)0,0()(≥>=-t a Ae t x at 的频谱 解:指数函数为非周期函数,用傅立叶变换求其频谱。 ?+∞ ∞---=dt e Ae f X ft j at π2)( ? +∞ +-= )2(dt Ae t f j a π ∞ ++-+-= 0)2(|2t f j a e f j a A ππ f j a A π2+= 幅频谱表示式:22)(ω ω+=a A A 相频谱表示式:a arctg ω ω?-=)( 2-2 用一个时间常数为0.35s 的一阶装置去测量周

期分别为1s 、2s 和5s 的正弦信号,问幅值误差将是多少? 解:1)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1 1)(+= τωωj H 幅频表示式:1 )(1 )(2 += τωωA 2)设正弦信号的幅值为x A ,用一阶装置测量 正弦信号,测量幅值(即一阶装置对正弦信号的输出)为)(ωA A x 幅值相对误差为: )(1) (ωωA A A A A x x x -=- 3)因为T 1 =ω T=1s 、2s 、5s ,则ω=2π、π、2π/5(rad) 则A(ω)分别为:=+?1 )235.0(1 2 π0.414 673.01 )35.0(1 2 =+?π 915.01 )5 235.0(1 2 =+?π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 一.填空: 1.高聚物红外谱图的三要素指:谱带的位置、谱带的形状、谱带的相对强度; 2.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物质组分的吸收峰强度的大小来进行的。 3.核磁共振的共振条件:①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I不能为零;②有自旋的原子核必须置于一外加磁场H。中,使核磁能级发生分裂;③必须有一外加的频率为v的电磁辐射,其能量正好是作旋进运动的原子核的两能级差,才能被原子核吸收,使其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从而发生核磁共振。 4.有机化合物四种类型的跃迁:n-π*、π-π*、n-6*、6-6*;四种吸收带:R吸收带(n-π*)、K吸收带(π-π*)、B吸收带(π-π*)、E吸收带(π-π*)。 5.在紫外吸收光谱中,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π-π*)跃迁的吸收峰红移;(n-π*)跃迁的吸收峰蓝移。 6.做扫描电镜时,要求样品(必须为固体),高分子样品在观察前要预先在分析表面上蒸镀一层厚度为(10nm)的金属膜,这是因为:以消除荷电现象。 7.由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包含两部分:(连续谱)和(特征谱)。SAXS的散射角小于(2°)。 8.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为:利用成像电磁透镜成像,并一次成像;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则不需要成像透镜,其图像是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逐点形成的,并在镜体外显像管上显示。9.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振动过程发生偶极距发生变化(2)辐射能量与振动能级差相当。 1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优点: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波数精度高、扫描速度快、光谱围宽、能量输出大、光谱重复性好。 11.各官能团的基团频率:C=O——1540~1870;(羧酸的羰基在1700附近,而羟基在 2500~3500,峰值在3000附近,很具有特征性。) O-H基在3100~3700区域。N-H 也在这个区域3200~3500。醚类C-O-C在1100~1300区域。过氧化物C-O-O在1176~1198区域。含硫磷化合物:在1100~1250区域。 12.H。磁旋比=2.67 ;13C=0.6721 13.核磁共振普中不同质子产生不同化学位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质子处于静磁场中所受的屏蔽效应不同,使得每个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引起Larmor进动频率不同,化学位移自然不同。 二、简答: 1.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 答: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1)诱导效应。在具有一定极性的共价键中,随着取代基的电负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静电诱导效应,引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2)共轭效应。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双建略有伸长,单键略有缩短。(3)键应力和空间效应的影响。(4)氢键效应。(5)偶合效应。(6)费米共振。(7)物态变化及溶剂的影响。 2.基团振动的频率与化学键两端的原子量、化学键力常数的关系如何? 答: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决定于组成这一化学键的原子质量和键的力常数。v=1/2π根号(k/m);O-H>C-H>C-C>C-O C=C>C=O>C-O 3.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起吸收强度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答案 1√2√3×4×5×6×7×8√9√10√ 1、敏感元件、转换元件 2、电容式 3、被测构件 4、线性度 5、高 6、输出、输入 7、传感器的分辨率、分辨率 8、高精度 9、电压、电流 10、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 三、 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的如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等,数字信号的如光电式编码器 2.p41页,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按选频作用进行分类(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根据构成滤波器的元器件类型进行分类(CR、LC或晶体谐振滤波器)、根据构成滤波器的电路性质进行分类(有源滤波器、无源滤波器)、根据滤波器所处理信号的性质进行分类(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 3.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电阻效应制作的,即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相应的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电阻效应。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电阻应变片的测量原理为:金属丝的电阻值除了与材料的性质有关之外,还与金属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将金属丝粘贴在构件上,当构件受力变形时,金属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也随着构件一起变化,进而发生电阻变化。dR/R=Ks*ε 其中,Ks为材料的灵敏系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应变的电阻变化率,标志着该类丝材电阻应变片效应显着与否。ε为测点处应变,为无量纲的量,但习惯上仍给以单位微应变,常用符号με表示。由此可知,金属丝在产生应变效应时,应变ε与电阻变化率dR/R成线性关系,这就是利用金属应变片来测量构件应变的理论基础。 4.课本74页

5.课本71页 6.当金属线材受到单位拉力时,由于整根金属线的每段都受到同样大小的拉力,其应变也是相同的,故线材总电阻的增加值为各微段电阻增加之和。但整根金属线材弯折成栅状,制成应变片后,在应变片的灵敏轴向施以拉力,则直线段部分的电阻丝仍产生沿轴向的拉伸应变,其电阻式增加的,而各圆弧段,除了有沿轴向产生的应变外,还有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的压缩应变,使得圆弧段截面积增大,电阻值减小。虽然金属丝敏感栅的电阻总的变现为增加,但是,由于各圆弧段电阻减小的影响,使得应变片的灵敏系数要比同样长度单纯受轴向力的金属丝的灵敏系数小,这种由弯折处应变的变化使灵敏系数减小的现象称为应变片的 横向效应。

现代热物理测试技术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13章:红外气体分析 分子光谱: 分子从一种能态改变到另一种能态时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可包括从紫外到远红外直至微波谱). E E E E ?=?+?+?电子振动转动 . 气体特征吸收带: 气体:1~25μ m 近、中红外 . 红外吸收的前提: 存在偶极距(对称分子无法分析)、频率满足要求 . 非分光红外(色散型)原理、特点 : 原理:课本P195 特点: 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不改变组分、连续稳定、维护简单寿命长. 缺点:无法检测对称分子气体(如O 2,H 2,N 2.)、测量组分受探头限制. 烟气预处理的作用 :滤除固液杂质(3224SO H O H SO +=)、冷凝保护(1.酸露点温度达 155℃ 2.冷凝器 )、 去除水气影响(1.红外吸收干扰 2.气体溶解干扰 ). 分光红外原理: ? (三棱镜分光原理) 傅立叶分光原理(属于分光红外常用一种)、特点 : 原理:光束进入干涉仪后被一分为二:一束透射到动镜(T),另一束反射到定镜(R)。透射到动镜的红外光被反射到分束器后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透射返回光源(TT), 另一部分经反射到达样品(TR);反射到定镜的光再经过定镜的反射作用到达分束器,一部分经过分束器的反射作用返回光源(RR), 另一部分透过分束器到达样品(RT)。也就是说,在干涉仪的输出部分有两束光,这两束相干光被加和, 移动动镜可改变两光束的光程差,从而产生干涉,得到干涉图,做出此干涉图函数的傅立叶余弦变化即得光谱, 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傅立叶变换. 特点:优点:测试时间短、同时测多组分、可测未知组分;而且,分辨能力高、具有极低的杂散辐射、适于微少试样的研究、研究很宽的光谱范围、辐射通量大、扫描时间极快. 第12章:色谱法 色谱法的发明和命名、色谱法原理 : P173-174 色谱系统的组成:分析对象、固定相、流动相 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区别 :气相色谱法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物质或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优缺点:1、气相色谱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由于物质在气相中的流速比在液相中快得多,气体又比液体的渗透性强,因而相比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柱阻力小,可以采用长柱,例如毛细管柱,所以分离效率高。2、由于气相色谱毋需使用有机溶剂和价格昂贵的高压泵,因此气相色谱仪的价格和运行费用较低,且不易出故障。3、能和气相色谱分离相匹配的检测器种类很多,因而可用于各种物质的分离与检测。特别是当使用质谱仪作为检测器时,气相色谱很容易把分离分析与定性鉴定结合起来,成为未知物质剖析的有力工具。4、气相色谱不能分析在柱工作温度下不汽化的组分,例如,各种离子状态的化合物和许多高分子化合物。气相色谱也不能分析在高温下不稳定的化合物,例如蛋白质等。5、液相色谱则不能分析在色谱条件下为气体的物质,但却能分离不挥发、在某溶剂中具有一定溶解度的化合物,例如高分子化合物、各种离子型化合物以及受热不稳定的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生化物质)。 色谱系统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载气、进样、温控、分离、检测 (P176) 温控的作用:P178

测试技术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这里是全部的习题及答案,只要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提取出来复习就可以了! 第一章习题 一、 选择题 1.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A.相关函数 B.傅氏级数 C. 傅氏变换 D.拉氏变换 2. 傅氏级数中的各项系数是表示各谐波分量的( )。 A.相位 B.周期 C.振幅 D.频率 3.复杂的信号的周期频谱是( )。 A .离散的 B.连续的 C.δ函数 D.sinc 函数 4.如果一个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则该信号的频率成分是( )。 A.有限的 B.无限的 C.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无限的 5.下列函数表达式中,( )是周期信号。 A. 5cos10()0x t ππ ≥?= ? ≤?当t 0 当t 0 B.()5sin 2010cos10)x t t t t ππ=+ (-∞<<+∞ C .()20cos20()at x t e t t π-= -∞<<+∞ 6.多种信号之和的频谱是( )。 A. 离散的 B.连续的 C.随机性的 D.周期性的 7.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A.三角函数 B.拉氏变换 C.傅氏变换 D.傅氏级数 8.下列信号中,( )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 A.12()sin()sin(3)x t A t B t ω?ω?=+++ B.()5sin 303sin 50x t t t =+ C. 0()sin at x t e t ω-=? 9.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 )。 A.离散、周期的 B.离散、非周期的 C.连续非周期的 D.连续周期的 10.时域信号,当持续时间延长时,则频域中的高频成分(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变化不定

高分子近代测试技术复习题

名词解析: 第一章热分析方法 1、热分析是测量物质的物理或化学参数对温度的依赖关系的一种分析技术。 2、所谓程序控制温度,就是把温度看着是时间的函数。 3、热分析的定义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物性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统称为“热分析” 4、热重法TG: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5、微商热重法DTG:给出熱重曲线对时间或温度一级微商的方法。 6、热差分析法DTA: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7、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给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第一节TG及DTG 1、TG及DTG的测试原理:通过用热天平测量加热时物质的质量变化,凡是物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有重量变化的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测量。 2、两种测量方式:零位法、变位法 3、各种因素对TG测重的影响:浮力的影响、对流的影响、还有试样盘的形状、试样量、气氛、升温速度以及被分析样品的挥发物的再凝缩、温度的测量等,甚至同样的样品在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仪器所得到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为了得到最佳的可比性,应该尽可能稳定每次实验的条件,以便减少误差,使结果更能说明问题。 4、TG及DTG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1)热稳定性的评定(2)添加剂的分析(3)共聚物和共混物的分析(4)挥发物的分析(5)水分的测定(6)氧化诱导期的测定(7)固化过程分析(8)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差示法、多种加热速率法)。 很多高分子材料在加热时有失重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各种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所以应用TG及DTG方法来分析高分子材料时能得到多方面的信息,如配方的分析、热稳定性的研究、热裂解机理的研究、聚合物并用及共聚物的研究和某些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等。 5、评价热稳定性:简单的相同条件比较法(相对热稳定性比较)、关键温度表示法(特征温度比较)、ipdt(积分程序分解温度)法(阴影面积少稳定性差)、最大失重速度法(即DTG曲线的峰顶温度就是最大失重速度点温度)、ISO法和ASTM法等 测定增塑剂、水分的含量。 第二节DTA和DSC 一、 DTA:把试样和参考试样同置于相同的加热或冷却的条件下,观察温度(或时间)的变化,记录两者的温差,所得到的温差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曲线,就是DTA曲线。1、影响基线偏移仪器的零基线的因素:试样与参考试样之间的热容差、升温速度、在不同仪器上的实验结果也会有差别 2、DTA在分析物质时所得到的信息总结起来有两点:(1)物质的一些热物理量的变化(2)物质发生的热效应 二、DSC:使试样与参考试样绝热分离开,分别输入能量,测量使两者的温差等于零时所需的能量差“得塔”E与温度T的关系。 1、DTA和DSC的应用:(1)玻璃化温度的测定(2)结晶熔点及结晶度的测定(3)聚合物的氧化和热裂解的研究(4)比热容的测定(5)纯度的测定(6)加工工艺温度的预测。它们的最大特点是:能测定一切有热效应的过程。

软件测试技术复习题(含答案)

软件测试技术复习题(含答 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注释:黄色表示重复或相似一、选择题 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B ) A.避免软件开发中出现的错误 B.发现软件中出现的错误 C.容忍软件中出现的错误 D.修改软件中出现的错误 2.对于逻辑表达式((a&b)| |c),需要( C )个测试用例才能完 成条件组合覆盖。 A.2 B.3 C.4 D.5 3.逻辑覆盖法不包括( C )。 A.分支覆盖 B.语句覆盖 C.需求覆盖 D.修正条件判定覆盖 4.如果某测试用例集实现了某软件的路径覆盖,那么它一定同 事实现了该软件的( A )。 A.判定覆盖 B.条件覆盖 C.判定/条件覆盖 D.组合覆盖 2

5.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的依据是指定覆盖标准 和( B )。 A.程序的注释 B.程序的内部逻辑 C.用户使用说明书 D.程序的需求说明 6.划分软件测试属于白盒测试还是黑盒测试的依据是( C )。 A.是否执行程序代码 B.是否能看到软件设计文档 C.是否能看到被测源程序 D.运行结果是否确定 7.单元测试中用来模拟被测模块调用者的模块是( C ) A.父模块 B.子模块 C.驱动模块 D.桩模块 8.不属于单元测试内容的是( A ) A.模块接口测试 B.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C.路经测试 D.用户界面测试 9.客户端交易处理性能指标是一类重要的负载压力测试指标, 以下不属于客户端交易处理性能指标的是( C ) 3

A.负载测试 B.压力测试 C.疲劳强度测试 D.大数据量测试 10.以下不属于易用性而的是( D ) A.功能易用性测试 B.用户界面测试 C.辅助功能测试 D.可靠性测试 1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F ) 4

高分子近代测试 聚合物测试考试 热分析部分

1、下图为某一复合材料的热失重曲线,请从图中指出该复合材料的主要配方组 成。 答:上图表明挥发物(增塑剂)的质量分数为19.8%,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43.3%,炭黑为34.5%,灰分为2.4%。 2简要说明TG.DTG.DTA.DSC的原理,在他们的热谱中,纵坐标和横坐标各代表什么? 答:TG:热重分析法为使样品处于一定的温度程序(升/降/恒温)控制下,观察样品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过程。热谱中纵坐标为质量保持率,横坐标为时间或温度。 DTG:微商热重法是TG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热谱图中纵坐标为质量变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时间。 DTA:热差分析法是把试样和参考试样同置于相同的加热或冷却的条件下,观察随温度或时间变化,它们之间的温差与温度间的关系的一种技术。其纵坐标为样品与参考试样的温差,横坐标为温度或时间。 DSC:差示扫描量热法是使试样与参考试样绝热分离,分别输入能量,测量使两者温差为0时需的能量差△E与温度的关系。纵坐标代表能量差△W或功率变化率dw/dt和热焓变化率dH/dt,横坐标为温差△T

3应用DTA或DSC如何测定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答:聚合物随温度升高,当达到Tg时在DTA或DSC曲线上会显示出拐弯的变化。在测定Tg时由于开始温度很难准确地确定,一般要以拐弯处的外延线与基线交点作为Tg的值。 4如何应用DTA或DSC研究某二元聚合物共混物样品中两种聚合物的相容性,并画出示意图。 答:聚合物共混的相容性往往用Tg测定来研究,相容性好的的两聚合物的Tg在共混物中表示出相互靠近或称一个统一的Tg。相反,不相容的两聚合物的Tg在共混后仍表现出远离的Tg。 (图见老师课件) 对于结晶型聚合物,若相容性好,混炼均匀,分散性好,则其结晶度降低较大。相反,不相容或混炼不均匀而造成互相分散性差的对结晶度影响较小。即可以通过结晶度的变化大小推断两者的相容性, 5为考察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EV 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采用一种热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比例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冷结晶温度Tc和结晶熔融温度Tm,以及热焓变化等热性能,结果见下表所示。请回答PET/EV 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如何?为什么?(15分) 第1题表PET/EV A共混体系的热分析谱图数据 答:聚合物共混的相容性往往用Tg测定来研究。在上表可知,组分PET 的Tg并没有因共混比例的变化而出现大幅的变化,基本保持在80 ℃左右,这表明PET 与EV A 共混后在无定形区是不相容的。而且共混后PET 的Tm 与纯PET 的Tm 相一致,也不随共混组分比例变化而变化,可见其晶区也是不相容的。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课后习题及答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习题解答 教材: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熊诗波黄长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3版第二次印刷。 绪论 0-1 叙述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内容。 解答:教材P4~5,二、法定计量单位。 0-2 如何保证量值的准确和一致? 解答:(参考教材P4~6,二、法定计量单位~五、量值的传递和计量器具检定) 1、对计量单位做出严格的定义; 2、有保存、复现和传递单位的一整套制度和设备; 3、必须保存有基准计量器具,包括国家基准、副基准、工作基准等。 3、必须按检定规程对计量器具实施检定或校准,将国家级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经过各级计算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 0-3 何谓测量误差?通常测量误差是如何分类表示的? 解答:(教材P8~10,八、测量误差) 0-4 请将下列诸测量结果中的绝对误差改写为相对误差。 ①1.0182544V±7.8μV ②(25.04894±0.00003)g ③(5.482±0.026)g/cm2 解答: ①-66 ±?≈± 7.810/1.01825447.6601682/10 ②6 ±≈± 0.00003/25.04894 1.197655/10

③0.026/5.482 4.743 ±≈‰ 0-5 何谓测量不确定度?国际计量局于1980年提出的建议《实验不确定度的规定建议书INC-1(1980)》的要点是什么? 解答: (1)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被测量值的真值在所处量值范围的一个估计,亦即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2)要点:见教材P11。 0-6为什么选用电表时,不但要考虑它的准确度,而且要考虑它的量程?为什么是用电表时应尽可能地在电表量程上限的三分之二以上使用?用量程为150V 的0.5级电压表和量程为30V的1.5级电压表分别测量25V电压,请问哪一个测量准确度高? 解答: (1)因为多数的电工仪表、热工仪表和部分无线电测量仪器是按引用误差分级的(例如,精度等级为0.2级的电表,其引用误差为0.2%),而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引用值 其中的引用值一般是仪表的满度值(或量程),所以用电表测量的结果的绝对误差大小与量程有关。量程越大,引起的绝对误差越大,所以在选用电表时,不但要考虑它的准确度,而且要考虑它的量程。 (2)从(1)中可知,电表测量所带来的绝对误差=精度等级×量程/100,即电表所带来的绝对误差是一定的,这样,当被测量值越大,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就越小,测量准确度就越高,所以用电表时应尽可能地在电表量程上限的三分之二以上使用。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科学02班 姓名:吴明玉 学号:20103412

SnO 基纳米晶气敏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 2 一.摘要 随着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为人们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人们对气敏材料机理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本文主要以X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等现代材料测试技术为基础,设计出了可行的气敏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方案。 关键词:XRD XPS SEM HRTEM 二.引言 材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半导体SnO2气敏材料在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大气环境的检测以及工业生产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等领域的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开发的半导体气敏材料仍存在着灵敏度不高、交叉敏感严重、长期使用敏感材料易中毒失效稳定性差、重复性不好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们做了大量工作。气敏材料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改进、优化成膜工艺和对现有材料进行掺杂、改性、表面修饰等处理,以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性能,降低工作温度,提高选择性稳定性等性能。掺杂不仅可以提高元件的电导率,还可以提高稳定性和选择性,金属掺杂是最为常见的掺杂方式,掺杂物的电子效应可以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降低被测气体化学吸附的活化能,有效提高气敏元件的灵敏度和缩短响应时间。 成分,结构,加工和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成分和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对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进行精确表征是实现材料性能控制的前提。材料的分析包括表面和内部组织形貌,晶体的相结构,化学成分和价键结构,相应地,材料分析方法有形貌分析,物相分析,成分与价键分析和分子结构分析。为了对SnO 掺杂金属离子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本文设计出了 2 微观结构表征方案,为微观结构研究做好了铺垫。 三.正文 3.1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纳米材料,并对其分别进行Cd,Ni等金属的掺杂。通采用水热法制备SnO 2 过X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得到薄膜的晶体结构以及表面的化学组成,原子价态,表面能态分布信息;通过扫描电镜(SEM)等得到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信息;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得到材料的晶体取向, 3.2表征方案 3.2.1X衍射分析仪(XRD)

近代测试技术及表征期末复习思考题

《近代测试技术及表征》期末复习思考题 ? 第一篇 热分析 1.聚合物近代测试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聚合物链结构的表征、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和热转变温度、高聚 物的反应和变化过程。 2.热分析的定义和分类?TG、DTA、DSC 的基本原理? 定义:在程控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的一类技术。 分类:热重法 TGA、差热分析 DTA、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DSC、热机械法 TMA 原理: 1)TGA:程控温度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横轴为温度或时间,从左到右逐渐增加,纵轴为质量,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热重 分析是把物质放到炉子里加热称量的技术。 2)DTA:在程控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3) DSC: 在程控温度下, 测了输入到物质和参比物质间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技术。 3.DTA 吸热转变曲线?.影响热谱图的因素? 仪器方面:炉子的结构和尺寸 坩埚材料与形状 操作条件:气氛的使用 记录纸速 升温速率 样品方面:用量 粒度和形状
热电偶
4.DTA 和 DSC 的主要区别?TG 曲线,会计算失重率? DTA:差热分析 DS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两者的原理基本相同, 都是比较待测物质与参比物质随温度变化导致的热性能的差别, 同样 的材料可以得到形状基本相同的曲线, 反应材料相同的信息, 但是实验中两者记录的信息并 不一样。 DTA 记录的是以相同的速率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待测物质因相变引起的热熔变化导致的与 参比物质温度差别的变化。通常得到以温度(时间)为横坐标,温差为纵坐标的曲线。 DSC 实验中同样需要参比物质和待测物质以相同的速率进行加热和冷却,但是记录的信息 是保持两种样品的温度相同时,两者之间的热量之差。因此得到的曲线是温度(时间)为横 坐标,热量差为纵坐标的曲线。 比较之下,因为 DSC 在实验过程中,参比物质和待测物质始终保持温度相等,所以两者之 间没有热传递,在定量计算时精度比较高。而 DTA 只有在使用合适的参比物的情况下,峰 面积才可以被转换成热量。 DSC不仅可涵盖DTA的一般功能, 而且还可以定量的测定各种热力学参数, 如热焓\熵 和比热等,它分辨率高,灵敏度高. 两者最大的差别是 DTA 只能定性或半定量,而 DSC 的结果可用于定量分析 5.影响热重曲线的因素,举例说明 TG、DTA、DSC 在高分子中的应用? 仪器方面:浮力 对流 挥发物冷凝 操作方面:升温速率 气氛 灵敏度 样品方面:用量 样品粒度、形状和填装的影响 样品性质

测试技术章节习题(附答案)

各章节习题(后附答案) 第一章 信号及其描述 (一)填空题 1、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信息总是蕴涵在某些物理量之中,并依靠它们来 传输的。这些物理量就是 ,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电信号。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 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 为独立变量。 3、 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 点: , , 。 4、 非周期信号包括 信号和 信号。 5、 描述随机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有 、 、 。 6、 对信号的双边谱而b ,实频谱(幅频谱)总是 对称,虚频谱(相频谱)总是 对 称。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随机过程。( )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包含相同的信息量。( ) 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 4、 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 ) 5、 随机信号的频域描述为功率谱。( ) (三)简答和计算题 1、 求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0=的绝对均值μ|x|和均方根值x rms 。 2、 求正弦信号)sin()(0?ω+=t x t x 的均值x μ,均方值2 x ψ,和概率密度函数p(x)。 3、 求指数函数)0,0()(≥>=-t a Ae t x at 的频谱。 4、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 ?≥<=T t T t t t x ||0 ||cos )(0ω的傅立叶变换。 5、 求指数衰减振荡信号)0,0(sin )(0≥>=-t a t e t x at ω的频谱。

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题 1、 某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1 21 )(+= ωωj j H ,输入信号2 sin )(t t x =,则输出信号)(t y 的频率为=ω ,幅值=y ,相位=φ 。 2、 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5.05.35 .1+s 和2 22 4.141n n n s s ωωω++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成的系统的总灵敏度。 3、 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 和 。 4、 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0t t x A t y -=时,该系统能实现 测试。此时,系统的频率特性为=)(ωj H 。 5、 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就意味着传感器所感知的 越小。 6、 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其输入和输出之间应该具有 关系为最佳。 (二)选择题 1、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特性。 (1)灵敏度 (2)线性度 (3)回程误差 (4)阻尼系数 2、 从时域上看,系统的输出是输入与该系统 响应的卷积。 (1)正弦 (2)阶跃 (3)脉冲 (4)斜坡 3、 两环节的相频特性各为)(1ωQ 和)(2ωQ ,则两环节串联组成的测试系统,其相频 特性为 。 (1))()(21ωωQ Q (2))()(21ωωQ Q + (3) ) ()() ()(2121ωωωωQ Q Q Q +(4) )()(21ωωQ Q - 4、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中,超调量 。 (1)存在,但<5% (2)存在,但<1 (3)在时间常数很小时存在 (4)不存在 5、 忽略质量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是 系统。 (1)零阶 (2)一阶 (3)二阶 (4)高阶 6、 一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参数是 。 (1)固有频率 (2)线性度 (3)时间常数 (4)阻尼比 7、 用阶跃响应法求一阶装置的动态特性参数,可取输出值达到稳态值 倍所 经过的时间作为时间常数。 (1)0.632 (2)0.865 (3)0.950 (4)0.982 (三)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一线性系统不满足“不失真测试”条件,若用它传输一个1000Hz 的正弦信号,则 必然导致输出波形失真。( ) 2、 在线性时不变系统中,当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的拉氏变换 称为传递函数。( ) 3、 当输入信号)(t x 一定时,系统的输出)(t y 将完全取决于传递函数)(s H ,而与该系 统的物理模型无关。( ) 4、 传递函数相同的各种装置,其动态特性均相同。( ) 5、 测量装置的灵敏度越高,其测量围就越大。( ) 6、 幅频特性是指响应与激励信号的振幅比与频率的关系。( ) (四)简答和计算题 1、 什么叫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它和系统的传递函数有何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