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导入:(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4、5:2、7= 10:6=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2 4运输量(吨)16 32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

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较好,提出的问题较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 : 2)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或写于黑板)2 :16;4 :32;16 :2;32 :4;16 :32;2 :4;32 :16;4 :2。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

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 :2;32 :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能够解决简单的比大小问题;
3.能够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比的基本概念;
2.比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2.多种问题的整合与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利用生活中的比喻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运用实物图片等教具引入比的基本性质。

二、讲解
1.通过黑板板书、课件等方式,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和运用方法;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互动讨论。

三、练习
1.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鼓励学生将解题过程与方法分享给同学,促进合作交流。

四、拓展
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拓展比的应用场景;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性思考。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基本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体会。

五、作业布置
1.布置适量的巩固练习,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2.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教学反思
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收获与不足;
2.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3.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3. 讲解与示范: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与反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教学效果。

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3. 评价内容: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基本性质的示例和练习题。

2. 练习题:设计相关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用。

3. 教学素材:收集生活中的相关实例,用于导入和讲解比的概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介绍比的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进行练习和总结。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比的意义、比的计算方法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中的章节为第六章第三节,共两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计算方法和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难点是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比如“如果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那么它们的速度比是多少?”2. 讲解:接着,我在黑板上写出比的计算公式,并详细解释比的计算方法和比的基本性质。

3. 练习:在讲解完比的计算方法和比的基本性质后,我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 巩固:我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比的计算公式和比的基本性质的板书,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1. (1)0.75;(2)0.67;(3)0.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对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强调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并通过更多的练习题进行巩固。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课后多进行相关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引入实践情景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至关重要。

我需要确保问题情景的选取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自然地引出比的概念。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比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运用比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兴趣和实践的热情;2.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比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同比、反比、比的分离及其应用等。

2. 教学步骤(1)导入和预习教师准备比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比的现象,引出比的概念。

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做好预备知识。

(2)讲授比的概念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并交替示范同比和反比。

(3)掌握比的性质在讲解比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性质,包括同比、反比、等比、基准比例和不等比等。

(4)巩固比的应用教师利用课堂互动和分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比的应用习题,激发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让学生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比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课堂讲授法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明确比的性质和应用方法,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小组合作法设计具体问题,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并应用比的知识。

5. 教学手段(1)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课件,辅助教学。

(2)白板和黑板用于讲解和练习。

(3)教材、练习本用于教学和练习。

三、教学评价1. 教学方式教师以引导为主,注重鼓励和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评价方法对于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团队协作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四、教学延伸1. 作业布置对于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师生互动的讨论,并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作业。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教授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以及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小数、百分数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难点:对于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子和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练习。

2.准备课件或者黑板,以便进行演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比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秀10篇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说什么是比例?2、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3:518:30(2)0.4:0.21.8:0.9(3)2:89:27提问: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二)探究新知1、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

(单位:厘米)(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2)两个三角形底的比和高的比相等吗?3:62:4两个三角形高的比和底的比相等吗?2:43:6每个三角形底和高的比相等吗?3:26:4每个三角形高和底的比相等吗?2:34:62、(1)学生自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就是比例的各个部分,那么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请同学门自学课本第43页。

(2)学生汇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3:6=2:4外项内项内项外项(2)学生交流:你能说出其他三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是多少吗?(3)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并说一说各比例外项和内项在哪里?(4)比较: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3、(1)要求:观察黑板上的四个比例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讨论、交流)(2)要求: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以3∶6=2∶4为例,指名来说明。

内项积是:62=12外项积是:34=1262=344、再写出一些比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为()6、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课堂参与度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难点: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巩固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基本性质的例子。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3.学习单:设计学习单,帮助学生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运动员跑步的速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解释。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5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5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5篇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以下是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设计1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前段时间在上海举办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盛会,知道是什么吗?(世博会)对,老师也去参观了,参观中,老师还拍下了我最喜欢的建筑(出示:中国馆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中国馆)对,中国馆的造型很独特,寓意也很深刻,老师想把他放大放到家里做装饰品,看看,哪一副图是按比例放大后的照片,为什么?生:第二幅只扩大了长,宽没变,第三幅图只扩大了宽,长没变,第三幅图长和宽都扩大了。

二、探索新知师:通过观察选择了第三幅图,如果给出相应的数据,你能结合前面学习的比例知识和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选第三幅图吗?(给出数据:20cm、10cm, 30cm、15cm) 师:有道理,根据这两幅图,你还能写出哪些比例? (生独立写)反馈板书:20∶30=10∶1530∶15=20∶1010∶15=20∶3020∶10=30∶15 讲解:内项与外项刚才我们用四个数组成了多个比例,在数学里,我们把组成了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中间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内项,外面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外项。

(板书)观察:组成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你有什么发现,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反馈: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师:同意吗?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20×15=30×10)师:每一个人再写一个比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学生写并小组内交流。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一起探索数学中一个有趣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

这是一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我将带领大家通过学习,深入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教材中第五章“比例”的第二节“比的基本性质”。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变换。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比的变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实际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比如两只动物,它们的身高和体长之比可能不同,让学生们思考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讲解比的概念:我会简要讲解比的概念,比是用来比较两个量的大小的一种方法,它由两个数构成,用冒号“:”表示。

3.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我会详细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例题,让学生们通过例题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6. 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板书,清晰地展示比的基本性质,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7. 作业设计:我会给大家一些作业题,包括一些变换比的题目,让学生们课后巩固所学。

六、作业设计1. 请列出五个你认为的比,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2. 判断下列变换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3 → 4:65:7 → 10:143. 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将下列比进行变换:8:12 → 4:615:20 → 3:4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比的变换。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0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0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1)你是怎么想的?(2)依据是什么?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

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大小比较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基本性质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比的基本性质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

例如,小明和小华比赛跑步,小明跑了600米,小华跑了400米,他们两人的速度比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大小比较等。

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化简。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4.巩固(10分钟)讲解练习题的答案,并进行解释和分析。

通过讲解和解释,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比的基本性质》篇一课题: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对策: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预案:一、复习1、36÷4=()÷8=()÷224÷12=48÷()=12÷()=6÷()师:填写时,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规律: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或除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师:填写时,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新授(一)认识比的基本性质1、出示例题3师:先说出质量与体积的比是几,再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发现有三个比的比值相同,说明了它们质量与体积的比也相等,用连等号来表示。

板书:4:5=16:20=40:503、师:观察这个等式,什么在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没变?(让学生结合等式中的数据进行说明)4、谁来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教师板书)5、比的前项与后项可不可以同时乘以0,为什么?可不可以同时除以0?板书中补充:(0除外)说明: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的基本性质)5、你觉得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6、运用:出示第71页上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填写,组织交流。

说明填写理由。

7、我们看一下这三组比,前后两个比的比值虽然相同,但是哪个比看上去更简单一点?师:我们把像这样的比(8:5、3:5)叫做最简单整数比。

想一下,最简单整数比有什么特征?生: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且只有公因数1(二)化简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一些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这是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比的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3.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3. 实物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这组图片中,每个物品的数量是固定的,从而引入“比”的概念。

2. 探究比的基本性质:(1)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可以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举例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3.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巩固练习:出示巩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

(2)出示拓展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搜集生活中的比,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存在困难。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评价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九、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1课时完成。

十、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探究比的基本性质(15分钟)3.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10分钟)4. 巩固练习(5分钟)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六、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感受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1) 引入比的概念,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物品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故事的方式引出比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含义以及比和比例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 比的基本性质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例如:6:4=18:12=27:18等。

2. 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去解决,如:如果一杯果汁和一份糖的比例是2:1,那么两杯果汁需要多少份糖?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做,以此来检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

四、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便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课程结束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以便于下次改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第【1】篇〗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我讲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63页比的基本性质,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比较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向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并将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多媒体。

接着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喝蜂蜜水吗?”大部分同学会说愿意并会表示他们愿意喝更甜一些的。

这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说明其实小明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喝甜的蜂蜜水,这不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两杯蜂蜜水,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杯,哪杯甜呢?这下难坏了小明,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一杯360毫升的水,40毫升蜂蜜;第二杯180毫升的水,20毫升蜂蜜;同学们会兴致盎然,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

有的同学会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360毫升的水是40毫升蜂蜜的9倍,180毫升的水是20毫升蜂蜜的9倍即360÷40=180÷20;有的同学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40毫升蜂蜜是36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20毫升蜂蜜是18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即40/360=20/180,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热情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尤其是愿意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因此一听说帮助同学,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就是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就会产生创造性的源泉。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约2037字)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知识技能: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

过程方法:动手操作、观察、讨论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图(2组)、拼图画一幅、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拼图12组。

教学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思考,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在学生人人参与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力求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新知识的教学,训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感受数学的价值,本课设计完全从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大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中,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学习,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欲望,并训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师:请看这幅拼图漂亮吗?老师这还有三幅漂亮的图片(投影展示)可爱的青蛙,朝气彭勃的太阳,诱人的苹果,用你们灵巧的双手能不能把他们拼出来?请小组合作完成。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宣布:拼图比赛现在开始。

请看拼图要求:1、用所给材料拼成三个完全一样图形。

2、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占整幅图的.几分之几,并写出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张扬个性的独立思考,又有发挥集体力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能力,同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既尊重了学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主体性。

(一)拼图,写分数。

(1)教师组织小组活动,并巡视,参与,指导小组活动。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比的概念,并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问题的解答。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工作纸。

3.操作案例。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呈现一个包含不同长度的杆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与同桌一起讨论杆子的长短关系。

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引出比的概念。

步骤二: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两个长方形纸片,一个的面积是另一个的3倍,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两个长方形的长宽关系。

2.学生在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纸片的长宽比与面积比的关系,并引出比的基本性质。

步骤三:讲解(20分钟)1.教师使用课件讲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等。

2.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性质。

步骤四:练习(3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操作案例,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

2.学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解答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和答案。

3.教师逐一点评学生的解答,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和方法。

步骤五: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总结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总结,然后进行汇报。

步骤六:拓展应用(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与比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答。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并写下解题过程和答案。

3.教师选取几道典型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步骤七: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整理思维,准备课后复习。

五、板书设计:1.定义:a与b之间的比,记作a:b,表示a是b的几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水平。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理解知识之间都是存有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准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

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准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实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实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实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实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实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能够怎样填?□内能够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

(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理解。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
(2)()
(3)()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能够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18:12;19:10;;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

(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预设: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

(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能够了,但是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