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渔家傲
《渔家傲》范仲淹优秀PPT教学课件
26
27
背景介绍:
宋仁宗时,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 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 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 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 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边塞词就作于 此时。
5
渔家傲
北宋.范 仲 淹
6
塞下 sài 浊酒 zhuó 羌管 qiāng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直抒胸臆沉郁悲壮21塞下秋景异异衡阳雁去边声连起千嶂孤城长烟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渔家傲傲范仲淹抒情写景将士秋思家万里归无计燕然未勒羌管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思乡报国之情苍凉悲壮沉郁雄浑22词的上阕中作者围绕塞下秋景总的特点异描写了一系列的景物渲染了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
渔家傲
范仲淹
将 军 \白 发 征\ 夫 泪。
8
——上阕
1、上阕写了何时何地的景色? 2、可 以用词中哪个字来概括这景色的 特点? 3、边地风光之异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9
统领景色的特点
塞 下 秋 来 风 景异
“塞下”点明了地点, “秋来”点明了时间,“
10
衡阳雁去无留意 荒凉
艰苦
1、雁为何“无留意”? 2、人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1
四面边声连角起 荒凉肃杀、紧张 1、边声,会有哪些声音? 2、连同角声,透出怎样的气氛?
12
戒备森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气氛紧张
1、千嶂,长烟,落日,表现出苍凉壮阔的景状, 然而“孤城闭”,又是何种情形,暗示了什么?
13
14
整个上阕描绘出怎样的景致? 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塞下秋景图:荒凉萧瑟
为代表。
3
范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全文及解析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全文及解析《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词作,全文如下:花底忽闻敲两桨。
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残酒荡。
诗笔吟馀新墨、强寻香。
涟漪渐平风浪静,小船徐动波光映。
何人解得其中味?只有当时桥上月。
这首词的意思是:在花丛底下忽然听到双桨击水的声音,词人以为是有客人来拜访,急忙起身迎接,却发现是自己的女伴。
她的酒盏里还剩有残酒,词人便拿过来一饮而尽。
酒后诗兴大发,提笔吟诗作赋,勉强找到了一些诗意。
水面上的涟漪渐渐平复,风浪也渐渐平静,小船缓缓前行,水面上波光粼粼。
有谁能够理解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呢?只有当时桥头上的月亮知道。
这首词的上阙描写了词人在花丛中听到双桨击水的声音,以为有客人来访,结果发现是自己的女伴,表现了词人闲适悠然的生活情趣。
下阙则通过描写水面的平静和小船的缓缓前行,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整首词意境优美,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对其写作手法的分析:白描手法: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花底忽闻敲两桨”、“酒盏旋将残酒荡”等简洁明了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花丛、小船、酒水等景物,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词中所描绘的场景。
寓情于景: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如“涟漪渐平风浪静,小船徐动波光映”,表面上是在描绘湖水的平静和小船的缓缓前行,但实际上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
对比手法:上阙写听到桨声的惊喜,下阙则描绘了风平浪静的悠然,通过这种情绪的对比,凸显出作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
以动衬静:词中通过描写“敲两桨”、“荡残酒”等动作,反衬出周围环境的静谧,给人一种宁静、安逸的感觉。
拟人手法:“涟漪渐平风浪静”一句将涟漪和风浪拟人化,使其具有了生命和情感,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绘花底、湖水、小船等景物,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范仲淹《渔家傲》译文与赏析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2.塞下:边境险要之地3.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4.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
5.角:军中的号角。
6.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7.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9.勒lè: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0.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11.羌管:羌笛。
12.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译文】: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
羌族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远征之人不能入睡,将军和士兵们的头发花白,战士纷纷洒下眼泪。
译文2: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日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刚。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译文3: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画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评点】这首词作于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当时词人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职。
范仲淹《渔家傲》拼音版
范仲淹《渔家傲》拼音版范仲淹《渔家傲》拼音版导语:《渔家傲》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仲淹《渔家傲》拼音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yú jiā ào《渔家傲》fàn zhòng yān范仲淹sāi xià qiū lái fēng jǐng yì ,héng yáng yàn qù wú liú yì 。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sì miàn biān shēng lián jiǎo qǐ ,qiān zhàng lǐ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cháng yān luò rì gū chéng bì 。
长烟落日孤城闭。
zhuó jiǔ yī bēi jiā wàn lǐ ,yān rán wèi lè guī wú jì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qiāng guǎn yōu yōu shuāng mǎn dì ,rén bù mèi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jiāng jūn bái fà zhēng fū lèi 。
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上部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与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黄庭坚《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原文译文鉴赏
黄庭坚《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原文|译文|鉴赏《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是北宋词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描写了描写了南岳临济宗福州灵云志勤和尚参禅悟道的故事,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原文宋代:黄庭坚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
一见桃花参学了。
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
今后水云人欲晓。
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译文及注释译文灵云三十年来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得到了佛法真谛,在未上弦的琴上弹奏《单于调》。
灵云为求“悟”的境界,历经曲折,虚度了半辈子,人们应以此为鉴,趁着年少及早悟道。
岂但见花能悟道,天地万物,流水行云无不蕴藏着道机禅理,因此,参禅学佛实非高不可攀之事,灵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该见笑于桃花了。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源自唐张志和《渔歌子》,是歌唱渔家生活的曲子,宋初较为流行。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韵。
孔窍:心。
典出《庄子》“僬忽凿窍”之寓言。
据《淮南子》:“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
”得眼:盲而重见光明。
比喻由迷昧而醒悟。
了:完成。
呈法要:得佛法之要谛。
无弦琴:未上弦的琴。
陶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单于调:曲调名。
水云:原指行脚僧,因其踪迹如行云流水而得名。
此指禅僧。
鉴赏这首《渔家傲》援禅家语入词,以增加其理趣。
所演绎的是南岳临济宗福州灵云志勤和尚的故事。
首三句,讲灵云三十年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
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
此用来比喻灵云三十年来的不彻不悟。
“得眼迷照”,是说灵云几次将悟还迷。
佛家有“五眼”之说,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
其中肉眼和天眼只能看见世间虚妄的幻象,慧眼和法眼才能看清事物的实相。
因此,此处的“眼”,当指慧眼或法眼。
“参学了”的“了”,作“完成”讲。
下面两句讲灵云参悟的境界。
“呈法要”即是得佛法的意思。
“无弦琴”,用陶渊明故事。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欧阳修(宋代)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注释妖艳:红艳似火。
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
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
浴兰:见浴兰汤。
惊破:打破。
创作背景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赏析《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是宋代欧阳修的一首词。
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
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
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
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
欧阳修《渔家傲》写的闺中女子,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享用粽子后,未出阁的姑娘,在家休息,梦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
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情思。
简介《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这首词,欧阳修描写了过端午风俗习惯: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
然而,主笔却是写了一个深闺女子的生活:用五色新丝心有缠裹的粽子,并且由金盘盛着,由侍婢送进,还要洗一个香花澡,然后睡了一个香梦,而想不到的是被黄鹂声唤醒。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荷花宋词名词
荷花宋词名词1.《渔家傲》【宋】欧阳修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
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
莲子与人长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2.《念奴娇》【宋】姜夔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
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
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
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3.《惜红衣·吴兴荷花》【宋】姜夔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
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
亦可见矣。
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
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岑寂。
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
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
维舟试望故国。
眇天北。
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4.《苏幕遮》【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5.《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宋】唐珏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
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
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
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
珠房泪湿,明珰恨远,旧游梦里。
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
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6.《水龙吟·白莲》【宋】张炎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全文作者翻译赏析[译文]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
[出典]范仲淹《渔家傲》注: 1、《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注释】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3、【译文】1: 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
羌族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远征之人不能入睡,将军和士兵们的头发花白,战士纷纷洒下眼泪。
译文2: 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日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刚。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译文3: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画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
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1)
5.从用典的角度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风鹏”是用庄子《逍遥游》中“XXX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写出了词人的XXX高飞之志,同时也反应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 和对美好境域的追求。
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万丈、瀛洲三
座海上仙山
译文:风啊,你不要停,把我如飞蓬般 轻快的船吹到仙山上去吧!
研读课文
1.“天接云雾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充满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画出一种瑰 奇雄伟的境域。
第六单元
26.5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教 学 目 标
1
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
体会词人在词中显露出的思想感情;
3
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
新课导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 调感伤。情势上善用白描手法。
(1)“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担忧的神态,表明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2)“谩”字显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
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遗憾。
研读课文
4.从用典的角度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古诗渔家傲翻译赏析
古诗渔家傲翻译赏析《渔家傲》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翻译】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
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
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
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鉴赏】“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用“接”“连”两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画面,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气势。
“星河”“转”和“千帆”“舞”写出了大气,写出了磅礴。
在这磅礴大气之中,乘船人自然也就大气了。
水天相接,星河欲转,船摇帆舞,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虚实结合,巧妙无比。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写词人仿佛梦见天帝,天帝殷切地问她:“你打算到哪儿去呀?”看似平常一问,然而这温和与殷切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下阙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地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
“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嗟”,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正如伍子胥“吾日暮途穷远”和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念与过程,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风鹏正举”与“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形成了呼应。
“九万里风鹏正举”语出《庄子·逍遥游》,词人化用此意足见其要决意脱离这使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尘世,“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要借助于风力,去向理想的神仙境地。
这首词气势磅礴,奔放有力,是其作品中少有的浪漫主义豪放词。
宋代-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译文及注释
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
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原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代-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翻译: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天空中云涛叠涌,连着流动的晓雾晨曦,银河流转,天快亮了,星星点点如千帆漂荡。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迷迷糊糊中,梦魂仿佛飞到天帝那里,我听到天帝缥缈的话语,他殷切地问我想要归向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回答说人生的路太漫长,慨叹天色已晚,我苦心学诗,可叹志事难酬,枉有惊世骇人的诗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只愿乘九万里雄风,如大鹏远飞高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长风啊,不要匆匆停住,请一气鼓荡,将我的一叶轻舟,吹往三座仙山那里去。
注释: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渔家傲,词牌名。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
渔家傲原文及赏析
渔家傲原文及赏析渔家傲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该诗描绘了渔家乐观豪迈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下面是《渔家傲》的原文及赏析。
渔家傲原文:苏小小家藏娇,顾我无白日。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岸红。
明月夜,独自行,愿荡漾青波,依据船头照影动。
游无由,飘洞庭,双蟾尽有,明月夜照九天明。
叶上初阳占波影,才见江枫初带霜。
先下渔船江上水,入门楼阁春正长。
念舟行,念渔行,把酒对灯斟,正笑渔家傲万夫。
渔家傲赏析:《渔家傲》通过对渔家生活、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渔家人豪爽的个性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首句“苏小小家藏娇,顾我无白日”,表明了渔家人以家庭为中心,温情和睦。
与此同时,又展现出渔家人对外界世俗规则的漠视。
渔家人选择隐居水乡,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接下来的几句“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岸红。
明月夜,独自行,愿荡漾青波,依据船头照影动。
”以及“游无由,飘洞庭,双蟾尽有,明月夜照九天明。
”描绘了渔家人在夜晚划船的情景。
船行水上,享受着宁静的夜晚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月光照在水面上,将船的倒影映射出来,渔家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
诗的后半部分,“叶上初阳占波影,才见江枫初带霜。
”表达了秋天的气息,描绘了江边枫树初现霜的情景,渔家人经历了一个航程,感受到了季节的变换,体悟到世事的更迭。
最后两句“先下渔船江上水,入门楼阁春正长。
念舟行,念渔行,把酒对灯斟,正笑渔家傲万夫。
”展现了渔家人对自己生活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的向往。
他们在江上嬉戏玩乐,庆祝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享受着船行的乐趣。
整首诗动情地刻画了渔家人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状态,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中自由自在、乐观豪爽的氛围,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无限可能。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给读者,让人对困境持乐观态度,更加热爱生活。
综上所述,《渔家傲》展现了渔家人豪爽的性格特点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渔家人生活的刻画,揭示了渔家人的独特魅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赋予读者一种乐观和积极面对生活的力量。
关于侠客的宋词
关于侠客的宋词1.《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4.《破阵子》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5.《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著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6.《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宋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8.《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宋贺铸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
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
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全文带拼音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全文带拼音yú jiā ào qiū sī fàn zhòng yàn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渔家岸边秋水宽,悠悠想范仲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渔家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第一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通过形容海阔天空高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渔家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意味着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即便面对险阻,也能自由驰骋。
接下来的两句“渔家岸边秋水宽,悠悠想范仲淹。
”表达了作者在渔家岸边,远眺秋水的宽广景观时,不由地思念范仲淹这位古代名士。
接着,作者提到了黄鹤楼。
黄鹤楼是远近闻名的景点,曾经被乘黄鹤而去的人已经离去,而楼却依旧屹立,空荡荡的。
下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了作者对乘黄鹤而去的人的思念之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意味着乘黄鹤而去的人已经消失,只剩下空荡荡的白云。
接着的两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晴朗的天空下,历历可见的汉阳树和芳草萋萋的鹦鹉洲的景象。
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之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味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乡之人的感触。
通过这首诗,作者范仲淹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对乘黄鹤而去的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渔家傲然之态展示,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向往。
渔家傲 李清照
渔家傲李清照引言李清照(1084年 - 1155年),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以其独特的风采和才华闻名于世。
在她的词集《词》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词作,那就是《渔家傲》。
这首词描写了渔家人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的豪情壮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本文将以Markdown文本格式为您详细介绍这首李清照的《渔家傲》。
李清照李清照词曲创作背景《渔家傲》是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被认为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李清照以她细腻的感情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征服了许多读者,而这首词也成为她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李清照在渔村度过的一段时间。
在渔村的日子中,李清照深深地感受到了渔家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种感受促使她写下了这首《渔家傲》,以表达对渔家人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词曲分析词曲内容《渔家傲》的词曲内容主要描写了渔家生活的自由和豪爽。
词曲开篇便直接入题,通过细腻而令人难以遗忘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风和日丽、渔舟在水的场景。
词曲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浸透着渔家人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词曲结构《渔家傲》的词曲结构严谨而有序,使用了七绝句的形式。
每一句都平仄相对,抑扬顿挫,给人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词曲的韵脚也非常和谐,使整个词曲更加流畅。
词曲技法李清照在《渔家傲》中运用了多种技法,使整个词曲独具一格。
首先,李清照使用了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通过描述渔舟、水面和鱼儿等细节,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
其次,她还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增强对渔家人和生活方式的赞美。
最后,李清照在词曲中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深情款款的文字,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传递给读者。
个人阅读体验《渔家傲》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词曲作品,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词曲中所描绘的渔家生活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感觉。
李清照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使整个词曲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的预习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的预习一、古诗背景1.《渔家傲》《渔家傲》是北宋代苏轼所写的诗歌,记录了他在山东沂水渔家的亲切盛情,对渔家所生活的艰辛勤劳也有充分的表达。
2. 《山坡羊》《山坡羊》是晚唐代诗人韩愈所创作的一首优美动人的古诗,诗里将放羊的游子,与随后遇到的羊群相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赞美。
3. 《江河水》《江河水》是唐代杜甫的一首作品。
诗歌的主题是人生道路变化无常。
作者感叹江河的水流就如无底洞,没有死有生,没有决定,只有迷茫没有明确的方向。
二、古诗的分析1. 《渔家傲》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两句描述了沂水渔家的亲切盛情,中间部分描述渔家所处的环境,后面给出作者看到渔家所住区域里邻里和睦的团结情谊,对此感叹不已。
2. 《山坡羊》这首诗由五句组成,每句歌词都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深深赞美。
前三句描写了诗人放羊时遇到的羊群,后两句描写了羊群放飞『旨兴』的思想。
3. 《江河水》这首诗的结构为七句成句,前面三句描写了江河的水流,后面四句抒发了作者对人生道路变化无常的惆怅与不可翻修的悲怆,整首诗抒发出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悟。
三、古诗的理解1. 《渔家傲》《渔家傲》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们,哪怕是渔民,他们也有令人感动的脆弱及深沉的爱情,社会的亲情及和睦美景也令人感动,对人性的深厚热情更令人流连忘返。
2. 《山坡羊》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游子的憧憬与释放,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丽与美,让人们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思虑平淡,可以获得无限美丽和满足。
3. 《江河水》这首诗让我们得以了解人生道路上变化无常多变的道路,没有深宽,望去湛蓝的天空,千丝万缕,没有目究何方,而迷茫只会让人更加心痛其无处可去,没有明确的方向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有毅力,要去拥抱生活。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渔家傲》赏析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渔家傲》赏析《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描写的是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图:天上一片云海与海上的茫茫晓雾相接,显得曙色胧朦。
此时银河中的云涛在汹涌流动,好像银河在转动一样。
白云飘过银河,仿佛千万只帆船在银河中起舞。
这里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十分壮丽,而“接”、“连”、“转”、“舞”几个动词的嵌入,使景物流动起来,极具动感。
这里写的虽然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的艰难险阻的写照。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所以,词中写到大海、乘船、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有关。
那“星河欲转”是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银河所见;“千帆舞”则是海上风起,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情景。
因此,这两句描写的景物,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它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人物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秋思》导学案一、诵读诗作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有表达其远大政治抱负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写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四、整体感知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
现仅存一首。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区域。
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
“秋来”,点明了季节。
“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衡阳雁去无留意”。
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
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
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而“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燕然,山名,即杭爱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后汉书。
和帝纪》)。
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更为不易。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范仲淹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五、赏析诗句(一)词的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塞下秋来/风景异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秋来”,点明了季节。
“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边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赏析:南飞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渲染了此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的画面。
反衬出边地的荒凉,为下阕写思乡作铺垫。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1、赏析:边塞特有的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从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2、四面边声连角起在文中的作用?“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赏析:“孤城闭”三字,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表现出了边塞戒备森严,战事之紧的现状,写出了边塞壮阔苍茫的景象,雄浑悲凉的境界,为下阕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二)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戍边将士们的思乡爱国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1、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2、这两句运用典故,引用东汉将窦宪北击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的故事,表达了将士渴望杀敌报国但壮志未酬情怀和思乡思家的情感。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赏析:写夜景,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羌笛与秋霜衬托了将士的劳苦与不尽的乡愁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寐:睡觉,不寐:就是睡不着。
1、赏析:运用互文,直抒胸臆抒写将士生活的劳苦和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忧国的情怀。
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2、“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六、主旨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抒发爱国思乡的情怀和渴望杀敌报国但壮志难酬的感慨,也暗示对宋王朝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不满。
七、写作特色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运用典故,委婉含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八、当堂小测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了戍边将士思乡盼归,却又无法还乡之痛苦的词句是:,。
2、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总的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
3、从写景转入写情,写出戍边将士对朝廷奉行的不抵抗政策感到无奈,戍守艰苦,又无归计,难以入眠而洒下思乡热泪的句子是:,。
4、全词用语精炼传神。
上片一个“ ”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 ”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2分)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请具体谈谈。
(2分)6、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衡阳雁去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7、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8.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C.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0.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