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小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科技创新初探

作者: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班级:003班

学号:

摘要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深入发展,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对推动生产力发展,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国的几代领导人都提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且从十六大以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了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关键词:科技创新经济以展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科技创新初探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创新”一词逐渐深植在人们心中。例如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策略创新,美工创新,设计创新等等,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凡是想要改革,都与“创新”脱离不了关系。

科学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概念,它指的是与新技术(含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商业化应用有关的经济技术活动。科学技术创新主要有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种类型,同时它还涉及管理方式及其手段的变革。通俗地说,科学技术创新是以新技术(全新的或改进的)为手段并用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的一种商业活动,它是新技术的首次商业化应用。

科学技术创新有助于经济增长,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性的论断。1995年,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两个论断深刻揭示了创新的本质和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科学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2005年,胡锦涛强同志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2015年,习近平同志说:“谁牵住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中国的领导人,在中国的发展的不同时间里都提出了科技创新,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就离不开创新。

德国经济学家德里希·李斯特在100年前曾有过一句名言:“一个国家可能很穷,但它若是有创造财富的生产力,它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富;财富的生产比之财富本身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充分证实了他的这一断言。富于进取精神的日本人,凭借科学技术创新将“财富的生产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世界看到了今天的日本。不仅日本如此,回顾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发展史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各国的实践均证明了科学技术创新是人类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根本所在。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充满了曲折和艰难。从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看,第一阶段为救亡图存型。从上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50多年的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人民以在世界上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生存权为主要目标,探索中国内部基本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改革。第二阶段是封闭探索型。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在西方各国割断与我国经济政治联系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基本是在国内自力更生地进行现代化的探索。工业体系的建立,城市群的崛起,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基本上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但毕竟受到左倾思潮的影响,工业化的本应完成的历史使命并没有如约完成。占全国大多数的农民并没有按照工业化的要求进行流动和转移。社会运行也没有按照工业化的要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使我们的现代化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第三阶段是开放改革至十六大之前,对外开放使中国利用全球的资金、技术、人才加速了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在国内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文化体制的改革,为现代化排除体制上的障碍。这一阶段的现代化相对来说成就最大,但是就现代化的内容看,对外主要侧重于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设备,使中国与世界接轨。对内主要侧重于建立能保障人民从事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的市场经济体制,使人民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还没有形成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整体上的自主创新实力,还没有形成

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主体,也还没有形成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成熟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没有自主创新的实力,没有自主创新的主体,没有成熟的运行体制,就不能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占有优势,从而不能说是真正实现了现代化。因而就有了第四个阶段,即自主创新阶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提出,标志着这一阶段的开始。这一阶段是在前面3个阶段的基础上,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大力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全面提高自己的原创性科学技术实力。并围绕科学技术创新实行制度创新,实行人格创新,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有在这一阶段,现代化才有可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人为本带动和深化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全面推动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

十六大以来,随着全球化日趋加速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环境,面对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局面,继承深化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路和理论,在科技实践工作中逐渐形成并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发展重大战略,展示了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新情况下科技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自主创新道路。

十六大以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党的十八大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科技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强调,我国在新世纪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在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走自主创新道路等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之一和有机组成部分的“科技强国梦”。首先,“科技强国梦”的一层涵义是”科技是强国之基”。按照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理论阐述,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首要和核心本质。“科技强国梦”的这层涵义突出强调了科技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其次,实现“科技强国梦”的另外一层涵义是,加速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以实现科学技术实力的强大,是我国屹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列。习近平对如何实现“科技强国梦”也有系统的论述,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提出了“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的科技创新发展新思路。

习近平提出以中国梦方式恢复民族自信,将科学技术融入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中而展示中国综合国力的信心,中国共产党不仅是要带领中国走向富强繁荣,更要彰显中国的大国风范与历史贡献,从而实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经历了几十年探索和实践,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在各届领导集体科学技术思想的指引下,形成了一整套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国情、行之有效的科技发展规划、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体制。在这些理论和政策体制的保证下,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了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