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05-29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资助课题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状况及政策调整研究 (项目编号:

09JZDW003);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教育应用奖学金 项目 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10202)㊂

作者简介:陈卫亚(1975-),男,河南平顶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承与教育㊂

①㊀该段中提到的 史老师 即史禄国先生㊂

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

教育的核心使命

陈卫亚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在对文化㊁民族㊁教育等基本概念新视角剖析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及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念进行文化性解读,可以看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㊂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㊂

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图分类号:G750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4-941(2012)03-0137-05

㊀㊀1988年秋,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作Tanner 演讲,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这

篇著名论文,对中华民族结构的全局作了自成学术体系的纲要性论证[1]㊂在该篇论文中,费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㊂笔者通过深入考量与研究,认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有一个发展㊁深化㊁日臻完善的过程,其核心在于中华民族的

优秀文化,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㊁创新与弘扬㊂

一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基本涵义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Tanner 讲演中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原初表述是: 把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㊂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则都称 民族 ,但层次不同㊂ [2]在这段话里,包含了费先生对该理论中 中华民族 ㊁ 多元 及 一体 等关键概念的认识,

并较为精炼地揭示了该理论的大致涵义㊂针对 中华民族 的概念,费先生紧接着补充道: 我用国家疆域来作中华民族的范围并不是很恰当的,因为国家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又有联系的概念㊂我这样划定是出于方便和避免牵涉到现实的政治争论㊂同时从宏观上看,这两个范围基本上或大体上可以说是一致的㊂ [2]

以上论述可以说较为完整地表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涵义㊂但费孝通先生同时指出: 我这篇 多元一体论 只从中国境内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分合处着眼,粗枝大叶地勾画出了一个前后变化的轮廓,一张简易的示意草图,并没深入史老师①在ethnos 理论中指出的在这分合历史过程中各个民族单位是怎样分㊁怎样合和为什么分㊁为什么合的道理㊂现在重读史老师的著作发觉这是由于我并没有抓住他在ethnos 论中提出的,一直在民族单位中起作用的凝聚力和离心力的概念㊂ [2]该段话一方面鲜明地体现出费老先生谦逊严谨㊁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另一方面也激发我们深思,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分合进程中究竟什么在起着关键的作用?那种 一直在民族单位中起作用的凝聚力和离心力的概念 实质是什么?笔者认为,这种分合的力量来自文化,正是文化推动着历史的分合进程并使历史演进呈现某种必然性的趋势, 一直在民族单位中起作用的凝聚力和离心力的概念 实质是文化,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关键在于文化㊂

二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文化性解读为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文化性,我们先从 文化 ㊁ 民族 等最基本的概念入手进行

第30卷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3Vol.30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012年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32012

网络出版时间:2012-07-04 08:40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42.1328.C.20120704.0840.201203.137_005.html

探析㊂

(一)关于 文化 概念的考量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有关文化的定义已不下300余种,现列举较为典型的定义以供探讨分析:

1.英国人类学之父爱德华㊃泰勒的定义: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性意义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包括知识㊁信仰㊁艺术㊁道德㊁法律㊁习俗以及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㊂[3]

2.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墨西哥城召开了 世界文化政策大会 ,有126个国家㊁94个组织的960多名与会代表参与了讨论,提出了文化的定义: 从最广泛的意义讲,文化现在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社会或社会集团的精神㊁物质㊁理智和情感等方面的显著特点构成的总和的整体,它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也包括生活方式㊁人类的基本权利㊁价值体系㊁传统和信仰㊂ [4]

3.‘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㊂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㊂ 这也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多数人的意见㊂[5]

以上定义各有侧重,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释㊂但就其实质而言可对文化作广义的理解, 文化 即是 人化 ,是在生产与生活中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㊁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及其成果的表现,是人们的生产方式㊁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相应的语言㊁风俗㊁习惯㊁信仰及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表征㊂

(二)关于 民族 概念的考量

民族 有众多的定义,

义加以分析㊂

1.斯大林提出的经典性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㊁共同地域㊁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㊂[6]

2.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官方定义: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㊂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㊁生产方式㊁语言㊁文化㊁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㊂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㊂[7]

3.以上两定义的比较:

共同语言㊀㊀ң语言

共同地域㊀㊀ң历史渊源 地缘㊁族源

共同经济生活ң生产方式

共同心理素质ң文化㊁风俗习惯㊁

心理认同㊁宗教

以上要素大致可以一一对应,因此两者没有本

质的不同,但后者在认识上更为全面,前者的 共同

地域 属于 地缘 的范畴,而后者的 历史渊源 既

包括 地缘 ,也包括 族缘 ,突破了 共同地域 的

限制,更符合民族成员分布的实际状况㊂笔者的理

解是, 族缘 中包含了 血缘 ,这也许是民族形成

的最初原动力㊂同时,后者强调了宗教的因素㊂

以上两个关于 民族 的典型定义都提到了 文

化 一词,在某种程度上,对 文化 都做了狭义的理

解㊂但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文化,再综合由以

上对民族涵义的分析,我们就可以从更接近实质的

意义上认识民族概念,即所谓民族,就是在一定的历

史发展阶段在生产㊁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特定文化的,

具有共同心理认同感的稳定的共同体㊂

由此可见,民族具有历史性㊁社会性㊁文化性及

层次性等四大特性㊂共同的历史渊源是民族形成的

基础,民族的产生㊁发展㊁融合乃至消亡有一个历史

演进的过程,民族具有历史性;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

活方式是民族形成的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

同决定了民族的发展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社会形

态,民族具有社会性;形成特定的文化是民族形成的

关键,正是文化特质的不同才成为我们区分不同民

族的根本依据,民族具有文化性;此外,民族还具有

层次性,这是由心理认同感所决定的㊂鉴于民族的

文化性与层次性能起到区分民族的重要作用,因此

这两大属性应属于民族的本质属性㊂因为所谓本质

属性,正是 使某一事物之所以成为它自己,并把这

种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的属性①㊂下面重点就民族的文化性与层次性进行重点的分析㊂

民族的文化性㊂从对 文化 与 民族 概念的

解析可知,文化体现为人们的生产方式㊁生活方式以

及由此而形成的相应的语言㊁风俗㊁习惯㊁信仰及心

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表征;而民族的属性集中体现

在生产方式㊁生活方式㊁历史㊁语言㊁风俗㊁信仰㊁心理

等文化因素上,故此,我们可以说, 民族 和 文化

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 文化总是具有民族

性,是人类中某个民族所创造的;同时,民族的特性

较多地集中在文化中㊂ [8]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族的其他特性,包括历史性㊁社会性及由心理认同形成

83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0卷①/view/1423883.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