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
“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演唱与教学研究
“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演唱与教学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多样性的宣传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少数民族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与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元一体格局对少数民族民歌演唱与教学的影响、传承与创新两方面对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与教学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文化多样性的促进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我国各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歌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不同民族的歌曲风格、曲调、语言等都表现出了独特的特色,这对于歌曲的演唱和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演唱者要能够准确理解并传达少数民族民歌的情感和神韵,而教学者也需要根据不同音乐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更加完善。
2.国家政策的支持随着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国家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这种政策的支持下,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与教学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的支持,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政府对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与教学进行资金的支持、专项计划的制定、相关课程的设置等,都为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3.音乐人才的培养“多元一体”的格局下,我国音乐人才的培养工作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水平的音乐人才。
这些音乐人才对于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和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仅能够在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上做出更为精彩的表现,而且还能够为少数民族民歌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新思路和创新方法,使得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更加活跃。
二、传承与创新1.传承的重要性少数民族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其传承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尊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少数民族民歌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民族特色,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演唱方式。
保护和传承这些民歌的责任,是每一个音乐人、教育者的共同使命。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
“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
这一理论强调了(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2.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下列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其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②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③其自治权是针对少数民族而设立的④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题组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3.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生活的鄂温克族仅一万多人,但该旗自治机关可以在不违背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民族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如果国家有关决定不符合当地实际,可以报告上级部门批准,变通执行或不执行。
这表明( )①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有可靠的法律制度保障②民族自治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③坚持国家统一领导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权是统一的④尊重民族差异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月考,改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
该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而制定的。
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新疆只有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行使自治权②该条例的通过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内涵③该条例的制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享有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0辽宁北票高级中学高一期中)“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我国的民族政策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
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是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研究我国民族关系,对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和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制定和完善,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这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第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经历了从分散的多元到结合成一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经过2000多年不断发展壮大、融合了众多其他民族的汉族。
汉族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汉族遍布各地并大量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汉语逐渐成为许多民族的共同语言,由此形成一个点线结合、东密西疏的网络,这个网络正是多元一体的骨架。
由于汉族的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
第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行不悖,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高层次的民族实质上是一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从而获得这一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特定条件下多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几千年的密切交往中,共同的地理疆域、共同的历史使命、共同的传统文化使56个民族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复合型民族———中华民族,因此也必然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传统。
精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读后感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读后感曾经读过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便深刻领悟到费孝通先生作为学者的博学与深刻。
书中从乡村社区、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利统治、社会变迁等诸多方便深入剖解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近期再读其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所感颇深。
全书从多元一体格局的阐释、中华民族起源形成、民族称谓演变及其内在联系、历史上游牧民族的地位、中华民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五个局部形成了一篇不失宽度和深度的民族研究。
内容有深度,但言语却不复杂,因此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华民族结构与内涵的入门佳作。
再谈一谈全书所论的核心:多元一体格局。
纵观全书,如此格局的形成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第一,存在着一个核心,那就是汉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族一直起着核心作用,但是,汉族不“纯〞,各少数民族不断给汉族输入新的血液,同样,汉族也一直不断为其他民族充实新成分。
各民族之间的.同化,融合不断深入。
到目前成为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主要聚居在农业地区,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和商业据点长期定居,同时也大量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形成一个点线结合、东密西疏的网络,这个网络就是多元一体格局的骨架。
第二,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是高原、山地和草场。
而少数民族聚居区并不排斥有汉族居住在内,甚至人数可能占多数。
在这种杂居的情况下,汉族出现被当地民族吸收的情况。
这样的深入,可以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凝聚力,稳固了各民族的联系和交流。
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三,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语言是一个重要原因。
大多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
通过社会开展与汉人的接触,为了更好地沟通交流,汉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
第四,就是经济,多民族社会的开展经济何其重要。
所谓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
只有统一的、现代化国家和政权,才有经济能力构筑起在民族认同根底上的民族关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根底的民族划分也做不到,大局部少数民族都是“边缘人〞,且对其他民族抱敌视态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论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论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手段。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论文篇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探析》摘要:“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手段。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实施专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运用案例教学法与讨论式互动教学法,要推动实践教学,提高该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存在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110-0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向各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爱国观教育的一门课程,其宗旨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学生的民族理论素质和民族政策水平,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存在的问题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服务,为民族地区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弘扬和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及思想品德的主渠道、主阵地。
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对于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促进各族人民团结、平等、共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这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已显得日益陈旧、缺乏活力,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目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主要存在班级人数相对较多和教学理念滞后两大问题。
(一)在教师有限的前提下,班级人数相对较多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集中在第一学期上课,在这个学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室的教师要承担整个学校所有大一学生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
2023年大学生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知识竞赛试题库附含答案共200题
2023年大学生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知识竞赛试题库(附含答案共200题)目录简介一、选择题:共IOO题二、简答题:共100题一、选择题L宗教工作的本质是O工作。
A、思想B、社会C、公民D、群众正确答案:D2.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家保护所有的宗教活动B、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D、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正确答案:A3.宗教认识其信仰对象的基本方法是()。
A、信仰主义B、感性C、理性正确答案:A4.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推动各民族坚定“五个认同”C、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D、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正确答案:A5.假冒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宗教活动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取缔B、改正C、终止D、停止活动正确答案:D6.《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应当经O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A、省级B、市级C、县级D、乡级正确答案:A7.下列不属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内容的是OA、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C、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正确答案:D8.要加强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宣传(),加强有关自然现象、社会进化和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等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
A、宗教知识B、方法论C、唯心论D、唯物论和无神论正确答案:D9.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宗教事务条例(修订草案)》,2017年8月26日,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条例,自O起施行。
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心得体会
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心得体会篇一: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三个离不开学习材料“三个离不开”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这是江泽民同志1990年视察新疆时指出的,是对“两个离不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意义“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三个离不开”思想既充分考虑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全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又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长远发展,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的共同愿望,是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
从“两个离不开”发展而来的“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它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的共同愿望,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
二、由来(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域、共同捍卫祖国的统一、共同推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
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民族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致力于推动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党对民族地区工作的重点,是消除历史上汉族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压迫所造成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尽快改变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远远地落后于汉族地区这样一种普遍的社会状况,加强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提倡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互相帮助。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代际传承研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代际传承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我们所处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越来越成为了主流。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不同民族拥有着不同的语言、习俗、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如何保护并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珍贵宝藏。
传承文化需要先了解文化,了解文化需要对文化背景有深入的探究和理解。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他们几乎处于各种文化的聚合点上,汉族文化、民间文化、地方文化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传承。
比如说,在少数民族的节日、婚礼、葬礼等活动中,都融合了他们的族群文化,一种严谨而富有仪式感的节奏,展现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代际传承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一直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承整个文化体系的时候,后代应该对原来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批判性思考,了解民族文化作为独立学科的内涵,从而传承以更深远的眼光和更高的境界。
同时,也要通过媒介手段,例如电影、电视节目、音乐、美术、摄影等,让多元的文化走向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传统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少数民族的知识传承,包括他们的语言、习俗、文化品味、医术、手艺等等。
传承知识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说在家庭里进行传统的技艺传承,通过长辈的口传心授实现。
而在社会中,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少数民族文化展览、讲座、分组座谈等形式,传播这些知识,让大家了解和认识。
另外,在传承工作中,政府部门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政府部门应该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资源整合和资金支持,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同时也应该鼓励专家学者去进行少数民族文化队伍的建设和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创造更多的对话机会。
综上所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文化,让它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和积淀,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
2020年第3期理论工作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阴周益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第七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等会议上针对民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做好民族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创新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
一、新时代我党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普遍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和现代化,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命题,实现了党的民族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一)科学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
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题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著名演讲,从生存空间、历史起源和历史过程等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被学术界称为“多元一体”理论,为科学认识中华民族和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201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多元一体”的基本内涵,他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的重大论断,他强调:“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
我国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国家政治生活极为重要的内容。
多民族、多文化恰恰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来开创。
“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研究
在庆祝建党 9 5 周年大会 的讲话 中表明 , “ 文化自
信, 是 更基 础 、 更广 泛 、 更 深厚 的 自信 ” - 2 ] 。全 民族成
员要始终不渝地坚定中华 民族文化 自信 ,重在进
一
族团结和发展的“ 纽带” ; “ 5 6 ” 是指 5 6 个 民族在各 自发展过程 中形成的本 民族独特 的、民族 的又统
2 0 1 7年 7月
社科纵横
S OCI AL S CI E NCE S REVI EW
J u l , 2 01 7
V0L 3 2 N0.7
第 3 2卷第 7 期
“ 多元一体” 格局下的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研究
赵 恺
甘肃 兰州 7 3 0 0 3 0 ) ( 西北 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互 碰撞 、 交流 、 交往 、 交融 , 形 成 了以 中华 优 秀传 统
少数 民族文化认 同与 自信是中华 民族文化认 同与 自 信 的重要构成部分 。 第一 , 少数 民族文化本
文化 和共 同文化价值 观为介质 的民族 自我共通 、 自我肯定 、 自我同一 、 自我凝 聚。中华 民族文化 的 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既包括中华文化 , 也包括丰 富 多彩的少数 民族文化 ;既包括 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一
步 增进 对 中华 民族 文 化 的认 同 ,而 实现 对 中华
民族 文化 的 高度 认 同 ,不 仅应 强 调 全 民族 成员 对
于 中华 民族 文 化 的本 民族文 化 ,主要 包 括 各 民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适 应与认 同,还不能忽视全 民族成员对少数 民族文 化 的语 言文字 、 宗教信仰 、 风俗习惯 、 民族历史 、 文
民族文化背景和民族教育
孟凡丽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跨文化教师价值的阐 释,跨文化教师培养状况的检视提出对少数民族 地区跨文化教师培养的思考,认为作为少数民族 地区的教师,无论是哪一个民族都应该成为跨文 化教师,具有相应的跨文化知识、教育教学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应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将培养跨文化教师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课程设置上和实践教学上落实。(孟凡丽, 2007)
有学者以地方性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多元文化教育 的全球理念为理论基础,将民族地区课程开发模 式概括为“国家专门机构统一协作、多省区联合 开发、不同层次民族自治区共同使用”几种类型 认为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的目标是在“中华民族多 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各民族优秀 的文化知识,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特点, 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知识、态度与能力的新人其内 容包括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社会历 史、传统科学、民族艺术和语言文学等方面。 (王鉴,2006)
(五)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途径及措施
朱晟利在《震后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的意义及 途径》提到学校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有利于促进 民族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学校保护民族文化 的途径有:搜集整理民族文化资源,增加民族语 言文字课程和民族文化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民族文化的魅力,聘请文化名人做教师等
化的功能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
二、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的关系
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之间共生发展。
(一)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1)民族教育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机制
(2)民族教育是各民族获得民族文化的过程
(二)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教育发展 (1)民族文化是民族教育实践重要的内容来源 (2)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民族教育的价值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与启示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作用与启示
王玉桃
【期刊名称】《民族艺林》
【年(卷),期】2024()1
【摘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费孝通先生在多年调研经验和研究成
果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论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形成、基本内涵、表现特征等,被认为是研究中华民族结构的核心理论,在当前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章阐述了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提出过程和内容,从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内部的多样
性两个方面分析了该理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及启示。
【总页数】7页(P6-12)
【作者】王玉桃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0
【相关文献】
1.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基于费孝通《中华
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思考2.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关键——基于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思考3.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
元一体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文化自觉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代康区汉藏文化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示5.多元一体格局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基于西部大开发背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
读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相关推荐读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现如今,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通过对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阅读,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民族与五十六个民族的关系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进行论述以及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国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有一个漫长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既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多元一体1988年,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国际最著名的学术讲演活动之一—“泰纳讲演”中作为主讲人所作的演说,在演讲中提出了著名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
在演讲中,费先生开宗明义的提出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亿人民。
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
它们虽则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地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费孝通先生在文章中从考古学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多元的起源,在中华这片土地上陆续发现了直立人、早期智人以及晚期智人,这也说明中国这片土地也是人类的起源之一。
新石器时代文化交融和汇集,两河流域黄河下游以及长江中下游存在着异彩纷呈的不同文化圈,这正是中华民族多元的起点。
汉民族的形成成为了中华民族凝聚核心,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割据局面,但只是统一了中原地区,与此同时,匈奴在我国北方民族建立了第一个游牧政权,结束了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统一,对加速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发展和加强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做出了贡献。
论_多元一体教育_的实质与我国民族教育的出路
论“多元一体教育”的实质与我国民族教育的出路张学强 许可峰(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在我国当前教育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未受到足够重视。
这不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理论是解决我国民族教育问题的科学理论。
“多元一体教育”的实质,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发展共识,在这一理论中,多元文化教育与一体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传统文化;多元一体教育;差异;多样;共识中图分类号:G 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5-0132-06The Substance of Pluralistic -integrative Education and theW ay out of Ethnic Education in ChinaZH ANG Xue -qiang XU K e -feng(Center of N orthwest M inority Education Research ,N orthwest N 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 anshu 730070,China )Abstract :T o this day ,it does not to attach im portance to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either the Hannationality or the minority.And this case is un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 each folk and the enhancement of com 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The theory of “pluralistic -integrative education for Chinese culture ”is the s 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E thic education in China.The substance of “Pluralistic -integrative Education ”represents that Respect Diversity ,T olerate Variety ,And develop the C onsen 2sus.Multi -culture -education is harm onious with Integrative education in this theory.K ey w ords :T raditional culture ;C om prehensive power ;Harm onious s ociety ;Pluralistic -integrativeEducation ;National -consensus education在文化教育方面,我国民族教育[1]长期以来重现代轻传统,重西方轻本土。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资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资料绪论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斯大林在其撰写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十月革命和民族问题》《论民族问题的提法》《民族问题与列宁主义》等代表作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贯彻了列宁有关国内民族问题的思想。
第一章1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是:珞巴族(不足3000人)2.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大分散、小聚居。
(填空)3.中国各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填空)4.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内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民族关系进行潜心研究并得到理论界认可的重要成果之一。
第二章1.民族关系:指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反映费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形式。
第三章1.中国最早使用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洋务运动思想家王韬。
2.指出构成民族的六个方面特征:(简答)(1)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族体渊源(族源)和地域渊源(地缘)(2)共同生产方式: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以及物资资料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和方式的总和。
(3)共同语言: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是民族内部相互联系的主要工具。
(4)共同文化: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的内容和形式特点的文化,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共同风俗习惯: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风俗、惯例、禁忌等,是在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具体体现在饮食、起居、服饰、娱乐、礼仪、婚姻、丧葬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
(6)共同心理认同: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对本民族自觉的归属感,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3.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一个民族的整体或一部分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成为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浅析我国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政策
浅析我国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政策作者:王宏亮来源:《神州》2011年第26期摘要: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民族状况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在此前提之下,我国根据实际国情,制定了独特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
60年来,在民族问题上取得了许多成就,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现阶段正确客观的来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有着很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元一体民族政策民族政治文化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一表述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此后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近代以来,由于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许多进步人士都认识到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其“三民主义”的“民族”中就提出了其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主张,并体现在后来的临时政府的许多相关法令之中。
虽然这些主张与法令后来基本都没有能够付诸实践,但是其开创了近代民族政策的先河,對后世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之下,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一些列党的民族政策,并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广泛的应用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自己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实行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已经形成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比较完备的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
[1]我国党和政府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其实质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解决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民族关系才有可能实现和谐。
读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读书笔记
读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读书笔记【摘要】:通过对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阅读,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民族与五十六个民族的关系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进行论述以及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国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有一个漫长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既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多元一体1988年,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国际最着名的学术讲演活动之一—“ 泰纳讲演”中作为主讲人所作的演说,在演讲中提出了着名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
在演讲中,费先生开宗明义的提出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亿人民。
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
它们虽则都称“ 民族” ,但层次不同。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地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费孝通先生在文章中从考古学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多元的起源,在中华这片土地上陆续发现了直立人、早期智人以及晚期智人,这也说明中国这片土地也是人类的起源之一。
新石器时代文化交融和汇集,两河流域黄河下游以及长江中下游存在着异彩纷呈的不同文化圈,这正是中华民族多元的起点。
汉民族的形成成为了中华民族凝聚核心,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割据局面,但只是统一了中原地区,与此同时,匈奴在我国北方民族建立了第一个游牧政权,结束了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统一,对加速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发展和加强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做出了贡献。
而南北民族混合和汇聚才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进一步的完成。
费先生也谈到,汉族人口的壮大不是单纯靠人口增长,更重要的是靠吸收进入农业地区的非汉人,所以说是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我国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有一个漫长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既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几点思考作者:顾浩张远强黎运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5年第03期[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各民族在战争、迁移等多种形式融合下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文明为主,多民族文明为辅的中华灿烂文明。
在不断融合交流的过程中最终定下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但在当代中国多民族共同生活的今天,民族问题还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试图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对我国民族问题做一些现实性的思考。
[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问题;发展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论背景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期间,发表了其在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著名论文《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其主要论点可概括为:一、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这个论点后被陈连开先生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
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
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
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二、目前在“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问题1.民族隔阂。
民族隔阂是民族之间互相猜忌、互不信任、互相戒备的心理感情及其在言语行动上的表现。
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
收 稿 日期 :0 6 5—0 2 0 —0 9
陈连开等 主张 中华 民族 起源 、 形成 、 发展 的历
史, 区域 多
作者 简介: 张俊豪 (9 1 ) 男 , 17 一 . 苗族 , 湖南古 丈人 , 博士 , 现主要研究 方向为少数民族教 育、 多元 文 化教育 、 高等教育管理 。
2 8
维普资讯
不平衡发展 , 反复汇聚与辐射 ” 的方式作“ 多元” 与 体” 辨证 运动 的 。 … ’
“
一
的结 果便 是众 多 多民族 国家 的形成 , 比如美 国 、 拿 加 大、 澳大 利亚 、 国等 国家 。这 些 国家 的多 民族概 念 法 内涵与 中 国的多 民族概 念 内涵有所 不 同 。美 国等 国 家的 “ 多民 族 ” 含 了土 著 印 第 安 人 等 在 内的 来 自 包 不 同国家 的族 裔 移 民 , 中 国的 “ 民族 ” 而 多 则是 指 生
个新兴的学科 。少数 民族教育也逐渐形成 了从民族 幼儿教育到民族高等教育 的相对完整的体系框架。
与其他 新兴 学科 的发 展 类 似 , 数 民族 教 育学 一 直 少 面 临着 本学科 理论 体 系 的建 构 问题 。少数 民族教 育
学既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 必然有其特殊的理论基
础 。 学界对 此也 一直 在进行 探讨 , 并从 其 概念 、 与其
了一个 ‘ 你来 我 去 、 来你 去 , 中有 你 、 中有 我 , 我 我 你 而 又各具 个 性 的 多元 一 体 ’ 所 以 , 中华 文 明 中 , 在 我 们 可 以 处 处 体 会 到 那 种 多 样 与 统 一 的 辨 证 关 系 ” j ’ 。 ‘ 根据 对 “ n 中华 民 族 多元 一 体 格 局 ” 深 的 入理 解 , 费孝 通先 生进 一 步提 出 了 “ 而不 同 ” 和 的理 念 , 出 “ 美 其 美 , 人 之 美 , 美 与共 , 下 大 提 各 美 美 天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思考——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化教育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思考——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化教育
郝贞尧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电子版》
【年(卷),期】2013(000)015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文化也呈现出互相交流、融合的趋势。
而这种氛围下,我国各少数民族应该如何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是一件亟待解决的事情,中国应该如何在多元文化的大格局下,协调好56个民族的小格局.这个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郝贞尧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52
【相关文献】
1.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方式的适应性创新--兰州市回族业余教育的田野调查与思考[J], 李媚宇;王平
2.多元一体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 [J], 苏德
3.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思考——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化教育 [J], 郝贞尧
4.多元文化形态下的中国数学教育——对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一些思考 [J], 代钦
5.基于“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与民族文化复兴视野下的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之思考 [J], 李玉华; 唐光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05-29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资助课题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状况及政策调整研究 (项目编号:09JZDW003);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教育应用奖学金 项目 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10202)㊂作者简介:陈卫亚(1975-),男,河南平顶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承与教育㊂①㊀该段中提到的 史老师 即史禄国先生㊂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陈卫亚(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摘要:在对文化㊁民族㊁教育等基本概念新视角剖析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及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念进行文化性解读,可以看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㊂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㊂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图分类号:G750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4-941(2012)03-0137-05㊀㊀1988年秋,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作Tanner 演讲,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这篇著名论文,对中华民族结构的全局作了自成学术体系的纲要性论证[1]㊂在该篇论文中,费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㊂笔者通过深入考量与研究,认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有一个发展㊁深化㊁日臻完善的过程,其核心在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㊁创新与弘扬㊂一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基本涵义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Tanner 讲演中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原初表述是: 把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㊂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则都称 民族 ,但层次不同㊂ [2]在这段话里,包含了费先生对该理论中 中华民族 ㊁ 多元 及 一体 等关键概念的认识,并较为精炼地揭示了该理论的大致涵义㊂针对 中华民族 的概念,费先生紧接着补充道: 我用国家疆域来作中华民族的范围并不是很恰当的,因为国家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又有联系的概念㊂我这样划定是出于方便和避免牵涉到现实的政治争论㊂同时从宏观上看,这两个范围基本上或大体上可以说是一致的㊂ [2]以上论述可以说较为完整地表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涵义㊂但费孝通先生同时指出: 我这篇 多元一体论 只从中国境内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分合处着眼,粗枝大叶地勾画出了一个前后变化的轮廓,一张简易的示意草图,并没深入史老师①在ethnos 理论中指出的在这分合历史过程中各个民族单位是怎样分㊁怎样合和为什么分㊁为什么合的道理㊂现在重读史老师的著作发觉这是由于我并没有抓住他在ethnos 论中提出的,一直在民族单位中起作用的凝聚力和离心力的概念㊂ [2]该段话一方面鲜明地体现出费老先生谦逊严谨㊁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另一方面也激发我们深思,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分合进程中究竟什么在起着关键的作用?那种 一直在民族单位中起作用的凝聚力和离心力的概念 实质是什么?笔者认为,这种分合的力量来自文化,正是文化推动着历史的分合进程并使历史演进呈现某种必然性的趋势, 一直在民族单位中起作用的凝聚力和离心力的概念 实质是文化,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关键在于文化㊂二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文化性解读为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文化性,我们先从 文化 ㊁ 民族 等最基本的概念入手进行第30卷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3Vol.30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2012年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32012网络出版时间:2012-07-04 08:40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42.1328.C.20120704.0840.201203.137_005.html探析㊂(一)关于 文化 概念的考量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有关文化的定义已不下300余种,现列举较为典型的定义以供探讨分析:1.英国人类学之父爱德华㊃泰勒的定义: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性意义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包括知识㊁信仰㊁艺术㊁道德㊁法律㊁习俗以及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㊂[3]2.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墨西哥城召开了 世界文化政策大会 ,有126个国家㊁94个组织的960多名与会代表参与了讨论,提出了文化的定义: 从最广泛的意义讲,文化现在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社会或社会集团的精神㊁物质㊁理智和情感等方面的显著特点构成的总和的整体,它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也包括生活方式㊁人类的基本权利㊁价值体系㊁传统和信仰㊂ [4]3.‘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㊂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㊂ 这也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多数人的意见㊂[5]以上定义各有侧重,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释㊂但就其实质而言可对文化作广义的理解, 文化 即是 人化 ,是在生产与生活中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㊁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及其成果的表现,是人们的生产方式㊁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相应的语言㊁风俗㊁习惯㊁信仰及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表征㊂(二)关于 民族 概念的考量民族 有众多的定义,义加以分析㊂1.斯大林提出的经典性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㊁共同地域㊁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㊂[6]2.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官方定义: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㊂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㊁生产方式㊁语言㊁文化㊁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㊂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㊂[7]3.以上两定义的比较:共同语言㊀㊀ң语言共同地域㊀㊀ң历史渊源 地缘㊁族源共同经济生活ң生产方式共同心理素质ң文化㊁风俗习惯㊁心理认同㊁宗教以上要素大致可以一一对应,因此两者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后者在认识上更为全面,前者的 共同地域 属于 地缘 的范畴,而后者的 历史渊源 既包括 地缘 ,也包括 族缘 ,突破了 共同地域 的限制,更符合民族成员分布的实际状况㊂笔者的理解是, 族缘 中包含了 血缘 ,这也许是民族形成的最初原动力㊂同时,后者强调了宗教的因素㊂以上两个关于 民族 的典型定义都提到了 文化 一词,在某种程度上,对 文化 都做了狭义的理解㊂但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文化,再综合由以上对民族涵义的分析,我们就可以从更接近实质的意义上认识民族概念,即所谓民族,就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生产㊁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特定文化的,具有共同心理认同感的稳定的共同体㊂由此可见,民族具有历史性㊁社会性㊁文化性及层次性等四大特性㊂共同的历史渊源是民族形成的基础,民族的产生㊁发展㊁融合乃至消亡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民族具有历史性;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民族形成的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决定了民族的发展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社会形态,民族具有社会性;形成特定的文化是民族形成的关键,正是文化特质的不同才成为我们区分不同民族的根本依据,民族具有文化性;此外,民族还具有层次性,这是由心理认同感所决定的㊂鉴于民族的文化性与层次性能起到区分民族的重要作用,因此这两大属性应属于民族的本质属性㊂因为所谓本质属性,正是 使某一事物之所以成为它自己,并把这种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的属性①㊂下面重点就民族的文化性与层次性进行重点的分析㊂民族的文化性㊂从对 文化 与 民族 概念的解析可知,文化体现为人们的生产方式㊁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相应的语言㊁风俗㊁习惯㊁信仰及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表征;而民族的属性集中体现在生产方式㊁生活方式㊁历史㊁语言㊁风俗㊁信仰㊁心理等文化因素上,故此,我们可以说, 民族 和 文化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 文化总是具有民族性,是人类中某个民族所创造的;同时,民族的特性较多地集中在文化中㊂ [8]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族的其他特性,包括历史性㊁社会性及由心理认同形成83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0卷①/view/1423883.htm.的层次性,也可归结为民族的文化性㊂因此,从本质来说,民族是个文化概念㊂民族的层次性㊂如上文所述,民族的层次性是由心理认同决定的㊂具有共同的心理认同是民族形成的标志,正是由于一致的心理认同才使得同民族的人们具有强劲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并由此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同时,认同也是分层次的㊂关于认同的层次论及民族的层次论,费孝通先生的论述非常深刻与明确㊂1996年,费先生对其在香港中文大学Tanner讲演的论点进行了概括并指出: 这篇讲话的主要论点第一是: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㊁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㊁共存亡㊁共荣辱㊁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㊂这个论点我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㊂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㊂第二个论点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㊂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由于他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这一体不再是汉族而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㊂第三个论点是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㊁多文化的整体㊂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以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㊂ [9]费孝通先生的以上论述表明:认同意识的多层次使得民族具有层次性;中华民族能够成为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既一体又多元的有机整体,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㊂那么,为什么各族人民都会对中华民族产生一致性的认同?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费孝通先生在以上论述中已经点出了其根源所在,即 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㊁多文化的整体㊂ [9]由此,从实质意义上来看,因为民族认同意识属于文化概念中共同 心理特征 的范畴,所以可以说中华民族本质上是既包含有多元文化的,又形成独特品质的统一文化有机体,这种统一文化有机体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中华民族文化,其核心就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㊂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对客观现实进行科学理论描述而成的一种文化理论,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实质是一种文化格局,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始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其核心是中华民族万千年进程中逐渐形成并尚需不断丰富完善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无论 多元 还是 一体 ,都是指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文化 多元 与 一体 的辩证统一, 多元 是 一体 的必要条件, 一体 是 多元 的必然结果, 多元 是 一体 的 多元 , 一体 是 多元 的 一体 ,其中的粘合剂或称精神本质就是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㊂三、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一)教育概念的文化性解读1.一般的认识是,可以把 教育 定义区别为不同的层次: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㊁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㊁有计划㊁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㊂[10]3该表述可谓是多数人对教育的认识,但细加分析却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㊂首先,以上对教育的广义定义只是描述性地指出什么样的活动是教育,没有指明这种活动的媒介,因此也没有揭示出教育的本质㊂其次,狭义的教育被认为是学校教育,姑且不论里面出现了 教育者 一词,有循环定义之嫌,但看该定义把教育看做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之下的活动,这样就把教育看做完全是由某种主观意志决定的活动,从而使得教育概念产生了相当的模糊性与不可琢磨性㊂最后,单将教育看做思想教育活动,则难免片面㊂由于以上教育定义缺乏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又过于强调其主观性,极易将教育纳入一个主观意志统摄下的怪圈之中,难怪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传统教育学有穷途末路之感㊂2.鉴于对教育一般认识的不足,有学者提出了教育的以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㊂[10]4实际上,该定义暗含了文化概念并较好地揭示931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陈卫亚: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了教育本质㊂首先, 一定社会背景 ,当然应理解为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其次, 个体的社会化 与社会的个性化 正是文化或者说文化传承的独特功能所在,因为二者无不需要以文化作为媒介或载体,也只有通过文化传承才能更好地实现 个体的社会化 与 社会的个体化 ㊂由此可见,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传承,教育具有文化性㊂这正如文化人类学家认为的那样,教育是人类社会文化传承方式,在现代文明社会,学校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主渠道,所以当代文化人类学家要研究学校教育㊂除了学校教育外,还要研究文化传承的其他所有渠道,如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㊁社会教育㊂[11]5(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文化性解读我们先来看民族教育的概念㊂有学者认为,民族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而狭义的民族教育就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教育㊂广义的民族教育是指对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该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一方面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或本民族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㊂[11]8狭义的民族教育又称少数民族教育,指的是对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的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即多元文化教育㊂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一方面帮助少数民族成员提高适应现代主流社会的能力,以求得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丰富人类文化宝库,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㊂少数民族教育是多民族国家实施的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㊂[11]8,9据以上定义,我们不难看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对民族和文化的关注㊂或者换句话说,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基本内涵体现在 民族 和 文化 方面[12]㊂故此,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来说,民族教育的核心皆在于文化传承,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必具有鲜明的文化性㊂(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文化解读对认识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核心使命的启示以上关于少数民族教育的定义较好地揭示了少数民族教育的内涵,但其不足在于仅将其归结于多元文化教育,这样就有了主流文化与本民族(少数民族)文化之分,于是便产生了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本民族文化关系协调问题,尤其是在少数民族教育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主流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本民族文化教育不可兼得从而造成矛盾冲突的现象㊂该问题同样长期困扰着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界与实践界,破解该问题势在必行㊂笔者认为,基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文化本质意义的认识,可以启发我们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核心使命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解决上述矛盾㊂通过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文化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是有层次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如此,我国各民族文化呈现多元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体性;56个民族各有其优秀文化,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正是各民族优秀文化有机整合的统一体㊂进一步来讲,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独具特性与独具魅力的有机复合体,她不同于汉族文化,也不等同于某一少数民族文化,也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叠加;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并不断动态发展的有机体,有一个自然历史形成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有一个自觉现实建构的过程㊂因此,一方面,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不但要看各民族(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文化的教育,更应该看到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要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使命就在于文化传承,进一步来说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文化重在建构,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自觉担负起创建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㊂四、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识的深化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他深刻指出: 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㊂ [13]由此可知,我们必须从建党立国的高度重视文化传承事业,我们要发扬和传承 中国先进文化 ㊂当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应该是 中国先进文化 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应是其中的主体部分㊂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㊂ [14]至此,我们可以明确,我们要传承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其实质就是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㊂那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0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0卷胡书记在讲话中进一步对此进行了阐述: 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㊁面向世界㊁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㊁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㊁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㊂ [14]可见,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传承㊁创建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㊂参考文献:[1]㊀陈连开.关于中华民族结构的学术新体系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评述[J].民族研究,1992(6).[2]㊀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3]㊀(英)泰勒.原始文化[M].蔡江浓,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4]㊀王军.教育民族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24.[5]㊀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384.[6]㊀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6.[7]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G].2005年5月.[8]㊀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㊀费孝通.1996年给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大阪)举办的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 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供的书面报告[R]//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调查报告8.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1998.[10]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1]㊀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㊀张俊豪.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3]㊀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07-02(1).[14]㊀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OL]./h/2011/0701/c25408-3060306247.html.责任编辑:胡㊀晓141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陈卫亚: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