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增用药特色
大剂量葛根治疗急重症和疑难病概说
光 明 中 医 2021 年 6 月第 36 卷第 11 期 CJGMCM June 2021. Vol 36. 11
•1905 •
6 ~ 8 h ,其 中 4 例 服 药 后 ,1 次 后 头 痛 即 好 转 未 复 发 ,一 般 1 周 内 头 痛 可 以 控 制 ,疗 效 不 明 显 4 例 。对 照 组 25 例 采 用 2 0 % 甘 露 醇 或 山 梨 醇 250 m l静脉快速给药降 低 烦 压 ,15 ~ 30 m in 头 痛 即 好 转 ,但 仅 能 维 持 2 ~ 4 h , 须 反 复 多 次 给 药 ,一 般 头 痛 消 失 时 间 为 2 ~ 6 周 不 等 , 平 均 为 4 周 。孙 宁 宁 等 [15]应 用 葛 根 汤 治 疗 顽 固 性 头 痛 ,葛 根 量 为 30 g ,共 服 药 1 0 剂 后 ,后 随 访 半 年 未 复 发 。卢 灿 辉 等 [16]整 理 卢 永 兵 老 中 医 杂 病 验 案 5 则血 管 性 头 痛 案 中 ,葛 根 常 用 量 60 g ,起 到 很 好 的 治 疗 作 用 。李 松林 [17]介 绍 唐 由 君 重 用 葛 根 4 5 ~ 6 0 g 于辨证 方 药 中 治 疗 各 种 顽 固 性 头 痛 症 ,多 获 良 效 。 1 . 5 高 血 压 病 卢 灿 辉 等 [~ 明 确 提 出 临 床 观 察 发 现 用 大 剂 量 葛 根 40 ~ 8 0 g 于 对 症 方 药 中 ,治 疗 高 血 压 , 其 降 压 作 用 平 和 而 疗 效 持 久 。熊 兴 江 [18]在 葛 根芩 连 汤 方 证 及 其 在 糖 尿 病 、高 血 压 病 、高 脂 血 症 、肥胖中的 运 用 体 会 中 明 确 大 剂 量 葛 根 是 本 方 起 效 的 关 键 ,常从 3〇g 起 ,最 大 可 用 至 1 2 0 g。李 艳 芬 等 [19]在 孙 兰 军 治 疗高血压病经验荟萃中观察到孙教授用葛根治眩晕用 量 10 ~ 50 g ,30 g 为 最 常 用 剂 量 ,疗 效 颇 佳 。患者症状 改 善 后 ,孙 教 授 每 以 葛 根 60 ~ 90 g 泡 水 代 茶 ,连用 2 ~ 3 个 月 可 辅 助 血 压 平 稳 ,改 善 症 状 。 1 . 6 糖 尿 病 何 志 军 [2°]用 葛 根 丹 参 玉 竹 汤 ,其中葛 根 30 g 治 疗 4 2 例 2 型 糖 尿 病 有 效 率 80. 9 5 % 。吴奇 志 [21]治 疗 糖 尿 病 早 期 视 网 膜 病 变 ,用葛根芩连 汤重 用 葛 根 30 g ,效 果 显 著 。张 晶 等 [22]用 葛 根芩 连 汤重 用葛 根 30 g 治 疗 2 型 糖 尿 病 合 并 下 肢 血 管 病 变 ,治疗组有 效 率 91.6 7 % 、对 照 组 有 效 率 75. 6 0 % ,治疗 组 疗效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P <〇.〇5)。 张 会 琴 等 [23]用 葛 根 芩连 汤 合 小 陷 胸 汤 治 疗 2 型 糖 尿 病 合 并 高 脂 血 症 ,重用葛 根 30 g 与 一 般 用 量 治 疗 对 照 观 察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95. 0 0 % ,对 照 组 90. 0 0 % ,2 组 总 有 效 率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〇.〇5),疗效相当;但 大 剂量 葛 根具 有明 显 的 调 血 脂 、降 血 糖 作 用 。 1 . 7 胃 肠 病 黄 运 通 [24]用 加 味 葛 根 芩 连 汤 治 疗 湿 热 下 注 大 肠 的 慢 性 结 肠 炎 4 3 例 ,葛 根 30 g ,总 有 效 率 为 9 0 . 7 % 。 黄 胜 光 等 [1())治 疗 慢 性 腹 泻 方 选 葛 根 芩 连 汤 合 赤 石 脂 禹 余 粮 汤 ,葛 根 量 多 在 30 g 以 上 ,效 果良好。 1 . 8 急 性 腰 扭 伤 周 明 浩 [25]应 用 自 拟的 葛 根理 腰方 治 疗 急 性 腰 肌 筋 膜 损 伤 3 7 0 例 ,重 用 葛 根 50 g ,疗效 良好。 1 . 9 鼻 窦 炎 王 秉 岳 等 [26]重 用 葛 根 30 g 治疗慢性鼻 窦 炎 1 7 0 例 ,基 本 方 :葛 根 30 g ,桂 枝 6 g ,白芍6 g ,生 姜 3 片 ,大 枣 6 枚 。有 效 率 8 8 % ,并 强 调 葛 根 量 小 于 20 g 效 差 ,对 于 复 发 者 仍 有 效 。
名中医简介
唐汉钧,男,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华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
唐汉钧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
内科功底深厚,外科诸法精通,崇尚“治病必求其本”、“治外必本诸内”的学术思想,主张外病内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重视调整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的平衡。
擅长治疗中医外科诸疾,对疮疡、颈颌淋巴肿、乳腺病、甲状腺病、周围血管病、皮肤难愈性溃疡、复杂性窦瘘、肛门、皮肤顽疾,乳癌、甲状腺癌、胃肠癌术后、放化疗期间的调治,毒蛇咬伤的救治以及外科疑难杂病等,均有精深独到的治疗经验。
1987年起,相关临床成果及科研研究获国家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甲级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项、上海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奖5项、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2项。
先后培养博士、硕士30余名,博士后1名,国家老中医学术继承学员4人,上海市高层次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班学员5名,百人计划、启明星、医苑新星、大学后备专家等10余名。
主审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卫生部教材《中医外科学》,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外科临床研究》、《实用中医外科学》、《现代中医乳房病学》等10余本专著,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
特需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五上午,周四下午(需预约)邵长荣,男,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邵长荣名老中医工作室”导师。
1951年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医疗系。
1956年参加卫生部委托上海中医学院举办的首届西学中研究班。
学术任职现任全国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龙华医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5年邵长荣教授先后获首届“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二批500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上海市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王大增运用阳和汤治疗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案
王大增运用阳和汤治疗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案
汤倩珏;陈锦黎;王珍贞;吴胜男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4(0)9
【摘要】阳和汤源自《外科证治全集》,由清代名医王洪绪创制,有温补和阳、散寒通滞的功效,是治疗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的代表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王大增教授以温阳兼活血化瘀为治则,巧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1子宫肌瘤案47岁,未婚。
初诊:2008年3月14日。
子宫肌瘤五年余,自服桂枝茯苓丸调理,定期复查B超,
【总页数】1页(P781-781)
【关键词】王大增;阳和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作者】汤倩珏;陈锦黎;王珍贞;吴胜男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22
【相关文献】
1.王大增运用温胆汤治疗妇科疾病体会 [J], 汤倩珏;陈锦黎;王珍贞;吴胜男
2.王玉玺教授运用升阳除湿防风汤治疗寒湿性湿疹经验简介 [J], 罗阳
3.王檀教授运用青龙导滞汤治疗咳嗽验案举隅 [J], 石皓天;王檀
4.王庆国教授运用葛根汤治疗肩周炎验案举隅 [J], 赵京博;陈聪爱;邵奇;李刚;程发
峰;王雪茜
5.王庆国教授运用葛根汤治疗肩周炎验案举隅 [J], 赵京博;陈聪爱;邵奇;李刚;程发峰;王雪茜;王庆国(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妇科膏方的研究进展
妇科膏方的研究进展作者:邱天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1年第08期【摘要】膏方治疗妇科疾病古已有之,经历千百年的发展积淀,沿用至今,日趋完善。
古人有云:“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
”妇女以血为本,一生经历“经孕产乳”数度伤血耗气,故虚实夹杂中以虚为主。
膏方善补虚,故用以调治妇科疾病,优势独具,临床效果显著。
文章对妇科膏方的历史发展及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膏方;妇科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5-0069-05Abstract:The Herbal Paste has be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 in ancient times.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accumulation, it has been used today and is becoming more perfect. The ancients have said:“Women's diseases are ten times more difficult to treat than men.” Women are blood-based,and have experienced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several times in their lives, which injures blood and consumes chi. Therefore, deficiency is mainly due to the interminggled of deficiency and excess. The Herbal Paste is good for tonifying deficiency, so it is used to treat gynecological diseases. It has unique advantages and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modern research progress of gynecological Herbal Paste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Keywords:Herbal Paste;Gynecological Disease;Advances膏方又称膏滋、煎膏,属中医八大传统剂型“丸、散、膏、丹、酒、露、汤、锭”之一,是冬季调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独特的调理调补方式[1]。
浅谈大黄在小儿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浅谈大黄在小儿肺系疾病中的应用高畅;吴振起【摘要】大黄为历来医家之要药,其功意之妙,在于其可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在肺系疾病中应用甚广.承气汤类及大柴胡汤为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经方,临床加减化裁,内外合用,收获颇多.本文就诸方,探讨大黄之功用,或“通”或“清”,无一不体现出医家用药之精良,值得吾辈悉心探求,以期拓其临床应用范围.【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年(卷),期】2019(011)002【总页数】4页(P136-139)【关键词】肺系疾病;大黄;承气汤类;大柴胡汤;敷胸散;清肺膏【作者】高畅;吴振起【作者单位】110847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110032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小儿肺脏常虚,故肺系疾病乃小儿科常见之疾,责其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临床治疗理应用药灵动,序贯有法。
承气汤类、大柴胡汤均出自《伤寒论》,临床常以此方作为基础,加减化裁,内外合用,治疗小儿肺系之疾,观诸方之中,相同之处则是大黄,乃医家推崇之“出将入相”之良药,而大黄功效绝不仅限于此,现将诸方之中大黄之意,陈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小儿肺系疾病论治历代儿科医家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多有论述,如刘完素言:“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
”纪昀等在《小儿药证直诀·四库提要》中有“小儿纯阳,无烦益火。
”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道:“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
”虽不可将小儿“纯阳”单一解释为阳旺热盛,但从诸家均着手于小儿热病的病机特点,皆可释小儿疾病易于热化的机制。
肺为华盖,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又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不密,六淫疫疠之邪不论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而受,均先及于肺。
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可布津以滋润大肠、推动大肠向下、向外排出糟粕,如《医经精义·脏腑之官》中:“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
肺气下达,故能传导”所言。
黄吉赓防治支气管哮喘膏方赏析
中医文献杂志•名医经验•黄吉康防治支气管哮喘膏方赏析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上海,200240)王余民王虹马伊磊指导黄吉庚摘要:黄吉麝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肺系病专家,认为支气管哮喘(哮喘)属本虚标实之证候,其本为肾虚(先天禀赋不足)和伏痰(夙根),并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认为哮喘(缓解期)特别适合冬令膏方调治,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黄吉麝名医经验膏方哮喘缓解期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737(2019)02-0047-02An Analysis of HUANG JigengS Cream Formula to Bronchial Asthma TreatmentWANG Yumin,WANG Hong,MA Yilei,HUANG Jigeng(Director)(The Fifth Peoples of Shanghai,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Abstract:Professor HUANG Jigeng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and an expert on pulmonary disease.He believes that bronchial asthma(asthma)is a syndrome of deficiency in origin and excess in superficiality,for its origins are kidney deficiency(congenital endowment deficiency)and insidous phlegm(long-standing disease).According to the"Heaven correspondingly"overall concept,he believes that asthma(catabasis)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cream formula in winter,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diseases,and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Keywords:HUANG Jigeng;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cream formula;asthma;relieving stage全国名老中医,肺系病专家黄吉處教授专攻肺系病约五十载,在防治支气管哮喘等肺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_金匮要略_大剂量用药初步探讨_王心东
河南省新野县中医院 , 南阳市新野县解放路 , 南昌大学医学院 ) ( 1 . 4 7 3 5 0 0 ;2 . 摘 [ 要] 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颁布的中药用量为标准, 以五版《 伤寒论讲义》 中的药物剂量折算法为依据, 对《 金 0 0 5年 版 《
匮要略》 大剂量用药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组方 8 使用 1 应用广泛; ①书中大剂量用药 2 7味 , 0个 , 4 3方 次 , ②大剂量用药分类 1 0 种, 其中解表类、 化痰止咳平喘类和温里类药使用方次较多, 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是半夏、 麻黄、 生姜和附子; ③大剂量用药多作为 组方药味精简而功专效强 ; 意义重大 。 方剂中的君药 、 ④ 大剂量用药有安全规矩和法度 ; ⑤ 大剂量用药历久弥新 , 关键词 ] 《 金匮要略 》 药物 ; 大剂量 ; 应用探讨 [ ;
通讯作者 : 王心东 , @s . ( 0 3 7 7 ) 6 6 2 1 0 0 5 9 wa n g x i n d o n g x l i n a c o m,
·1 7 8 ·
中医杂志 2 0 1 0年 2月第 5 1卷第 2期
, 2 0 1 0 , . 5 1 , . 2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e d i c i n e Vo l No
准, 另有个别药物的计量测算参考规划教材 《 伤寒论选
[ 5 ] 6 ] 读》 和有关文献 [ 。
药 物的大剂量应用有别于中等量( 常规量) 小剂 、 量的应用 , 临床上及古今有关文献有的称 “ 重( 众) 量” , 有的称为 “ 大量 ” 本文概称为 “ 大剂量 ” 原书中凡药物 , , 在 方 剂 中 的 绝 对 量, 超过《 中国药典》 中药学》 或《 中 、 《 药 大辞典》 的 用 量, 我们即认为是大剂 量, 个别药物在 原书中和实际中不太常用 , 若等同于以上 3书用量 , 也 视为大剂量 。《 金匮要略 》 书中收载方剂在治疗选用剂
陶晓华教授治疗肺系疾病2则
[ 1 8 ] 蔡佩云. 老中医蔡仰高诊治妇科病经验f J ] . 新 中医, 1 9 8 4 , 1 6 ( 7 ) : 7 - 1 1 . [ 1 9 ] 闵肖兰. 加味绀珠正气天香散治疗痛经『 J 1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 9 9 6 ( 9 ) : 1 5 . [ 2 0 1 朱 良春. 虫类药的临床应用f J ] . 中医杂志, 1 9 8 2 , 2 3 ( 7 ) : 1 8 — 1 9 . 【 2 1 ] 周 翠 珍. 千 虑 一 得 话蒲 黄 ——蔡 小 荪 用 蒲 黄 的 经 验 【 J 】 _ 上 海 中医 药 杂 志 , 1 9 9 6 ( 5 ) : 5 - 6 . 【 2 2 ] 柴振 国. 杜 敬堂老 中医治疗 闭经 与痛 经 的经验 [ J 】 . 新 中医 , 1 9 9 4 , 2 6 ( 5 ) : 3 - 4 . f 2 3 ] 阎继 兰. 李 春华 老师 妇科 运用 药对 经 验叨. 新中医, 1 9 9 9 , 3 1 ( 1 0 ) : 1 0 — 1 1 . 『 2 4 ] 沈仲 理. 妇科 痛 证 的辨证 论 治闭. 上海 中医药 杂志 , 1 9 8 2 ( 1 2 ) : 2 - 3 . ( 本 文编 辑 : 杨 杰 本 文校 对 : 卓 泽君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8 — 2 5 )
◎
当归 、白芍 、川芎、桂枝 、香附 、乌药 、小茴香 、艾 叶、淫羊藿等 。经行用第2 方 :炮 附子 、干姜 、吴茱 萸 、艾 叶 、肉桂 、延 胡索 、木 香 、当归 、J I 『 芎 、细辛 等 。经 后 用 第 3 方 : 当归 、白芍 、狗脊 、熟 军 炭 、川 I 断、艾叶 、透骨草等 。颜德馨嘲 认为少腹逐瘀汤治疗 痛 经独 擅专 场 ,于经前 投之 每应 手取 效 。孙 宁铨 [ 7 ] 治 疗 痛 经 用 痛 经散 :肉桂 、三棱 、莪 术 、红 花 、当归 、 丹参 、延胡索等。蔡仰高 ㈣ 治疗痛经用加味四物汤 : 四物汤加乌药 、蒲黄、五灵脂 、延胡索等。朱葆初㈣ 治疗痛经用加味正气天香散 :苏 叶、泽兰 、香附 、五 灵脂 、乌药 、小茴香 、元胡、川 I 楝子、乳香、陈皮等。
妇科名中医陈锦黎教授临证经验浅谈
补, 疏肝理气同时 , 加用补肾药物。
4 对痛 经 的治 疗
张景 岳 《 景 岳全 书 ・ 妇 人规 》 中认 为 妇女 必 须 注重 冲任 , 脾 肾, 气血 , 在临床上多用健脾补肾, 犹以肾为重, 所谓 “ 阳邪之至, 害必 归 阴 , 五脏 之 伤 , 穷必及肾, 此 源 流之 必 然 , 即 治疗 之 要着 ” 。 故 陈老 师认 为 月经 失 调其 本在 肾 , 因 此在 临 证之 时 , 不 论 患者 临 床 症状 是 否有 肾虚 表 现 , 都必 须追 溯 到 病之 根 源 , 重视 肾在 发病 因 素 中的 地位 。在 其 用药 上多 加 用龟 甲、 鹿角、 肉 苁蓉 、 巴戟 天 、 仙 灵脾 、 菟丝子、 熟 地 黄 为主 , 体 现其 “ 调 肾 即调 冲 ”之 用心 。
1 月经 病 根 于 肾
处 方 中 占了很 重 要 的地 位 , 善用 四逆 散 , 逍 遥 散 加 木香 , 香 附 理 气疏 肝 。 又考 虑到 疏肝 理 气之 药 多辛 燥 , 故 疏 肝 理气 同 时注 意滋 养肝 体 , 常 在 理气 药 中加 用 白芍 , 当归, 等 滋 养肝 体 , 以理 气 , 养 肝, 和血 之 品熔 于一 炉 。 同时 , 陈 老师 又认 为 肝 肾 同源 , 为子 母 之脏 , 子病 及 母 , 母 病 及子, 二气 相通 , 肾气不 舒 , 则 肝必 生郁 。肾水 生 肝 木 , 木 得水 滋 才能冲和条达之性 , 肝之疏泄才能正常。 故在临床上往往肝肾同
《 素问・ 上古天真论》 说: “ 女子七岁肾气盛 , 齿更 , 发长 ; 二七而 天葵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 故有子。” 这段内容揭示了 女 子在 肾气 充足 的情 况下 , 产生 了女性特有 的生理 特点 。 届 时气 血 使 冲任二 脉下 注胞宫 , 肾阴 肾阳平衡 , 封 藏守 职 , 开阖有度 , 胞宫 的 藏 泻功能亦 已成熟 , 月经初潮便 按时而下 。 胞 宫行使 周期性行 经的
王大增运用温胆汤治疗妇科疾病体会
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妇科顾问 、 主任医师、 硕士生
较严重 , 焦虑 , 形寒 , 自汗 , 耳鸣, 胃纳 尚可 , 大便易 溏 。月经量少 , 经常过期不行 。舌苔黄腻 , 脉弦滑。
导师, 首批上海市名 中医, 享受 国务 院特殊 津贴。 王师认为 , 妇女病 多肝 气不舒 , 情 绪欠安 , 引起 脾
・
1 8-
山西 中 医 2 0 1 4年 2月第 3 O卷第 2期
虚痰湿 , 从 而导致 头晕 、 心悸 、 胸 闷、 烦躁 、 失眠等
辨证为肝胆郁热 , 痰 扰心神。治拟清热化痰 , 调和 阴阳。药用: 黄连 3 g , 半夏 、 竹茹 、 茯苓 、 陈皮 、 枳
实、 木香各 9 g , 薏苡仁 、 龙骨各 1 5 g , 甘草 6 g 。7 剂, 每 日1 剂, 水煎服。 1 1 月 1 4 日二 诊 : 用药后各症见好转 , 患者 诉
关键词 : 王 大增 ; 温胆汤 ; 名 医 经验
王珍 贞 吴胜 男
中图分类号 : R 2 7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7 1 5 6 ( 2 O 1 4 ) O 2一 O O 0 4—0 2
王大 增 教 授 ( 1 9 2 4 一) , 男, 浙 江人 , 上 海 中 医
・
4・
山西 中 医 2 0 1 4年 2月第 3 O卷第 2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F e b . 2 0 1 4 V o 1 . 3 0 N o . 2
・
名 医经 验 ・
王 大增 运 用温胆 汤 治 疗妇 科 疾病 体会
汤倩 珏 陈锦 黎
证, 用温胆汤治疗颇为有 效。兹将王师 临床使用
王庆国运用苓桂术甘汤经验
王庆国运用苓桂术甘汤经验
王庆国是中医名医,他运用苓桂术甘汤经验丰富。
苓桂术甘汤是由苓皮、桂枝、白术和甘草等药材组成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湿热内蕴、肺、脾、胃湿热的病症。
王庆国经常运用苓桂术甘汤来治疗一些湿热内蕴的疾病,如湿热下注引起的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疾病、黄疸、热淋、高热、痢疾等。
他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调整药物比例和用药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他的经验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人的症状分析:根据病人的症状特点,结合体格检查和辨证论治,确定湿热内蕴的病机,以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2. 配置药物比例:根据病情轻重和体质特点,灵活调整苓桂术甘汤的药物比例,以达到清热解湿、调理脾胃的效果。
3. 用药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适当的用药方法,如煎煮时间、剂量和用法等,以增强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4. 配合其他治疗:王庆国通常会将苓桂术甘汤与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如针灸、推拿、艾灸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王庆国在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湿热内蕴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结合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一经验对于中医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配伍看仲景用大黄
从配伍看仲景用大黄
赫忠朴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6(24)4
【摘要】张仲景所作《伤寒杂病论》中对大黄一药应用范围很广,特别是在与它药配伍的前提下,对虚实寒热诸证的多种证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讨大黄的应用,能更好的了解仲景对大黄的配伍应用及组方思想,为临床扩大大黄应用范围提供有益的借鉴。
【总页数】2页(P742-743)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大黄;配伍;张仲景
【作者】赫忠朴
【作者单位】赤峰市中蒙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
【相关文献】
1.浅论仲景方中大黄与他药的配伍特色 [J], 黄维震
2.大黄在仲景泻下剂中的配伍意义 [J], 马鑫;张永国
3.从仲景方看大黄的煎煮方法 [J], 洪秀芳;陈滨海;叶真
4.从仲景对大黄的运用看其学术思想 [J], 孙莹莹
5.从用药剂量看仲景用大黄 [J], 赫忠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孟英用药特色探要
王孟英用药特色探要
盛增秀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4(35)6
【摘要】本文从投剂贵在轻灵,擅长运枢机、通经络和善用凉润清解、甘寒养阴等3个方面,论述了王孟英的用药特色,认为深入研讨和掌握王氏用药特色,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很有裨益。
【总页数】3页(P328-330)
【关键词】中草药;治疗应用;王孟英
【作者】盛增秀
【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7
【相关文献】
1.王孟英阴虚生痰治法探要 [J], 戴玲
2.王孟英从肝肾治疗血证思想探骊 [J], 黄馨懿;
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王孟英治疗老年病用药规律 [J], 赵鑫; 吕翠霞
4.从王孟英医案浅析王孟英产后病之治疗特色 [J], 姚巧娜;章美玲;祝盼盼;王伶改;刘英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大增用药特色
一、轻可去实
"轻可去实”,一般理介是指用轻清疏解的药物,以治疗风温初起的表实证而言。
先生提出的“轻可去实”其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药物性味而言:在解表时主张施用荆芥、防风、薄荷、桑叶、菊花等轻清升散之品,不用桂枝、麻黄等重浊厚味之属;湿浊中阻时施用茅术(米泔水浸)、茯苓等淡渗之品,不用苍术、厚朴等厚味燥湿之属;瘀血内阻,症瘕积聚时选用三棱、莪术、刘寄奴、大黄等破瘀逐血软坚散积之品,不用失笑散、全蝎、蜈蚣等气味重浊之品。
2.指剂量轻微:先生所用的剂量宗叶天士法,一般均以1~9克为准,很少超过9克以上的认为只要掌握病情,药宜轻用,重用者往往旧疾不去,反致他病。
当然剂量之多寡,最终还应适合病情之轻重,切忌太过与不及。
太过则伤正;不及则罔效,务使药病相抵为贵。
因此,用于疏肝解郁的柴胡,郁金只用到3~6克;攻下通腑的生大黄则用至3~6克;清心泄火之黄连只用到1.5~3克左右。
3.指药味少而精:良医治病,辨证确切,用药如用兵。
药味少而精同样能取胜;多而杂说明医者心中无数,对病情掌握不准,这样不但不能取效,往往反遗他害。
因此先生的处方一般均在10味左右。
二、重视炮制,讲究服法
有些药物通过炮制和配伍,要减少或监视其副作用,并能增加治疗作用,如熟地、阿胶等炒炭或珠(用蛤粉炒),或配以辛香理气的如炒枳壳、陈皮之品,可减少其滋腻呆胃的副作用,从而发挥其补益的作用;对砂仁、蒲黄、车前子或有关丸剂入药者用包煎,以免药液混浊;对紫菀、贯众、仙茅等品,方书中记载有小毒,与甘草同用,以解毒性;对有特殊气味的如乳香、没药、五灵脂之类以炒炙用。
如某些刺激胃肠的药物如墓头回、椿根皮、臭阿魏等尽量不用或慎用;患者服药后有不适感,嘱其改在饭后服,对某些虫类药物尽量避免应用,以防异体旦白过敏反应的发生。
加工炮制能改变药物升降沉浮作用趋势。
盐炒则降,如杜仲、菟丝子盐炒后则增强其下行补肾的作用;姜炒则散、厚朴、半夏经姜炒后,增强其止咳化痰、温中止呕的功效;
醋炒则敛、如白芍、延胡索、艾叶经醋炒炙后,增强其收敛止痛的作用;某些药物经醋炙后,除增强其收敛止痛作用外,同时加强其曲直作酸,入厥阴肝经的作用,如先生研制的内异Ⅰ号丸中的生大黄、炙鳖甲等均经醋浸泡后入药,取其入肝经之目的。
酒炙则升,如大黄经酒炙炒后则能改其通下之性为上行,具有行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蒸熟则泻下力和缓,适用于老年人及体弱者,炒炭可用于大肠积滞的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
临床多以熟大黄炭用于妇女崩中漏下,以达祛瘀清热生新之目的。
三、动静结合,刚柔相济
先生在处方用药时掌握药物之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之原则。
具体应用时,在大量养血滋阴之品中的酌情选用香附、乌药、川栋子等,引气分药入血分,以活泼生机。
如对血热型月经过多地者,则予凉血止血药中伍香附、川芎、丹参等止血而不留瘀;血热阴虚者,则在滋阴清热的基础上,少佐醋柴胡、川栋子等行滞和血,以防滋腻;其动静结合可见一二。
气虚者,以补脾益气为主,可适情选用少量砂仁、陈皮、柴胡之类,使补而不滞,气机调达;血虚者,在滋阴补血的同时常须益气,以使“阳生阴长”,可少佐砂仁、香附、玫瑰花之属,一为畅通血行,使滋补而不腻膈,一为引气药入
血,而生血气。
另外,大量疏肝理气之品易耗气劫阴,常加入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柔克刚。
四、药性温和,顾及阴血
先生在调经过程中对辛热药或寒凉药的应用,注意不宜多用或久用,要中病即止。
一般需与其它佐使药配合,以免过于辛热而使之血热妄行反伤阴血;过于寒凉虽能除热,然有火退寒生之弊。
总之,清不可过用寒凉,以防损伤胃气,复阻经血;温不可过用辛燥,以防耗阴动血。
特别是闭经治病过程中,不仅在于虚者不宜强补;实者不宜峻泻。
补虚不可过用辛热滋腻之品,以免燥血滞膈;攻实不可过用苦寒辛凉之剂,以免败胃伤津。
宜调和血气,使归平顺,以达“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之目的。
特别在治疗闭经时不能以一通为满足,还须注意疗效之巩固,以及禀赋体质,寒热虚实之不同。
药性宜温和,以免耗阴伤血。
五、同时因地而宜
在月经周期中的不同阶段,生理、病理各异,因此在调经时,尚须根据经前、经后、经时与平时的不同特点,而选用不同的方法。
一般说来要掌握经前勿补,经后勿泻;经时
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如经前多采用理气和血调经大法,目的在于因势利导,使经血通畅而无滞涩之弊。
若夹寒者兼予温经散寒,以助血运;血热者又兼凉血润燥,使热随血去。
倘滥用滋补则有碍血运,致使经行不利,徒增腹胀痛等症之苦。
但经前勿补并非绝对,如月经先期,经来如崩之属于气虚不摄者,也应调补气血,或兼予固涩,以控制血量,并调整周期。
行经期间由于血运较之平时活跃,症状也常较明显,临床宜在辨别寒热虚实的前提下,针对具体症状治疗,以缓解病人疾苦。
如经量过多者兼予止血,过少者兼予养血通经,腹部胀痛者兼予理气止痛等。
经后由于血少脉虚易为邪侵,故宜调理脾胃,滋补肝肾,以增强其修复机能,恢复气血。
经净后至下次月经来潮前这一阶段为平时,此段时间应本着“缓者治本”的精神,着重调节脏腑气机,特别是心、肝、脾、胃、肾的功能,以使脏腑安和,气血协调,冲任调和,其中邪盛者以祛邪治病为主,正虚者以扶正调血为主。
同时还需注意季节气候、地域、环境、生活习惯居住条件不同,其对女性生理、病理的影响不同。
故在治疗用药中均宜加意斟酌,全面考虑。
先生认为不同时令气候,对疾病亦有影响,用药亦应注意。
如春天为风木之令,万物生长,肝阳易动,因此用药宜避免升提动火之品;夏令避免或少用辛热及滋腻呆胃的如附子、肉桂、熟地、阿胶之属;署必挟
湿及霉令温重季节,要注意多用藿香、佩兰,茅术等芳香化浊之品;秋燥季节,应避免香燥之品,注意养阴为要;冬令藏精之季,根据其体质之寒热虚实,要及时进补。
六、遣方用药,布阵有方
先生遣方用药,一般根据患者禀腻之强弱,病情程度之深浅,讲究循序渐进,轻重缓急。
如柴胡一般初投4.5克~6克,逐渐祝症情需要增至9克;黄连因其过量易苦寒败胃,一般初用1.5克逐渐增至4.5克或6克。
同一治疗法则,例如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瘀血症积时,具体应用则强调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初用和血行血法,常用当归、川芎、丹参、丹皮、赤芍、鸡血藤、牛膝、益母草、泽兰等,此类药作用缓和,既能活血,兼有养血之功,适用于瘀血轻证或血瘀兼虚者,或其它病证兼有血瘀者;进一步活血化瘀则选用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琥珀等,此类药物作用较强,既能疏通血脉,又能消瘀散结,故适用于瘀血证较重,疼痛较剧者;更进一步破血攻坚法常选用莪术、三棱、大黄、鳖甲、水蛭、地鳖虫等,此类药物,或为虫类搜剔药,或为攻下逐瘀药,或为破气攻坚药,作用较为峻烈,有的具有毒性,一般适用于瘀血重证,或*积较深久病入络者,临床应用时,当权衡标本缓急,可与其它活血化瘀药物如当归、川
芎、桃仁、赤芍之类配合使用,或攻补兼施,或短期应用,亦可采用丸剂,以缓其性。
同样在清肝泻火药物应用中也有其程度深浅之别。
如肝经实热,肝火旺盛,或肝阳上亢,常用清肝泻热法。
泻肝法是以苦寒清热泻火的药物为主,使肝热得清、肝火得泄、肝阳得平。
但由于肝热有轻重之异,病位有偏上偏下之差,故泻肝法分凉肝、清肝、泄肝、抑肝、平肝之殊,临床常因证制宜。
如凉肝宜桑叶、菊花;清肝宜山栀、黄芩;泄肝宜龙胆、芦荟、大黄;抑肝宜柴胡、青皮;平肝取决明、白芍;镇肝用龙骨牡蛎、石决明等。
同属泻肝之药,但同中有异,临证宜巧用择取。
由此可见先生辨证施治独特与精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