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语文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一.《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3.诗的五六句写出了战士怎样的生活?前六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4.整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面貌?

5.试从某一个角度,赏析本诗表达技巧上的特色。

6.对李白的《塞下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答案: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2、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

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3、写出了战士们紧张的战斗生活。在全诗中起到反面烘托的作用,没有那样艰苦的环境则不足以显示出如此之精神。4、表现出戍边将士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爱国激情。5、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衣春煞费苦心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奋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家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6、C

二.《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偕音)之意。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1.这首诗借景抒情,写出了边城征戍将士难以排遣的怨离别、怀家乡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2.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或自下而上);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上;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5.描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画面,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6.如何理解“何须怨”三字?

7.“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如何理解?

8.“一片”与“万仞”对照,明写了什么?暗写了什么?

9.诗歌讲究炼字,你认为本诗中哪个字用得好,

答案:3、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4、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5、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6、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以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7、运用了双关手法,诗人的真意并不在于夸张塞外的荒寒,说那里没有春风,而是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关心征人的生活,对于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不给予一点温暖。8、答:明写了玉门关的扼居险要,暗写了守关将士孤寂的处境。9、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三.《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1—2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什么,请分点写出。

2.诗后两句写法独特,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1)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逃;(2)暗示已有敌情;(3)暗示敌人被围已久,已无力夜袭;(4)暗示将军极富作战经验,雪夜严密注视敌情。2、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赶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赶的场景,所谓“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扣人心弦,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2.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3.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春江水暖鸭先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案:1、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2、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3、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这句诗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强调了实践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精神.

四.《诗经·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三个部分追求、思慕、迎娶。

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_关关睢鸠,在河之洲_。

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窈窕淑女_、__优哉游哉_、_辗转反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