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公开课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滔滔黄河》公开课评课稿
《滔滔黄河》为八年级上册自然环境“中国的河流”部分内容的三分之一,由于黄河的特殊自然环境和治理过程中的人为作用,加上其丰厚的历史内涵,使其具有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处理和教材的取舍应有恰当的裁剪和安排。
首先,周老师结构的处理上,抓住了教学重点的恰当处理,使其脉络分明,重点突出。以黄河的概况入手,用长江的比较切入,从河流的形状、源头、流经地形区、流经省区、上中下游划分,到主要支流和各河段简况,逐一通过导学案和简图向学生作明晰介绍,并配合学生的观察回答落实完成,通过导学案以及学生上台画图,加深印象。
以大标题作线索,使脉络分明。概况之后,又有黄河的忧患,突出了黄河的历史性和特殊性,既保证了对新授教材的全面了解,又突出了“黄河”重点:历史性的河流和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奠定了她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特殊地位,“黄河”的忧患是中华民族难抹的痛,既是历史又是现在和未来中华民族甚至世界的忧患,更是重点。突出的重点,也奠定了“黄河”在人们心中应有的形象,赋予她历史的内涵和母亲般的胸怀和伟大的灵性,很好地完成了本节教材的情感使命。
“黄河”等河流的教学,线索单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以记忆为主。周老师利用合理的板述,恰当的“比较”和配套简图,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重要的知识,如为什么黄河中游含沙量大,以及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周老师应用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和阅读,提取有
效的信息,并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最后结合板图配合讲解以明晰。建议周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让学生学会了地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建立起学生地理答题的模式。对于“凌汛”的讲解,建议周老师可以制作一个小微课结合讲解,让学生理解,从而自己推出“凌汛”发生的河段。
总之,本节课是一节无论从结构、从方法、从教态、从效果等各方面看,都是一节成功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