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经济生活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原创)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4单元第10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课题: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的表现;知道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学生增加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学习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课前预习】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是什么?党的18大对全面建成效率社会的目标提倡了哪些新要求?2、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是什么?怎样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P.87-883、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88-90【问题导入】感受我们綦城和家庭生活近十年的八大改变:鼓起来的钱袋子;滚起来的车轮子;高起来的大房子;精起来的米粒子;长起来的老头子;靓起来的綦妹子;快起来的手拇指;热起来的钞票子……试问:1、引起这些改变的根本缘由是什么?2、这些改变表明白我国人民的生活已经达到什么水平?3、这一水平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1)通过横比,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通过纵比,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论: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总体小康。
探究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追求GDP的大幅增长。
探究三: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2、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发呈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动稳妥推动城镇化问题:依据纲要,谈谈国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突出谈谈每一新要求的新特点。
)1)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完善;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协调互动机制形成;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增加。
)——1、3、5体现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共44张PPT)
⑤坚持共享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 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 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建Leabharlann 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二阶段:2035年-本世纪中叶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坚持新发展理念
①坚持创新发展
原因: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
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 基点。
要求: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 风。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变革的表现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022/3/23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①消费水平根本上是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随着我国 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必然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解决
②坚持协调发展 ,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性。
③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 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 式。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B.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⑴.地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⑵.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 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经济生活第十课教学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考点展示]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纲研读]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1)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2)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协调。
(4)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要统筹好城乡、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措施: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依靠内需拉动,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课标教材》 新人教版必修1
目录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信用工具和外汇3第二课多变的价格4影响价格的因素4价格变动的影响6第三课多彩的消费7消费及其类型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8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9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10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0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2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3经营公司13新时代的劳动者16第六课投资的选择17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7股票、债券和保险19综合探究走创业之路20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2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3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24财政收入与支出24财政的巨大作用26第九课征税和纳税27税收及其种类27依法纳税29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30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31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1市场配置资源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3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3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4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35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37面对经济全球化37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38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39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课标教材》新人教版必修1【知识点名称】(一)(人教K)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知识点名称】【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二)【版本对照(含选修)】【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重难点知识】【内容知识概述】【教学建议】【课型安排】【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课时,每框。
【知识点讲解】(三)相关疑难问题解答2.3.4.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非选择题六,教学资源链接教学评价建议(人教K)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知识点名称】【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二)【版本对照(含选修)】【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能力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重难点知识】【内容知识概述】【教学建议】(二)【课型安排】【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点讲解】(人教K)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第十课贯彻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获取和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现代化经济体系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与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精神。在讲解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时,我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大局,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最后,我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领会贯彻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举措,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反思与评价,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每次课堂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次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我还会结合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问题导向,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一、教学设计思路:贯彻实施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和教法的统一。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2.贯彻主体和主导的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直观性原则。
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从分析社会现象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从本框的地位和内容要求来看:(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
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落脚点,本框所涉及的消费原则不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且包含了在实际生活消费中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
如量入为出、绿色消费等具体内容,直接告诉人们在消费中应具体怎样做。
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5.课程结构: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两者之间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也是重点。
(正因为多样化的消费心理中存在错误观点,因此要强调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 6.教学流程:第一部分通过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来自同学中的问卷调查做出相应的调查报告并喊出绿色消费的口号,通过给“故事加个结尾”等环节,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确立正确的消费观;最后,通过板书的逻辑图,突出主题,由教师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
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1课时教案
教学课题:《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目标导航1.知识目标:⑴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的新要求。
⑵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不平衡性。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案一小康的提出“小康社会”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方案二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经济生活学案第十课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习目标】1、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以及经济建设的要求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3、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自学导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预习填空】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⑴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__________”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⑵具体表现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显提高。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大大增强。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_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小康。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1、增强______________,努力实现经济_________发展。
2、全面__________生活3、建设_________,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式。
【自主探究】①小康标准是人均GDP为800美元。
②上海、北京、深圳等地,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而中西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还处在温饱阶段。
2000年还有近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材料二: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有三个重要的结构性指标:农业生产占GDP的比重在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而我国的上述指标在2001年分别为15%,50%,37.66%。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解决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探究二:2005年6月17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
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 发展
开放 发展
共享 发展
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问题
发展内外联 动问题
社会公平正 义问题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 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 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 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 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②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 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③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 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 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考点一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考点透析
1.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成就 (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 施建设加速推进。 ③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初中教案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初中教案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初中教案导入部分(约500字):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关键环节,而教案则是一节课程的设计和组织的重要工具。
在初中阶段,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培养学生经济意识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以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真实世界,体验市场经济的运作。
一、导入教学(约200字)1. 课堂氛围营造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前,教室内准备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图片、报纸和实物展示,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教师放置了一些小糖果在学生的座位上,并要求学生在进入教室后自主选择是否将这些糖果分享给其他同学。
2. 引发思考教师出示一个图片,上面展示了一个繁荣的购物中心,以及大批的顾客在购物。
教师鼓励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这张图片所代表的经济现象,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有人愿意购物?他们是如何选择商品的?购物中心如何保持繁荣等。
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约700字)1. 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师通过简明的语言解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市场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行为的经济体制。
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市场经济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异同之处。
2.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如自主决策、自由竞争、价格形成、供求关系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并形成总结。
3.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为了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生产者、消费者、商人、银行家等。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活动,体验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的浮动以及资源的配置。
三、案例分析和讨论(约600字)1. 案例呈现教师准备了一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案例,如某家企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某个城市如何发展独特的旅游产业等。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A-E),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是对统筹兼顾的深化和发展。(F-H)
【特别提示】常见的判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的方法
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协调是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强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③结合当前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理解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要性及其举措。
考点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考点
解析
1、全面小康的目标
(1)总体小康
①表现
A、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a.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b.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d.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e.交通通信消费成为持续增长的消费热点
不平衡: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2)全面小康目标
①总体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具体表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对外开放;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对外开放)
A、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共性特征概括为: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我国的市场经济除了具有这些共性外,还有自己的特点。
活动二:整合课文探究活动一、二
板书: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讲授、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一,市场作为调节资源的基础性手段本身没有社会制度的区别,但这种手段一但同某种社会基本制度的结合就有了不同的社会性质。第二,由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阅读思考 目标:理解特征一、二,培养学生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方法:分析和综合相结合。
描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一个整体,前两个特征更为明显。用一个问题导出两大特征,再用课文探究活动加深对两个特征的理解。
操作:
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里的基本制度既包括经济方面的制度,也包括政治等方面的制。从经济方面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存在哪些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优势等方面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三、学情分析:
本框理论性较强,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面对的是高一年的学生,从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经过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所以讲课时要尽量直观,避免一些深奥的概念,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记忆接受式的学习向理解领悟式的学习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本框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十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十课教案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章概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有什么优缺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掌握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本课分为 2 个框题:一、市场配置资源;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典型实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新课程学习10.1市场配置资源【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2、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的方式、优点与不足,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市场配置优缺点,以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辨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市场调节如何配置资源及其优点;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人类的生产需要和生活需要,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是固定的还是经常变动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经常变动的。
教师引导:那么,用于生产产品所需要的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也是不一样的,经常变动的。
况且,社会资源总是有限的,要满足人们不断变动的生产、生活需要,必须对资源的分配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这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课件:第十课 第一框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议一议] 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提示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经济可 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 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 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 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 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 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 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2.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 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 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 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 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 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 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2.所谓发展不平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①从区域发展上 看,有的地方快一些,有的地方慢一些,生产力布局还不平衡,如城市 和乡村,东部和西部。②从发展各领域来看,既有达到甚至引领世 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又有大量传统的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既存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群众就 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和生 态文明建设领域还有不少明显的“短板”。③从发展成果的共享看, 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不平衡,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贫富差距 比较明显。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复习课件(共22张PPT )
知识点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__________ 的强大思 全部工作 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立场是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根本方法是____________ 以人为本 。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 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主干整合 知识点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 1.总体小康的实现 • (1)时间:________世纪末。
20
• (2)特点:________的、________的、
低水平 不全面 ________________ 的小康。 发展很不平衡
经济结构 主攻方向
城乡发展 • 4.推动__________ 一体化。解 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 作__________,城乡发展一体化 重中之重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 根本途径 __________。 • 5.全面促进__________ 和环境 资源节约 保护,增强____________能力。 可持续发展
1.全面小康与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 2.如何从“三主体”分析如何共建生态文明? (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经济、法律及行政手段调控资 源,发展循环经济。 (2)企业:加强管理、科技创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实现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增强节约意识,从 小事做起,把节约资源落到实处。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10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复习课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
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地位: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 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要求: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 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近年来高考主要考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课教材 变化比较大,在备考中尤其要重点关注“坚持新发展 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两个内容。 图表类试题较多,多为意义类和措施类试题,结合国 家宏观政策考查资源节约、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等知识。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
概念。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西方 称之为“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与实体经济相比,
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
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四个方面。 广义地讲,虚拟经济除了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 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 等。"虚拟经济"目前尚未成为学术界通用的概念,人们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新发展理念?
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③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④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⑤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斗》 十九大,习近平,2017年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及不足;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用XXX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巩固: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2.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3.如何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导入新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振奋人心。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水平。
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先来学习第一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正确区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难点)2.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重点)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目标分别有哪些?2.如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经济方面的新要求?学生看书找出答案,存疑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
(略)进行新课:1、学生通过材料,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目前已实现了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经济生活教案
全章概述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有什么优缺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掌握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市场配置资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课标基本要求
阐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典型实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新课程学习
10.1 市场配置资源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2、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的方式、优点与不足,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市场配置优缺点,以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辨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市场调节如何配置资源及其优点
2、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人类的生产需要和生活需要,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是固定的还是经常变动的?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经常变动的。
教师引导:那么,用于生产产品所需要的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也是不一样的,经常变动的。
况且,社会资源总是有限的,要满足人们不断变动的生产、生活需要,必须对资源的分配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这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大家想一想,资源配置可以采取哪些方式?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计划安排、市场调节。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学习市场配置资源的有关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市场调节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3页汽车市场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这就是用市场调节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情景。
请大家想一想,在这里,生产者和消费者是根据什么增加和减少汽车生产与消费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市场上供求状况、价格状况。
教师总结:市场就是通过供求变化、价格变化和人们的竞争,来调节资源配置的。
2、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的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市场调节中是什么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是怎样发生作用的?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
价值规律
教师点评:根据价值规律要求,市场上某种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就增大,就会吸引人们增加这种商品的资源投入,反之,则减少资源投入。
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得手,在指导着生产经营者,使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市场的这种调节作用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能及时、灵活的反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能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二、市场秩序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第一个虚框内容,想一想如何才能让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得到正常的发挥?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必须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完善的市场规则。
1、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2、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内容,想一想什么是市场规则?市场规则主要有那些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作出的具体规定。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如果没有市场规则的制约,市场交易就会失去公平、平等、公正,就会出现强买强买、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
市场就无法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调配。
在现实生活中,市场交易中各种不法行为屡有发生,对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乃至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你能列举一些这方面的实例吗?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点拨:这样的事件很多,如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中毒事件,2000年河南等地的毒大米事件,2020年安徽等地的劣质奶粉事件等等,都是违反市场规则,扰乱市场秩序,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恶性事件,不仅不道德,而且必然受到法律制裁。
3、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下面虚框材料,结合刚才列举的实例,说明正常的市场运行除遵循市场规则外,还应该需要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点拨:最重要的是加强诚实信用制度建设,通过市场道德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为此,建
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教师活动: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应该怎样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点拨:既要有法律,又要有道德,来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树立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做到诚实守信。
三、场调节的局限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5页“甜苹果变伤心果”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这则材料说明,市场调节有其局限性,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点。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领域和产品不能用市场来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等产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麻醉品等都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自发性:由于市场调节是在价值规律自发作用下进行的,在利益驱动下会产生一些违反市场原则的行为,如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大量排放废水、废气破坏环境,窃取他人智力成果等等。
盲目性:由于人们不可能完全掌握生产各方面信息及其变化趋势,致使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如某种商品有利可图则一哄而上,反之则一哄而退,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消费得不到充分满足。
滞后性:由于市场价格的形成和传递有一个过程,一旦传递到生产经营者手中进行生产调整,就有一个时间差,致使市场调节带有滞后性,成为一种事后调节。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市场的这些弊端和不足,会导致什么后果?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与混乱,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等等。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学习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知道了市场调节的优势与不足。
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市场经济及其调节作用,做到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
A.国家的计划实现的 B.生产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C.政府的经济政策实现的 D.国家的宏观调控实现的
答案:B
[例2]某旅游地珠宝首饰经营者与当地导游相互勾结,强迫、诱导游客高价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牟取暴利。
这种行为()
(1)破坏了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2)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3)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4)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A.(1)(2)(4) B.(2)(3)(4) C.(1)(2)(3) D.(1)(3)(4)答案:C
[例3]针对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只准卖“黄河”牌啤酒的现象,兰州市政府决定:在兰州地区范围内,由经销商自主决定销售各类品牌的啤酒,任何部门、企业和个人不得干涉。
黄河风情线只准卖“黄河”牌啤酒的现象()
A、是地方保护、垄断行为,违反平等竞争要求
B、从根本上保护了地方利益
C、是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特征
答案 A
[例4]上题材料中,兰州市政府的决定()
(1)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2)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不利于本地企业的健康发展(4)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A.(1)(2)(4) B.(2)(3)(4) C.(1)(2)(3) D.(1)(3)(4)答案:A
★课余作业
收集经济生活中正常的市场交易活动典型和违反市场原则的重大市场交易行为,并对它们进行简要评析。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市场交易实例,从实践中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以及对经济参与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