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阅读法_学习方法
简谈胡塞尔的现象学及其现象学方法
![简谈胡塞尔的现象学及其现象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7610a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2.png)
简谈胡塞尔的现象学及其现象学方法《如何理解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朝向自己本身现象学是对实证主义的一种反抗,它将“存在问题”转化为“意义问题”,从重视本体论到重视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从研究世界的根本到研究认识活动所依赖的最基本的理论。
胡塞尔对主体间性的生活世界的关注及其现象学方法对常人的方法论影响深远。
胡塞尔指出,科学家与普通人一开始便假定社会世界事实性的认识。
正是这种“朴素态度”形成现象学的主要议题。
胡塞尔现象学是在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f.布伦塔诺意向性心理哲学的影响下创立的,但布伦塔诺认为心理行为的意识与该行为对象的意识是同一现象。
胡塞尔则认为二者有分别,意识经验的内容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而是与二者相关的意向性结构,从而离开了主张主体内在性的传统唯心主义,返回到原始的“现象”,即各类经验的“本质”。
从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思路来看,“胡塞尔认为哲学从一开始就想要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但不幸的是,一直到他那时为止,哲学还根本不是这样一门严格的学问。
虽然有过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和康德等人的努力,但哲学一直未找到一个真正严格的起点。
所以,“作为科学它还没有开始”。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胡塞尔看来,其原因在于哲学家们还未能真正摆脱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的思想方式。
采取这种思想态度的人将我们认识的对象和认识的可能性都视为现成给予的和不成问题的。
所以,这样的认识和思考从一开始就已经处在某种前提规定的框架中,而缺少一种体验的和反思的彻底性。
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思维和它所依据的经验不是一个真正的起点,也不可能有一个内在严格的构成机制。
因此,对于胡塞尔来说,找到一个“无前提的开端”就成为一切抱有严格科学“理念”的哲学探索的最重要的任务。
而这个“理念”或“观念”只有在一门“纯粹的现象学”或“现象学的哲学”中才能实现。
”现象学目标即研究这些假定如何由普通人和科学家创造并维持的,而这也正是常人方法论的目标所在。
它最重要的贡献是揭示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思考方法的可能,或一个看待哲学问题的更原初的视野。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256ad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3.png)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哎呀,说起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那可真是有意思得很呢!胡塞尔啊,就像是一个超级侦探,在努力探寻着意识的奥秘。
他提出的那个“悬搁”,就好比是让我们把那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啦、偏见啦都统统放到一边去,就像把挡在眼前的树叶拨开,才能看清后面的风景呀。
你想想看,要是我们一直被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缠着,怎么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呢?还有那个“本质直观”,这可真是神奇嘞!就好像我们有一双特别的眼睛,可以直接看到事物最核心的部分。
不用去分析、推理那么复杂,就是直接去感受、去领悟。
这多有趣呀,就好像我们突然有了一种超能力,可以一下子抓住最关键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朵花,平常可能就是觉得它好看或者不好看。
但用胡塞尔的方法呢,我们要去深入体会这朵花带给我们的各种感受,它的颜色、形状、香气,以及看到它时我们内心的那种触动。
这可不是简单地看看而已哦,这是要用心去感受的嘞!再比如,我们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不要只听对方说的话表面的意思,要去体会他话语背后的那种情绪、意图。
这就像是在挖掘宝藏一样,一层一层地深入下去,找到最珍贵的东西。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就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它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更加敏锐地去感知周围的一切。
你说,这是不是很奇妙呢?它不是那种死板的理论,而是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运用的方法呀。
当我们学会了用这种方法去看待世界,很多以前我们忽略的细节就会一下子冒出来,让我们惊叹不已。
我们平时总是忙忙碌碌,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去感受、去思考。
但胡塞尔现象学告诉我们,这样可不行哦!我们要学会停下来,去关注那些被我们遗忘的美好。
想想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运用胡塞尔的方法,那我们的世界会变得多么不一样啊!我们会更加理解彼此,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它真的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如何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
![如何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c7a21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6.png)
如何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主体性反转: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是以主体性反转为出发点,即从人类以往对于经验世界的认知方式中心化转向到受经验世界的支配的思考方式。
这种反转是为了揭示经验世界的真相、本质和基础。
2. 以现象为中心: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以现象为中心,试图通过详细描述经验现象的内部结构和特征的方式来洞察现象的本质。
这种方法认为,除了现象本身外,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和可知的。
3. 描述性重建:胡塞尔认为,描述性重建是一种揭示事物本质和真相的方法。
也就是说,通过对现象进行描述,可以重构和揭示事物本身的真实和内在结构。
4. 意义分析: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是一种对现象的意义和涵义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研究现象的内在结构和意义,可以揭示出它们背后的深层次现实和本质。
总之,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强调以现象为基础,采用反转主体性的方法揭示经验世界的真相和本质,通过描述性重建和意义分析来达成这一目的。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66cd7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8.png)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胡塞尔现象学方法是一种哲学方法,由德国哲学家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提出。
该方法旨在通过对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探索事物本质和意义,以此来建立一种真正的哲学科学。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在现象学及其他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现实世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强调对现象的直接经验。
胡塞尔认为,人们应该抛开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假设,直接去观察和描述事物的本来面目。
他认为,只有通过直接的观察和描述,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因此,胡塞尔主张在进行任何研究或探索时,都应该从现象本身出发,真实地面对现象,而不是凭空臆想或主观臆断。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注重对现象的描绘和分析。
胡塞尔认为,通过对现象的描绘和分析,可以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结构。
他提出了“纯粹现象学”的概念,认为通过对现象的纯粹描绘,可以抽象出现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胡塞尔通过对时间、空间、意识等现象的分析,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象学体系,为研究事物的本质和意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强调主观意识的重要性。
胡塞尔认为,人的主观意识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建立真正的哲学科学的前提。
他主张将主观意识的主动参与融入到研究中,通过回溯主观意识的活动,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胡塞尔提出了“回归到事物自身”的概念,即通过回溯主观意识的活动,将研究对象还原到其自身的本体,以此来获得对事物的真正理解。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还强调了对意义的关注。
胡塞尔认为,意义是现象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理解事物的基础。
他提出了“意义附着”和“意义层次”的概念,认为意义是从经验中产生的,是通过主观意识对现象的理解和解释所形成的。
通过对意义的分析和解释,可以深入理解事物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事物的真正意义。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是一种以现象为基础的哲学方法,通过对现象的直接经验、描绘和分析,以及对主观意识和意义的关注,探索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该方法在现象学及其他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我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现实世界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胡塞尔著作阅读顺序
![胡塞尔著作阅读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66937e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c.png)
胡塞尔著作阅读顺序
如果你想要阅读胡塞尔的著作,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阅读顺序:
1. 《现象学的观念》:这本书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入门书籍,介绍了现象学的基本观念和原则。
2.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这本书探讨了欧洲科学的危机和现象学的超越论方法。
3. 《第一哲学》(上下卷):这本书是胡塞尔的重要著作之一,包含了他对哲学史的研究和超越论哲学的论述。
4.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这本书探讨了时间意识的现象学,是胡塞尔对于意识研究的重要贡献。
5. 《逻辑研究》(全三册):这本书是胡塞尔的代表作之一,系统地阐述了他的逻辑现象学思想。
6. 《共主观性的现象学》(全三卷):这本书探讨了共主观性问题,是胡塞尔对于现象学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胡塞尔的著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建议你在阅读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胡塞尔的思想背景和研究领域,以及阅读一些相关的导论和介绍性书籍。
此外,由于胡塞尔的著作数量较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综论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综论](https://img.taocdn.com/s3/m/3dabf5f6aaea998fcd220e4e.png)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综论以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为背景,对其现象学的主要方法:本质还原与先验还原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具体阐述了二者的关联和过渡。
本文在对胡塞尔整体思想把握的基础上,试图对其现象学的方法做一个简要的综述。
标签:本质直观;先验还原;悬搁;纯粹自我;意向性胡塞尔创立了现象学,他提出的现象学思想以及他运用的现象学方法,不仅为欧洲大陆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现象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且作为一种方法,现象学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胡塞尔一生追求“严格科学的哲学”的信念,这样一种笛卡尔式的理想。
他说,“人类文化的最高兴趣要求一种严格科学的哲学的发展;因此,如果我们的时代中的哲学革命要有理由,它就务必是被为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哲学设置基础这一目的所激发的。
”[1]他要求排除一切预先假设,使哲学成为一门明证性的、没有任何前提和假设的科学的哲学。
正是为了这一信仰,胡塞尔运用现象学的独特方法开辟了现象学领域。
本文主要参照倪梁康先生的《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及其主编的《胡塞尔选集》,拟就“本质直观”和”先验现象学还原”(简称“先验还原”)的方法做一简要的综述,并对现象学方法的这两个不同阶段的关联和过渡进行初步探究。
一、本质还原本质还原(eidetische Reduktion)是现象学用来排除经验事实,从而达到对本质的把握的一种方法。
胡塞尔的一生前、后期思想变化很大,但本质还原的方法(亦称范畴直观、本质直观、或观念直观),却是唯一一种贯穿在胡塞尔整个哲学生涯中的方法,从“描述心理学”的《逻辑研究》,到《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最后到《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验现象学》,本质直观(Wesensschau)的方法始终是胡塞尔哲学研究分析的坚实依据。
但我们还是不难看到,胡塞尔在其学术生涯的各个阶段对本质直观的理解的变化是很大的。
1.在《逻辑研究》阶段,胡塞尔就已经对近代哲学的传统做了突破。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简答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d295c19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8.png)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简答一、啥是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呀。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研究意识和经验的独特方式。
胡塞尔觉得呀,传统哲学在研究问题的时候,老是受到各种预设和偏见的干扰,没办法真正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所以呢,他就想出了这个现象学方法,想要把那些干扰都排除掉,直接去面对和把握我们的意识体验本身。
就好像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不去管这幅画是谁画的、有什么象征意义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专注于画本身的色彩、线条这些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
二、现象学方法的主要步骤。
1. 现象学还原。
这可是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关键一步哟。
它又可以分成几个小部分呢。
悬搁。
这就像是我们把平时对世界的那些习惯性看法、信念啥的都先放在一边,不去管它们是对是错。
比如说,我们平常觉得太阳绕着地球转,这是一种习惯性的看法。
但在现象学还原里,我们就先不考虑这个看法对不对,把它悬置起来,这样我们就能更纯粹地去关注我们对太阳和地球的直接感知啦。
本质还原。
这一步呢,就是要从我们的意识体验中找出那些不变的、本质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苹果,有红的、绿的、大的、小的,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本质特征,像形状大概是圆圆的,有果皮、果肉这些。
通过本质还原,我们就能把握到苹果的本质啦。
先验还原。
这一步就更深入啦,它要把我们的经验自我也排除掉,去探寻那个先验的、纯粹的自我。
简单说,就是要找到那个不依赖于具体经验的、更根本的自我意识。
2. 意向性分析。
胡塞尔认为意识都是关于某个对象的意识,这就是意向性啦。
比如说,我们想到一朵花,我们的意识就指向了这朵花。
意向性分析就是要分析意识和它所指向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搞清楚,我们是怎么通过意识去构造和理解这个对象的。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朵红色的花,“红色”这个感觉就是我们意识对花的一种构造,通过这种构造,我们才认识到花是红色的。
3. 描述现象学。
这就是要对我们的意识体验进行详细、准确的描述啦。
就像我们在描述一幅画的时候,要把画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出来一样。
西方哲学史 第七讲 胡塞尔
![西方哲学史 第七讲 胡塞尔](https://img.taocdn.com/s3/m/995fbe2565ce0508763213bd.png)
(1)什么是意向性
❖ 德语中意向性一词来自拉丁文,意思是“指 向”或“对准”。
❖ 所谓意向性,简言之就是“意识行为有所指 向的特性”。与人相应,意向性行为就是具 有有所指向的特性的意识行为。这有所指向 的特性乃是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指出人的 意识及其对象同时呈现,也是胡塞尔进行哲 学思考的起点。
❖ 胡塞尔自己所言:“意向性表现了意识的基 本性质……全部现象学问题都与之密切相 关”。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对哲学的主要贡 献。
?1901年10月胡塞尔到哥廷根大学任副教授在那里虽然渐渐有了一批志同道合者但胡塞尔的学术生涯并不一帆风顺他申请教授曾被拒绝同事的贬低和自我怀疑一度使他对自己几乎失去信心但此时在他的影响下的已经有了哥廷根和慕尼黑两个现象学研究的圈子了
第七讲 现象学学派创始人—— 胡塞尔
一、现象学概论
❖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很大,持续时间很长 的一个流派,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祁克果的生存 哲学、弗洛依德的心理学等一起,极深刻地影响了 西方哲学的发展。它于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然后 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哲学运 动。这个运动包括胡塞尔、海德格尔、舍勒、萨特、 利维纳斯、梅洛—庞蒂等许多重要的现代西方哲学 家。这些人的名字几乎就构成了半部现代西方哲学。
❖ 这时候,胡塞尔终于意识到了面临的危机:要 么通过毕业考试继续升学,要么回家跟父亲做 小生意去。胡塞尔醒悟了,开始奋发学习。他 竟然顺利通过了毕业会考,成绩还不错。据说 当校长向学监报告时,说这次成绩还不错的胡 塞尔“是我们学校最差的学生”。
❖ 1876年6月底,胡塞尔进入莱比锡大学。一开 始时,他主修天文学,喜欢数学、物理和哲学。
❖ 现象: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 的形态和联系。(现象的本意是显现出 来的东西)
现象学
![现象学](https://img.taocdn.com/s3/m/c5d67006f78a6529647d533f.png)
现象学运动胡塞尔的现象学一、胡塞尔与现象学的创立和发展 现象学运动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4-1916)哥廷根现象学派慕尼黑现象学派第一阶段现象学的代表人物:马克斯·舍勒、莫里茨·盖格、阿道夫·莱纳赫、约翰·道伯特、特奥多尔·康拉特、威廉·沙普等等。
第二阶段(1916-1928)主要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贝克尔、罗曼·英加尔登、埃迪·施泰因、格尔达·瓦尔特、卡尔·勒维特、阿隆·古尔维奇、汉斯·莱纳赫等等。
第三阶段(1928-1938)“胡塞尔不是…我的‟哲学家。
对于我来说,他的哲思太令人捉摸不透,他用过多和过于复杂的语言来表述他对直接性的要求,有时我甚至不知道,这是一种深刻性呢,还是一种…模糊性‟。
我恨不得能将他干脆置而不论,因为在构想这本书时已经考虑到:它可以是不完整、不连贯的。
但这种置而不论的作法是不可能的:胡塞尔对当代哲学以及对各种精神科学的影响实在太明显、太深刻了。
于是我只能尽力而为之。
”--《哲学的惊异》“当我对哲学的兴趣越来越大的时候,我犹豫不定的是:我应该继续选择数学作为我的终身职业呢,还是应该把一生贡献给哲学。
正当此时,布伦塔诺的课使我作出了最后决定。
我开始去听他的课,纯粹是出于对这位当时在维也纳街谈巷议的人物的好奇。
尽管我有许多先入之见,当我还是无法长久地抵御他的个性魅力。
从布伦塔诺的讲座中,我首先汲取到了一种信念,这信念给了我选择哲学作为终身职业的勇气,这种信念就是:哲学也是一个严肃的工作领域,哲学也可以、并且也必须以严格科学的精神来加以探讨。
他解决任何问题时所采取的纯粹实事性,他处理疑难问题的方式,对各种可能的论据的细致而辩证的考虑,对各种歧义的划分,将所有哲学概念都回溯到它们在直观中的原初源泉上去的做法--所有这一切都使我对他满怀钦佩和信任。
“--《回忆布伦塔诺》二、现象学的基本精神“回到事情本身”事情本身:现象现象:在意识中呈现的东西。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节选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1a92527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5.png)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节选
以下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的一些节选:
1. 现象学还原(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这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方法。
通过现象学还原,研究者将注意力从客观的物理世界转向主观的意识经验。
他们试图排除任何关于外部世界存在的假设,而专注于直接呈现给意识的现象。
2. 意向性(Intentionality):意向性是指意识总是指向某个对象或内容的特征。
胡塞尔认为,意识不是一个空洞的容器,而是总是具有意向性,即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
通过分析意识的意向性结构,现象学家可以研究意识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3. 本质直观(Essential Intuition):胡塞尔主张,通过直接的直观,我们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
本质直观是对现象的直接感知,而不仅仅是对其外在特征的观察。
通过这种直观,我们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结构和普遍规律。
4. 先验还原(Transcendental Reduction):先验还原是对现象学还原的进一步发展。
它旨在揭示意识的先验结构,即那些使经验成为可能的基本条件和形式。
通过先验还原,现象学家试图揭示意识的普遍结构和主体间性的基础。
这些方法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对主观经验和意识结构的深入探索。
现象学方法强调直接的经验、意向性和本质直观,旨在提供一种对人类意识和经验的深入理解。
现象学研究方法
![现象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42b4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f.png)
现象学研究方法现象学是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一种哲学方法,它强调对事物本身的直接观察和描述,而不受到理论假设或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干扰。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现象学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以深入理解人类行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本文将介绍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步骤。
首先,现象学研究方法强调对事物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研究者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和理解研究对象,避免预设观念和假设的干扰。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尽量避免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判或解释,而是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和描述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结构。
其次,现象学研究方法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
研究者需要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直接观察和描述,逐渐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运用丰富的描述性语言,将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而准确的描述,以便深入理解其本质和特征。
另外,现象学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的主观参与和情感体验。
研究者需要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去感受和理解研究对象,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融入到研究过程中。
通过主观参与和情感体验,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意义和特征,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和深刻的研究结论。
最后,现象学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的反思和批判。
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观察和描述进行反思和批判,以确保其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不断审视自己的主观偏见和观念假设,以保持对研究对象的客观和准确的理解。
总之,现象学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视对事物本身的直接观察和描述的哲学方法,它强调研究者的主观参与和情感体验,以及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反思批判。
通过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读后感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cdbef5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3.png)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读后感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是胡塞尔的一部重要著作,深入探讨了欧洲科学面临的危机以及超越论的现象学的可能性。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科学、哲学以及人类的认识方式有了更深入的反思。
胡塞尔首先指出了欧洲科学的危机。
他认为,现代科学在追求精确性和客观性的过程中,逐渐忽视了人的主观性和主体性,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
这种危机的出现,不仅让科学本身陷入了困境,也让人类的认识陷入了困境。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胡塞尔提出了超越论的现象学。
他认为,现象学是一种关注人的主观性和主体性的哲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找回失落的主体性,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通过现象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世界,更加全面地理解人类的认识过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
胡塞尔的洞见让我意识到,科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类的认识、文化、历史等紧密相连。
我们不能仅仅将科学看作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更应该关注科学背后的主观性和主体性。
同时,胡塞尔的超越论的现象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认识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所包围,很容易迷失在表面的现象中。
通过现象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科学、哲学以及人类的认识方式有了更深入的反思,还对自己的认识方式和生活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相信,这本书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思考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激励我去更加深入地探索科学与人文的奥秘。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6e6acc3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3.png)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德国哲学家爱德华·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意识现象的分析和反思,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想。
胡塞尔的哲学思想极为深奥,他强调现象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性,并认为现象才是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根基。
下面本文将深入探讨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
1、现象学哲学思想的出发点胡塞尔认为,人类的认识始于感性经验,在感性经验中,我们首先感知到的是非常具体的现象,比如颜色、声音、形状等等。
这些现象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我们建构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胡塞尔认为,研究现象的性质和本质,是哲学的首要任务。
因此,他强调现象是哲学的真正出发点和根基,只有从现象开始,才能逐步揭示出真正的本质和本体。
2、现象学哲学思想的核心理论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思想有很多方面,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是本体学和现象学。
本体学是研究存在的规律和本质的学问,而现象学则是研究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在胡塞尔看来,存在的两种形态是现象和本体。
现象是存在的表面现象,本体则是存在的本质。
胡塞尔强调,本体不是被揭示出来的,而是透过现象展示出来的,因此现象对于本体的揭示极为重要。
他认为,现象是比本体更加根本和重要的,因为没有现象,我们根本无法对本体进行认知和理解。
3、胡塞尔的「回到事物本身」原则胡塞尔提出了「回到事物本身」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哲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注意力放在事物本身上,而不是被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所束缚。
这种原则可以理解为哲学思考的重要标准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偏见,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本体。
4、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包括描述、分析和反思三个方面。
描述是对于事物的直接感性体验,分析是对于这种体验的概括和整理,反思则是对于分析的思考和归纳。
胡塞尔认为,哲学研究应该从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直接的描述和体验,然后进行分析和反思。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本体。
现象学研究方法
![现象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95e2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d.png)
现象学研究方法现象学是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一种哲学方法,它试图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理解人类经验和意识。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方法论,它强调对现实世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基于理论假设或先入为主的观念。
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需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和理解世界,尽可能地摒弃先入之见和主观偏见,以获得更为真实和客观的认识。
首先,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现象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研究者需要以一种超越主观偏见的态度去接触和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现象。
他们需要尽可能地摒弃对现象的预设观念和评判,以获得更为客观和真实的描述。
这种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具备高度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能够准确地捕捉和描述各种现象的特征和特点。
其次,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对现象的内在结构和意义的揭示。
在现象学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内在结构和意义,探寻现象所蕴含的深层次信息和含义。
他们需要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分析和解构,揭示出现象的内在逻辑和本质特征,以获得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此外,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还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接触和理解世界。
他们需要摒弃对世界的先入之见和主观偏见,以一种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和理解各种不同的现象。
这种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具备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够接纳和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观念,以获得更为全面和多元的认识。
总之,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对现实世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注重对现象的内在结构和意义的揭示,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接触和理解世界。
这种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获得更为客观和真实的认识,拓展他们的认知视野,丰富他们的研究经验,对于推动学科研究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胡塞尔现象学
![胡塞尔现象学](https://img.taocdn.com/s3/m/5d7e8be658fafab069dc02ed.png)
一、胡塞尔现象学的性质1.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康复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哲人们便力求探讨认识论上的真理、绝对真理,尽量排除“意见”(doxa)。
这种精神铸造了欧氏几何等一大批学术理论成果,开创了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
我们只要把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和中国古代同样的“勾股定理”比较一下,就可见出理性原理和实用(测量)规则的区别。
正如罗斑所言:“东方的科学在它存在过的这许多世纪之中,甚而至于和希腊科学接触之后,都从来没有超出实用的目标,或对细微末节的好奇心,以提高到纯粹的思辨和决定原理的阶段”,而希腊人则“并不是直接着眼于行动,而是寻求基于理性的解释;是在这种解释,和在思辨之中,他们才间接地发现了行动的秘密”[2]。
超越事实和自然物,自由地思考,认识自己并为自己作论证,这被古代希腊人视为最崇高的事业,最理想的精神生活。
然而,近代科学理性的兴起,逻辑和实验方法的完善化,使西方理性精神朝可操作的事实世界片面发展了。
知识的异化掉转头来和自然物、人造物一起反对人自身,理性、科学从理想的生活方式跌落为技术,甚至沦为杀人的手段(如两次世界大战所表明的);真正合乎人性的生活则失去了纯正理性的指导,陷入了非理性和疯狂。
西方的理性病了,而这也意味着西方的人性病了。
要治疗这种世纪病,单靠“让人间充满爱”这类软弱无力的呼吁是远远不够的。
西方人有理性主义的传统,相信事物本身的规律和有说服力的逻辑,只有对理性本身进行治疗,才能给西方文化提供真正有效的免疫力,在可靠的人性基础上重建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但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治疗也不是要抛弃一切现代科技理性的成就,而是要对之进行“反思”和回溯,看看它是从哪里走到现在的片面化境地来的,并找出它最初之所以可能的根据。
那个原始根据本身是健全的、合理的,只是被现代科学理性给遗忘了。
现代自然科学自以为是自足的,绝对的,可以凭自己决定一切、规范一切,却没有意识到它自己首先是被规范的,是由独断的假定所支配的(如假定客观对象的绝对存在)。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节选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fc2e041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b.png)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节选
胡塞尔(Edmund Husserl)是德国现象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现象学方法主要通过纯粹的直观和分析来研究意识的结构和现象的本质。
以下是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几个重要节选:
1. 意识的归纳:胡塞尔强调对于任何意识现象的研究都必须从直观的事实开始,即通过归纳方法收集和观察具体的个别现象,以此作为进一步理解普遍性和本质的基础。
2. 过程的再现:胡塞尔认为,为了理解一个特定的现象,我们需要将其回溯到意识过程中。
通过反思和再现,他试图揭示出在思维活动中对待对象时的基本过程和结构。
3. 意识的剖析:胡塞尔提倡对意识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即将意识现象中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分离和研究。
通过剖析这些要素(如意向性、意义、时间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意识的功能和特性。
4. 纯粹的主题主义:胡塞尔主张将研究的焦点从客体转向主体,注重探索意识的角色和作用。
他强调主体性在意识现象中的重要性,通过从主体的视角去感知、反思和理解客体。
5. 绝对现象学:胡塞尔提倡研究纯粹的现象世界,即摆脱对客
观世界的假设和预设,仅关注直接的经验和现象,以“当场的存在”作为出发点和基础。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是通过对直观的观察、分析和内省来研究意识和现象的本质和结构。
通过归纳、剖析、再现和关注主体性等方法,他试图揭示现象背后的基本结构和普遍性。
邓晓芒:胡塞尔现象学导引
![邓晓芒:胡塞尔现象学导引](https://img.taocdn.com/s3/m/34e97b2d6c85ec3a87c2c5fc.png)
近年来,胡塞尔现象学在我国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但尽管已翻译了不少胡塞尔的著作,也有相当一批介绍和研究文章,但人们仍感到胡塞尔的思想难以把握。
本文试图以简明扼要和清晰易懂的方式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内在线索从总体上作一个引导性的勾画,略去了其思想发展阶段等细节问题[1]。
一、胡塞尔现象学的性质1.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康复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哲人们便力求探讨认识论上的真理、绝对真理,尽量排除“意见”(doxa)。
这种精神铸造了欧氏几何等一大批学术理论成果,开创了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
我们只要把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和中国古代同样的“勾股定理”比较一下,就可见出理性原理和实用(测量)规则的区别。
正如罗斑所言:“东方的科学在它存在过的这许多世纪之中,甚而至于和希腊科学接触之后,都从来没有超出实用的目标,或对细微末节的好奇心,以提高到纯粹的思辨和决定原理的阶段”,而希腊人则“并不是直接着眼于行动,而是寻求基于理性的解释;是在这种解释,和在思辨之中,他们才间接地发现了行动的秘密”[2]。
超越事实和自然物,自由地思考,认识自己并为自己作论证,这被古代希腊人视为最崇高的事业,最理想的精神生活。
然而,近代科学理性的兴起,逻辑和实验方法的完善化,使西方理性精神朝可操作的事实世界片面发展了。
知识的异化掉转头来和自然物、人造物一起反对人自身,理性、科学从理想的生活方式跌落为技术,甚至沦为杀人的手段(如两次世界大战所表明的);真正合乎人性的生活则失去了纯正理性的指导,陷入了非理性和疯狂。
西方的理性病了,而这也意味着西方的人性病了。
要治疗这种世纪病,单靠“让人间充满爱”这类软弱无力的呼吁是远远不够的。
西方人有理性主义的传统,相信事物本身的规律和有说服力的逻辑,只有对理性本身进行治疗,才能给西方文化提供真正有效的免疫力,在可靠的人性基础上重建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但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治疗也不是要抛弃一切现代科技理性的成就,而是要对之进行“反思”和回溯,看看它是从哪里走到现在的片面化境地来的,并找出它最初之所以可能的根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塞尔现象学阅读法
胡塞尔现象学阅读法
何为现象学?
现象学,指的是一种表象的科学(JohannHeinerichLambert)。
它认为我们可以透过对表象的研究,进展到真理。
现象学处理的是我们外在感官的动静,事物向我们表现的方式(康德),现象学指那些看似独立于意识表现的表象世界如何源于意识本身(费希特)。
胡塞尔与现象学
至于启发胡塞尔使用现象学的,是物理学家马哈在1894年建议使用“一般物理现象学”,作为描述我们的物理经验,以作为一种更具一般性物理理论的基础。
描述而非解释因果关系
现象学在胡塞尔,最初被视为“描述心理学”。
后来在《逻辑研究》中,才正式定名为“现象学”。
对胡塞尔来说,哲学的核心任务在于描述,而非因果关系的解释。
无预设原则、直观、回到物自身
胡塞尔强调现象学的“无预设原则”,抛弃哲学的理论化的可能性。
重视对现象本身的仔细描述,只对“直观”中的与料有兴趣。
胡塞尔用现象学,重新思考哲学,釐清概念,从直观洞见“回到物自身”,重新检视所有的知识概念基本意义、有效性与证明,强调直观经验的优先首要性,并从此形成更广泛的理性批判。
存而不论、自然搁置、超验还原
胡塞尔对于扭曲与阻碍我们认识日常生活经验方式的意识结构
与内容检查模式,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胡塞尔则提出了对自然世界“存而不论”,“自然搁置”的“超越还原”,以便将衬托出现象的中心基本性质。
放入括弧
胡塞尔把自然世界“放入括弧”里,要求我们把过去所有的一切都放在括弧里,放在一旁,不要让这些所产生的联想,影响到我们对于现象的观察,进而妄加推断。
我们必须拒绝所有原有的假设或前提,只单单接收现象所给我们呈现的东西,使先于判断的经验从而可能。
对于我们来说,过往的生活世界,无形中替我们形成了一个充满预设、想法、偏见、知识的领域。
我们所生活的生活世界,早已充满各种见解知识判断传统道德法律科学知识偏见,我们并不是直接的生活在生活世界里,从生活世界里直观并得出结果,而是生活在诸多的预设和前提下,透过建构的概念世界,建构我们所经验到的生活世界。
上帝的眼光、无所不在的角度
为了重新认识世界,我们必须拥有一种“上帝的眼光”或“无所不在的角度”,放下一切过往的预设,回到零点,以直观洞悉物自身。
预设常常成为思考问题的阻碍。
预设就是“下条件”。
当你拥有的条件越多,就越容易被条件所引导,无法看见事物的本然面貌。
因为你心里已经接受了事物可能性,是在某些条件下所呈现的状态。
然而,这已经不是事物原本的呈现状态,是遭受预设扭曲、建构过的状
态。
理论、客观、知识、预设,都是扭曲物自身呈现的东西。
虽然过往世界便是如此教导我们以如此的方式建立知识和客观。
但现象学要我们抛却这一切,回归零点,重新回到物自身。
胡塞尔认为,传统世界的主观和客观是被建构起来的虚假对立,扭曲了真实世界与我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我们观看认识世界的方式,
现象学关切的,是物自身对意识的呈现方式。
物自身可视为世界,或者意识所面向的客体/对象。
意识就是我们观看者,也就是主体。
现象学要认识与描述的是意是在知识成就中所扮演的角色。
现象学博大精深,在此我们仅借胡塞尔现象学的几个基本原则(虽然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也是预设,不过这点我们也放在括弧里,存而不论),放到阅读,作为借镜使用。
其他的,通通放到括弧里,存而不论。
现象学阅读法~回到物自身/回到文本
现象学放到阅读来看,该是如何操作?让我们循着胡塞尔的回到物自身开始。
胡塞尔现象学的教导,放在阅读上来说,便是要我们在接触一篇新文章/新观点/新书时,我们要放下过往帮助我们建构起来的知识、信念、传统、权威、偏见,把自己通通归零。
单单专注在眼前这部文本(物自身)上,在“无预设的前提”下,透过经验直观,以“上帝的眼光”或“无所不在的角度”,尽可能的贴近文本,描述文本所要
传递的各种信息,不要针对过去所学所知,骤下结论,或者归纳观点,演绎概念,仅仅透过详实的描述,掌握文本的所有面貌,直观文本自身。
至于对于读不懂的或者和文本核心无关的,就当做自然世界,大可以“放入括弧、存而不论”,无须介意或讲究。
现象学阅读法,让我们以一切可能的面向,读懂所能懂得,然后对于所不能懂的,便暂时放入括弧,当作自然世界般的存在,不要想破头,也不用勉强解释,放在一边既可。
是种回到文本本身的阅读方法,尽可能的贴近文本,描摹而非解析它,你会读到很多以往带着太多理论眼镜所看不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