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真理大知识点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 物质与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 辩证唯物主义-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二、政治经济学1.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的作用与表现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积累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 经济危机理论- 危机的根源与周期性- 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 过剩生产危机三、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2. 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 -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与任务 - 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3. 共产主义社会- 消灭阶级和国家- 全体成员的自由发展-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 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1. 实践的本质和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2.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矛盾论与实践论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世界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世界的永恒发展2. 方法论- 辩证法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实践的方法以上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复习和理解。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真理的属性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真理的属性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标准1、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属性(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2)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或者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内容具有正确性,真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
其具体含义有:其一,就真理的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因此,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二,就真理的发展而言,其前景是无限的。
由于人类依其认识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所以,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三,就真理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言,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为绝对真理。
所以,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3)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有条件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把握具有近似性。
其含义有三层: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认识。
其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其三,从认识的进程看,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指真理的属性;其二是指真理的类型。
从类型的角度而言,所谓“绝对真理”是指限度地接近“完全”、“终极”意义上的真理;而所谓“相对真理”是指近似、相对意义上的真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要是用前一个含义。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关系。
二者的同一性表现在:其—,从静态上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绝对真理和纯粹的相对真理。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真理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真理1、真理的定义: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符合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认识。
2、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
⑴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⑵是指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
注:真理没有阶级性。
3、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具体的是由真理的客观性所决定的,是指任何真理即主观同客观的一致都是在特定条件、范围的限定下,主体的认识同特定对象的一致或符合。
如果超出了这些具体限定,正如列宁所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真理是具体的原理的内容和要求是:⑴真理是有条件的,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抽象地谈论真理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⑵真理是全面的。
是事物多方面本质规定的综合,片面地谈论真理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⑶真理是历史的。
是一个过程,静止地谈论真理是形而上学观点。
⑷真理是具体的。
和真理是一元的是一个意思,即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不因人而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反对唯心主义真理观:(表现!)⑴真理是思想形式;⑵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⑶有用就是真理;⑷圣人之言是真理等。
5、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⑴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两者有着原则的界限,前者是正确认识,后者是错误认识,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
两者是不能相互包含的。
⑵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两者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这是真理发展的一个规律。
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⑴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任何真理都有其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即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指人类的认识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即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⑵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两个方面: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真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从深度上说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
历史上的任何东西,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又会丧失其存在的根本和理由,从而转化为其他事物。
一个事物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事物的开始,如此生生灭灭,循环不已,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永恒发展的过程。
2、大综合: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学说或矛盾规律原理。
(1)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两种基本性质。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3)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4)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3、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1)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不平衡的。
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2)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坚持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二者辩证统一的前提下,去解决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4、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1)部分依赖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
(2)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3)整体是各部分有机之和。
(4)整体的作用就在于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5)整体和部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大综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
(1)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否定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
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资料-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精品文档]
里,看更多政治资料考研政治怎么复习?在考研复习中,复习资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同时可以为大家提供名师考研政治视频、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考研政治真题和考研政治辅导等,助您冲击名校!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客观性——客观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而是说它以客观事物为认识对象,正确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承认客观真理同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唯物主义反映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一切唯心主义都宣扬主观真理论。
主观真理论有两种典型表现:真理;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
它们共同的错误都是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虽然由于主体认识角度和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关于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往往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但是,这并不表明观点不同的每个人都有真理。
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实践活动中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里,看更多政治资料①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考研马原复习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考研马原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马原,取得好成绩。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包括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重要观点。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第一,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在考研中,要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
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非常重要。
在考研中,要深刻理解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四、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非常重要,也是考研马原中的重点内容。
五、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考研中,要理解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实现路径,把握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深刻理解共产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结,以上就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为考研政治的复习提供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认识,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 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1. 马原学科概述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理论体系,旨在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物质世界是本体,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赋属性。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本体,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它认为,资本家的剥削源于雇佣工人无条件付出的“剩余价值”,而工人的利益则是要争夺或维护自己的“剩余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政治实践,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为目标。
1.2 具体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由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
一、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和分配的学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学说、社会形态、产权制度,等等。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主义远景等。
2. 概念记忆准确2.1 马原的基本概念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考研政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对于事物在哲学上的总的观点和态度。
方法论:对于研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的总称。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马克思著作之一,系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原理和发展趋向。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合作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里程碑。
《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在对哥达纲领进行批判时所著,对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影响颇大。
2.2 马原的主要概念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指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生产力生产力: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的能力。
2023年考研政治马原真理大知识点
2023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对的反映真理是客观的, 这是由于:(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2)检查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结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 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1)两者是有区别的。
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对的反映, 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 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结识按其本性可以对的结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 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
表现为:①从结识的广度来看, 任何真理的结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对的反映, 有待于扩展。
②从结识的深度看, 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限度、一定层次的近似对的的反映, 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 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对的结识, 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结的①相对之中有绝对, 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 绝对之中也有相对,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任何真理性结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两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 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 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 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1)含义: 真理是对事物对的的结识, 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结识。
(2)辩证关系: 对立统一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结识, 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 它们互相依存, 互相转化,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之马原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唯物论)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2个。
即何者第一性与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多选)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科学的实践观的确立是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
马原第三章之真理与价值
马原第三章之真理与价值对于马原的复习,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辅导名师针对马原中的考点和历年所考题型等进行分析,各位考生可以把这个内容当做复习的参考资料,提高政治成绩!二、真理与价值考点14 真理及其客观性1.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认识。
2.真理的客观性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1)含义: 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主观真理论: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
有两种典型表现: 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
它们共同的错误都是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3.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它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考点15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
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作为真理,就其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绝对真理,是永远不能被推翻的;就其是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
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
(1)任何真理都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人类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点拨: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世界的可知性以及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即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真理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注:这16大原理,唯物论部分有2个,辩证法部分有6个,认识论部分有6个,唯物史观部分有2个。
一、唯物论原理原理1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主观能动性):①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能动创造性。
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有时在第二问出现)【方法论意义】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原理2 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辩证法原理原理1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人们能够发现事物的固有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1)二者是有区别的。
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
表现为: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精心整理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精心整理一、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a)社会根源b)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本阶级的斗争中c)思想: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d)有关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神圣家族》●奠定了思想基础《德法年鉴》●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标注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反杜林论》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a)科学性b)革命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二、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a)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2.物质a)定义: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概念从这些总和中抽象出来●共性与个性、具体与抽象、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b)共同特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识而改变,人类无法改变其客观性c)存在方式(根本属性):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什么都没有●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时空●时间的特点:一维性(不可逆)●空间特性:三维性、伸张性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物质是什么●意识是什么●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本质来看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e)规律●定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实践●规律——能动(目的)●必然——偶然●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社会历史趋向性——人的主体选择f)人工智能: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g)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h)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大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i)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在于它的物质性,基础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理论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
考研政治大题背诵资料整理(马原)
马原部分其中需要各位考生背诵的大题考点包括:联系、发展、矛盾(统一性、普遍性、特殊性)、辩证的否定观,五个范畴:原因结果、现象本质、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形式内容。
1、联系: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鼓励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联系具有客观性,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事物的客观本性。
启示: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具体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在实践中是否正确的把握世界的普遍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实践成败的根本标志。
2、真理与谬误:原理: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启示:通过辩证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创造条件化失败为成功。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原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
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启示:1、要注重实践,从中吸取智慧;2、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3、要能够举一反三的认识和处理各类事物。
4、矛盾:原理: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式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5、感性与理性认识:原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地反映;理性认识是对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片面的外部联系。
而认识的任务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所以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①基本定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简单来说,物质不管你有没有感觉到它,它就在那儿,你能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它。
比如桌子,不管你看没看见它,它都实实在在地在那放着,你能摸能碰能感觉到,这就是一种物质的存在。
②重要程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基概念。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作一座大厦,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是大厦的基石。
要是这个概念理解错了或者不清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基本的唯物主义观念,就是说要相信存在是先于意识的。
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水或者火等原始物质组成的,虽然这种观点有局限性,但有这种朴素的实在观念会有助于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在科学研究上,科学家们要承认自然现象背后的客观物质存在才能展开研究。
像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就是因为他承认物体间存在一种客观的相互吸引的力这种物质性的东西。
在社会发展方面,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能明白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等是客观的,政策的制定就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等这些客观情况,而不是仅凭空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一知识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板块是最基础的部分,位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核心位置。
整个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从这个物质的本质概念出发构建起来的。
②关联知识:它与意识的本质与作用这一知识点紧密相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还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相关联,因为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就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来说有点难度,因为这个概念很抽象。
很多人容易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
比如说把物质就理解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忽略了场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物质的东西。
- 关键点:要从本质上去理解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还能被意识反映这个特点。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Word版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教材考点1 意识观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解题思路】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一种是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物质运动看成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任何稳定性过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一种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把物质的存在或者世界的发展看成是绝对不变过程的形而L学不变论的错误(“刻舟求剑”、“天不变道亦不变”)。
考研政 治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总结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把握整个政治理论体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以下是对马原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作本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1)二者是有区别的。
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
表现为: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
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
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唯一有这个特点的只有社会实践。
(3)实践不仅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桥梁",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所谓直接现实性,就是实践能够把主观的认识变为客观现实,即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所以,只有实践的结果能验证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性)(真理标准的辩证法)(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这就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①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①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此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能完全驳倒或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
②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
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价值及其特点、价值评价、价值选择(1)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2)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与多维性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①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
②人的需要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③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3)价值评价及其特点所谓价值评价,就是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实践改造后的意义、成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
价值评价的特点是:①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③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4)价值选择及其实现①价值选择:客体可以在各方面满足主体人的不同需要,即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对客体价值进行选择。
②价值选择的实现:只要主体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是合理的,即不损害和不有悖于人类主体的根本利益,不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的选择就能够实现。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易考分析题)(1)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既区别又统一。
(2)真理和价值首先是有区别的: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而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保证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而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真理是一元的,它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
(3)真理和价值作为人类活动所追求的两个目标,二者又是统一的。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机的结合,人类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各种活动。
方法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原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无论在实践还是在认识活动中,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都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两大根本原则。
前者要求人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后者则要求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前者使人的认识和实践符合客观性,注重统一性,后者则使人的活动符合目的性,侧重多样性。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人的活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是人的活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既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又把人们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原则。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关系。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
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的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方法论: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的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的认识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结合。
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
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观上的唯物论)原理: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1)二者是有区别的。
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
表现为: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
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
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唯一有这个特点的只有社会实践。
(3)实践不仅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桥梁",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所谓直接现实性,就是实践能够把主观的认识变为客观现实,即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所以,只有实践的结果能验证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