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工程

软土地基监测方案

编写:

———————————————校核:

———————————————审核:

———————————————批准:

———————————————

××××××

××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监控目的 (1)

四、监测内容和观测频率和要求 (2)

五、仪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 (3)

六、基准点、观测点的布置及构造要求 (3)

七、测点保护 (6)

八、观测方法 (7)

九、监测工作注意事项 (8)

十、成果整理提交 (8)

十一、主要监测技术服务人员名单 (9)

道路工程

软土地基监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规程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广东省标准

7、《道路工程软土路基监测设计图》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延长段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50km/h,全长477.595米,宽

60米,设双向六车道+两侧双向辅助车道。气象站接入段为支路,设计时速

为20km/h,全长78.779米,宽7米,设双向两车道。

三、监控目的

建立该监控系统的目的是:

1、对沿线各个软土段主软基监控断面的填土过程进行安全监控,并配合其它路段的沉降观测指导全线软土路段的填土速率,达到安全、快速填筑的目的。

2、通过对沉降变形的观测,检验软基处理效果,掌握全线软基的沉降情况。

3、根据监控资料在软基路面施工前分析地基固结状况及工后沉降发展趋势,为卸载施工提供依据。

4、通过全断面沉降观测,分析沉降土方与中心沉降量的关系,为计算全线沉降土方提供参考。

软基监控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监控系统与"填土施工"的相互关系如下图:

图1.监控系统与填土施工的关系

四、监测内容和观测频率和要求

1、为确保地基工程顺利的施工,做到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在地基填筑过程对本地基安装不同的监测控制点,对地基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

2、场地监测平面布置图见设计图S-L-40-1/2。

3、地基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如下表:

4、每一级加载完成后继续进行观测,综合分析沉降、位移认为地基处稳定状态时,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这三项指标的参考标准如下:

①昼夜沉降速率小于10mm/d;

②位移小于5mm/d。

根据上述标准综合判断路基是否处于危险状态,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各有关单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五、仪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

1、地基位移边桩监测采用DT-202C苏一光电子经

纬仪(见右图),测角精度为±2”。

2、土体侧向变形采用HCX-1测斜仪(见右图),

其传感器为双测头结构,仪器分辨率为0.01mm,读数器

可自动记录现场测试数据。

3、沉降板观测使用徕卡NA2精密水准仪加GPM3测微器

(见右图)及2米铟钢水准标尺。仪器最小分辨率为0.01mm。

4、土体分层沉降采用CFC-40分层沉降仪进行观测,

仪器最小分辨率为1mm。

以上仪器要求在检验有效期内作业,并在作业期间进

行检查校核。

六、基准点、观测点的布置及构造要求

1、观测基桩

用于观测水平位移的位移标点桩、校核基点极亦同时用于沉降观测,埋设

于坡趾及以外的标点边桩一般兼测地面沉降。标点桩顶上应预埋刻有十字线的半圆形测头。

2、地基位移边桩的布置及构造要求

(1)位移观测边桩根据需要应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以及边沟外缘与外线以远10m的地方,并结合稳定分析在预测可能的滑裂面与地面的切面位置布设测点,一般在趾部以外设置3~4个位移边桩。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应埋在同一横轴线上。

(2)边桩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标号M不小于25,长度应不小于1.5m;断面可采用正方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以10cm~20cm为宜;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测头。

(3)边桩的埋置深度以地表以下不小于1.2m为宜,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10cm。埋置方法可采用打入或开挖埋设,要求桩周围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固。

3、土体测斜观测点的布置及构造要求

根据工地现场情况,按照设计点位布置要求,在需监测的点位置用钻机钻孔,管径13cm左右,要求垂直度好,清孔后埋设测斜管,顶部用盖板封盖进

4、沉降板观测点的布置及构造要求

沉降板埋置于路中心、路肩的基底。沉降板由钢或钢筋混凝土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不小于50cm×50cm×3cm,测杆直径以 4cm为宜,保护套管尺寸以能套住测杆并使标尺能进入套管为宜。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接高后的测杆项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宜大于50cm。

5、土体分层沉降点的布置及构造要求

(1)采用钻孔导孔埋设,钻孔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并无塌孔缩孔现象存在,遇到松散软土层应下套管或泥浆护壁。钻孔深度:对分层标即为埋置深度;对深层标为埋置深度以上50cm。成孔后必须清孔。

(2)分层标埋设时先埋置波纹管,第一节波纹管底部必须封死,至一定深度后,插入导管与波纹管一并压至孔底。当埋置深度较大时,波纹管与导管均应随埋随接,接口必须牢固,但不能采用磁感材料作固定件。波纹管露出地面15cm~20cm,并用水泥混凝土固定;导管外露30cm~50cm,并随填土增高,接出导管并外加保护管。

(3)深层标埋设时先下保护管,再下主杆,到位后再将保护管拔离主杆标头30cm~50cm。随填土增高,接长主杆和保护管。

(4)当分层标和深层标至孔底定位后,用砂子填塞钻孔孔壁与波纹管或保护管之间隙。待孔侧上回淤稳定后,测定初始读数。对于分层标应先用水准仪测出导管管口高程,并用磁性测头自上向下依次逐点测读管内各感应线圈至管项距离,换算出各点高程;连续测读数日,稳定读数即为初始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