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Z.辽大资讯学研究生传播学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

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好)第一章总论1、什么是传播?定义:所谓传播是信息在时间或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传播的四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的三环节:信息的传达、信息的接受、信息的反馈2、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及其贡献哈罗德.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贡献:1)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传播,是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他的政治宣传和战时轩轩研究代表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2)提出“5W”模式,是我国传播学教科书上必然出现谈到的入门理论3)他可以论证了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谐调功能、传递文化遗产功能)4)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传播信息进行研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论、魔弹论=皮下注射论)贡献:1)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2)通过搜集资料的方法提出了调查方法论3)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从受众角度研究传播过程,提出了传媒的弱效果论,两级传播,意见领袖等著名观点,对于认识传播过程和效果有重要意义库尔特.勒温(把关人理论)贡献:1)他拥有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变成重要研究目标的思想方法2)理论上创立了场论,开创了群体传播对于个人行为的效果的研究3)提出了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提供圆满解释4)他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之父”,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开创性人物卡尔.霍夫兰贡献:态度的改变1)源于科学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2)人口集中——城市人口的集中造就了规模化的信息需求3)政治和战争的需要:二战时知识分子的迁移;战时宣传的需求第二章传播原理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经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4个阶段从动物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五点:1)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2)人类语言它的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有逻辑性3)人类语言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4)人类语言没有外部刺激的时候也能自主发音5)人类的音声带有节奏和韵律,并能欣赏这种节奏和韵律2、传播的四大功能拉斯韦尔提出的“三功能说”+(赖特补充了一个功能)娱乐功能传播的负功能:1)大众媒介持续不懈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2)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3)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4)麻醉精神:(1)让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2)由剥夺人的行为能力之一拟态环境理论,通过模拟现实而营造的理路,它充分真实环境的区别在于事实的选取和组合拟态环境论:通过模拟现实而营造的环境*李普曼认为人类生活在2个环境中,一个是现实环境,一个是虚拟环境,前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人类意识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使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类认识真实世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内向传播(乔治.米德—“主我客我”的理论,布鲁墨的“自我互动”理论)定义:人的内向传播的是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生活从生理机能上来讲:内向传播是由感受刺激→神经传导→人脑活动→机体反应,这些环节和要素构成。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 信息传播B. 意义构建C. 传媒技术D. 社会心理答案:B2.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中介,通过媒介传播信息称为()。

A. 线性传播B. 多元传播C. 双向传播D. 单向传播答案:D3. 市场营销传播的目标是()。

A. 增加知名度B. 增加销售额C. 宣传产品特点D. 形成品牌形象答案:B4. 在群体传播中,影响传播的最重要因素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渠道C. 传播内容D. 传播者答案:D5. 社交媒体的典型特点是()。

A. 单向传播B. 多样性C. 受众被动D. 商业化答案:B6. 通过大量的媒介渠道和广告投放来达到传播目的的策略是()。

A. 效果导向B. 群众导向C. 资源导向D. 市场导向答案:C7. 在公共关系传播中,通过评价、规划和预测等方法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是()。

A. 传播分析B. 传播规划C. 传播执行D. 传播评估答案:B8. 传播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其中实验研究的特点是()。

A. 自然环境B. 随机性C. 长期性D. 主观性答案:B9. 传媒监管的目的是()。

A. 维护媒体秩序B. 限制新闻报道C. 提高媒体收入D. 控制网络发展答案:A10. 在跨文化传播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

A. 忽视差异B. 适应差异C. 强制改变D. 否认差异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答案: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交往中信息传递和意义构建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社会群体等。

2. 请解释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中介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中介,承担着将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的角色。

例如,电视作为一种媒介,通过电视节目将新闻、娱乐等信息传递给观众。

3. 简要描述社交媒体的特点,并说明对传播学研究的意义。

《传播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doc

《传播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doc

《传播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填空题(每小题I分,共10分)1、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2、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3、沉默的螺旋4、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6、符号、符号、精神内容7、初级群体、次级群体、镜中我8、环境监视功能(了解)、社会协调功能(沟通)、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积累、保存)9、认知、心理和态度、行动10、内在的控制机制、名词解释:1、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

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2、个人意见表明的心理过程: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为了保持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避免孤立,个人在表明自己观点的时候,一般会首先对周围“意见气候”环境进行观察。

发现自己属于多数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积极大胆的公开自己的意见;反之则屈从于社会压力转向“沉默”。

3、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4、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2、体态符号;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文化信息)5、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如听众、观众、读者等等。

二、简答题1、主我(I)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体;客我(me)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米德认为,人德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通过有意义的象征符介质(信息)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2、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将群体分为初级群体(primary gro叩)和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叩)威瑟依据组织性的强弱把群体分为两大类: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群体传播主要研究非组织群体传播。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传播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学年学期期末考试卷卷课程《传播学》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填在下表内,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传播是信息共享活动。

B.传播是信息从传者到受者的单向过程。

C.传播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D.传播是符号解读的过程。

第1页共17页《传播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2、关于传播过程模式,下列模式中是单向线性模式的是()。

A.拉斯韦尔模式B.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C.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D.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3、为了保证问卷调查具有科学性,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错误的是()。

A.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易懂。

B.问题的语言陈述尽量简短。

C.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D.问题应尽量采用诱导式提问。

4、()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不确定性或者熵的测量。

A.信息B.媒介C.符号D.语言三角图5、关于人际传播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获取上级下达的工作指令或行政法规文书。

B.通过交流勾通,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各类关系。

C.实现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

D.满足情感需要。

6、组织传播的古典管理学派特别强调,不正确的是()。

A.强调专业化的重要性。

B.强调标准化和可替代性。

C.强调高度的可预测性。

D.强调改善人际关系,以期精神回报。

7、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正确的是()。

1对环境进行监视;2使社会各部分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相互关系;3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4娱乐功能;5麻醉精神功能。

8、“接近权”是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应享有的重要权利之一,正确的是()。

A、语言表达自由的权利。

B、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以及生活所需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

C.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媒阐述观点、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D.要求新闻媒体提供真实、客观、公正、全面报道的权利。

9、根据“受众的个人差异论”的观点,对于同一信息不同受众产生不同的反应,主要是由()引起的。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之父是哪位学者?A. 卡尔·马克思B. 弗洛伊德C. 威尔伯·施拉姆D. 马歇尔·麦克卢汉答案:C2. 传播学研究的起点是?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心理学研究答案:D4.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 库尔特·勒温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威尔伯·施拉姆答案:A5.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A. 告知公众B. 引导公众讨论C. 塑造公众意识D. 娱乐大众答案:C6.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卡尔·霍夫兰B. 诺尔·诺依曼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答案:B7.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B. 受众如何使用媒介C. 媒介对受众的影响D. 受众对媒介的反馈答案:A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主要关注媒介如何?A. 选择信息B. 呈现信息C. 解释信息D. 分析信息答案:C9. 传播学中的“螺旋理论”认为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 信息的传递B. 信息的接收C. 信息的反馈D. 信息的存储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A. 高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B. 低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C. 高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D. 低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传播效果理论B. 传播媒介理论C. 传播受众理论D. 传播控制理论E. 传播内容理论答案:ABCD1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E. 个人效果答案:ABCD13. 传播学中的“传播过程”包括哪些要素?A. 发送者B. 信息C. 媒介D. 接收者E. 反馈答案:ABCDE14.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有哪些?A. 线性模式B. 循环模式C. 互动模式D. 系统模式E. 网络模式答案:ABCDE15. 传播学中的“传播媒介”包括哪些类型?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数字媒介D. 社交媒介E. 传统媒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传播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3=30)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就是( )A.讯息的共享B.信息的共享C.消息的独享D.讯息的影响2.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就是( )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就是信息观察者3.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传播的5W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念D.内容分析法4.在批判学派瞧来,大众文化实际上就是( )A.流行文化B.民间文化C.精英文化D.媚俗文化5.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就是( )A.帕森斯B.默顿C.赖特D.拉斯韦尔6.“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B.偶遇抽样C.判断抽样D.机械抽样7.5W模式被后人称作就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B.线性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就是( )A.受众B.传播内容C.传播效果D.传播渠道9.因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 )A.社会关系论B.社会分类论C.社会结构论D.个人差异论10.英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斯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就是( )A.社交性功能B.游戏说C.自我中心性功能D.工具性功能二、多项选择题(5小题*5=25)1.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 )A.为我所用B.中西结合C.尽量吸纳D.批评为主E.批判吸收2.卡尔•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就是( )A.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B.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C.由微观入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D.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E.首创群体动力学与场论3.过程研究的表现形式就是模式,主要三大类就是( )A.线性模式B.控制论模式C.社会系统模式D.信息系统模式E.电子模式4.麦克卢汉与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价值在于( )A.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背景中去考察B.揭示媒介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文化与文明的影响C.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关注D.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因E.开拓内容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究领域5.通过立法对大众传媒实施控制,其法律主要有( )A.新闻法B.广告管理法C.诽谤罪法D.保障隐私权法E.证券交易法三、名词解释(2小题*15=30)1.样本2.社会关系论四、简答题(1小题*15=15)1、传播学与新闻学在研究方法上有哪些不同?传播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B4、D5、C6、B7、B8、D9、A 10、B二、多项选择题1、AE2、BCD3、ABC4、ABCE5、ABCD三、名词解释1.样本: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被称为“样本”。

辽宁大学传播学专业历年试题

辽宁大学传播学专业历年试题

2002年新闻业务〔复试〕一名词解释20%1、报道思想2、独家新闻/深度报道3、重点编排4、隐性采访/异地采访二、简答题30%1、新闻真实和文学真实有何区别?并请列举新闻采写实例以说明。

10分2、假设你是XX某一新闻传播记者,有人来电声称:“沪松高速公路12.5公里路段刚刚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

〞这时你正在上班途中,时间是上午8:50,你将如何应对采访?20分三、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500字新闻稿,并拟复式标题。

30分〔材料略〕四、为以下文字材料写一篇300字的新闻评论,并拟标题。

20分〔材料略〕2001年新闻业务〔复试〕一名词解释20分1、新闻价值2、新闻背景3、新闻线索4、短评二、简答题30分1、新闻编辑的根本业务和根本功2、解释性报道的根本特征3、举例说明新闻导语改革三、实践题50分1、将下面一篇专稿改写成一篇600-800字的综述新闻,并制作标题〔含引题、正题、副题〕20分?时代催新再现活力————从“六艺节〞看传统艺术的市场走向?2、根据以下通讯,写一篇约300字的新闻评论,并拟标题30分?就监视你一个————XX市人大常委会“定向视察〞活动纪实?2001年广告学一、简答题40分1、市场创造型的行销2、广告代理业开展的历史阶段3、商品力4、广告诉求二分析题20分1、广告创作传略中的一般战略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应用。

2、情报性广告讯息的应用X例。

三、论述题40分1、广告的时代角色2、IMC的技术评论与理论评价2001年传播学理论一填空题01、对“传播〞一词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共享说、劝服说和〔〕。

02、〔〕在其名著?舆论?中用“铅版〞一词阐述了传播与“我们头脑中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03、传播的实现必须具备四个最根本的条件,即传播者、信息、〔〕和受传者。

04、〔〕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特定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聚集。

05、〔〕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地位的报刊对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21年传播学期末考试试题

2021年传播学期末考试试题

20XX年传播学期末考试试题20XX年传播学期末考试试题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态度的形成与转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态度的形成与个体社会化的程序是同步的。

一个婴儿从娘胎中分娩出来的时候只是一个生物体自然人需要得到成人照料参与社会进行交往才能进展成为一个社会人。

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了对周围世界的种种态度。

就象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一样态度的形成态度的转变即是一种新的态度的形成也贯穿着人的一生。

个体的态度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有1.1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态度总是有一定对象人物、群体或事件也可以是代表具体事物本质的一些抽象概念还可以是制度等。

态度的对象对个体的意义——即满足个体需要的程度是态度形成的主要促成因素。

事物对人的意义、满足程度即事物对人的价值。

因此可以说价值是态度的核心。

人们对于某事物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对人们价值的大小。

价值不同态度也不同。

价值观不同态度也不同。

1.2所属群体的制约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隶属于某个群体成为群体的一员。

任何群体都有一定的规范、纪律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

个人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的行为很可能得到群体的接纳和喜欢反之不符合群体规范行为的人将感受到群体一致性压力遭到群体的拒绝和排斥。

因此个人为了免受群体其他成员的非议和孤立往往作出从众行为“随大流”而形成与群体大多数成员一致的态度。

1.3信息和知识的影响态度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而来的。

完善的学校教育甚至从婴儿开始到个体生命的终结一直实施它传递社会文化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不断地教给他她符合社会主导文化要求的知识、观念、规范、行为方式。

学校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是态度形成的重要因素。

电影、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和信息XX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人们传播各种信息和知识也对人们的态度予以重要影响。

互联XX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1.4受个体文化背景的影响个人家庭出身、自身经历、生活环境等个体文化背景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态度。

辽宁大学新闻学研究生传播学期末复习题

辽宁大学新闻学研究生传播学期末复习题

传播学复习题1题:内容为王的观点与媒介即信息的观点是一种什么关系?试以新媒体的实践分析之一、“内容为王”的含义内容为王的观点在西方的媒介经营法则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该观点认为,媒体的生存和竞争主要是依靠传播内容而非传播媒介,内容建设上的成功必然带来整个经营战略的成功。

在新媒体的实践中,内容为王的观点体现在:随着传媒竞争的加剧,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地位不断得到推崇,许多人强调内容建设对于整个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媒体要成熟和树立品牌,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提供的内容的质量。

二、“媒介即信息”的含义媒介即信息观点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于20 世纪60 年代提出的。

麦克卢汉认为,传播中最本质的是媒介,媒介本身即信息,媒介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每一次媒介革命必然带来信息传播的变化,都会影响着人和环境的改变。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论,包含以下几层意思:其一,媒介本身就传递着某种内容。

媒介本身就是无言的讯息。

其二,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

任何旧媒体都会成为新媒介的内容。

其三,媒介改变着人类生存其间的环境。

这一观点也被一些学者称为“技术决定论”、“技术为王”,不难看出,这一观点中包含极端偏重技术、忽略媒介内容的倾向。

在新媒体的实践中,媒介即信息的观点体现在: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网上生活这一生活方式本身, 比起互联网上五花八门的内容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媒介即讯息理论, 似乎正是针对当代的网络传播所作的论断:是传播媒介本身, 而不是媒介所传播的内容, 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基本构型。

三、两种观点之间的关系媒介即信息观点是体现的是对媒介技术的研究,内容为王的观点体现的是对媒介内容的研究。

两者的关系看似对立,实则是对传播过程中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两个维度的分析。

在我看来,二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相同的——媒体如何利用各自媒介手段的特点(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传播内容丰富、质量精良、喜闻乐见的内容,最终实现获得更多受众注意力和利润的双赢。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3=30)
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
A.讯息的共享B.信息的共享C.消息的独享D.讯息的影响
2.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
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
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3.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传播的5W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念D.内容分析法4.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A
5
A
6
A
7.
A
8
A
9
A
10
A
1
A
2
A
C
D
3
A
4
A
B
C.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关注
D.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因
E.开拓内容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究领域
5.通过立法对大众传媒实施控制,其法律主要有()。

传播学考试试卷

传播学考试试卷

传播学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A. 信息传递B. 媒体技术C. 受众分析D. 传播效果2. 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概念最早由谁提出?()A. 拉斯韦尔B. 拉扎斯菲尔德C. 麦克卢汉D. 施拉姆3.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五个W?()A. Who(谁)B. What(什么)C. When(何时)D. Why(为什么)4.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尔-诺依曼B. 麦克卢汉C. 拉斯韦尔D. 霍夫兰5.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A. 塑造公众意见B. 影响公众情感C. 引导公众关注D. 改变公众行为6. 在传播学中,“框架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信息的编码方式B. 信息的传播渠道C. 信息的接收方式D. 信息的呈现方式7. 传播学中的“传播流”理论认为信息传播是一个()A. 单向过程B. 双向过程C. 多向过程D. 非线性过程8.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关注的是()A. 媒体内容的生产B. 媒体内容的接收C. 媒体内容的传播D. 媒体内容的效果9. 传播学中的“文化研究”学派主要关注的是()A. 媒体技术的发展B. 媒体内容的分析C. 媒体与社会的关系D. 媒体与文化的关系10. 传播学中的“媒介素养”是指()A. 媒体的制作技能B. 媒体的分析能力C. 媒体的传播能力D. 媒体的接收能力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

2. 描述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领域。

3. 阐述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及其重要性。

4. 讨论传播学中的“传播障碍”及其对信息传递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2. 论述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研究对媒体行业的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请分析以下案例,并讨论其在传播学理论中的应用。

辽宁大学新闻学研究生新闻学期末复习题

辽宁大学新闻学研究生新闻学期末复习题

新闻学期末复习题第一题客观性报道1、定义:运用客观性原则,依据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反映的一种报道方式。

在新闻领域中,客观报道是一种基本的报道形式和写作原则,是客观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写作方面的具体体现。

2、地位:它是新闻行业最基本的工作观念和报道形式。

时至今日,无论是作为写作方法还是报道形式,在新闻写作领域仍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3、意义:客观报道的形成被认为是新闻写作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其意义正在于确立了新闻文体的独立性以及新闻行业的专门化。

4、客观报道的基本特征(1)注重事实(最基本特征)(2)事实和观点分开(3)避免记者的主观倾向5、客观性报道的一般的要求和主要的操作方法:第一,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分开第二,以超脱情感的中立观点表述事实第三,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从不同的表述体裁角度来说:第一,叙述性新闻,所叙述的内容要能够被核实第二,分析性新闻,能够列出一系列消息源清单第三,因果性新闻,使用推断和猜测的语句6、为了避免违反客观报道的原则,记者在报道中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在选择事实时不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偏好为标准,尽量避免个人主观判断影响对事实的了解、认识;第二,尽量避免自己在报道中去做判断和推理,要在事实的自然叙述中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

第三,在报道中不得感情用事。

避免感情用事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报道中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多用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动词。

第四,不得在报道中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7、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1)准确:准确是客观报道所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标。

(2)清楚(3)简洁:记者应当用最简洁的语言和叙述方法来撰写新闻报道。

达到简洁的技巧有:一是要抓住要点;二是要避免用词和叙述事实的重复。

(4)平衡8、客观报道最基本结构方式: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的基本特点:(1)、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下面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的程度依次写下去。

(名字的由来)(2)、一段只写一个事实。

传播学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传播学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传播学期末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传播效果B. 传播媒介C. 传播内容D. 传播者2. 传播学中的“魔弹论”认为()。

A. 受众是被动的B. 媒介是完全客观的C. 传播效果是不可预测的D. 传播是双向的3.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传播学中的“效果理论”?()A. 两步传播理论B. 沉默的螺旋理论C. 议程设置理论D. 媒介素养理论4.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的是()。

A. 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B. 受众如何使用媒介C. 媒介内容的制作D. 媒介的商业运作5.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强调的是()。

A. 媒介如何构建现实B. 受众如何解读信息C. 传播者如何传递信息D. 媒介如何影响政治6. 以下哪个不是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A. 拉斯韦尔模式B. 香农-韦弗模式C.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D.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7. 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概念最早由谁提出?()A. 拉斯韦尔B. 拉扎斯菲尔德C. 霍夫兰D. 麦克卢汉8. 传播学中的“群体思维”是指()。

A. 群体中的个体思维B. 群体决策中的非理性倾向C. 群体中的信息传播D. 群体中的领导行为9. 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理论是由谁提出的?()B. 诺依曼A. 拉斯韦尔C. 麦克卢汉D. 霍夫兰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指的是()。

A. 媒介对个体的影响B. 个体对媒介的影响C. 个体对个体的影响D. 媒介对群体的影响答案:1. A2. A3. D4. A5. A6. D7. B8. B9. B10. 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以下哪些类型?()A. 认知效果B. 情感效果C. 行为效果D. 社会效果2. 传播学中的“传播媒介”包括哪些?()A. 报纸B. 电视C. 互联网D. 书籍3. 传播学中的“传播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传播效果理论B. 传播过程理论C. 传播控制理论D. 传播受众理论4. 传播学中的“传播者”角色可以包括以下哪些?()A. 记者B. 编辑C. 广告商D. 受众5. 传播学中的“传播内容”分析可以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内容分析B. 话语分析C. 符号分析D. 框架分析答案:1. ABCD2. ABCD3. ABCD4. ABC5. 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最新传播学期末考试题目!

最新传播学期末考试题目!

最新传播学期末考试题目!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课后练习(二)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理论是建立在何种传播层次上的( C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2.受众对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C)来实现的A.抵制 B.来电、来函 C.反馈 D.质询3.(B)事实上是传播研究的最集中的领域之一A.传播媒介 B.传播效果 C.传播对象 D.传播发展4.控制研究是对“5w”模式中第几个因素的研究和探讨( A)A.一B.二C.三D.四5.“把关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首先提出的A.卢因B.德弗勒C.施拉姆D.波特6.媒介中的广告对媒介而言属哪种控制形式( B )A.政治控制B.经济控制C.文化控制D.受众控制7.(C)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人内传播D.大众传播8.下列( D )属于循环化的传播模式A.施拉姆模式 B.申农——韦弗模式C.守门人模式 D.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9.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D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施拉姆10.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C)。

A.卡尔·霍夫兰 B.拉扎斯菲尔德C.哈罗德·拉斯韦尔 D.施拉姆11.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B)为研究对象A.社会 B.一切传播行为 C.心理 D.信息交流12.赖特对传播社会功能的重要补充和阐述是( A)A.娱乐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授予地位功能D.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13.“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 B )A.“镜子”式的反映B.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C.权利的工具D.群众的喉舌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通过营造(B)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内容与媒介技术的联系体现在: 一方面,由于每种媒介的形态不同,媒介的特性也就不同。每种媒介传播的内容都与 媒介特性相关,如何最大限度地使传播内容高、保、真,确保传播内容不因媒介渠道的噪 音而失真,这是在传播渠道层面上对“内容为王”的一个方面的解读。 另一方面是传播内容如何体现传播技术的问题。不同的媒介需要与不同传播内容相适 应。宽带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内容将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是集文本、图像、视频、 声频于一身的多媒体信息,完全数字化是其显著特点,达到了感觉比例的平衡。信息内容 的多媒体化对以互联网数据库为核心的内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两种观点之间的关系 媒介即信息观点是体现的是对媒介技术的研究,内容为王的观点体现的是对媒介内容
的研究。两者的关系看似对立, 实则是对传播过程中传播渠道、 传播内容两个维度的分析。 在我看来, 二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相同的——媒体如何利用各自媒介手段的特点 (无论
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传播内容丰富、质量精良、喜闻乐见的内容,最终实现获得更 多受众注意力和利润的双赢。
2 题:为什么说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突出体现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功能
一、从媒介特点的维度分析 电子媒介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等。 电子媒介的特点: 广播的特点:传播迅速、覆盖面广;通过口语、音响传播,较生动,有现场感;机动
性强、鼓动性大;成本低廉,普及率高。 电视的特点:信息传播及时;传播画面直观易懂,形象生动;传播覆盖面广,受众不
1、内容为王观点在新媒体实践中的发展与应用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深化“内容为王”的含义提供了契机 , 如何以专业、精制、丰富
的内容在搜索引擎中崭露头角 , 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 成为网站关心的问题。 我国对“内 容为王”的重视和讨论 , 也因互联网而起。
如今的内容为王并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重视内容,它需要创新和个性。随着技术的 发展,未来内容的传播渠道会越来越多,未来对内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在这种情况下, 这些平台要想获得增长和利润, 需要越来越多地依赖内容订制。 新媒体中的宠儿——互联 网也已回归到内容为王的时代,更多原创的内容输出成为各大网站目前做大做好的方式。 有人说,内容为王是传统媒体的根本,是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的立身之本,但我认为,内 容为王也是新媒体的根本,是任何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立身之本。
二、“媒介即信息”的含义 媒介即信息观点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 麦克卢汉认为 , 传播中最本质的是媒介,媒介本身即信息,媒介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
创新,每一次媒介革命必然带来信息传播的变化,都会影响着人和环境的改变。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论,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其一, 媒介本身就传递着某种内容。媒介本身就是无言的讯息。 其二, 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任何旧媒体都会成为新媒介的内容。 其三, 媒介改变着人类生存其间的环境。
三、小结: 基于以上两个维度的分析不难发现,电子媒介相较于纸质媒介突出体现了大众传播媒
介的娱乐功能。
3 题: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际,你认为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发展前景如何
一、新媒体与新媒体时代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传播进入了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泛指通过网络传输,并且具有交互能力的丰富媒体系统。新媒体在内容载体和
2、媒介即信息观点在新媒体实践中的发展与应用 从媒介特性的角度来说,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我们需要利用这 些新媒介技术来取得更佳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正在快速发展,比如微博现在已近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新媒体不仅 只是改造了媒介自身,将传统媒介中报纸、广播、电视的界限打破,并且在相互的融合、 渗透中成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 而且带来了人们社交和话语模式的改变, 人们在微博空间 里寻找到了平等与自由的交流,以及绕过现有制度化渠道,掌握事件的话语权。更为重要 的是,随着数字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起来的新媒介,使得社会关系的重构成为可能。
接受者的需要而不为接受者接受。 而网络传播使受众有了在接触传统媒体中没有的信息选 择权,使信息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在网上搜寻信息时,受 众不是被动地接受传播者“推”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从网上“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进行自主的选择和组织。 这使受众摆脱了传统媒体的狭隘视野和媒体自身的风格对受众设 臵的诸多的局限,为受众选择和接受新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四、网络对宣传时代的突破与挑战
通过对网络传播与宣传二者特点的对比,可以得出网络传播对宣传的突破与挑战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传播的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增加的宣传的技术难度。 2、网络传播既有利于人际间的精神交往,也有利于各种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传播。网 络的开放性、内容的综合性庞大性,使受众能够接收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文化,使得对人 们思想和行动的控制的难度加大。 3、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互动性,使宣传的客体——“特定的人”这一因素无法保证, 宣传者面对庞大虚拟的网络系统, 无法精确的地确定特定的受众, 更无法预测宣传的效果 与影响。 4、网络传播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限。 5、网络传播环境的个性化,使受众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被动的接受者成为 了主动的选择者, 甚至信息的传播者, 动摇了宣传者的主动地位, 大大增加了宣传的难度。 五、小结: 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是:接受者不仅完全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的选择信息,甚至可 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预定”信息,或者通过一个软件将选取的信息变成一张完全符 合自己个人口味的“报纸” 。 网络传播这种个人化的趋势,有利于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也使得各种宣传技巧在网 络传播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我们由此可以承认,网络是对宣传时代的终结。
传播学复习题
1 题:内容为王的观点与媒介即信息的观点是一种什么关系?试以新媒体的实践分析之
一、“内容为王”的含义 内容为王的观点在西方的媒介经营法则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该观点认为,媒体的生
存和竞争主要是依靠传播内容而非传播媒介, 内容建设上的成功必然带来整个经营战略的 成功。
在新媒体的实践中,内容为王的观点体现在:随着传媒竞争的加剧 , 内容的核心竞争 力地位不断得到推崇 , 许多人强调内容建设对于整个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媒体 要成熟和树立品牌 , 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提供的内容的质量。
4 题:为什么说网络是对宣传时代的终结
对这一观点的证实,我们从宣传与网络传播的特点比较中便可见一斑。 一、宣传及宣传的特点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态度、控制人们行动的一种 社会性传播活动。
宣传的特点:首先,宣传的本质是劝服;其次,宣传形式上总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向特 定的多数人传播观点,它以单向传播为主,因而宣传者始终处于主动者的地位。 二、网络传播的特点
受文化层次限制;互动性强,观众可参与到节目中来。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发现,电视等电子媒体相较于纸质媒体更容易满足人们的需求,尤
其是最为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工具。同时,从二者的起源来看,报纸等纸媒的起源以及发 展决定了其以宣传面为主的核心功能, 党报之初就未将娱乐作为需要。 而电视最初不是为 宣传而生, 而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以及人们的需要之上走进千家万户, 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大 众媒介,也是核心媒介。
传播的数字化、传播的互动性、传播的快捷性、信息的大容量、检索的便利性、媒体 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传播的开放性、传播的选择性 三、“个性化的传播环境”这一特点是宣传最强劲的对手
在网络传播众多的特点中, “个性化的传播环境”可谓是宣传的最强劲对手。 个性化的传播环境: 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是一个由传播者向受众单向流动的过程。由于受众的不确 定性及受众对信息的被动接受,使信息传播往往采取高冲突的传播方式进行,换句话说, 报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根据自己的倾向性和编辑思想决定的信息内容, 有可能不能满足
这一观点也被一些学者称为“技术决定论” 、“技术为王”,不难看出,这一观点中包 含极端偏重技术、忽略媒介内容的倾向。
在新媒体的实践中,媒介即信息的观点体现在: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 网上生活这一生活方式本身 , 比起互联网上五花八门的内容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媒 介即讯息理论 , 似乎正是针对当代的网络传播所作的论断: 是传播媒介本身 , 而不是媒介 所传播的内容 , 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基本构型。
四、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前景与发展途径 1、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传统媒体需要进行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适
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2、利用网络,实现与新媒体的交融与和谐互动 (1)将内容直接放到网络上,这是一种廉价、快速、初级的实现方式 (2)基于内容的电视和互联网互操作,及利用网络传送与节目内容相关的伴随信息 (3)网络还可以提供节目的互动通道,实现点播以及其他服务 3、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若要实现突围,必须在内容表达形式和传输形式上有所
突破:(1)拓展内容数量( 2)拓展内容形态( 3)拓展交互能力( 4)拓展终端的功能
五、小结 新媒体对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已经形成了竞争态势,传统媒体在未来的发展
中要在内容、 传输和终端上积极融入新媒体时代, 高质量的内容和技术保障将是传统媒体 在这场竞争中是否能够胜出的关键,与此同时,还要创造新的业务模式。
传输载体两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具有广泛到达、丰富媒体、互动三个显著特点。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的优劣势 传统媒体的优势是专业优势、稳定生产以及节目品质,新媒体在内容数量、成本方面
占有优势,而劣势是不够专业,不能稳定地提供节目,并且节目品质差距极大。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态势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已形成竞争态势,这种竞争体现在多个方面: 1、新媒体近似无限数量的内容对传统媒体的承载内容造成竞争; 2、新媒体拥有多种媒体形式,对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形式造成竞争; 3、新媒体的交互模式也形成了对传统媒体单项模式的竞争。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 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不论是 报纸、广播、电视、书籍还是电影,人们接触媒介都是基于一些基本需求进行的,包括信 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会关系需求以及精神和心理需求等。现实中的各种媒介或内容形式 都具有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效用。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教育的普及和 提高、对享乐态度的转变及社会自由度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在娱乐方面的需求逐 渐增加。另外,社会竞争的激烈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使得人们普遍有种压力感和压抑感, 急需一种“玩具”来借以发泄。以受众需求为中心的大众传媒便因势利导地在其传播内容 中增加了娱乐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