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智慧:中国政务大数据发展全景图
2024年政务大数据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政务大数据市场发展现状政务大数据是指政府机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大量数据,它包括政府部门内部产生的数据,以及与民众和企业相关的数据。
政务大数据市场是指以政府为主要数据供应方,为行业、企业或个人提供政务数据的交易场所。
政务大数据市场的发展对于推动数字化政府建设、提升治理效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背景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数据资源。
政务大数据的发展也得益于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开放政策的出台,为政务大数据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此外,政务大数据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应用优势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需求。
二、市场规模政务大数据市场的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2019年政务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政府部门信息化投入的增加、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务大数据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
三、市场主体政务大数据市场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数据服务提供商和数据用户。
政府部门作为政府数据的主要生产者和流通者,在政务大数据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
数据服务提供商则作为政务大数据的中间商,扮演着政府数据与数据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数据用户是政务大数据市场的需求方,他们通过购买数据服务来获取政务数据,并在各个领域应用于决策分析、市场研究等方面。
四、市场发展现状政务大数据市场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供应与需求不平衡政府数据供应方与数据用户之间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局面。
政府部门在数据开放与共享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政府数据尚未完全开放或存在数据壁垒。
同时,数据用户对政务数据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政府数据供应方需要进一步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2. 数据质量和安全问题政务大数据市场中,数据质量和安全问题是制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数据时代的政务服务智能化
大数据时代的政务服务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政务服务智能化也逐渐成为政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政务服务智能化的特点、实现路径等方面,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的政务服务智能化。
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技术是指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以帮助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服务社会。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政府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提高政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在政务服务方面,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服务流程的优化和改进,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公众满意度。
二、政务服务智能化的特点政务服务智能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现政务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政务服务智能化的特点包括:1.高效性: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政务服务的自动化处理和快速响应,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个性化: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公众的需求和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政务服务,满足不同公众的需求。
3.互动性: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实时互动和交流,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三、实现路径1.加强数据整合和共享:政府应该加强数据整合和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利用。
同时,应该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和安全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推进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应用:政府应该加大对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投入和应用,建立完善的智能化系统,实现政务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同时,应该加强对智能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加强人才培养:政府应该加强对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的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力。
同时,应该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和激励,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政务服务智能化工作中来。
4.加强公众参与和反馈:政府应该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反馈,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及时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不断优化和完善政务服务。
政务大数据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政务大数据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在大数据发展下,通过政务大数据工程建设规划和信息化工程实施,信息系统集成共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大数据为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大数据的实施在政务大数据架构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政务大数据;架构治理实践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地政务管理也不断加大建设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各部门和各系统在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和联系,促进多方协同更高效的政务管理工作和信息化管理工作,推动大数据的应用和政务业务的高效管理。
1政务大数据的特点在推进政务大数据进程中,并且随着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政务大数据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传统的自建、自管和自维护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新的业务发展需求,需要加快向绿色集约和高效共享的思路转变。
政务大数据建设要强调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加强信息并行管理和统筹协调,促进相关管理部门的融合。
这不仅解决了传统业务管理的时间和地域限制,降低了业务管理成本,促进了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随着信息化和产业融合的发展深入,政务大数据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化的发展。
运营电子商务工作的深化,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扩大,传统产业得到了不断的创新。
此外,通过完善的制度,政务大数据可以通过移动服务平台使用相关的信息服务。
2我国政务大数据发展现状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各地区政务大数据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在政务大数据工作中,要加强各系统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多方参与信息化建设管理更加高效,促进业务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型。
我国电子政务企业和部门先后实施了大数据治理政策,加强了政府信息架构治理。
在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标准法规和性能测量等领域完成部署和实施。
政府信息治理的重要板块和发展及其工作机制逐步明确,为信息结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信息结构治理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政务信息架构治理被提上日程,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保密与安全和数据共享与应用。
经济社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产物是大数据,大数据与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快速的变化。
大数据在智慧政务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跟据国家以及地方的政策文件 研究国家以及地方大数据的发 展方向 分析国内外优秀案例确定产业 促进政策全集
对所需的各项政府政策聚焦进 行细化分析 针对不同目标产业进行细化分 析建议具有针对性的方案
商业模式研究
关键问题 政府大数据产业采取何种商 业模式最有效? 结合地方政 策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
资讯服务
城市搜索
电子商务
应用商店
通过 “人-内容-行动”之间的
关联度,构成一个完整的市民
信息服务社区, 为市民提供医、 食、住、行、游、教等方面的
个性化信息服务。
微内容
微应用
微服务
市民门户将市民政务资料、 生活服务等打包在一起,以 APP、网页等传播形式来提 供给市民。
市民信息服务平台, 多元化用户接触界面,满 足细分群体的需要
政务业务全景图
智慧执法
公众服务
政府办公
保
稳
智慧监察
定
应急指挥 资源整合 决策支持
智慧环保
智慧烟草
智慧教育
智慧汽车
智慧社区
智慧医疗
食品安全
智慧保险 智慧金融 智慧银行
互动
政府各部门间协同
互动
智慧政务
民众
互动
企业
解读政务服务“一号一窗一网”
“一号一窗一网”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2部门组织实施的信息惠民工程实践中涌现出来 的优秀经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典型代表。
市民主页包括:论坛、聊吧、 博客、社交圈、交友等互动工 具,用于帮助市民之间建立相 互联系,为他们提供基于各种 主题的在线交流平台。
电子商务为市民提供优 惠折扣服务,餐饮、娱 乐、购物、运动、酒 店、景点等商家可在社 区销售商品,组织团 购、秒杀活动,进行社 区推广等等。
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政务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政务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智慧政务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政务中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政务中的应用现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政府部门面临着大量的数据积累和处理需求,例如人口统计数据、交通数据、环境数据等等。
而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无法满足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利用和分析需求。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以人口统计数据为例,大数据技术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深入分析人口的分布、流动等规律,从而为决策提供更准确、科学的依据。
此外,大数据技术对政务的智能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城市管理中,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化监控、智能交通调度等手段,实现对城市的全方位管理和控制。
同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从而挖掘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的潜力,提高政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政务中的未来趋势1. 数据协同共享:未来,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将实现更加高效的协同共享。
政务数据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将成为趋势,政府各部门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
2. 个性化政务服务: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个人信息的分析和挖掘,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政务服务。
政府部门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特点,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更贴近民众的实际需求,提升政务服务的满意度。
3. 智能化决策支持: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助于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得到的结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更好的决策。
同时,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也将成为趋势,政府部门可以借助这些系统进行决策预测和模拟,提前评估决策的影响和风险。
4.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中国智慧政务产业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绘制
中国智慧政务产业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绘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政务产业也在不断调整方向,将信息化与智能化纳入了发展战略中,开启了新时代的智慧政务。
这种发展战略不仅获取了国际市场的一定市场份额,同时也为国内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因此,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中国智慧政务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气象。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智慧政务产业招商地图与招商方案绘制的相关内容。
一、中国智慧政务产业发展现状随着国内政务领域的进一步深入,中国智慧政务作为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
从近年的产业表现来看,中国智慧政务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
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19年国内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354.8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政务智慧化是增量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据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政务网站总数突破100万个,政务信息门户网站建设加速发展,其中591个政府网站经过第三方安全测评,覆盖面达到了88%。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智慧政务产业正在逐渐向政务大数据、政务云服务、人工智能应用、数字政务等方向拓展。
在政务大数据上,根据国内大数据智能专业网站的数据显示,中国政务大数据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近30%。
在政务云服务领域,国家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以阿里云、腾讯云等企业为代表的云服务提供商开始加大在政务云服务的投入。
在数字政务上,政务服务无纸化、网上办事、在线支付、智能客服等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总的来说,中国智慧政务产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都很大。
二、中国智慧政务产业的招商地图1、浙江浙江是全国最早提出数字政府、打造智慧城市的省份之一,也是智慧政务建设的重要一环。
2017年,浙江省开始打造数字政务2.0,纳入市民服务和产业创新体系,涉及到公检法、司法行政、应急管理、民政、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智慧政务行业发展趋势
02
智慧政务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
云计算基础设施
云计算为智慧政务提供了高效、 可扩展的基础设施,政府部门可 以通过云服务实现数据存储、处
理和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云服务模式
采用云服务模式,政府可降低 IT 建设和运维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 置,同时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 全。
策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数据开放与共享
大数据有助于推动政府数据开放 和共享,促进社会各界参与城市 治理,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格局
。
人工智能
智能化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可为政务服务提供智能咨询、智能导航、智能推荐 等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水平。
智能辅助决策
AI 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为政府决策提供智能 辅助,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02
隐私保护法规
在智慧政务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守隐私保护法规,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同时,需要加强对隐私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数据脱敏、匿名化
等。
03
跨部门协作
加强跨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作,打破信息壁垒,提高数据安全性和
隐私保护水平。
技术更新与人才储备
技术更新迭代
智慧政务建设需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及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如 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智慧政务的快速发展。
强化信息安全保护
在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的过程中,加强信息安全 保护,确保公民个人信息 安全不受侵犯。
跨部门协同与区域合作
1 2
跨部门协同提升政府效能
打破部门壁垒,加强跨部门协同,实现政策制定 、执行和监管的有机衔接,提高政府整体效能。
政务大数据PPT课件
航空行业解决方案
客票销售电子商务平台
航空代理人销售平台
机场旅客服务平台
机场信息管理系统
航空协会与管理机构信息系统
1
0
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移动支付
政府公卫监控/决策平台
上门诊疗/随访
个人/家庭健康档案
社区熙康
全科医生随诊包
健康小屋
转诊/远程医疗
区域中心医院 HIS
全方位支持/协同
个人/家庭健康档案
社区服务中心 (HIS、公卫系统)
个人/家庭健康档案区域诊疗平台
区域医疗信息网平台
地区大型综合医疗医院 11
2019/12/19
12
智慧教育: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平衡
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
老师
家长
学生
智慧校园
智慧教室
智慧图书馆
电子书包
远程教育
校园一卡通
平安校园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缺乏数据共享的技术支撑 能力和基础平台
2
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定位
依托城市大数据中心相关平台和应用支撑,汇聚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业务数据,进行集中展示和 分析,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政务服务、城市综合管理决策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惠民
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化,让百 姓办事不求人,实现衣食住 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便捷 化,市民生活幸福指数明显 提升
预测模型
统计报表分析
政务数据分析
预测结果
宏观调控 交通规划 安全通告 Fra bibliotek动指……挥管理者可以实现 管理者可以实现
民生资源:
社会保险收支预测
价格波动预测
市场经济预测
政务大数据系列2-政务大数据的全景图
政务大数据系列2-政务大数据的全景图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社区朱洁老大的鼓励下,计划写关于政务大数据的系列文章,当时拟定的主题如下:2018年初,给这系列文章写了一个序:“浅谈政务大数据的本质”。
至今也有近半个月了,第一篇才出来了一个雏形,于是有了今天这篇陋文。
要想深入研究政务大数据,分析清楚其全景图十分重要。
然而,政务大数据涵盖的范围很广,其全景图并不容易刻画。
因此,我们先单纯地以数据的ABC视角(A.价值主客体 B.生命周期 C.过程与流程)来分析它。
A.服务主客体政务大数据的主客体,在类型上可以分为管理者、运营者、提供者、所有者和使用者。
其中,管理者、运营者和提供者是广义的服务提供者,是主体;所有者和使用者是广义的服务使用者(被服务对象),是客体。
主体和客体都是政务大数据服务的参与者,它们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在实际环境下,同一个主体或客体,往往具有管理者、运营者、提供者、所有者和使用者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重角色。
在本文中,重点从政务大数据服务的参与者来分析其主客体及相互关系。
政务大数据服务的参与者主要包括政府、公民、企业、外国人和社会组织。
政务大数据服务提供的过程,同时也是政府为主导、各方参与共同对政务大数据治理的过程。
其中,政府是名义主体,其他四类参与者是名义客体。
然而,这个主客体关系不是绝对的,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参与者既是主体也是客体,既是政务大数据的提供者也是使用者。
以公民政务数据为例,相关政府部门既是提供者也是使用者。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为公民提供相关政务数据服务,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在社会治理和政务服务过程中使用这些政务数据。
作为政务大数据服务的名义主体,各级政府部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权责清单,以中央政府为例,其政务大数据相关业务指导部门包括: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安全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局、国管局、侨办、港澳办、台办、新闻办、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粮食局、能源局、国防科工局、烟草局、外专局、海洋局、测绘地信局、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文物局、外汇局、档案局、密码局、保密局和人防办等。
【全文】智慧政务大数据解决方案
智慧政务建设所带来的核心价值
协同办公效率低下,表单审批流程不清楚,审批慢,办公成本居高不下。
通过开放的API接口,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调用,真正达到实现一站式服务的目的。
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统一建立相应信息化系统,租赁给各部门使用,可减少建设费用投入及日常维护。
智慧政务典型应用——行政服务大厅
智能化行政服务大厅是方便市民与企业办事流程,实现市民、企业一站式服务。智能化接入渠道智能化行政服务平台智能行政服务管理平台
智慧政务典型应用——智能权利监督
公众视图 − 整合跨职能部门的公众数据和信 息、流程等,确保公众享有同样 的信息 − 理解政府政策,并对询问和要求 的信息作出及时的反馈,提高满 意度管理和降低风险 − 减少不确定的政策风险,并增加 政府透明度 − 洞察,控制和优化,展示贯穿整 个政府机构的有力管辖提高运营效率 − 将管理行文和决策与目标结合 − 通过自动报表和分析,减少运营开支
智慧政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体系正沿着最初的“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设想稳步发展,“以公民为中心”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为社会公众、企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智慧政务未来发展的定位
智慧政务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在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实现由“电子政务”向“智慧政务”的转变。
政府职能管控的资源中心以各类职能管控数据交换为基础以城市空间信息为表现手段以实时现场视频监控为辅助以综合利用和联系各类信息资源为核心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平台以环境灾害、都市管理、预测科技为三大主轴综合各个应急联动部门的资源
智慧政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智慧政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智慧政务行业是政府服务和管理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实现以基于互联
网的系统为基础的智慧政务,以及政府和社会的智慧城市建设。
随着社会
的发展,智慧政务在政府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政府机构不
断的利用新技术,将其应用于政务服务领域,从而发展智慧政务,实现政
府服务的转变和智能化。
现在,智慧政务行业正迅速发展,同时也在不断的变化。
此外,政务
机构也在不断利用新技术促进智慧政务行业的发展。
首先,政务系统的发展和改进将加快智慧政务的发展。
近年来,政务
大数据分析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云计算等技术发展迅猛,政府机
构不断更新和优化政务系统,使其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安全性,从而有
效的推动智慧政务的发展。
其次,政府机构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赋能政务,实现互联网
的智慧政务。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政府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智能公交、智慧停车等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改善公众服务体验,解决政务问题。
再者,政府机构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政务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大智慧:中国政务大数据发展全景图i
【导读】2015年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将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并提升治理能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以及强化安全保障共同作为促进大数据发展的三项主要任务。
随着我国大数据产业的飞速发展,聚集发展效应开始显现,政务大数据发展迎来全新发展局面。
历史篇:电子政务、政务云、政务大数据
(1)电子政务
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建立内部信息办公网络开始,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一过程。
其中,以2002年国家提出建设电子政府为时间节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2016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为0.6071,排名第63位,相较于上一次调查上升7位,目前中国电子政务水平已处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特别是在线服务指数上升到29位(指数为0.7681)。
《2016中国城市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广州、北京、深圳、厦门、上海、杭州、青岛、温州、绍兴、成都。
(2)政务云
政务云建设的基础是云计算。
政务云应用集中在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领域,即公共服务云和电子政务云。
2011年12月,国家工信部颁布《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将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2013年2月20日,工信部印发《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明确了政务云顶层平台设计的各项标准。
同年,工信部主导开展18项政务云平台标准的制定,目前已有59个地方开展了政务云平台的试点工作,部分省市政务云平台已投入使用。
(3)政务大数据
自2012年国务院正式明确提出大数据产业化的政策之后,各省市级政府纷纷出台各自的大数据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大数据。
2015年国家对大数据的关注进一步升级,政策频出,大数据发展政策环境呈现良好态势并提出标准体系的建设。
从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阶段上看,以大数据的大发展为背景,电子政务也已逐渐进入到数据整合和应用阶段。
在彻底实现了数据的云化与统一之后,部门壁垒与数据割裂将被打破,数据最终得以互联互通,数据资产可以实现再利用,统一数据也将成为政务云发展的高级形态。
表1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大数据政策和规划进行了梳理。
我国正呈现以政府为主导,带动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实现公共价值共生的大数据发展局面。
社会篇:政务大数据产业链与生态圈
(1)政务大数据产业链
政府数据的开放将对全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政务大数据产业链按上、中、下游可以分为数据拥有与制造、数据加工和使用以及大数据服务提供三个板块。
如图1所示,在早期阶段,政务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业务办理数据、统计调查数据和物理采集数据上。
随着政府业务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互联网交互数据在海量增长,价值有待挖掘。
产业链的中游是数据的加工和使用。
数据再利用的基础,一是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
除了实现在政府各下属机构之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及政府部门和垂直行业之间的各种数据的共享利用,这一过程还将涉及很多具有社会数据的企业,比如电商、社交企业、电信行业等,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数据优势,结合政府开发的数据进行再次融合,开发满足不同需要的社会产品和服务。
数据的加工和使用,涉及很多具有专业技术的企业,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企业带来利好。
各地方政府在产业链上游属于数据的拥有者,收益最大;同时政府也属于产业链中游的数据使用者,对政府内部的管理促进收益也很明显;最终在产业链下游实现智慧能力服务提供,做到科学决策、普惠民生,将直接促进当地整体GDP规模的提升。
(2)政务大数据生态圈
如图2,政务大数据生态圈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精神和模式,共融、共享、共生、共赢的生态圈。
这一生态圈从运行机制上分析,主要包括技术支撑平台、运行保障机制和数据构建三个部分,隐含的生态链条上包括数据源、数据分析及数据应用,所涉及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可以说影响到社会和大众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立体的、完整的生态环境。
过去十多年来政府投资建设大量电子政务系统,后台积累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和公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政府所掌握的数据使其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信息保有者,有70%-80%的核心数据存在于政府的后台。
数据构架的核心在于对政务大数据的整合,通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大数据耦合,发挥各个参与主体的优势资源,最终达到战略协同与聚力共赢。
经济篇:应用分析与前景
政府大数据市场空间很大。
据《2016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统计,2015年,政府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达到16亿元。
预计今后的2-3年内,政府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将成倍增长,2020年政府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将达1907.5亿元。
目前政府大数据市场正迎来历史最佳政策环境,政府大数据产业链也在逐步完善,国内各地方政府各种类型的大数据库逐步都将得以建立。
在此基础上,大数据在细分行业和垂直领域的应用或将成为驱动市场继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交通、医疗、安防等都将是政务大数据首先迎来落地的垂直行业。
图3对政务大数据的应用分析进行了说明。
(1)政务大数据与智慧政府建设
大数据分析是智慧政府建设的基础之一。
大数据分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多维剖析,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政府服务和管理的变化动态,发现公众新需求。
有效支持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商事服务便捷化和安全保障高效化,为智慧政府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高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对象的客观全面了解基础之上的,大数据的应用恰恰为此提供了重要支持;政务大数据的高效利用,还将推动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将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统一公示企业信用信息,预警企业不正当行为,支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提高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借助大数据实现政府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数据监督和技术反腐体系,推动改进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
(2)政务大数据与普惠民生服务
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以强化大数据应用市场化为基础,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展创新应用研究,深入发掘公共服务数据,将在城乡建设、人居环境、健康医疗、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质量安全、文化教育、交通旅游、消费维权、城乡服务等领域形成大数据应用示范案例,推动传统公共服务数据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可穿戴设备等数据的汇聚整合,开发各类便民应用,从而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水平提升。
如贵州省2014年启动的“云上贵州”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
省网上办事大厅已实现省市县三级审批服务部门全部入驻,初步实现“进一张网办全省事”的大审批服务格局。
(3)政府大数据与商业市场空间
政府在履职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数据资源,虽然从数据量的角度来看它比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的数据相对较少,但政府大数据的价值密度比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密度高出许多。
这决定了政务大数据将是一个巨大的金矿,首先,政务大数据应用市场生态环境的构建将会有众多厂商参与其中,政务大数据应用与平台建设分开招标或将成为趋势。
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而获得政府客户的黏性是其参与政务大数据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大数据应用基础之上的政务数据衍生业务最具高附加值。
大数据交易也已迎来发展的巨大空间,一方面大数据作为新时代的资产已经为社会所公认,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已正式运营,截至2015年底,已经接入100多家大数据公司,接入数据总量超过10PB,交易所发展会员300多家,交易额突破6000万元。
预计到2020年,大数据交易所将形成日均100亿的数据交易金额。
另一方面,大数据能够精准洞悉事物规律和描述个体特征,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准确预测未来个体行为和事物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在提升企业效率和盈利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于官方数据的利用将是未来大数据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i注:本文以《居庙堂之高,怎能不识数据之美——中国政务大数据发展全景图》为题,发表于《大数据周刊》(刊号:ISSN 2415-427X)第2期。
发表时间: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