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1-8单元)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1-8单元)分析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初中化学知识点包括原子与化学键、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化学式、化合价与命名、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溶液与楚液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酸、碱与盐、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常见气体、空气成分、水、水的碱性与酸性、溶液的酸碱性、物质的性质与分类、化学的量与质量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速度、重要元素与天然化合物、化学与生活、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化学与材料。

1.原子与化学键-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元素:由相同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原子序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常见元素:氢、氧、碳、氮、磷、硫、金、铁等3.化学式-化合物的化学式:简式、分子式-储存器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4.化合价与命名-元素的化合价:正、负离子的电荷数-离子的结构:单原子离子、复原子离子-化合物的命名:离子的名称及其化合价5.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 物质的状态符号:固体(s)、液体(l)、气体(g)、溶液(aq)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6.溶液与楚液反应-溶剂与溶质-溶液的浓度-溶液的酸碱性及指示剂7.氧化与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物的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条件8.酸、碱与盐-酸和碱的性质与常见酸碱指示剂-中和反应与盐的命名9.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性质与用途-非金属的性质与用途-金属及非金属的化合物10.常见气体-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气体的性质及实验方法11.空气成分-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空气中的微量有害气体及防护方法12.水-水的重要性及性质-水的分解与电解13.水的碱性与酸性-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判断方法-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14.溶液的酸碱性-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溶液的酸碱性15.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16.化学的量与质量关系-原子、分子和物质的摩尔-摩尔质量与摩尔容积-摩尔质量的应用1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速度-热化学反应与燃烧-化学反应速度与催化剂18.重要元素与天然化合物-重要元素:碳、氮、氧-天然化合物:石油、天然气、矿石等19.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食品、环境等的关系-化学的实际应用和环保意识20.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的强度和性质-物质的溶解、熔化和沸腾过程21.化学与材料-化学对材料的构成和性能的影响。

初中化学34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34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34个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由单一类型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称为化合物。

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4.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通常伴随能量变化。

5.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物质的分类6.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7.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性质。

8.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三、物质的性质9.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等。

10.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四、化学反应类型11. 合成反应:两种或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1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以上物质的反应。

1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化合物反应,取代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

1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五、化学实验操作15. 实验室安全:了解并遵守实验室规则,使用防护装备。

16. 仪器使用:熟悉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17.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量取、混合、加热等。

六、常见物质与反应18.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19.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20.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产生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

七、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22.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周期律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八、化学计算23. 摩尔概念: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数量的粒子。

24. 质量守恒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质量守恒的计算。

25. 浓度计算: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超详细的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超详细的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超详细的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初中化学是一门新的课程,许多学生都没有驾驭学习化学的方法。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超具体的初中化学必背学问点,盼望对您有协助,欢送参考阅读!初中化学必背学问点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分是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行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确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一样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确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自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盐酸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改变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改变。

初中化学教学打算一、学生状况本期我所任教的初三两个班级中,十班学生相对根底较好一些,学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学风较为深厚,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踊跃性,有极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本期的教学供应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但相对来说,三班的学生根底相对薄弱,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爱好,自觉性比拟差,或者家庭社会因素等,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情,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这样差距比拟大的学生,我们只能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差异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开展,同时又能轻松适应校内生活,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二、教材分析九年级的化学教材为新教材,今年9月份起先运用新课标新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对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承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九年级化学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历史知识点总结历史是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也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九年级化学的历史知识点。

1. 古代化学的起源化学作为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埃及人以及古希腊、古印度等文明都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化学的内容。

古埃及人使用石灰石与酒精制作香料,古希腊人研究了许多化合物,例如火药等。

2. 炼金术的兴起与发展在中世纪,炼金术流行于欧洲文明。

炼金术师追求将普通金属转变为黄金,并致力于寻找长生不老的药物。

虽然炼金术在最终实现这些目标上并未成功,但在这一过程中,炼金术师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观察,积累了一定的化学知识。

3. 近代化学的奠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被公认为是英国化学家罗伯特·博伊尔(Robert Boyle)和安托万·拉瓦锡尔(Antoine Lavoisier)。

博伊尔提出的“博伊尔定律”描述了气体的性质,为后来的气体化学奠定了基础。

拉瓦锡尔则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不会凭空消失或增加。

4.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有助于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归功于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

他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整理出类似于现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并根据这一排列预测了以后将会被发现的元素。

5. 原子结构的探索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原子结构的探索是化学史上的重大突破。

英国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一切物质都由不可再分割的小颗粒组成。

随后,英国科学家汤姆生(Thomson)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布丰模型”来描述原子结构。

最后,欧文·戴维森(Ernest Rutherford)进行了金箔实验,发现了原子中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围绕核运动着电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与奥秘的学科,它不仅在实验室中展现出绚丽多彩的变化,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好化学知识,不仅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能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世界。

一、物质的组成1.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一百多种,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氧、硅、铝、铁等。

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特定符号,如 H 表示氢元素,O 表示氧元素等。

2.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₂O 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状态等发生了改变。

例如,水的蒸发、蜡烛的熔化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例如,铁的生锈、燃烧等。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镊子或药匙取用,液体药品一般用胶头滴管或量筒取用。

取用药品时要注意“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给物质加热给液体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连接仪器时,一般先将玻璃管用水润湿,然后旋转插入橡胶塞或胶皮管中。

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空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及杂质组成。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元素: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物质的状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形状会随容器变化。

- 气态: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受压会减小体积,降温会液化。

3. 原子与分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

5.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平衡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的化学方程式。

6.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7. 能量守恒定律- 内容: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1. 元素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 分为周期(行)和族(列)。

2. 元素的性质-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 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导电,易与金属反应形成化合物。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由原子间的键角和键长决定。

-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用于预测分子的形状和极性。

四、酸碱与盐1. 酸- 定义: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常见酸: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2. 碱- 定义: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可打印(2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可打印(2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可打印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18、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20、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21、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化学初中知识点整理汇总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历史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

历史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

历史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面反射现实与探索未来的镜子,而化学则是揭示物质世界本质与变化规律的钥匙。

历史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帮助人们了解化学之前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九年级学习过程中,我们所学到的历史化学知识点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化学的窗户。

一、古希腊的四大元素理论在古希腊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提出了四大元素理论。

他们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由火、水、土和气四个基本元素构成。

这一理论在后来的化学发展中被否定,但它为我们认识物质构成奠定了基础。

二、阿拉伯化学的发展中世纪的阿拉伯世界成为了化学知识的重要传播中心。

他们在草药学、熟化学和冶金学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发明了蒸馏装置,提出了钝感物质的概念,这些都为后来的化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气体的发现与性质研究根据历史记载,气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

当时,人们注意到了空气中的一种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气体——氧气。

随着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陆续发现了其他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气等。

对气体的性质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四、原子的发现与结构研究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对原子的发现与结构研究一直是化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从古希腊时期的原子理论,到19世纪的元素周期表,再到现代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了原子的存在,并提出了各种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模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五、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关键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人们发现了许多化学反应现象,并总结了一系列化学反应的规律。

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记录化学反应,化学家们提出了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要素,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六、酸碱理论与中和反应酸碱理论是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历史上有多个酸碱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如阿布·托马斯·戴维森、托马斯·洛朗斯等。

最全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最全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初中化学史知识

初中化学史知识

初中化学史知识
赤沙中学石三虎
一、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二、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

三、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曾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四、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五、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六、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创立了原子——分子论。

七、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八、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在宋朝,利用这个反应冶铜的生产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即把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以置换出单质铜。

这种方法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九、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

1。

历史化学九年级知识点

历史化学九年级知识点

历史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在九年级历史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系列关于历史发展和化学知识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九年级历史化学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1. 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化学的起源: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践经验- 古希腊化学家:伏尼契、狄莫克里特等- 中世纪的炼金术:寻找黄金以及药物治疗- 科学革命与近代化学:开启了实验科学的时代,促进了化学的发展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无法通过化学手段分解- 常见元素:氢、氧、碳、氮等-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例子: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以及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主族与副族: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而副族元素则有差异-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性质的预测4.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物质变化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式表示方法- 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以及生成的新物质- 反应类型:例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5.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性:物质的性质,可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测试 - 酸性物质:带有氢离子(H+)的物质- 碱性物质:带有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6. 化学能与能量转化- 化学能: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具有的能量- 能量转化: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反应热:表示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7.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性质:导电性好、热传导性高、延展性强等-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方面存在差异- 金属的应用:制造、建筑、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8. 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的方法:重量法、体积法和光谱法等-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本文简要介绍了九年级历史化学的知识点,从化学的起源与发展、元素与化合物、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化学反应与方程、酸碱中和反应、化学能与能量转化、金属与非金属、化学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史上最全)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史上最全)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九年级化学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史知识点一、古代化学史在古代,人们对化学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研究和应用一些化学物质和过程上。

以下是一些古代化学史的知识点:1. 中国古代化学- 中国古代的炼金术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古代科学活动,主要探索物质的变化与应用。

- 中国古代化学的代表性人物有神农氏、蔡伦、张仲景等,他们的贡献为我国古代化学史奠定了基础。

2. 古埃及和古希腊化学- 古埃及人懂得金属的提取与制备,并在染料和香水的制作上有独特的技术。

- 古希腊化学奠定了自然哲学的基础,着重于哲学思考和物质理论。

二、近代化学史近代化学史标志着化学从炼金术转变为现代科学的重要时期。

以下是近代化学史的知识点:1. 基础理论的建立- 18世纪,拉瓦锡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与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 19世纪,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理论,为后续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门捷列夫提出了周期表概念,揭示了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存在。

2. 有机化学的发展- 在19世纪,化学家们开始研究有机化合物,柏树赫、瓦尔多等人提出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打破了“有机物只能由生物合成”的观念。

3. 物质结构的认识- 拉沙尔使用光谱仪观测不同元素的光谱线,并提出了原子能级理论。

- 卡尔·巴尔札提出了分子轨道理论,解释了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形成。

三、现代化学史现代化学史聚焦于20世纪后的科学研究与应用。

以下是现代化学史的知识点:1. 物质分析方法的发展- 色谱法、质谱法等先进的分析方法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化学分析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

2.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刘易斯和阿伦尼乌斯提出了酸碱理论,开创了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领域。

- 布朗和爱因斯坦发展了分子动力学理论,解释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3. 高分子化学的兴起- 埃米尔·费歇尔提出了生物高分子的研究,开启了高分子化学的繁荣时代。

- 长链聚合物的发现和合成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

历史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历史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历史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在历史的长河中,化学科学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众多的化学知识点,这其中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等。

下面,我们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物质是构成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元素: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常见元素有氧气、氢气、氮气等。

3. 化合物: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组成,常见化合物有水、二氧化碳等。

4. 分子:分子是化合物中的最小单位,由原子以一定方式组成。

5. 原子: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二、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有质量守恒、能量转化、生成新物质等特征。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和量。

其中,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符号表示反应条件,如→表示反应方向。

四、化学方程式的平衡1. 动态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平衡状态,其中反应速率的前后变化相等。

2. 平衡常数:平衡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用于描述反应的平衡程度。

3. 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反应的平衡。

五、溶液的性质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产生水和盐的化学反应。

2.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可以根据溶液中的酸碱性质的变化而变色,常见的有酚酞、甲基橙等。

3. pH值: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pH值低于7为酸性,高于7为碱性。

六、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的性质: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延展、可塑性等性质。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反应会产生离子,形成离子化合物。

初中化学知识点最全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最全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最全总结一、常见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莫忘单质永为零。

SO42-、CO32-负二价,NO3-、OH-负一价,还有NH4+正一价。

二、化学之最三、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二)常见沉淀白色:BaSO4、AgCl、BaCO3、CaCO3、Mg(OH)2、Al(OH)3、Ag2CO3、Fe(OH)2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其中AgCl、BaSO4不溶于酸!!!(三)有色溶液蓝色(含有Cu2+的溶液):CuCl2、Cu(NO3)2、CuSO4浅绿色(含有Fe2+的溶液):FeCl2、Fe(NO3)2、FeSO4棕黄色(含有Fe3+的溶液):FeCl3、Fe(NO3)3、Fe(SO4)3紫色:石蕊溶液、KMnO4溶液四、常见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五、混合物的主要成分六、常用计算公式七、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注:“不”:不溶于水(溶解度小于0.01g,几乎可以看成不溶,但实际溶解了极少量,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几乎没有);“微”:微溶于水(溶解度0.01g~1g);“溶”:该物质可溶于水(溶解度大于1g);“挥”:易挥发或易分解;“—”:该物质不存在或遇水就分解了。

八、酸碱盐溶解性口诀酸易溶于水,初中酸全溶。

碱中溶五位,钾、钠、氨(水)、钙、钡都可溶,(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氨水NH3·H2O、氢氧化钡Ba(OH)2)微溶只需记住钙。

(氢氧化钙Ca(OH)2微溶)可溶盐,钾钠铵、硝酸盐,全盘端。

盐酸盐(Cl-),银靠边。

(盐酸盐里除氯化银AgCl外都溶。

)硫酸盐(SO42-),除钡餐。

(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BaSO4。

)碳酸盐,可溶的只有钾钠铵;(只有相应的碳酸钾、碳酸钠和碳酸铵可溶)其余不溶于水,均能“溶于”酸。

九、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历史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点,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解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物质混合而成。

二、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电子带负电荷。

在原子中,质子和中子位于核心部分,电子则绕核心外层以电子壳的形式存在。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基于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的分类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排列,相邻元素的性质有着明显的相似性。

元素周期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

四、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重新组合和键的断裂和形成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五、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以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的方式。

它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等组成。

化学方程式能够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反应的参与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六、溶液和溶剂溶液是溶剂和溶质的混合物。

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而溶质则是指被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在溶剂中的比例来表示。

七、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的氢离子和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同时生成相应的盐。

八、化合价和离子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价电荷数。

离子是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正离子带正电荷,负离子带负电荷。

在化合物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以电荷平衡的原则结合。

九、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简称“氧化反应”,是指还原剂将电子给予氧化剂的过程。

史上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

史上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

史上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而不是。

二、化学发展史1、中国古代:发明陶瓷、青铜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2、近代:(1)的创立。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构成物质的。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

3 区别:化学变化中,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有化学变化。

注意:(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 ◆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 ,则有水生成。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 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白色粉末变成蓝色,则证明有水。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通常放在;除去水蒸气,通常放在。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盛的洗气瓶。

或通过盛有固体干燥剂(如:固体、等)的干燥管。

3 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 ,则证明有CO2生成。

历史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探讨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历史九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且常见的历史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1. 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无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例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是O。

元素又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例如钠(Na)和氧(O)。

(2)化合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结合而成。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表示,例如水的化学式是H2O,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 原子结构(1)原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而原子的尺寸则由电子云所决定。

(2)原子核和电子壳层: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处于原子的中心。

而电子则绕着原子核运动,分布在不同能级的电子壳层上。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张系统的化学元素分类工具,将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它的主要作用是展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应的元素名称。

元素按照周期和族别排列,在表内可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电子排布等信息。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时发生的一系列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产物组成。

例如,2H2 + O2 → 2H2O 表示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5.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酸具有酸性,碱具有碱性,而中和反应则是将酸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以酸的化学式和碱的化学式为基础,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

6.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指物质在与氧气(空气)接触时放出能量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全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很多老师都说化学是初中科目里最容易的一科,为什么?因为他只需要学一年的内容就可以了!确实,一年的学习,命题老师重点考查的也是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记得把下面总结在一起的知识点都记熟了,相信中考也就不难拿高分了!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 (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及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三、物质的溶解性1、盐的溶解性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2、碱的溶解性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

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四、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及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及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1)漏斗下端紧*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34、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35、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36、及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7、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38、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39、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4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4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4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43、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学科】初中物理知识大汇总!01一些常量1.空气(15℃)中的声速为:340m/s.2. 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3. 人耳区分回声:≥0.1s4. 为了保护听力和,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5. 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C=3×108m/s=3×105Km/s真空(或空气)中的电磁波速度:C=3×108m/s=3×105Km/s6. 1光年=9.46×1015m.(长度单位或距离单位)7.人体的正常体温:37℃;室内的常温为:23℃.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8. 一标准大气压下:①水的凝固点:0℃;②冰的熔点:0℃;③水的沸点:100℃(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会升高);④4℃时,水的密度最大。

9. 电压:①一节干电池电压:1.5V;②一节蓄电池电压:2V;③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④家庭电路电压:220V(家庭电路为交流电,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即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⑤手机电池电压:3.6V。

10. 元电荷:e=1.6×10-19C11. 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12. 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一只鸡的质量约:1.5Kg.13.纯水的密度ρ=1.0×103Kg/m3=1g/cm3;人体的密度ρ=1.0×103Kg/m3=1g/cm314.人步行的速度υ=1.1m/s;自行车速度υ=4m/s15.课桌的高度约:0.75m;一层楼房的高度约:3m;铅笔长:17.5cm.;中学生身高约:160-170cm16.两个鸡蛋重量约:1N;一本教科书的重量约:2.5N.01一些常量1.空气(15℃)中的声速为:340m/s.2. 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3. 人耳区分回声:≥0.1s4. 为了保护听力和,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5. 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C=3×108m/s=3×105Km/s真空(或空气)中的电磁波速度:C=3×108m/s=3×105Km/s6. 1光年=9.46×1015m.(长度单位或距离单位)7.人体的正常体温:37℃;室内的常温为:23℃.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8. 一标准大气压下:①水的凝固点:0℃;②冰的熔点:0℃;③水的沸点:100℃(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会升高);④4℃时,水的密度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