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

合集下载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是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系由产伤和缺氧引起,也是造成围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nal hemorrhage of newborn)部位包括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小脑出血和脑实质出血。

以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最常见,预后较差。

近年由于产科技术的进步,产伤所致的硬膜下出血明显减少,而早产儿缺氧所致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已成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类型。

新生儿颅内出血死亡率高,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存活的小儿常常有各种神经系统的严重后遗症,如脑积水、脑性瘫痪、癫痫和智力障碍等,应积极防治。

症状体征1.颅内出血共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

(1)兴奋症状:早期常见: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囟隆起、颅缝增宽、头围增加;意识形态改变,易激惹、过度兴奋、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眼症状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肌张力早期增高等。

(2)抑制状态:随着病情发展,意识障碍则出现抑制状态,如淡漠、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有面色苍白、青紫,前囟饱满或隆起,双瞳孔大小不等或对光反射消失和散大;呼吸障碍改变,呼吸节律由增快到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3)其他:如贫血和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等等。

2.各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各类型颅内出血的不同临床特点如下。

(1)硬膜下出血:特点为多数系产伤,出血量大。

产伤致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在数分钟或几小时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呼吸停止死亡;亚急性者,在出生24h后出现症状,以惊厥为主,有局灶性脑征,如偏瘫、眼斜向瘫痪侧等;亦有症状在新生儿期不明显,而在出生数月后产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有惊厥发作、发育迟缓和贫血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

2.缺血缺氧窒息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可 损害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形成压力被动性 脑血流。当动脉压力升高时,脑血流量增加, 可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当动脉压力降低时, 脑血流量减少,引起毛细血管缺血性损伤而出 血;低氧、高碳酸血症还可引起脑血管扩张, 血管内压增加,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或静脉淤 滞、血栓形成,脑静脉血管破裂出血。
5.脑积水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 可减 少脑脊液的产生,每日50~l00mg/kg,分3~4 次口服;对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于病情 稳定后(生后2周左右)连续腰椎穿刺,每日 或隔日1次,防止粘连和脑积水,但对此法尚 存在争议。梗阻性脑积水上述治疗多无效,可 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预后】
主要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及其他 围生期因素有关。早产儿、Ⅲ~Ⅳ级 PVH-IVH、慢性缺氧、顶枕部脑实质出血 预后差,幸存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防】
1.做好孕妇保健工作,避免早产;提高 产科技术,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伤;对 患有出血性疾病的孕妇及时给予治疗。
2.提高医护质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医 源性颅内出血的因素发生。
谢谢!
软脑膜下的颗粒层均留存胚胎生发基质(germinal matrix, GM) 。该组织是一未成熟的毛细血管网,其血管壁仅有一层内 皮细胞、缺少胶原和弹力纤维支撑。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可导致 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室管膜下出血;出血向内可穿破室管膜进入脑 室内引起脑室内出血;血液外渗可扩散至脑室周围的白质。GM层 血管壁内皮细胞富含线粒体,耗氧量大,对缺氧十分敏感,易引 起血管壁破坏出血。此处小静脉系统呈“U”字形走向汇于Galen静 脉,由于这种特殊走向,易发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致出血及出 血性脑梗死。胎龄32周以后GM层逐步退化形成神经胶质细胞,构 成生后脑白质的基础。

护理技术培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护理技术培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第 12 页
【健康教育】
1.向家属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可能会出现的后遗症等。 2.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如有后遗症者,尽早带患儿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 智力开发训练。
第 13 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 (1)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根据缺氧程度来决定给氧的方式和浓度, 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同时防止氧浓度过高或用氧时间过长而 导致氧中毒。 (2)呼吸衰竭或呼吸暂停过于频繁者应采用人工呼吸机,并根据病情需 要使用呼吸兴奋剂。
第 11 页
3.保证热量供给,保持体温稳定。 (1)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以防因吸奶用力或呕吐而加重出血,待一般情况好 转后再开始喂奶。出血轻者可用滴管滴喂,出血较重而出现拒奶、吸吮反射及吞咽 反射消失者或病危、病程长的患儿可施行鼻饲,以保证营养供给。并少量多次给奶, 给奶速度要慢,以防发生溢奶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或窒息。不可强行喂养,以免吸入 气管。停乳期应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热量需要。 (2)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体温过高时给予适当的物理降 温。
第 4页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象、血气分析、凝血酶原时间、脑脊液检查等。 2.辅助检查:头颅CT、头颅超声等。
第 5页
(三)治疗原则
第 6页
1.镇静、止痉: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安定)等。 2.止血:使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等。 3.降低颅内压:有颅内高压者可选用呋塞米;如有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 不整、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等,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以降低颅内压力。
第 7页
4.脑代谢激活剂:出血停止后,可给予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脑活素 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4日为1个疗程。恢复期可给予吡拉西坦(脑复 康)连续服用3个月。 5.外科处理:对硬脑膜下出血的足月儿,可行脑硬膜穿刺,每日1次,每次 抽出量不超过15 ml。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后脑积水的患儿,可进行脑室穿 刺引流,维持7日后撤除。如果头围还是继续增大,可考虑行脑积水分流 术。

新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
04 措施
孕期管理和保健对预防新生 儿颅内出血的影响
孕期保健对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孕期定期体检、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的孕妇,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了30%。 早期识别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性 新生儿颅内出血若在出生后6小时内发现和处理,生存率高达90%, 延迟则下降至15%。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及时有效处理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使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死亡率由40%降低到 10%-20%。 预防孕期高血压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影响 孕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诱因,控制好血压可 减少50%的发病风险。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新生儿颅内出血
常见症状
新生儿颅内出血 症状包括呕吐、
嗜睡等。
早期识别 处理方式
及时就医
体征
新生儿颅内出血 的风险因素和高 危人群
新生儿颅内出血高发性 据统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率约为1%-3%,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 因之一。 早产儿为高风险人群 根据研究,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颅内出血的风险比足月儿高出近5倍。 缺氧、窒息增加出血风险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因缺氧或窒息导致的脑部损伤,是引发颅内出血的重要诱 因。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在 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
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早期诊断 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数据,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出率达到90% 以上,且无创伤、快速,适合新生儿使用。 CT扫描对颅内出血的定位和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一项研究,CT能准确判断出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其敏感性达到 100%,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MRI对颅内出血的长期追踪和预后评估 一项发表在《儿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MRI可以有效评估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恢复情况和远期预后,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会对婴儿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这种情况是指婴儿在出生后头部或颅骨中发生的出血,可能会导致脑损伤和其他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关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知识点:
1. 病因: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是由于婴儿的脆弱血管在分娩过程中遭受损伤所致。

其他因素,如难产、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也可能增加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

2. 症状: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通常包括持续性哭泣、呕吐、抽搐、呼吸困难、抽搐以及神经系统异常。

如果注意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3. 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进行脑部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来确认是否出现颅内出血。

4. 治疗与护理: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方法包括监测和稳定患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稳定,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5. 预防:虽然无法完全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但孕期定期产检、提前了解产程风险以及正确处理难产可能会减少发生颅内出血的机会。

如果发现婴儿出现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相关的症状,应立即寻求
医疗帮助。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并提高婴儿康复的机会。

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

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

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和认知障碍。

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分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指导依据。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Papile分级标准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分级。

该标准将新生儿颅内出血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Ⅰ、Ⅱ、Ⅲ和Ⅳ级。

Ⅰ级颅内出血:轻度颅内出血通常出现在侧脑室周围的小出血点,病情相对较轻,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多数能够自行恢复。

Ⅱ级颅内出血:中度颅内出血通常表现为侧脑室周围较大的出血点,病情较为严重,但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儿也能够恢复。

Ⅲ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范围进一步扩大,累及脑室或脑白质,头围急剧增大,颅内压升高,临床表现更为明显。

这类患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同时也需要积极的护理和恢复。

Ⅳ级颅内出血:最严重的颅内出血表现为儿童严重的颅内压升高,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尤其是偏瘫、癫痫等症状常常出现,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或其他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除了Papile分级标准外,国内也有一些分级标准,如北京标准、上海标准等。

这些标准虽然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都是用来评估新生儿颅内出血严重程度的指导标准。

总之,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石。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分级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力求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恢复,最大限度地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常常因为缺氧、产伤、早产等原因导致。

这种疾病对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都有很大的威胁,因此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方法。

一、一般护理1、保持安静环境:颅内出血的患儿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以避免噪音和震动。

医护人员应尽量避免移动或触摸患儿的头颅,避免引起进一步的伤害。

2、维持正常体温:保持患儿的正常体温,避免过热或过冷,以防止颅内出血的进一步恶化。

3、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儿能够顺畅呼吸,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吸氧等措施。

4、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二、饮食护理1、母乳喂养:对于可以母乳喂养的患儿,应尽量母乳喂养。

母乳中的营养物质和抗体可以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2、人工喂养:如果母乳喂养有困难,可以考虑使用配方奶进行人工喂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配方奶中的营养成分可能不完全相同,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3、饮食调整: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适当调整饮食,以促进患儿的恢复。

例如,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三、药物治疗1、止血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的止血药物来控制出血。

2、降低颅内压药物: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儿,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来降低颅内压,以减轻对大脑的进一步损伤。

3、抗生素:如果存在感染的风险,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四、心理护理1、给予安慰和支持:患儿的家长和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儿足够的安慰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的时期。

2、解答疑问:对于患儿家长的问题和疑虑,医护人员应该尽力解答,以帮助他们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3、提供信息:医护人员应该向患儿家长提供关于颅内出血的信息,以及治疗方法、可能的风险和预后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情况。

4、增强信心:尽管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是只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正确的护理,大部分患儿都可以恢复健康。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

【诊断】
• (一)病史 • 有新生儿窒息或产伤史。
【诊断】
• (二)临床表现 • 颅内出血症状与体征因出血部位与出血量不同而异,临床表现为中
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
(二)临床表现
• 1.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重症者 表现如下:
• ①急剧恶化型,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急剧进展,出现意识障碍、 呼吸暂停、光反射消失、凝视、肌张力严重低下或周身强直性惊 厥、前囟紧张隆起,出现难以纠正的酸中毒或猝死;
(二)临床表现
• 2.硬脑膜下出血:亚急性者,在出生24h后出现症状,以神经兴奋症 状及惊厥为主,有局灶性脑征如偏瘫、斜视;
• 亦有的症状在新生儿期不明显,在生后数月发展为慢性硬脑膜下积 液,导致癫病发作。
(二)临床表现
• 3.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是指脑室内出血或硬脑膜下出血 时,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治疗】
• 6.III级以上IVH 患儿:应定期做头颅B超,随访脑室大小,每日行腰穿 穿刺放液,必要时请外科干预。
【治疗】
• 7.出血后脑积水:作脑室穿刺引流,维持7天后撤除,如头围继续增大, 可考虑行脑积水分流术。
【治疗】
• 8.预防医源性颅内出血:防止脑血流动力学紊乱,突然和(或)持续的 脑血流过高,如高碳酸血症、高血压、迅速扩容等。
• III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 IV级,脑室内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可呈均匀血性并 可见皱缩红细胞,其他类型出血脑脊液可正常。
• 3.连续观察头围变化:有助于监测脑室体积的变化。
【治疗】
• 1.加强护理:保持安静,减少干扰,抬高头位,保证液量及热量的供应, 头三天液量一般控制在60ml/(kg.d)左右,有呕吐等情况时酌情增加。

《新生儿颅内出血》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课件

03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语言训练和认知训练 等,以帮助患儿恢复神 经功能。
04
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推 拿和中药治疗等,可以 辅助改善患儿症状和促 进康复。
04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 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产检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孕 期并发症,降低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风险。
避免早产

颅内高压
颅内出血后血肿占位效应引起 颅内高压,可能导致脑疝。
癫痫
颅内出血可能引起脑组织损伤 ,导致癫痫发作。
感染
颅内出血后可能出现脑实质或 脑膜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新生儿颅内出 血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处理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 等。同时注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防 治感染等综合治疗。
合理喂养
家长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喂养 新生儿,保证营养供给。
康复训练
早期干预
定期评估与调整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需要进行早期干预 ,包括抚触、按摩、被动运动等,以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定期评估新生儿的康复进展情况,及 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以提高康复效 果。
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康复需要,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认知、 语言、运动等方面的训练。
《新生儿颅内出血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新生儿颅内出血概述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与诊断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与并发症
01
新生儿颅内出血概述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其他 无法解释的黄疸和贫血
临床表现
二、各型颅内出血的特点
1.硬脑膜下出血 ①多数为产伤所致;
②急性大量出血,呼吸停止、死亡;
③亚急性者出生24h后惊厥,伴偏瘫等局灶性脑征;
④新生儿期症状不明显,出生数月后产生慢性硬脑膜 下积液,惊厥发作、发育迟缓和贫血等。
临床表现
2.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①生后第2天发作惊厥; ②发作间歇情况良好; ③症状轻重与出血量有关。
量降低
治疗要点
镇静、止痉
B
止血 A 治疗要点
C
降低颅内压
外科处理
E
D 应用脑代
谢激活剂
护理原则
1.保持安静、少动:抬高上半身15度到30度,侧 卧,护理操作与治疗集中进行。 2.保证入量:病重者推迟喂奶时间,以静脉补液; 吸吮吞咽困难者,通过胃管喂奶。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合理
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并且好转及时停
止用氧。
护理原则
4.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记录:生命体征、出入 量、瞳孔、神经反射。 5.保持瘫痪者肢体的功能位。

病因和发病机制
3.其他
不适当地输液 频繁吸引、气胸
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
出血性疾病
颅内出血
……
临床表现
一、常见症状
意识形态改变 激惹、过度兴奋或抑制如表情淡漠、 嗜睡、昏迷等
眼症状 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震颤等
颅内压增高表现 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等 呼吸改变 增快、减慢、不规则或暂停等 肌张力改变 早期增高,以后减低 瞳孔 不对称,对光反应差
病因和发病机制
1.产伤性颅内出血
胎头所受压力过大 局部压力不均 头颅短时间内变形过速 •大脑镰、小脑 幕撕裂而致硬 脑膜下出血; •脑表面静脉撕 裂常伴蛛网膜 下腔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 护理学 名词解释

新生儿颅内出血 护理学 名词解释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学名词解释】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定义和分类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指新生儿脑组织内或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隙内的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

根据出血部位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颅内出血、颅外出血和颅内外出血。

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产伤、窒息、产后窒息等因素,早产、围产期感染、低出生体重、难产等也是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3. 护理学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性护理学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和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工作包括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及时进行抢救等,对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4. 处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要点护理工作应该以患儿为中心,全情关注患儿的身心健康,及时观察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并给予适当的抢救措施。

要根据医嘱规范用药,及时更换体位,保持患儿情绪稳定等。

5. 关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看法和建议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我们需要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护理。

在预防方面,加强对孕妇的护理,保障胎儿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在治疗方面,要及时观察病情,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6. 总结和回顾通过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护理处理要点和预防方法,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应对各种疾病情况。

以上是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学名词解释的文章撰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和逝去率都相当高。

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全面的护理十分重要。

护理学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和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及时进行抢救等,这些都对患儿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护理人员应该定时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特别是出血部位的症状和体征,如突然出现头部肿胀、呕吐、烦躁等现象都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临床上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

颅内出血风险高的新生儿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难产儿、胎头受力娩出、产伤等。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病因颅内出血多由以下因素引起:1.催产素使用。

催产素是一种能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可导致胎头受力较大,使新生儿头部血管破裂出血。

2.胎头受力。

胎儿在产道受力过大,头部受到压迫和挤压,造成头部血管破裂出血。

3.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这类婴儿的头骨比较薄,头部血管比较脆弱,容易发生颅内出血。

4.新生儿产伤。

新生儿在娩出时,由于胎头过大、胎位不正等原因,造成产褥期产伤,使得新生儿头部血管破裂出血。

二、临床表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1.神经系统症状。

新生儿可能出现烦躁、嗜睡、拒绝进食、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抽搐和昏迷等症状。

2.头部异常。

新生儿头部可能出现肿胀、硬结和压痛等症状。

3.皮肤黄疸。

出生后1-2天内出现皮肤黄疸,黄疸程度较重。

三、诊断确诊新生儿颅内出血需要通过以下检查手段:1.头部超声。

颅内出血初期,头部超声检查可测量颅内出血灶的大小和位置。

2.头颅CT。

对于严重的颅内出血,需要进行头颅CT检查以确定出血的情况。

3.脑电图。

对于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可以进行脑电图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脑电异常。

四、护理对于患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需要进行以下护理:1.密切观察。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心率、呼吸和神经系统症状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安静休息。

由于颅内出血可能导致新生儿烦躁不安,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噪音和刺激,保持室温适宜。

3.间隔喂养。

新生儿食欲减退,应该进行间隔喂养,小而频繁,以避免吞咽不畅或呕吐。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颅内出血可能导致新生儿水、电解质平衡发生紊乱,护理人员需要控制输液量,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气和血钾等指标。

5.心理支持。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PPT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PPT
孕期保健:孕期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产生 过度的颅内压力。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产检,及 早发现和干预颅内出血等疾病 。
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出院后定期带婴儿进行随访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颅内出血的护 理
颅内出血的护理
早期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婴儿 的体温稳定、保持气道通畅、 定期监测婴儿的生命体征等。
饮食护理:根据医生建议,合 理安排婴儿的饮食,避免过度 喂养和过度饥饿。
颅内出血的护理
病情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婴儿的病情 变化,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护理 措施。
颅内出血的治 疗
颅内出血的治疗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给婴儿 使用一些药物来减轻症状和促 进康复。
物理疗法:包括物理治疗、理 疗和按摩等,可以帮助婴儿缓 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颅内出血的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颅内出血情况, 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颅内血肿切 除术等。
颅内出血的预 防与注意事项
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新生儿颅内出 血护理PPT
目录 介绍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护理 颅内出血的治疗 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介绍颅内出血
介绍颅内出血
什么是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 指在颅腔内发生的出血现象, 常见于新生儿期。
颅内出血的类型:包括颅内血 肿、颅内出血和脑积水等。
介绍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的原因:可能由于胎儿过度的 颅内压力、孕期大出血等引起。

新生儿颅内出血预防和措施PPT

新生儿颅内出血预防和措施PPT
使用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尽早识别颅内出 血。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抢救和干预。
如何进行有效干预? 外科干预
对严重出血的婴儿,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
手术风险需与潜在收益进行权衡。
如何进行有效干预? 支持性治疗
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治疗,比如维持生命体征 稳定。
包括呼吸支持和营养支持等。
为什么要重视预防?
关注新生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
谢谢观看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类型
颅内出血主要分为脑室出血和脑实质出血。
不同类型的出血对新生儿的影响和预后不同。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危害
颅内出血可能导致脑损伤、智力障碍及其他长期 健康问题。
及时的识别和干预非常关键。
谁是高危人群?
谁是高危人群? 早产儿
早产儿因脑发育不成熟,易发生颅内出血。
胎龄在32周以下的婴儿风险更高。
谁是高危人群? 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婴儿,发生颅内出血 的概率显著增加。
低体重与生理应激反应有关。
谁是高危人群? 产伤
在分娩过程中,若使用助产器具,可能增加 颅内出血风险。
尤其是在使用胎吸或产钳的情况下。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
为什么要重视预防? 提高存活率
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活 质量。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显著提高。
为什么要重视预防? 降低并发症
通过预防可以减少新生儿后期发生脑损伤等并发 症的风险。
减少长期医疗费用和家庭负担。
为什么要重视预防? 促进健康成长
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减少智力和身体发育的障 碍。
高危孕妇应接受专业医疗团队的监护。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分娩管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健康教育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健康教育课件
、关节肿痛等。
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高胆红素血症 - 病因: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
高。 - 症状:黄疸、食欲不振、尿液颜色
异常等。
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其他症状 - 病因:新生儿颅内出血可
导致其他症状。 - 症状:呕吐、惊厥、体力
下降等。
3. 如何预防 新生儿颅内出
血?
3. 如何预防新生儿颅内出 血?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颅内出血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来减轻颅内血液积聚的压力 。
5. 康复与日 常护理
5. 康复与日常护理
康复训练:根据医生的指导, 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帮助新 生儿尽快恢复健康。
日常护理:保持新生儿的个人 卫生,提供适当的营养,定期 带孩子进行体检等。
6.生的建议,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 查。
注意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和保护幼儿头部 。
6. 注意事项
如果发现任何不正常的症状, 应立即咨询医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准妈妈们在妊娠期应该注意遵循医生的 建议,定期去医院检查。 分娩时应避免使用过多的力量,保护新 生儿的头部。
3. 如何预防新生儿颅内出 血?
新生儿出生后,注意保持合适 的体温、避免剧烈晃动幼儿。
4. 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治疗
方法
4.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根据症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医生可以给新生儿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
原因:通常是由于新生儿身体 脆弱,血管易受损,或者在分 娩过程中受到外力压力造成的 。
1.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
分类:根据颅内出血的程度严重与否, 可分为四级,从轻到重依次是Ⅰ级、Ⅱ 级、Ⅲ级、Ⅳ级。
2. 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症状
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颅B超
冠状切面:右侧大脑 半球(顶额颞叶)表 面大片无回声暗区, 脑实质受压变形(箭 头) 右侧硬脑膜下 大量出血。
硬脑膜下出血
头颅CT
硬脑膜下出血(箭头所示)
头颅CT
天幕缘出血 (箭头所示)
小脑出血
CH
Cerebellar Hemorrhage
包括

原发性小脑出血 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 血扩散至小脑
每日或隔日1次,防止粘连和脑积水(此法尚存
争议)
梗阻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预 后
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及其他围生
期因素有关
早产儿
Ⅲ、Ⅳ级PVH-IVH 慢性缺氧 顶枕部出血 预后差,幸存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最适检查时间为生后2~5天
MRI
分辨率高,无创、无X线辐射危害 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成像→清晰显示 颅后窝及脑干等B超和CT不易探及部位病变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支持疗法 止血 控制惊厥

降低颅内压 治疗脑积水
保持患儿安静,尽可能避免搬动、
及刺激性操作
维持正常的PaO2、PaCO2、pH、
头颅B超
冠状切面 : 双侧脑 室内出血,侧脑室 明显扩大,左侧更 明显。
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
头颅B超
冠状切面 :右侧脑室 内 出 血 ( 绿 箭 头 )破 入
临近脑实质→右颞-枕
叶脑实质出血(红箭
头).
脑室内、脑实质出血
头颅CT
室管膜下出血(箭头)
室管膜下(绿箭头)及侧
脑室体部出血(红箭头)
头颅CT
团,左侧更重,脑中
线轻度移位→脑实质
出血(箭头)
脑实质出血
头颅CT
HIE并皮层下多发灶状 出血(红箭头) 白质小血肿(黄箭头) 白质广泛性水肿
头颅CT
半卵圆中心出血(红箭头) 皮层下出血(黄箭头)
头颅CT
右侧室管膜下出血(红箭头) 白质血肿 (绿箭头)
头颅MRI
弥漫性皮层下出血(绿箭头)及基底 节出血(黄箭头) ,弥漫性水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颅CT
外侧中央沟及大脑表面沟多发浅条 状及点状高密度影,蛛网膜下腔出 血(箭头所示),大脑弥漫性水肿
硬脑膜下出血
SDH
Subdural Hemorrhage
由产伤引起 多见于足月巨大儿
硬脑膜下腔(黑箭头所示)
临床特点
出血量少 无症状,少数数月后发生慢性硬脑
膜下积液 出血量多 出生24小时后出现惊厥、偏瘫和斜视 严重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 出生后数小时死亡


静脉出血性梗死
产伤引起小脑撕裂
临床特点
多见于GA<32周、 BW<1500g的早产儿或
有产伤史的足月儿
严重者出现脑干症状频繁呼吸暂停、瞳孔 变化、心动过缓,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头颅B超
矢状切面 小脑出血 冠状切面 冠状切面显示小脑部位弥漫性强回声改变,左矢状切面 示小脑回声显著增强,小脑失去正常形态,边缘不规则
等部位出血后向蛛网
膜下腔扩展 蛛网膜下腔(箭头所示)
临床特点
是新生儿常见的出血类型
病因 主要为缺氧、酸中毒、产伤
预后 大多出血量少,无临床症状,预后良好
部分典型病例 生后第2天发生惊厥,但发作
间歇表现正常
极少数病例 大量出血短期内死亡
主要后遗症 交通性或阻塞性脑积水
头颅B超
冠状扫描:示蛛网膜下腔 ( E)和半球裂隙( I) 显著增宽,蛛网膜和皮 层表面回声增强,S为矢 状窦
动脉压
动脉压
脑血管扩张
血管内压增加
静脉淤滞、血栓形成
脑内毛细血管缺 血性损伤出血
脑内毛细血 管破裂出血
脑静脉血管 破裂出血
产伤
胎儿头部过分受压 机械性损伤
胎儿过大
胎儿头部
过分受压
产程延长
胎位不正
胎头吸引
机制性损伤
产钳助产 臀牵引
天幕、大脑镰撕裂、脑表浅静脉破裂 硬脑膜下出血

医源性

频繁操作(头皮静脉穿刺、加压给氧、 吸
侧脑室积血(蓝箭头) 、左侧脑 脑室内出血(绿箭头) 脑室扩大(黄箭头)
室旁脑实质小血肿(黄箭头) 右
室管膜下出血(粉红箭头)
头颅CT
脑室内出血、脑室扩大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Primary Subarachoid Haemorrhage
出血原发部位在蛛网
膜下腔内,不包括硬
膜下、脑室内或小脑
→小脑出血(箭头)
头颅MRI
小脑出血(箭头所示)

小静脉栓塞、毛细血管压力增高、破裂所致 出血部位、量不同,临床表现及预后而异 脑干出血有脑干症状,而前囟张力不高 主要后遗症为脑瘫、癫痫和精神发育迟缓 出血部位可液化形成囊肿,与脑室相通形成 脑穿通性囊肿
头颅B超
冠状切面:双侧大脑 半球团块状强回声光
注意 两药合用对呼吸抑制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须慎用
颅内高压症状→速尿
每次0.5~1.0mg/kg,每日2~3次,静注
中枢性呼吸衰竭→小剂量甘露醇
每次0.25~0.5g/kg,静注,每天2~3次
减少脑脊液 乙酰唑胺 50~100mg/kg.d,分3~4次口服 Ⅲ级~ Ⅳ级PVH-IVH
病情稳定后(生后2周左右)连续腰椎穿刺
Ⅰ级 室管膜下出血
Ⅱ级 脑室内出血,无脑室扩大 Ⅲ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Ⅳ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脑室内出血分级示意图(水平面)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临床特点
是引起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率 GA愈小、BW愈低,发病率愈高 GA <32周、 BW < 1500g高达40%~50%以上 出血发生时间 50%在生后<24h,90% 在<72h,
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参数设 臵不当等)
输入高渗溶液(碳酸氢钠、葡萄糖等)
新生儿凝血功能不足、肝功能不成熟、
或患其他出血性疾病
母患原发性血小板性紫癜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和体征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脑膜下出血 小脑出血 脑实质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
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学院
常 立 文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病因和发病机制
早产 缺氧窒息 外伤(以产伤为主) 其他
<32W早产儿
脑室周围室管膜下
小脑软脑膜下颗粒层
小静脉系统
呈“U”字形走 向汇于Galen静 脉
胚胎生发基质
渗透压及灌注压
维生素K1 5mg/d 维生素C 0.1~0.5/d
止血敏 0.125/d
首选 苯巴比妥钠 负荷量20mg/kg,15~30分钟内静脉滴入 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可加用10mg/kg 维持量为5mg/(kg· d) 安定 苯巴比妥钠无效时加用 剂量0.3~0.5 mg/kg,静滴
仅少数发病较晚
预后 Ⅰ级~Ⅱ级出血绝大部分存活、预后好
Ⅲ级~Ⅳ级出血者50%以上死亡,幸存者半
数以上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头颅B超
A 左矢状切面
B 右矢状切面 室管膜下出血 双侧室管膜下强回声光团(箭头)
头颅B超
左矢状切面:室管膜
下出血(绿箭头)
侧脑室内出血(黄箭
头),侧脑室无扩张
脑室内出血伴室管膜下出血
未成熟 毛细血管网
缺少胶原和 血管壁仅有 弹力纤维支撑 一层内皮细胞
易发生血流 动力学变化
毛细血管破裂
动脉压
出血
脑室出血
血管壁破裂
缺 氧
血液外渗
穿破室管膜
室管膜下出血
脑室周围白质 出血
胚胎生发层基质示意图(水平面)
侧脑室前角
尾状核头部
胚胎生发层基质
内囊
尾状核尾部
侧脑室后角 丘脑
窒息缺氧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压力被动性血流
常见症状和体征
意识改变 呼吸改变 激惹、嗜睡、昏迷 增快或减慢、呼吸暂停
颅内压增高
眼征 瞳孔 肌张力 其他
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
凝视、斜视、眼球震颤 不对称、对光反应迟钝 增高、减低或消失 黄疸、贫血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PVH-IVH
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 头颅影像学检查分为四级

加强孕妇保健工作,提高产科技术 提高医护质量,避免医源性颅内出血发生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诊 断
病史、 CT、MRI
确诊
头颅B超
无创、价廉、床边操作、连续进行
对PVH-IVH及白质软化(PVL)、多囊
脑软化分辨率高→首选
生后3~7天进行,1周后动态监测 检查PVL最佳时间是生后3 ~ 4周
CT
有助于了解颅内出血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