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教学重点]

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教学难点]:

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

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

1、《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2、《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

3、《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播放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学生在音乐声中入座营造民歌氛围

一、导入师生唱西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

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吗?(《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领唱,合唱部分在老师的指挥下全体合唱。〔会唱的多唱,不会唱的也能唱。〕

3、导入新课。

1、从熟悉的民歌入手,冗余度高,提高学习兴趣。

2、心情愉悦的情感交流,用歌声活跃课堂,让学生感受激情和爱。“先声夺人”活跃课堂气氛。

3、全体参与,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歌唱基础好的学生,师生平等、人人平等。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以测试的方式在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4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欣赏陕西民歌《脚夫调》引导学生总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学生找五省位置,并用“晋、陕、宁、甘、青”等简称填写在相应位置。

2、用谈话法、讨论法回答: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

1、集体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借景抒情〕。

2、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聆听歌曲:⑴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大)⑵了什么演唱方法?(假声)⑶节奏怎样?(节奏自由,句末最为明显。)《上去高师:《上去

高山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属山歌的一种。

1、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第一次聆听歌曲:歌曲有几句?(四句)

3、跟唱歌曲两遍:(用方言)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同的地方。(第一第二句:头相同,尾不同;第二第四句:尾同头不同)1、“脚夫”、“婆姨”是什么意思?(“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哥”。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2、边听边思考:⑴有几句?〔上下两句〕⑵音乐情绪怎样?(第一句上行,第二句下行)师:《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出示测试题:

1、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2、表现了西北人民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3、歌曲内容大都表现什么阶层的生活?〔平民生活。〕

4、师:民歌中对家园的赞颂、对生活的热爱,感情质朴,自然真切,反映大众情感,平民色彩浓厚。1、运用知识复现法,通过做题,让学生明白,地理环境影响人的性格、生产方式、语言,这一切都与民歌的风格形成有关。2、渗透民族文化意识,为下一步做铺垫。

1、通过朗诵引导发现:原生性民歌衬词用得多。

2、感受方言语调在歌曲中的作用。

3、通过聆听和思考发现:旋律高亢、节奏自由等特点。

4、引导学生探究“花儿”的风格特征。感受民间歌手演唱时,运用的方言、衬词衬腔、发声方法认识这首歌,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认识“花儿”这种山歌体裁。(关于“民歌体裁”这一知识点,放在本单元结束总结时再精讲。)1、感受收获后的喜悦心情和幽默、风趣的情绪。2、探究民歌创作手法“换头合尾|”、“合头换尾”、“鱼咬尾”等。3、感受和理解四句旋律“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感。1、探究“信天游”的风格特点。2、了解“脚夫”常年赶者牲口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沟壑,在寂寞无助中,借景抒情,消愁解闷的心情。3、理解第一句旋律上扬的原因是唱“景”,第二句下行是因为唱得是郁闷的“心情”;“情”与“景”、“上行”与“下行”形成对比。1、运用口头检查法和直观检查法,根据测试题检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2、让学生明白,民歌的美就在于她的:“原生性”。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抒发都包含在高亢的歌声中,体现和渗透着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与情感之中,易接近,贴近民众。

三、拓展与升华

民歌的发展与继续学习。

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西北民歌?〔教师和学生都说自己知道的民歌。教师唱出所说的所有民歌片段——好似赛歌。〕

2、听王宏伟的《西部放歌》、彭丽媛的《刮春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课堂时间,作为机动内容〕

3、同教材上的民歌有何关系?〔现代民歌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方法艺术性、时代性更强,教材上的民歌更质朴、纯真,靠口传心授繁衍至今;民歌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1、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民歌的愿望,进一步感悟民歌的真谛。

2、引导学生用动态的、发展的审美意识鉴赏民歌,使我们的学生能受到开放的、最佳的音乐教育生态气候的滋润。为终生喜爱和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三年级数学下册1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案新人教版

1位置与方向(一) 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主要教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第二部分,了解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方向,并能描述平面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第三部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具体情境,创设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问题解决的教学,适当降低了难度,不再要求根据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只要知道这四个方向就可以了。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着较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作基础,教科书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导入点,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方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描述、交流中体验方位,有利于学生方位感的形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有关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支撑和丰富的表象

积累,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1.引导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时,要让学生指出对应参照物,注意描述时往往以自身所处的位置为中心,让学生说说东、南、西、北分别在哪个方向,是怎么知道的。 2.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教科书情境图更换为本班学生熟悉的场景。例如将例1~例3的校园场景图更换为本学校的示意图;将例4的动物园导游图更换为本地动物园或公园示意图。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方位,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如,让学生指指校园的各个方向,说说自己教室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授课: 蒋凝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欣赏 1.《上去高山望平川》 2.《刨洋芋》 3.《脚夫调》 音乐知识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a、自己演唱一首民歌,新疆《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四川《太阳出来喜洋洋》《康定情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歌好比春江水》山东《沂蒙山小调》江苏《茉莉花》 b、学生欣赏演唱的几首民歌后,提问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 c、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二、教学新课 引用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今天,我们就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导入地理位置和地域特征:花儿、信天游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a、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b、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2、欣赏《刨洋芋》 a、学生浏览课件,了解歌曲介绍: 《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 b、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 (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3、欣赏《脚夫调》第1 页共2 页

高亢的西北腔

高亢的西北腔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节的课题是“高亢的西北腔”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创作方法。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1、地位:我国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民歌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有的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有的直接反应社会现实,有的体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西北民歌在中国民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作用:通过欣赏西北民歌,认识西北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进而认识西北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通过欣赏能让同学们意识到应该对祖国的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更应当肩负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歌曲,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理解三首歌曲的内容、情感及风格。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让学生对“花儿”、“信天游”有较明确的认识。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和感受作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知识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热爱中华民族的民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四、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与讲解结合,让同学对比聆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音乐风格,通过启发引导同学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探究民歌的风格及成因,了解西北民歌的体裁,尤其是“花儿”和“信天游”。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以《在那遥远的地方》导入。 教师提问: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同学回答后老师总结:西北民歌是黄土文化的积淀,是西北人世世代代用苦难凝成的歌,能让你闻声落泪,血脉贲张的那就是西北民歌。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高亢的西北腔》。 2、欣赏青海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根据同学反应教师提问: (1)既然大家觉得民歌太难听!那么旧的民歌为什么能得以流传?为什么民歌风格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让同学根据西北地区的人文特征和地貌特征讨论。 教师总结:民歌反映了最普通人民的心声,内容也反应了人民的喜怒哀乐,对爱情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民歌是口头相传,凭个人记忆口传心授,在传唱中依各人各地情况再进行加工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浙江教师招聘考试【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 1、《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2、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教学难点】 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等。 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高亢的西北腔》课件等。 2015年浙江教师资格面试培训/辅导: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1347357.html,/zg/2015_jszgms/?wt.mc_id=lq11904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来看这幅地图。谁能来说一说,我国的西北地区是指其中哪几个省份呢? 生: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

师:那又有谁知道,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又是如何的呢? 生: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开阔。中公教育提供 师:正是因为这样的地形地貌,使得西北民歌形成了旋律高亢辽阔的特点。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信天游”则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作品鉴赏: (一)《上去高山望平川》 1、风格特点。 师:首先我们让我们走进青海,欣赏一首青海的“花儿”。听完后告诉我,这首民歌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 生: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上下两个乐句的旋律线有何特点吗? 生:上句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回环往复 师:一唱三叹,使奔放高亢的气势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也使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览无余、直泻千里。 2、生:没有乐队伴奏,单靠人声来演绎,节奏比较自由。 3、生:具有浓郁的西北味?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浓郁西北味呢?从语言上看,它是用什么语言演唱的啊?对了方言演唱的。那演唱方式呢?跟我们平时有什么不同啊?采用了真假声结合的方式。 还有吗?还有什么原因。 生:加了很多村词。使得这西北味更加醇厚。 4、师:那我们把村词去掉呢?我们来念一念歌词 上去——高山——望平川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发现什么特点了吗? 生:上句采用2+2+3七言奇数句下句采用3+3+2八言偶数句 两段歌词,第一段写景。第二段抒情。中公教育提供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和描述其他三个方向。 教法设计:情境法启发引导 学法指导:谈话法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齐唱儿歌《东西南北》。 全班齐诵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老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怎样辨别方向的? 学生自由发言。 3.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运用情境导入课题,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演示:例题图《小明上学》。(引导学生在屏幕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提问: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哪个方向是东?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

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师:我们前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后面是() 全体起立:面向(),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又面向(东面) 师:你发现了什么?(东西相对、南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不管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方向不变)板书: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屏幕: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阳站立。你知道(课件出示:小明面向太阳站立图)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根据学生回答,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整)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教学“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做个指方向游戏好吗? (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发出口令,学生指出方向 (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 (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豆荚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 学生面向北面战立,一边指方向,一边回答。 (设计意图: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参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应用与拓展。 1、说一说,运用北极星、树的年轮和指南针辨认方向的方法。(“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交流辨别方向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题中相应的图,并讲述运用北 极星、树的年轮和指南针辨认方向的方法。 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方都有什么。(“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看一看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会在地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根据一个方向,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会在地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导入新课。 1、游戏:我说你做。 教师说前后、上下、左右等方向,学生快速指出。 2、你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吗?学生试着指一指。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展标激趣,突出课标。 出示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导学探究。 1、学习儿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⑴、边说方向歌,边指方向。(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⑵、让学生转一下身体,改为面朝北方,再让学生指指看,在他的右边还是南吗?如果面向西呢?如果面向南呢?……你发现了什么? ⑶、学生自由交流,全班汇报,(发现东方和西方是相对的,南方和北方是相对的。) ⑷、小结:当我们转动身体面向某个方向时,虽然我们的前、后、左、右的位置变了,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始终没有变。只要我们知道一个方向,就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⑸、说一说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各有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⑹、说一说操场的东、南、西、北方各有什么?(小组内先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2、联系实际,认识平面方位。 ⑴、刚才我们认识了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你们能把它们表示在平面图上吗? ⑵、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方向对应的物体一样,但标出的方向不同,有的东在上,有的西在上……) ⑶、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们规定地图上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这四个方向的。

《认识东南西北》练习活动课教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练习活动课教学设计 “祥和如意乐羊羊与你同游羊城新八景”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第六册 〖教材简析〗认识东南西北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但又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概念的基础上,把眼光放得更远些,进一步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名词的概念,进一步认识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方向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学情的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辨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此基础上简单的路线图,通过这节练习活动课,感觉练习活活实践中,能较好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相信孩子们学起来不会太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众◎ 1.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和的应用意识。 2.通知网上参观“羊城新八景”,渗透爱羊城,爱我们的美丽文明的广州教育。 〖教学重点〗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与指导学习相结合。 ◎学法◎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高中音乐鉴赏《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聆听两个版本的《脚夫调》,比较舞台演出与原生态演唱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认同民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对人们普遍存在情感的真挚表达。 2、认真细致的聆听《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3、对民歌的基本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对西北民歌—尤其是对“花儿”、“信天游”要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教学难点: 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内容: 《脚夫调》(陕西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刨洋芋》(山西民歌)、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人音社现有配套音像资源及教材资源。 (二)网上资源:直接搜索花儿及信天游、山西民歌等关键字。

有关青海花儿的论坛:.qhai0972. 陕北民歌网址:.ylei./sbmgg.htm及.zgya./zgya/sbmg.htm等。 (三)影视音乐中的陕北民歌。如:《 * 》、《信天游》等。 (四)教师能亲自演唱的西北民歌。 (五)学生搜集到的资源。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发挥教师个人魅力,展现个人专业技能,直观给与学生感受 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民歌产生兴趣。 2.充分利用教学课件与视频资料,多给与学生提供民歌的信息 资料,逐渐形成对民歌的情感,以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建议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歌或问题导入,在此 基础上去多听、多唱、多想、多比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用对比赏析法与体验法。 4.用好课后的拓展与探究题。如: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 4题,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写上简称;探究的 环节可直接用书后的第二题与第四题,引导学生的体验活动也可用第 一、三题等。 (二)学习指导策略 教师尽量指导学生用好教材,认真阅读课本上的知识点,可带 着书后相关问题去体验、探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六、教学过程:

高一音乐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祖国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更应有当肩负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与当地环境、生存状态、人物性格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西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等民歌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和“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四、重难点 1、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 审美评价; 2、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五、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视频 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先让学生了解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了解西北的风土人情 西北五省区是指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山西也位于黄土高原,其民歌风格与西北相似,所以山西民歌也归于西北民歌。 西北地区的人粗犷豪迈,有着爽直的性子,敢作敢当,是一群被黄土地孕育的汉子,他们不同于南方人的细腻温柔,他们说话都是吼出来的。 引出西北民歌的特点 西北人民粗旷豪放的性格特点、及其语言的特点都影响到西北民歌的特点。 西北民歌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歌曲内容大都表现平民生活。民歌中对家园的赞颂、对生活的热爱,感情质朴,自然真切,反映大众情感,平民色彩浓厚。 西北民歌的分类 西北地区高原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其中“花儿”、“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教学设计】《认识东南西北》精品教案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47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能看懂平面图,并结合平面图正确表述各自的方向;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A4纸(每个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5分钟) 1、师:孩子们,课前,我们先来轻松一下——听音乐,做动作。(播放音乐)刚才的音乐中都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呢?(生汇报,师板书:左、右;上、下)男孩子们:这首歌你们喜欢吗?老师心里可有点不是滋味……你们就真的认为班上只有“女孩子才不简单”你们就……那课堂上证明给她们看,我们男孩子也“不简单”。 (学生的学习激情决定着学习的成败。借助“听音乐,做表演”激发起学习的学习热情,为了证明:到底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不简单?得用事实说话——在课堂上证明给大家看。使之唤起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比拼、展示的欲望。) 2、师小结过渡:生活中,只有这几个表示方向的词语吗?你还知道哪些?(生思考作答:前、后、东、南、西、北……) 3、师:你对东南西北有哪些认识?(生作答、交流) 小结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东、南、西、北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倾听学生课前获取知识情况,不仅能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也有助于确定教学起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课件) 师:你们会看地图?这是我们祖国的疆域。地图上,海南、内蒙古在哪儿?(课件闪烁)谁能说出它们各自在祖的哪个方向?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闪烁)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北、南)看,上海又在我国的哪一方呢?(课件闪烁)你是怎么知道的?那剩下的那个方向就是……?(板书:东、西) (2)师小结,从这张地图上我们知道,它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请孩子们翻开47页,看看例1。(出示课件)这张平面图是用这种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北)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你还能联想到其它的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你是以哪儿为中心区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呢? (通过寻找“如何区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帮助学生认识到确立观测中心的重要性,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3)请大家在书中的平面图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小结结论(课件)→生齐读。 (5)在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A、比比谁的反应快:面向地图,师边说边指出一个方向,学生说出并指出与之相反的方向。

高亢的西北腔

高亢的西北腔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人民音乐家洗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

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货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 《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汇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3、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三、说教学重点: 1、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情、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四、说教学难点:

(完整版)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现实的情境中指认东、南、西、北,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三个方位。 2、使学生通过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三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儿歌引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带来了一首小朋友熟悉的儿歌——(屏幕出示)早晨起床,登上山岗。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后面是(),右面是(),左面是()。 师:这首儿歌,大家会说吗?谁来试一试?(指名一学生说儿歌,大家齐说)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板书课题) 二、认识教室里的东、南、西、北。 1.识教室的东面。 提问:小朋友,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用手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吗?(在黑板上贴上“东”) 2.认识教室的南、西、北面。

(1)师:我们全体小朋友起立,面向东面。跟着老师边说儿歌,并用手做出动作指示方向。(生边说儿歌边做动作2遍) (2)提问:教室的东面找到了,南面、西面、北面在哪里呢?你能帮老师把这三个字贴到墙上去吗?(其它小朋友一齐说儿歌,帮助他们找方向) (3)校对:你认为他们贴的对吗?你会帮助他改正吗? 三、有顺序地认一认东、南、西、北。 1.我们已经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面,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东面的右边是哪一面?南面的右边呢?西面的右边呢?北面的右边呢?小朋友,记住了吗? 2.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 全体起立,面向东面,听老师的口令转动。(向右转,面向哪面?……)3.提问: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有次序地向右转动,我们称它为“顺时针转动”。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就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辨别方向就方便多了。 四、试一试 1.一名学生面向东面站立,右手侧平举。 提问:他的右面是什么方向?左面呢?你发现“南”和“北”这两个方向的位置关系怎样的?(板书相对) 追问:东和西相对,西和什么方向相对呢? 2.全体学生起立,向右转。面向南面。右手侧平举。 提问:大家的右面是什么方向?左面呢?你又发现“东”和“西” 这两个方向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 追问:和东面相对的是哪个方向?和南面相对的是哪个方向?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民歌《黄土高坡》营造民歌氛围 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吗?《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应该是我们小时侯了解黄土高原印象最深刻的一首歌曲。 2、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这节课我们的课题是《高亢的西北腔》主要是和大家一起欣赏西北民歌。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什么是民歌?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的口头创作。比如说表现什么青年男女互相爱慕,眷恋的心情,歌颂坚贞不渝、至死不移的爱情,表现离愁别恨和无尽的相思,表现人们对罪恶的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反抗,表现新型妇女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总之民歌反映的都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 口头创作,就是不由某人记谱,完全凭个人的记忆,口传心授。民歌的创作具有即兴性。一首传至今天的民歌,有的经过千百年的传

唱与加工,集中了无数人的智慧它不体现某一个作者的个性,而体现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师:民歌能流传下来的原因吗? 因为民歌它反应老百姓的生活疾苦和习俗,有很浓的生活背景,这是流行歌比不了也无法比的! 1、《上去高山望平川》 初听音乐: 感知、体验、理解这首青海“花儿”所表现的内容、情感以及西北民歌的这种风格特征。 可能很多同学会认为:民间民歌手的演唱“很土”。但是,恰恰的这些民间歌手对生活有着最深切的感受和最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演唱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并且运用了民间最富生命力的演唱技巧去表现歌曲的艺术内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什么唱法?原生态。 作品分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歌词第一段是写景的,一派高原尽收眼底的意境。第二段意在抒情,意寓含蓄、富于哲理。表面上看,是诉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而实质上是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隐含的哲理是: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实现。 师:请同学说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

认识东南西北教案(1)

每个步骤落到实处多练多说而不是走过场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培养方向感。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与位置。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难点: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游戏热身,复习方位 1.游戏活动。 师: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的动作指令,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课件出示动作指令:向前点点头,向后指一指,向左弯弯腰,向右拍拍手。 师:大家做得真带劲。刚才的活动中,你听到老师用到哪些方向词语了吗? (现在再请2位小朋友一起面对面做游戏) 师:他们听到的指令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做出的动作不一样呢?(朝向不一样)小结:看来啊,只是用前、后、左、右这几个词来表示方向,还不够清楚。我们还得学学新的知识才行,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新的有关方向的知识,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二、初识方向 1、教室中认识东、南、西、北。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早晨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的?出示课件 那我们教室的哪一面是东呢?(贴方向牌:东)东面有什么呢? 关于方向还有一首儿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儿歌: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齐读。) 听了儿歌谁愿意帮老师把南、西、北三个方向的卡片贴在教室相应的位置上?(选择三学生贴一贴)这三位小朋友贴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睁大眼睛看,看他们贴得对不对。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内容:1. 欣赏: 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2. 知识: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花儿信天游 3. 拓展与探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做适当的审美评价。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舞蹈道具相关资料教材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 二.导入新课: 1.学生动情地朗诵,初步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为本课建立良好的开端。(课本第14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的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 民歌的创作和延长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2. 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几首民歌,让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及地域分类。 《康定情歌》《蓝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小河淌水》《南泥湾》…… 3.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多彩的民歌世界。(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民歌的定义:(p19)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 2.民歌的音乐特点: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3.民歌的分类: ①民歌的体裁多样,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仪式歌曲、乡村或城镇生活歌曲 和叙事歌曲。(p14) ②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p19) 4.介绍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课本第19页)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音乐说课稿

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音乐说课稿 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音乐说课稿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超级女声这样一种流行要素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 2)然后我将会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声演唱民歌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3、认识“花儿”、“信天游”的民歌体裁。 教学过程: 导课:(用大家喜欢的阿宝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导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同学们好!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片段,请大家考虑一下这首歌曲片段带有哪个地方 的音乐风格。 学生:西北地区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呢?出示地图找出 五个省份在地图的位置. 学生: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五省。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刚才阿宝演唱的这首《山丹丹开花艳艳》是大家非常熟悉而且非常喜欢的歌曲,这首歌曲经过加入现代的音乐元素以后,已经被广泛传唱,而它的原型则是原汁原味的西北民歌,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正在崛起的西部,去感受一下古老而又质朴的西北民歌! 新课讲授: 壱、花儿 1、认识花儿 老师: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花儿”,“花儿”是西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体裁之一。(课件)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课件) 老师:大家听完第一段后,能不能听出唱的什么歌词来? 学生:不能 2、歌词分析:

老师:好,下面咱们一起看一下歌词。(课件、读歌词) 大家看一下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样的特点? (1)、格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押韵、歌词结构很规则等等。这是因为这首歌的歌词采用了“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的,民间格律诗最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即:每段歌词由两句构 成组成,每段歌词的最后都用两个字收尾。通常,上句采用“ 2+2+3”的七字奇数句结构,下句 采用“3+3+2”的八字偶数句结构。 (2)、歌词意境:两段歌词,第一段写景,第二段歌词意在抒情,运用比喻,寓情于景。从表面看, 是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而实质上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 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隐含的哲理是: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实现。好了,歌 词大家已经明白了,下面咱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在聆听体验歌曲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1、语言?(方言)2、旋律(高亢)3、节奏(自由) 3、学唱歌曲画旋律线: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聆听歌曲,请大家拿出笔,根据音乐高低的走向用线条来画这首歌曲 旋律线。 同学们画的非常的好,大家考虑一下他的旋律线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这种旋律线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但是分析起来却是很有规律的。上句:由高而低, 再由低而高;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 4、民歌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这种旋律线的尽享让大家联想到了什么呢? 高低起伏的地理环境。这说明民歌的创作与生活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旋律线回环往复, 一唱三叹,使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览无余,只泄千里。 5、歌曲真假声混合演唱的使用 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歌唱的视频,请大家考虑这种高亢、嘹亮的声音歌唱者是采用了什么样 的演唱方法来演唱的呢? 6、总结一下花儿的基本特点: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和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二、信天游 1、认识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传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一中山歌。信天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一种是节奏工整,旋律平稳的!

高中音乐 高亢的西北腔 教案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一、教学内容 1、作品欣赏 ①上去高山望平川②刨洋芋③脚夫调 2、音乐知识 ①中国民歌②西北民歌:花儿、信天游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俗,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设计 1、通过反复、深入地聆听音乐,深入探究歌曲的节奏特点、旋律走向及运行方法、情感表现、调式色彩、演唱技巧。 2、聆听民间歌手的演唱,体验“很土”的演唱,发自内心的真情演唱。 3、探究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我来唱”西北风格的歌曲的活动,进行课堂的延伸。 四、教学器材

钢琴、课件、多媒体 教学基本部分 导入部分:播放歌曲《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 导入课题(课件展示) 新课部分: (一)中国民歌:学生自主阅读 1、观看影像《泪蛋蛋》,了解西北风土人情及歌曲风格的初步体验(在地图上了解西北腔流行的省份)。 2、西北民歌的分类:从影片导出分类 ◆信天游 (1)信天游:老师介绍(简单介绍) (2)欣赏民间歌曲《脚夫调》 观看原生态歌手的演唱,体会“很土”演唱,感受真挚的情感。 (3)大家一起来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4)小结信天游的风格(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一种另。另一种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花儿”欣赏 (1)“花儿”简介:老师简介。 (2)欣赏青海的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3)小结“花儿”的风格特点 课件展示: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三、拓展活动:“西北风”演唱会 课件展示收集的“西北风”歌曲,采取齐唱、独唱等形式进行演唱。 四、课后小记 课堂十分活跃,学生很喜欢听西北民歌,在“西北风”演唱环节中,也积极展示了自我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