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练习曲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练习曲集
肖邦练习曲一般指肖邦练习曲集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根据肖邦的27首著名曲子,出版的《肖邦练习曲集》为了更好的引导广大音乐爱好者学习而特此出版肖邦的这本练习曲,其中包括:作品10、作品25,各自均为12首,以及没有编号的3首新练习曲,属于遗作。

目录
1作品简介
2作品第10号
3作品第25号
1作品简介
编辑
1949年4月英国伦敦原版《肖邦练习曲》
1949年4月英国伦敦原版《肖邦练习曲》
“练习曲”原是作曲家们为学生练习某种演奏技巧而创作的曲子。

它往往是依据单一的音乐动机写成的。

这类曲子很多,仅19世纪欧洲作曲家就写有上千首。

最早和系统地写钢琴练习曲的是J·S·巴赫。

他的《12平均律钢琴曲集》里的“前奏曲,有很多都带有“练习曲”性质;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也系统地写过一些钢琴练习曲,例如《12首超级技巧钢琴练习曲集》,著名的钢琴曲《鬼火》,就是其中的一首。

此外,象克拉莫、玛丽亚等人也写了不少练习曲,巴赫的《12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李斯特练习曲中非凡的想象力以及克拉莫等人为特定技术写的练习曲,都给了肖邦很多启示,促使他创作了27首钢琴练习曲。

他把其中24首分成两集,每集12首,编为作品10号和作品25号。

另外还出版了一卷没标明作品号的练习曲,起名为《三首新练习曲》。

肖邦的27首练习曲,几乎全都有特定的技术性,除七八首为中速或慢速外,其它都是快速度,它们带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但是肖邦的练习曲不同于前人所写的练习曲,没有那种常常流于单纯的、机械的技巧练习和枯燥、平庸的缺点。

它们不仅有针对性、较难的技巧练习,有些还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就象是一篇篇短小的音诗。

因此,人们常常把肖邦的练习曲,说成是钢琴音乐史上的一种“革命”。

2作品第10号
编辑
肖邦练习曲·封底·1949年英国伦敦原版
肖邦练习曲·封底·1949年英国伦敦原版
肖邦,12首练习曲,作品10号,1832-1836年间的作品,1837年出版。

献给李斯特,后来他的女儿科西玛嫁给理查特·华格纳。

虽然作品10和作品25是在同一时间写成的,但是作品25相比起来更像音乐作品,而不是一些技术难题的攻破。

第1首《C大调练习曲》,它明显地受到巴赫的影响,表现在音型上都是分解三和弦和七和弦,它的音调明朗、和声严谨、情绪庄重,接近“圣咏”。

所以有人玩笑地他称它为“逃跑的众赞歌” 。

第2首《a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快速的半音阶练习曲,其目的是使右手3、4、5指在力度、灵活性及独立性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俄国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称之为“忧
郁的小情绪画”。

第3首《E大调练习曲》它的曲调优美速度徐缓,但又是一种触键练习,乐曲具有深刻的含义。

有一次,肖邦听他学生古特曼弹奏这首练习曲后,竟感慨地喊道:“呵,我的祖国!”这句话使后人对他的这首练习曲有了开锁的钥匙,作曲家是怀着思念祖国之情而写出这支曲子的。

肖邦本人认为:比E大调练习曲更美的主题他是再也写不出来了。

这是一首发自心灵深处的哀歌。

朴素的和声、“风笛式”不断重复的低音,都显示出它的民间色彩。

中段情绪起伏,带有戏剧性,使抒情的主题显得更为突出。

第4首《升c小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4这是一首以练习重音为目的的练习曲。

手指速度的练习曲,复杂的右手,同时左手有很多大的跳跃。

钢琴家彪罗认为,“这是纯粹古典、典型的练习曲。


第5首《降G大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5,人们称之为“黑键练习曲”。

在这支曲子里,肖邦是第一次尝试性的、用有明确练习目的的手法,把旋律和主题交给左手,而让右手持续地弹奏特定的练习音型(Etude-figure)好象是对主题进行注解。

它给以后一些练习曲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彪罗认为:“这是女人沙龙用的练习曲,令人感觉像是蛊惑着一般。

” 细心听,动机的一再出现,的确像调皮的女人,不时搞点新花样,让人心里痒痒的却又无处发火。

第6首《降e小调练习曲》,夜曲形态的练习曲。

它是一首浪漫气息的哀歌。

包含有深沉的忧郁、抒情的沉思和明朗的幻想。

它的旋律如歌,但半音进行以及复杂的和声转换,使它又染上了不安的气氛。

第7首:《C大调练习曲》,类似托卡塔的练习曲,具有断奏的特色。

它的重点是练习右手的技巧。

高音声部用连音(Legeto)来弹奏,而低音声部要求用断奏(Stccato)旋律隐伏在连奏声部高音之中。

第8首:《F大调练习曲》,是练习曲中最辉煌明亮的一首,在音乐会上也很经常被演奏。

这支曲子左手是主题的主要演释者。

而右手用“练习”音型来修饰它。

全曲具有活泼的性格,四个结束和弦,从左手低音用琶音手法一直传送到右手最高音,这是肖邦惯用的演奏手法,因为古典的琶音多是两只手同时进行的。

第9首:《f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难度极大的触键练习曲,强烈的悲愤之情以及尖锐的对比性,和李斯特的某些作品有相似之处,肖邦写这首练习曲时,还不认识李斯特。

这说明浪漫主义使他们内心是相通的。

第10首:《降A大调练习曲》。

它的目的主要是训练节奏。

乐曲情调是明朗的,开始它比较平稳,随着节奏的变化,就象波浪一般向前冲击,中间也出现几个和弦,就象是几片云彩,暂时挡住了灿烂的阳光。

此曲是同类型作品中最积极的一首。

有人说它达到了钢琴技巧的颠峰,具有浪漫主义的诗意。

彪罗认为此曲充满幻想的常动性格,除李斯特的《鬼火》外,没有其他的练习曲可以比拟。

第11首:《降E大调练习曲》,琶音练习曲。

大距离地伸张手指,是这首练习曲首要的技术目的。

同时,它也是一种“触键练习”。

因为,它的旋律不仅出现在高音声部也有时出现在其它声部。

另外,在这首练习曲里,从头到尾都要采用从左手低音传递到右手高音的琶音演奏手法。

钢琴家哈聂卡对此曲评价:“纤细的蔓藤花模样,犹如吹进灵魂的吉他一样,它的和弦构成的丰饶使我们感觉到一种无穷无尽。


第12首:《c小调练习曲》这是肖邦所作27首练习曲中,流行最广、最著名的一首,又称“革命练习曲”以下是它的产生背景。

1830年11月,肖邦离开祖国以后,自然非常关心祖国波兰革命事态的发展。

他怀念祖国和人民,写下了许多怀念和关心祖国命运的作品。

当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动身前往巴黎,途径德国斯图加特时,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使他感到震惊。

并激起他极大的悲愤。

在这种感情的支使下,他创作了《c小调"革命"》练
习曲。

从这支曲子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曲家悲愤的情感:严正的抗议、有力的号召、波兰人民前仆后继的奋勇精神以及他对起义终将会成功的必胜信念。

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左手将失望与愤怒表现于上下行音阶上,右手奏壮丽的八度。

全曲洋溢着热情和光辉,赋予了作品10号的12首练习曲一个戏剧化的、惊人的结尾。

3作品第25号
编辑
肖邦练习曲·目录·1949年英国伦敦原版
肖邦练习曲·目录·1949年英国伦敦原版
肖邦作品25号练习曲集也是由12首曲子组成,除第12首写于1831年冬天外,其余都写于1836—1837年间。

第1首《降A大调练习曲》,牧羊人的笛子。

肖邦自己对此曲的解释为:“牧童因暴风雨来临,避难于安全的洞穴。

远处风雨大作,牧童却若无其事地取出笛子,吹出风雅的旋律。

”这是一首很特殊的练习曲,因为肖邦把右手每组16分音符的第一个音和左手的根音,在乐谱上都让用大号铅字印出。

这的确是把次要的东西,提升到主要位置上。

由于它的旋律非常动听,象首竖琴曲,所以很多人称它为“竖琴练习曲”。

第2首《f小调练习曲》是一首带有幻梦意境的小曲,德国作曲家舒曼曾经评论它说:“它是那样美妙动人,充满幻想和静谧,宛如孩子梦中的歌声”。

这支曲子是二部曲式,“无穷动” 式的快速、平均的三连音贯穿全曲。

优美、典雅的旋律,把人们带进温柔的、诗一般的意境。

第3首《F大调练习曲》它的情绪乐观、明朗,与上面《f小调第二首练习曲》形成了性格上的强烈对比。

它要求做到演奏均匀而流畅,力度等把握得体。

第4首《a小调练习曲》。

它是一首通过移动重音位置的节奏练习曲。

其阴郁的基调使练习曲具有小调的特性。

像托卡塔一般的,几乎是在不断反复的左手音型与右手的和弦形成对比,感觉十分不安与不祥。

库拉克对此曲注释:“切分音练习曲,必须把常规节拍与逆行重音配合恰当,和弦方面,像是由和弦生出来一般,在高音部有弱起拍的旋律,而且到处悬疑,当它一进来,旋律正好转慢,略有迟疑感,在流畅中有心神不宁的感觉,这是极具狂想曲风格的练习曲。


第5首《e小调练习曲》。

肖邦在这首乐曲的曲首,标明“轻快的小谐谑曲”(Scherzon doeleg giero)这就说明了乐曲的性质。

这是肖邦听到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1782—1840)的演奏之后,被他那魔鬼般技术所感召,写下的一首技术性很强的练习曲。

这的A段由右手呈现焦急不安、悠长的旋律,而左手用不谐和和弦,有如提琴嘲弄性轻快的拨奏。

中段是从容流畅的旋律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A段再现,整首曲子带有幽默和谐谑情趣。

第6首《升g小调练习曲》,三度练习曲。

它又是一首优雅的、带有伤心的“触键练习”。

西方音乐评论家说是:“透过眼泪而微笑。

”关于这首练习曲,有这样一个传闻。

据说肖邦在写作它的时候,心里想象着一个波兰流亡者在雪撬银铃声中,沿着茫茫无尽头的冰雪小道,流放到远方去的情景,这个传闻不一定可靠,但乐曲中那连续不断的、3535的三度和弦,确实有些象雪撬前进时送来的铃声。

第7首:《升c小调练习曲》,大提琴练习曲。

这是一首在左手方面很突出的作品,有点像李斯特出名的104号Petrarca奏鸣曲,都有着抒情的旋律,在感情方面有灼热的力度感。

第8首《降D大调练习曲》,六度双音练习曲。

它是“触键练习”曲中,比较复杂而技巧较难的一首。

两个外声部形成“二重唱”象是长笛与大提琴在对话。

第9首《降G大调练习曲》,蝴蝶练习曲。

它的旋律优美、秀丽而轻盈,右手部分是六度练习。

左手伴奏也有很大的难度。

第10首《b小调练习曲》,八度练习曲。

它的目的是练习八度音的演奏技巧,一连串的八度在不换变手指的情况下连起来演奏,加上巧妙地运用踏板,产生出绚丽的色彩。

中段仍然保留着八度音进行,但是它的性质改变了,象是一首温柔的情歌。

然后又是前面快速八度音的再现。

第11首:《a小调练习曲》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冬天的旋风”。

它是肖邦用特定的练习音型,来更深一步描绘一幅革命失败的悲剧画面,开始4小节引子,就象是召换人们的号角声,接着是一段带“圣咏”性质的庄严乐段。

“旋风”式的“华彩”之后,突然出现了一段刚毅威严的进行曲。

它的主题给人们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首《a小调练习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末乐章,它们表达了作曲家的革命意识和反抗压迫的心愿。

彪罗对此曲评价:“在你能想象的范围内展现着最丰富的音。


第12首《c小调练习曲》,海洋练习曲。

是肖邦1831年11月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写成的。

它和作品10号第12首《c小调“革命”练习曲》差不多时间创作,而且调性还相同,都是c小调,有人称之为“海洋练习曲”,因为它的乐思汹涌有如波涛。

其实,这并不确切。

这首练习曲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音诗,这里肖邦叙述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川流不息的分解和弦和短小、坚毅、果断的插句里,都使人感到一股不可抗衡的巨大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