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
丁则民
美国建国以来,美国人一般是赞成广泛吸收外来移民的。这是因为:首先,美国幅员广大,资源富庶,但它既缺少劳动力又缺乏技术,因此开拓土地、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都有赖于连续不断的移民洪流;此外,美国人相信他们有力量同化外来移民,认为美国是个不同民族、种族的“熔炉”,经过这座“熔炉”的冶炼,美利坚民族将日益发展壮大。但是,随着移民洪流的不断到来,土生美国人和早来的移民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惧与担心。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有些人就对外来移民的涌现有着担心和恐惧。美国独立后,这种恐惧与担心由于不断大量涌入的外来移民产生的社会问题而加剧。美国排外主义运动经常与这种社会上的恐惧和担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大多数美国人保持团结并对他们的未来抱有信心时,他们似乎更愿意与外来移民分享未来;当他们发生分裂且对未来缺乏信心时,排外主义就可能抬头 。根据美国人对外来移民的特定情况的反应,美国经历了三个反对外来移民活动的阶段,或三个排外主义阶段:即反天主教徒的阶段、反亚洲移民的阶段和普遍限制所有外来移民的阶段 。
第一个排外主义阶段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和教徒,盛行于19世纪30年代后期到50年代中期以及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前一时期的矛头是针对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移民和德国移民;后一时期是针对来自东欧、东南欧“新移民”中的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
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英国殖民者中的新教徒便把反对天主教的情绪带到北美来,并与移民中天主教徒有着摩擦和不和。在美国独立前,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移民在加拿大与印第安人建立的同盟,被北美殖民地的人们视为一个威胁,因而加重了新教徒对天主教徒的敌对情绪。到19世纪30年代,随着入境的爱尔兰和德国天主教徒移民日益增多,天主教会和天主教徒被看成是对美国体制的一种威胁:不仅对共和制原则而且对共和国本身都是起着破坏作用的因素 。美国的一些新教徒在神职人员煽动下,掀起了反对天主教的群众性活动,后在东部一些城市里,逐渐演变为暴力行动。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有12座天主教堂被烧毁,许多天主教机构遭到了袭击和破坏,以致各城市的保险公司几乎都拒绝对这些机构提供保险。“一无所知党”便是在当时反对天主教的运动中出现的,它不仅反对爱尔兰裔美国人,而且把矛头针对罗马天主教徒。在社会各种反对天主教的声浪中,美国天主教机构和教徒们都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难以进行其正常的宗教活动。直到内战前,这种反对天主教的局势才有所改变,因为人们从
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生活中的族裔关系》,第267页。
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生活中的族裔关系》,第265页。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生活中的族裔关系》(Roger Daniels ,A H istory of I mmig ration and E thnicity in A meric an L if e ),纽约哈珀科林斯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265页。
现实中逐渐认识到,阴谋分裂美国的颠覆力量不是外国人,而是南部白种美国人;真正令人担心的威胁不是来自教皇、耶稣会教士和某些欧洲国家的君主,而是来自南部奴隶主。不仅如此,他们还看到,主要由爱尔兰和德国的移民组成的族裔军团积极支持了联邦为统一而镇压南部叛乱的斗争,而在族裔军团中,不少官兵都是天主教徒。
内战以后十多年里,由于美国朝野都致力于南部重建的工作,反对天主教会和教徒的活动暂时沉寂下来。但是,到19世纪80年代,随着“新移民”中天主教徒的激增和天主教区学校的不断扩展,美国反对天主教会的排外主义运动再度出现。这次运动的主要矛头是指向罗马天主教会和“新移民”中的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当时,一些报纸开辟了专门揭露“罗马的错误”的专栏,还有人捏造说罗马教皇有个号召美国天主教徒起来屠杀所有新教徒的“训令”,并且广泛地流传开来 。1887年创立的“美国保护协会”就是旨在限制天主教徒担任公职,防止天主教会扩大对公立学校的影响。它还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煽动反对天主教会的情绪,号召其成员不要投票选举天主教徒,也不雇佣天主教徒。到20世纪初期,又出现了一次反天主教的活动,一些新的反天主教组织——诸如“自由保卫者”和“路德骑士”——先后建立起来,一些反天主教的报纸也陆续出版了。但是,这次反天主教的活动是短暂的,因为它尚未广泛展开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公众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参战问题方面去了。尽管如此,美国反天主教的排外主义从未平息下来,宗教方面的不容忍精神也从未终止。1928年,民主党候选人艾尔弗雷德・史密斯竞选总统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由于他是天主教徒。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民主党的天主教徒约翰・肯尼迪当选为美国总统,这种宗教歧视才算消失了。
第二阶段是排斥亚洲移民的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先是排斥中国移民,并于1882年颁布排华法案,接着是20世纪初期排斥日本移民和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排斥菲律宾移民等。
在19世纪中期,加利福尼亚出现淘金热和60年代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时候,都有不少中国人移往美国,成千上万的华工曾以自己的血汗、甚至牺牲性命为建成这条横贯大陆的铁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招募更多华工以适应开发西部的需要,美国政府于1868年与以蒲安臣为首的清廷代表团签订《蒲安臣条约》,借以保证华人不受限制地移往美国,从而达到其在中国招募华工合法化的目的。尽管华人在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和开垦加州农田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们在美国居留期间却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与多数来美国的移民不同,是“没有资格取得公民身份”的外国人 。换句话说,不管他们在美国居留多久,都不能加入美国籍。在排华高潮期间,他们的生命和财产都不断遭到严重的伤亡和损失,但却得不到美国法律应有的保护,因为他们被剥夺了“在法庭上作不利于白人的证明”的权利 。
1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化和西部开发都迫切需要劳动力,为什么加州和西海岸一带却接13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
陈依范:《美国华人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第173页。
1870年国籍法中有“放宽白人和非洲裔人入籍”的规定,但却未提到华人。这就意味着华人属单独的一类,即他们是“无资格入籍”的外国人,而且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持续到1943年《排华法案》的废除。参看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生活中的族裔关系》,第271页。
戴维・W .沃里斯:《简明美国历史辞典》(David W .Voorlees ,Concise Dictionary of A merican H istory ),纽约查尔斯・斯克里布纳之子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705-7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