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精品
组织行为学案例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案例及答案在组织行为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组织中的行为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案例一,团队冲突。
某公司的销售团队在一个重要项目中出现了严重的内部冲突,导致团队合作效率降低,项目进度受阻。
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着意见分歧和个人利益的冲突,导致沟通不畅,合作不顺畅。
解决方案:1. 领导者应该及时介入,了解冲突的具体原因,采取适当的调解措施,促使团队成员达成共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 团队成员应该学会妥善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树立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案例二,员工激励。
一家公司的员工绩效评价制度存在问题,导致员工对工作缺乏积极性,表现出明显的工作倦怠情绪,对工作不上心。
解决方案:1. 公司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激励员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好的工作回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 领导者应该及时发现员工的工作倦怠情绪,采取有效措施,如及时表扬、奖励鼓励等,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
案例三,领导风格。
某团队的领导者一直采取严厉的管理风格,导致团队成员对领导者不满,团队氛围紧张,员工流失率较高。
解决方案:1. 领导者应该审视自身的管理风格,适时调整,采取更加民主、关怀的领导方式,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2. 团队成员应该理解领导者的管理意图,主动配合领导者的工作,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组织行为学中,团队合作、员工激励和领导风格等问题都是组织中常见的挑战。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希望以上案例和解决方案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组织行为学案例库
组织行为学案例库1.亚马逊的员工管理策略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其员工管理策略备受关注。
通过分析亚马逊的组织结构、激励机制和文化,可以了解到亚马逊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创新和满意度。
同时,还可以探讨亚马逊在员工福利、工作条件和领导风格等方面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2.谷歌的团队合作模式谷歌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团队合作模式而闻名。
通过分析谷歌员工的工作方式、团队间的沟通和协作,可以了解到谷歌是如何在团队合作中实现创新和高效率的。
同时,还可以探讨谷歌在员工学习和发展、反馈和共享等方面的实践,为其他组织提供有益的启示。
3.特斯拉的组织文化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其组织文化备受瞩目。
通过分析特斯拉的价值观、领导力和沟通方式,可以了解到特斯拉是如何建立和维持一种创新、进取和团队合作的组织文化的。
同时,还可以探讨特斯拉在员工激励、工作环境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做法,为其他组织提供有益的借鉴。
4.微软的变革管理微软在过去几年中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组织变革,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公司的发展需求。
通过分析微软的变革战略、领导力和沟通方式,可以了解到微软是如何在变革中管理员工的抵制和不确定性的。
同时,还可以探讨微软在组织学习、变革文化和员工参与等方面的实践,为其他组织的变革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5.纳斯达克的员工多样性管理纳斯达克作为全球领先的证券交易所之一,其员工多样性管理备受关注。
通过分析纳斯达克在招聘、培训和晋升方面的实践,可以了解到纳斯达克是如何通过员工多样性来提升组织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的。
同时,还可以探讨纳斯达克在员工包容、文化融合和平等机会方面的做法,为其他组织提供有益的借鉴。
以上是一些组织行为学案例的例子,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为组织解决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案例1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
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
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
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
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
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
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
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
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
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
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
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
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
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
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
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
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
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
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
组织行为学案例库
008康涅狄格互助保险的苏·雷 诺兹
苏·雷诺兹Sue Reynolds今年22岁;即将
获得哈佛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本科学位 在
过去的两年里;她每年暑假都在康涅狄格互
助保险打工;填补去度假的员工的工作空缺;
因此她在这里做过许多不同类型的工作 目
前;她已接受的邀请;毕业之后将加入互助保
他主持工作后把原来内部众多的委员 会进行精简;仅保留了3个;其中之一就 是所谓工作乐趣委员会;其目的在于从 工作 工资 环境3各方面集思广益;使成 为充满工作乐趣的团体;使员工们精神 愉快的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此外它在
内部的经营方面也进行一系列富有特 色的改进;正是这一切;换来了大河今 天的辉煌成就
响没有及时得到扼制;职工在生产技术上的 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发挥不够等 该厂还将这
五大误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单位学习讨论
为配合并推动各单位的学习;该厂宣传部门 还采取在 古井报开设 我看五大失误专栏等
多种形式;在全厂范围内广泛 深入地开展讨 论活动 全体古井人通过这次学习讨论;从失 误中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从而提高了认识;统 一了思想;以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 不断提高工作运行质量;为古井1995年进一 步强化市场建设;实施名牌战略;发行B股;深 化股份制规范改造;导入CIS战略;再创新辉煌 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额资产为荣;而以拥有一大批有知识 有能力 有胆量 善于运用大好时机 敢于接受挑战的
人才队伍为骄傲 冯景禧的管理哲学和用人
艺术;既有西方人的科学求实精神;又有东方
人和谐情趣的气氛;既有美国现代化管理原 则;又有日本人的以感情为核心的人际关系; 融东西方优点于一炉
在管理原则上;他十分强调团结的力量;注重全上上 下下的团结一致 他在经营业务的大政方针决定之前; 总是广开言路;尤其是重视反面意见;然后加以集中;再 向全体员工解释宣传;使大家齐心协力 他在实施的决 策时俨然像一位铁血将军;而在体谅下属时又俨然是 一个宽厚的长者 如果有哪个职工向他辞职;他首先会 询问是否有亏待过他的地方 如有;就诚恳道歉 改正;并 全力挽留 因为他知道;失去一个人容易;但培养一个人 难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 骨干员工为何要走?案例: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
主要原因是该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此。
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离了公司他们什么也不是,又怎么会有作为?相持之下两人一气走之。
问题:请你用有关激励理论分析此案例。
案例分析提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谁拥有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优秀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因此,在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就成为企业领导者们所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张经理正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而这个问题也正是激励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你可以运用需要层次论、公平理论等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案例2 公司领导为何头疼?案例: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始建于1994年。
公司创立者原先也从事电脑营销工作,由于与原公司的合作出现分歧,他们认为再到别的小公司去替人打工意义已经不大,于是就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
公司创办之初非常艰难。
没有资金,就向亲属借了5万元钱;没有场地,就从别的公司的营业场所中租了一张桌子,作为自己的营业场所;没有现成的客户,就从他们原先认识的朋友中开始介绍。
整个公司就两个人,所有推销、搬运、验货、送货等全部工作都是两人亲自来干,辛苦自不必说。
公司刚开始主要经营打印机,当时卖一台打印机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这样一年下来,经营情况还很不错。
第二年,租了一个门市,就招了一名员工帮助进货,业务量开始有起色。
由于对整个市场发展的行情把握得比较好,发展速度很快,当年做得比较好的是惠普公司的外设产品。
他们决定招聘一个在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加入公司,为了吸引对方的加盟,他们提出了加盟者与公司之间对所经营的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毛利二八分成的分配方式,并于1996年4月便开始代理惠普公司的PC和服务器产品。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通过对组织中的个体、团队和领导行为进行研究,来揭示组织内部运作的规律和特点。
经典案例是组织行为学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经典的组织行为学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个经典案例是斯坦福监狱实验。
197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进行了一项著名的监狱实验。
实验中,他招募了一群志愿者,将他们分为监狱警卫和囚犯两组,然后让他们在模拟监狱的环境中生活。
结果发现,原本普通的志愿者在短短几天内就展现出了极端的行为,监狱警卫对囚犯实施了严重的虐待,而囚犯也表现出了极度的恐惧和抵抗。
这个案例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巨大影响,警示我们在组织中需要重视组织文化和环境对员工行为的塑造作用。
第二个经典案例是霍桑实验。
1924年至1932年,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在芝加哥郊区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研究工作环境对员工生产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发现,不论是提高光线、改善工作条件,还是减少光线、恶化工作条件,员工的生产力都有所提高。
这一结果被称为“霍桑效应”,即员工在受到关注和重视时,会表现出更高的生产力。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组织需要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工作环境,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三个经典案例是福特汽车公司的流水线生产。
亨利·福特在20世纪初率先引入了流水线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得汽车成为了大众商品。
然而,流水线生产也带来了员工的枯燥和单一化,导致员工的工作满足感和创造力下降,进而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组织需要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要重视员工的工作满足感和发展空间,以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双赢。
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组织管理中。
组织行为学的经典案例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案例1:古井酒厂的新年计划新春伊始,是许多企业回顾成绩.展望未来的时候,尤其是那些效益好的企业,更要在此时表彰一番以鼓舞士气。
然而在连续几年保持高速发展的古井酒厂,此时却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该厂《发展中的五大失误》等重要文件,并要求各单位结合本部门实际,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找出本单位和个人工作中的不足与失误,制定措施加以改进,掀起了一个以“反思失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为主题的学习热潮。
古井酒厂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令人瞩目,已连续五年进入按利税排序的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
特别是2005年,该厂实现销售收入5.96亿元,利税3.29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可贵的是面对辉煌的成绩,该厂处优势而不忘看困难,谈成绩而不忘谈失误。
2005年底,在王效金厂长的亲自主持下,真务实古井人对近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反思,以现代规范的企业制度审视自己走过的路,总结出了发展中的五大失误,人才的增长和干部素质的提高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跨行业开发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营销体系和机制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市场竞争机制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没有及时得到扼制;职工在生产技术上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发挥不够等。
该厂还将这五大失误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单位学习讨论。
为配合并推动各单位的学习,该厂宣传部门还采取在《古井报》开设《我看五大失误》专栏等多种形式,在全厂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讨论活动。
全体古井人通过这次学习讨论,从失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以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工作运行质量,为古井“2006年进一步强化市场建设,实施名牌战略,发行B股,深化股份制规范改造,导入CIS战略,再创新辉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考:通过该案例谈谈自己对组织行为学及其研究目的与意义的认识。
案例2:雅虎的创始人孙正义的成功离不开组织互联网造就了不少奇迹,孙正义是所有这些奇迹的母版。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doc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1、陈晓辉大学毕业后如愿到一家公司从事文秘工作,按工作描述和职位说明书的要求,她每天都能顺利完成本职工作,也颇得上司的嘉许。
一个月后,小陈发现这家公司员工人浮于事,大部分人不思进取,晚来早走,对公司任何活动都漠不关心,且员工之间关系淡漠,公司老总也毫无办法。
久而久之,小陈工作热情锐减,工作效率低下。
小陈是个上进心很强的人,长此下去,终究不是个办法,该怎么办呢?她十分困惑。
[问题]C1)小王所在的公司出了什么问题?(2)请为该公司开出一剂解决问题的“良药”。
分析提示:(1)小王所在公司的员工不积极参加活动,员工之间关系淡漠,因而,该公司的问题是组织凝聚力下降。
(2)要增强该公司的组织凝聚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设立明确的、代表组织成员利益的组织目标。
加强组织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的宣传和培训。
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改善人际关系。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对员工的吸引力。
加强组织规范的建设。
运用激励手段引导员工的行为。
采取比较民主的领导方式。
2、小王最近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单位,刚到一家规模很大的企业上班,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
上司向她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并且把她介绍给办公室的同事。
小王注意到尽管工作压力很大,但是同事们却过得非常快活, 相处也比较融洽。
她不由得暗自庆幸,从内心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对于小王来说, 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她之所以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有部分原因就在于原来的工作没有让她和同事们有比较多的交往机会。
记得在她被正式录用后,小王的上司曾经与她有过一次简短的会谈。
上司告诉她,她的工作效率将决定她的报酬甚至今后的加薪或晋升,因而她的绩效完全取决于自己想怎么做。
由于初来乍到,再加之对工作的喜欢,小王非常努力、勤奋,工作效率很高,颇受上司的青睐。
可是没过多久,同事们就不容置疑地告诉她,如果想与大家和睦相处,就必须按照办公室的规矩办事,并且还告诉她,她的前任就是因为工作超过了规矩,大家都对她冷冰冰的,生活得很孤独,这才离职的。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组织行为学案例精选精析:《组织行为学案例精选精析》是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瑜弘。
目录: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案例1-1 霍桑工厂的实验案例1-2 油漆厂工人为什么闹事案例1-3 王安电脑公司的启示案例1-4 王厂长的会议案例1-5 无效的激励不如不激励案例1-6 哪种领导类型最有效第二章知觉与行为案例2-1 碧浪冲击吉尼斯案例2-2 姜村的秘密案例2-3 尤尼帕特公司的约翰.尼尔案例2-4 电车公司的服务小姐案例2-5 “救火式”的反复培训缘何失效案例2-6 国强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店第三章个性行为案例3-1 美晨集团销售员的选拔案例3-2 金春电子电器工业公司谁当经理案例3-3 东方广告公司案例3-4 飞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案例3-5 研究所里来了个魏清案例3-6 性格与工作发展第四章价值观与态度案例4-1 惠普的价值观案例4-2 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案例4-3 中年人的失落案例4-4 海洋公司案例4-5 三联软件公司第五章激励理论案例5-1 林肯电气公司案例5-2 微软的员工案例5-3 我们愿意加班案例5-4 揭榜的积极性有多高案例5-5 世界航空公司案例5-6 海尔的崛起第六章群体行为案例6-1 志成化学有限公司案例6-2 索娅公司的生产管理部案例6-3 宁顿公司案例6-4 办公室里来的年轻人案例6-5 转变团队领导的管理方式案例6-6 斯德恩斯公司的虚拟团队第七章人际关系案例7-1 通用电气的“情感管理”案例7-2 严伟为何要跳槽案例7-3 胜利公司无奈的株连政策案例7-4 民营企业如何处理好员工关系案例7-5 凯茜·布福德与乔·杰克逊的交流案例7-6 吉星保险公司第八章信息沟通案例8-1 项目经理季亮该怎么做案例8-2 小道消息传播带来的问题案例8-3 杨瑞该怎么办案例8-4 和平航空售票中心女售票员案例8-5 联合制造公司总经理奥斯特曼的会议案例8-6 “川气出川”工程不了了之第九章冲突管理案例9-1 女秘书PK老板“邮件门”事件案例9-2 爱通公司案例9-3 亚通网络公司案例9-4 混凝土预制件公司案例9-5 借沟通解决劳资纠纷第十章压力管理案例10-1 “9·11”事件余震的反应案例10-2 王永庆用人的两大法宝案例10-3 捷通科技有限公司的程序员案例10-4 百事可乐公司案例10-5 春天测控仪表厂青年女工的变化案例10-6 王宏亮主管经常出现暂时性失忆第十一章领导行为案例11-1 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案例11-2 他为什么打不开工作局面案例11-3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案例11-4 副总家失火以后案例11-5 欧阳健的领导风格案例11-6 机加工车间主任的领导方式第十二章组织行为案例12-1 巴恩斯医院案例12-2 美国商用计算机和设备公司案例12-3 三九企业的组织设计案例12-4 通用电气公司的组织变革案例12-5 王安实验室与惠普公司案例12-6 乐百氏组织的结构第十三章组织文化案例13-1 米其林有什么“文化”案例13-2 迪斯尼的成功案例13-3 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案例13-4 西安杨森案例13-5 锦江集团宾馆文化的标志案例13-6 快乐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参考文献。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收集案例一:美国联合快递服务公司(UPS)的科学管理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用了15万名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的宗旨是: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者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
让我们看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
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进行了时间研究,对每种送货、取货和暂停活动设立了工作标准。
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从出每一位司机每天工作中的详细时间标准.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守工程师们设定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一档上,为送货完毕后的启动离开做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极为严格。
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
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联邦捷运公司每人每天取运80件包裹,而UPS公司却是130件。
高的效率为UPS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思考题:1、你如何认识UPS公司的工作程序?2、科学管理距今百余年,你认为在今天的企业中仍然有效吗?3、UPS公司这种刻板的工作时间表为什么能带来效率呢?4、你有遇到过相关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的情况么?案例二:归因小案例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名校的博士,求学在一位院士的门下,这让小张兴奋不已。
但随着学业的深入,小张逐渐感到吃不消了,英文水平欠佳的他对导师指定阅读的大量外文文献感到头疼,加上实验的数据不理想、导师的催促,家人的期望,这一切如同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5个)案例1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
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
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
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
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
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
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
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
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
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
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
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
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
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
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
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
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
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
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与群体行为、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等的学科。
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经典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典的组织行为学案例,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71年进行的一项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中,研究人员招募了一群志愿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了“狱警”和“囚犯”两组,模拟了一所监狱的环境。
结果发现,狱警在实验中表现出了极端的暴力和压迫行为,而囚犯则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个实验引发了人们对于权力和权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的深刻思考,也对监狱制度和狱警的管理方式提出了质疑。
2. 麦克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
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他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两种不同的管理观念。
X理论认为,员工天生懒惰,需要通过严厉的管理和控制来激励他们工作;而Y理论则认为,员工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管理者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信任。
这两种理论对于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看待员工、激励员工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观点,也对组织文化和管理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维度。
赫茨伯格认为,工作满意度是由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薪酬福利等因素决定的,而工作不满意度则主要来源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因素。
这一理论对于组织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他们需要重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从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案例集锦
0表示未答。
案例1 杨利平糯米美食厂 (2)案例2青田乳胶制品厂 (3)0案例3周院长的困惑 (4)0案例4 德欣机电(北京)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的辞职风波 (4)案例5中年人的失落 (5)0案例6 黄海液压系统总公司 (6)0案例7新世纪,新董事长的新问题 (7)0案例8李处长离休前后 (8)0案例9 中新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8)0案例10 某机构组织的人事变动 (11)0案例11上海ZS公司的“团队建设” (12)案例12 伟严为何要跳槽? (15)案例13揭榜的积极性有多高? (16)案例14某面包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17)0案例15张林的职业生涯 (18)案例16 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问题 (18)案例17明娟和阿苏之间的矛盾 (18)案例18 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 (19)案例19 一家乡镇蚊香厂的组织结构 (19)案例20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 (20)案例22贾厂长的困惑 (21)案例23 建造“大家庭” (21)案例24 固定工资与佣金制 (22)0案例25IBM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22)0案例26 成功源于科学的激励方法--巴斯夫公司激励员工的五项原则 (23)0案例27 迪特尼.包威斯公司 (24)0案例28乔利民是不是个好科长 (25)0案例29 第二十五中学 (25)0案例31 生生不息的华为文化 (28)0案例32IBM:电脑帝国的企业文化 (30)0案例33 Microsoft:别具一格的文化个性 (31)0案例34白泰铭跳槽 (32)0案例35 罗森布鲁斯国际旅行社 (32)0案例36职工持股是不是“万金油”? (33)0案例37 保持住员工内部沟通 (33)0案例38 新技术挑战老经验 (33)0案例39 贵州茅台:王者风范与亲和力 (34)0案例40 领导威信“德服”为上 (35)0案例41激励招术:让员工敲锣 (35)0案例42忆商公司业务拓展受阻 (36)0案例43TA公司的发展 (36)0案例44 韩老板的经营策略 (37)0案例45 美国3M公司的创新激励 (38)0案例46 海尔集团兼并红星电器公司 (38)0案例47 “小”即是美 (41)0案例48 美国林肯电器公司的管理风格 (41)0案例49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1)0案例50售票处的一场口角 (42)0案例51某机床厂的目标管理 (42)0案例52巴恩期医院(组织) (43)0案例53 迪特尼公司的企业员工意见沟通制度 (43)0案例54 沃里科公司的“第二个春天” (45)0案例55德国伍德公司的组织与管理 (45)0案例56约瑟夫.普利策 (47)0案例57 通用电气公司的情感管理 (50)0案例58案例研究:血案与危机 (50)0案例59 3M公司和"花王"公司:锐意创新,领先他人 (51)0案例60 从“杰克.韦尔奇管理宝典”谈企业管理创新(综合) (51)0案例61 求贤若渴,知人善任-- 时装大王斯瓦兹的发家之道 (53)0案例62 永远在创新的克罗格公司 (54)0案例63管理与文化的结合--大田洋服在前进 (55)案例64:科维特公司 (57)案例65:张经理的烦恼 (57)案例66:都城光学仪器厂 (58)案例67:魏亮老师为何想不通 (58)案例1 杨利平糯米美食厂杨利平本是莹县杨家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不过人们早就知道他有一种祖传绝招——烹制一种美味绝伦的糯米甜品——杨家八宝饭。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收集案例一:美国联合快递服务公司(UPS)的科学管理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用了15万名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的宗旨是: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
UPS的管理者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
让我们看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
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进行了时间研究,对每种送货、取货和暂停活动设立了工作标准。
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从出每一位司机每天工作中的详细时间标准。
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守工程师们设定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一档上,为送货完毕后的启动离开做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极为严格。
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
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
送货完毕,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联邦捷运公司每人每天取运80件包裹,而UPS公司却是130件。
高的效率为UPS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思考题:1、你如何认识UPS公司的工作程序?2、科学管理距今百余年,你认为在今天的企业中仍然有效吗?3、UPS公司这种刻板的工作时间表为什么能带来效率呢?4、你有遇到过相关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的情况么?案例二:归因小案例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名校的博士,求学在一位院士的门下,这让小张兴奋不已。
但随着学业的深入,小张逐渐感到吃不消了,英文水平欠佳的他对导师指定阅读的大量外文文献感到头疼,加上实验的数据不理想、导师的催促,家人的期望,这一切如同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精编组织行为学》典型案例资料
《组织行为学》典型案例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案例1--1:克里斯·霍夫曼(Chris Hoffman)的烦恼克里斯·霍夫曼(ChrisHoffman)从大学毕业,情绪高涨地开始了她的新工作——IBM的销售代表。
最初的几个月,她忙得不可开交,参加了大量的正式职业培训,了解她将负责销售的产品,还要费力去理解她那个高深莫测、性情多变的上司。
这天晚上,下班回家的克里斯满心困扰,辗转难眠。
几周来她在工作中留意观察,许多问题萦绕脑海:“为什么一些同事会比另一些更加成功?在主要用电脑来交流的今天,当我们走出家门走入工作时,怎样才能像一个团队一样共同合作?怎样才能学会应付完成销售额的压力?当我叫同事卡丽(Carrie)帮忙的时候,她为什么不跟我合作?为什么经理征询我的意见,但随后又不理睬我的建议?新的IBM文化和旧的有什么差别?它为什么总在不停地变化?思考题:克里斯·霍夫曼(Chris Hoffman)为什么感到困扰?你能给她一些意见吗?参考答案:如果克里斯希望成为一个好员工,并且日后晋升为管理者,她就必须了解组织是怎样运作的,必须了解人的行为,学习如何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会处理在工作中与他人的关系。
而这些方面,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对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目标会有重大帮助。
案例1一2 霍桑实验位于美国芝加哥城外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Hawthome)工厂,是一家制造电话机的专用工厂,它设备完善、福利优越、具有良好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
但工人仍愤愤不平,生产效率也不理想。
为此,1924年美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包括各方面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对该厂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多种试验。
这就是著名的霍桑试验。
从1924~1932年,在将近8年的时间里,霍桑试验前后共经过两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5月,它主要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赞助下进行的。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案例一:固定工资还是佣金制白泰铭为什么要从中日合资公司辞职而去,到另一家公司去谋高就呢?这个案例介绍了白泰铭对工资的态度发生的变化。
刚开始他对固定工资很满意,后来取得了销售成绩后,就不满了,建议采用佣金制,遭到经理拒绝,就辞职而去。
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组织行为学讲的文化传统对管理风格的影响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来进行分析。
组织行为学中讲到企业文化传统对企业的管理风格有很大秉承日本企业重视企业精神,以人为本的文化特色,所以强调采用固定工资制.这种工资制和佣金制各有利弊,要适应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激励理论,一个人的成就需要激励,成就需要具有挑战性,能引发人的快感和奋斗精神,对一个人的行为起主要的影响作用.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白是属于高成就需要动机的人,他取得了成绩后外方老板没有在工资、奖金、精神上满足小白的更多需求,他自然就要辞职了。
再从公平理论来分析。
公平不能激励人,只有不公平才能激励人,人们是否得到激励,不会由他所得到什么报酬来定,更重要的是他们比别人所得的报酬与自己所得的报酬是否公平来决定.从这个案例看,小白听说另二家外资公司都在搞销售竞争和有奖活动,其中一家的经理还请最佳销售员吃饭,通过内部刊物进行表彰.而小白所在的中日合资公司,没有看到,小白刚参加工作时的需求和掌握推销技术后的需求有所不同,来积极强化小白这种需求,而是拒绝这种需求,小白辞去工作职务是理所当然的.案例二:青田乳胶制品厂1、姜、汪二人解决了进口设备存在的总是得到厂里的奖励后,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事不平?姜、汪二人也很洩气准备调走呢?2、事到如今,请你给陈厂长出些点子.这是一个企业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革的案例,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学过的公平理论、强化激励理论来分析。
青田乳胶制品厂在引进技术时,由于没有进行技术论证价格情况及售后服务,受到了损失,在外方专家无力解决技术难题的情况下,厂领导自力更生组建攻关小组,解决了技术难题,这个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一.人际知觉专题案例1:心理实验的启示案例2: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二. 个体心理专题案例3:个性差异和管理案例 4 谁当经理更合适三. 群体心理专题案例5:群体一和群体二案例6:FS有限公司的员工集体辞职四. 组织激励专题案例7:大明服装厂案例8:青田乳胶制品厂案例9:激励招术:让员工敲锣案例10:白泰铭跳槽案例11:索尼公司的内部招聘制度案例12:日立公司内的“婚姻介绍所”案例13:黄工程师为什么要走?五. 领导管理专题案例14:里根与卡特的领导风格案例15:岂能“一条道走到黑”!案例16:工厂经理李萧及其它人的工作案例17:哪种领导类型最有效案例18:“强强联合”的领导班子案例19:技术人才和劳模就适合当领导?案例20:冷面硬汉变奶油小生案例21:为葛多特当餐厅服务员案例22:领导方式的确定六. 管理沟通专题案例23:撞机事件案例24:沟通方式之一——暗示的运用案例25:我失去了它案例26:小道消息案例27:聪明的船长案例28:售票处的一场口角案例29:摘掉总统的乌纱帽——水门事件的媒介关系案例30:巧借“危机”为“契机”——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应对“福胶事件”案例31:失败的危机沟通案例32:李克的策略案例33:降低心中的分贝七. 组织冲突专题案例34:谁是赢家案例35:病理实验室八.组织变革专题案例36:杨利平糯米美食厂九.企业文化专题案例37: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城案例38:TCL的企业文化十. 组织结构设计专题案例39:XX公司组织结构设计案例40:三九集团的案例一.人际知觉专题案例 1 心理实验的启示心理学家曾作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
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然后,让这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
结果两组学生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组织行为学管理沟通案例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2921.8.2916:30:2516:30:25August 29, 2021
▪
14、市场营销观念: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市场营销,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创造利润。2021年8月29日星期日下午4时30分25秒16:30:2521.8.29
▪
10、市场销售中最重要的字就是“问”。16:30:2516:30:2516:308/29/2021 4:30:25 PM
▪
11、现今,每个人都在谈论着创意,坦白讲,我害怕我们会假创意之名犯下一切过失。21.8.2916:30:2516:30Aug-2129-Aug-21
▪
12、在购买时,你可以用任何语言;但在销售时,你必须使用购买者的语言。16:30:2516:30:2516:30Sunday, August 29, 2021
案例9 GE的沟通渠道
▪ 传统与现代结合 ▪ Open Door政策 ▪ 无边界 ▪ 员工大会 ▪ CEO民意调查 ▪ 群策群力 ▪ CEO的e-mail
▪ 电子商务为日常的沟通带来了便捷,但传统的沟通 渠道并没有因为科技手段的创新而落伍,在GE,传 统与现代的沟通渠道在这里交映成趣:网上交流、 电话交流、面对面交流、便笺式交流、圆桌会议、 全体员工会议、优秀员工座谈等这些集体的沟通方 式也每天都在进行。
▪
15、我就像一个厨师,喜欢品尝食物。如果不好吃,我就不要它。2021年8月下午4时30分21.8.2916:30August 29, 2021
▪
16、我总是站在顾客的角度看待即将推出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我就是顾客。2021年8月29日星期日4时30分25秒16:30:2529 August 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案例(5个)案例1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
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
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
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
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
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
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
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
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
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
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
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
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
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
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
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
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
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
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
每组各设有进、出车体缓冲存放区。
这个厂的建筑也颇独特,由三栋两层及一栋单层的六边形厂房拼凑成十字形。
建筑的窗户特别大,分隔成明亮、安静而有相对独立性的小车间。
没有了传送带,底盘和车身是由专门的电动车传送来的。
这种车沿地面敷设的导电铜带运动,由计算机按既定程序控制。
不过当发现问题时,工人可以手工操作,使他离开主传送流程。
例如见油漆上有一道划痕,工人便可把它转回喷漆作业组,修复后再重返主流程,仍归计算机制导。
车身在电动车上可作90度滚动,以消除传统作业中因姿势长期固定而引起的疲劳。
各作业组自己检验质量并承担责任。
每辆车要经过三个作业组,才有一检验站由专职检验员检查,将结果输向中央计算机。
当发现某质量问题一再出现时,这个情况立即在相应作业组终端屏幕上显示出来,并附有以前对同类问题如何排除的资料。
这屏幕不仅报忧,也同时报喜,质量优秀稳定的信息也及时得到反馈。
产量、生产率、进度数据则定期显示。
据1976年的调查,几乎该厂全体职工都表示喜欢新方法。
沃尔沃公司便又陆续按这种非传统方式,建造了另四家新厂,每厂规模都是不到600名职工。
这一改革当然冒了颇大的风险,因为一旦失败,不仅经济上代价高昂,公司内外信誉也会遭受巨大损失。
卡尔玛的成功鼓励他们再进一步。
卡尔玛改革的核心是群体协作,工人以作业组为单元活动。
但这是一个另起炉灶的新建小厂,它是否也能用于按传统观点设计并运转多年的大型老厂呢?这是一种颇为不同而风险更大的改革尝试。
沃尔沃在西海岸哥德堡市建有一家8000人的托斯兰达汽车厂,是1964年完全按传统装配线设计建造的。
它生产的汽车构成该公司产品的主体,改造略一不慎而影响了生产,损失将是极为巨大的。
这个厂工作再设计的试验不是公司总部指导的,是由该厂管理人员在工会和全体职工配合下自己搞起来的。
这个厂设有吸收工人参加并有较大发言权的各级工作委员会及咨询小组55个,没有工人同意,改革寸步难行。
因为任何改革总要引起短期的不习惯与不方便,工资制度上也要适应由个人奖到小组集体奖的转变。
其实,这厂早就酝酿并在逐步试行着工作再设计,所以与其说托斯兰达厂是紧跟卡尔玛厂,毋宁说前者是后者的摇篮。
因为后者的许多办法是先在前者试行的。
例如那种电动装载车以及使车身翻侧使工人不必蹲在地坑里仰头向上操作的装置,都是从托斯兰达厂学去的。
这个厂改革的第一步是放权,尽量使它的冲压、车身、喷漆和装配四大车间成为自主的实体,因为每个车间各有其独特问题,不能一刀切。
例如1973年,车身车间组成一个专题工作组来解决降低噪音与粉尘问题。
车间主动请来应用美术学院的专家,经几处摸索,把这车间变成了全公司最明亮整洁的场所之一。
改革自己的工作条件,变成了一种有吸引力的挑战。
各级工作委员会和咨询组都有一定经费解决自己的问题。
于是形成了浓郁的改革气氛。
又如车内装潢车间,流水线上设有15个装配点。
早在这厂刚投产的1964年,工人中就有人主张经常换换岗位,因为老在同一岗位上干,不但乏味,而且身体某些部位易疲劳。
可是另一些工人不愿意,直到1966年这些工人才自己定了一套轮换制度,每人都学会这15个岗位上的操作技术而成为多面手,每天轮换一至数次,并自己负责检验自己干的活儿和负责纠正缺陷。
这时,他们不但体验到换岗能减轻劳累,而且培育出一种群体意识。
后来他们把全组工作的计划与检查都接受过来,使工作更加丰富化了,全组缺勤与离职率大幅度下降,工作质量也提高了。
这种现象在这厂里颇为典型:一开始有相当一些人抵制改革,随着同事间接触的增加,一个自发的以友谊和共同认识为基础的真正的群体(不是行政上硬性编成的班组)形成了。
这种从人际接触发展到培育出友谊是不容易的,在装配线上更费时日。
但一旦真正的群体形成,就能做出许多超出原来狭隘目的的事来。
工作从轮换到扩大化直至丰富化,人们对工作的满意感逐步增加。
托斯兰达厂在1970年,仅3%的装配工人搞工作轮换,1971年达到10%,1972年达到18%,然后开始加速,1973年达到30%,1977年已达60%。
改革自己的工作内容成了多数工人的自然要求。
但总有少数人,特别是年纪偏大的,是始终不喜欢任何改变的。
到1976年末期,这厂的装配车间才开始有人跟传统的装配线告别,组成了两个各有9人参加的作业组,每组承包一定辆数的汽车装配,作业改到装配工作台上去进行。
9名组员什么都干,从底盘装配到车身与车门安装,直至最后内部装修与检验。
每组每周要开一至数次生产组务会,研究生产情况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渐渐地,装配工作台完全取代了装配线。
诚然,这种工厂的基建与设备投资要比常规厂高一至三成,占地面积也要大些。
但沃尔沃公司声称他的得远大于失,赔钱的买卖他是不会干的。
装配台平均约每小时装配成一辆车,生产率至少不低于装配线,而工人满意感大增,离职率从40%至50%降到25%,质量有所上升。
尽管瑞典的劳力成本一直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沃尔沃却能保持一直赚钱,利润占销售额中的百分比仍属汽车业中三家最高者之一。
思考题:1、沃尔沃公司的工作再设计过程说明了什么?2、从沃尔沃公司工作再设计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案例2霍桑实验位于美国芝加哥城外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Hawthome)工厂,是一家制造电话机的专用工厂,它设备完善、福利优越、具有良好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
但工人仍愤愤不平,生产效率也不理想。
为此,1924年美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包括各方面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对该厂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多种试验。
这就是著名的霍桑试验。
从1924~1932年,在将近8年的时间里,霍桑试验前后共经过两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5月,它主要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赞助下进行的。
第二个回合是1927~1932年,主要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约(Elto Mayo)主持进行研究。
整个试验前后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照明实验这项实验在霍桑工厂共进行了两年半时间,试验是在被挑选出来的两组绕线工人中间进行的。
一组是“试验组”,一组是“参照组”。
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组”不断地增加照明的强度,从24、46、76烛光逐渐递增,而“参照组"的照明度始终保持不变。
研究者起初打算考察照明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找出一种理想的照明度,在这种照明度下工作,能使工人的生产效率达到最高标准。
但出乎研究者的意料之外,试验的结果,两组的产量都在不断提高。
后来他们又采取了相反的措施,逐渐降低“试验组”的照明强度,还把两名试验组的女工安排在单独的房间里劳动,使照明度一再降低,从10烛光、3烛光一直降到0.06烛光,几乎和月亮光差不多的程度,这时候,也只有在这时候,产量才开始下降。
研究者的结论是:工作场所的灯光照明只是影响生产的一种因素,而且是一种不太重要的因素。
除照明之外一定还有其他什么因素影响产量。
由于研究者找不到原因,感到迷惑不解,许多人都不干了。
只有该公司的检查部主任朋诺克(C·Pennock)当时推测,产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工人被试验鼓起的工作热情所影响。
后来,于1927年冬天朋诺克在一次哈佛大学教授梅约主持的人事经理报告会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并当场邀请梅约参加霍桑试验。
梅约接受了邀请,并组织了一批哈佛的教授会同电器公司的人员成立了一个新的研究小组。
于是开始了第二阶段的研究。
二、继电器装配试验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梅约选出了6名女工,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装配继电器的工作,他们告诉女工可以保持平常的工作节奏,因为试验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产量,而是要研究各种工作条件,以找出最适宜的工作环境。
在这个期间,研究者在试验场所指定了一名观察者,他的任务主要是创造与工人的友好气氛,以确保她们合作。
他还做一些管理工作, 每天与女工们非正式地交谈,以消除她们对试验可能抱有的疑虑。
这样与女工之间的谈话更加自由,彼此关系比过去更为亲近了。
在试验过程中,不断地增加福利措施,例如:缩短工作日、延长休息时间、免费供应茶点等等,具体过程如下:1、研究人员将小组的计时工作改为计件工作,生产量上升2、安排女工有两次休息时间,每次5分钟,生产量上升3、将两次休息时间,每次延长10分钟,生产量依然上升4、研究人员将女工上午的休息时间延长到15分钟,免费供应点心,生产量再度增加5、让女工提前半小时下班,生产量上升得更快6、让女工提前1小时下班,生产量无改变7、女工做1小时超时工作,生产量仍上升8、每组工作时间从48小时减至40小时,生产量照旧维持高标准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研究者起初以为是这些福利措施剌激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在最后一次试验中,研究人员恢复了这些工人的原来情况。
女工做计时工作,没有休息时间,没有点心供应,每周工作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