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我的记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记忆到来时的情态
第三节说“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实际在说 自己的内心脆弱,残酷的现实使作者产生了厌世、逃避 的想法,“它的声音很低微”是说记忆对自己的慰籍效 果甚微,但却比没有好的多了,正因为如此,才有“它 的话却很长,很长”,在连绵不觉的时空中,记忆成了 作者唯一可靠的避风港
戴望舒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 他的早期的诗一直都是哀婉的,就是因为他的目光总 是停留在自身的情感上,是一种小我,戴望舒把记忆 的行像描绘的极为亲切美好,其实是表达了他对自己 努力投身过革命的回忆的欣慰之情,就是觉得自己也 革命了的满足,说什么他感受到了人生的沉重,应该 也是有的...因为在这首诗中能读到哀婉,但是这种哀 婉是他常用的写作方式,而且在哀婉的气氛下还是能 读到戴望舒心里的一种轻松的状态,革命,被关监狱 是激烈,而现在出狱是平静,戴望舒自身也感到了轻 松,回想前段时间,戴望舒就写下了这首诗,而且同 时因为斗争时感受到的危险,他萌发了激流勇退的心 情,我觉得,他是一个没什么大志的人,所以会有这 种想法,毕竟当时的他很年轻,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 学青年,不是革命家
5、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
或者是选一个大清早,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记忆出现是没有规律的,
第五节说记忆出现是没有规律的,“任何时间。 在任何地点”它都可以出现,实际上在说作者对 于回忆的依赖,如果作者不主动去回忆,那么回 忆是不会出现的,没有规律的回忆恰恰说明作者 无所依靠,时常要与回忆相伴,而不是对人倾吐 心声,同时在也构文上把时空补充完整,使全文 有立体感,增加了可读性。
2、它存在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存在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存在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存在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存在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排 比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诗的第二节写我的记忆几乎无处不在,诗人 用了一系列细微的事物的排比,把过去和现 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拉近了,泯灭了它们之 间的距离。选择的意象具体而充满生活的气 息,给人以形象的亲切感。
2、它存在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存在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存在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存在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存在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排 比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几个景象勾勒出作者的生活状态:“烟卷、粉盒、木莓、酒瓶” 分别用了“燃着、破旧、颓垣、喝了一半”加以修饰,充分地体 现出作者生活在百无聊赖、郁闷烦躁的甚至自暴自弃的状态中, 唯一的亮点是“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就像是满山遍野的枯 树中的一株新苗,它是希望的化身,是作者精神世界的支柱, 倾注了作者所有的寄托
我的记忆 戴望舒
• 我 的 记 忆 是 忠 实 于 我 的,

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 它存在在燃着的烟卷上,
• 它存在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
• 它存在在破旧的粉盒上,
• 它存在在颓垣的木莓上,
• 它 存 在 在 喝 了 一 半 的 酒 瓶 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 在压干的花片上,
2、通过意象表现出“记忆”的特征:
意象 image :破旧的粉盒、压干的花片、 凄暗的灯、颓垣上的木莓、燃着的烟卷、 喝了一半的酒瓶、撕碎的手稿
记忆的特征feature:陈旧、落满尘埃、隐 现于心、无声无息
意象的繁复、零碎 记忆的片断化
3、通过暗示和隐喻展现心境, 并不和盘托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不是情意的说明,不是架空的理想的
6、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是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是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第六节文尾段以回忆的终止结束全文,从 而构筑了回忆悄然来、轻声低语、绵绵不 休,最后话别的完整结构。
第六节更重要的是“我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 是忠实于我的”呼应了前文,升华了全文的对 回忆无限依赖的感情,当然越是对回忆依恋, 越是说明作者在现实中的困境。
4、从追求音乐性到追求诗情的”内在韵律
《我的记忆》被诗人称为“我的杰 作”,它标志着诗人诗风的转变。此 前,诗人致力于对新诗音乐美的追 求,《雨巷》标志着这种追求达到 了高峰。其后,诗人开始了“对诗歌 的他所谓‘音乐的成分’勇敢的反叛” 。
5、诗歌散文化
• 使戴望舒诗歌完成了由欣赏古典诗歌的 韵律美跨越到追求诗歌的散文美的过程 。打破整饬诗歌形式,追求散文化的诗 形。即是戴望舒所倡导的“诗歌散文化 ”倾向
我却“不讨厌它”的时时“拜访”, 相反和它成为“老朋友”。 这表明记忆已成为诗人抵御现实的 日常性的“精神堡垒corporate signage”,他要用这些记忆堆积成 一道屏障parclose ,抵制外来的骚扰和烦忧。 ——这说明现实与记忆相比较时更 令人失望,甚至令人厌恶。
从现实退守到记忆, 记忆中也是无路可退……
但 它 的 话 却 很 长 , 很 长,


很 长 , 很 琐 碎 , 而 且 永 远 不 肯 休 ;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是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是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 且 还 夹杂 着 眼 泪 , 夹杂 着 太 息 。
记忆”的内涵
而且还夹杂着眼泪,夹杂着太息。
第四节是在讲记忆的内容,由于经常的回忆,所以“它的 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作者这样不厌其烦的 回忆,一方面在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是从回 忆中攫取生命的力量,克服现实中的种种困难,这也正映 衬了“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记忆中并不全是美好甜蜜的 事情,其中也充斥着酸涩和苦闷,“眼泪、太息”道出了 作者的苦衷,但因为虚幻的回忆,作者并不拒绝回忆记忆 中的这些痛苦,相反,正是回忆中有了这些苦成分,自己 的回忆才显得完整。
• 《我的记忆》不同于《雨巷》的另一特 点是其诗句长短不齐的错落。全诗语句 看似随行编排,没有韵律感,但实际上 ,诗人的这一种排列恰恰使诗意流露在 了诗象上:在参差不齐间,我们似乎可 看到诗人内在情绪的起伏张弛。同时, 这种不受约束的飘忽不定也映衬了“我 底记忆”的朦胧与复杂。因此,虽然从 外在文字看,这首诗似乎没有音律节奏 ,但事实上,它的音乐美是蕴藏在内在 思想与叙写逻辑上的。
我们读出: 诗人对自我在现实中遭到离弃 abandon 、背叛betrayal的失落lose彷徨 hesitate和哀伤sad。诗人试图构筑一个记 忆的世界来与现实保持一种“距离”,并 从中对现实作狐疑(húyí ) doubt的观望(ɡuān wànɡ ) wait and see 。 在品读中常常能感受到作者通过“记忆”所 散发出来的寂寞苦闷、悲苦无奈的灰色心态 但又充满向往的复杂情感,
1、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反复 交代“记忆”与“我”的关系, 拟人
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第一节首句便以拟人化的手法给记忆做了 明晰的定义,“忠实”一词更是把作者对记忆 的感情描绘出来,作者把记忆当成做好的 朋友,是全文的潜层次基调,为下文的娓 娓道来的叙写做了铺衬。
纵观全文,作者把记忆当成最忠实的朋友 实际是对自己命运的悲叹,点名了作者在 社会现实中不断碰壁, 最终不得不寄希望于自己的记忆, 用虚幻美化的记忆弥补自己内心的痛楚。 开头的两句在全文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5、诗歌散文化
• 《我底记忆》是诗人戴望舒第一首“不 借重音乐的诗”,全诗没有新格律诗式 的整饬诗行,也没有一贯到底的平仄韵 脚,诗人借重诗情——一种内在情绪的 流动统贯全诗,以此构筑诗形并造成跳 动的旋律,使全诗散而有章、活而有序 ,体现出朴素、平实且意蕴深厚的散文 美。
2、它存在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存在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存在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存在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存在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排 比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5个连续的“它生存在”、 5个连续 的“在…的…上”勾勒出作者的生活 状态
歌和以 T· S· 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潮 ;唐 五代温李一派
内容:与社会公众主题相疏离,多聚焦于内
心世界,抒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此诗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 之后,呈现了那时代相当一批青
年知识分子失望、彷徨的心态。
现实的黑暗一度使他们感到不满,
然而又无力去抗争,终于陷入苦
闷之中,渐渐对现实采取回避的 态度。
《现代》。
诗人群 : 戴望舒、施蛰存、金克木、何其芳、
林庚等。
发展 : 卞之琳于北平编文艺杂志《水星》,与
《现代》呼应,共同推动发展。
高潮 : 36 年 10 月戴望舒主编《新诗》杂志,并
邀卞之琳、冯至、孙大雨、梁宗岱等参与,把现代诗 派推向高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衰落:抗战爆发后,急剧分化,走向衰落,
艺术渊源:法国象征派诗歌、美国意象派诗

在凄暗的灯上, 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 没 有 灵 魂 的 东 西 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 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 是 胆 小 的 , 它 怕 着 人 们 的 喧 嚣 ,
但 在 寂 寥 时 , 它 便 对 我 来 作 密
切 的 拜 访 。

它 的 声 音 是 低 微 的 ,
1、将抽象的情感拟人化,
戴望舒在诗中抛弃了一切虚夸的华丽与娇美,在日 常生活的物象上捕捉美感,一些似乎与诗无缘的琐 碎事物,成为具有丰富象征内涵的意象“燃着的烟 卷,破旧的粉盒,颓垣的木莓,压干的花片,凄暗 的灯,平静的水......,这些无生命的东西不仅有了 生命,而且被赋予很广袤的暗示性的内涵,使人对 诗人的记忆发生辽远无边的想象。因此,这些日常 生活的常见物,也就闪着诗的光彩,富有了诗的韵 味。
4、从追求音乐性到追求诗情的”内在韵律 戴望舒摆脱了《雨巷》式外在音乐美的追 求,追求一种表现“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 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的。《我的记 忆》是他的第一个自学的实践。诗里没有 《雨巷》那种铿锵的韵脚,华美的字眼, 完全用纯然的现代口语,使诗的叙述同读 者的情感拉近了距离,增大了抒情的亲切 性。
然而这个“精神堡垒”却又是如 此脆弱 它“胆小”,“怕喧嚣”,它
的声音是“低微的”,“没有力气
的”,甚至“还夹着眼泪,夹着太 息”, 从现实退居到记忆世界,诗人终 于发现,记忆世界同样是充满冲 突和不安的。
4、它的话是古旧的,老是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是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抒情,并不直接给读者一种撞击力,
不求率真炽烈如一团火那样表白情感, 而是形象的创造,意象的呈现,间接 的表现,运用暗示和隐喻展现心境, 以客观象征主观,或只描绘一个面貌,
而不道出确切的含义。
——蓝棣之《现代派诗选•前言》
3、通过暗示和隐喻展现心境, • 诗人在“记忆”中注入了人的感情,又在对“ 记忆”的描述中又隐藏起了自己的感情,使这 首象征派诗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意义,可以 唤起无数读者情感的共鸣。诗人对过去生活的 失落无限的眷念之感,象流水一样淙淙流过每 个读者的心灵,记忆的原野都会因此而绿茵丛 生。看去是一首无主题变奏曲,它却在读者的 心灵中唤起各种人生主题的回响。《我的记忆 》这种隐藏了自己私情的抒情内涵的普遍性, 正是它最重要的艺术魅力的根源。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甚至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是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是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我的記憶
戴望舒
命名 : 施蜇 存受现 代书局 委托创 办文艺 刊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