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

1、邓稼先

一、字音梳理。

懈怠xiè dài 癌症ái 署名shŭ 奠基diàn 元勋xūn 孕育yùn 选聘pì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 黯淡àn 鲜为人知xi ǎn 日曛xūn 挚友zhì 妇孺皆知rú 宰割z ǎi 凛若霜晨l ǐn 铤而走险t ǐng 殷实yīn 殷红yān 彷徨páng huáng 鞠躬尽瘁jū cuì 筹划chóu 邓稼先jià 二、词语解释。

1.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3. 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4.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5.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6. 马革裹尸:用马匹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7.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8.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9.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别人欺压,不图反抗。 10.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11. 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很广。 12. 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没有间断地出现。

13. 燕然勒功: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亦称为“燕然勒石”。

三、文学常识。

1.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四、重点阅读理解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选取文革期间发生的两件事?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

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用这两件别人不可能办成的事,来印证“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大们绝对相信他”,强调突出邓稼先朴实的气质、无私的品格。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

格。

5. “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文中第5、6两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词,试品析“竟”的表达作用。

“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达作者的惊异、钦佩之情,也再次突出邓稼先的性格。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作用:赞扬评价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质。 阅读《我不能走》

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2.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你用这个成语造句吗?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沙场。

4."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邓稼先。

5.这段文字开头的《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悲壮、凄凉;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不畏艰难的精神

(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借此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变现了邓稼先不畏艰难的精神。)

6.请找出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戈壁滩上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作用: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烘托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

7.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9.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对同事的悼念,对完成遗愿的决心。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阅读《“两弹”元勋》

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热爱祖国

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6.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结尾点题,总结上文。赞美邓稼先对中国贡献巨大。 7.你读此文后有何感想? 阅读《永恒的骄傲》

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

邓稼先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全民族的骄傲。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3.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排比,增强了语势,又总结了全文。 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 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 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 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 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别太久,对他的具体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5.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

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精神换来了自己光荣的一生。 2【《说和做》】 一、字音梳理。

弥高m í 锲而不舍qi è 兀兀穷年w ù 群蚁排衙y á 迭起di é 赫然h è 迥乎不同ji ǒng 沥尽心血l ì

慷慨淋漓k āng k ǎi 潜心贯注qi án 气冲斗牛d ǒu 衰微shu āi

二、词语解释。

1.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

4.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5.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6.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极为畅快的样子。

7.目不窥园: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中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8.沥尽心血:用尽心思和力量。

9.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 10.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11.一反既往:完全与已经过去的情况不同。 三、文学常识。

1.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2.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四、重点阅读

文章从那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 两个方面来写。 (一)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这部分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哪方面的说和做?是怎么说和做的?

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2.通过几件事来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三件事,写作《唐诗杂论》,写作《楚辞校补》,写作《古典新义》 3.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

有何作用? (内容)直接点题,形成鲜明对比, 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造成悬念(结构),引出下文. 4.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注意加点部分含义。“ (1)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5.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6、体会下列“说”的含义

我是做了再说.

( 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