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影响:①消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积极: A.保长久持相对和平局面, B.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发展。 C.促进民族融合
影响
三、辽、西夏、金改革——民族交融
改革措施 辽 西夏 金
耶律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 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增强国力,促进民族 交融
1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 经济繁荣;2造船航海 技术先进;3周边民族 政权并立,陆上丝路 中断;4政府政策鼓励
货币
世界上最早纸币:北宋四川的交子
Fra Baidu bibliotek
发展成就 粮食作物
原因
农业
经济作物
水稻种植面积增长,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越 1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南进口:占城稻),复种技术得到推广,出现秧 2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 生产工具和技术; 马(扒秧工具) 1南方普遍种茶叶;2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广东、福建—江淮和川蜀 1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四川、浙江 2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 1.五大名窑P43 2.瓷都:景德镇 3.南宋制瓷中心:江南 1.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2.世界最早的船坞 3.规模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 2.街市(市坊混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
一、宋朝的建立 1.北宋建立 时 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 城 公元960年
第 6课
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东京(河南开封)
根据先南后北的方针,宋太祖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结束分裂: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措
施
影响
可以防止武将专权,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 事基础,有利于巩固 统一。但削弱了军队 战斗力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 基础;但地方经费减少, 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 成地方贫困。 加强了中央集 权,加强了皇 权,有利于国 家统一
二、三次议和
三、宋金战与 和
军队名称:岳家军 军队特点: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1.岳飞抗金 代表战役:1140年郾城大捷 抗金意义:遏制金兵南下,使南方相对稳定,符 合人民利益(胜利根本原因) 时间:1141年 内容:①南宋向金称臣 2.宋金和议 ②南宋给金岁币 ③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影响:形成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3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支持
手工 纺织业 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农业发展,手工业 技术发展
商业 都市贸易 1.大规模都市:开封、杭州
海外贸易 1.大商港:广州、泉州 2.范围广:朝鲜日本、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3.设立市舶司管理(市舶的含义:海外贸易) 4.设立“番坊”“番学” 5.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控制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军事) 2.控制军队调动,握兵权与 发兵权分离; 3.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集中财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经济)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
强化皇权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政治) 地方:1派文臣担任地方长 官 2地方知州三年一换
一、宋辽战 与和
时间:1004;地点:澶州 双方:北宋与辽 2.澶州之战 人物:寇准主战,宋真宗亲征 结果: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时间:1005年 内容:①辽军撤回 ②北宋给辽 “岁币” 影响:①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澶渊之盟 ②积极影响: A. 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主要影响 ) B.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发展。 C.促进民族融合
从秦至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1)各朝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又有创新和发展; (2)从中央看,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3)从地方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第7、8课
北宋、辽、西夏、金、南宋的战与和
北宋与 1038年,西夏建立。 1044年,宋夏议和。 西夏
加强了皇权、中央集 权;但官僚机构庞大 ,人浮于事,效率低 下。
三、国策:重文轻武
1.措施(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影响(1)积极: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第 6课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科举制的表现和影响:P31)
(2)消极: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增加财政支出
916年,辽建立。 北宋 960年,北宋建立。 与辽 1004年,澶州之战; 1005年,澶渊之盟。
南宋 与金
1115年,金建立。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变) 1127年,南宋建立 1140年,堰城大捷。 1141年,宋金议和。
一、五个政权的建立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民族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都城
第7、8课
北宋、辽、西夏、金、南宋的战与和
二、三次议和
1.和议原因:连年征战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 于困苦之中 时间:1044年 内容:①元昊向宋称臣 ②北宋给西夏 “岁币”
二、宋夏 和议
2.宋夏和议
影响:①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积极影响: A.保持长久相对和平局面, B.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C.促进民族融合
第9课
1.含义: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出现南移趋势:魏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 2.过程 开始南移:唐朝中期 完成南移:南宋
全国经济 重心 南移
(1)南方人口是北方两倍 3.表现 (2)长江、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3)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等方面南方超过北方 (4)全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 (2)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4.原因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政策支持; (5)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916年 960年 1038年 1115年 1127年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女真族 汉族
兴庆 完颜阿骨打 燕京(北京) 赵构 临安(杭州)
赵匡胤 元昊
上京 东京(开封)
唐
宋
元
明
清
第7、8课
北宋、辽、西夏、金、南宋的战与和
(辽太宗占领)
二、三次议和 1.北宋北伐 (宋太宗)
目的:夺回被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 结果:失败,转而“守内虚外”
影响
三、辽、西夏、金改革——民族交融
改革措施 辽 西夏 金
耶律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 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增强国力,促进民族 交融
1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 经济繁荣;2造船航海 技术先进;3周边民族 政权并立,陆上丝路 中断;4政府政策鼓励
货币
世界上最早纸币:北宋四川的交子
Fra Baidu bibliotek
发展成就 粮食作物
原因
农业
经济作物
水稻种植面积增长,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越 1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南进口:占城稻),复种技术得到推广,出现秧 2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 生产工具和技术; 马(扒秧工具) 1南方普遍种茶叶;2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广东、福建—江淮和川蜀 1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四川、浙江 2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 1.五大名窑P43 2.瓷都:景德镇 3.南宋制瓷中心:江南 1.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2.世界最早的船坞 3.规模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 2.街市(市坊混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
一、宋朝的建立 1.北宋建立 时 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 城 公元960年
第 6课
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东京(河南开封)
根据先南后北的方针,宋太祖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结束分裂: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措
施
影响
可以防止武将专权,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 事基础,有利于巩固 统一。但削弱了军队 战斗力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 基础;但地方经费减少, 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 成地方贫困。 加强了中央集 权,加强了皇 权,有利于国 家统一
二、三次议和
三、宋金战与 和
军队名称:岳家军 军队特点: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1.岳飞抗金 代表战役:1140年郾城大捷 抗金意义:遏制金兵南下,使南方相对稳定,符 合人民利益(胜利根本原因) 时间:1141年 内容:①南宋向金称臣 2.宋金和议 ②南宋给金岁币 ③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影响:形成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3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支持
手工 纺织业 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农业发展,手工业 技术发展
商业 都市贸易 1.大规模都市:开封、杭州
海外贸易 1.大商港:广州、泉州 2.范围广:朝鲜日本、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3.设立市舶司管理(市舶的含义:海外贸易) 4.设立“番坊”“番学” 5.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控制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军事) 2.控制军队调动,握兵权与 发兵权分离; 3.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集中财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经济)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
强化皇权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政治) 地方:1派文臣担任地方长 官 2地方知州三年一换
一、宋辽战 与和
时间:1004;地点:澶州 双方:北宋与辽 2.澶州之战 人物:寇准主战,宋真宗亲征 结果: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时间:1005年 内容:①辽军撤回 ②北宋给辽 “岁币” 影响:①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澶渊之盟 ②积极影响: A. 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主要影响 ) B.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发展。 C.促进民族融合
从秦至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1)各朝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又有创新和发展; (2)从中央看,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3)从地方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第7、8课
北宋、辽、西夏、金、南宋的战与和
北宋与 1038年,西夏建立。 1044年,宋夏议和。 西夏
加强了皇权、中央集 权;但官僚机构庞大 ,人浮于事,效率低 下。
三、国策:重文轻武
1.措施(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影响(1)积极: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第 6课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科举制的表现和影响:P31)
(2)消极: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增加财政支出
916年,辽建立。 北宋 960年,北宋建立。 与辽 1004年,澶州之战; 1005年,澶渊之盟。
南宋 与金
1115年,金建立。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变) 1127年,南宋建立 1140年,堰城大捷。 1141年,宋金议和。
一、五个政权的建立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民族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都城
第7、8课
北宋、辽、西夏、金、南宋的战与和
二、三次议和
1.和议原因:连年征战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 于困苦之中 时间:1044年 内容:①元昊向宋称臣 ②北宋给西夏 “岁币”
二、宋夏 和议
2.宋夏和议
影响:①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积极影响: A.保持长久相对和平局面, B.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C.促进民族融合
第9课
1.含义: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出现南移趋势:魏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 2.过程 开始南移:唐朝中期 完成南移:南宋
全国经济 重心 南移
(1)南方人口是北方两倍 3.表现 (2)长江、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3)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等方面南方超过北方 (4)全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 (2)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4.原因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政策支持; (5)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916年 960年 1038年 1115年 1127年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女真族 汉族
兴庆 完颜阿骨打 燕京(北京) 赵构 临安(杭州)
赵匡胤 元昊
上京 东京(开封)
唐
宋
元
明
清
第7、8课
北宋、辽、西夏、金、南宋的战与和
(辽太宗占领)
二、三次议和 1.北宋北伐 (宋太宗)
目的:夺回被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 结果:失败,转而“守内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