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与对策

摘要:文中分析了张家口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教师资源和生源方面存在的不均衡现状,剖析了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张家口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73-03

义务教育是得到国家、社会保障的、每个适龄儿童依法接受的最低限度的国民素质教育。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的基石和基本价值取向,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保证。而教育公平问题在本质上就是教育均衡问题。目前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战略目标,但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显得愈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均衡、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和校际间的不均衡。本文针对张家口市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

过去几年中张家口市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就,教育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展,而且在质的方面也有显著提升。但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张家口市城乡间的不均衡的状况尤为突出,主要集中在办学条件、教师资源和生源三个方面。

1.城乡办学条件的不均衡。据调查,张家口市农村地区中小学校舍和教辅用房面积和质量远低于城市,一些贫困农村小学校舍破旧

不堪,甚至是危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相对落后,不少农村小学没有电脑、实验室、语音教室等先进教学设备。部分学校虽有实验室,但实验器材陈旧落后,有图书室,但图书数量和更新达不到一定要求。农村中小学在体、音、美等器材的配备上明显落后于城市,甚至没有。

2.城乡教师资源的不均衡。学校师资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在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学水平等五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城市中小学差距较大,条件比较艰苦,老教师不断退休,中间骨干教师不断流失,新教师不愿意到艰苦地方去,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紧缺。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跨年级教学、专业不对口等现象大量存在,过重的教学负担使教师身心疲惫,无暇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农村中小学合格教师数量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是民办教师或村聘教师,基本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许多教师是通过函授、电大、夜大等方式获得的学历。另外,英语、信息技术、体育、美术、音乐、科学、综合实践等科目的教师严重短缺,这些科目的教学往往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新课改的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优质教师资源向城区、向强校单向流动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3.生源的不均衡。城乡义务教育生源存在两个不均衡,第一,生源数量上的不均衡。户籍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使农村学生有了更多

进城学习的机会,村里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到镇里上学,镇上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流向县城,县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转移到市里上学。这样导致农村生源减少,产生“超小班”,而城市压力增大,出现“超大班”。第二,生源质量上的不均衡。生源质量上,城区优中选优,农村劣中汰劣。小升初,市里中学到县里中学选拔优秀学生,县里中学到乡镇中学选拔优秀学生,这样层层选拔,致使农村好的生源流失严重,而市里中学则是“人才济济”。

二、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

1.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中国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即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经济和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长期造成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城市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而农村经济却停滞不前。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直接导致教育投入的不均衡;直接决定居民收入状况,影响居民教育支付能力;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2.不恰当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是造成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直接原因。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基础教育分级办学的管理制度。这种做法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状况。2001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但实质上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的仍然是“分级管理”。这种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加大了地方财政收入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这样,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导致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呈现出不平衡的格局。

三、采取的对策

1.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缩小直至拉平城乡间的经济差距。调整这种相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促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向同质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转换。城乡经济发展均衡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改革义务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建立以中央为主的管理体制。那种将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交给地方的分级管理的做法,需要改变。中央政府应该对义务教育管理和投资承担主要责任。将义务教育投资和管理责任由“以县为主”上升到“以中央为主”是改变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关键。

3.建立标准化学校。由中央财政统一预算,统一拨款,根据各地人口密度和学龄儿童的数目,建立标准化学校。标准化包括硬件设施的标准化和教师配备的标准化。例如不但要对学校场地、生均操场、占地面积、实验室、辅助用房、图书、多媒体信息设备及音、体、美、劳器材的装备进行标准化建设和配备,还要对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学水平进行标准化配备,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统一化。这样教师无论身处哪所学校都获得一样的条件和发展,学生无论在哪所学校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就没有择校的必要了。

4.建立全市“教师管理中心”,教师由“单位人”成为“系统人”。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择校主要是择师,要使学生不流动,首先教师要流动。要实现城乡教师双向有序的流动,必须由政府实行统

一管理、统一调控。这样可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教师双向有序流动还需几个前提条件。第一,制定长期有效的教师定期流动的政策法规。第二,建立统一的工资标准,实现校际间、城乡间同工同酬。第三,加大农村政策倾斜力度,建立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教师的特殊补贴制度,使农村地区教师工资高于城市地区,对在农村地区工作达一定年限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子女就业等方面优先考虑。如果上述条件都能实现,人们也就自觉尊守“就近入学”的原则,不会再择校了,生源的不均衡现象也就不复存在了。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稳定、自由、和谐的基础,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渐消除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不均衡、不公平现象,让每个人都能够均等地接受教育特别是接受义务教育,尽可能创造均衡的受教育条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安定和谐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晓光,王志彦.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聂鹏.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归因与机制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3]冯晖.日本“教师轮岗制”对我国基础教育建立“教师流动制”的启迪[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杨银付,韩民,王蕊,安雪慧.以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