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习能力培养
一、系统阅读课本, 提升读书能力
地理教材是地理知识的载体, 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才能谈到能力提升。针对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在引导学生读书时, 不能停留在对教材的一般理解上, 而要启发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要读出问题、读出深度。
根据地理学科知识特点, 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 要学会读书的基本方法, 从而提高其自学读书能力。
首先, 要明确读书“三要素”, 即有什么? 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
(1) 有什么?就是学习什么内容。是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内容? 还是居民、经济等人文地理内容? 还是一个地区或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特征?
(2) 在什么地方? 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 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3) 为什么? 就是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 为什么有的地区又很相似? 对所学内容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其次, 要落实读书“三原则”, 即一般描述性内容快速读, 重点内容反复读, 疑难内容仔细读。
(1) 一般描述性内容, 所包含的知识, 要求掌握的较少, 阅读时可以象看小说那样快速读。
(2) 对重点内容可以在书上打上记号, 点出重点句子, 圈出关键词语,划出知识要点, 反复阅读理解。总之,要善于归纳总结, 抓中心词或概括句。现行地理教材很多地方在编写上都有这样的特点, 要求分析归纳, 抓住要点, 尤其是众多的小标题本身就是对有关段落所讲内容的概括, 所以对书上的小标题要反复阅读理解。
(3) 遇到难点内容时要仔细读、慢慢读, 看它属于哪一类难点, 为什么难, 然后采用不同方法去突破它、分解它。有的不能理解的难点, 要作上符号或标记, 上课时认真听讲,
力求当堂理解。
第三, 要做到图文结合, 即一边读书读图, 一边圈点绘图。读书读图与圈点绘图, 是指学生在阅读教材时, 把课文的阅读与地图的阅读结合起来, 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作上记号和批注, 并把文字表述的地理事像落实到地图上, 或者把一些地理原理和规律自己设计, 绘成示意图,实现图文结合和图文转化,通过地图来获得地理知识。如在地图上分析问题,凭借地图记忆知识, 从地图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浓缩等。
二、形成良好读图、用图习惯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和地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是“骨”和“肉”的关系, 地图犹如“骨架”, 同学们只有把地理知识附着在这副骨架上, 才容易记住, 并引起一系列联想, 从而获取丰富的地理知识。
学习地理必须按照左图右书,图文对照的原则, 将书上的文字内容, 一一落实到地图上。不要去死记硬背文字说明, 而要经常读图、用图, 增强空间概念的自我训练, 将一幅幅形象、具体的图像印在脑子里。这样既克服了死记硬背, 提高了记忆效率, 又使枯燥的地理事物学起来不感到乏味, 可大大减轻同学们的课业负担。
读图、用图能力的养成是逐步实现的过程, 不能依靠瞬间的地图演示来实现, 要靠反复地读图、用图, 要通过量的积累来达到质的飞跃。但量的积累并非单一的重复, 那样会产生厌倦感, 反而会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当然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地图说明和解释各种地理现象。这种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种思维定势: 地理离不开地图。教师在引入新课或新的知识点时应频繁地使用挂图, 每一节课的讲述都落实到地图上, 通过地图来获得地理知识。如在地图上分析问题, 凭借地图记忆知识, 从地图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这样, 既强化了学生的地图意识, 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读图、用图。
其次, 教师要注意对同类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进行地图刺激, 并加以概括和归纳。如在
强化学生对中国政区进行识记时, 让同学们从地图中查找相关信息, 利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记忆行政区。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其思考:黄河流经的省市有哪些? 长江流经哪些省市? 临海的省市有哪些? 有陆上疆界的省市是哪些? 有两个简称的省市是哪些? 被称为自治区的省是哪些? 通过对地图的反复运用, 可在同学们头脑里积累丰富的地图感性材料, 多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刺激将更有助于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