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新编.docx

合集下载

井点降水计算

井点降水计算

8.001.000.101.00
31.00
13.10
45.0012.00294.546.5047.878861.20
19.2416193.21
36.290.05268.57490.79
120.0060.001.350.74
8861.2016193.21
15.00
说明:为用户输入数据项目
为计算项目
为计算结果
为用户输入数据
本表格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相关规定计算,仅供参考.
一、计算井点管长度
H1=h=i=Hs(m)=基坑长:基坑宽:五、水泵所需功率(KW):
1、井点管需要根数计算:
l(滤管长)=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井点管长H=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K(渗透系数m/d)=Q(总涌水量m^3/d)=Q(总涌水量m^3/d)=二、无压完整井群井井点涌水量计算:
三、无压非完整井井点系统涌水计算:
H0(有效带深度)=H(含水层厚度m)=R(抽水影响半径m)=S(水位降低值m)=x0(基坑假想半径m)=井点管需要数n(无压非完整井)=2、井点管间距计算
井点管间距D(无压完整井)=井点管间距D(无压非完整井)=四、确定井点管数量与间距:
q(单根井点管出水量)d(滤管直径):井点管需要数n(无压完整井)=。

降水井计算书

降水井计算书

-降水井计算书--------------------------------------------------- 依据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简称: 《建筑基坑规程》计算模型:潜水,完整井,基坑远离边界--------------------------------------------------基本参数:水位降深 8.000(m)水头高度 17.500(m)渗透系数 30.000(m/d)过滤器半径 0.275(m)单井出水量 600.000(m3/d)--------------------------------------------------沉降影响深度内土层数:7地下水埋深: 2.400(m)层号层厚度(m) Es(MPa)1 0.700 1.0002 1.100 3.0003 0.600 4.0004 0.800 7.0005 0.700 25.0006 2.200 35.0007 15.000 45.000--------------------------------------------------基坑轮廓线定位点数:12定位点号坐标x(m) 坐标y(m)1 0.000 0.0002 17.250 0.0003 17.250 18.1004 67.900 18.1005 67.900 13.5006 154.250 13.5007 154.250 58.6008 148.750 58.6009 148.750 107.10010 140.150 107.10011 140.150 121.15012 0.000 121.150--------------------------------------------------降水井点数:24井点号坐标x(m) 坐标y(m) 抽水量(m3/d)1 21.250 -4.000 600.0002 21.250 14.100 600.0003 63.900 14.100 600.0004 63.900 9.500 600.0005 95.350 9.500 600.0006 126.800 9.500 600.0007 158.250 9.500 600.0008 158.250 36.050 600.0009 158.250 62.600 600.00010 152.750 62.600 600.00011 152.750 111.100 600.00012 144.150 111.100 600.00013 144.150 125.150 600.00014 119.458 125.150 600.00015 94.767 125.150 600.00016 70.075 125.150 600.00017 45.383 125.150 600.00018 20.692 125.150 600.00019 -4.000 125.150 600.00020 -4.000 99.320 600.00021 -4.000 73.490 600.00022 -4.000 47.660 600.00023 -4.000 21.830 600.00024 -4.000 -4.000 600.000--------------------------------------------------任意点降深计算公式采用:《建筑基坑规程》公式沉降计算方法: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方法,考虑应力随深度衰减,且考虑相互影响半径沉降计算影响半径: 10.000(m)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1.000--------------------------------------------------[计算结果]:1.基坑涌水量计算:根据《建筑基坑规程》F.0.7 确定降水影响半径 R = 339.411(m)根据《建筑基坑规程》F.0.7 确定基坑等效半径 r0 = 71.677(m)基坑涌水量 = 9508.154(m3/d)2.降水井的数量计算:按《建筑基坑规程》8.3.3计算得:单井出水量按480.000(m3/d)计算,需要降水井的数量 = 243.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计算:按《建筑基坑规程》8.3.6验算得: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 = 6.245(m)4.各点降深与地表沉降计算:降深按《建筑基坑规程》8.3.7计算按用户指定的井数(24)、井位、采用按《建筑基坑规程》计算的总涌水量(9508.154(m3/d)),计算得:在指定范围内: 最小降深=5.098(m) 最大降深=8.007(m)在指定范围内: 最小沉降=1.8(cm) 最大沉降=2.7(cm)5.建筑物各角点降深与沉降计算:建筑物角点1: 降深=6.641(m) 沉降=-1.133(cm)建筑物各角点: 最小降深=6.641(m) 最大降深=6.641(m)建筑物各角点: 最小沉降=-1.1(cm) 最大沉降=-1.1(cm)建筑各角点之间最大倾斜率 = 千分之 0.0006.观察剖面上各点降深与沉降计算:观察剖面上: 最小降深=5.719(m) 最大降深=7.799(m)观察剖面上,地表: 最小沉降=2.0(cm) 最大沉降=2.6(cm)观察剖面上,建筑物埋深平面: 最小沉降=-1.4(cm) 最大沉降=-0.9(cm)。

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书一、工程概况略。

二、水文地质资料略。

三、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基坑降水手册》。

四、计算过程1、井点吸水高度计算:H V为抽水装置所产生的真空度(kPa);△h为管路水头损失(取0.3~0.5m);H1=???;s w+D=0.5+5=5.5;根据计算得H1>=s w+D,故该设备满足降水施工要求!2、井点布置计算:(1)、基坑等效半径的确定:L为基坑长度(m);B为基坑宽度(m);η为系数,查表取1.143;(2)、井点系统影响半径的确定: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

S为基坑中心处设计水位降深(m);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 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

H为含水层厚度(m);k为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到R0=91.641m;3、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基坑降水示意图Q为基坑涌水量;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h为设计降水面到潜水层底面的距离(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m);通过以上计算得基坑总涌水量为202.648m3。

4、每根井点允许最大出水量计算:q,为单井允许最大出水量(m3/d);r v为过滤器半径(m);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每根井点允许最大出水量为2.451 m3/d。

5、井点数及每根井点实际出水量计算:通过计算得到井点管数量为91个6、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r i为各井距离基坑中心的距离。

根据计算得S1=3.566m < S=4.8m,故该井点布置方案不满足施工降水要求,请重新调整降水井布置方案!7、井点管长度计算:D为基坑开挖深度(m);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 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 KF002
一பைடு நூலகம்计算参数
基坑平面尺寸

m

m

m
长/宽=
地下水深
m
渗透系数
含水层厚度
m
降水深度
m
二、计算
1、井点管的长度
H≥H1+h+iL+l=
m
其中: H:井点管的埋置深度
H1: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
h: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最高点的安全距离
1.0
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短边距离
i:降水曲线坡度,与土的渗透系数、地下水流量等因素有关
l:滤水管长度
井点管的长度=H+0.5l+0.3=
其中: 0.2-0.3: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
2、井点型式的确定
3、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无压完整井
Q=1.366K(2H-S)S/(lgR-lgr)= 其中: Q:单井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R:抽水影响半径(m)
R=1.95S(HK)1/2= S:水位降低值(m) r:井点的半径(m) 群井井点(环形井点系统)涌水量 Q=1.366K(2H-S)S/(lgR-lgx0)= 其中: x0:基坑的假想半径 x0=(A/π )1/2=
无压非完整井 Q=1.366K(2H0-S)S/(lgR-lgx0)=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1、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3.《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2、水文地质资料3、计算过程3.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基坑降水示意图Q = A·M1·μA为基坑面积;M1为疏干的含水层厚度,M1 = 6+0.5-1=5.5 m;μ为含水层的给水度,一般取0.1。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495m3。

3.2、降水井数量确定单井出水量计算:q0=120πrslk1/3降水井数量计算:n=1.1Q/q0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rs为过滤器半径(m);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13个。

3.3、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S1=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0.5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q=πk(2H-Sw) Sw /(ln(R/rw)+Σ(ln(R/(2r0 sin(jπ/n)))))q为按干扰井群计算的降水井单井流量(m3/d),按下式计算:Sw= H1+s-dw +ro×i =6+0.5-1+2.725×0.15=5.909m根据计算得S1=5.62m >= Sd=5.5m,需要布置管井数量14个,大于根据涌水量计算的管井个数,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本次综合管廊降水施工按照100m的单元长度进行验算,通过计算共计需要布置14座管井方可满足需求,管井按照等间距布置,管廊两侧各布置7座,综合项目管廊施工实际情况,以一百米作为一个计算单元,考虑封闭降水效果及突发以外情况、管井损坏以及参照吴家店车辆段内其他单位降水施工资料等因素,综合管廊每百米计算单元长度内需要布置42座降水井,降水井间距为5m。

3.4、过滤器长度计算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y0>ly0=[H2-0.732Q/k×(lgR0-lg(nr0n-1rw)/n]1/2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rw为管井半径;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R0=R+r0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2m。

降水计算书

降水计算书

基坑降水设计计算书由于基坑较深、面积较大,本次按照基础底板需开挖深度考虑基坑降水方案,本方案采用管井降水,电梯井部分可以另外采用轻型井点从开挖后的基坑底部进行二次降水,如果刚好管井布置在电梯井则可加深管井,加深降水深度。

根据勘察报告和类似的施工经验渗透系数取值为1.5m/d 。

一、管井计算管井井深21m ,井底位于粉土层中,按潜水完整井计算,管井外径0.4m ,内径0.3m 。

综合考虑土层渗透系数和各土层厚度,取渗透系数值k=1.5m/d ,含水层厚度按21.0m-11m=10m 计算,降水至基坑中心坑底下0.5m 处,其水位降低值S w =8.2m 。

1.计算基坑等效半径r 0。

根据平面布置图可知,基坑面积应是为:22042m 2,故由公式得基坑的等效半径为:784.83220420===ππAr m式中:r 0——基坑等效半径,m ;A ——基坑面积,m 2。

2.含水层影响半径 基坑井水位降低值根据需降低水位,确定为8.2m ,根据规范取s w =10.0m ,由勘察资料知含水层厚度为H=10.0m ,则含水层影响半径为:=⨯⨯⨯==5.10.101022kH s R w 77.460m式中:R ——抽水影响半径;Sw ——井水位降深,当井水位降深小于10m 时取10m ;H ——含水层厚度;k ——渗透系数,1.5m/d 。

3.基坑涌水量计算整个管井降水系统的总涌水量按均值含水层潜水完整井计算,总涌水量为:- 1 - )1ln()2(0r R s s H k Q d d +-=π 基坑涌水量Q=5018(m 3/d)4.管井布置数量确定3r 120k l q s ∏=经计算,单井出水量q=80-100 m ³,根据工程经验,考虑群井效应,取q=80 m ³/d则需管井数量n=1.1×5018/80=69.0实际管井数量取73口计算降水管井应布设为73口,根据经验,本工程共布设降水管井73口,降水管井平面布置为基坑顶边线四周为16m/口;基坑内为25m/口,井深15m ;观测井2口,井深15m 。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新编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新编

井点降水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一、水文地质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基坑长度A(m) 30 基坑宽度B(m) 250.5基坑开挖深度H1(m) 7 基坑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距离s(m)水位埋深d w(m) 0.2 含水层厚度H(m) 39.359平均渗透系数k(m/d) 5.985示意图1、基坑等效半径矩形基坑:r o=0.29×(A+B)=0.29×(30+25)=15.95m2、平均渗透系数k=∑(k i×h i)/∑h i=(1×0.8+0.1×3+3×6+12×6+5×12+4×5+10×6+8×0.559000000000005)/(0 .8+3+6+6+12+5+6+39.359)=5.985m3/d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S d= H1+s-d w=7+0.5-0.2=7.3mS w= H1+s-d w +r o×i =7+0.5-0.2+15.95×0.5=15.275m潜水含水层:R=2S w(kH)0.5=2×15.275×(5.985×39.359)0.5=224.082mR0=R+r o=224.082+15.95=240.032m4、井点管的长度H d≥H1+s+r o×i+h+l=7+0.5+15.95×0.5+0.2+6=21.675m5、基坑涌水量计算基坑远离边界:Q=πk(2H-S d)S d/ln(R0/r o)=3.14×5.985×(2×39.359-7.3)×7.3/ln(240.032/15.95)=3615.471 m3/d6、井点管数量n=1.1Q/q0=1.1×3615.471/110=377、集水管总长矩形基坑:La=2×(A+B)=2×(30+25)=110m8、井点的间距L d=L a/(n-1)=110/(37-1)=3.056m9、校核水位降低数值q=πk(2H-S w) S w /(ln(R/r w)+Σ(ln(R/(2r0sin(jπ/n)))))=3.14×5.985×(2×39.359-15.275)×15.275/(ln(224.082/0.15)+Σ(ln(224.082/(2×r0×sin(jπ/n)))))=184.37m3/dS i=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0.5=39.359-(39.3592-184.37/(3.14×5.985)×Σln(224.082/(2×r0×sin((2×j-1)×π/(2×n)))))0.5=14.922m≥S d=7.3m满足要求!。

降水计算书

降水计算书

降水计算书一、计算过程及相关公式说明1、基坑涌水量计算(1)本工程基坑类型属于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且基坑远离边界。

(2)基坑简图:(3)计算公式:其中 Q──基坑涌水量,单位m3/d;k──渗透系数,本工程取k=2;H──潜水含水层厚度,单位m;S──基坑水位降深,单位m;R──降水影响半径,单位m;R=2S(Hk)-2r0──基坑等效半径,单位m。

对矩形基坑r=0.29(a+b),a、b分别为基坑长短边,对不规则形状的基坑r=A/π,A为基坑面积。

2、降水井数计算(1)降水井数计算公式:n=1.1Q/qn──降水井数,单位眼;Q──基坑涌水量,单位m3/d;q──单井出水量,单位m3/d。

(2)单井出水量计算公式:q=120πrslk-3q──单井出水量,单位m3/d;rs──降水井半径,本工程为0.15m;l1──过滤器长度进水管长度,单位m;k──渗透系数,本工程取k=2。

3、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计算(1)本工程基坑类型属于块状基坑,且属于潜水完整井稳定流。

(2)计算公式:其中 S──基坑水位降深,单位m;H──潜水含水层厚度,单位m;Q──基坑涌水量,单位m3/d;k──渗透系数,本工程取k=2;R0──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单位m;R= r+Rn──降水井的数量,单位眼;r1,r2,……rn──各井距基坑中心或各井中心处的距离,单位m。

4、降水井深计算(1)计算公式:h=S+h1+l+l1+l2h──降水井深度,单位m;S──基坑水位降深,单位m;h1──现状地面至现状水位高差,单位m;l── ir(降水曲线坡度×基坑等效半径) ,本工程取i=1/10;l1──过滤器进水管长度,单位m;l2──沉砂管长度,单位m。

(2)计算简图:二、粗格栅间及提升泵房1、基坑涌水量计算=1.366*2*(2*16.50-11.70)11.70/lg(1+134.42/21.13)=785.31m3/dQ──基坑涌水量,单位m3/d;k──渗透系数,本工程取k=2;H──潜水含水层厚度,H=16.50m;S──基坑水位降深,S=16.50-4.80=11.70m;R──降水影响半径,R=2S(Hk)-2=2*11.7*(16.5*2)-2=134.42m;r0──基坑等效半径, r=0.29(a+b)=0.29*(43.05+29.8)=21.13m。

最新井点降水计算实例

最新井点降水计算实例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1、工程简介着中重说明基础工程中的地质概况、地下水概况以及与降水有关的情况,即为什么要降水?2、降水方式方法及采取的措施现场井点布置,采用的设备型号,技术参数等。

3、降水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在降水施工过程中,技术、质量、安全、环保应注意的事项4、计算书(附后)本节主要讨论轻型井点降水有关计算轻型井点降水计算一、总涌水量计算1.基坑总涌水量Q(m3/d),即环形井点系统用水量,常按无压完整井井群,用下式计算公式:(2H―s)sQ=1.366KlgR―lgx02.单井井点涌水量q(m3/d)常按无压完整井,按下计算公式:(2H―s)sq=1.366KlgR―lgr式中:K—土的渗透系数(m/d);H—含水层厚度(m);s—水的降低值(m);R—抽水影响半径(m),由现场抽水试验确定,也可用下式计算:R=1.95 s√H? Kr—井点的半径(m);x0—基坑的假想半径(m,当矩形基坑长宽比小于5时,可化成假想半径x0的圆形井,按下式计算:x0=√F/πF—基坑井点管所包围的平面面积(m2);π—圆周率,取3.1416;二、井点管需要根数井点管需要根数n可按下式计算:Qn=mq式中 q=65π?d?l 3√K式中:n—井点管根数;m—考虑堵塞等因素的井点备用系数,一般取m=1.1;q—单根井点管的出水量(m3/d);d—滤管直径(m);l—滤管长度(m);三、井点管平均间距井点管平均间距D(m),可按下式计算:2(L+B)D=n-1求出的D应大于15d,并应符合总管接头的间距(一般为80、120、160mm)要求。

式中:L—矩形井点系统的长度(m);B—矩形井点系统的宽度(m);四、例题某工程基坑平面尺寸见图,基坑宽10m,长19m,深4.1m,挖土边坡1:0.5。

地下水位-0.6m。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该处地面下0.7m,为杂填土,此层下面有6.6m的细砂层,土的渗透系数K=5m/d,再往下为不透水的粘土层。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范例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范例

井点降水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一、水文地质资料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示意图1、基坑等效半径不规则块状基坑:r o=(F/π)0.5=(2000/π)0.5=25.231m2、平均渗透系数k=∑(k i×h i)/∑h i=(1×0.8+0.1×3+3×6+12×8.857)/(0.8+3+6+18.657)=6.72m3/d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S d= H1+s-d w=5+0.5-0.2=5.3mS w= H1+s-d w +r o×i =5+0.5-0.2+25.231×0.15=9.085m潜水含水层:R=2S w(kH)0.5=2×9.085×(6.72×18.657)0.5=118.689mR0=R+r o=118.689+25.231=143.92m4、井点管的长度H d≥H1+s+r o×i+h+l=5+0.5+25.231×0.15+0.2+1=10.485m5、基坑涌水量计算基坑远离边界:Q=πk(2H-S d)S d/ln(R0/r o)=3.14×6.72×(2×18.657-5.3)×5.3/ln(143.92/25.231)=2057.265m3 /d6、单井出水量q0=120π×r s×l×k1/3=120×π×0.025×1×6.721/3=17.785m3/d7、井点管数量n=1.1Q/q0=1.1×2057.265/17.785=1288、集水管总长不规则块状基坑:La=C=600m9、井点的间距L d=L a/(n-1)=600/(128-1)=4.724m10、校核水位降低数值q=πk(2H-S w) S w /(ln(R/r w)+Σ(ln(R/(2r0sin(jπ/n)))))=3.14×6.72×(2×18.657-9.085)×9.085/(ln(118.689/0.04)+Σ(ln(118.689/(2×r0×sin(jπ/n)))))=27.099m3/dS i=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0.5=18.657-(18.6572-27.099/(3.14×6.72)×Σl n(118.689/(2×r0×sin((2×j-1)×π/(2×n)))))0.5=8.933m≥S d=5.3m满足要求!。

降水井设计计算书

降水井设计计算书

本工程A 区:1 降水范围:为了不影响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开挖线上外1m 处。

2 降水深度:要求将地下水降至建筑物标高-8.0m ;。

3 地下水静止水位:ho=-2.0米。

4 渗透系数:K =30.0m /d ;5 基坑为长方形箱体,取83.1米长度计算和33.3米宽度计算则假象半径:ro= 0.29(a+b )=0.29⨯(83.1+33.3)=33.8米;6 基坑降水降深:S=1m 。

7 单井涌水量q=120πrlk 1/3=120⨯3.14⨯0.15⨯2⨯3.1=350立米/d.采用600直径的降水井,井管内径0.15m ,壁厚5cm ;滤管长度2m 。

8基坑涌水量:9 井的数量为:1.1⨯5077.4/350=16个建筑物总长度:83.1+83.1+33.3+33.3=232.8米。

则井点布置采用基坑西侧每10米均匀设置,其余三侧每15米均匀设置,自基坑坡顶线外1米设置。

()dm arsh arsh l l /4.50777.1786.286)018.022.041.1/(247.0/986.286]22.0lg 1lg 72[730366.1]22.0lg lg S KS[366.1Q 35020.4433.820.6633.8502b0.44l r 0.66l r b 200=⨯=⨯--+⨯=-++⨯⨯⨯=-++=⨯⨯⨯K——渗透系数=30m/dH——含水层厚度=13mS降——基坑降水降深=1.0m10.井管的埋设深度:H=Hw1+Hw2+Hw3+Hw4+Hw5+Hw6=8+1+0.1 15+2+2+0.5=15.米取H=15米式中H:井管的埋设深度Hw1——基坑深度(m);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Hw3——ir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r0为降水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间距的1/2(m);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m);Hw5——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m);Hw6——沉砂管长度(m)。

一份完整的井点降水参数计算书

一份完整的井点降水参数计算书

轻型井点降水1、适用范围本工工艺标准使用于单级轻型井点降水,进行井点降水后利于基础施工、排水 固结、增加基坑的稳定性、消除流沙、管涌、减少地下水对建筑的上浮作用等。

1.1、 土质条件:土层渗透系数0.1〜20m/d 的填土、粉土、粘土、砂土;1.2、 降水深度:W 6m ;2、编制依据2.1、 《上海市基坑工程技术规范》2.2、 《嵌基坑支护技术规范》2.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2.4、《建筑施工手册一一第四版》3、施工准备3.1、 材料准备支管、总管、连接套管、中粗砂、粘土、膨润土;3.2、 设备准备1) 泵机:真空泵或射流泵;2) 成孔设备:高压水枪、钻孔机、洛阳铲;3.3、 场地准备1) 现场用水:给水管网布置,冲孔高压水枪用水;2) 现场排水:安排合理排水管道,降水前施工现场排水系统完成;3) 现场用电:按井点冲成孔时用电量、抽水设备用电量;4、施工方法4.1、布置方式1)井点构造DG/TJ08-61-2010 JGJ120-99GB50497-2009并点:降水构造图A、井点管直径宜为38mm〜55mm,长度为6m〜9m;B、过滤器采用与井点管相同规格的钢管制作,长度为1m〜2m,过滤器底端封闭。

过滤器表面的进水孔直径10mm〜15mm,梅花状排列,中心距30mm〜40mm,孔隙率应大于15%。

紧贴过滤器外壁采用双层滤网包裹,内层滤网宜采用30〜80目的金属网或尼龙网,外层采用3〜10目的金属网或尼龙网,管壁与滤网间采用金属丝绕成螺旋形隔开,滤网外层应再绕一层粗金属丝。

滤管下端安装一个锥形铸铁头;C、连接管与集水总管连接管采用透明塑料管,集水总管直径宜为65mm〜110mm;D、抽水设备真空井点降水通常采用真空泵、射流泵,真空泵由真空泵、离心泵、水气分离器等组成,射流泵由离心水泵、射流器、水箱等组成;2)布型确定井点管布置根据基坑平面形状、水文地质条件及降水深度确定;A、基坑宽度小于6m时采用单排井点,布置于地下水上游,其布置见下图;单排线成井点布宜B、基坑宽度在6m〜20m时采用双排井点,布置于长边两侧;C、基坑宽度大于20m时采用环形井点,大于30m时坑中设置线状降水井点,线状降水井点总管长度不宜横跨两个土方开挖分段。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Q=πk(2H-S d)S d/ln(1+R/r o)=π5(2×ln(1+=Q为基坑涌水量;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S d为基坑水位降深(m);S d=(D-d w)+SD为基坑开挖深度(m);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

2、降水井数量确定:单井出水量计算:q0=120πr s lk1/3降水井数量计算:n=q0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r s为过滤器半径(m);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4个。

3、过滤器长度计算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y0>ly0=[k×(lgR0-lg(nr0n-1r w)/n]1/2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r w为管井半径;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R0=R+r0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

4、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S1=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q=πk(2H-S w) S w /(ln(R/r w)+Σ(ln(R/(2r0 sin(jπ/n)))))q为按干扰井群计算的降水井单井流量(m3/d),按下式计算:S w= H1+s-d w +r o×i =+根据计算得S1= >= S d=,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重型井点降水计算书0001

重型井点降水计算书0001

3+365.30~3+505.30段井点降水计算书1、基本参数:基坑长度L=140m 基坑宽度B=6m 基坑深度sd=9.5m地下水位w=3.5m 不透水层深度H1=18m 井点管埋置深度h2=18m井点类型无压完整井井点布置方式单排井点管至基坑短边距离l=10m 虑管的长度b=1m 虑管的直径d=0.5m 土的渗透系数K=5m/d2、井点管埋置深度计算其中H1 井点管埋置面至基坑底的深度H1=9.5 mh 基坑最深点至降水曲线最高点的安全距离h=2 mi 降水曲线坡度i=0.225L 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短边距离L=10 ml 滤水管长度l=1 m经计算得到:H=9.5+2+0.225×10+1.5×1=15.25 m井点管埋置深度;h2=18 m井点管实际埋置深度大于井点管计算埋置深度;故满足要求!3、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要求水位降深经计算得到S=9.5-3.5+2=8 m(2)、降水影响半径计算其中 K 土的渗透系数 K = 5 m/dH 含水层厚度 H = 14.5 m经过计算: R = 1.95*8*sqrt(14.5*5) = 133 m(3)、基坑涌水量计算其中 k 土的渗透系数K=5m/d基坑的等效半径 =30 m经过计算: 1774.22m3/d 4、井点管计算(1)、单井出水量计算其中 d 虑管的直径 d=0.5 ml 虑管的长度 l=1 mK 渗透系数 K=5 m/d经计算得到 q =65×3.14×0.5×1×5^(1÷3)=174.5 m3/d(2)、井点管数量计算经过计算 n=1.1×1774.22÷174.5=12 根(3)、井点管间距计算其中 L 基坑长度 L=140 mB 基坑宽度 B=6 m经过计算: D=2×(140+6)÷12=24.33 m5、水位降低值校核(1)、井点作用下动水位高度其中H 含水层厚度H=14.5 mQ 基坑总涌水量Q=1774.22 m3/dR 降水影响半径R=133 mr0 坑等效半径r0=30 mK 渗透系数K=5 m/d经计算得到h=(14.5^2-1774.22×(lg133-lg30)÷1.366×5)^(1÷2)=6.5 m (2)、水位降低值其中H 含水层厚度H = 14.5 m经过计算s=14.5-6.5=8 m设计水位降低值大于基坑水位降深要求值;故满足要求!。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Q=πk(2H-S d)S d/ln(1+R/r o)=π5(2×ln(1+=Q为基坑涌水量;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S d为基坑水位降深(m);S d=(D-d w)+SD为基坑开挖深度(m);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

2、降水井数量确定:单井出水量计算:q0=120πr s lk1/3降水井数量计算:n=q0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r s为过滤器半径(m);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4个。

3、过滤器长度计算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y0>ly0=[k×(lgR0-lg(nr0n-1r w)/n]1/2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r w为管井半径;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R0=R+r0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

4、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S1=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q=πk(2H-S w) S w /(ln(R/r w)+Σ(ln(R/(2r0 sin(jπ/n)))))q为按干扰井群计算的降水井单井流量(m3/d),按下式计算:S w= H1+s-d w +r o×i =+根据计算得S1= >= S d=,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点降水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
一、水文地质资料
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厚度 hi(m)渗透系数 ki(m/d)
1填土11
2粉土30.1
3粉土63
4粉砂612
5粉砂125
6粉砂54
7细砂610
8细砂68
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2012),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降水井类型均质含水层潜水完边界条件基坑远离边界
整井
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 h(m)0.2降水曲线坡度 i0.5
过滤器工作长度 l(m)6过滤器半径 r s(m)0.025
降水井半径 r w(m)0.15单井出水量 q0(m 3
/d)110
降水影响半径 R(m)224.082基坑形状矩形基坑
基坑长度 A(m)30基坑宽度 B(m)25
基坑开挖深度 H 1(m)7基坑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距离0.5
s(m)
水位埋深 d w(m)0.2含水层厚度 H(m)39.359
平均渗透系数 k(m/d) 5.985
计算简图如下:
示意图
1、基坑等效半径
矩形基坑: r o=0.29 ×(A+B)=0.29
×(30+25)=15.95m 2、平均渗透系数
k=∑ (k i×h i )/ ∑h i=(1 ×0.8+0.1
×3+3×6+12×6+5×12+4×5+10×6+8×0.559000000000005)/(0 .8+3+6+6+12+5+6+39.359)=5.985m3/d
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 R0
S d= H1+s-d w =7+0.5-0.2=7.3m
S w= H1+s-d w +r o×i =7+0.5-0.2+15.95 0.5=15×.275m
潜水含水层: R=2S w(kH) 0.5=2×15.275 ×(5.985 ×39.359)0.5=224.082m
R0=R+r o=224.082+15.95=240.032m
4、井点管的长度
H d≥H1+s+r o×i+h+l=7+0.5+15.95 0×.5+0.2+6=21.675m
5、基坑涌水量计算
基坑远离边界:
Q=π k(2H-S d)S d/ln(R0/r o)=3.14 ×5.985 ×(2 ×39.359-7.3)
7.×3/ln(240.032/15.95)=3615.471 m3/d
6、井点管数量
n=1.1Q/q0=1.1 ×3615.471/110=37
7、集水管总长
矩形基坑: La=2×(A+B)=2 ×(30+25)=110m
8、井点的间距
L d=L a/(n-1)=110/(37-1)=3.056m
9、校核水位降低数值
q=π k(2H-S w) S w /(ln(R/r w)+ Σ (ln(R/(2r0
sin(jπ /n)))))=3.14× 5.985×-(215×.275)39.359×15.275/(ln(224.082/0.15)+Σ82/(ln(224.0
3
×r0× sin(jπ /n)))))=184.37m/d
i200.52× 5.985) ×ΣS =H-(H-q/(π k) ×Σ ln(R/(2rsin((2j- 1)π /2n)))) =39.359-(39.359 -184.37/(3.14
ln(224.082/(2
×π /(2
0.5=14.922m≥S
d
r ×sin((2 j-×1)× n)))))=7.3m
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