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灌区井渠结合灌溉措施的探讨与实践

合集下载

宁夏银北县域发展井渠结合灌溉浅析

宁夏银北县域发展井渠结合灌溉浅析

宁夏银北县域发展井渠结合灌溉浅析摘要:井渠结合灌溉是提高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对调控地下水位,改造中低产田、改良盐碱地,具有重要的作用。

面临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峻形势,合理开发浅层地下水资源,利用井渠结合灌溉,已成为缓解供水矛盾的主要出路和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宁夏;井渠结合;灌溉;缓解矛盾;优化配置一、发展井渠结合的必要性1、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缓解黄河供水日趋紧张的矛盾进入新世纪,随着黄河流域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灌溉用水日益紧张,特别是从2003年以来,黄河上游来水持续减少,引黄灌区受到黄河来水不足和严格限制引水的双重压力,缺水形势严重。

2003年面对黄河缺水的严峻形势,为了缓解平罗县农业生产和农田灌溉,自治区人民政府投资5000多万元,在平罗县沿山地区,唐、惠两大干渠灌域新打抗旱机井1145眼,控灌面积9.7万亩,以此来确保县域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所以说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实施井渠结合灌溉,缓解黄河供水日趋紧张与农业需水的矛盾。

2、井渠结合是灌区重点项目与节水改造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平罗县正在实施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国土整治项目与农业综合开发整治项目等都是重点以节水为中心,治理盐渍化,改造中低产田,改变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状况,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灌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平罗县从2008年开始在水利厅安排下,在平罗县唐徕渠灌域稍段姚伏、城关、高庄三乡镇实施井渠结合灌溉试点工作,从最初的灌溉的 1.6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8.6万亩,起动抗旱机井226眼,有效缓解农业灌溉用水紧张状况,为灌区农业探索新的灌溉模式,实现节水增效。

3、井渠结合是灌区改造中低产田和盐碱地的需要土壤盐碱化是平罗县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也是形成本地域土壤演变的重要环境因子。

地形低平,排水困难,地下水位高,黄河汛期,还对沟水形成顶托,使地下水更难排出,这是形成平罗县土壤盐碱重的最主要的原因,可以说,盐碱地改良是平罗县农业生产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

宁夏引黄灌区井渠结合灌溉实践与探索

宁夏引黄灌区井渠结合灌溉实践与探索

关键 词 : 区 ; 灌 节水 灌溉 ; 井渠联合 运 用
中 图 分 类 号 :2 S7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0 1 2 (0 0 1 - 0 6 0 1 0 — 13 2 1 及 机 井 分 布 状 况

井总数的3. 9 %o 5
1 1 7眼 ) 20 9 .0 3年及 以后 新打 机 井 现
存 35 0眼 (0m 以 下 浅 井 20 7眼 . 2 5 3 5 以 上 深 井 10 1眼 . 多 吸 管 井 0m 9 l8眼 , 射 井 4眼 ) 1 辐 。目前 , 正 常 投 能
12 9 mm. 蒸 发 量 达 20 0 黄 河 年 0 mm
水 、 下 水统 一 调配 , 道 、 井 联 合 地 渠 机
运 用 上 进 行 了 有 益 的 探 索 与 尝 试
1 . 区基本情况 试点
在 20 0 8年 试 点 工 作 启 动 之 初 . 灵武 市 、 罗县 、 平 惠农 区 等 3个 井渠结 合灌 溉 试 点 区共 分 布 机井 2 2眼 . 0 占
二、 井渠结合灌溉试点情况
20 0 8年 以 来 , 为 了 盘 活 抗 旱 资 产 , 轻 土 壤 盐 渍 化 现 象 . 决 渠 道 减 解
井 维修 费用 和抽水 电费进 行补 贴 自 治 区水 利 厅 出台 了《 宁夏 引 黄灌 区井 渠 结 合 灌 溉 试 点 区机 井 运 行 管 理 暂 行 规定 》 6项 规 章制 度 , 等 实行 “ 定 三
务部 门和农 民用 水户 协 会 的 “ 方 ” 三 职 责 。 县 ( 、 ) 务 部 门 是 机 井 管 市 区 水 理 主 体 , 责 开 展 技 术 改 造 和 设 备 维 负

对发展渠井结合灌溉的几点看法

对发展渠井结合灌溉的几点看法

对发展渠井结合灌溉的几点看法摘要:介绍了中宁引黄灌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渠井结合灌溉的意义及实施渠井结合灌溉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实施渠井结合灌溉的对策及思路。

关键词:中宁县;渠井结合灌溉;看法1灌区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中宁引黄灌区地处宁夏引黄灌区之一的卫宁灌区下片,灌溉面积 2.05万hm2。

灌区内的主要引水干渠有七星渠、跃进渠,引水支渠有北滩渠、长鸣渠,多年年均引水量5.90亿m3。

主要种植小麦套种玉米、枸杞、水稻、瓜果蔬菜等作物,其中种植小麦套种玉米0.96万hm2、枸杞0.40万hm2、水稻0.40万hm2、其它经果林0.16万hm2;年产小麦5.04万t,玉米5.76万t,枸杞2.40万t,稻谷4.50万t,既是宁夏的枸杞主产区,也是宁夏的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多年来,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条件,有力地促进了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但近年来随着引黄灌区节水农业的发展及国家对黄河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灌区水源日趋紧张,中宁引黄灌区在供水管理中出现了严重的供求矛盾:一是水源供水量不足。

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配,干渠引水量受限,一些灌溉面积大、渠道战线长的支斗渠受干渠轮灌制度的影响,不能满足正常灌溉。

二是灌区灌溉面积逐年增大。

干渠轮灌1次需要耗时15d左右,使部分农作物不能在最佳时间得到灌溉,影响了产量。

三是灌区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加之渠系战线长,干渠以下的大部分渠道以土渠输水,从渠口引水到田间地头,最长时间需要48h,水量损失严重。

四是用水量比较集中,尤其是水稻插秧后短期供水不足的频率高,枸杞和麦套玉米等作物因水稻保苗灌溉而不能适时灌溉,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五是干渠引水受限,致使干渠长期处于中低水位运行,一些高斗高口取水困难,无法满足正常灌溉。

2实施渠井结合灌溉的意义2.1有利于引黄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宁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与川区的过渡地带,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引黄灌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动储量 5.69亿m3,主要来源于黄河及灌溉渗漏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于1g/L的面积占灌区面积的52.60%,1~3g/L的占灌区面积的42%,pH值7~8.70,氯化物含量一般小于1.50mg/L。

开封引黄灌区灌溉模式的设立与实践

开封引黄灌区灌溉模式的设立与实践
二 是 边 界扩 展 规 律 的 挖 掘 。 目前 对 城 市 边 界 的 提 取 , 感 手段 遥
是最常 采用的也 是较为成熟 的处理 方法 。但 根据 城市边 界 序 列历史 资料挖 掘扩展规 律 的研究则 很少 。李新运 (0 4 根据 20 ) 空间扩 散思 想 , 出 了一 种基 于点 源射 线扩 散 的城 市空 间扩 提
测结果。 二 、 结 和 分 析 总
解为 C A模型 中的邻域作用 , 市中非城市用地转 变成城市 用地 城 的规律就是 C A中的转移 规则 。因此 , 以用 C 可 A模 型来模拟并
预测 城 市 用 地扩 展 问题 。
5基于点源射线扩散的城市空间扩展预测 方法 。基 于系统 . 分析 的观点 , 有学 者提 出把城市 内部结构 变化和外部空 间扩展
由 于 制 约 各 个 城 市 发 展 的 自然 、 史 、 文 因 素 各 不 相 同 , 历 人 制 约 各 城 市 发 展 的 条 件 各 有 自己 的特 点 , 此 , 同 的 城 市 在寻找 到一 个适 用于城 要
扩 展预测 的核心工作 有两 个 : 一是城 区历史 边界序 列 的识别 ,
进 行 “ 离 式 ” 理 , 在 城 市 空 间 扩 展 预 测 时 , 时 不 考 虑 内 分 处 即 暂 部 结 构 的变 化 , 望 获 取 更 准 确 的 预 测 结 果 。这 样 , 市 空 问 期 城
本文 中 , 笔者 围绕城市建设 用地规模 的确 定 问题 , 合 国 结 内外研 究 资料 , 总结 了 5 种方 法 。利用 B P神经 网络 预测 城市 建设 用地 规模 是 一个 新方 法 , 合考 虑 了影 响城市 用地 的各 综 种 因素 , 是需 要有 一定 数量 的训 练样 本数 据 。 可能一 满意 但 “ 度” 方法综 合考 虑了影 响城市用 地的经 济 、 社会及 生态环境 等 方 面 因素 , 在 各个 因 素指标 的选 取 上存在 很 大主 观性 。门 但 槛 分析 法从 资源 制 约 的角度 分析 确定 城市 的合 理用 地规 模 。

浅析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黄河流域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效益十分显著,沿黄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在目前的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存在问题1、用水户的节水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节水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和区域性的工作,搞好节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要通过节水来缓节华北地区和黄河下游断流这类区域性缺水的和水环境问题,更需要全区域(或全流域)社会成员和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见成效,节水需要坚强的法制保障和全面统一管理,而在我国节水和法制都很薄弱。

目前节水管理处于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状况,定额标准混乱,没有统一的现行规定,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有关全面节水的法规,节水工作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更谈不上有效监督管理了,同时,多数部分领导和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认为节水是上级的事,与下级无关,没有把节水的重要性放在心目当中,上级要求严了只好开开会、传达传达会议精神而已,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另外,我国现有的用水机制让人感觉到用水多少与自己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的想法等,由此造成了从根本上不可能从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高度解决好“节”的问题。

2、用水浪费现象严重一是现有的引黄灌区及配套措施已运行20年以上,因受当时现实条件限制,灌区工程标准低、工程配套差、渠道衬砌年久失修,渗水漏水严重;二是大多数灌区农田仍然是大水漫灌、土地高低不平、用水浪费严重;三是有的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相当严重,甚至有的工程超期服役,带病作业,灌溉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四是黄河水价严重偏低,导致用水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节水观念淡薄,用水浪费。

3、引黄水价偏低,近几年来“一惯制”近几年,随着引黄灌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水的用量逐步增加,但引黄水价没有增加,加之我国水价政策极不合理,水的价格背离水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一是水价几年“一贯制”,缺乏需求调节的杠杆。

引黄灌区节水措施

引黄灌区节水措施

引黄灌区节水措施引黄灌区概述引黄灌区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灌溉区之一。

由于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引黄灌区采取了一系列节水措施。

本文将介绍引黄灌区采用的节水措施,并分析其效果和影响。

节水措施一:改进灌溉技术在引黄灌区,农田灌溉是最大的用水行业。

为了减少农田灌溉中的水浪费,引黄灌区采取了多种改进灌溉技术的措施。

首先,农田渠道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了覆盖渠道、加固渠底和渠岸等手段,减少了渠道内的水分渗漏和侧漏损失。

其次,引黄灌区大面积推广了滴灌和喷灌技术,有效减少了农田的水分蒸发和土壤瘪缩,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再次,针对引黄灌区农田土壤持水能力较低的情况,采取了水质调配和保水措施,通过调整灌溉水的水质,增加土壤持水性能,并采取遮阳、覆膜等措施,减少土壤蒸发和水分流失。

这些改进灌溉技术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农田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

节水措施二:加强水资源管理为了更好地节约和管理水资源,引黄灌区实施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措施。

首先,建立了完善的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系统,通过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合理调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引黄灌区加强了对农田用水的监管和管理。

制定了农田用水定额,严格控制每亩农田用水的用量,并推广了用水计量设备,对农田用水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再次,引黄灌区加强了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

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库和水渠的净化设施,提高水的质量。

这些水资源管理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引黄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节水措施三: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引黄灌区农业结构调整,也是节水措施的重要一环。

首先,引黄灌区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的选择。

通过选择适应干旱气候的耐旱作物,有效降低了灌溉用水的需求。

其次,引黄灌区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和模式,如精细化种植、水肥一体化等。

这些节水农业技术和模式能够通过科学调控土壤水分和合理施肥,减少了农田的用水量。

引黄灌区应发展井渠结合的灌溉模式

引黄灌区应发展井渠结合的灌溉模式

镕I一引黄灌区应发展井渠结合的灌溉模式曹广信(宁夏平罗县水务局宁夏平罗753400)[摘要】介绍引黄灌区发展井渠结合灌溉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引黄灌区的发展方向,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有的配套政策.[关键词]井渠结合问题发展措施中图分类号:T V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083-01一、引冀囊区震晨井集培合的必一性井渠结合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对调控地下水位、改造中低产田、改良盐碱地,具有积极作用。

面临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峻形式,合理开发浅层地下水资源,利用井渠结合灌溉.已成为缓解供水矛盾的主要出路和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在引黄灌区,发展井渠结合尤为必要.(一)黄河流域供水日趋紧张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水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多次发生断流。

国家引黄济津方案实施后,引黄灌区冬、春灌季节水量将有不同程度压减。

压减最大幅度达52%。

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农田灌溉将受到影响。

故要确保引黄灌区今后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而只有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才能保证灌溉需水要求。

(二)井渠结合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正在实施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重点是以节水为中心,治理盐渍化,改造中低产田,改变工程老化失修状况,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灌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但必须充分考虑实行“井灌结合,以渠补井”,通过充分利用地下水,调节黄河来水量与灌区需水量的矛盾。

(三)引黄灌溉面积逐年增加.供水量逐年下降。

矛盾突出近年来,随着河套灌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不断扩展,引黄灌溉面积在不断增大,引黄水量需求逐年增加,而引黄灌区按国家分配的用水指标逐年削减。

加上由于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现有引黄灌溉水量已无法满足灌区发展用水需求。

特别是各大干渠的末梢,在用水关键期,经常出现水量不足问题,灌溉得不到保证。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要在灌区内部优化配置水资源。

《引黄灌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秋浇模式分析》范文

《引黄灌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秋浇模式分析》范文

《引黄灌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秋浇模式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灌溉用水的科学利用与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特别是引黄灌区,如何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优化秋浇模式,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引黄灌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的秋浇模式,以期为该区域的农业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引黄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但由于水资源短缺,农业灌溉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近年来,随着微咸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该区域开始尝试利用微咸水进行农业灌溉。

微咸水灌溉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改善土壤盐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

秋浇作为农业灌溉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的秋浇模式分析1. 灌溉方式选择在引黄灌区,微咸水灌溉主要采用渠道灌溉和滴灌两种方式。

渠道灌溉适用于大田作物,滴灌则适用于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

在秋浇过程中,应根据作物类型、土壤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2. 灌溉制度设计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应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首先,要确定秋浇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合理安排。

其次,要确定每次灌溉的水量,既要保证作物生长需求,又要避免水分过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

此外,还要根据土壤盐分状况和作物耐盐性,制定相应的排盐措施。

3. 灌溉管理措施在秋浇过程中,应加强灌溉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灌溉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

其次,要加强灌溉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此外,还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浪费。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1. 存在的问题尽管微咸水灌溉在引黄灌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微咸水水质标准不统一,导致灌溉效果参差不齐;二是灌溉设施老化、损坏严重,影响了灌溉效率;三是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宁夏北部引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与建议

宁夏北部引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与建议
农 村水 利
C IA WA E E OU C S 2 1 .9 HN T R R S R E 0 1 2
宁夏北部 引黄灌 区高效节水 灌溉发展思路 与建议
杨 志
( 夏 回 族 自治 区唐 徕 渠 管 理 处 ,5 0 1 银 川 ) 宁 700 ,

要 : 总结引黄 灌 区高效 节水灌溉成就 基础上 . 在 分析 了灌 区高效 节水 灌溉推 广存 在 的 问题 , 出 了灌 区发 展 高 提
效 节水灌溉 的思路与模式 。 结合灌 区“ 十二 五” 高效节水灌溉规划 , 出 了推 广高效节水灌溉的建议 , 提 认为要推 动灌区 高效 节水技 术广泛应用 , 在政府 的扶持 、 调控和 引导下 . 了设 计单位优化设 计、 除 确定合理 灌溉制度 , 工单位保质保 施 量 完成 工程外 , 需抓好推 广服务 体 系建设 . 还 开展节水设备产品检测认证 工作 , 并进行节水技术培训与 宣传 工作 。 关 键词 : 高效 节水灌 溉 ; 展 思路 ; 式 ; 发 模 建议 ; 宁夏
程 设 施 包 括 量 水 设 施 的 配 套 粮 食 作 物 小 麦 、玉 米 田 间 推 广 应 用 沟 畦
4 . 工程重建轻管
许 多 高效 节 水 灌溉 工 程筹 建 时 . 领 导重 视 . 群众 积 极性 高 。一旦 工 程 投 入 运行 后 . 往 忽视 了管 理 运行 工 往 作 或 是管 理 机 构不 健 全 . 责任 不 明 确 , 行 经 费 不 落 实 : 是 管 理 人 员 运 或 技 术 水 平 素 质 低 . 行 不 当 . 成 设 运 造
主 要成 就
节 水灌 溉 是 保 障我 国粮 食安 全 、
促 进 水 资源 可持 续 利 用 的 一项 重 要

浅析陶乐引黄灌区用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析陶乐引黄灌区用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析陶乐引黄灌区用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

我县陶乐扬水灌区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农业收入成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紧紧围绕服务河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改善民生水利,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引黄灌区;灌溉;管理;措施引言:平罗县是宁夏的农业大县,我县曾经以水利资源丰富,发展农业优势明显著称。

笔者现就此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灌区现状及基本情况1、陶乐引黄灌区现状河东陶乐扬水灌区是平罗县一个重要的产粮区,农业灌溉由黄河扬水灌溉,是一个典型的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地区。

虽经近十年内部分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但经多年运行,仍有大部分水利设施有待改造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仍严重制约着灌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该县却出现灌溉难问题,每年时至5—6月份灌水高峰期,农作物争水,农民抢灌,由于群众传统的灌溉模式根深蒂固,由此引发的各类灌水矛盾十分频繁。

冬灌供水量就更为紧张,正常的灌溉秩序无法维持,往往导致弃耕、撂荒等危机发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灌区基本情况(后附用水情况计划表)陶乐灌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粮食生产区,农业生产用水全部依靠黄河提水灌溉,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建设,现拥有农业人口由过去1.75万人增加到2万多人,灌溉面积不断增加。

陶乐灌区灌溉所负责河东地区两乡一镇所辖的13个行政村,75个自然队,总农业人口23053人,设计灌面12.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1.1万亩。

仍负责河东地区所辖的9个一级扬水站、11个二级扬水站、1个三级扬水站的灌溉任务,共安装10寸至26寸机泵61台,总装机容量4493KW(二级为971KW),年提水量5648万m3,实际流量为26.85m3/s(其中:一级流量19.75 m3/s,二级流量7.1 m3/s)。

引黄灌区渠井结合灌溉的必要性及效益分析

引黄灌区渠井结合灌溉的必要性及效益分析

黄 河 水 是 灌 区 的主 要 灌 溉 水源 。从 灌 区 开 灌 到 2 世 纪 0 9 0年代 中 期 , 首 在 黄 河 低 水 位 时期 , 引进 5  ̄ 0 。 s 渠 能 06m /,
平均年 用水量 5 6亿 m。 - ,保证率达 9 %左右 。但 引黄灌溉 0 存在突 出问题 :一是黄河水含 沙量 高 ,大量泥 沙的引入会造
2 地 表 水 资 源一 引黄 .
井 渠 结 合 的 形 式 , 工程 布 局 可 分 两 种 , 是 井 渠 并 存 , 按 一 即在 同 一 地 区有 井 也 有 渠 ,两 套 工 程 设 施 齐备 ;二 是 井 渠 分 设 , 即 纯 井 灌 在 灌 区 内 以 片 状 或 条 状 与 渠 灌 交 错 分 布 。人 民
11 。2亿 m。 ,约为补充灌溉 水量 2 5 .8的 4 %,不能满 足灌 3
溉用水的需要 。
涝 ,夏秋两季常是旱涝交错 出现 ;多年蒸 发量 18 0 ,0 mm。
灌 区 土壤 以 中壤 为 主 ,约 占 5l ,受 地 下 水 影 响 明显 。5 m % 0 深 度 以 内 的浅 层 地 下 水 丰 富 ,开 采 条 件 良好 。 地 下 水 矿 化 度
灌 区井 渠 结 合 的 不 同形 式 , 定 了作 物 种 植 、机 井 配套 、 决
井 渠 用水 比例 的 特 点 。 这 些 特 点 ,又 与 不 同地 区的 水 资 源 状
工程经济效益分析采 用单位面积效益静态分析 方法 ,经
计 算 ,还 本 年 限 为 63 a ( 于 l a ,益 本 比 为 2 7 ( .7 小 5) .6 大 于 1 ,效 益 显 著 。 ) 2 .补 源灌 区 渠 井结 合 灌 溉 效 益 分析 补 源 灌 区经 济 效 益 包 括 减 少井 灌耗 能 费 、避 免地 下 水 位 过 低 引起 机 泵 换 代 所节 约 的 资金 ,以及 以 灌代 补 、 增 加 单 井 出水 量 而 缩 短 轮 灌 周 期 ,使 农作 物 增 产 的效 益 。 ( )井 灌 渠补 效 益 : 1 根据 延 津 县 西 北部 补 源 区和 滑 县 补 源 区 的 调查 情 况 ,补 源 灌 区若 采 用 充 分 灌溉 ,势 必 严 重 超 采 地 下水 ,井 灌 扬程 将 近 1 m ;若 补 源 及 时 ,则 利 用 井 灌 和 提 8 灌 ,扬程 减 为 1 — 5 , 一 次 灌 溉 可 减 少 井 灌 耗 能 2 1m 1 5 w ・ h 。 右 , 电价 按 07 元 / ( w ・ 6k h/ m 左 .5 k h)计 ,年 均 灌 水 5次 ,可 节 约 电费 61 . 5元 / m 87 h 。 ( )节 约 吊泵 添 置 投 资 :根 据 延 津 县 补 源 区统 计 ,在 2 1 .5 万 h 耕 地 上 ,井 的密 度约 为 02 眼 / m 。 因地 下 02 m . h , 水 位 下 降而 引起 机 井 吊泵 率 为 2 4 % ,按 市场 价 格 每 套 机 泵 .4 需 要 资 金 约 19 0元 , 由此 推 算 ,井 灌 后及 时渠 补 , 由此 补 ,0 源 区每 年 可 节 约 换 机 泵 资 金 9 2 .9元 / m h 。 ( )适 时 灌溉 的效 益 :据 延 津 县 补 源 区 统计 ,及 时补 源 3 可 使地 下水 位相 对 稳 定 ,可 以 按 农 作 物 需 水 规 律 进 行 灌 溉 , 轮 灌 周 期 缩 短 4 7 ,每 年 可 增 产 粮 食 15 0 g h 、棉 花  ̄d ,0 k / m 7 k / m。 5 g h 。若 按 粮 棉 种 植 比例 14 .0计 ,每 年 可 增 加 . :03 收 入 2 7 0元 / m 。 ,8 h ,水 利 分 摊 系 数 按 04 计 ,每 年 可 增 收 . 11 2元 / m , 1 h 。 以 上合 计 ,补源 灌 区 通 过 井 灌 渠 补 ,直 接 经 济 效 益 每 年 可 达 17 9元 / m ,3 h 。 补 源 灌 区机 井 配 套 比 较 完 善 ,渠 道 根 据 补 源 功 能 布 置 , 不 需 衬 砌 , 因此 可 不 考 虑 机 电井 工 程 投 资 ,渠 系 投 资 较 少 , 经 测 算 补源 灌 区井 渠 结 合 工 程 投 资 为 4 1 5元 / m ,3 h 。

《引黄灌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秋浇模式分析》

《引黄灌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秋浇模式分析》

《引黄灌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秋浇模式分析》篇一一、引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尤其在水资源紧张、水盐运动复杂多变的引黄灌区,探索合适的灌溉模式对于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引黄灌区为背景,重点分析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的秋浇模式,旨在为该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引黄灌区概况引黄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灌溉区域,其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黄河。

该区域地势复杂,土壤类型多样,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

同时,由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水资源较为紧张,水盐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因此,合理的灌溉模式是保障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三、微咸水灌溉的特性和优势微咸水灌溉是指利用含盐量较低的微咸水进行灌溉。

与传统的淡水灌溉相比,微咸水灌溉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二是利用含盐微咸水有助于抑制部分害虫的生长和传播;三是改善土壤盐分状况,对一些作物有益;四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然而,由于含盐量不同可能对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因此需合理利用并掌握好微咸水的性质。

四、秋浇模式分析在引黄灌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秋浇模式的分析至关重要。

秋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冬季休眠期和下一季作物的生长储备养分的时期。

在微咸水灌溉的条件下,秋浇模式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作物选择与搭配:选择耐盐性较强的作物进行种植,如棉花、花生等。

同时,考虑作物之间的互补性,合理搭配种植不同耐盐程度的作物,形成生态互作,达到最佳的灌溉效果。

2. 水分与盐分管理:秋浇的目的除了提供必要的水分外,还需兼顾盐分的调控。

过量的盐分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因此要制定合理的水盐管理策略,如采用分阶段灌溉、控制灌溉量等措施。

3. 灌溉技术与设备:在秋浇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和设备。

如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水分和盐分的分布,提高灌溉效率。

4. 监测与评估:建立科学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对秋浇过程中的水分、盐分、作物生长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后续的灌溉管理提供依据。

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

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

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我国比较重要的产粮地区与黄河的联系非常密切,在黄河的下段流域由于气候的影响,农田需要黄河水的灌溉。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展开研究。

首先阐述了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了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的基本原则,然后对于目前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的方法。

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引黄灌区的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标签: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的产量问题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华北地区的粮食产量比较丰盛,但其在农耕时期的减水量比较少,这就需要引入黄河水来灌溉农田,对农田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引黄灌溉的技术设施不够完备,对农田的灌溉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引黄灌区的技术方法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农业的节水能力不断的挖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的重要意义对于我国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的发展,完全符合我国对于农业的发展方面提出的政策与方针,但是农田的灌溉设计必须要科学有效安全,这样可以不断的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通过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可以科学合理的对农田的灌溉排水系统进行配套,不断的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基础条件,对于农田排水与输水的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进而可以减少在输水的过程当中出现的不必要的损失,加强农田防止洪涝灾害的能力,加强引黄灌区的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田水利灌溉的节水设计,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推动了引黄灌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的基本原则对于我国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所采取的措施,一定要按照相应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

农田水利灌溉的方法设计要以基本情况为主要依据,对原有的水利系统进行合理优化科学继承,改善不合理的地方,实现农田水利结构科学合理性。

宁夏唐徕渠井渠结合灌溉实践与

宁夏唐徕渠井渠结合灌溉实践与

宁夏唐徕渠井渠结合灌溉实践与探索【摘要】采用井渠结合灌溉方式解决引黄灌区由于黄河水量减少造成的灌区用水紧张的问题,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率和用水保证率。

【关键词】引黄灌区;节水灌溉;井渠结合;发展方向一、灌区概况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89毫米,当地水资源严重匮乏,国家分配的40亿立方米黄河水资源,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656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是全国水资源最缺乏的省区之一,全区生产和生活主要依靠过境黄河水,唯黄河而生存、唯黄河而发展。

自秦汉以来,历代各族人民修渠筑坝,引水灌田,将宁夏平原建成黄河上游最大的灌溉绿洲之一,久享“塞上江南”的美誉。

唐徕渠是宁夏引黄灌溉区最大的渠道,最大引水流量150秒立米,灌溉面积123万亩(2009年遥感院遥测面积),占宁夏引黄灌溉面积的四分之一,为宁夏灌溉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的战略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水是生态环境的主要制约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

宁夏十年久旱,缺水严重、生态脆弱是基本区情。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人水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美丽宁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西部大开发以来,宁夏在水生态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仅唐徕渠灌域恢复湖泊湿地近8万亩,2009-2012年年均湖泊湿地补水量7100万立方米。

这一补水量又增加了唐徕渠的总需水量。

同时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加之气候变暖,干旱加剧,黄河上游来水持续减少,唐徕渠引黄水量从1999年的17.8亿立方米减少到2011年的10.5亿立方米。

水资源管理局分配我处的黄河水量指标已不能满足我灌区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的基本用水需求,如何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由于输水渠道工程标准低、设施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渠道衬砌率低,渠系输水渗漏严重。

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_0

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_0

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我国黄河的下游地区主要就是华北平原,华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出地。

但是华北平原的降雨量不是很均匀,农忙时候降雨量不足,因此这个地方的农田耕作对黄河水的依赖非常大,引黄灌溉区大部分都是地面渠灌,对农田的灌溉效果非常好。

但是,引黄灌溉地区的配套设施大多不够完善,灌溉技术也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的工农业矛盾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引黄灌区一定要运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措施,开发农业节水的潜力,提高水的利用率,进行节水研究,使得当地的农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标签: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节水1、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研究的意义引黄灌区的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高效安全,这不仅仅符合我国关于农业方面的一些方针政策,并且可以发挥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我们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能够对田间的灌溉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配套,可以使得农田灌区的生产条件得以改善,提升输水与排水的能力,进而降低在输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损失,进而来提升农田的防洪排涝的能力,对引黄灌区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

通过水利灌溉设计还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与水土资源的流失,有效的降低了农民的灌溉所需的费用,因此,在水利灌溉设计中,节水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引黄区的社会经济效益。

我们通过对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的节水研究,有效解决了雨季内涝与旱季缺水时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对我国引黄灌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相应的推动作用。

2、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研究分析2.1 引黄灌溉的绩效分析2.1.1 引黄灌区是我国的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我国引黄灌区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引黄灌溉对我国黄河两岸的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黄灌溉还有效的补充了当地的地下水,提高了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改善了灌区的水资源,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1.2 盐碱地分析黄河水在流经黄土高原的时候带走了黄土高原上的泥沙,农田经过黄河水的长期灌溉,水中泥沙就会留在土壤的表层,经过阳光的暴晒,水分会迅速蒸发掉,就会把水中的盐分与泥沙留在土壤的表面,进而形成盐碱地。

引黄灌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探究

引黄灌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探究

引黄灌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探究发布时间:2021-10-09T07:26:45.46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7期作者:褚忠亮[导读]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都与黄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管理局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 730400摘要:黄河流域下半部分的地区受到季风气候影响而降水量不均,难以满足农业发展所需,需要采取引黄灌溉的方式得以解决。

但是引黄灌区中受到落后观念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充分利用黄河水,造成了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文章介绍引黄灌区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工作的基本原则,分析目前此区域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工作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此区域的节水灌溉技术与管理措施,转变人们的观念并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和提升当地的农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以供参考。

关键词:引黄灌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1引言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都与黄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黄河流域下半部分的华北平原等地区由于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全年的降水量不够均匀,无法满足频繁开展农耕活动阶段的用水量需求,因此就可以采取引黄灌溉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但是由于这些地区建设引黄灌溉工程的时间比较早,受到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加之受到传统用水观念的影响,难以保证引黄灌区的灌溉效率,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并引发水土资源流失等问题。

为此,就需要研究引黄灌区开展农田水利节水工作的有效灌溉措施。

2引黄灌区农田水利灌溉基本原则总结引黄灌区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节水优先原则。

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来满足节约用水和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

二是系统治理原则。

在治理灌区中的旱、涝、洪、盐、渍、碱等问题的同时,还要保证与当地的水、田、路、林、电、村等协调发展,同步提升灌区中的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提升灌区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

三是科技引领和创新原则。

在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的同时,积极应用新技术并创新灌区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度假区引黄灌区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探讨分析

度假区引黄灌区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探讨分析

度假区引黄灌区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探讨分析摘要:针对加强和扩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结合度假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现状及有利条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度假区发展高效节水管道灌溉工程的发展思路及必要性和可行性,着重叙述了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形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强化水资源保护,探讨发展规划及布局,加强工程建设及工程建成后的效益分析。

关键词:管道灌溉;建设;探讨1 农田灌溉现状度假区是引黄灌区,现有耕地面积17.21万亩,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13万亩。

但是由于水资源短缺,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原因,小型农田水利的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农田灌溉方式依旧是从引黄干渠、支渠引水入田间沟渠,沟渠为地下式,作用是灌排合一、引黄补源,田间灌溉依旧是农户从沟渠中自发分散提水、田间大水漫灌,灌溉成本高、效率低,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制约着度假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已是度假区农业发展当务之急。

针对上述情况,探索在区域内发展引黄灌区泵站提水管道化灌溉工程建设,利用泵站引黄河水后进入地埋管道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周围类似引黄县(市、区)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经验,度假区境内有多条引黄渠道经过,引黄条件好,适宜发展此灌溉模式。

2 管道输水灌溉的优势度假区耕地种植的作物主要为大田粮食作物,灌溉水源为黄河水,由于灌区地处引黄灌区中游,河道和干渠中的黄河水泥沙含量较低。

根据项目区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水源的水质情况,项目区拟采取的引黄灌区改造方式为泵站提水管道输水灌溉类型。

经过比较和现场勘查,这类灌溉类型具有节水效率较高、耗能较低、增产高效的灌溉优势,因其适于一家一户管理使用的优势,适合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是当前发展最快、分布广泛的节水灌溉形式。

项目的建设实施,有利于解决一家一户购置灌溉机具投资大,浇地费时费工的难题,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关于内蒙古引黄灌区推进节水灌溉对策及措施

关于内蒙古引黄灌区推进节水灌溉对策及措施

关于内蒙古引黄灌区推进节水灌溉对策及措施摘要本文以内蒙古引黄灌区为例,对农业灌溉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节水灌溉效益和潜力进行了客观分析。

并提出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对策和措施,即要以节水为目标加快对现有灌区的技术改造,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要加强不同区域农业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和发展模式的研究;要制定激励节水灌溉发展的投入政策;推广水价机制;加强提高节水意识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引黄灌区;节水灌溉;水资源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8-0069-02内蒙古引黄灌区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殊的气候、地理社会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

该地区是资源十分短缺,加之黄河来水日益紧张,不仅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受到威胁,而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受到缺水的制约。

但是,在这水资源相当紧缺的情况下,在使用中竟存在着严重的不和谐因素,一方面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和人口增长加大了用水需求量,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另一方面用水大户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下,并且浇地仍在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现象依然严重。

为了使该地区优先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断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为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节水型社会,积极推进灌区农业节水灌溉是解决灌区农业发展用水不足和工业城市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1]。

1 目前灌区存在的问题内蒙古引黄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而成的,在本地区经济社会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为解决该地区人民温饱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和保障粮食生产等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这些灌区主体骨干工程当年建设标准低,加之多年运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在逐年衰减,支渠以下工程投入少,特别是农田工程渠系不配套,田间无畦无堰,农田灌溉大都采用传统的土渠输水、大水漫灌方式,管理体制脱节,经营粗放,用水管理不善,措施不力,灌溉技术落后,用水效率极低。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用水量总和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4,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这就是说,这些灌区在解决该地区农业用水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的同时,水资源付出相当大代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了灌 溉 水 保 证 率 . 保 农 作 物 高 产 增 产 。 确 2 . 是抗旱 、 涝、 2 防 治碱 、 合 开发 利 用 当地 水 资 源 的有 效 措 施 综 井 渠 结 合 灌溉 通过 井 灌 抽 水 可 实 现 以 灌 代 排 、降低 地 下 水 位 、 加土壤储水库容 , 增 防止 内涝 和 次 生 盐 碱 化 的产 生 和 发 展 。 土 壤 次 生 盐碱 由水 引发 .所 以治 盐 碱 还需 要水 .水 是盐 的 腿 , 是 水 的 嘴 , 随水 来 , 随水 去 , 盐 盐 盐 水走 盐存 。井 灌 在 抽 取 地
渠 系 水利 用 系 数 为 06 各 级 渠 道 的 输 水 损 失 为 4 % . 漏 损 失 ., 取 哪 种 形 式 都 必 须 通过 井 和 渠 在 灌 区 的
合 理 布 局 来优 化 灌 区可 利 用 水 资 源 , 其 发 挥 最 大 效 益 井 渠 结 使
( . 特 前 旗 农 业综 合 开发 办公 室 , 1乌拉 内蒙 古 乌拉 山镇 0 4 0 2内蒙 古 农 牧 业 科 学 院 , 14 0;.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40 ) 14 0
0 0 3 10 1
3乌 拉 特 前旗 乌 拉 山镇 人 民政 府 . . 内蒙 古 乌 拉 山镇
中 图分 类 号 : 7 . ¥ 42 2
式 只 有 少数 灌 区采 取 地 下 水 井 灌 为 主 、 表 水 作 为 补 充 灌溉 的 地
土壤 的 目的 。再 者 . 灌 可 以将 渠 灌 损 失 的渗 漏 水 量 再 次 利 用 , 井
起 到 节水 增 效 的 目的
23 节 约 了用 水 _
井 渠 双 灌 区一 般 生 育 期用 地 下水 以节 约引 黄 水 量 .秋 灌 用 黄 河 水 灌 溉 补 给 了 地 下 水 秋 浇 引 黄 水 量 约 占 全 年 引 水 量 的 5 %左 右 , 它 几 次 灌 水 则 全 部 由井 灌 完成 。 目前 , 套 灌 区 的 0 其 河
拉 特 前 旗 先 锋 镇 地 处河 套灌 区下 游 , 拉 山南 麓 , 有 良好 的 地 乌 具 下 淡 水 资 源 . 备 井 渠 结 合 灌 溉 的 条件 , 镇 率 先 在 农 业 综 合 开 具 该
发 项 目 区采 取 了 “ 渠 双 灌 ” 术 措 施 , 外 技 效果 显 著 。
整 . 物 需 水 规 律 发 生 了 深 刻 变 化 , 物 需 水 量 增 加 , 及 工 业 作 作 以 与农 业 争 水 等 . 黄河 水 供 需 矛 盾 异 常 突 出 , 此 , 黄 灌 区可 利 因 对
用 水 资 源 再 开 发 及 优化 配置 和高 效 利 用 已刻 不 容 缓 。 内蒙 古 乌
文 献标 识 码: C
1 . 6 /js.0 7 0 0 .0 0O .5 03 9jsn10 — 9 72 1.1 1 9 0
文 章 编 号 :07 o 0 (O O0 一 l 5 0 10 一 9 72 l)1 OO — 2
近 年 来 . 于黄 河 水 资 源 日趋 紧 张 , 之 农 业 种 植 结 构 的调 由 加
合 灌 溉 有 井 渠 独立 分 灌 与井 渠 结 合 双 灌 两 种形 式 。
11 井 渠分 灌 .
般 是 输 水 损 失 的 8 % . 水 损 失 中渗 漏 损 失 为 3 % . 渗 漏 0 输 2 而
损 失 的 7 %又 在 斗 渠 以 下 . 部 分 水 量 又 能 通 过 井 灌 被 重 复 利 0 这 用 一 部 分 . 以 , 行 井 渠 结 合灌 溉可 以节 约 大 量 的 引 黄 水 量 。 所 实
内蒙 古 农 业 科 技 2 1 ( ) 15 0 0 0 1 :0 ~16
I n rMo g la Ag i u t r lS i n e An c n l  ̄ n e n o i rc lu a ce c d Te h oo
引黄灌区井渠结合灌溉措施的探讨与实践
路 孟 军 。 秦 永 斌 . 任 龙 梅 , 杨 红 军 ,
24 扩 大 了灌 溉 面积 .
井 渠 分 灌 是 在 同 一 灌 区一 部 分 耕 地 单 独 采 用 地 表 水 渠 灌 . 另 一 部 分耕 地 则 单 独 使 用 地 下 水 井灌 .渠灌 与 井灌 相 互 独 立 自 成 体 系 如我 旗 大 佘 太 镇 及 小 佘 太 镇 的一 些 库 灌 区采 用 的就 是 井 渠分 灌 还 有 一 些 井 渠 分 灌 是 因为 耕 地 地 处 引黄 灌 区 下游 离
水 源 较 远 ( 地 形 较 高 ) 在 自流 灌 溉 有 困难 无 法保 证 农 业 用 水 或 . 的耕 地 上 打 井 进 行 井 灌 . 有 一 些 地 方 冈 农业 生产 的 需要 ( ~ 也 如 些 果蔬 种 植 区 . 护 地 农 田 ) 为 了提 高 用 水 保 证率 , 地 表 水 渠 保 , 在
I 井 渠结 合 灌 溉 的 类 型 及 应 用
下 水 的 同 时 , 降 低 了地 下 水 位 , 浇 灌 农 田时 , 壤 耕 作 层 的 也 在 土
盐分 随灌 溉 水 下降 至 耕 作 层 以 下 , 而达 到 淋 洗 土 壤 盐 分 、 良 从 改
井 渠 结 合 灌溉 就是 采 取 "灌 与 渠 灌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联 合 运 用 地 下 水 与地 表 水 . 力求 节水 增 效 , 充 分 利 用 当地 水 资 源 的 条 在 件 下 . 决 农 业 用 水 问 题 目前 , 国 北 方 地 区 大 多 数灌 区采 取 解 我 以地 表 水 f 黄 ) 灌 为 主 . 取 地 下 水 井 灌 为 辅 的 渠 井 结 合 形 引 渠 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