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历史沿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南历史沿革》
——雷家炳辑
商南,古雍州之域,历属商州(县)。首次置县于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名南商县。时苌和郡领南商1县,即今之商南一带。至西魏(535-556)时,苌和郡及南商县即被撤销,仍并归商县。明·成化丙申十二年(1476),抚治尚书原杰,奉旨来陕、豫、鄂边地区抚定荆襄流民,奏分商县地南置山阳县,东置商南县,升商县为州,并洛南、镇安四县属之,隶西安府。此为二次置县,至今已有530余年历史。
商南,古当秦楚之交,为秦东鄙肇。地处秦岭东南麓,属低矮山区。土地肥沃,河流密布,丹江横贯东西,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很早以前,就有先民在商南这块热土上居住,繁衍生息,不断发展了下来。
远古为虞司徒契所封之国。夏属梁、豫之交;周属雍、豫。春秋战国,先是分属秦、晋(魏),后统属于秦。秦孝公二十年(公元前342年),卫鞅破魏有功,秦封商於十五邑,被称为商君。两千多年前的商鞅封邑,大体相当于现今的商州到河南省南阳市的淅川、西峡、及内乡县西一带。
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地属内史南境。治所设咸阳,统辖境域相当于今关中平原及商洛地区,领42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商县。包括今商州市、丹风县、商南县、山阳4县,因商山而得名。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地属弘农郡,隶司隶校尉部,郡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伊河以西及淅川、丹江流域。其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貌略镇北),领11县,在陕西境内的上洛、商县两县,即大体相当于现今的商洛地域。上洛包括今商州市、洛南县两地。商县时为今丹风、山阳、商南3县地。旬阳县北部(今镇安、柞水县东南部)是汉中郡辖区;杜陵县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是京兆尹辖区。
东汉(公元25-220年)地属京兆尹,仍隶司隶校尉部,辖区相当于今关中平原西安以东、渭南及商洛地区。尹治设在长安,仍领10城,其中上洛、商县两县的地域和今商洛地区大体相当。
三国(公元220-265年)地属曹魏之京兆郡,正始五年(公元244年)设,治所在长安,领11县,仍称上洛县。辖今商州市、洛南两地。西晋(公元265-316年)地属司州,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北部、中部、西部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陕西省商洛地区。州治设在洛阳,领12郡。
晋·武帝泰始二年,分京兆南部置上洛郡,治所在上洛,领上洛、商县、卢氏三县(卢氏今属河南省)。
南北朝(公元317-589年)时期,中国呈分裂局面,行政建制混乱。郡县朝设夕废,统属复杂。由东晋开始的南朝,在辖区的北部侨设了上格的州、县,用的是上洛的地名,以安置南迁的上洛的百姓,包括上洛的巴民。
北魏时属洛州。太延五年(公元439年)于上洛城设荆州,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上洛县北部划设拒阳县(今洛南),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将荆州迁往卢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又迁往襄阳,撤上洛郡,于上洛城设立洛州,领5郡七县。其中“上洛郡,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 置,领县二:上洛(今商州)、拒阳(今洛南一带)”。“上庸郡,皇兴四年(470)置,领县二:商(县,今丹凤一带)、丰阳(县,今山阳城关一带)”。“魏兴郡,太延五年(439)置,领县一:阳亭(今山阳西北一带)”。“始平郡,景明元年(500)置,领县一:上洛(今商州)”。“苌和郡,景明元年置,领县一:南商”。即,苌和郡也是景明元年(500)所设,其下管辖南商一县(即今商南一带)。西魏时属洛州和雍州管辖。洛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郡(今商州市)、拒阳郡(今洛南县)、上庸郡(今山阳县西北部、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商县(今丹凤及山阳漫川、商南县)。柞水西北部属雍州管辖。
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改洛州为商州,治所设上格(即今商州城)。领上洛郡(含今商州、山阳、丹凤;商南4县及镇柞部分地域);拒阳郡(今洛南地)。
隋代(公元589-618年)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撤上洛、上庸两郡,保留商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商州复设上洛郡,治所仍设上洛,领上洛县(今商州市)、商洛县(商洛即从前的商县,隋文帝改称商洛,这是“商洛”二字连用起来称呼地名的开始),洛南县、丰阳县(今山阳、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5县;大兴县东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仍属京兆郡管辖。
唐代(公元618-907年),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上洛郡设商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划归山南道,开元二十五年归山南西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撤商州又改为上洛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上洛郡再改为商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今商州市)、商洛县(今丹凤、商南两县)、洛南县(今洛南)、丰阳县(今山阳)、乾元县(今镇安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今柞水县西北部属京兆府。
五代十国(公元907-979年),五代十国的行政建制沿用唐制,但由于分裂割据,各国疆域均不辽阔,道一级遂废,为州(府)统县的二级制。当时陕南东部经历了后梁(公元907一923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后周(公元951-960年)等5个期代。后梁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乾元、上津5县;洛南县改属华州;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汉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上津4县;南县仍属华州;乾佑县(公元949年改乾元县为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周时,商州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5县;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
北宋、金、南宋(公元960-1279年)。北宋时,商州初属陕西路,后属永兴军路,治所设上洛,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5县。金、南宋时,商州属金国京兆府路。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将商洛、丰阳两县降为镇,并入上洛、洛南两县;咸宁县东南部属京兆府;旬阳县西北部(今镇安县)属金州。金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五月改属河南路。领上洛(今商州市、丹风、商南、山阳4县及柞水县南部),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废上洛县,以州代县,由州直辖,定名商州。辖地包括今商州、丹凤、商南、山阳及柞水县南部,并统领洛南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