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5篇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教案 15篇

《孙权劝学》教案 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5篇《孙权劝学》教案1课题名称:《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鲜明,各具风韵;人物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

学情分析: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能力目标准确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应该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文化养料;同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该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的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

然而,我认为如果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

今天,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导入新课听讲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进士。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

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

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孙权劝学》教案十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十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十五篇《孙权劝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健全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健全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课型:自读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学生读注释1),勾划重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4.指名学生读5.学生齐读(四)二读,读懂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但当涉猎:只,只是。

孰若孤:谁,哪个。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5篇

【导语】《孙权劝学》选⾃《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篇记叙⽂,⽂题为后⼈所加。

此⽂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们学习的重要性。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七年级下册语⽂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物的语⾔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物形象,让学⽣进⾏讨论来理解课⽂。

【教学时数】:安排⼀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导⼊。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之时,吴王孙权雄霸⼀⽅。

其⼿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武艺⾼强,战功卓著。

可他吕蒙有个⽑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以为⾃⼰⼀介武夫,读书有何⽤?这回,孙权⼜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

⼆、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千三百六⼗⼆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课⽂学习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相待 2.理解下列句⼦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介词。

②⼤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读课⽂,理清课⽂情节。

1、全⽂⼏个⼈物?⼏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4.课⽂是怎样表现⽬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 5.鲁肃与吕蒙⼀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 6.概括情节: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7.思考:课⽂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笔带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涉和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同学自主阅读课文下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读一读: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全班齐读。

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故事复述。

2、议一议: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测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溢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15《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

3.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4.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

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司马光砸缸救友”故事谈起,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课文的情况。

3.检查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情况。

(1)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三、诵读,疏通文字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组内互检诵读。

3.小组竞赛。

4.结合注释和参考书自主翻译课文,勾划出疑难。

5.学习小组内交流翻译情况,解决疑难问题,可进一步提出疑问。

6.小组间展示翻译,共同探究问题。

7.进行小组间翻译抢答比赛。

四、概括课文内容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五、分析人物分析人物对话,讨论人物形象 1.孙权善劝:语重心长言辞恳切(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必要性——严格要求,殷切希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方法、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读书的好处。

2.吕蒙找出吕蒙态度的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知错就改,虚心好学,豪爽的武将风度。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自《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一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

二、感知课文 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下面老师读一下,同学们要听准字音、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面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里的人物!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

后从孙权攻占各地。

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6.理清了人物关系,下面我们来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文,有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自本课,看大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用。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4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4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精选4篇(一)教案范文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篇名:《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孙权为什么要劝学;2.理解劝学的意义和价值;3.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文本的内容和语言;2. 理解劝学的重要性;3. 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劝学的内涵;2.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2. 学生课本;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前期准备】1. 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学生孙权的形象及相关背景知识;2. 创设情境:孙权作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导入】1. 复习之前学过的《乌鸦喝水》,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主要内容;2. 引发兴趣: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一个关于孙权的故事。

【学习过程】1. 阅读课文《孙权劝学》,学生先自主阅读,然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为什么孙权要劝学?劝学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3. 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劝学的内涵和意义。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劝学?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总结;3. 鼓励学生感兴趣的同学向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巩固练习】1.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题目;2. 教师布置课后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篇文章的背景。

【课堂总结】1. 教师进行思维导图总结,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内容概括出来;2. 再次强调劝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孙权为什么要劝学?劝学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孙权劝学的原因、劝学的意义和价值,并能够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

同时,通过学习该课文,也能够引发学生对劝学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孙权劝学》教案四篇

《孙权劝学》教案四篇

《孙权劝学》教案四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__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会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学习__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熟读全文。

(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三、疏通文意,了解__内容。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

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

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成语:①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③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

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1)当涂---当权(2)辞---推辞(3)孤---帝王自称(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5)见---了解(6)往事---历史(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9)过---经过、到(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12)拜---拜见(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虚词:(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古今异义:①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孙权劝学》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名人单元。

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第四篇写的是文学家群像,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学习这篇课文应指导学生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和治学的方法。

学情分析: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教学主体的分析《孙权劝学》是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很简单,所以,我安排了一课时。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所以,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翻译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教学策略的制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难点是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用了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生翻译完课文以后,我用课件出示重点字词,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方法直观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学习目标:这一部分体现了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和阐述学习目标: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反复朗读,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的信赖,可他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锦集六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关键字词,积累并运用成语,顺畅翻译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抓住具体的描写手法,揣摩人物生动的形象,在自主质疑和合作探究中分析文章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悟文章中小故事蕴含的深刻大道理,从中受到教育启示。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想象揣摩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以及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分析形象;难点是鉴赏详略得当、侧面衬托以及即事说理的艺术特色。

二、教材分析《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注重以对话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培养学生简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范本。

文章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进长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即事说理,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读书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引导意义。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感受到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他们常常认识问题还不够全面,又侧重于感性认识。

所以还需进一步加强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文本思想内涵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翻译好课文,并通过朗读、质疑探究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与心理,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以培养认知感悟和理解鉴赏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趣感知师: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曾这样评价过一个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曹操也曾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那你们知道这位备受众人称赞的人是谁吗?――对,他就是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

可能,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作为帝王霸气的一面,那么他在生活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

(师板书课题)(二)朗读成诵,文从字顺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并板书文中认为难读的字音,大家齐动手解决。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为了让您对于孙权劝学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5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孙权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教法设计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投影片教学过程1课时一、导语设计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

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孙权劝学》教案 14篇

《孙权劝学》教案 14篇

《孙权劝学》教案14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一、关于本课例的介绍:本课例有三大特点: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2、老师以书面的形式指引学生培养文言文学习的习惯;3、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以组内、组外、老师评价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促进发展。

二、关于本课例设计的思考1、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须要在学习过程突显出合作、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激发他们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例如在《孙权劝学》一课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读音、词语解释、翻译等基础问题入手,共同发现问题,利用工具书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角色。

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初一学生尤为重要。

我们都很清楚,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而在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

所以对于刚踏进中学门槛的初一学生,对于尚未摆脱“乖乖听课”学习模式的初一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孙权劝学》一课中,设计了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间挑战打擂台、我当小老师、设计板书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满足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感觉,尝到愉快的感觉。

国外心理学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说”指出:学习动机需要带有强列的情感作用,并趋向于预期的目标;动机之所以有用,乃是由于寻求愉快的学习。

所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有趣并不代表闹哄哄课堂,在热闹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到,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

老师应帮助指引学生养成文言文学习的习惯。

《孙权劝学》教案10篇

《孙权劝学》教案10篇

《孙权劝学》教案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孙权劝学》教案10篇《孙权劝学》教案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5篇)《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一百余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三、说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

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孙权劝学》教案精篇十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篇十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篇十五篇《孙权劝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内容分析《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健全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强,能自主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十二课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导入。

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比阅读、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适时请求老师点拨与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学生“开卷有益”的道理。

孙权劝学 教案范文集锦6篇

孙权劝学 教案范文集锦6篇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集锦6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阅读课文,查字典,看解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老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解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讨论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孙权劝学》教案(合集15篇)

《孙权劝学》教案(合集15篇)

《孙权劝学》教案(合集1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合集15篇)》,希望能够帮到你!《孙权劝学》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学情分析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吕蒙年青的时候不喜欢学习,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怎么会后来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怎么做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练习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吕蒙年青的时候不喜欢学习,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怎么会后来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怎么做的?(出示《孙权劝学》幻灯篇)。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出示幻灯片)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家、家。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3、生难字:卿()岂()邪()孰()遂()即更()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朗读指导1、自由朗读(两遍)2、听示范朗读3、全班齐读(二)请同学复述课文: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哪些事?(师生归纳,出示幻灯片)四、请学生结合注解,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孙权劝学教案5篇

孙权劝学教案5篇

孙权劝学教案5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

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

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

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

二、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

2.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研读课文1.孙权劝学。

①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

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粗略的阅读;往事:历史。

③揣摩孙权劝说的语气。

一劝:语重心长的,威严的。

二劝:语重心长,但又有点生气,却还是委婉。

④劝学的结果。

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2.鲁肃赞学。

①吕蒙学成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吴县的阿蒙了!)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②你怎么理解鲁肃“遂拜蒙母”的行为?一是侧面烘托吕蒙学有所成,二也表现了鲁肃惜才、爱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5篇Teaching plan of Lesson 15 Sun Quan's persuading students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孙权劝学样本(规范版)2、篇章2:孙权劝学样本(通用版)3、篇章3:孙权劝学样本(通用版)4、篇章4:孙权劝学例文(实用版)5、篇章5:孙权劝学模板(标准版)篇章1:孙权劝学样本(规范版)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自《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一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

二、感知课文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下面老师读一下,同学们要听准字音、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面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啊?5.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里的人物!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

后从孙权攻占各地。

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6.理清了人物关系,下面我们来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文,有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自本课,看大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用。

刮目相待(刮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再读一遍课文。

读完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这几个问题。

1、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在塑造三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好,现在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1.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不可推辞.孙权劝学可谓善劝.2.文武双全,有勇又有谋.3.运用了对话的描写方法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对话描写,我们再仔细揣摩一下:1.找出孙权劝学“劝”的内容,并揣摩他说话时的语气(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此处板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邪”表反问语气。

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告的不悦,有责备的意味(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现身说法,言辞恳切2.接下来还有一个人物出场,那就是鲁肃,请二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讶。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的惊人变化。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自得、自豪。

3.我们刚才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揣摩,下面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我相信,这一次,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更好!四、拓展延伸小组讨论这样几个问题: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吕蒙由不愿学,到学,再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3、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明确: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读书学习能使人聪明,更有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成为全面的人。

劝人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要爱才但不能忌才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最能说明本文的故事);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五、背诵课文同学们对课文把握的不错。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背背课文,看谁背得又快又准1六、课堂练习请看大屏幕,谁能回答这些问题?七、总结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

我们来小结一下。

八、布置作业古今中外有许多劝人读书的名言、格言,请搜集这些名言。

篇章2:孙权劝学样本(通用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

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3、学习刻苦治学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二、学习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的意思。

(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教法学法设计:1.朗读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

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研讨“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4.竞赛法。

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比学赶超意识。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伤仲永》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板书题目)(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文中故事发生时间大约是汉献帝建安15年,即公元210年。

这一年吴国大将周瑜在伐蜀途中突然病逝,此时的孙权可以说是失去了一支臂膀,以后更要倚重吕蒙,所以对他真诚地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寄予了厚望。

)(二)、初读熟读课文1.范读。

教师范读了解一下文章,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1)理解下列列词语的意思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了解历史。

(2)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倒装句)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三)、精读疏通文意(竞赛法)翻译课文,标出问题,小组探讨,理清结构。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四)、研读赏析文章1、分析语言(分组表演阅读)①“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应该怎样表达?“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应该怎样表达?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鼓励吕蒙求学。

总结:孙权的这番劝言,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表现出他的善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