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肌肉之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腹部解剖
腹股沟区
腹股沟区的腱膜和韧带
腹外斜肌腱膜砸耻骨结节外上方有一个三角的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 环。浅环上缘部分称内上脚,内上脚的纤维附着于耻骨联合。浅环下 缘部分称外侧脚,附着于耻骨结节。在裂隙的外上方尖部有脚间纤维 相互交织增强联系两脚。从外侧脚附着处还分出部分纤维,经过精索 和内侧脚的后面,弯向内上方,移行与腹直肌鞘前层,形成反转韧带。 腹外斜肌下缘附着于髂前上棘耻骨结节之间,腱膜向后曲卷反折增厚 成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部分纤维弯向后下方,转折增厚 形成腔隙韧带(或隐窝韧带)。腔隙韧带向外延续附着于耻骨梳的部 分,称为耻骨梳韧带。这些韧带在外科疝囊修补手术中都有固定或增 强之用。
局部解剖学腹部解剖个人 演讲
腹部的深层结构
xxx
一、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由外到内依次为: 1)皮肤 2)浅筋膜 3)腹外斜肌筋膜、腹直肌鞘前层 4)腹直肌、腹外斜肌 5)腹内斜肌、腹直肌鞘后层 6)腹横肌 7)腹横筋膜
二、腹前外侧壁肌肉的起止、作用及神经分配
腹壁下静脉
腹直肌 腹股沟三角 腹股沟浅环 腔隙韧带
腹股沟深环
腹横肌 髂前上棘
腹股沟韧带 睾丸静脉 髂外动脉 髂外静脉 输精管
腹股沟管的位置与结构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 方,是由外上方斜向内下方的肌肉筋 膜裂隙,长4~5cm,内有精素或子宫 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及内、外两个口。 前壁: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在
构成;下部最厚,由三层扁肌
肌腱全部构成;而中部则是真
正的两层腱膜。
后叶在4个不同平面(a、b、
c、d)由4种不同组织形成。在
脐周围即b平面,由两层腱膜
形成与鞘前叶构成相同;在脐
腹部的专业知识点总结
腹部的专业知识点总结一、腹部的解剖结构1. 腹部的区域划分腹部是指从胸廓下缘到髂前上棘、髂后上棘的区域。
按其解剖学特点,腹部可分为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三大区域。
2. 腹部的表面解剖学腹部的表面有许多骨性突出物和肌肉轮廓名,如胸骨、乳突、腹肌腱膜轮廓名、腹横肌轮廓名等,这些结构对于定位腹部内脏器官具有重要意义。
3. 腹部的内脏器官腹部内脏包括胃、肝、胆囊、脾脏、胰腺、小肠、大肠等。
这些器官在腹腔内的位置和结构对于理解腹部解剖学非常重要。
4. 腹部的血管和神经腹部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网络,如腹主动脉、门静脉、腹腔神经 plexus 等,这些血管和神经不仅在生理学上发挥重要作用,还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腹部的生理学1. 消化系统腹部内的大部分器官都属于消化系统,如胃、肝、胆囊、胰腺、小肠、大肠等。
这些器官分别在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生理功能的理解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循环系统腹部内有丰富的血管网,如腹主动脉、门静脉等,这些血管在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输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生理功能的了解对于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3. 泌尿系统腹部还包括泌尿系统的一部分,如肾脏和输尿道。
这些器官在体内的代谢和废物排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生理功能的了解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腹部的常见疾病1. 消化系统疾病腹部内的消化器官是常见的疾病部位,如胃溃疡、胰腺炎、肝硬化、肝癌等,这些疾病常常需要进行内窥镜检查、超声检查等诊断方法。
2. 循环系统疾病腹部的血管系统也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扰,如腹主动脉瘤、门静脉血栓等,这些疾病常常需要进行 CT、核磁共振等诊断方法。
3. 泌尿系统疾病腹部的泌尿系统也容易发生一些疾病,如肾结石、泌尿系感染等,这些疾病常常需要进行B 超、CT、MRI 等诊断方法。
四、腹部的临床实践1. 腹部体格检查医学工作者在临床上常常需要进行腹部的体格检查,通过触诊、听诊等方法来初步了解患者的腹部状况,对腹部解剖结构的了解对于正确操作体格检查非常重要。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腹部
四、腹部一、名词解释1. 反转韧带:腹股沟管浅环的外下部纤维,有一部分纤维经精索深面向内上方反折至腹白线,并与对侧的纤维相接,称反转韧带。
2. Mcburney点:即脐和右器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阑尾根部在腹前外侧壁的体表投影部位。
3. 白线:由两侧腹直肌鞘纤维(或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彼此交织而成。
脐上宽、脐下窄(约1~2),坚韧而血管少,有血管、神经穿过的小孔或裂隙。
4.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1/2的上方由外向内下斜行的肌肉筋膜间裂隙。
长4~5cm,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有4个壁及内外两个口。
管的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在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 后壁为腹横筋膜,在内侧1/3处有联合腱,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腹环,外口为皮下环。
5. 腹股沟管浅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份有一个三角形的裂隙,成为腹股沟管浅环。
正常成人的腹股沟管浅环可容纳一个手指尖,内有精索(男性)和子宫圆韧带(女性)通过。
6. 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5处成漏斗状突出,形成腹股沟管深环。
7. 腹股沟镰:弓状下缘内侧端与腹横肌下份纤维合并,形成腱性或者肌性的结构称为腹股沟镰。
8.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伸张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的腹外斜肌腱膜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是重要的肌性标志。
9. 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海氏三角)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10. 弓状线: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处,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伸向腹直肌的前方,腹直肌鞘后层缺如,从而此处形成弧形的游离下缘,即弓状线。
11. 弓状下缘:起自精索及其被膜外侧份的前方、继之呈弓状跨过精索及其被膜,最后经精索及其被膜后方止于耻骨梳,此即为腹内斜肌弓状下缘12. 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方至膈,下方达骶岬、骨盆上口处,此间隙上经腰肋三角与后纵隔相通,下与盆腔腹膜后间隙延续,所以此隙感染易上、下扩散。
腹直肌分离课件-熊丽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妊娠晚期或腹部肥胖者使腹壁扩张延伸,使腹白线被拉伸和变薄, 使原本平行并列的两条腹直肌 从腹白线处的位置分开,此种现象称之 为腹直肌分离。腹直肌分离一般发生在怀孕16~28周。
7
腹直肌分离
8
腹直肌分离
9
研究表明: 生完孩子有三分之二的人有腹直肌分离,1年以后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腹
直肌分离 。 其中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 60. 3%, 剖宫产发生率为 70. 8%,2 次
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更高 ( 90. 8%) 。
10
腹直肌分离导致的生物力学改变:
1.腰椎前凸增加 , 2.骨盆前倾, 3.腰背部肌群压加, 4.臀部肌群松弛。
11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
1、力学的改变,体态异常。 2、小腹很难恢复平坦,易造成体态臃肿 。 3、严重的腹直肌分离,有可能会引起疝气(小肠从腹壁突 出到体外),需要及
康复手法:1、腹直肌手法推拿。
产后康复治疗仪:产后塑形30分钟。
运动训练
呼吸调整
18
物理治疗
19
01
仰卧起坐是练腹肌的好方法,但是如果已经 有腹直肌分离了,千万不要做!
20
21
治疗前后效果对比:
22
及时治疗,恢复完美身材!
23
THANKS
24
母婴类医疗专用PPT模板
C 目录 ONTENTS
1 腹肌的解剖学结构
2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3
腹直肌的危害
4 腹直肌分离的评估
5
腹直肌分离的康复治疗及手 法示范
2
腹直肌解剖
起点:耻骨嵴和耻骨联合 止点:第5-7肋软骨前面和胸骨剑突 功能 :脊柱前屈(双侧收缩),脊柱侧屈 (单侧收缩)
腹部的解剖实验报告
腹部的解剖实验报告
《腹部的解剖实验报告》
在解剖学实验中,腹部是一个重要的解剖部位,它包含着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如胃、肝脏、胰腺、肠道等。
通过对腹部的解剖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
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
首先,我们对腹部进行了解剖切开,观察了腹部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腹
壁的结构。
随后,我们逐步深入解剖,依次观察了腹部内部的各个器官。
我们
发现,腹部内部的器官之间相互紧密联系,彼此之间的位置和结构都十分复杂。
在解剖实验中,我们还观察了腹部内部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情况。
我们发现,腹
部内部的血管网络密集,为腹部器官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供应。
而神经系统的分
布也十分复杂,与腹部内部的器官密切相关,对腹部的感觉和运动起着重要的
调节作用。
通过这次解剖实验,我们对腹部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我们
今后的医学学习和临床实践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更
大的贡献。
腹直肌手法修复原理
腹直肌手法修复原理腹直肌是人体腹部的一个重要肌肉,它不仅是躯干的主要稳定肌肉,还是腹部力量训练的关键肌肉。
腹直肌手法修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法操作来修复腹直肌的功能和结构,促进腹直肌的康复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腹直肌手法修复的原理及其作用。
腹直肌手法修复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腹直肌解剖学知识,了解腹直肌的结构和功能是进行手法修复的基础。
腹直肌位于腹部前壁,由左右两块对称的肌肉组成,是腹部的重要肌肉之一。
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躯干的稳定性,参与呼吸和腰部活动。
在手法修复中,需要根据腹直肌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
2. 手法操作技巧,腹直肌手法修复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技术,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
操作者需要熟练掌握按摩、推拿、拉伸等手法技巧,通过适当的力量和角度作用于腹直肌,促进其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肌肉功能。
3. 理疗原理,腹直肌手法修复的原理与理疗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手法操作可以促进腹直肌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废物的排出,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同时,手法操作还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肌肉张力,改善腹直肌的功能状态。
4.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腹直肌问题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在手法修复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操作。
操作者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特点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性地进行手法修复操作,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腹直肌手法修复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肌肉紧张,腹直肌手法修复可以通过按摩、拉伸等手法,缓解腹直肌的紧张和疼痛,改善肌肉的松弛状态,促进肌肉的舒展和柔软。
2. 促进血液循环,手法操作可以刺激腹直肌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废物的代谢和排出,有利于腹直肌的康复和修复。
3. 改善腹部稳定性,腹直肌是躯干的主要稳定肌肉,通过手法修复可以增强腹直肌的力量和稳定性,提高腹部的支撑能力,预防腰部和腹部的损伤。
上腹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上腹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上腹部解剖学名词解释如下:
1. 胸骨(Sternum):位于中心上腹部,是胸廓的前部骨骼结构,由三个部分(胸骨体、柄和剑突)组成。
2. 肋骨(Ribs):沿着胸廓的侧边延伸,共有12对,分为真
肋(直接连接到胸骨)和假肋(通过软骨间接连接到胸骨)。
3. 肝脏(Liver):位于上腹部右侧,是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也是体内重要的解毒器。
4. 胆囊(Gallbladder):位于肝脏右侧下方,储存由肝脏分泌
的胆汁,有助于消化脂肪。
5. 胃(Stomach):位于上腹部左侧,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通过收缩和酸性分泌物帮助消化食物。
6. 脾脏(Spleen):位于胃的左侧,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参
与免疫功能和造血。
7. 肾脏(Kidneys):位于上腹部两侧,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包括过滤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和产生尿液。
8. 胰腺(Pancreas):位于上腹部后侧,分泌多种消化酶和胰
岛素,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9. 肠道(Intestines):包括小肠和大肠,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吸收和消化食物,并排除体内废物。
10. 膈肌(Diaphragm):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是呼吸过程中的主要肌肉,通过收缩和松弛控制呼吸的过程。
请注意,以上仅为常见上腹部解剖学名词的简要解释,详细的解剖学知识需要通过专业教材或参考资料进行学习。
简述腹部分区法
腹部分区法介绍腹部分区法是一种常用的解剖学方法,用于将腹腔按照解剖学结构分成不同的区域。
通过腹部分区法,医生可以更好地定位和描述内脏器官的位置,有助于辅助诊断和手术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分区法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临床应用。
基本原理腹部分区法基于解剖学上对腹腔的划分,将人体腹腔分成不同的区域来描述其内部结构。
它主要依据以下两个原理:1.外观分区:通过观察人体腹部的外观特征,如骨骼、肌肉和腹壁皮肤等,来确定腹腔内部结构的位置和范围。
比如,下腹部的解剖结构通常与耻骨有关。
2.内部分区:通过包括骨骼、肌肉和腹壁皮肤在内的内部解剖结构,将腹腔分成不同的区域。
比如,腹股沟区是由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横肌所组成的。
常用方法腹部分区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标准,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法:1.九区法:将腹腔水平分成三层,垂直分成三列,形成九个区域。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描述胸腔和腹腔的关系。
九个区域从上到下分别为右上腹、中上腹、左上腹、右中腹、中腹、左中腹、右下腹、中下腹和左下腹。
2.四方区法:将腹腔分成上腹、下腹、右腹和左腹四个区域。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描述手术中腹部的解剖结构。
3.管理区法:将腹腔分成九个区域,分别是右上象限、左上象限、中上部、右中部、左中部、中下部、右下象限、左下象限和耻骨上区。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描述腹腔脏器的位置和关系。
临床应用腹部分区法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通过确定特定腹区的异常情况,医生可以初步推断出可能的病因。
例如,右下腹痛可能与阑尾炎有关,左上腹痛可能与胃溃疡有关。
2.手术规划:腹部分区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切口的位置和方向,并指导手术操作。
例如,在腹腔镜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腹腔分区来确定插入手术器械的位置。
3.内脏器官的定位:通过腹部分区法,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定位腹腔内脏器官的位置,例如胃、肝脏、胆囊、肾脏等。
这对于放射学检查和超声波检查等影像学方法非常重要。
4.教学和研究:腹部分区法是解剖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基础内容,对于医学生和医学研究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人体腹部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腹部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2. 掌握腹部器官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医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人体腹部解剖标本、解剖图谱、解剖学模型;2. 实验仪器: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针、解剖钩、解剖镜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人体腹部解剖标本,了解腹部器官的总体形态和位置;2. 通过解剖刀、解剖剪等工具,逐一对腹部器官进行解剖;3. 观察并记录腹部器官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等特征;4. 与解剖图谱、解剖学模型进行对比,加深对腹部器官的理解。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观察腹部表面标志线:腹上角、腹下角、肋弓、髂嵴等;2. 解剖腹部皮肤和浅筋膜,观察脂肪组织的分布;3. 解剖腹直肌,观察腹直肌鞘和腹直肌腱;4. 解剖腹壁肌层,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横筋膜;5. 解剖腹膜,观察腹膜壁层和脏层,了解腹膜腔的形态和位置;6. 解剖肝脏,观察其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包括肝门、肝蒂、肝静脉等;7. 解剖胆囊,观察其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包括胆囊管、胆囊底等;8. 解剖胃,观察其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包括贲门、胃底、胃体、胃窦等;9. 解剖小肠,观察其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10. 解剖大肠,观察其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11. 解剖泌尿系统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等;12. 解剖生殖系统器官,包括男性生殖器官和女性生殖器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腹部表面标志线清晰,腹壁肌层结构完整;2. 腹膜壁层和脏层紧密相连,形成腹膜腔;3. 肝脏位于右上腹部,与胆囊、胃、十二指肠等器官毗邻;4. 胆囊位于肝脏下方,胆囊管与胆总管相连;5. 胃位于上腹部,与食管、十二指肠等器官毗邻;6.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呈螺旋状分布;7. 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呈逆时针分布;8. 肾脏位于腰部,与输尿管、膀胱等器官毗邻;9. 男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等;10. 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解剖学 运动系统-骨骼肌
拇短屈肌 拇短展肌 拇收肌
屈肌支持带
小指短屈肌
小指展肌 蚓状肌
骨间背侧肌
小指对掌肌
骨间掌侧肌
拇对掌肌
下肢肌
1、髋肌
腰大肌 髂腰肌
屈、旋外髋
1)前群
髂肌 阔筋膜张肌 屈髋并紧张阔筋膜
72
2)后群 臀大肌 起于: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
止于: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作用:髋关节伸、旋外
臀中肌:位于臀大肌深面
(2)肋间内肌:居肋间隙肋间外肌的深面,起于下位肋骨上缘,止于上位 肋骨下缘,肌纤维走行方向与肋间外肌垂直,降肋助呼气;肋角内侧的肋间 隙内为肋间内膜。
内
呼 吸
41
外
3、 膈 Diaphrgam
呈穹隆状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分隔胸、腹腔 ,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以肌性部起于胸廓下口, 止于其中间的中心腱。分胸骨部、肋部和腰部3部分。 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 肋部:起自下6对肋 腰部:以左右膈脚起自上2~3腰椎前面
胸骨柄 锁骨胸骨端 下腹:肩胛骨上缘 上腹:舌骨 胸骨柄 第一肋软骨 甲状软骨
运动舌骨和喉
3、颈深肌群: (一)外侧群:均起自颈 椎横突 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止于第1肋 止于第2肋 前斜角肌 锁骨
后斜角肌 中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第1肋
作用:一侧收缩,颈侧屈;两侧收缩,上提第1、2肋助深呼吸
作用:髋关节外展、前部旋内、后部旋外
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面 作用:髋关节外展、旋内
梨状肌 起点:骨盆内骶前孔外侧 止点:股骨大转子 作用:髋关节旋外 临床:梨状肌下孔有坐骨神经
通过,若有占位性病变,易压迫 坐骨神经
5.闭孔肌 闭孔内肌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周 围骨面,止于转子窝。 闭孔外肌起自闭孔膜外面及其周 围骨面,止于转子间窝。 作用:使髋关节旋外。
腹部肌肉人体解剖学
腹部肌肉
外侧群
腹直肌
后群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
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腹内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
提睾肌
腹横肌
腹横肌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三块扁肌肌纤维互相交错,结构如三合板,薄而坚韧,与腹直肌共同形成牢固而有弹性的腹壁,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
腹直肌
腹直肌
腱划
腹直肌鞘与白线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直肌鞘 (后层) 腹横肌
弓状线
B. 弓状线以下
A. 弓状线以上 白线
腰方肌与腰大肌腰大肌腰方肌
本节重点
★腹直肌鞘的构成。
从解剖学角度看女性腹肌的生理意义
第22卷第5期2006年10月赤峰学院学报Journal o f Ch ifeng C olleg eV ol.22N o.5Oct.2006从解剖学角度看女性腹肌的生理意义李晖,赵铭恕,王艳荣(德州学院 体育系,山东 德州 253023) 摘 要:腹肌的解剖学位置决定:良好的腹肌,有助于保持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的正常位置;可以储备产力,防止因腹壁松弛造成的的胎位异常及难产;可以帮助缓解、避免妊娠期期间的某些不良反应;强韧而不过度发达的腹肌是女性形体曲线美的基础,产后女性加强对腹肌锻炼,可以促进体型恢复;保持腹肌适度紧张是女性姿态美的关键.关键词:解剖学;女性;腹肌;生理意义中图分类号:G80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06)05-0064-02 腹前壁、侧壁和后壁的大部分均为腹肌构成.腹肌上附着于胸廓,下附着于骨盆,收缩时,能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除此以外,一般认为腹肌的主要作用还有:共同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保持腹腔脏器位置的固定;当腹肌收缩时,可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呕吐、和咳嗽等功能;还可以降肋,以助呼气[1].本文试从解剖学角度,就腹肌对女性的生理意义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1 腹肌的组成及解剖学位置腹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主要是指形成腹腔前外侧壁的前外侧群.腹前壁有一对纵行的直肌———腹直肌:两侧是三层宽阔的扁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这三层肌的肌纤维束的方向彼此交叉,并在腹前壁处形成广阔的腱膜.1.1 腹直肌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系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在腹直肌的背面,腱划不明显,末与腹直肌鞘的后层愈合,所以腹直肌的后面是完全游离的[2].1.2 腹外斜肌腹外斜肌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起始部呈锯齿状,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骼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腹外斜肌腹膜的下线卷曲增厚连于骼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3].1.3 腹内斜肌腹内斜肌在腹外斜肌深面.起始于胸腰筋膜、骼脊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或3,肌束呈扇形,即后部肌束几乎垂直上升止于下位3个肋骨,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以不同斜度放散而变成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后两层,在腹正中线终于白线[4].1.4 腹横肌腹横肌在腹内斜肌深面,较薄弱.起自下位6个肋软骨的内面、胸腰筋膜、骼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3,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腱膜的上部与腹内斜肌腱膜后层愈合并经腹直肌后方至腹白线,下部则和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一起经腹直肌的前方至腹白线,分别构成腹直肌鞘的后层和前层[5].2 腹肌对女性的生理意义2.1 腹肌紧张可维持腹内压,保持腹腔脏器尤其是女性内生殖器官位置的相对固定腹肌、膈肌和腹腔盆底肌合称腹压肌,对保持腹腔脏器的正常体位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女性腹腔内有孕育后代的生殖器官———子宫.子宫位于骨盆中部,其前方有膀胱,后方有直肠,下方连接阴道.由于腹腔骨盆底有坚韧的肌肉和筋膜支托,子宫两侧及后方又有韧带与腹腔壁相连,站立时子宫呈前倾略前屈位.当女性生殖器官包括盆底肌、腹壁肌肉、筋膜以及子宫韧带因损伤而发生撕裂,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其张力减低使支持功能薄弱时,子宫及其相邻的膀胱和直肠均可发生移位.子宫脱垂最常见的病因是产伤,其次,老年妇女或长期哺乳妇女可因卵巢激素不足,造成生殖系统组织萎缩而导致子宫脱垂.同时,其他可造成长期腹压增加的因素,如慢性咳嗽、长期站立的职业等也可能使后位子宫出现脱垂[6].可见,腹肌良好的力量和适度的紧张对于维持腹压,保持腹腔中的女性内生殖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2 腹肌收缩可增加腹压以协助产妇自然分娩分娩是指从临产发动至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决定分娩有三个因素,既产力、产道及胎儿.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产力腹壁肌(及隔肌)阴道每当宫缩时,羊水囊或胎先露部分压迫61/21/..4骨盆底组织及直肠,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动作,产妇主动屏气,喉头紧闭向下用力[7]这种屏气产生的力量来自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盆底肌的收缩及隔肌下降腹腔压力增大.即腹壁肌及隔肌强有力的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分娩时产力不足,易疲劳,造成胎儿娩出困难,而导致难产———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女性分娩时剖宫产率急剧上升的原因之一[8].产力的强弱是临床医生最难测出和估计的因素,这取决于平时的产力储备即肌力锻炼和分娩时产妇的情绪、心理状态以及产妇所使用腹肌的技巧.临床普查表明,女性孕期一般比较注重营养和保护,但对产力储备肌力锻炼了解甚少,导致孕妇及胎儿过度肥胖而分娩时产力不足[9].目前倡导的孕期保健操就是根据怀孕各期不同的生理特点,及人体肌群的分布状态,有目的地锻炼孕妇在分娩时产生肌力的肌群[10]以避免女性分娩时产力不足.2.3 腹肌良好的力量和柔韧性可降低女性妊娠时某些不良反应腹肌上附着于胸廓,下附着于骨盆,收缩时,能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腹肌可以控制骨盆与脊柱的活动,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有相当重要的作用[7].孕妇在怀孕早期出现妊娠反应,容易疲劳.随着妊娠月份的增长,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时,孕妇体形会越来越明显,腰背肌肉负担加重,将引起腰痛.其原因就是女性妊娠期关节韧带松驰,子宫增大向前突出,重心必向后移,腰椎向前凸,背肌持续紧张,而软弱无力的腹肌又使腹压低下,内脏位置下移,子宫体积的增加进一步使肚子向前突起,结果背部肌肉为了支撑肚子,必然使骨盆前倾和腰椎生理弯曲增加,给腰肌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并导致腰背痛.简单地说,上体是被腹肌和背部肌肉支撑着的,一旦腹肌力量减弱的话,就只有靠背部肌肉来承担一切力量.所以,腹肌尤其是腹直肌、腹横肌的力量和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帮助缓解、避免怀孕期间的腰酸背痛[11]是改善腰痛状况的关键.另外,女性在妊娠期由于黄体分泌及孕激素增多,孕激素可抑制肠蠕动,降低了肠的刺激感受性.尤其是妊娠6个月后子宫快速增大,压迫肠管及盆腔血管,使盆腔静脉淤血,直肠蠕动功能进一步下降,而同时急速增大的子宫又使腹壁肌肉被过度拉长和伸展,肌肉弹性降低,甚至部分肌纤维断裂,此时常由于难以根据需要加大腹压,而极易发生便秘.因此,女性若有良好的腹肌,特别是腹横肌的力量和柔韧性良好储备,对于维持腹压,缓解女性便秘症状,减轻便秘痛苦会起到积极的作用.2.4 强韧而不过度发达的腹肌是女性形体曲线美的基础,保持腹肌适度紧张是女性姿态美的保证女性形体的曲线美主要体现为:挺拔的胸、纤细的腰、平坦的腹、匀称的臀和大腿.从解剖学角度看,女性体型的美丑与自身骨骼、肌肉的形态有着直接的关第.女性身体各部尤其是胸部、腹部、腿部的肌肉形状,对身体的曲线美也起着重要作用.腹肌上附着于胸廓,下附着于骨盆,收缩时,能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纤细的腰和“结实、平坦”的腹部外观都有赖于腰腹肌———只待别是强韧而不过度发达的腹直肌和腹横肌的支持.“挺胸收腹”保持适度腹肌的紧张使女性躯体“挺拔”,则是女性姿态美的关键.生育过的女性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时,腹壁肌肉被过度拉长和伸展,腹部皮肤松弛尤其是肌肉松弛,不仅导致腹压降低,使女性发生便秘,更极易造成腹部下垂,使大量脂肪在腹腔脏器和腹部皮下堆积而使女性形象大打折扣.现代社会中,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十分关注自己的体形变化.许多年轻母亲产后马上用腹带将自己从臀到腹地紧紧裹住,希望这样能使体形恢复如初.殊不知,因孕期腹部肌肉松弛非常严重,而阴道及盆底支持组织由于分娩时的过度伸展、扩张及损伤,使其弹性下降不能完金笋复到产前状态,在正常产褥期裹腹,不仅无助于恢复腹壁的紧张状态,反会因腹压的被动增加,致使盆底支持组织及韧带对生殖器官的支撑力下降,导致子宫下垂,子宫严重后倾后屈,阴道前、后壁膨出等[12]而生殖器官正常位置的改变,又使盆腔血液流动不畅,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盆腔炎、附件炎、盆腔瘀血综合征等各种妇科疾病,严重影响产妇健康.因此,为了使形体恢复得更好,其中最简单、经济、有效、无任何副作用的体形恢复策略,就是在产后尽快做有利于锻炼腹部肌肉的美腹操.综上所述,腹肌是维持内脏位置与躯体运动机能正常的极为重要的肌肉.从解剖学角度看,女性由于妊娠分娩等某些特殊的生理阶段的需要,对这部分肌肉素质的要求比男性要高.腹肌良好的力量和弹性,不仅有助于保持腹腔脏器尤其是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的正常位置,还可以储备产力,防止因腹壁松弛造成的胎位异常及难产,缩短自然分娩的产程、预防软产道损伤和产后出血;帮助缓解、避免女性妊娠期的腰酸背痛等某些不良反应.女性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有意识地强化腹肌的肌肉耐力、肌肉弹性和肌肉线条,使腹肌健美,保持体态优美.参考文献:[1][6][7][12]乐杰.妇产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82.[2][3][4][5]柏树玲.系统解剖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3-85.[8][9]杨小玲.剖宫产608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06期.[10]唐淑英等.孕妇产前运动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年,20(8):48.[11]黄强民等.躯干侧屈时腰背肌、腹肌的肌电活动及其稳定脊柱的生理功能[J].中华骨科杂志,2003年5月,第23卷第5期:303-307.(责任编辑 白秀云)56。
肌肉系统解剖学主要肌肉群和运动功能
肌肉系统解剖学主要肌肉群和运动功能肌肉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肌肉的收缩与松弛,使得人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活动。
肌肉系统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肌肉的结构、定位和功能。
在人体中,肌肉分为不同的肌肉群,并且每个肌肉群都有特定的运动功能。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肌肉系统解剖学中的主要肌肉群和其相应的运动功能。
1. 上肢肌肉群1.1 肩部肌肉群肩部肌肉群包括三角肌、斜方肌和肩胛提肌。
三角肌可以提起和旋转肩部;斜方肌可以上举、向后提起和向后旋转肩部;肩胛提肌可以向前提起和向内旋转肩部。
1.2 上臂肌肉群上臂肌肉群由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组成。
肱二头肌可以使前臂屈曲和旋转;肱三头肌可以使前臂伸展和屈曲。
1.3 前臂肌肉群前臂肌肉群包括桡骨腕伸肌群、尺骨腕伸肌群、桡骨掌伸肌群和尺骨掌伸肌群。
这些肌肉可以使手腕关节伸展和屈曲。
2. 下肢肌肉群2.1 臀肌群臀肌群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臀大肌可以使大腿后伸、外展和外旋;臀中肌和臀小肌可以使大腿外展。
2.2 大腿肌肉群大腿肌肉群由股四头肌、加深屈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组成。
股四头肌可以使大腿屈曲和膝关节伸展;加深屈肌可以使大腿屈曲;半腱肌和半膜肌可以使大腿屈曲和膝关节伸展。
2.3 小腿肌肉群小腿肌肉群包括腓肠肌和胫骨前肌。
腓肠肌可以屈膝和屈足;胫骨前肌可以使足背屈曲和背屈。
3. 躯干肌肉群3.1 背部肌肉群背部肌肉群包括斜方肌、背阔肌和脊柱旋转肌。
这些肌肉可以使躯干向后伸展、旋转和侧弯。
3.2 腹部肌肉群腹部肌肉群由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组成。
腹直肌可以使躯干前屈,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可以使躯干侧弯和旋转。
3.3 胸部肌肉群胸部肌肉群包括胸大肌和胸小肌。
胸大肌可以使上肢前屈和内旋,胸小肌可以使上肢内旋和下降。
肌肉系统解剖学是深入理解人体肌肉结构和运动功能的重要学科。
通过了解不同肌肉群的定位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并在体育锻炼、康复训练和运动损伤防护中加以应用。
从解剖学角度探讨腹直肌仰卧起坐锻炼方法
2019年(第9卷)第01期运动人体科学DOI:10.16655/ki.2095-2813.2019.01.013从解剖学角度探讨腹直肌仰卧起坐锻炼方法①叶陈1 牟杨1 章荣1,2(1.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四川自贡 643000;2.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摘 要: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多数人进行仰卧起坐锻炼时颈、腰痛发生的原因进行解剖受力分析,发现在传统仰卧起坐过程中,多数人的锻炼出现不规范、不正确的动作,人们将双手置于头枕部,用上肢的力量拉动头枕部来实现头枕部向前运动,以及在抬起躯干时,整个躯干及骨盆利用髂腰肌过度用力完全抬离床面。
因此,颈部、腰部两个部位的不正确受力是造成其疼痛的主要原因。
针对此现象,特提出“卷腹运动”来解决颈、腰部疼痛的问题,该运动较传统仰卧起坐运动更有利于保护锻炼者,锻炼效果也更加明显。
关键词:仰卧起坐 髂腰肌 腰痛 卷腹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a)-0013-02仰卧起坐是一项常用的锻炼身体的运动,是一项多肌群参与的运动,主要锻炼腹部肌群,其他肌群协同参与收缩[1]。
多数人做仰卧起坐,一方面是为了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一方面是为了塑造良好身形。
很多人发现,不仅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仰卧起坐对于腹肌的塑形并不明显,同时也发现在做完仰卧起坐之后产生了颈部及腰部的不适。
而有学者研究发现[2]:在进行仰卧起坐对照试验中发现,在两组受试对象中,一组每天做仰卧起坐,另一组什么都不做,结果6周后练习组成员腰围尺寸和腹部脂肪无明显变化。
因此仰卧起坐对于保持身材无明显效果。
最终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锻炼效果,而且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症状。
1 传统仰卧起坐动作分析传统仰卧起坐练习方法,通常是采取仰卧位,双脚跖屈,脚底紧贴地面,由同伴双手固定踝关节,锻炼者屈髋屈膝,小腿屈曲与地面呈约45°,髋关节屈曲约45°,背部紧贴地面,双手交叉置于头枕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尝试有规律的进行多种训练
•
因为这可以帮助训练不同的肌肉并且不容
易产生厌倦。
•
在刚开始进行腹肌训练的时候,我们应该
谨慎的选择开始的训练。例如传统卷腹,
这个训练同样可以产生很强的刺激,同时
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这很适合于在进
行一些较高难度和强度的训练如空中单车 或垂直提腿之前进行。
•
不论选择何种训练方式,训练和强健腹肌
地,大腿和躯干平行地面。双 手放在头侧并支持头部,肘部 打开。下颚向前胸微收,收缩
45 度( 2 秒以上)并呼气,保持新的姿 势 2 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始 姿势( 2 秒以上)并吸气。为 了更好的平衡性,两脚可以分 开站的宽一些。如果增加难度, 可以将双脚合拢以减少支撑面。
直腿卷腹 :
• 平躺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并支持头部,肘部打
图 7 垂直提腿起始姿势 垂直提腿 :
• 抓住把手稳定你的上肢,轻轻的压下腰背部靠向后垫。起
始姿势首先保持身体正直,然后保持骨盆后倾,髋部屈曲 90 度角。然后慢慢抬起双腿靠向胸部( 2 秒以上)并呼 气,保持这个新姿势 2 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始姿势( 2 秒以上)并吸气
健身球上卷腹:
• 平躺在充气健身球上,双脚着
开。髋部屈曲 90 腿部方向,收缩腹部肌肉( 2 秒以上)并呼气,保持这个新的姿势 2 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始姿势( 2 秒以上)并吸气。要注意保持下颚 向前胸微收及腰部不要活动。
反向卷腹 :
• 平躺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身躯两侧。在
踝部交叉双脚,屈曲髋部和膝关节成 90 度角。在这个姿 势时,收紧腹部肌肉,下背压于地上,骨盆后旋 (2 秒以 上 ) 并呼气,保持这个新的姿势 2 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 始姿势( 2 秒以上)并吸气。
• 在腹前壁有四块重要的肌肉:三块
扁平的肌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和腹横肌)和一块像“皮带”一样 的肌肉(腹直肌)。每一块肌肉的 肌纤维方向都不同。因此,当它们 收缩时,可以产生不同的运动并在 不同的方向上使腹前壁变平。
• 腹直肌 : 是位于腹前壁最表面的肌
肉
• 附着 : 附着在肋骨和胸骨到耻骨联
合上
都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
还请记住腹部肌肉的训练目标是肌耐力,
而非增大肌肉和力量。
•
在进行完空中单车和垂直提腿训练后不要
忘记伸展髋屈肌如髂腰肌和股直肌。
•
最后,强健的腹肌对于增加运动表现和减
少腰背受伤机会有很重要的作用。
•
最后,强健的腹肌对于增加运动表现和减
少腰背受伤机会有很重要的作用。
私人教练培训
腹部肌肉之解剖学
介绍:
• 腹部肌肉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起了相当重要
的角色,同样对于改善体形也很重要。基于这些 原因,许多治疗师提倡通过锻炼腹肌防止腰背痛。 此外,运动员亦会训练腹肌提高运动表现。同样 人们在健身房通过锻炼腹肌使他们的体形更完美。
•
我们应如何开始训练?
腹部肌肉之解剖学
• 肌纤维方向 : 水平 • 运动 : 使腹前壁扁平,
压缩腹部内脏器官
强健腹部肌肉的益处
• 腹部肌肉是我们身体中很重要的肌肉,在脊柱的
活动和稳定性中占有很重要的角色。通过它可以 产生和控制脊柱到骨盆 / 骨盆到脊柱的运动。无 力的腹肌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前曲增加,从 而最终增加腰背痛的机会。强健的腹肌可以动表现。例如,自由泳运动员需要保 持脊椎在正常的生理弯曲,这样可以使肌肉维持 在最佳长度,并提高肌肉收缩能力和减少水的阻 力。
与腹外斜肌方向成直角
• 收缩动作 : 两边同时收缩使躯
干屈曲。单边腹内斜肌与对边 腹外斜肌同时收缩,使胸部旋 转。例如,当我们同时收缩右 侧腹内斜肌和左侧腹外斜肌, 将使我们的躯干向右侧旋转 (顺时针方向)
腹横肌 :
• 腹横肌 : 是三块扁平
腹部肌肉中最深层的 一块
• 附着 : 从 胸腰筋膜到
腹白线
• 肌纤维方向 : 垂直 • 收缩动作 : 当骨盆固定时,胸部向
骨盆运动;当胸部固定时,骨盆向 胸部运动。 同时,协助其它腹部肌 肉压缩腹部的内脏器官,并防止骨 盆前倾。
腹外斜肌
• 腹外斜肌 : 是三块扁平腹部肌
肉中最大及最外层的一块
• 附着:附着于从肋骨到骨盆 • 肌纤维方向: 向中下斜方向,
就好象是沿两手插同侧裤袋的 方向。
肌电图学
• 是一种通过肌电图仪( EMG )记录并测定参与运动的肌
肉的生物电活动的普遍技术。将电极放在腹直肌上并与肌 纤维方向平行。当肌肉活动增加, EMG 数值相应也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将得出的数据与传统卷腹相比,并在五种 训练方法中,比较那一种能够更有效的强健腹直肌。为了 更好的进行传统卷腹与其它训练方法的对比,研究者将 5 种训练方法和传统卷腹的 EMG 资料规格化-对比基线。
• 收缩动作 : 两边同时收缩使躯
干屈曲。单边腹外斜肌与对侧 腹内斜肌同时收缩,使胸部旋 转。例如,当我们同时收缩右 侧腹外斜肌和左侧腹内斜肌, 将使我们的躯干向左侧旋转 (逆时针方向)。
腹内斜肌 :
• 腹内斜肌 : 是三块扁平腹部肌
肉的中间的一块
• 附着 : 从骨盆到肋骨 • 肌纤维方向 : 向中上斜方向,
传统卷腹:
• 平躺在地板上,下背部紧
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并 支持头部,肘部打开。髋 部屈曲约 45 度角,膝关 节屈曲约 90 度角。下颚 向前胸微收,收缩腹肌抬 起躯干不超过 45 度( 2 秒以上)并呼气,保持这 个新姿势 2 秒钟,然后慢 慢回到起始姿势( 2 秒以 上)并吸气。保证在每次 收缩时腰部不要活动。
• 请记住,下面的这些训练不能够代替医学治疗。在训练过
程中,如果感到有任何的不适,应该立即停止训练,并咨 询医生及物理治疗师之意见 。
正确的腹部肌肉训练
• 空中单车: • 平躺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并支持头部,肘部打
开。将髋关节曲约 45 度角,慢慢做登脚踏车的动作。用右肘触碰左 膝,然后用你的左肘触碰右膝。举起肘向对侧膝盖( 2 秒以上)并呼 气,保持新姿势 2 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始姿势( 2 秒以上)并吸 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