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系统解剖学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知识: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浅析

人体解剖学知识: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浅析

人体解剖学知识: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浅析人体解剖学知识: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浅析骨骼肌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肌肉类型之一,它覆盖了骨骼系统的大部分区域。

骨骼肌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由大量的肌肉纤维和联系组织构成,这些肌肉纤维在运动过程中协调运动、动作和姿势。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一、骨骼肌的结构骨骼肌是由纤维束组成的,并由一系列的结缔组织、脂肪、血管和神经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肌肉纤维。

肌肉纤维结构复杂,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是由肌小管组成的,肌小管围绕着一组薄膜囊泡,称为肌小体。

肌小体中存在着大量的钙离子,当钙离子被释放到肌原纤维中时,会促进肌原纤维的收缩。

骨骼肌的结构是由许多肌肉束和肌腱组成的。

肌肉束是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的,肌腱是一种connective tissue,将肌肉束固定在骨骼上。

肌肉束内包含大量的肌肉纤维,每个肌肉纤维由数百条肌小管组成。

骨骼肌的结构还包括许多血管、神经和肌肉神经节。

血管是负责提供营养和氧气的管道,而神经则在运动过程中传递信息。

肌肉神经节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系列位于骨骼肌中的神经元,负责控制肌肉的收缩。

二、骨骼肌的功能骨骼肌的功能非常多样且复杂,包括支撑、保护、运动、生产和消耗能量。

1.支撑和保护骨骼肌是骨骼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了支撑和稳定骨骼系统的重要功能。

骨骼肌通过肌肉张力来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

骨骼肌还有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

例如,横膈膜肌就位于腹腔和胸腔之间,帮助控制呼吸并保护内脏器官。

2.运动骨骼肌的最主要功能是产生运动。

骨骼肌通过拉伸或收缩肌肉纤维来产生力量,从而使骨骼运动。

例如,手臂的运动需要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肌肉的协作。

骨骼肌通过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来实现不同的运动类型。

肌肉收缩分为等长收缩、等力收缩和肌肉增长收缩。

3.能量的生产和消耗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可以生产和消耗能量。

肌肉从远卫蛋白中得到ATP,这是肌肉收缩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肌肉解剖学基础知识

肌肉解剖学基础知识

肌肉解剖学基础知识头部肌肉包括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一、面肌属扁薄的皮肌,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头面部的皮肤。

主要分布于面部的口、眼、鼻等孔裂周围,有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的作用,同时可牵动面部皮肤,引起皮肤移位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故面肌又称为表情肌。

•恐惧:额肌、颏三角肌•厌恶:皱眉肌、降眉间肌、鼻肌、上唇方肌•高兴:上唇方肌、笑肌、颧肌、鼻肌•惊奇:额肌•轻蔑:下唇方肌、颏三角肌•生气:上唇方肌、口轮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颏三角肌)•悲伤:颏三角肌、皱眉肌、额肌所有的面部肌肉均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帽状腱膜】包绕在头颅上方的一层纤维膜,与覆盖它的皮肤紧密结合为一层,可在骨面上滑动。

它是头颅多个皮肌的起点。

【额肌】额骨正面,眉骨上方。

位于额部皮下,起于帽状腱膜,止于眼眶上缘的一块面肌。

该肌收缩能够拉紧帽状腱膜,并参与形成如提眉、皱眉等面部表情。

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枕肌】由两部分组成的扁平肌,起自帽状腱膜,向后延伸到达枕骨外侧区。

该肌收缩能够拉紧帽状腱膜,使其覆盖头颅。

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皱眉肌】一块细小纤薄的面肌,位于眼轮匝肌和额肌深面,从眼眶内区到眉内侧部皮肤。

该肌收缩形成皱眉。

受面神经支配。

【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环绕在眼裂周围的环形面肌。

呈扁椭圆形,分眶部、睑部和泪囊部。

分布在眼内眦和外眦之间,并附着于眼睑皮肤。

该肌可开启、闭合眼睑,完成瞬目、眨眼等动作。

受面神经支配。

【颊肌】附着于口角周围皮下的面肌。

起自下颌骨上缘、上颌骨下缘,并延伸到面颊的深面,部分肌束起自下颌骨和颅底翼突之间的翼突下颌韧带。

该肌的主要功能是外拉口角,并与其他肌肉协作完成吹口哨、吮吸等动作。

尽管主要是作为面部表情肌,但它还具有帮助咀嚼、进食等功能。

它由上颌动脉的下行降支颊动脉供血,受面神经分支支配。

【口轮匝肌】由一侧口角向另一侧延伸的上下两股肌束环绕口裂构成的椭圆形面肌。

在口角,该肌附着于皮肤以及相对应的上颌骨。

人体解剖学——肌肉系统教学教案

人体解剖学——肌肉系统教学教案
当神经冲动停止传递或钙离子被重新吸收到肌质网时,肌 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解除,肌纤维恢复原来的长度和 形状,完成肌肉舒张。
03
上肢肌肉解剖与功能
上肢带肌群解剖与功能
肩胛提肌
起自上位颈椎横突,止于肩胛骨 上角,主要功能是上提肩胛骨并
使肩胛骨下角转向外下方。
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深层,起自下位颈椎 和上位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内 侧缘,主要功能是使肩胛骨上提
胸大肌
位于胸前部,呈扇形,是 主要的呼吸辅助肌,同时 可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层,主要功 能是使肩胛骨前倾、下压 和内收。
前锯肌
位于胸廓侧面,主要功能 是使肩胛骨前伸和紧贴胸 廓。
腹部肌群解剖与功能
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 主要功能是使脊柱前屈和 维持腹压。
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浅层,主 要功能是使脊柱前屈、侧 屈和旋转。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肌肉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分类和运动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学习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02
肌肉系统基础知识
肌肉组织与类型
肌肉类型
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主要 功能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 ,同时可协助呼气。
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层,是最 深层的腹部肌肉,主要功 能是维持腹压和保护内脏 器官。
06
肌肉系统常见疾病及损伤
肌肉拉伤原因及预防措施
原因
肌肉拉伤通常由于肌肉过度拉伸或急剧收缩导致 ,常见于运动中的急剧动作或长时间重复性动作 。

运动解剖学(肌学)

运动解剖学(肌学)
心肌能够通过收缩,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 中流动。
平滑肌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
平滑肌广泛分布于人体内脏器 官,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
生殖系统等。
自主控制
平滑肌能够自主地收缩和舒张 ,控制管道器官的口径和物质 流动。
适应性
平滑肌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调整 自身的收缩状态,维持器官的 正常功能。
保护作用
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够保护 器官免受外界压力和损伤。
持续学习与更新
肌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需要保 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关注最新研究进 展。
肌学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提高运动表现
通过了解肌肉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规律, 可以制定更有效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
表现。
个性化训练指导
根据个体肌肉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制 定个性化的训练指导,提高训练效果。
预防运动损伤
了解肌肉的起止点和功能,有助于预 防运动中的肌肉拉伤和其它损伤。
05
运动与肌肉
运动对肌肉的影响
肌肉生长与发育
运动刺激肌肉生长,促进肌肉纤 维增粗,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肌肉适应性
长期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适 应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各种运动 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肌肉功能改善
运动能够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力 量和耐力,改善肌肉的工作效率。
肌肉损伤与恢复
肌肉拉伤
运动中由于肌肉过度伸展或突然强烈收缩导致肌 肉纤维撕裂,引起疼痛和肿胀。
同时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骨骼肌的协作与运动
协作
人体在进行各种运动时,需要多块骨骼肌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某一动作。
运动类型
骨骼肌的运动类型包括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和等动收缩等。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张力 不变,而长度缩短或延长;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张力增加,但长度不变;等动收缩是 指肌肉收缩时长度不断变化,而张力始终保持不变。

解剖学肌肉学PPT课件

解剖学肌肉学PPT课件
平衡原理
肌肉在收缩时产生的力量需要与其他肌肉和骨骼 的力量保持平衡,以保持身体的稳定。
协调原理
多块肌肉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复杂的运动功能。
肌肉的能量代谢与疲劳
ATP-CP系统
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能量,但持续时间短。
有氧氧化系统
在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和脂肪酸产生能量, 持续时间长但功率较低。
糖酵解系统
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能量,但会产 生乳酸堆积导致疲劳。
疲劳机制
包括能量耗尽、代谢产物堆积、神经传导受 阻等多种因素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
06 肌肉疾病的诊断 与治疗
常见肌肉疾病介绍
肌肉萎缩
肌肉体积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 导致肌力减退。
肌肉炎症
肌肉组织发炎,表现为肌肉疼痛、肿 胀和功能障碍。
肌肉痉挛
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导致疼痛和运动 障碍。
肌肉损伤
01
02
03
04
兴奋性
肌肉细胞受到刺激时,具有产 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收缩性
肌肉细胞受到刺激后,能够缩 短并产生张力,使身体部位产
生运动。
伸展性
肌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 被拉长并产生弹性回缩力。
弹性
肌肉在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 到原来的长度和形状。
肌肉的生物力学原理
杠杆原理
骨骼作为杠杆,肌肉作为动力来源,通过关节的 支点产生运动。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肌肉疾病, 如肌肉肿瘤、严重的肌肉损 伤等,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 疗来解决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01
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含有一个细长的细胞核,胞质内含有丰
富的线粒体和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
02

系统解剖学-肌肉总结(完整版)

系统解剖学-肌肉总结(完整版)

外侧群
示指伸肌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对掌肌
拇收肌
小指展肌 内侧群 小指短屈肌
小指对掌肌
蚓状肌
中间群 骨间掌侧肌
骨间背侧肌
前群
髂腰肌 阔筋膜张肌
后群浅层 臀大肌
臀中肌
后群中层 梨状肌 闭孔内肌 股方肌
臀小肌 后群深层
闭孔外肌
屈肌支持带
屈肌支持带、大多角骨
屈肌支持带、头状骨和第三 掌骨
屈肌支持带及豌豆骨
第2、4、5指节指骨底 和指背腱膜
第2~4指近节指骨和指 背腱膜
股骨小转子
第2、4、5指内收,屈掌指关节、 伸指骨间关节
第2、4、5指外展,屈掌指关节、 伸指骨间关节
髋关节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 时,使躯干和骨盆前屈
髂前上棘
经髂胫束至胫骨外侧髁
紧张阔筋膜并屈髋关节
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
髂骨翼外面 骶骨前面骶前孔外侧 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
桡骨远端指骨底
屈腕、屈拇指、的掌指和指骨间 关节
桡侧腕长伸 肌
桡侧腕短伸 肌
第二掌骨底面 第三掌骨底面
伸腕、腕外展
后群浅层 指伸肌
肱骨外上髁
第2~5指中节、远节指 骨底背面(指背腱膜)
伸肘、伸腕、伸指
小指伸肌
小指中节、远节指骨底 背面
伸小指
尺侧腕屈肌
第五掌骨底背面
伸腕,腕内收
旋后肌
肱骨外上髁、尺骨上端
肱骨大结节嵴
第3~5肋骨
第1~8肋骨 上位肋骨下缘 下位肋骨上缘 胸骨内面下部
肩胛骨缘突
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 下位肋骨上缘 上位肋骨下缘
第2~6肋骨的内面
下降舌骨
上提第1~2肋助吸气 拉肩胛骨向中线靠拢、上部纤维 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

系统解剖学高清图谱-03肌学

系统解剖学高清图谱-03肌学
咬肌 1.颈阔肌 2.胸锁乳突肌。 两侧收缩使头后 仰, 一侧收缩使头向同 侧倾斜,脸转向对 侧。
口轮 匝肌 颊肌
舌骨上肌群 舌骨下肌群 胸锁乳突肌
头、颈部肌肉
3.舌骨上肌群 4.舌骨下肌群 5.前斜角肌 咬肌 中斜角肌 两者之间构成 斜角肌间隙, 中斜角肌 有锁骨下动脉 臂丛 和臂丛通过。
A. 脐以上
腹外斜肌 腹直肌 白线 腹内斜肌 腱划
白线
精索
B. 弓状线以下
腹前壁横断面
腹肌深层
腹股沟管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4.5cm长。 两个口
外口—皮下环(浅环) 内口—腹环(深环)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
3、肋间内、外肌—为呼吸肌,分别有提肋 (吸气)和降肋(呼气)的作用。
锁骨下动脉 三角肌 肩胛下肌 臂丛 胸锁乳突肌 锁下静脉 前锯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背阔肌
胸肌(深层)
三、膈 diaphragm 起于胸廓下口,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有三个孔: 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
腔静脉孔 膈 中心腱 食管裂孔 主动脉裂孔 腰方肌
第三章 肌学
运动中的肌肉
第一节 肌的形态
全身肌肉600余 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肉包括 肌腹和肌腱两部分。 在神经系统支配下
多腹肌 扁肌 轮匝肌 二腹肌 长肌 半羽肌 羽肌 多羽肌
收缩,产生运动。
肌的各种形状
全身肌肉可分为: 头肌 颈肌 躯干肌 上肢肌 下肢肌
第二节 头肌
额肌
按功能分两群: 面肌、咀嚼肌 一、面肌: 枕额肌额腹 咬肌 眼轮匝肌 胸锁乳突肌 口轮匝肌 颊肌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科学。

它通过对人体结构的系统性研究,揭示了人体的内部构造、器官功能、组织关系等。

下面将重点解释系统解剖学中涉及的一些名词。

1. 组织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是研究组成人体的细胞和组织的科学。

组织学系统解剖学侧重于研究不同组织的形态结构、胚胎学发育、生理功能等方面。

通过研究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结构和功能关系,可以深入理解组织在器官和系统中的作用。

2.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最基本的支撑结构,由骨骼和关节组成。

骨骼系统不仅提供身体的形态支撑,还保护内脏器官并参与肌肉的运动。

通过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骨骼系统中不同骨骼的名称、结构特点、生长发育、关节类型和运动范围等重要内容。

3.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肌腱和肌膜组成,是体内最重要的运动器官系统之一。

肌肉系统能够使骨骼实现各种形式的运动,维持体位姿势和稳定性。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肌肉的分类、命名、位置、起止点、功能等方面,以及肌肉的形态学特征和肌肉纤维的结构。

4.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系统。

它起到输送氧气、养分、代谢产物等物质的作用,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系统解剖学研究的重点包括心脏的结构、心血管系统的分布、血管的类型及其分支分布、血液的组成和循环等方面。

5.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它负责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呼吸系统的器官结构、位置、支气管树状分布、肺叶和肺段划分等。

6.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道以及消化辅助腺体组成。

它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并排出食物残渣。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消化器官的形态、分布、解剖学特点、消化腺体的结构和分泌物的作用等。

通过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和组成。

它为医学的临床、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对进一步研究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体解剖学中的肌肉系统解剖学名称

人体解剖学中的肌肉系统解剖学名称

THANKS
感谢观看
CHAPTER
04
平滑肌
平滑肌的定义
总结词
平滑肌是一种非横纹肌,其纤维呈梭形,没有骨骼肌和心肌所具有的明带和暗带交替排列的现象。
详细描述
平滑肌主要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管道、器官和壁中,如 食管、胃、小肠、大肠、呼吸道、膀胱、输精管等。平滑肌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的信息 传递和电兴奋的传播。
肌肉系统的组成
肌肉系统由多种类型的肌肉组织构成 ,包括横纹肌、平滑肌和心肌等。
横纹肌主要分布在四肢和躯干的骨骼 上,平滑肌主要分布在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内脏器官上,心 肌则主要分布在心脏。
肌肉系统的功能
肌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运动和维持姿势,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人体能 够进行各种运动和维持姿势。
维。
骨骼肌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它们支持身体姿势、维持 身体平衡、完成各种动作和运动

骨骼肌的分类
01
02
03
04
根据形态和功能,骨骼肌可以 分为三种类型:长肌、短肌和
轮匝肌。
长肌主要分布在四肢,如大腿 和小腿的肌肉,它们能够产生
较大的力量和运动幅度。
短肌主要分布在躯干和手部, 如斜方肌和手部的小肌肉,它 们能够产生较小的力量和运动
CHAPTER
05
横纹肌与平滑肌的区别
横纹肌与平滑肌的形态学特征
横纹肌
由骨骼肌和心肌组成,呈束状或 片状,具有明亮的横纹,主要通 过肌腱与骨骼相连,负责身体的 运动和心脏的收缩。
平滑肌
主要分布在消化、呼吸、泌尿等 器官中,呈长条状或螺旋状,无 横纹,主要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控 制器官的活动。

解剖学 第一章 运动系统肌学

解剖学 第一章 运动系统肌学

腹股沟管斜疝:腹腔 内容物从深环突出, 沿腹股沟管走行,进 而从浅环突出下降到 阴囊内,称之。
腹股沟管直疝:腹腔 内容物直接从浅环后 方推顶腹横筋膜,突 出浅环,称之。
头颈肌
头肌 颈肌
表情肌 咀嚼肌
表情肌:包括眼轮匝肌、 枕额肌等。
枕额肌由枕腹和额腹及 帽状腱膜组成。额腹起 自额部皮肤止于帽状腱 膜;枕腹起自帽状腱膜 止于枕骨皮肤。
骨骼肌总论
一、定义:附着在骨骼上 的肌肉称骨骼肌。 二、骨骼肌的分类 三、骨骼肌的主要结构 四、骨骼肌的附属结构 五、骨骼肌的起止点
骨骼肌的分类
按位置可分为:躯干肌、 上肢肌、下肢肌、头颈肌。
按形态可分为:长肌、短 肌、阔肌、轮匝肌
(长肌运动距离大,故 存在于四肢;阔肌为扁 状,存在于躯干等既需 要运动又需要保护的部 位;轮匝肌存在于孔和 裂的周围。)
起点:起自耻骨联合和 耻骨结节之间。
止点:肌束向上止于剑 突及其附近肋软骨。
作用:使脊柱前屈。
腹直肌上有3-4条腱划
腹外斜肌、腹内斜 肌、腹横肌
起点:腹外斜肌起自下8肋; 腹内斜肌、腹横肌都起自后 部胸腰筋膜、髂嵴。
止点:腹外斜肌肌束从外上 斜向下内,腹内斜肌肌束从 外下斜向内上,腹横肌肌束 水平向内止于白线。
膈肌上的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位于膈和 12胸椎之间,通过主动 脉和胸导管。
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 裂孔的左前方,平第10 胸椎,通过食管和迷走 神经。
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 孔的右前方,平第8胸 椎,通过下腔静脉。
腹肌
前外侧群(腹直 肌等5块)
后群(腰大肌等)
腹直肌(位于前正中线两 侧为一长带状肌宽3-4cm)
止点:止于尺骨鹰 嘴;

运动解剖学(肌肉)医学PPT课件

运动解剖学(肌肉)医学PPT课件

06
肌肉损伤与修复
常见肌肉损伤类型及原因
肌肉拉伤
由于过度拉伸或急剧收缩导致肌 肉或肌腱损伤,常见于运动过程
中。
肌肉挫伤
由钝性外力作用于肌肉导致的闭合 性损伤,常见于撞击、跌倒等情况。
肌肉撕裂
肌肉纤维部分或完全断裂,通常由 强烈外力引起,如运动中的猛烈撞 击。
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与机制
01
02
03
急性期
损伤后立即发生,包括止 血、炎症和肿胀等反应。
修复期
损伤后几天至几周内,主 要涉及再生和修复过程, 包括血管生成、纤维母细 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重塑期
损伤后数周至数月内,通 过改建和重塑使受损组织 恢复结构和功能。
运动在肌肉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运动可以增加局部血液流量,有 助于清除坏死组织和炎症介质, 同时提供修复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04
平滑肌结构与功能
平滑肌细胞形态与分布
形态
长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分布
内脏器官壁内,如血管、胃肠道、支气管 等
特点
细胞间连接少,收缩时细胞长度缩短,宽 度增加
平滑肌收缩机制及调节
01 收缩机制
依赖于肌浆网内Ca2+的释放和 细胞外Ca2+的内流
02 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 节
02 03
横桥摆动
横桥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蛋白质结构,具有ATP酶活性。在肌肉 收缩过程中,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并摆动,将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使肌 肉缩短。
肌肉舒张
当刺激停止时,钙离子被重新摄入到肌浆网中,肌钙蛋白与钙离子分离, 原肌球蛋白恢复原位,横桥与肌动蛋白分离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肌肉 舒张。

系统解剖学笔记[参考]

系统解剖学笔记[参考]

系统解剖学笔记[参考]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机体的各种系统、器官以及其之间关系的学科。

学好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领域中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文将对系统解剖学进行简要介绍。

一、肌肉系统人体的肌肉系统由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组成。

骨骼肌与骨骼相连,其收缩和松弛可使骨骼运动。

平滑肌分布于我们的内脏器官中,并控制我们的消化、循环和呼吸功能。

心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肌肉,使心脏收缩跳动。

二、骨骼系统人体骨骼系统由206个骨骼组成,它们连接成为各种关节。

骨骼提供身体形态以及支持和保护内脏器官的结构。

骨骼还存储重要的矿物质,如钙。

三、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它们一起完成向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素的重要功能。

循环系统还可以将废弃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和肾脏处理。

四、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子、喉咙、气管和肺组成。

它们可以通过将氧气带入身体、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来获取必要的氧气和清除废气。

呼吸系统还可以对空气进行加温、加湿和过滤。

五、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

它们一起完成把食物分解为化学成分,并从中提取必要营养所需的过程。

消化系统还可以排出废物。

六、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用于处理感觉信息、控制运动和调节体液平衡。

神经系统还可使我们意识到周围环境和做出反应。

七、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它们可以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水,产生尿液,并将其排出体外。

这些系统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协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机体。

理解这些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肌肉系统3D解剖学

肌肉系统3D解剖学

肌肉系统3D解剖学展开全文(本文图片与注解摘自3D解剖软件)(操作面板)成年男女二套,均包括如下12个人体系统生殖系统 Reproductive system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淋巴系统 Lymphatic system皮肤系统 Integumentary system骨骼系统 Skeletal system骨连接/韧带系统 Connective tissues肌肉系统 Muscular system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心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后面。

髂内动脉在此分为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分别经梨状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营养臀肌和髂关节。

此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

额肌——额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枕肌相连。

因此,不管枕肌或额肌,还是两部分都紧张,都能引起整个头皮紧张的感觉。

额肌部分地连接到眼轮匝肌上,这两个肌肉常与头痛有关。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

下方,至眼眉表面的皮肤,部分至眼轮匝肌和鼻根部。

眼轮匝肌肌连接:内侧,至睑内侧韧带,额骨和上颌骨及眼睑组织。

上内侧,至眼眶。

颧大肌和颧小肌——颧大肌和颧小肌是主要的笑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骨。

下方,至口角组织,与口轮匝肌纤维融合。

颞肌——颞肌是一个大的扇贝形肌肉,覆盖在头侧面耳的前、上和后方。

所有的主诉头痛或颞颌关节(TMJ)问题的病人,都应该检查并治疗颞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弓上方颞窝的骨和筋膜。

下方,至下颌骨冠状突和下颌支前缘。

咬肌——咬肌是最重要的咀嚼肌。

在TMJ有问题时,首先应该治疗咬肌。

肌连接:上方,至上颌骨颧突和颧弓。

《运动解剖学》一、肌肉总论

《运动解剖学》一、肌肉总论
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斜肌,
腹横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
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
舌骨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
斜肌,腹横肌
(四)肌肉的物理特性
1. 伸展性 肌肉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可被拉长的特性叫伸展性。
肱三头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
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斜肌,
腹横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
(八)研究肌肉功能的术语
1、根据肌肉的固定情况进行分析:
(1)起点 、止点:肌肉一般以两端固定于相应的骨上, 其靠近身体正中面或颅侧的一端为起点,另一端为止 点。
(2)定点、动点:肌肉工作时,在活动骨 附着点为动点,在相对固定骨的附着点为定点。
(3)近固定、远固定 :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端-近 固定;定点在远侧端-远固定;
结构。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二)肌肉的辅助结构
(1)筋膜:浅筋膜、深筋膜 (2)腱鞘:纤维鞘 滑膜鞘(脏层、壁层) (3)滑膜囊 (4)籽骨 (5)滑车
肌的辅助结构
肌束膜
(1)筋膜 浅筋膜(皮下筋膜) 腱 深筋膜(固有筋膜)
(2)腱鞘 纤维鞘(纤维腱鞘) 脏层
滑膜鞘 壁层
(4)上固定、下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上固定; 定点在下-下固定;

系统解剖学-肌肉总结

系统解剖学-肌肉总结

前群第四 层
旋前方肌
尺骨远端前面
桡骨远端指骨底
桡侧腕长伸 肌
第二掌骨底面
桡侧腕短伸 肌
第三掌骨底面
后群浅层 指伸肌
肱骨外上髁
第2~5指中节、远节指 骨底背面(指背腱膜)
小指伸肌
小指中节、远节指骨底 背面
尺侧腕屈肌
第五掌骨底背面
旋后肌
肱骨外上髁、尺骨上端
桡骨上端前面
拇长展肌
第一掌骨底外侧
后群深层 拇短伸肌 桡、尺骨背面、骨膜间背面 拇指近节指骨底背面
肱骨大结节上部 肱骨大结节中部
肱骨大结节下部
肩关节外展 肩关节旋外
肩胛上 NC5~6
腋 NC5~7
肩胛骨下角背面 肩胛下窝
肱骨小结节嵴 肱骨小结节
肩关节内收、旋内 肩关节内收、旋内
肩胛下 NC5~6
长头:肩胛骨盂上结节 短头:肩胛骨缘突 肩胛骨喙突 肱骨下半前面
桡骨粗隆
桡骨中部内侧 耻骨粗隆
屈肘关节、前臂悬后
肩关节屈、内收 屈肘关节
M皮N
长头:肩胛骨盂下结节 内侧头:桡N沟下方的骨面 外侧头:桡N沟外上方的骨

尺骨鹰嘴
伸肘关节、助肩关节伸及内收(长 头) 桡N
肱骨外上髁、桡侧副韧带
尺骨上端的背面、肘关 节面
伸肘
肱骨外上髁上方
桡骨茎突
屈肘关节
桡N
旋前圆M
前群第一 桡侧腕屈M

掌长M
肱骨内上髁、前臂深筋膜
尺侧腕屈M
竖脊M
上位颈椎横突
肩胛骨内侧角
下位颈椎和上位胸椎棘突
肩胛骨内侧缘
骶骨后面及其附近、下位椎 上位椎骨的棘突、横突
骨的棘突、横突、肋骨等

人体肌肉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肌肉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肌肉系统解剖学知识点人体肌肉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维持身体的姿势、提供力量和运动。

了解人体肌肉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对于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人体肌肉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肌肉组织结构、肌肉分类、肌肉命名规则等。

一、肌肉组织结构人体的肌肉组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肌纤维、肌束和肌肉。

肌纤维是最小的单位,由一个个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由肌球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组成,具有收缩能力。

肌束是由多个肌纤维束组成的,每个肌束都被一层结缔组织包裹。

肌束的大小和形状因肌肉的功能而异。

肌肉是由多个肌束组成的,肌肉由肌肉腹、肌腱和肌膜组成。

肌肉腹是肌肉的中心部分,肌腱是肌肉的末端,负责连接肌肉和骨骼。

二、肌肉分类根据肌肉的形状和组织结构,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 骨骼肌:也称为横纹肌,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肌肉类型。

骨骼肌连接骨骼,通过收缩和放松实现身体的运动。

骨骼肌呈红色,横纹状,且可以自主控制。

2. 平滑肌: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血管和消化道等处。

平滑肌呈褐色,具有蠕动性,可以在没有意识控制的情况下收缩和放松。

3. 心肌:心肌是构成心脏的肌肉组织,是一种特殊的肌肉类型。

心肌呈红色,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可以自主收缩,推动血液循环。

三、肌肉命名规则肌肉的命名通常采用拉丁词根和词缀的组合。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肌肉命名规则:1. 根据肌肉的形状和位置:例如,长肌(longus)、短肌(brevis)、腹肌(rectus)、斜肌(obliquus)等。

2. 根据肌肉的作用和方向:例如,屈肌(flexor)、伸肌(extensor)、收缩肌(adductor)等。

3. 根据肌肉的位置:例如,上肢肌肉(brachialis)、下肢肌肉(cruris)等。

4. 根据肌肉的数量和形状:例如,双头肌(biceps)、三头肌(triceps)等。

5. 根据肌肉的起始点和连接点:例如,肩胛舌肌(scalenus)、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等。

肌肉系统解剖学主要肌肉群和运动功能

肌肉系统解剖学主要肌肉群和运动功能

肌肉系统解剖学主要肌肉群和运动功能肌肉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肌肉的收缩与松弛,使得人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活动。

肌肉系统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肌肉的结构、定位和功能。

在人体中,肌肉分为不同的肌肉群,并且每个肌肉群都有特定的运动功能。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肌肉系统解剖学中的主要肌肉群和其相应的运动功能。

1. 上肢肌肉群1.1 肩部肌肉群肩部肌肉群包括三角肌、斜方肌和肩胛提肌。

三角肌可以提起和旋转肩部;斜方肌可以上举、向后提起和向后旋转肩部;肩胛提肌可以向前提起和向内旋转肩部。

1.2 上臂肌肉群上臂肌肉群由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组成。

肱二头肌可以使前臂屈曲和旋转;肱三头肌可以使前臂伸展和屈曲。

1.3 前臂肌肉群前臂肌肉群包括桡骨腕伸肌群、尺骨腕伸肌群、桡骨掌伸肌群和尺骨掌伸肌群。

这些肌肉可以使手腕关节伸展和屈曲。

2. 下肢肌肉群2.1 臀肌群臀肌群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臀大肌可以使大腿后伸、外展和外旋;臀中肌和臀小肌可以使大腿外展。

2.2 大腿肌肉群大腿肌肉群由股四头肌、加深屈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组成。

股四头肌可以使大腿屈曲和膝关节伸展;加深屈肌可以使大腿屈曲;半腱肌和半膜肌可以使大腿屈曲和膝关节伸展。

2.3 小腿肌肉群小腿肌肉群包括腓肠肌和胫骨前肌。

腓肠肌可以屈膝和屈足;胫骨前肌可以使足背屈曲和背屈。

3. 躯干肌肉群3.1 背部肌肉群背部肌肉群包括斜方肌、背阔肌和脊柱旋转肌。

这些肌肉可以使躯干向后伸展、旋转和侧弯。

3.2 腹部肌肉群腹部肌肉群由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组成。

腹直肌可以使躯干前屈,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可以使躯干侧弯和旋转。

3.3 胸部肌肉群胸部肌肉群包括胸大肌和胸小肌。

胸大肌可以使上肢前屈和内旋,胸小肌可以使上肢内旋和下降。

肌肉系统解剖学是深入理解人体肌肉结构和运动功能的重要学科。

通过了解不同肌肉群的定位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并在体育锻炼、康复训练和运动损伤防护中加以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系統解剖學
中山醫學大學解剖科廖克剛副教授
一、骨骼肌的命名
人體有將近700條骨骼肌,其中大部分肌肉之名稱是根據許多種特徵來命名。

學習一些表示特定特徵之用語將有助於對肌肉名稱之熟記。

據以命名肌肉之特徵如下:
1. 位置:有些肌肉以其位置與骨骼或身體之部位相關而命名。

例如顳肌覆於顳骨上,肋間肌位於肋間,脛前肌位於脛骨之前等。

2. 形狀:有些肌肉具有特別的形狀,因而可據以命名。

例如三角肌大略呈三角形,左及右斜方肌合起來類似不等邊四邊形。

3. 相對之大小:例如臀大肌與臀小肌,內收長肌與內收短肌
4. 肌纖維之方向:有些肌肉之名稱顯示其肌纖維之方向與某些假定線(一般是體幹之中線或四肢之長軸)相關。

直肌表示其纖維與假定線平行,橫肌或斜肌表示其纖維與假定線垂直或成一角度。

例如腹直肌、腹橫肌、腹外斜肌。

5. 起端之數目:例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及股四頭肌分別有二個、三個、及四個起端或頭。

6. 起端及止端之位置:有些肌肉是以其附著點,即起端與止端之名稱來命名。

例如胸鎖乳突肌起始於胸骨與鎖骨,而終止於顳骨之乳突:莖突舌骨肌起始於顳骨之莖突,而終止於舌骨。

7. 作用:很多四肢的肌肉都是以其作用來命名。

實際上,經常有多個特徵同時用於一條肌肉之命名。

例如橈側伸腕長肌表示其作用為伸腕,其位置為位於前臂橈骨側,其相對之大小為比其他之伸腕肌為長。

二、人體主要的骨骼肌
人體含有近700條的骨骼肌,其中絕大部分是左、右成對的。

1.表情肌:
表情肌為位於顏面部及頭皮的皮下肌肉,它們起始於頭顱骨或筋膜,而終止於皮膚,因此收縮時,可拉動皮膚,而引起臉部表情的變化。

本肌群之各肌肉相互間下完全獨立,而其肌纖維又多相互移行並欠缺筋膜之包被,故彼此間之界線不明顯。

2.咀嚼肌:
咀嚼肌可拉動下頜骨而引起咀嚼運動,同時也與講話的動作相關。

3.移動眼球的肌肉:
移動眼球的肌肉是指眼球的外在肌,因其起端在眼球以外的構造,而止端在眼球的外表面。

另外眼球內有平滑肌,是為眼球的內在肌,包括瞳孔括約肌、瞳孔擴大肌及睫狀肌,其詳細構造及功能於第九章再作討論。

4.移動舌頭的肌肉:
移動舌頭的肌肉是指舌頭的外在肌,主要可移動舌頭的位置。

另外舌頭本身亦含有各種走向的骨骼肌纖維,稱為內在肌,它可使舌頭產生靈巧的運動(例如捲舌)。

5.咽的肌肉:
包括構成咽壁的咽縮肌以及其他終止於咽壁的肌肉,其功能主要為吞嚥。

6.喉的外在肌:
是指終止於舌骨的肌肉,包括位於舌骨上方(口腔底部)的舌骨上肌及位於舌骨下方(頸部)的舌骨下肌。

因為舌骨以膜及韌帶連接喉的甲狀軟骨,因此這些肌肉可控制舌骨及喉的位置,另外亦可下壓下頷骨、使口腔底部變緊、及穩固舌頭與咽。

7.喉的內在肌:
是喉本身的肌肉,其起端與止端均在喉的軟骨,其功能為改變聲帶的緊張度及聲門的大小。

8.移動頭部的肌肉:
位於頸部,其起端為頸椎、胸骨、或鎖骨,止端為枕骨或顳骨。

9.腹壁的肌肉:
腹部的前外側壁是由皮膚、筋膜及四對片狀的肌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及腹橫肌)所構成。

腹直肌之前、後為腹直肌所包被;此肌鞘之外緣與其他腹肌之腱膜相連,而在中線則交織成白線。

鼠蹊(腹股溝)韌帶是由腹外斜肌之腱膜在腹部下緣特別增厚而成,它位於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間。

腹外斜肌之腱膜在恥骨之上外側有一三角形裂縫,叫做腹股溝管淺環,在男性,精索經此而由腹股溝管到達皮下,而後進入陰囊內。

腹股溝管是位於腹股溝韌帶內側上方之斜走管道,長約4公分,有男性之精索或女性之子宮圓韌帶通過。

腹股溝管之前下口為淺腹股溝環,開口於皮下,其後上口為腹股溝管深環,開口於腹腔。

腹股溝管為腹壁上較弱的部位之一,當腹壓增加時,有時會使腸子進到其內,甚至進到陰囊內,此稱為腹股溝疝氣。

因男性腹股溝管之開口較女性者為大,因此男性較易產生腹股溝疝氣。

10.用於呼吸的肌肉:
用於呼吸的肌肉主要為位於胸部的肋間肌及橫膈,因為它們可改變胸腔的體積,故與呼吸動作相關。

此外,起始於頸椎的斜角肌,其止端在肋骨,故亦可幫助吸氣。

橫膈隔開胸腔與腹腔,但它被一些器官所貫穿,而形成下列開口:
(1)主動脈裂孔:有主動脈及胸管通過。

(2)食道裂孔:有食道及其上的迷走神經通過。

(3)腔靜脈孔:位於中央腱的右後部分,有下腔靜脈通過。

11.骨盆底與會陰部的肌肉:
骨盆底之肌肉及覆蓋於其內面及外面之筋膜合稱為骨盆膈。

會陰部是指骨盆腔出口,骨盆膈以下之部位,為大腿與臀部之間之菱形區域。

其前方以恥骨聯合為界,外側以坐骨粗隆為界,而後面則以尾骨為界。

左、右坐骨粗隆間的連線將會陰部分成前面含外部生殖器之泌尿生殖三角,及後面含肛門之肛門三角。

會陰深橫肌、尿道括約肌、及覆蓋於其上之纖維膜構成泌尿生殖膈,它圍繞泌尿生殖道,並幫助加強骨盆底。

12.移動肩帶的肌肉:
移動肩帶的肌肉中,鎖骨下肌、胸小肌及前鋸肌位於胸部的深部,而斜方肌、提肩胛肌、大菱形肌及小菱形肌則位於軀幹背部的淺層或深層。

13.移動上臂的肌肉:
移動上臂的肌肉中,胸大肌位於胸部淺層,喙肱肌、肱二頭肌及肱三頭肌位於上臂,其餘的則均位於背部及肩胛部
14.移動前臂的肌肉:
移動前臂的肌肉主要為屈肌(肱二頭肌、肱肌與肱橈肌)及伸肌(肱三頭肌與肘肌),另外還有旋前肌(旋前圓肌與旋前方肌)及旋後肌。

15.移動手腕及手指的肌肉:
移動手腕及手指的肌肉依其位置及功能大致上可分為兩群,其中位於前面者為屈肌群,而位於後面者則為伸肌群;這些肌肉的肌腹主要位於前臂的近端,其肌腱很長且在手腕處為支持帶所覆蓋。

16.手部的內在肌:
手部之外在肌,它們起始於上臂或前臂,而終止於手部。

另外手部亦有內在肌,其起端與止端均在手部,包括拇指球肌、小指球肌及掌中間肌。

手部之內在肌涉及手部之靈巧運動,其神經支配大部分來自尺神經,少部分來自正中神經。

因此,手部之靈巧運動與尺神經最相關。

17.移動脊柱的肌肉:
移動脊柱的肌肉位於背部的深層,它是背部的內在肌,其中最主要者為豎棘肌。

豎棘肌縱向重疊分布於整條脊柱上,其上端並附著於枕骨或顳骨乳突上,因此它可使頭部、頸部及軀幹產生伸展、側屈及旋轉的動作。

另外背部的內在肌亦包括一些位於最深層、較短小的肌肉,例如旋轉肌和棘間肌等,它們為豎棘肌的協同肌,並可穩固脊柱。

此外,腹部的肌肉亦可幫助脊柱的運動。

18.移動大腿的肌肉:
移動大腿的肌肉起始於髖骨,然後越過髖關節,而終止於股骨;其中通過關節前面者,可屈大腿;通過關節內側者,可內收或內旋大腿;通過關節後面者,可伸大腿:通過關節外側者,可外展大腿或外旋大腿。

19.移動小腿的肌肉:
移動小腿,即作用於膝關節的肌肉,起始於髖骨或股骨,而終止於脛骨或腓骨;其中除了腓腸肌位於小腿外,其餘者均位於大腿。

大腿的肌肉由深層筋膜將其分隔成三群:(1)前面肌群-為伸肌群,因其功能為伸展小腿,但其中有些肌肉亦可彎曲大腿;本肌群由股神經所支配。

(2)後面肌群一為屈肌群,因其功能為彎曲小腿,但亦可伸展大腿;本肌群由坐骨神經所支配。

(3)內側肌群一為內收肌群,因其功能為內收大腿;本肌群由閉孔神經所支配。

在大腿前上方以腹股溝韌帶(上方)、內收長肌(內側)、及縫匠肌(外側)等所圍成之三角形區域稱為股三角。

股三角形成淺的陷窩為髂恥窩,其底部由恥骨肌及髂腰肌所構成。

股三角內有股動脈、股靜脈,及股神經等構造。

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及腓腸肌等在膝蓋後面所圍成之菱形陷窩稱為膝窩,其內有膝窩血管、脛神經、腓總神經、及脂肪等構造。

20.移動足部及腳趾的肌肉:
移動足部及部分移動腳趾的肌肉位於小腿,這些肌肉由深層筋膜將其分隔成三群:(1)前面肌群一可使足部產生足背彎曲,為腓深神經所支配;(2)外側肌群-可使足部產生足底彎曲及外翻,為腓淺神經所支配;(3)後面肌群一可使足部產生足底彎曲,為脛神經所支配。

跟腱又稱為阿奇利腱,是腓腸肌的比目魚肌的共同肌腱,為人體中最強韌的肌腱,它能承受很大的力量,然而亦較其他肌肉易受傷害。

21.足部的內在肌:
足部像手部一樣,亦有很多內在肌。

除了位於足背之伸趾短肌(其終止於拇趾近側趾骨之部分又可稱為伸拇短肌)外,其他之內在肌均位於足底,包括淺層之外展姆肌、外展小趾肌、及屈趾短肌;第二層之蹠方肌及蚓狀肌;第三層之屈姆短肌、屈小趾短肌、及內收姆肌;第四層之骨間足底肌及骨間背側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