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旅游形象定位及策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旅游形象定位及策略

摘要

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地处全国腹心,得中独厚;扼黄金水道之中游,得水独优;并以其“汗江交汇”、“龟蛇对”、“三镇鼎立”、“湖群环绕”等特有景观成为我国大城市中独具“水、桥、山、楼、寺”等多元旅游资源组合的城市,可谓人文、自然景观皆有,古代、近代景点兼备。然而,尽管武汉市的山多水多历史遗迹多,好山好水未必好玩,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难以令人乐观,它既无叫得响的名牌旅游产品,也未有世人眼里树产起独特的旅游形象。以旅游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相比,1994年武汉市旅游接待总人数仅有13.19万人,居第17位,这说明武汉市旅游业还处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温冷地带。为何武汉市旅游业难以升温?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增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然而武汉市旅游业仍然迟步不前。因此,分析探讨武汉市旅游发展策略意义重大。

笔者主要从武汉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及现有的定位展开分析,然后找出影响武汉市旅游发展定位的因素,从多方面剖析对武汉市进行定位和策划,最后根据武汉市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以"华中人文山水苑,近代历史大舞台"给武汉定位.

关键词: 旅游形象定位历史地理策略

第一章武汉市旅游形象现状分析 (4)

1.1江城三菜一汤,山水苑 (4)

1.2武汉市城市圈旅游业态 (4)

第二章武汉市发展现存的问题 (5)

2.1缺乏个性形象定位 (5)

2.2资源不尽丰富 (6)

2.3旅游发展高速度低质量 (6)

第三章影响武汉旅游形象定位的因素 (8)

3.1地理位置 (8)

3.2历史背景 (9)

3.3客源分析 (10)

3.4旅游交通 (11)

3.5旅游酒店 (12)

第四章武汉市旅游形象定位及塑造策略 (12)

4.1华中人文山水苑,近代历史大舞台 (12)

4.2.1加强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突出主题形象。 (13)

4.2..2.善识别符号,改善景区形象。 (13)

4.2..3改善接待条件,改造城市形象。 (13)

4.3形象宣传策略 (14)

4.3.1因“客源地”制宜地开展形象宣传。 (14)

4.3.2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加强形象宣传。 (14)

4.3.3利用公关与节事活动促进形象宣传。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第一章武汉市旅游形象现状分析

1.1江城三菜一汤,山水苑

武汉旅游卖点归结来说就是“三菜一汤”——黄鹤楼、归元寺、省博物馆、东湖。而这四个景点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也相去甚远,不能让外地游客形成对武汉的总体印象。武汉虽说有山有水,但却在旅游发展商面没有具体的体系,武汉湖泊多,但未在这一优势上发挥长处,黄鹤楼名声的在外,但也未形成相关的旅游体系,归元寺也有自己的特色和卖点,但始终是三菜一汤放在一个桌上却不能相互呼应,在地理条件方面有龟山蛇山,东湖南湖等湖,山水能相互呼应形成体系,但在旅游发展方面设施方面却落差很大,没有自己的主题和风格。

武汉没有因旅游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应该是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一个城市旅游业是否发达,关键不是在于观光旅游上,而在于旅游观光带动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这些行业的发展。武汉在这方面就的政策机制很不完善,观念也很落后。绝大多数游客来武汉,仅限于对黄鹤楼、归元寺等几个较著名景点的参观。能够较长时间停留的一般为本地游客和周边城乡游客。而外地游客及外国游客在武汉的停留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天。武汉长期扮演着旅游中转站的尴尬地位。这样游客能够在这里购物消费和娱乐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而旅游业各部门的相互割裂,正式武汉扮演这种角色的重要原因。

1.2武汉市城市圈旅游业态

武汉城市圈已经开发或比较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点) 226 个,资源类型包括6 大主类②、17 个亚类;其中,亚类占《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所列31 个亚类的5418 %。资源主类中,建筑与设施112 处,占总数的4916 %;水域风光46 处,占总数的

2014 %;生物景观32 处,占总数的1412 %;地文景观21 处,占总数的911 %;另外,遗址遗迹14 处, 气候气象景观1 处。资源亚类中,综合人文旅游地51 个,占总数的2216 %;居住地与社区37 个,占总数的1614 %;天然湖泊与池沼36 个,占总数的1519 %;树木类景观区30 个,占总数的1313 %;另外,综合自然旅游地17 个,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11 个,景观建筑10 个,地质地貌过程形迹4 个;河段5 个;泉5 个;野生动物栖息地2个;天气与气候现象1 个(避暑胜地)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3 个;水工建筑4 个;交通建筑2 个;单体活动场馆3 个;归葬地4 个。

人文旅游资源占优势,文物古迹多。武汉城市圈人文旅游资源占总数的5518 % ,主要是文物古迹,共79 个,占总数的35 %。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城市圈多湖泊风光和森林公园。

资源过于集中,地区分布不平衡。城市圈旅游资源45 %集中在武汉市,使拥挤的城市和交通更加拥挤,从而降低了景区的吸引力,而对于旅游资源较少的城市而言,因不成规模而受到冷落;这使得圈内城市旅游形象不对称。

资源等级质量较好,开发潜力大。武汉城市圈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景区单位将近占概查总数的一半,但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属于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区,[6 ] 旅游设施建设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城市圈山地森林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共14 个,其中6 个列入了概查总数。

第二章武汉市发展现存的问题

2.1缺乏个性形象定位

武汉城市圈毗邻地区主要旅游城市现有旅游形象定位如下:重庆旅游形象的名片是重庆夜景,成都的旅游形象定位是“休闲之都”,长沙旅游形象定位于“伟人故里,山水名城”,洛阳旅游形象定位于“古都+ 花城”,南京旅游形象定位于“博爱之都- 南京”,九江旅游形象定位于“浔阳名城,美日阳光”,宜昌旅游形象定位于“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在自然旅游资源与城市旅游形象上,武汉城市圈不具比较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