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改发言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新课改发言稿

中学历史课改困惑及对策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算算已有十年时间,我们北票新课程教学改革也已五年多,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一线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新课改的实践。对此我既感荣幸,又深知责任重大。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我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感受、体会颇多。现将在使用新教材中遇到的许多困惑与探索出来的对策付之笔端,与各位同行们探讨交流:

教师方面的困惑

(一)教师对于“新课改”理念的困惑。

1、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在目前的教学观念中,往往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往往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另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地位。

2、如何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少教师仍忽视历史教育精神培养的本义,在教学中仍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问题,不考虑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历史教学活动成为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应试能力的训练场。

(二)教师对于“教科书”的困惑。

1、历史新教材以主题为单位,着重追求知识的思想性、教育性,而不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材驾驭难度较大。

2、配套资料短缺(如相应的音像资料,影视资料,挂图等)。

3、历史材料的阐释教学还不够科学,还没有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历史图片、文字史料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各单元的活动探究课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感觉现在教的不一定是考的,考的不一定是教的。如何把握?着实犯难。

(三)教师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的困惑。

1、急功近利的思想,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活泼”,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有的教师把"教学方式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知道采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难以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纪律也不好维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会出现一放就乱的现象,收效不大。

2、评课标准问题。在一些评课教师的眼中,课堂是否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步骤设计,成了他们对一节课是否体现新课改精神的评判标准。还有现在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依然以学生成绩、升学率来评价学校,而学校也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教师的评先、选优等方面挂钩。

3、学生的素质不高。文字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差,在小组讨论或教师提问时怕发言或者是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教师要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他们参与自己的教学过程,控制和驾驭好一堂课难度较大。

(四)教师素质的困惑。

1、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新课改”的脚步。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他们从事教学工作很多年,有着丰富的传统教学经验,但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很多老教师不愿意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从而出现了与现实脱节的状况。

2、教师的培训不够系统。培训的教师群体并不能完全普及,并且培训的时间过短,很大一部分教师都不能很好的掌握培训的内容。

学生方面的困惑

(一)学生对于历史教科书的理解浅显简单化。

学生普遍认为“新教材”的“新”凸显在图片多,且色彩丰富,探究性的课后习题增多而已。大部分学生对“新教材”仅有着直面的感官,对于教材的知识体系却很难理解,这不得不说这是新课改变化最大的地方就在于教材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很难在从教材中去构建知识体系,书中的知识点都被高度概括浓缩了,学生由于历史基础过于薄弱,因此很难达到专家在编写教材时的初衷。这不得不说是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上存在着的巨大问题。

(二)学生对于新课改后学习历史的方法有所改进,但死记硬背的情况依然严重。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历史的方法上能够有所进步,但是对于中考的存在,学生依然是面临着严峻的升学考试,所以死记硬背的情况依然不容小觑。在这样的局面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会减少甚至是放弃好的学习方法的运用。所以,“新课改”后学生如何更好的学习历史在方法上还有很长的陆要走。

(三)学生对于新课改后学习历史收获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的只为考高分现象依然存在。

学生都认为目前学习历史是为了考试能够考得高分,其他人文素养方面的提高却没有提及,这就和“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最高层次相违背,所以这就不得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思想渗透,大大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度。

(四)学生对目前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评价体系极其的不满。

长期以来,我们惯用考试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提起“教学评价”,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考试”。这严重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走向,“新课改”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评价体系的评判标准,“新课改”都将只是“换汤不换药”。大家对于“新课改”后提出的多维评价体系并不看好,因为还都是以考试为中心,这从根本上并不能得到解决,其他的评价方式都是以考试为核心,一定程度上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落实到实处却是相当的困难。

(五)教师教学手段和上课形式也影响着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中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性思维占主导,他们希望学习生动形象的历史,这是毫无疑问的。如何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历史课使学生感到富有生气,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作为,教师则需要费一番心思。

教师自身方面采取的对策

(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新课改理念,营造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1、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弄清课程、教材、教科书三者的关系,现代教育观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积极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外在于课程的,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都是课程实施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上述三者的关系是依次包容的关系,即课程包含教材,教材包含教科书。

2、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要求打破“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充分施展灵性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通过质疑、探究、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大胆创新。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