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案例分析2
国企改革重组整合案例
国企改革重组整合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国企改革重组整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
下面以某公司为例,探讨国企改革重组整合的案例。
某公司是一家拥有悠久历史的国有企业,但近年来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效益下滑的问题。
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公司决定进行国企改革重组整合。
该公司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确定了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公司领导层也深刻认识到了现行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该公司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
公司通过合并业务板块,减少了冗余部门,精简了人员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
公司还进行了业务转型,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该公司还进行了资产整合,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实现了资源整合,提升了公司整体实力。
公司将原有的分散的业务和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了产业链条,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国企改革同时也伴随着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该公司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公司还加大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
通过国企改革重组整合,该公司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现代化产业集团的转型升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而这一切的成功得益于公司领导层的决策智慧、员工的团结合作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在国企改革的道路上,虽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勇于变革,不断探索创新,就一定能实现企业的复兴和振兴。
国企改革重组整合是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国有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所达到的字数:564】第二篇示例:国企改革重组整合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国企混改十大案例解读报告范文怎么写
国企混改十大案例解读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报告将对国企混改十大案例进行解读,探讨这些案例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二、案例一:某电力公司混改1.公司背景:某电力公司是一家国企,负责电力生产和供应。
2.混改过程: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入民营资本,央企持股比例下降。
3.影响和启示:–提升了电力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了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治理机制。
–提供了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
三、案例二:某铁路局混改1.公司背景:某铁路局是一家国企,负责铁路运输。
2.混改过程:引入民资,成立合资公司,实现国有股权比例下降。
3.影响和启示:–优化了铁路运输服务,提高了运输效率。
–加强了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推动了铁路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四、案例三:某汽车制造公司混改1.公司背景:某汽车制造公司是一家国企,生产汽车产品。
2.混改过程:引入外资,注入新技术,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
3.影响和启示:–提升了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了汽车市场的发展和扩大。
–推动了国内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
五、案例四:某石油公司混改1.公司背景:某石油公司是一家国企,主要从事石油勘探和开采。
2.混改过程:吸引民资参股,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实现国有股权比例下降。
3.影响和启示:–提高了石油勘探开采的效率和技术水平。
–鼓励了企业创新和科技研发。
–推动了石油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六、案例五:某航空公司混改1.公司背景:某航空公司是一家国企,提供航空运输服务。
2.混改过程:引入外资,提升公司管理水平,优化航空服务。
3.影响和启示:–提高了航空运输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推动了航空市场的发展和扩大。
–促进了国内航空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七、案例六:某银行混改1.公司背景:某银行是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2.混改过程:引入外资,推动企业改革,提升服务水平。
3.影响和启示:–加强了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国企改革成功案例
国企改革成功案例我国的国企改革从1978年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在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债转股、公司制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后,从经济效益上来讲,部分国企改革已初见成效,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企改革成功案例,欢迎阅读!国企改革成功案例1:这是我国南方一个以外贸业务为主的国有控股集团公司(本文以MAC代称)近四年的业务增长情况,与中国近些年来进出口额增长情况的对比。
实际上,这个企业过去10年中一直保持超过20%的复合增长率。
这个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旗下拥有纺织服装、发电成套设备、船舶、新能源、大宗商品、机械等6大业务板块,数十家海外分支机构,并收购美国、欧洲等地5家竞争对手,在东南亚等地成功发展出新的生产基地,员工总数近3000人,销售额超过400亿人民币。
即使在竞争最为激烈的服装出口领域,MAC集团下辖的服装子公司,成为中国出口欧盟第一、美国第四的企业,并成为优衣库、H&M 等企业争相合作的目标,成功收购美国一品牌商,并在国内孵化出一个市场领先的服装品牌。
MAC集团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超过90%,在过去8年中,员工流失率仅为5%,员工满意度极高。
不仅如此,该集团千万富翁超过100个。
每天早晨8:30开始,办公楼下面的员工自动排队等候电梯,这些千万富翁散落在他们的同事中间,说说笑笑,丝毫没有遭遇发展困境的感觉、也丝毫没有“领导”的感觉。
我们知道,近些年来,中国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外贸为主业的企业遇到如下困难:国际需求疲软,美日欧等主要出口市场增长乏力;中国国内要素成本迅速提高,传统的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逐步降低;中国本身进行艰难的产业升级,部分传统产业开始了国际转移。
那么,这个企业如何在困难重重的外贸领域、克服国有企业的体制束缚获取超常规发展?2014年,受该公司的委托,和君咨询协助该企业进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的研究,其中的一个课题深入分析了这一问题。
经过多次讨论,和君咨询与MAC集团得到的结论认为,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国有体制下成功进行了以合伙人制度精神为核心的混合所有制”。
国企以案为鉴案例
国企以案为鉴案例【实用版】目录一、国企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二、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钢企的破产重组2.案例二:某能源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3.案例三:某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三、案例启示及对国企改革的建议正文一、国企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企改革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产能过剩、亏损严重等问题。
因此,以案为鉴,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国企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钢企的破产重组某钢企由于市场竞争力下降、产能过剩等原因,陷入严重的经营困境。
为了挽救企业,政府采取了破产重组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资产重组。
最终,该钢企成功恢复生产,实现了扭亏为盈。
2.案例二:某能源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某能源企业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改革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快速发展。
3.案例三:某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某银行由于不良资产累积,导致资产质量下滑。
为了化解风险,该银行采取了剥离不良资产、加大核销力度等措施,最终成功化解了风险,保持了资产质量的稳定。
三、案例启示及对国企改革的建议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国企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提高市场化程度:国企改革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国企改革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3.调整产业结构:国企改革应加大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强化风险防范:国企改革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识别和化解企业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第1页共1页。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案例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案例
近年来,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成为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是指制定和推广有利于国有企业管理、运营、发展的合理制度,包括员工持股、市场化经营、股份制改革等多项措施。
以下是两个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案例。
案例一:吉林省湖北省水泥公司
吉林省湖南省水泥公司是一家国有建材企业。
2017年,该公司开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根据计划,员工可以购买公司股票,并享受相应的红利。
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还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了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在员工持股计划的基础上,该企业还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通过发行A 股、B股等资本市场工具,改革后的湖南省水泥公司的股权结构得到优化,企业治理也得到了加强。
另外,湖南省水泥公司还加大了市场化经营力度,逐步实现了市场化运营和企业持续发展。
案例二:山东省港口集团
山东省港口集团是一家国有港口企业。
在2016年,该企业进行了股份
制改革,推出了H股。
此外,为了加强公司治理,该企业创建了独立董事制度,并开展了不少经济事务的公开招标。
另一方面,山东省港口集团也推广了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可以通过购买股票成为公司的股东,以此来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随着员工持股计划和股份制改革的推行,该企业的业务增长和市场占有率也实现稳步提升。
总的来说,这两个案例中企业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改进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经营业绩,也为我国国企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企业体制改革案例
企业体制改革案例一、案例背景某国有企业近年来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企业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率,该企业决定进行体制改革。
二、改革措施1. 产权结构调整该企业首先进行了产权结构调整,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等方式,实现了产权多元化。
这不仅优化了企业的股权结构,还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 治理结构优化在治理结构方面,该企业完善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
同时,加强了外部监管,提高了企业透明度。
3. 组织结构变革针对原有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该企业进行了组织结构变革,建立了更加高效、灵活的组织体系。
通过优化部门设置、减少管理层级、推行阿米巴经营等措施,提高了组织运营效率。
4. 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该企业推行了绩效管理、员工培训等措施,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和工作效率。
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晋升通道,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 财务管理改革该企业加强了财务管理改革,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控等措施,优化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同时,加强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6. 市场营销创新在市场营销方面,该企业加强了市场调研和消费者需求分析,推出了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加强了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7. 技术创新与研发该企业重视技术创新与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服务。
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了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8. 供应链管理改进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该企业优化了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推行了精益生产等管理方法,降低了生产成本。
9. 品牌建设与提升该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和提升,加强了品牌营销和传播。
通过举办品牌活动、参与国际展览等方式,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加强了品牌保护和知识产权管理,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智 国企改革典型案例
中智国企改革典型案例近年来,中国国企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果,许多典型案例成为了国企改革的范本和引领者。
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有一些国企通过改革创新,提高了效益和竞争力,使其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的国企改革案例。
第一,中国铁路国企改革。
中国铁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其改革也是国企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改革前,中国铁路处于垄断地位,存在着严重的资金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
在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铁路集团公司被分拆为两个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
通过这一改革,中国铁路实现了市场化运作,推动了铁路运输的发展,提高了效益和竞争力。
第二,中国石化国企改革。
中国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改革典型案例突出了国企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在改革前,中国石化存在着过多的行政干预和不合理竞争等问题。
改革后,中国石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提高了公司的效益和盈利能力。
同时,中国石化还积极推动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加强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实现了从国内龙头企业到国际能源公司的转型。
第三,中国移动国企改革。
中国移动是中国电信行业的巨头,其改革案例体现了国企创新和转型的能力。
在改革前,中国移动在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僵化和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改革后,中国移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了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同时,中国移动积极推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数据化转型,加强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打造了一个全球领先的通信服务和技术创新平台。
第四,中国电信国企改革。
中国电信是中国电信行业的主要运营商,其改革典型案例展示了国企发展的新路径。
在改革前,中国电信存在着行政化和管理体制僵化等问题。
改革后,中国电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了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国企改革成功案例
国企改革成功案例国企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成功的国企改革案例可以为其他国有企业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国企改革成功的案例,探讨它们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首先,中国石油集团是一个成功的国企改革案例。
中国石油集团在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管理混乱、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石油集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包括重组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
通过引进市场化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石油集团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国企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其次,中国铁路集团也是一个成功的国企改革案例。
中国铁路集团在改革前存在着运营效率低下、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铁路行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铁路集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包括推行市场化运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
通过改革,中国铁路集团实现了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服务质量的显著改善,成为了世界上运营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铁路运输企业之一。
最后,中国电信集团也是一个成功的国企改革案例。
中国电信集团在改革前存在着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管理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电信集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包括推行市场化运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
通过改革,中国电信集团实现了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服务质量的显著改善,成为了世界上领先的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商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石油集团、中国铁路集团和中国电信集团都是成功的国企改革案例。
它们通过全面的改革,实现了从传统国企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些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国企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
希望更多的国有企业能够从这些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推动国企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就。
国企改革案例
国企改革案例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成功的国企改革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改革。
中国石油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和销售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在改革之初,中国石油面临着过度依赖国家补贴、效益低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石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内部管理等。
通过这些改革举措,中国石油逐渐摆脱了困境,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个案例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改革。
中国铁路总公司是我国铁路运输的主要经营单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公司之一。
在改革之初,中国铁路总公司面临着资金紧张、设备陈旧、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包括引进先进技术、优化线路布局、提高服务水平等。
通过这些改革举措,中国铁路总公司逐渐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提升,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个案例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改革。
中国电信是我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之一。
在改革之初,中国电信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服务水平不高、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电信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包括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管理等。
通过这些改革举措,中国电信逐渐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提升,成为了国际知名的电信品牌。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国企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有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有效的改革举措,国有企业就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案例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案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企改革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几个关于国企改革的案例。
1. 太重集团:央企混改试点企业
太重集团是一家央企混改试点企业,其混改方案获得了国务院批准。
公司引入了包括腾讯、中信集团等在内的多家非国有股东,使公司的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
公司还通过公开招聘、深化内部改革等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2. 中国建筑:国企改革示范企业
中国建筑是中国国企改革的示范企业之一。
公司已经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和公司治理的优化,其股权分散化程度高达99.5%。
公司还加强了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3. 中国平安:央企混改试点企业
中国平安是央企混改试点企业之一,公司引入了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等在内的多家非国有股东。
公司还在内部进行了改革,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以上案例展示了中国国企改革的一些成果和方向,国企改革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但是中国政府和企业正在共同努力,推进国企改革,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 -。
推进国企改革典型案例
推进国企改革典型案例推进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使其更加市场化、灵活和有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国企改革案例:1. 招商局集团:招商局集团是中国的国有大型企业,主要从事交通、物流、港口、金融等领域的业务。
该集团在国企改革中,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
同时,该集团还注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2.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是一家主要从事发电设备制造和销售的国有企业。
在国企改革中,该集团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3. 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是一家主要从事建筑材料和工程服务的国有企业。
该集团在国企改革中,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等方式实现股权多元化。
同时,该集团还注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4.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是中国的国有电信运营商之一。
在国企改革中,该公司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
同时,该公司还注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5.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投资和资产管理的国有企业。
在国企改革中,该公司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等方式实现股权多元化。
同时,该公司还注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这些案例表明,推进国企改革需要注重市场化、灵活性和竞争力,同时也需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工作。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案例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案例一、背景介绍。
在咱们国家啊,有这么一家老牌国企,叫红星机械制造厂。
这厂啊,那可是有着辉煌的过去,想当年,那生产的机械设备遍布全国各个角落,是行业里响当当的名号。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老问题就一个个冒出来了。
比如说,管理方式太僵化,还是几十年前那一套,领导一拍板,下面就照做,也不管是不是符合市场需求;再比如说,技术创新跟不上,厂里的设备都快成老古董了,生产出来的产品虽然质量还过得去,但是样式老、功能少,跟那些新兴企业的产品一比,就有点拿不出手了。
而且,员工的积极性也不高,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每个月就拿那点固定工资,谁还愿意拼命干活呢?所以啊,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红星厂的效益是一年不如一年,都快到了发不出工资的边缘了。
二、改革措施。
1. 管理模式变革。
首先呢,红星厂决定从管理上动刀。
以前那种“一言堂”的管理模式肯定是不行了,得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于是,他们请来了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对厂里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新梳理。
把那些职能重叠的部门合并,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就像给一台老机器去掉了那些生锈的零件一样。
然后呢,实行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让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这就好比以前是一个人开车,不管路况咋样都闷头往前冲,现在是一个团队在开车,大家一起看路、商量着走,安全又高效。
在人事管理方面,也不再是铁饭碗了。
引入了竞争机制,岗位实行公开竞聘。
不管你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只要你有能力,就有机会升职加薪。
这可不得了,以前那些混日子的员工可就坐不住了,纷纷开始努力提升自己。
而且,绩效考核也变得更加严格和科学,不再是只看产量,质量、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都纳入了考核范围。
这样一来,员工们的工作方向就明确多了,知道自己该往哪方面努力。
2. 技术创新驱动。
红星厂明白,要想在市场上重新站稳脚跟,技术创新是关键。
他们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专门设立了研发中心,还从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
国企改革 案例
国企改革案例国企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在国企改革的进程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下面就以几个典型的国企改革案例来探讨国企改革的路径和经验。
第一个案例是中国石化的改革。
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之一,曾经在国企改革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但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中国石化成功实现了国企改革,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国企改革中,引进外部优质资源、优化资产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第二个案例是中国铁路的改革。
中国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曾经面临着效益不佳、管理混乱等问题。
但通过分拆重组、引进市场机制、推行内部改革等措施,中国铁路成功实现了国企改革,实现了良好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国企改革中,要注重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内部管理的改革,才能实现国企的良性发展。
第三个案例是中国电信的改革。
中国电信作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曾经面临着效益下滑、竞争压力等问题。
但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市场化运营、优化产品结构等措施,中国电信成功实现了国企改革,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国企改革中,要注重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市场化运营,才能实现国企的转型升级。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国企改革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国企改革的路径是多样的,但核心是要注重市场化、混合所有制和内部管理的改革。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到适合国企改革的最佳路径。
希望国企改革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案例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案例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就有“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即董事会制度、经营机制和市场化制度。
这三项制度的改革是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以下将对这三项制度改革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一、董事会制度改革案例董事会制度可以说是国有企业的权力核心。
在改革开始之前,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是以行政干部为主导的,没有真正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导致国有企业的决策不够科学、有效。
针对这种情况,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把职业经理人引入到企业的董事会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使董事会的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深圳特区煤气集团就是一个成功的行业企业董事会制度改革的案例。
该企业在推进董事会制度改革之前,一直存在着行政干预、决策不科学等问题。
在董事会制度改革之后,企业聘请了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作为外部董事,同时加强了审查程序,严格履行董事会的职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企业的管理逐渐向专业化、市场化、股份化转型,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经营机制改革案例国有企业在过去一直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当、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的问题。
经营机制改革将国有企业纳入了市场竞争的范畴,使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
中铁长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经营机制改革案例。
在改革前,该企业存在着资金短缺、资源配置不当等问题。
在经营机制改革之后,企业的资本结构得到了优化,加强了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
同时,企业重组资产,调整业务结构,推进股份制改革,使经营效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市场化制度改革案例在市场化经济中,市场定价是事关企业生死的关键因素。
而在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之前,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往往采用超买超卖的方式进行运营,导致资金的流通不畅,市场效益差。
市场化制度改革则是将国有企业置身于市场化经济中,通过市场化和法制化手段来强化企业制约互动和监管机制,保证企业公平竞争,激发企业活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典型案例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典型案例一、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重组的巨轮起航。
1. 背景。
在钢铁行业,过去存在着产能分散、企业间竞争无序等问题。
宝武集团面临着整合旗下众多钢铁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巨大挑战。
2. 改革举措。
大规模的兼并重组。
宝武集团就像一个钢铁业的超级收纳盒,把马钢集团、太钢集团等众多钢铁企业纳入麾下。
这可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深度的融合。
在管理上,推行统一的管理标准,从生产流程到质量管控,让不同企业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
创新驱动发展。
宝武集团知道,在钢铁这个传统行业,不创新就只能被淘汰。
所以他们大力投入研发,搞出了很多高科技含量的钢铁产品。
比如说高强度汽车用钢,这种钢材让汽车更轻更安全,为汽车行业的轻量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成果。
产能优化了。
通过整合,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让整个集团的产能布局更加合理。
以前有些地方产能过剩,有些地方又供应不足,现在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市场竞争力飙升。
宝武集团在全球钢铁企业中的排名不断上升,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
以前是各自为战的小舢板,现在变成了一艘钢铁巨轮,在国际钢铁市场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老字号的新活力。
1. 背景。
一汽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汽车品牌的激烈竞争。
传统的体制和相对滞后的创新机制,让一汽在汽车行业快速变革的浪潮中有些力不从心。
2. 改革举措。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汽的一大亮点。
就像给一潭平静的湖水注入了新的水源。
一汽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开展合作,比如与拜腾汽车的合作项目。
这种合作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
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一汽意识到汽车的未来是电动化、智能化的。
于是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投入,建立了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中心。
他们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外观时尚,而且续航里程长,智能驾驶功能也很先进。
3. 成果。
产品竞争力提升。
一汽的汽车产品在市场上的口碑越来越好,销量也节节攀升。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一、案例主角:红星机械制造国企。
红星机械,那可是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牌国企。
过去,就像一个行动迟缓的老大哥,虽然有着深厚的技术底蕴,但被很多老问题给拖住了后腿。
比如说,机构臃肿得像个大胖子,部门之间沟通比爬山还难,员工们也是积极性不高,就像在混日子。
二、改革第一步:“瘦身健体”1. 机构精简。
以前,光是管理部门就有七八个,什么综合管理部、后勤保障部、对外联络部等等,职能还相互交叉。
现在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把职能相似的部门合并,就像把几个小包袱整合成一个大包裹。
像综合管理部和后勤保障部,一些职能合并后,新的综合管理部不但没有乱,反而工作效率提高了。
以前要找两个部门盖章签字,现在一个部门就能搞定,就像本来要跑两个衙门,现在一个衙门全办了。
2. 人员优化。
可不是简单地裁员哦。
通过考核,把那些真正有能力、想干事的员工留下来,并且给他们更好的发展机会。
对于那些在混日子的员工,给他们培训和转岗的机会。
有个老员工老张,以前在后勤部门就是每天喝茶看报纸。
改革后,他被送去参加了一些机械维修的培训,现在成了车间的小能手,整个人都精神多了,工资也涨了不少呢。
三、改革第二步:激发创新活力。
1.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以前,员工搞个小发明小创造,就像做了好事不留名一样,没什么奖励。
现在可不一样了。
只要你能提出好的改进方案或者新的产品设计思路,公司就给你发奖金,而且这个奖金还不少呢。
就像小李,一个年轻的工程师,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械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20%。
公司立马给他发了一笔丰厚的奖金,还给他评了个创新之星。
这一下,其他员工都眼红了,大家都开始积极想点子,整个企业就像被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2. 与高校科研合作。
红星机械意识到自己的技术虽然有基础,但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还得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
于是,他们和当地的一所知名理工大学合作。
高校的教授和学生们就像一群充满活力的小蜜蜂,给企业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技术。
国企改革优秀实践案例
国企改革优秀实践案例一、中车集团:高铁传奇背后的改革之路。
1. 故事的开始。
以前的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那可是传统国企的典型代表。
各厂各自为政,生产的产品在技术水平和标准化方面都有点参差不齐。
就好比一群各自为战的小部落,虽然都在造车,但车的质量和性能差异还不小呢。
2. 改革的猛药。
合并重组:来了个超级大招——合并重组。
把分散的力量捏成了一个拳头,成立了中车集团。
这就像把各个小部落整合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各个子公司的资源得到了整合,研发力量不再分散。
比如说,以前每个厂都要自己搞一套研发体系,现在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了。
技术创新驱动:中车集团大力投入研发。
那钱就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技术研发这个大池子里面。
研发人员就像一群疯狂的科学家,日夜攻关。
他们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然后消化吸收再创新。
就像武侠小说里学别人的武功,最后练成了自己的绝世神功。
结果呢,咱们中国的高铁技术那是突飞猛进,从和谐号到复兴号,速度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先进,而且还把高铁卖到了世界各地,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高铁厉害。
3. 改革的成效。
中车集团通过改革,不仅在国内铁路建设上大显身手,成为中国基建的一张亮丽名片,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赚得盆满钵满。
它带动了上下游一大批企业的发展,就像一颗大树,周围的小草小树都跟着沾光。
而且中车集团的成功也让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有了话语权,以前是跟在别人后面跑,现在是别人跟在咱们后面要技术呢。
二、万华化学:从濒临倒闭到化工巨头。
1. 黑暗的过去。
万华化学以前那可是相当的惨。
设备老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在市场上就像一个没人要的小可怜。
企业连年亏损,感觉就像一艘破船在风雨中飘摇,随时都可能沉没。
2. 改革的曙光。
技术革新:万华化学决定从技术上找突破口。
他们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就像派出去的取经小分队。
这些人回来后就开始埋头苦干,搞研发。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攻克了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制造技术这个难关。
国有企业改革成功案例
随着国际油价波动、市场竞争加 剧以及环保要求提高,中石化面 临着一系列经营和管理上的挑战 。
改革措施
01
02
03
04
管理体制优化
通过精简机构、下放权力,使 决策更加快速高效,激发企业
活力。
资产重组与剥离
将非核心业务和资产进行剥离 ,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营业务
。
技术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石油化工 领域的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
改革成果
运营效率提升
通过重组改制和市场化改革,中国铁路总 公司运营效率得到提升,运输能力得到优
化。
财务状况改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财务 透明度,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到
显著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服务质量改善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票价改革和货运市 场化,铁路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乘客 和货主满意度提高。
改革措施
市场化改革
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 结构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市场化
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内部管理改革
推行全员绩效管理,优化组织结构 和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和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技术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5G、云计 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 信行业的应用,提升企业的技术创 新能力。
管理体制变革
实施扁平化管理,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流程, 提高决策效率。
人才培养与引进
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激励机制 ,激发企业活力。
改革成果
经营业绩提升
通过改革,企业经营业绩显著提升, 实现了持续稳健发展。
服务质量改善
电力供应更加可靠,客户服务水平有 效提升,得到广大用户认可。
国企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专项典型案例
国企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专项典型案例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逐渐健全。
本文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探讨国企改革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优化股权结构、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风险防控机制以及推动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果。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案例:某国有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董事会建设等方式,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离,提高了企业决策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案例:某国有企业在职业经理人选聘中,采用市场化选聘方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职业经理人评价体系,激发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力。
四、优化股权结构案例:某国有企业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优化了股权结构,提高了企业资本运作效率和资源配置水平。
五、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案例:某国有企业推行全员竞聘制度,实现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企业运营效率。
六、强化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案例:某国有企业建立了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通过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了企业的整体业绩。
七、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案例:某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企业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了企业的规范化运作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八、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案例:某国有企业在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中,优化了国有资本的配置,聚焦主业发展,提高了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九、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案例:某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注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十、强化风险防控机制案例:某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提高了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答题纸(20 —20 学年第学期)课号: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理论改卷教师:学号:074010616 姓名:刘琦得分:江西省萍乡市长途汽车总公司改制的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一)改制前公司基本情况江西省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总公司成立于1973年4月10日,资产总额4254 万元,实收资本2578万元,主要企业经营范围有汽车客、货运及信息;汽车大修、改装(一、二、三级)、汽车美容、销售等。
2000 年客运周转量为31573千吨公里、营业收入2424 万元,实现利润80.78 万元。
企业拥有营运客车263辆、货车98辆,客运线路122 条,日发班次655 班。
(二)改制过程中的纷争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总公司自2003 年开始实施国有企业改制,2003 年7 月,在江西省产权交易所网上挂牌转让,后该公司以主体不明为由提出中止挂牌。
2003 年9 月萍乡长运总公司在产权没有进场交易的情况下,由原总公司管理层组织发起,在萍乡市注册组建了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由管理层实行相对控股(占企业注册资本的30%以上),经营者持大股(占管理层持股量的30%以上),同时吸纳企业员工入股。
2004 年12 月,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总公司部分经营性资产再次在江西省产权交易所网上挂牌转让。
经过公开征集,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和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成为意向受让人。
萍乡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经江西萍乡方维资产评估事务所与萍乡地源评估咨询有限公司评估,公司总资产9313.05 万元、负债3419.33 万元、净资产5893.72 万元,并经萍乡市财政局核准备案。
此次产权交易只转让公司部份经营性资产3724.93 万元(剥离原总公司的所有债权、债务),经萍乡市人民政府成立的萍乡长途汽车运输总公司改制协调小组决定起拍价为4988 万元。
12 月27 日通过公开竞价,这单评估价为3700 多万元的产权交易,最后由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以6200 万元的竞价成交。
这起看似政府受益、职工满意、受让方高兴的成功的国有资产转让,却引起了诸多的纷争。
(1)产权交易前台阳光操作,资产增值。
根据竞价前萍乡市交通局出具的“江西省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总公司部分经营性资产转让合同相关条款”第一条之规定“出让方将所属的萍乡长运部分经营性资产出让”。
一是捆绑挂牌经营性资产价值3724.93 万元,其项目内容的评估价值如(表1)所示,剥离了所有债权、债务。
二是此次交易不列入资产转让的项目的评估价值及内容(可由政府另行处置获得收益)的主要包括:资产总计5588.12 万元,其中土地及房屋资产4145.46 万元、其他资产1442.66 万元;负债总计3419.33万元,其中流运负债3267.73 万元、长期负债151.6 万元。
而且另有说明,银行负债中,经过转让方萍乡市交通局与工行协商后,工行同意以180 万元偿还1124 万元的本息合计,享受政府的改制政策,负债将减少944 万元,该项收益应该归政府享有。
三是萍乡市汽车运输总公司转让前资产评估和竞价后的对比结果:转让前经评估、萍乡市财政核准备案,总资产9313.05 万元、负债3419.33 万元、净资产5893.72 万元;转让后部分经营性资产3724.93 万元竞价至6200 万元成交,净资产增加了2400 万元;依据萍乡市交通局2004-48文件,改制成本4787.14 万元,其中职工置换金3062.96 万元、社保金806.64 万元、医保金795.76 万元、失业保险金121.76 万元;负债减少994 万元;本次交易转让方剔除公司改制成本及负债,净收益4450.58 万元。
(2)产权交易背后的“潜规则”争议。
竞拍方之一的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认为,“阳光”交易的背后,实际上还有“潜规则”。
一是此次交易虽由江西省产权交易所主持,但参与资格审查的专家全部是由萍乡市政府指定,召开专家专题会时,萍乡市政府明示让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受让资格审查通过。
由于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总公司在改制时,萍乡市政府曾批复为“内部改制转让资产”,现在萍乡市政府又按《江西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省政府117 号令)挂牌交易,所以萍乡市政府处于两难当中:既要公开交易,又要确保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有资格参与竞价。
因此,萍乡市政府便在资格审查的专家安排方面“动脑筋”、“想办法”。
二是转让方以3700 万元的部分经营性资产,起拍价为4988 万元,萍乡长运有限公司在明知收购资金不足、竞价的条件不够的情况下,仅凭借公司不足2000 万元的资本拆借4000 万元来参与收购。
而萍乡市招投标中心则认为此次交易的资格审查、资信证明均由江西省产权交易所选定的专家进行审查,整个过程都是江西省产权交易所操作的,程序合规;而且萍乡市政府将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总公司部分经营性资产进行拍卖,也是为了妥善安置职工,维护社会稳定问题。
此外,萍乡市招投标中心出示了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到账收购资金90%的凭证:一张是3000 万元的银行进账单,一张是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垫付给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总公司职工身份置换款项1356 万多元,还有一张是经过萍乡市人民政府特批同意缓交的230 万元的请示。
萍乡市政府表示,这次交易由江西省产权交易所主持,因此根本不存在暗箱操作,如果程序和资格审查方面出了问题,江西省产权交易所要负责,同时表示,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法》提出了债权债务由新公司承担的要求,政府正就此问题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论证。
(三)产权交割后的企业“后遗症”转让方3700万元国有资产以6200 万元成交,是一个增值的结果,但是产权交割的过程和结局是:由于受让方无法支付收购价款,多次请求转让方改变竞价前确定的部分经营性资产转让交易的方式,要求承担原公司债务,以达到减少用现金支付的目的,缓解借款的难题。
承债后可减少现金净流出2400 余万元,同时原萍乡市工行负债1143 万元债务,可享受政府改制政策优惠,只需支付180 万元即可减少负债944 万元,但这些收益应归转让方享有,而不应返还给萍乡长运有限公司。
由于收购资金的限制,该起交易至六个月后仍未办理资产交割、清算和资金到账工作。
转让方要求受让方尽快按合同履行,但受让方不具有资金支付能力。
江西省国资委产权管理处已委托萍乡市国资委对此事进行调查。
二、案例分析国有企业改制范围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广泛至极,包括企业所在地政府、被改制企业管理层和职工、参与改制的企业、债权人(包括银行和其他企业),甚至包括当地居民。
他们在改制过程中作为相关利益主体或多或少对企业改制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到改制的进程。
虽然可以通过政府强制改制,但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后遗症。
处理好改制过程中利益相关主体的关系,首先要了解相关利益主体的改制行为倾向。
(1)政府是国有企业的出资者,作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对企业改制起着关键作用。
当地政府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也有自己的行为倾向,一是希望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并获利,这样既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能增加财政收入;二是不希望外地企业参与企业改制,以避免支付太多的现时交易成本和未来交易成本;三是希望国有资本能够有一个合理的退出位置。
这三方面的原因促使当地政府更倾向于原有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进行改制,实现国有资本的顺利退出,虽然这里面不排除企业管理层社会资本的存在和寻租的可能。
(2)被改制企业管理层对企业信息掌握非常充分,作为能力资本的所有者对企业改制的作用举足轻重。
被改制企业管理层,伴随企业成长和发展多年,对企业经营运作情况非常了解;从社会资本来看,企业管理层在当地形成了相对规模的社会关系网络,与政府、企业员工和当地居民都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被改制企业管理层的改制行为倾向是通过改制使企业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持续经营,虽然这里不排除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
(3)企业职工面临角色转换过程中有形和无形的利益损失,甚至要承担下岗待业、失去就业机会和再就业能力的风险,还需要经受劳动价值被一次性否定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企业或政府为其分担角色转换成本(这种成本来自体制转换成本和个人劳动能力重塑成本),分担就业风险和心理成本。
而一次性的经济补偿,特别是不足值的经济补偿往往不能达到企业职工的期望,改制后企业继续生存和快速发展被证明是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
(4)参与改制的企业对被改制企业来讲,是一个信息不充分者,所以必须通过收集一系列有关被改制企业的资料,在经过慎重分析基础上,做出参与企业改制行为。
如此必然发生诸多的交易成本,其改制行为倾向是希望能够成为企业新的主人,以盘活企业存量资产、纳入本企业经营范畴,使企业持续经营下去,当然这里面并不排除通过改制来谋取暴利的行为。
(5)债权人作为财务资本的所有者,可能在被改制企业套牢了大量的资金,因此债权人也成为了被改制企业的直接参与人,债权人的决策对改制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
债权人最大的愿望是能够收回贷款,如果可能也希望能有所回报,所以债权人的改制行为倾向也是希望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下去,企业新的主人是谁不是其关注的重点。
江西省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总公司产权交易的前前后后反映出一个问题,国有企业改制的目的是什么?国有企业一旦进行改制就会涉及到诸多利益主体的利益,是对国有产权关系的重新分配。
由于相关利益主体都有自己的改制行为倾向,解决地区国有企业的改制问题,在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和能力前提下,应尽可能的维护大多数产权主体的利益。
必要时可以让渡一部分国有资产作为一种未来获得更多现金流入的预先支出,以换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这一政策能够长富于民。
因此,改制目的决不是国有资本的顺利退出、对员工的置之不理,也不是对国有资本的侵吞,更不意味着企业的无形消失,而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发展后劲,尽可能的实现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江西省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总公司改制尘埃未定且争议颇多。
争议的焦点主要是在改制过程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性方面:由于萍乡市政府改制行为倾向的干预,导致产权交易的受让双方(江西长运和萍乡长运)显失公平;产权交易带来的国有资本增值,因为萍乡长运收购资金缺乏而难以实现;若萍乡长运遵守产权交易合同,国有资本在增值的情况下顺利退出,若不遵守产权交易合同,将造成国有资本流失。
争议的根源是国有企业改制方式不符合基于相关利益主体改制行为倾向的要求———企业持续发展。
江西省萍乡市长途汽车运输总公司估价3700 万元的经营性国有资本在产权交易市场竞价后达到了6200 万元,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的萍乡长运成为最后得主(虽然不排除操作行为),如果市场交易是公平的,萍乡长运应承担至少4000 万元的负债。
这样的结果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肯定是不利的,萍乡长运也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