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综合服务平台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建设工业强省
了快 速 发展 , 工业 经济 总量 在全 国处 于领 先位 置 。 但是 , 面对近年来市场 、 土地 、 劳动力 、 资源环境等要
素 条件 的变 化 , 如 何加 快江 苏工 业 的转 型升级 , 促
进 江苏 由工业 大省 向工 业强省迈进 , 顺 利实现省 委
十 二届 四次全会提 出的 2 0 2 0年之前率先基本 实现 新 型工业化 的奋斗 目标 , 是江苏工 业发展面 临的重 大课题 。必须 围绕省委 、 省政府 “ 八项 工程 ” , 以《 万
1 0
减排要求 , 制订严于国家的淘汰落后产能控制标准 ,
建立完 善的淘汰 落后产能标准 认定体系 、 监督管理 体系 和技术服务 体系 , 建 立健全淘汰落 后产能 的长
效机 制 , 确保完 成 国家下 达的工业领 域淘汰 落后产
d j E . 发 展 要 论
带普及 提速工 程和沿江 八市三 网融合 试点 , 推进信 息基础设 施共建共享 , 打造 “ 智慧城市 ” 。统 筹推进 社 区综合管理 和农村综 合信息服务 平台建设 , 加强 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 响应协 同处置平 台建设 , 提升安全 防控能力 。要着力扩大信息消费 。 大力发展新 一代信息终 端和智 能家居设 备等产 品 , 引导信息技 术与文化 产业相结 合 , 着力构 建从智能 终端 、 内容分 发渠道 、 应用软件与数 字内容服务为一 体 的信 息产业生态系 统 , 创 新经营和服务模式 , 引导 居 民增 加信 息消费 、 知识 消费。 四、 以技术改造为突破 , 更加注重提升 内涵式发展能力 技 术改造是提 升企业核 心竞争 力 、 促进工 业经 济 内涵式发展 的重要途 径 , 是推动 工业经济转 型升 级 的主要抓 手 , 更是江苏 工业实现 由大到强 的迫切 需要 。必须抓重大装备升级和工艺技术改造 。支持 重点企业 瞄准 世界前沿 技术加快 装备升级 改造 , 加 快 推广应用 先进制造系 统 、 智能制 造设备及 大型成 套技术装 备。推进柔性 制造 、 数 字制造 、 智 能制造 , 改进工艺 流程 , 提高产 品精益制 造水平 。必须 抓新 以行 业大 中型企 业和龙 头企 业为重 点对象 , 以主辅 分离 、 整合提升为主要 内容 , 鼓励制造业企业走专业 化经营道路 , 做精做专 , 把企业 内部 的生产性服务业 外部化 。切实打造服务业 自主 品牌 。积极推动生产 性服务业企业 自主 品牌创建 , 重点培育金融 、 现代物 流、 商务服务 等生产性服 务业 品牌 ; 创 建 电子 商务 、
青岛城投“零碳”产业园区综合能源品牌建设实践
一、公司简介青岛城投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能源集团”)成立于2015年7月,总资产超260亿元,是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城投集团”)下属重要产业投资集团。
新能源集团自成立之初,即承担起推动城投集团从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为大型政府投资公司的重要战略任务,主营业务重点围绕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进行投资与运营。
近年来,新能源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平台资源优势、资本优势,聚焦主责主业,创新新能源业务模式,全力构建优质新能源底层资产,深度布局“风光储氢”一体化的综合能源产业,不断加大储能、氢能等高速增长细分领域的投资,并向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全面打造综合能源品牌。
2021年,公司获得主体AA+长期信用等级,发行青岛市首单“碳中和、乡村振兴”双贴标债券,进一步夯实独立融资能力。
截至目前,公司已成为山东省新能源装机持有量第二、青岛市第一的新能源企业,在全国19个省份拥有75座风电与光伏电站和1座光储充综合一体化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近3GW,每年可实现发电量近50亿kW·h,平均节省标准煤1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万吨。
二、实施背景(一)“双碳”背景下,加快新能源发展成为必然方向当前,随着能源转型持续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电源构成、电网形态、负荷特性、技术基础、运行特性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新能源产业向源网荷储一体化快速市场化转型大势所趋。
作为区域性“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典型商业化实践、未来虚拟电厂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综合能源项目贴近负荷端和用户端,可以很好地解决电力消纳和电力限发问题,具有显著的节能优势和良好的经济性。
综合能源项目依托区域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控能力,可以实时获取区域内企业和工商业的生产、用能和排放数据,有助于本地精准招商、供应链赋能和新基建、智慧城市建设。
同时,通过优化新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拓展绿色电力交易和碳资产管理业务,打造绿色共享经济,有利于赋能出口产品获得低碳绿色认证,整体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城市形象。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智创城建设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晋政办发〔2020〕70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智创城建设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20〕70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智创城建设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智创城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9月7日山西智创城建设工作指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在全省布局建设若干智创城,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山西智创城是指通过引入国内一流双创运营团队,立足服务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聚焦智慧、智能、智力,有效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以“山西智创城”品牌冠名建设的引领带动全省创新创业创造高质量发展的双创支撑平台。
第三条建设山西智创城的原则是:(一)统筹规划,标准一流。
根据全省创新发展需要,结合地方产业转型需求,在全省统筹布局建设,并在建设体量、孵化面积、功能布局、创新资源、运营团队等方面做到国内一流。
(二)科学定位,协同发展。
立足本地优势,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集群集聚效应凸显、引领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考核机制。
由政府提供硬件载体,公开选取国内一流双创运营团队负责运营。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灵活性,有效配置国内外创新创业要素资源。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信息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信息提供日期:2022-06-28 【字体:大中小】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衔接落实国家、省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规划,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基础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显示器件等3个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但是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仍需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是深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立足深圳实际,紧密围绕服务制造强国、制造强省建设,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对于稳住深圳制造业基本盘,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意义重大。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效应,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核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构建
2012年第3期总第213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区域经济】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构建研究陈莎莉1张纯1袁方值2(1.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2.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摘要]近年来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对江西省经济增长贡献巨大,然而还存在着创新资源分散、中小企业创新成本高且能力薄弱等问题,因此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十分重要。
通过分析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相关理论分析,提出创新平台的构想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3-0093-03作者简介:陈莎莉,湖北随州人,景德镇陶瓷学院讲师,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产业组织。
基金项目:江西省软科学项目“建设国家陶瓷科技城特色产业基地技术创新载体研究”(项目编号:2010DR00501);江西省“十二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区域支柱产业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YJ63)。
一、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面向未来的重要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跨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江西省高度重视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技术升级,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构建创新型江西。
2009年江西省制定并实施了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着力打造光伏、风能核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绿色照明及光电产品、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文化与创意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的成效、问题及优化策略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 ,同时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02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 集发展的成效
经济效益的提升
产值和利润增长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带来了产值的快速 增加和利润的稳定增长,显示出产业聚集对经济效益的 积极推动作用。
就业机会的增加
产业协同效应
通过产业链的聚集,各个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得到了有效发挥, 提高了整个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技术溢出效应
在产业聚集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日益加强,推 动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促进了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
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 2 3
产业辐射效应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对周边地区 产生了积极的产业辐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地区 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人才短缺,高端人才引进困难
要点一
人才流失严重
要点二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由于安徽省在人才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相对落后,导 致大量高端人才外流,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安徽省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仍存在不足,缺乏与高校、 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04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 集的优化策略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和发展,相关产业链不断完 善,为安徽省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一定的就 业压力。
投资吸引力的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有助于提升安徽省的投资吸引力 ,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资本进入该领域,进一步推动了 产业的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
技术创新投入的增加
安徽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的过程中,加大了对技术创新 的投入,推动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19•【字号】湘政办发〔2021〕47号•【施行日期】2021.08.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47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19日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进一步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产业规模稳步壮大。
2020年全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190.73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为9.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个百分点,占GDP 比重达到10.0%。
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
岳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等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各具特色。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平台先后获批建设,多点支撑格局逐步形成。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621家,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22个,一批千亿企业、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行业骨干企业迅速成长。
产业体系日益完善。
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核心产业优势显著,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新兴动能加快培育。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7.05•【字号】豫政办〔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豫政办〔2024〕33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7月5日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开辟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推动低空消费、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扩大低空消费需求为牵引,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提升航空研发制造能力,着力推动场景应用与产业融合,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社会资源和高端生产要素向低空经济领域集聚;更好发挥政府统筹谋划、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撑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促进低空经济产业良性发展。
2.需求引领、创新驱动。
顺应低空经济消费场景不断丰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不断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培育新兴消费热点;注重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加强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5.10•【字号】杭政办函〔2022〕29号•【施行日期】2022.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杭政办函〔2022〕29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5月10日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激发我市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围绕全市“数智城生金、文平总美服”重点产业,聚焦工业“五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分级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到2025年,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万家,滚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0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0家左右,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主体培育行动。
1.夯实专精特新发展基础。
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双创”工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坚持“企业自愿、政策引领、培育促进、放管结合、公开透明”的原则,推动一批技术水平领先、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登记入库、自主评价,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提供支撑。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各区、县(市)政府]2.强化企业梯次培育。
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次升级。
探索发展模式创新,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探索发展模式创新,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要推广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契合我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一、探索发展模式创新,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系统梳理我国重点产业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储备现状,加快基础零部件、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
构建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体系。
遵循科技创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形成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突破、以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
培育壮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发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在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力的隐形冠军企业,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探索融合发展路径促进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发展相融合。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和人才资源的带动整合作用,重点推动新兴技术与医疗卫生、农业农村、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教育体育等产业融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带动和跃升。
推动不同产业和应用场景相融合。
在部分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打造若干网络经济先行示范区,持续扩大智造经济中高端市场供应的规模,大力推动生物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绿色经济应用示范空间,全面提升创意经济产品服务质量和水平。
构建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支持体系
构建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支持体系易可君王赞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0月18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进一步对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域、方向、目标、任务和举措进行了部署。
加快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从规划引导、研发支撑、投融资、财税政策、载体建设等方面着手,构建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支持体系,形成合力,激发活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大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政府的调控方式由项目化的审批式管理向战略性的先行引导转变,规划引导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具有战略性、综合性的职能,也是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壮大进程中的助推器。
一方面,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精神,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加强中央对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引导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地方也要根据国家总体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以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性思维抓紧研究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以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为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清思路、确定目标、明确方向。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宣传、严格管理、扩大影响,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规划落实到位,依法实施,确保规划引导和调控作用的发挥。
顺德科技创新中心策划方案.ppt
生活商务配套
为企业发展助力
轻松办公,临湖听风
科技创新中心典雅优美的园林景观,为企业营造一个释放心情的静谧空 间。徒步游走于绿茵广场中,视野开扬,心境舒畅;生态绿廊贯通全城, 与园内公共设施、商业中心、生态社区融为一体,餐饮、商务、休闲娱乐 设施镶嵌其间,错落有致。灵动宁静的环境舒缓紧张的工作节奏,营造出 高效、轻松的绿色办公环境和生态自然园区氛围,是创业者养精蓄锐的温 馨港湾。
建筑特色
合理规划,方正实用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practical 创新中心外观精致典雅、线条流畅、内部布局新颖别致。合理规划 空间,形成互不干扰的有机建筑空间,全部无暗角设计,方正实用; 现代精致大堂,高标准定制,光线充足,色调明快,和谐的搭配给 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彰显总部经济中心的卓越形象与优越感。
2.技术服务平台 引进科技研发、产品检测、项目孵化、产品中试等专业机构,为 企业提供最便利最及时的技术检测、交流、研发服务。
3.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基金,资助高新技术 企业产品开发、技术研发、项目孵化。
4 .公共保障平台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基金,资助高新技 术企业产品开发、技术研发、项目孵化。
中心以优惠的价格提供标准化孵化场地,协助企业向政府申请年租金优惠政策,并且设立项目孵化基 金,对入驻的科技型企业择优提供资金扶持。中心与各大银行、担保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入驻 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
中心拥有一支精通科技政策、熟悉企业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可协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等各种资质认定。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 户等商务服务,提供政策、管理、培训、信息等咨询服务,提供专业代理、技术合同认定、认证咨询等科 技中介服务。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廊坊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廊坊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廊坊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5.13•【字号】•【施行日期】2022.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廊坊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现将《廊坊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廊坊市人民政府2022年5月13日廊坊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务院《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文件精神,依据《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全市“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到2025年。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基础条件1.数字产业化全省领先。
全市抢抓大数据、云计算、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有利时机,加强外引内联、加快技术创新、加大项目培育,数字产业加速壮大。
“十三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入统企业达到11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65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一。
京南·固安高新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廊坊开发区大数据产业集群已汇聚骨干企业50余家,成为全省首批唯一的大数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全市数据中心在线服务器数量已超过70万台,服务器数量和产业规模均居全省前列,成为京津冀数据存储高地和北方算力中心。
信息消费逐步壮大,我市获评国家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特色型)、2个项目获评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一批企业获评省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
2.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
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速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等传统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提升。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行动计划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一、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
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工程化产业化突破。
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
健全产业基础支撑体系,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工艺等工业基础数据库。
二、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
第一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聚焦提高产业创新力,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
聚焦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供应链金融、信息数据、人力资源等服务创新发展。
聚焦增强全产业链优势,提高现代物流、采购分销、生产控制、运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发展水平。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支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流程再造等新型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助推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订如下措施。
一、树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杆示范(一)鼓励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建设。
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内外部全业务流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施企业资源计划、产品生命周期、生产执行、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等工业软件全覆盖,对工作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工作高度协同、业务流程一体化运作,在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方面的水平与经济效益有较突出的示范作用。
每年认定不多于10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每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二)鼓励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建设。
支持制造业企业以制造执行系统为核心、关键设备联网为基础,关键环节实现工业软件覆盖,有效采集和连接车间的生产资源信息,实现对车间现场网络化监控和可视化管理。
每年认定不多于15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数字化示范车间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政策有效期内,单个企业的多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择优奖励1个。
已获得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奖励的企业,入选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按累计奖补的差额进行奖励。
(三)鼓励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建设。
支持制造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实现企业设备数据、系统数据、供应链数据等至少一类以上数据要素“上云上平台”并在云端或平台集成、分析、应用。
重点推动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
每年评选不多于1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每个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二、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四)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完善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运用智能化装备和数字技术开展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等项目,扶持比例最高按照项目设备和软件投入总额的20%给予扶持,单个项目最高奖励2000万元。
构建“一个中心”打造“四大平台”惠州仲恺高新区建立起特色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一个中心”打造“四大平台”惠州仲恺高新区建立起特色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冯海波【期刊名称】《广东科技》【年(卷),期】2015(000)021【总页数】3页(P62-64)【作者】冯海波【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近年来,惠州仲恺高新区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金融需求各有差异的情况,创新性地建立了阶段式、全程化、全周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支持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个中心”(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四大平台”(创新基金扶持平台、中小企业助贷平台、创业风险投资平台、资本市场平台)为基础的,具有仲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创新理念,为企业提供全程化全周期金融服务在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的成长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收益、资金需求都各不相同,企业在各个阶段的金融需求也有所差异。
仲恺高新区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了相应扶持措施,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创业期主要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高新区成立了“恺创”、“恺萌”、“恺惠”、“伯乐财富”和“东江鹏德”等9个政府主导的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接近15个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期提供最佳融资渠道。
其中规模3000万的恺萌天使基金主要用于培育种子期和初创期小微企业。
同时,高新区还大力建设孵化场所,采取“孵化+创投”联动模式,为入孵企业提供优惠的办公、科研及试产场所,以及一站式的专业孵化服务,孵化企业优先获得国家、省、市各项科研资助和创投基金的支持。
截至目前,该区在孵企业285家,毕业企业61家,孵化面积达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累计提供8700多个就业岗位。
对于成长期的企业,仲恺高新区主要提供产业链金融支持。
一方面,引导和鼓励传统金融机构设立将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核心客户的分支机构,如科技银行、科技小贷等,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政府增信等手段,为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2.19•【字号】抚政办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2月19日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辽宁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明确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目标、思路和重点,集聚壮大新质生产力,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相关工作部署,紧扣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坚持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产业新优势。
(二)行动原则坚持创新驱动。
坚持创新在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强化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提升政府与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动性,加强开放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创新驱动企业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坚持重点突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19•【文号】国办发〔2017〕7号•【施行日期】2017.01.1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区已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各类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开发区精简高效的管理特色,创新开发区运营模式,以改革创新激发新时期开发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规划引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地产: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综合服务平台
——在第十六届科博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北科建集团总经理郭莹辉
2013年5月2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科技地产: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综合服务平台”。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高瞻远瞩的战略性决策。
北科建集团作为国内科技园区开发的知名企业,一直把推动国家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所以,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论坛,就如何发挥科技园区的产业聚集优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下面,向大家报告三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科技园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产业与新兴产业的高度复合,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具有全局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并代表未来经济与技术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
从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
科技园区以产业链耦合为基础,通过优化园区企业、产业发展的硬环境与软环境,通过政府的政策优惠与市场各方提供的配套产业服务,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科技园区有效推动政府与市场的结合,通过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互信,减少企业间交易成本、使企业更好地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优势,并通过产业关联的各环节衍生出一批具有合作关系的关联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
科技园区60年的发展历程显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始终站在全球经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推动着高新技术产业升级与创新,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典范。
以中关村为例,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5%;企业实缴税费15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企业利润总额1731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出口231亿美元,约占全市出口总额近四成;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25%。
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关村陆续实施了“十百千工程”,聚焦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和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扶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
相关资料显示,到2015年,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收入将力争超过2.5万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70%。
第二、科技地产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平台
北科建集团的科技地产强调城市与产业协同发展,是以房地产开发为基础,以产业聚集为目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科技载体和产业服务构建为任务,整合企业发展的要素和资源,通过开发、运营、服务助推产业创新和价值提升的一种市场化科技园区开发模式。
实质上,科技地产是以地产为平台、产业为主体、服务为支撑,实现土地利用、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和城市功能的高效融合,助推科技成果转化,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
在科技地产开发中,房地产开发已经退居为基础手段和支持平台,而产业聚集和产业发展成为主角。
北科建集团科技地产开发中,小到几十万平方米的科学园,大到几十平方公里的高新区,尤其强调要整合产业资源、服务资源、金融资源、政策资源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以加速科技企业成长。
因此,科技地产开发已经超出了传统房地产开发的范畴,是服务技术创新、推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战略性新兴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内科技地产领军企业,北科建集团从1999年开发中关村开始,始终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为己任,肩负着“服务区域经济、助推产业升级、加速科技转化、提升社会贡献”的崇高使命。
我们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实践和大胆创新,投资200多亿元,成功开发了中关村科技商务核心区、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引入了微软、IBM、甲骨文、西门子、美国健赞、瑞士先正达等国际知名的IT和生物医药企业,并通过孵化和培育,使新浪、百度、汉王科技、腾讯、爱国者、启明星辰、软通动力、碧水源等一大批国内IT和生物医药企业从园区成长壮大,成为国内行业领先企业,在国际上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中关村核心商务区、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也成为国内高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风向标,成为推动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和增长极。
如中关村软件园总占地规模为2.6平方公里,总投资预计208亿元,总建筑规模203万平方米,2012年园区总产值达到1096亿元,总利润135亿元,共取得知识产权7428项,其中专利有4309项,并且在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外包等领域保持国内龙头地位,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优先布局。
科技园区是城市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功能区,北科建集团在总结中关村园区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特别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融合,把科技园区升级为科技新城,实现了“以城带业,以业兴城,宜居宜业,和谐发展”的现代园区理念。
在我们的科技新城中,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涵盖了产业研发区、商务功能区和生态住宅区三大板块,实现产业聚集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囊括了孵化器、研发楼、厂办一体化、写字楼、星级酒店、餐饮街、购物中心、住宅八种业态,并通过全方位的专业化产业服务,为不同成长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最适合的研发载体和最舒适的工作、生活、商务配套,使之成为区域2.5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迅速提升的增长核心。
北科建集团作为根植于中关村园区的大型责任国企,按照科技地产模式在全国布局,就是要帮助外地二三线城市来承接中关村的技术转移、产业转移,把中关村的创新文化、创新机制以及政策体系复制到当地,推动本地的产业升级,引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
我们目前正在开发的浙江嘉兴智富城、无锡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长春北湖科技园四个科技地产项目,总投资约250亿元,总建筑面积达到410万平方米,其中孵化器、加速器面积多达150万平方米,这在国内科技园区开发企业中是罕见的。
这些园区已经成为当地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成为承接一线城市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推动本地产
业结构升级的引领力量,其潜在的巨大社会贡献也正逐渐显现。
比如嘉兴智富城成为浙江省着力打造的科技孵化城“一心八园”的“心”,已经带动该区域成为了省级高新区,并正在向国家级高新区迈进。
第三、科技地产是新型城镇化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党的十八大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通过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产业园区作为城市扩张的先导区,运用房地产的规划与运营能力,丰富商务商业和居住休闲功能,同时,政府完善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公共资源的投入,使产业园区具备更加丰富的城市功能。
因此,在产业园区基础上功能升级,是现状城镇化的捷径。
城镇化离不开产业集聚,未来的科技园区也不再是单一的产业功能区。
工业化的前端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信息化带来的是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和智慧城市下政府高效的服务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城镇化与信息化的良性互动,北科建集团正在谋划由“科技新城”到“产业新城”的全面升级。
产业新城作为大中城市空间扩大和中小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其核心理念是“多元产业聚集融合、城市资源均衡配置和社会管理智能高效”。
这就意味着,在产业新城中,将实现多元产业大规模、区域化聚集,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经济动力;通过在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投入,为城市功能完善提供配套支撑;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交通控制、污染治理、人口的动态管理,实现社会管理的智能化。
因此,产业新城是城镇化的路径之一,也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信息互联互通、行业跨界整合的新时代,北科建集团将科技园区与房地产业两个领域的规划有机融合,尝试一条市场化园区开发运营的创新模式,力求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