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史地的基础知识及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全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全高中政治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
以下是高中政治知识点的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 政治经济学基础- 商品与货币-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3. 政治学基础-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4. 法律基础-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宪法的地位和内容- 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6.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7.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作用-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8.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的概念和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10.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1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人民民主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民主监督与民主参与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社会事业与文化建设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的概念和目标- 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途径- 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关系15.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这些知识点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
高中政治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最新
高中政治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最新高中生杂学习政治的时候,不能看到什么背什么,应该先总结知识点,然后再进行理解和记忆。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但历史遗留的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A.法律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B.民主平等的含义:指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民族团结原则:A.含义: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
B.坚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A.含义:我国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B.原因: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④三个原则的关系:A.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法制化进程(1)1949年9月,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二)资本主义社会①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③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⑥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⑦直接原因: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⑧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新高考文科知识点
新高考文科知识点1. 政治知识点新高考文科的政治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法治精神和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从严治党等内容。
2. 历史知识点在新高考文科中,历史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
中国历史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内容涉及到朝代更替、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方面。
世界近现代史则主要包括近代欧洲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当代国际关系等方面。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理论则要求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沿革、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党的组织制度等内容。
3. 地理知识点新高考文科的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球和地图、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人文地理则涉及到人口与城市、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等方面。
4. 经济知识点在新高考文科中,经济知识点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知识、市场经济、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等方面。
经济学基础知识涉及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的主要流派、经济学方法论等内容。
市场经济方面则要求了解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市场调节等内容。
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方面包括宏观经济运行、微观经济行为、经济管理与实践等内容。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则要求了解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任务、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路径等内容。
5. 心理学知识点心理学是新高考文科中涉及的重要学科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等内容。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心理、心理学、心理现象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则涉及到实验方法、观察方法、访谈方法、问卷调查方法等。
心理发展方面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发展等内容。
心理健康方面则包括心理问题的预防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
总结:新高考文科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心理学等方面。
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的重要课程之一。
其中,必修一政治是高中政治的基础,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政治课程。
本文将对高中必修一政治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高中必修一政治的第一章,共分为三个部分。
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作用,以及加强学生的道德自觉。
第一部分是政治思想道德的基础知识。
在这一部分,需要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思想道德知识,比如什么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第二部分是法律基础知识。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法律体系,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并具备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第三部分是道德修养。
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生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道德、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等,同时也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面对各种道德困境和挑战。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高中必修一政治的第二章,也是全书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
这一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掌握基本的现代化建设知识。
第一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在这一节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实践成果。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在这一节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制度等。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框架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框架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l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高中九科知识点总结
高中九科知识点总结高中是学生接受普通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做准备的关键时期。
在高中阶段,学生将接触更加深入和专业化的学科知识,为此需要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知识面。
以下是对高中九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知识点的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学科的核心知识。
语文语文作为一门涉及语言文字、文学和表达能力的学科,其核心知识包括语法、修辞、篇章结构、诗词鉴赏、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等。
学生需要通过多读、多写、多练的方式来巩固语文知识,并注重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数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核心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数学分析、概率论、统计学等。
数学的学习需要注重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和技巧,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英语英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也是学生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工具。
其核心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听力、口语和阅读。
学生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尤其是注重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物理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其核心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
学生需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其核心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化学平衡、溶液化学等。
学生需要注重实验和理论相结合,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规律,培养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生物生物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学科,其核心知识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技术等。
学生需要注重观察和实践,了解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培养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历史历史是了解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过程的学科,其核心知识包括古代史、近现代史、中国史、世界史等。
学生需要注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掌握,了解历史背后的规律和变迁,培养历史意识和文化品味。
地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和自然环境的学科,其核心知识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保护等。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范本高中政治必修四主要涉及中国近现代史和思想道德修养两个模块,内容丰富多样。
下面是对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的总结,以期对学生复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1. 中国近现代史1.1 中国现代化进程1.1.1 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鸦片战争1.1.2 清朝政治改革1.1.3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式洋务运动1.2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2.1 易学与西学1.2.2 新式企业的兴起1.2.3 民族工商业的发展1.3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1.3.1 辛亥革命的起因与进程1.3.2 辛亥革命的成果与局限1.3.3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1.4.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前期发展1.4.2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南昌起义1.4.3 西安事变与抗日战争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1.5.1 中国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1.5.2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1.5.3 中国现代化建设与对外开放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1 基本道德规范与价值追求2.1.1 人的价值追求与道德规范2.1.2 道德准则与道德行为2.2 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1 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进与思想解放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表现2.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的作用与发展2.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3.1 公民权利的概念与种类2.3.2 公民义务的意义与内容2.3.3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与平衡2.4 法律与公民的权益2.4.1 法律的作用与保障2.4.2 宪法与法律的关系2.4.3 公民在法律中的地位与权益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5.1 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与基本原则2.5.2 宪法与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5.3 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构建以上是对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的总结。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也是培养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
高中文综政史地知识点总结
高考文综(政史地)知识点总复习一、政治政治+哲学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一、国家1、本质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1)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最大特点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三、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四、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3)监督权★ 2、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原则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框题:政治生活六、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题:民主选举一、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选举方式及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二、选举方式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1、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2、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三、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1、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重要性(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高中政治知识点
高中政治知识点在高中政治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为您简要介绍一些高中政治的重要知识点。
一、政治理论基础1. 国家与政权: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有着一定的领土、人民和主权。
政权则是国家运行的核心,代表国家的权力。
2. 三权分立:政治权力在国家中被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个独立的部门,以维护权力的制衡和平衡。
3. 民主与专制:民主是指人民通过选举和参与来决策和管理国家事务,而专制则是一人或一小团体掌握国家权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主探索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成就。
三、政府与政治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体系来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力。
2.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通过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合作,参与国家政治建设。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四、经济与政治结合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保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3. 新发展理念:中国提出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1. 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指国家面临的由内外因素造成的不受威胁的状况,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
高一政史地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高一政史地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在高一政史地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政治、历史和地理等领域。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了解和理解社会现象、探究历史变迁以及认识地理环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我对于高一政史地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政治知识点:1. 政治制度: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政治制度,包括集权制、分权制和半集权半分权制。
政治制度影响着国家的治理方式,了解不同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对于我们了解国际关系和政治现象有很大帮助。
2. 政治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府和国际组织等。
我们学习了它们的功能和作用,了解政治组织的结构和职责对于我们理解政治决策和政治参与的过程有很大帮助。
3. 国家政体:我们学习了国家政体的不同类型,如共和制、君主制和议会制等。
了解不同国家政体的特点和优缺点有助于我们探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多样性和民主发展的条件。
历史知识点:1. 古代文明:我们学习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包括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了解古代文明对于我们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和了解不同文化的多样性有很大帮助。
2. 世界历史时期:我们学习了世界历史的不同时期,如古代、中世纪、近现代等。
了解世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事件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变迁和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有很大帮助。
3. 中国历史: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等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成就。
了解中国历史对于我们了解国家发展和历史传承有很大帮助。
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包括地球的构造、气候与气象、自然资源等。
了解自然地理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环境和关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人文地理:我们学习了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包括人口与人口迁移、城市与农村、交通与迁徙等。
了解人文地理对于我们认识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有很大帮助。
3. 地理区域:我们学习了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如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口经济状况。
高中史地生知识点总结
高中史地生知识点总结一、历史教科书内容梳理1. 中国古代史概述从远古先民猿人时代到夏商周时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包括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史的一些重要时期,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变革、秦汉时期的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隋唐时期的盛世等,加深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
3. 中国古代史的文化传统讲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农家、墨家等各种思想家及其学说的影响等内容。
4. 中国古代史的国际交往介绍了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流和贸易,包括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各种交流,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等重要内容。
5. 中国古代史的科学技术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科学技术成就,包括农业、制陶、制铁、造纸、火药等方面的发明和发展的历史。
二、地理教科书内容梳理1. 自然地理介绍了中国的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的内容。
2. 人文地理介绍了中国的人文地理,包括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地理分区等方面的内容。
3. 区域地理介绍了中国各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包括东部沿海地区、黄淮平原、江淮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西藏地区等方面的内容。
4. 城市地理介绍了中国各大小城市的地理特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等重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5. 地理资源介绍了中国的地理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三、生物教科书内容梳理1. 细胞生物学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器、核糖体、溶酶体等方面的内容。
2. 遗传学介绍了遗传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包括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突变等方面的内容。
3. 生物进化介绍了生物的进化过程,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适应性进化等方面的内容。
4. 生物生态介绍了生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包括生态系统、生态圈、生物多样性、生态适应、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内容。
政史地会考知识点总结
政史地会考知识点总结政史地课程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试内容涵盖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个学科,是中考和高考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
政史地学科的考试内容包括了中国政治制度、历史事件、地理知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基础理论。
一、政治知识点1. 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构成和运行机制。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国家机构、政府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体制改革、法律法规等内容。
2.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指对政治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共党史、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
3. 政治实践政治实践是指政治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运用。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政治活动、党的建设、反腐倡廉、政治风险、社会治理等内容。
二、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
2.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的另一个重要时期,包括清朝末年、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旧中国社会的崩溃、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等多个历史时期。
3. 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是世界各国历史的总称,包括古代世界历史、中世纪世界历史、近代世界历史等多个历史时期。
4. 历史事件历史事件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战争、革命、政治运动、社会运动等。
5. 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包括宗教文化、艺术文化、语言文化、文化传统等。
三、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指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水资源、气候气象、植被植物、动物等。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指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人口、城市乡村、农业、工业、交通、商贸、文化教育等。
3. 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指地理环境的信息数据,包括地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等。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归纳高中政治怎么提高成绩?提高记忆对高中政治内容有很大的帮助,高中学生可以把重点知识点分类整理,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有哪些?一起来看看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归纳,欢迎查阅!高考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总结经济学:1、价格由购买力决定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17、消费决定生产哲学部分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10篇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10篇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1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1.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①中国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并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是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是中华文化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①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③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结合新时代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牢牢掌握意识工作的领导权。
史政生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史政生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于历史、政治科目的学习也不例外。
为了帮助史政生更好地掌握高一阶段的知识点,下面对高一历史和政治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
历史部分:1. 古代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古代史是历史学科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人类社会的起源、古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历史等。
2. 近代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近代史是指从近现代起至20世纪的历史,其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等重要内容。
3. 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归纳总结历史人物和事件是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和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例如中国古代的明朝、清朝、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等。
政治部分:1. 政治理论的归纳总结政治理论是政治学科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包括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政党、选举、政治信仰等。
2. 国际政治的归纳总结国际政治是指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包括国际政治组织、国际法律、国际经济合作等。
3. 政治制度的归纳总结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基本政治组织形式,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行政制度等。
总结:高一历史和政治的学习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们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结合教材、课堂教学和其他辅助资料,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例如绘制思维导图、制作学习卡片等方式,以帮助记忆和加深理解。
通过对历史和政治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史政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他们还应注重拓宽学习渠道,积极参加相关的讨论、辩论活动,以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和思考能力。
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中,史政生们才能真正掌握高一历史和政治的知识点,为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政治是我国高中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
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政治、政治经济学、法律、政治制度以及中外政治史等方面的掌握能力。
为了备战高考,我们需要总结归纳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方便考生快速查找备考资料。
一、政治理论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文化、国家安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思想道德修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公民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
2.法律基础:宪法、民法、刑法、和案例分析等。
三、世界政治1.世界政治概览:西方政治体制、发展中国家政治、全球化、经济体系等。
2.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四、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定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资源配置、经济增长、市场调理等。
2.现代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门槛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五、政治制度1.中国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国家机构、人民防空、群众自治组织等。
2.其他政治制度:议会制、总统制、君主立宪制、代表制等。
六、中外政治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
2.世界政治史:欧洲史、美国史、日本史、非洲史、拉美史等。
以上内容是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备考。
同时,考生还应通过阅读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书籍,积累知识和经验。
备考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持之以恒,努力实现高分通过。
政史地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
政史地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政史地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也是高考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
政史地的考试内容包括政治、历史和地理的知识点,内容广泛且深入,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政史地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有所帮助。
政治知识点在政治方面,主要包括国家制度、政治理论和国际政治等方面的知识点。
国家制度包括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政权机构,其中主要包括国家的三权分立、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等,此外还包括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决策机构等。
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还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国际政治方面,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现状和国际政治关系等。
历史知识点在历史方面,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近现代史等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历史时期,其中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知识点。
近现代史包括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革命等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进程。
世界古代史包括古代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等历史时期,其中包括历史事件、文明和文化等。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欧洲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世界两次大战、冷战和第三世界等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进程。
地理知识点在地理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形成和地球结构、地球的物质组成和能量循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问题、城市与城市化、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社会生活与文化发展等。
此外还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环境保护和地理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以上是政史地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有所帮助。
政史地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考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做好复习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 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3)高纬环流: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
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
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
△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
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
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
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
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