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记忆口诀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记忆口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药的知识与技能,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简单易记的口诀来帮助记忆。
下面是一些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记忆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中药基础知识口诀1. 中药分类要记牢,草本、动物、矿物。
2. 草本分四部,根茎、叶花、果实。
3. 动物药有三类,虫兽鸟,皮骨肉。
4. 矿物药有石、金、砂,记住它们的名。
二、中药炮制技能口诀1. 煎药要掌握,水煎、蜜炙、醋制。
2. 水煎分三法,先煮、后煎、煮沸。
3. 蜜炙要加糖,炙烤后再炖煮。
4. 醋制要加醋,炮制后再煎煮。
三、中药常用配伍口诀1. 同类药不宜,异类药相宜。
2. 相宜药可配,相克药要禁。
3. 药性相反宜相配,药性相同要分开。
4. 五味配伍要搭配,酸甘苦辣咸。
四、中药常用功效口诀1. 补气药有人参,养血药有当归。
2. 清热药有黄连,解毒药有连翘。
3. 止咳药有川贝,化痰药有半夏。
4. 安神药有黄连,利水药有茯苓。
五、中药常见禁忌口诀1. 孕妇忌服药,小儿慎用药。
2. 老人用药要谨慎,体弱者少用药。
3. 药物过敏要避免,药物相克要禁忌。
4. 服药要量力而行,不可过量滥用。
六、中药药材辨识口诀1. 草本药要看叶,根茎要看形。
2. 动物药要看皮,骨骼要看形。
3. 矿物药要看色,质地要看形。
4. 辨识要仔细,不可马虎行。
以上是一些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记忆口诀,通过口诀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掌握中药的相关知识。
当然,口诀只是辅助工具,还需要结合实际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的中药知识与技能。
希望大家能够善于总结和运用口诀,更好地学习和应用中药知识,为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做出贡献。
中医知识点学习记忆法

中医知识点学习记忆法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想要学习掌握中医知识点,可以采用以下记忆法。
一、分类记忆法
二、场景记忆法
将中医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生活场景中进行记忆。
可以将中医的经络理论与行走的路线进行对应,将中医的草药与常见的植物进行关联,这样可以使中医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容易记忆。
三、图表记忆法
四、联想记忆法
五、故事记忆法
将中医知识点编成有趣的故事进行记忆。
通过编故事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例,使记忆更加深刻。
比如,可以编一个故事来讲述中医对于其中一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这样可以帮助记忆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六、实践记忆法
七、复习巩固法
中医知识点的学习记忆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通过不同的记忆法进行记忆和理解,加深记忆效果。
同时,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和充足的学习时间,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点。
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

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口诀1牢记中医“四、五、六、七、八”:“四”: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 中药药性四气指寒、热、温、凉。
“五”:中医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为心、肝、脾、肺、肾; 中药药性的五味,辛、甘、酸、苦、咸。
“六”: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热。
“七”: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八”: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的纲领; 中医治疗八法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注:(1) 五脏之脏多指实质性脏器,六腑之腑多指空腔脏器,注意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2) 六种气候表现,如果发生太过或不及,而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就有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这种能使人致病的反常气候叫做六淫。
风为阳邪。
(3) 中药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口诀21.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运化精微,一为运化水液。
2.脾统血的机理,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
3.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通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
4.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 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 ③ 调畅情志活动; ④通调排精与排卵。
5.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6.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7.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
由于肝气有主升发之特性,故其病机以升泄太过为多见,多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
故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8.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故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
肾阳充盛,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生理功能正常,脏腑气化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9.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
中医记忆法

谈中医知识点学习记忆法1、公式记忆尽量将内容归纳为公式:如,表证=肌表证+肺系证,阳虚=气虚+虚寒,阴虚=血虚+虚热。
卫分证=初期+表热,气分证=二期+热盛,营分证=三期+神昏,血分证=晚期+动血+动风。
白喉辨证,风热疫毒证=风热+点状假膜,阴虚燥热=嘶吠+条状假膜,疫毒攻喉=嘶吠+梗阻。
2、浓缩记忆符号把学习内容浓缩为几个字,是一种读书由厚到薄的高层次的学习方法,既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又对这些浓缩了的、较生动的记忆符号有兴趣、印象深。
例如,表证辨证中的肌表证的内容用4个字可概括,寒(恶寒恶风)热(发热)痛(头痛,全身酸痛)浮(脉浮)。
我归纳小儿丹痧诊断抓住4大主证为热、舌、疹、脱(高热、杨梅舌、猩红皮疹、脱皮)。
3、对称记忆大脑思维时对事物关联的对称面很关注,记忆效率高。
如营气是来源于水谷精微行走于脉中的具有营养作用之气,卫气是来源于水谷精微行走于脉外的具有保护作用之气。
任脉行走于前正中线、由下向上,督脉行走于后正中线、由下向上。
腧穴定位找到了内关,手的外侧对称点为外关,大陵与阳池对称,曲泽与尺泽,昆仑与太溪对称,照海与申脉,三阴交与悬钟,阴陵泉与阳陵泉,中脘与中极对称等。
4、对比记忆两者之间多数内容相同,记下一方面以及二者之间差异,就可记下另一方面,并且可以互相促进记忆。
例如四君子汤组成为参术(茯)苓草,而理中丸组成为参术(干)姜草,一字之差。
气血关系与气津关系文字结构相同,气能行血(津)、气能摄血(津)、血(津)能载气。
5、歌诀记忆歌诀记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中医药学习更是如此。
如病脉主病中的弦(脉)主肝胆痰饮痛等,舌苔主病的白苔主表又主寒等,六淫风邪的致病特性:风轻开泄袭阳位,善行变动百病长。
小儿疫毒痢重点为:热惊昏休疫毒痢,毒邪内闭与外脱,黄连解毒(汤)清开灵,参附龙牡来固脱。
6、谐音记忆给相关材料以谐音,可给这材料赋予新意,甚至有趣味,记忆效果特别好,因为学生有好奇心,对此很感兴趣。
中药学记忆口诀汇总

中药学记忆口诀汇总
1.九大属性,归类一览:寒、凉、平、温、热、草、木、果、实。
2.十种性味,记心间:酸、甘、苦、辛、咸,寒、凉、平、温、热。
3.上下同源找谁来,草本上行木下栽:上草下木,同一脏象。
4.1-2-3,四物归元阳:首冠首尾一阳列,四时二薯补元阳,八校三焦化脾胃。
5.五味补五脏,说个归类法:酸补肝,苦补心,甘补脾,辛补肺,咸补肾。
6.五脏三焦先记清,心肝脾补为元气,肺肾为津液频,大肠小肠为排泄。
7.草木父子人共知,草香木瘴为致痒,脉象常见脏腑志,脉停木瘀病不详。
8.俞穴重要记,行气除九方:上巨中街下游边,五滴风池膻中讲,中间五关为肠胃。
9.疏肝解郁按手摸,太冲之半是心肺,大椎风池真头痛,脾胃三阳足下摸。
10.少阳三焦尽心思,阳陵泉地尽心头,五营经络风府位,耳地都是逛得忙。
11.生肌发胎听口诀,体轻理气放权宜,阴阳技倒中心地,四支两关起动机。
12.乾什么嘛至阴阳,手三阴六散香神,兰愈瘴党激发力,夜明亮山
开冲门。
13.数状况与形虚实,辨肾泡非易识,花灵草下是肾阳,半幅土当分
虚实。
14.五汗路痰涎滑,气道萎缩得难受,热证从来皮肤烂,风户饮食散
寒湿。
15.风湿寒湿各有区,太阳病恶心无味,阳明脉络有损纤,少阳见此
便吓跳。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学记忆口诀,通过口诀的形式可以帮助记忆中
药学的知识点。
当然,掌握中药学还需通过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中医备考记忆技巧

中医备考记忆技巧一、联想记忆法中医里有好多东西都可以靠联想来记忆呢。
比如说中药的功效,像麻黄,它能发汗解表,就联想一个人感冒了,裹着厚厚的被子(麻黄的茎是一节一节的,像小被子),吃了麻黄就出汗把病邪赶跑啦。
再比如当归,这名字就很有故事感,联想一个离家很久的人要回家了,当归可以补血活血,就像让身体里的气血都能顺畅地归位。
还有那些经络穴位,足阳明胃经,你可以联想胃就像一个大口袋,这条经络就像给胃输送营养的管道,从脚开始一直到脸上。
这样一联想,就很容易记住这些知识点啦。
二、口诀记忆法口诀可是个好东西。
像中医的脉象,浮脉轻轻按就能感觉到,就记“浮如木在水”。
沉脉要重按,就记“沉行筋骨间”。
还有中药的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个口诀背熟了,在用药配伍的时候就不容易出错。
再比如方剂组成的口诀,四物汤“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朗朗上口,背起来特别快。
三、对比记忆法对比着来记特别清晰。
比如寒性药和热性药,寒性药像石膏,能清热泻火,而热性药像附子,能回阳救逆。
把它们的功效、主治病症放在一起对比,寒性药多用于实热证,热性药多用于虚寒证。
还有虚证和实证,虚证的人往往面色苍白、身体虚弱,实证的人可能面色发红、声音洪亮。
对比着去分析它们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这样在考试的时候遇到鉴别诊断的题目就不怕啦。
四、画图记忆法如果觉得中医的理论很抽象,那就画图。
比如说五行学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画成一个圈,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再用箭头表示出来。
还有人体的经络走向,在自己身上画或者画在纸上,把穴位标注出来。
这样看着图来记,比单纯死记硬背好多了。
五、故事记忆法把中医知识编成故事。
例如讲黄帝内经的诞生,可以想象黄帝是一个很爱探索生命奥秘的人,他找了岐伯这些大臣,一起探讨人体的生理病理,然后把这些对话记录下来就成了黄帝内经。
再比如说一个小方剂的故事,有个人老是咳嗽,医生用了什么药,怎么配伍,最后把病治好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记忆故事。
中医速记歌诀大全

中医速记歌诀大全如下:
中医经典四句话,其中包含十大补法八种伤,四句歌诀要牢记;培土生金是关键,
反佐异功与理阴,
四君子汤与六味丸,
金匮肾气丸接近。
虚则补其母,
泻实子母法,
虚实兼备有肾气,
阴阳互损是难点。
生脉人参五味梅,
温胆桂味酸枣仁。
四物川芎芍药地,
滋养肝肾阿胶归。
六味地黄丸做法,
山药山萸泽地皮,
丹皮苓泽是伴侣,
阴虚火旺要加知。
心肾交融在滋阴,
六味丸内加肉桂。
八种伤食和六腑,
再加七种水饮症,
伤食内加消食药,
内加茯苓理中苓。
寒饮要加温化剂,
苓桂术甘善治心悸病。
血得热而行得寒凝,活血散瘀又止痛。
中药速记口诀

中药速记口诀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种类繁多,对于初学者来说记忆起来并不容易,因此,速记口诀成为中药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速记口诀,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记忆中药知识。
1. 味之道中药的性味是指它们的味道和性质。
根据中药的性味,可以判断它们的功效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性味速记口诀:甘草甘平稳,苦寒谨记住。
酸果鞭络膈,辛气浮表滩。
辛温多毛利,咸软不急嗜。
苦降火通经,咸软平积能。
甘草甘温血,苦寒解毒功。
酸苦降气急,甘味补中固。
2. 形之记中药的外形特征也是识别和记忆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一些中药形态速记口诀:柴胡善生半圆心,人参花叶状心寄人。
银杏像鱼尾,川贝像灰沙。
鸡血藤细长悬尾巴,石斛似鹿角牡丹花。
枸杞小红瓜,决明子刺状。
3. 功之诀中药的功效是指它们对人体疾病的调理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药功效速记口诀:当归益血脉,黄连胃火灭。
川芎舒经脉,柴胡解郁气。
黄芪补正气,人参壮元气。
升麻发汗血,当归养血气。
4. 药之益中药的主要作用是调理和保健,以下是一些中药药性速记口诀:白斩药材皆可消,煮炖煮炒可美味。
炮制汤剂更专科,药食同源好养人。
蜂蜜浸泡药多甜,猪骨炖汤滋补人。
这些中药速记口诀只是一部分常见口诀的介绍,通过记忆这些口诀,我们能更快地掌握中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效,我们还需要通过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来进一步了解。
希望读者们通过这些速记口诀的帮助,能更好地学习和应用中药知识,从而提高中医药领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硕士研究生医学考研:中医基础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博傲整理中医考研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今天医学考试在线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中医考研记忆要点,准备参加2016考研的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种记忆方法进行中医考研复习。
1、公式记忆
学生反映中医难学,太灵活,无规律可寻,无公式可用。
在辨证的教学中我尽量将教学内容归纳为公式:如表证=肌表证+肺系证,阳虚=气虚+虚寒医学考试在线,阴虚=血虚+虚热。
卫分证=初期+表热,气分证=二期+热盛,营分证=三期+神昏,血分证=晚期+动血+动风。
白喉辨证风热疫毒证=风热+点状假膜,阴虚燥热=嘶吠+条状假膜,疫毒攻喉=嘶吠+梗阻。
这样学生有规律可寻,有公式可用,可以纲举目张,从而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2、浓缩记忆符号
把学习内容浓缩为几个字,是一种读书由厚到薄的高层次的学习方法,既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又对这些浓缩了的、较生动的记忆符号有兴趣、印象深。
例如表证辨证中的肌表证的内容用4个字可概括,寒(恶寒恶风)热(发热)痛(头痛,全身酸痛)浮(脉浮)。
十二正经的子午流注次序内容多,可概括为12个字来记,肺大胃脾(比)心小(少)、膀肾(心)包(三)焦胆肝,1~2分钟内可记下来。
又如手足太阴经阳明经行走于四肢的前线,我把这浓缩为3个字为太阳前。
这样记,字又少,又生动。
四逆散组成为柴(胡)(白)芍枳(实)(甘)草4个字。
我归纳小儿丹痧诊断抓住4大主证为热、舌、疹、脱(高热、杨梅舌、猩红皮疹、脱皮)。
3、对称记忆
大脑思维时对事物关联的对称面很关注,记忆效率高。
如营气是来源于水谷精微行走于脉中的具有营养作用之气,卫气是来源于水谷精微行走于脉外的具有保护作用之气。
任脉行走于前正中线、由下向上,督脉行走于后正中线、由下向上。
腧穴定位找到了内关,手的外侧对称点为外关,大陵与阳池对称,曲泽与尺泽,昆仑与太溪对称,照海与申脉,三阴交与悬钟,阴陵泉与阳陵泉,中脘与中极对称等。
4、对比记忆
两者之间多数内容相同,记下一方面以及二者之间差异,就可记下另一方面,并且可以互相促进记忆。
例如四君子汤组成为参术(茯)苓草,而理中丸组成为参术(干)姜草,一字之差。
气血关系与气津关系文字结构相同,气能行血(津)、气能摄血(津)、血(津)能载气。
5、歌诀记忆
歌诀记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中医药学习更是如此。
如病脉主病中的弦(脉)主肝胆痰饮痛等,舌苔主病的白苔主表又主寒等医学考试在线,六yin风邪的致病特性内容多,我把这编成:风轻开泄袭阳位,善行变动百病长。
我概括小儿疫毒痢重点为:热惊昏休疫毒痢,毒邪内闭与外脱,黄连解毒(汤)清开灵,参附龙牡来固脱。
6、谐音记忆
给相关材料以谐音,可给这材料赋予新意,甚至有趣味,记忆效果特别好,因为学生有好奇心,对此很感兴趣。
例如麻黄汤四味药概括为干妈贵姓(甘草麻黄桂枝杏仁),十二正经的子午流注次序肺大胃比(脾)心少(小)、膀肾包交(焦)胆肝。
7、身体标记记忆
在腧穴教学中我提倡学生在身体上把腧穴定位用钢笔标点在身体上,例如合谷、手三里、内关、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地仓、颊车、太阳等穴。
这样生动形象,又可在教室、宿舍时时复习回忆,又可互相提问,大大促进记忆,还可在课堂上抽查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8、列表记忆
将重要内容列表,是人们常用的学习方法,可促进记忆,在中医药的学习中亦如此。
例如方剂或者中成药的主治、特点,可列表说明。
中医儿科学发展史学术成就内容多,也可将重点内容列表记忆。
9、图示记忆
本法也是常用的促进记忆的学习方法,如中医水饮代谢图。
临床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内容多,不好记,如果设计成简炼的图则有助于记忆。
又如,画出腹部,在腹中线上可标出中脘、神阙、气海、关元、中极、天枢、梁门等穴位,同理在面部、四肢可标记许多腧穴,是记忆腧穴定位的好方法之一。
10、重点记忆
一个学期开设7~9科课程,如果不抓住重点,面面俱到,是学不好、记不住的。
作为有经验的教师要突出重点,要求学生记下重点,学生做到这一步就不错了。
有一些老师要求学生记下全部内容,这加重了学生负担,并且使学生在这一科花费太多精力而影响别的学科学习。
例如中药学的重点为每味中药的功效,如果每一味药的归经、性味都要记,负担太重了医学考试在线,并且功效与归经、性味联系密切,由功效可大致逻辑推理推出归经、性味。
因此学习中药学应抓住分类,每药功效、每药的特点。
有的药功效较多时,可用8个字左右记下其主要功效,这样可以记得牢。
11、袖珍本记忆
作为一个进取的学生,把重点内容记在袖珍本上,散步等闲散时间拿出来记忆是一个好方法。
12、互问互答记忆
两个或几个同学之间,在室外、在宿舍互问互答,轻松有趣,既增进友谊,又促进记忆。
13、闭目回忆
在睡眠前,闭上眼睛,把重点内容过过“电影”,可复习记忆,有时又有催眠效果。
14、遮盖回忆记忆
把名词解释、简答题的题目内容放在左边标上页码看题目想答案,或者看自测题的题目,遮盖答案,回忆答案,尽量不要看答案,促进记忆,实在想不起来才看答案,这样效果好。
多数学生把答案填进自测题内,这种做法不好,起不到促进回忆记忆的效果,应把答案放在另一个地方。
中医考研知识点梳理对于系统性记忆十分有必要,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不断地总结性记忆,提高复习效率。
预祝同学们复习顺利,取得满意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