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化学的发展及其展望
我国海洋视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海洋视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海洋拥有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对于一个海洋大国来说,探索、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近年来,我国海洋视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分析我国海洋视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并展望未来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海洋视野发展现状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我国对海洋的关注度逐渐提升,海洋视野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首先,我国加强了海洋资源的调查与勘探。
近年来,我国海洋科考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科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科学考察活动,深入了解我国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
其次,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
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我国积极倡导和参与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建设,并且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国还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以及海洋经济。
中国海洋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为海洋科技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我国海洋经济也不断增长,海洋产业链逐渐完善。
未来趋势分析未来,我国海洋视野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首先,加强海洋资源勘探与保护。
随着全球自然资源的减少,海洋成为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
未来,我国将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勘探与保护,通过技术手段优化资源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应用。
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视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投入,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开展深海、极地和蓝色生态等领域的研究。
同时,我国还将重点培养和引进海洋科技人才,加强人才交流与培养。
第三,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需要国际合作与交流。
未来,我国将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国还将加强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建设和维护,保护我国在海洋领域的权益。
最后,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经济是我国发展海洋视野的重要支撑。
未来,我国将加大对海洋产业链的发展和优化,推动传统海洋产业向高端、智能化和绿色发展转型,培育新兴海洋产业,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拥有着84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加速,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等。
海洋综合管理策略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一、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1、海洋资源潜力巨大中国海域有利于渔业发展的渔场总面积达430万平方千米,东海、南海、黄海都是富饶的渔场。
我国沿海盛产贝类、藻类、海参、珍珠、鱿鱼等海产品,已经成为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宝库。
除了渔业资源,中国的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潜力巨大。
2、海洋资源开发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些地区存在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环境污染、渔业资源枯竭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3、海洋科技装备先进我国在海洋科技装备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有自主研发的深海探测器、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船等高科技装备。
这些科技装备的发展,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中国海洋综合管理策略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海洋环境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
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确保海洋生态平衡。
2、科学利用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是海洋综合管理的核心任务,需要建立健全海洋资源开发的管理规划体系,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开发计划,合理利用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资源。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积极推进海洋产业的发展,培育海洋经济新业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海洋旅游、海洋能源等产业。
加强海洋法治建设,为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4、加强国际合作海洋综合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海洋法的发展与实施。
海洋中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
海洋中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论文寻找海洋中药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一下五个历史时期开始:1.远古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指公元前1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基本没有文字记载,其资料主要来源于考古学发现。
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生产工具有限,大型船舶与渔具还没有被发明应用,但据考古发现,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2.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风帆的发明,人类具备了更高的航海能力,所发现的海洋资源种类也大大增加。
这一时期的文献中也有关于人们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记载,如《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芒“东狩于海,获大鱼”;又如《史记》卷2《夏本记》有“东渐于海,西被流沙”的记载;又如《诗经》记载“相士烈烈,海外有载”。
3.秦汉时期到了春汉时期,人类的航海能力进一步提高。
如西汉时,中国已经是航海大国,沿岸海上交通很发达,还与日本、印度等有海上往来¨。
同时,古代医家对中医临床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著作相继问世,中医药理论日趋成熟完备,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
4.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与交流日益繁荣。
相应地,中医药学也迅速发展,开始进入全面整理、充实和分化提高的阶段。
这一时期,政府开始主持编修本草,从而形成了官修本草和民间本草两个系列。
5.明清及民国时期明清时期,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航海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外医药交流也进一步扩大。
明代,首次出现了海洋养殖。
到了清代,由于清政府的闭关自守,阻碍了经济、文化、科学和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中医药学的发展也相应变缓。
在清代数百年时间里,海洋中药的数量增加很少,仅《本草纲目拾遗》增加了海参、海龙、带鱼、麒麟菜等1 1种海洋中药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渔业迅速发展,海洋资源普查、水产养殖、海洋药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等一系列工作随之展开,人们对海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借助现代科学手段,人们对海洋中药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海洋药学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海洋药学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深入认识,海洋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崭露头角。
海洋药学是研究海洋生物中所含有的天然药物及其应用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十分有趣。
本文将从早期的发现与研究开始,探讨海洋药学的发展历程,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一、早期的发现与研究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意识到海洋中存在着许多神奇的药物。
例如,中国古代医学经典《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着大量的海洋药物。
然而,海洋药学的学科体系并未形成,大多数药物的研究还停留在经验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药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对海洋中生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研究,揭示了许多海洋生物具有药用潜力的事实。
例如,从海绵中分离出的一种物质——鳞鞘藻素,具有抗癌作用,引起了人们对海洋药物的广泛关注。
二、海洋药学的发展历程1. 药物发现阶段在海洋药学的发展早期,科学家们主要通过收集海洋生物样本并进行化学分析来发现海洋药物。
他们发现了许多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癌等活性的物质,并进行了初步研究。
这些药物的发现为海洋药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药物开发阶段在药物发现阶段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开始对海洋药物进行开发与利用。
他们通过药理学研究、药物合成等手段,对海洋药物进行改良和优化,以提高药物的效力和稳定性。
这些努力使得许多海洋药物得以应用于临床治疗。
3. 药物应用阶段随着海洋药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洋药物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应用。
例如,海洋药物被应用于抗癌、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对人类健康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海洋药学的前景展望海洋药学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科学认识的深入,海洋药物的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加强。
以下是海洋药学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1. 多样性研究:随着对海洋生物的深入研究,我们将发现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远超我们的想象。
这将为海洋药学提供更多的药物发现机会。
2. 合成药物研究:除了从天然海洋生物中提取药物外,人工合成药物也将成为海洋药学的重要方向。
海洋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 原创论文
海洋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原创论文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利用现状、不足,前景【摘要】: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 管辖的海域十分广阔,共有300万平方公里左右。
其中分布十分广阔的大洋金属结核,以及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这些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也已在东太平洋的C-C区圈定15万平方公里的开辟区,已获联合国的批准。
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海洋产业的状况及发展现状,以及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对发展我国海洋产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并预测我国海洋资源的利用前景。
Our country is a maritime country, sea area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sea is very broad, a total of 300 square kilometer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very broad ocean metal tuberculosis, and plenty of natural gas and oil, which has drawn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our country also has set up a file in the eastern Pacific C-C the delineation of 15 squarekilometers of the open area,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hina's ocean resources, the condition of the Mar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r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cean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predicted the prospect of China's ocean resources.【关键词】:海洋资源资源利用现状发展前景海洋优势【正文】:我国海洋资源的优势和利用现状:海洋是一个富饶而又未被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综合管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综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本文将探讨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海洋综合管理策略,以期为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效率和落实海洋综合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一、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中国拥有辽阔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能源资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近年来,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中国海域潜在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量丰富。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包括海上风电、海底油气开发等在内的一系列海洋能源项目,实现了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应用。
2. 渔业资源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大国之一,中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同时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渔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促进了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中国海域富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海底金属、沉积物等。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加大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4.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资源中的一大特色,也是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中国不断加大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科研力度,推动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二、海洋综合管理策略海洋综合管理是指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海洋综合管理策略,以提升海洋资源开发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1. 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中国加强了对海洋权益的维护,不断完善海洋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构建了一整套涵盖海域使用开发、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了对各类海洋活动的监管。
内地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未来展望
内地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未来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内地人民对于海洋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作为一个拥有大约18000公里海岸线的国家,内地海洋资源的开发有着巨大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力。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水平限制,内地海洋资源开发一度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本文将就内地海洋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一、内地海洋资源的现状内地海洋资源丰富,其中包括了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
但是,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
例如,内地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全球渔业生产量最大的国家。
但是,内地渔业的发展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大规模、密集型捕捞,导致了过度捕捞和资源枯竭的情况。
内地海洋矿产资源则一直以来都是被其他国家开发的对象。
其余的海洋资源如海洋能源开发、海底国际交通运输、旅游业等领域也都处于起步阶段。
在内地海洋资源开发中,技术水平上的瓶颈也给开发带来了很大影响。
例如,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由于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内地企业对于这一领域的投资较少,国内深海油气勘探领域存在较大的技术和资金瓶颈。
其它海洋技术设备如立管(Riser)等较先进的留水系统都需进口。
此外,还有海洋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对内地海洋资源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内地海洋环境污染逐渐严重起来,包括垃圾、塑料垃圾、化学物质等污染物的排放,对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消耗了海洋资源。
这就需要厉行环境保护,从源头上减小海洋环境的污染,保障海洋生态系统和资源的持续利用。
二、内地海洋资源开发的未来展望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内地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不容乐观。
首先,在渔业领域,内地应该探索出以可持续性为原则的捕捞方式,加快转型调整捕捞产业结构,发展多样化、综合化生态渔业,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为此,需要加强大型渔业企业和小型渔民合作、共同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海洋渔业发展机制。
其次,在海洋矿产资源领域,内地应该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模式,加强与其它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支撑地球宜居性的关键空间,是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
海洋是地球气候系统的调节器,对地球系统的热量循环、水循环、物质循环等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深入认识海洋动力过程及能量物质循环过程是理解和应对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的关键。
海洋也孕育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服务功能和价值,认识蓝色生命系统过程与规律、合理开发和保护蓝色生物资源是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人类对能源、粮食、空间、矿产、淡水等资源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温室气体、污染物(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塑料)等排放量增加,地球气候系统正在急速变化,环境和生态系统正在迅速退化。
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兴衰。
然而到目前为止,广袤深邃的海洋只有5%的区域被人类探索。
未知的海洋蕴藏着无尽的资源,是重大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摇篮。
海洋独特的生命过程,特别是热液、冷泉以及深海暗生命系统等一系列重大发现,颠覆了人类对于生命极限的认识,有望通过人类的探索解答地球生命起源这一终极问题。
海洋作为地球系统的〃血液〃,是联系地球系统各圈层的纽带(图1),开展以海洋为核心的多圈层耦合研究,是催生地球科学重大发现、创建和发展地球系统科学新理论的必由之路。
图1地球系统多圈层耦合小意图自20世纪中期以来,围绕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海洋科学界以国际合作的方式发起了一系列国际大科学计划,例如海洋与气候方面的世界海洋环流实验(WoCE)、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方面的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JGoFS)和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计划(G1oBEC),海洋地质和地球系统科学方面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等。
这些国际大科学计划极大地推动了海洋科学各个分支的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海洋药物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良反应Œ可见其毒性极低»—½7小结木贼科植物约“•种Œ但有关该科植物药理活性研究的报道迄今仅限于问荆!木贼!草问荆等几种植物"它们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肝炎及多种癌症等方面Œ显示了较强的药理活性Œ值得研究开发"鉴于已报道的几种木贼科植物具有多方面药理活性Œ有必要结合化学研究对同科其它植物进行药理活性筛选Œ寻找类似或新的有效成分Œ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木贼科植物"参考文献‘李淑惠Œ李德坤Œ李平亚Œ等1中草药Œ’•••Œ“‘ˆ—‰š附‘’’常福文Œ苏云明Œ华英圣Œ等1中西医结合杂志Œ‘™˜•Œˆ‘’‰š—””“苏云明Œ杨延秀Œ孙茂才Œ等1中医药学报Œ‘™˜“Œˆ’‰š”””张世芳Œ何功倍Œ李乐真Œ等1湖北中医杂志Œ‘™˜’Œˆ’‰š”“•西安医学院药理教研组1陕西新医药Œ‘™—–Œˆ–‰š•™–范乐明Œ蔡海江Œ陈毓华1中国循环杂志Œ‘™˜—Œˆ’‰š““‘—徐朝峰Œ边学义Œ由丽华Œ等1中国中药杂志Œ‘™™“Œˆ‘‰š•’˜孙国桢Œ赵更生Œ张万年Œ等1陕西新医药Œ‘™—–Œˆ•‰š•“™孙茂才Œ苏云明1中医药学报Œ‘™—™Œˆ”‰š‘‘•常福久Œ闻杰Œ季宇斌Œ等1中药药理与临床Œ‘™™’Œ˜ˆ增刊‰š’“‘‘杨波Œ苑艳光Œ张良1佳木斯医学院学报Œ‘™™—Œˆ–‰š˜’‘’李淑玉Œ党月兰Œ王俊秋Œ等1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Œ‘™™’Œˆ‘‰š–—‘“徐朝峰Œ孙丽立Œ岳云来Œ等1中草药Œ‘™™“Œˆ˜‰š”’–‘”江苏新医学院编1中药大辞典1上册1上海š上海人民出版社Œ‘™——š™”•‘•林子森1国外医学参考资料2药学分册Œ‘™—•Œˆ“‰š‘””‘–-ÏÍÐÏ΢Ž¦Ò¤ÅÍÁÎÄŦ²Œ‘™˜˜2•˜2‘Œ¡ÐÐ̘—ö‘””•‘—¯ÔÁ-Œ¹ÏËÏÇÁ×Á¹Œ´ÁÎÁËÁ®Œet alŽª°¡ÐÐÌŽ™–ö‘”’Œ’™—Œ‘™™–2••2‘“‘˜¹ÏÓÈÉÄÁªŒ«ÉÔÁÍÕÒÁ«Œ¹ÏËÏÇÁ×Á¹Œet alŽª°¡ÐÐÌ™•ö‘™–Œ’•’Œ‘™™•2•—2•—‘™-ÁÍÅÄÏÒÁ«´Œ§ÙÓÅÊÎÏÖÁ©¤Œet alŽ¤ÏËÌ¡ËÁÄ®ÁÕË¡ÚÅÒÂŒ‘™™•2‘™™–ˆÐÕ‘™™–‰Œ•‘2•’š‘—•’•清水岑夫1国外医学2中医中药分册Œ‘™™•Œˆ“‰š“”’‘´ÁÍÕÒÁ«Œ-ÉÚÁÔÁÎÉŒ«Œ¯ÄÁ-ÁÙÕÎÉŒet alŽª°¡ÐÐÌ™–ö“’™‘•—Œ‘™™–2‘‘2’–ˆ‘™™™2‘‘2’”收稿‰海洋药物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ˆ•‘˜••”‰李靖X深圳源政药业有限公司郑意端摘要简要介绍了海洋药物的发展概况!发展前景及中国在海洋药物研究和开发方面的现状!水平和存在的问题Œ显示了海洋药物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海洋药物国内现状应用展望海洋生物的数量占地球生物种群数量的˜•…以上Œ在海洋复杂而恶劣的生态环境中Œ为了生存和发展Œ经过长期的进化Œ产生了与陆地生物不同的代谢系统和体内防御体系Œ存在大量的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特异!陆地生物无法比拟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Œ’½Œ因而吸引了众多科学家从海洋天然产物中寻求治疗药物"1海洋药物的国外发展概况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始于‘™–”年日本学者对河豚毒素ˆÔÅÔÒÏÄÏÔÏØÉÎŒ´´¸‰的研究Œ而于‘™–˜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抗癌活性筛选使海洋药物的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½"®©£每年要研究和检测上万个不同的天然产物Œ其中‘ö”来自海洋生物"研究表明Œ从海洋植物和动物中提取极有应用潜力的新化合物是真正可行的"如从海洋生物中分离获得一种头孢霉菌株Œ后经进一步的研究发展Œ采用半合成方法合成出系列的头孢类抗生素Œ其中头孢菌素钠ˆÃÅÐÈÁÌÏÓÐÏÒÉÎÎÁ2ÔÒÉÕ͉成为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并开发成功的第一个/海洋新抗0Œ开创了开发海洋新抗生药的先例"从海绵中获得海绵尿嘧啶核苷ˆÓÐÏÎÇÏÕÒÉÄÉÎʼnŒ后研究成功合成方法Œ获得有效抗癌药物阿糖胞苷ˆÁÒÁÂÉÎÏÓÉÄÅÃÙÔÏÓÉÎÅŒ¡ÒÁ2£‰Œ目前在市场上获得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条件所限Œ在深海对海洋生物取样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以及研究技术的限制Œ发现的药物种类远不如陆生的多Œ发展速度相形之下也比较缓慢»”½"直到˜•年代后期Œ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Œ先进X¡ÄÄÒÅÓÓš¬ÉªÉÎÇŒ³ÈÅÎÚÈÅήÅÐÔÕÎÕÓ¢ÉÏÔÅÃÈÎÉÑÕųÔÏÃˣώ¬ÔÄŽŒ³ÈÅÎÚÈÅÎ李靖女Œ‘™˜™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Œ硕士"主要从事新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Œ特别是海洋药物的开发"目前正在进行海洋˜–“课题/牡蛎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0的研究"作为项目经理负责的二类抗肿瘤新药/博宁0获广东省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东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设备不断问世Œ研究技术不断完善Œ再加上现代化的贮藏!药物制剂技术Œ尤其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Œ使海洋药物的广泛开发成为可能"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获得不少具有突破性的成果Œ已从海葵!海绵!腔肠动物!被囊动物!棘皮动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得到多种新型化合物Œ主要生物活性表现在抗菌!抗病毒!止血!镇痛!抗炎!抗肿瘤和心血管等方面»‘Œ“*•½"如从海蛤Cycl in a s inens is提取的蛤素ˆÍÅÒÃÅÎÅÎʼn有很好的抗癌作用»“Œ”½›存在于海鞘T r id id en m u n s ol id u m中的膜海鞘素ˆÄÉÄÅÍÎÉΉ为强的抗肿瘤!免疫抑制剂»”½›从鲸鲨软骨中提取的–2硫酸软骨素ˆÃÈÏÎÄÒÏÉÔÉÎÓÕÌÆÁÔÅ¡‰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½"另外尚有从黄海葵A nthop l eura x ant h og r am m ica¢提取的新型强心药物海葵毒ˆÁÎÔÈÏÐÌÅÁÒÉΉ¡和¢»–Œ—½Œ从鱼类提取的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廿碳五烯酸ˆ¥°¡‰和廿二碳六烯酸ˆ¤¨¡‰»‘Œ˜Œ™½等"其中如膜海鞘素等已进入临床研究"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药用资源Œ当今世界各国有关专家和学者已将寻找新药的目光和研究的重点!方向逐步转向巨大的海洋Œ以开辟新的药源»•½"目前工作多数由美!日!欧洲的科学家联同国外一些著名的大制药公司如史克!施贵宝等共同进行"从目前海洋生物药物开发情况来看Œ藻类及海绵!软体生物!藻苔虫等一系列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某些海洋植物最有可能成为’‘世纪新型海洋药物来源"人们期待从海洋中获得攻克疑难病症的海洋新药Œ更好地为人类服务"2海洋药物国内开发现状’1‘发展现状及研究水平š海洋药物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Œ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5神农本草经6载药“–•种Œ其中海洋药物约‘•种"直至李时珍5本草纲目6Œ药物总数达‘˜™’种Œ其中海洋药物近‘••种"我国海岸线长达‘˜•••多ËÍŒ浩翰辽阔Œ海洋生物资源及其丰富"˜•年代开始Œ我国利用高科技手段陆续开发出一些海洋药物Œ包括河豚毒素!珍珠精母注射液ˆ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刺参多糖钾注射液ˆ抗癌‰!海星胶代血浆!角鲨烯!褐藻淀粉硫酸酯!藻酸双酯钠ˆÐÏÌÙÓÁÃÃÈÁÒÉÄÅÓÕÌÆÁÔÅŒ°³³‰»‘•½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国首次提取成功的河豚毒素Œ可代替吗啡!杜冷丁等起止痛作用Œ不成瘾Œ并有镇痉!降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Œ藻酸双酯钠是我国首创的半合成海洋新药Œ经临床应用证明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粘度综合征的防治具有显著疗效"™•年代之后Œ分离!提取技术更加成熟Œ现代研究手段更加先进Œ运用海洋生物工程技术先后发现甘糖酯ˆÐÒÏÐÙÌÅÎÅÇÌÙÃÏÌÍÁÎÎÕÒÁÔÅÓÕÌÆÁÔÅŒ°§-³‰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取得满意的疗效Œ并具有抗凝!降血脂等作用›/海葵素¡°2±0强心多肽的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0重点攻关项目›中山大学从’•种软珊瑚及•种海绵中提取!分离!测定了””种新化合物结构Œ发现了一批具有显著药理作用的海洋天然化合物Œ分别具有抗肿瘤!解毒等作用Œ以及牡蛎等具有保健作用›福建海洋研究所首次发现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海洋新抗生素"这些成果均居国内外领先水平Œ科研成果显著Œ并涌现出一批从事海洋医药!保健食品!新材料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能高效表达螺旋藻蛋白!藻胆蛋白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从中华大蟾蜍中分离出‘—种化合物Œ其中部分为新发现的化合物Œ在国家/七#五0重点科技攻关成果鉴定会上被评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一级成果›从螺旋藻中分离提取的多糖和蛋白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杀伤作用Œ并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等"’1’存在的问题š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并不太大Œ但从国内海洋药物的整体发展来看Œ多数科研成果仅停留在研究阶段Œ且基础研究为多Œ成果应用研究少Œ故难以向生产转化Œ虽然研究水平已属先进Œ某些成果亦为国内外领先Œ但科研与产业化脱节Œ产业化进程慢Œ无法产生预期效益"这一方面是由于研究单位对于成果的转化不够重视Œ在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力量投入太少Œ同时也与国内大型制药企业较少介入该领域有关"3展望我国有‘’亿人口Œ是个医药品需求大国Œ医药市场巨大Œ但目前国内新药研究多以仿制国外药品为主"随着国内进一步改革开放及今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Œ对于西药的仿制将越来越困难Œ同时企业将面临国外著名大制药公司的强力竞争ˆ世界最大的’•家制药企业已有’•家在中国设立了合资厂‰Œ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Œ研制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今后除了要重视产业化的研究发展之外Œ我们尚可借助企业的优势Œ加上国内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临床上急需的具有特色的新产品"这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家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Œ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大型制药企业作为海洋药物示范基地Œ参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产业化Œ加速产业化进程"另外Œ在我国中药宝库里有大量的组方Œ若再配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独特的配方Œ将会具有独到的治疗效果Œ由此制备成的新产品将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Œ有望为中国企业在世界制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参考文献‘石建功Œ范晓1中国海洋药物Œ‘™™™Œ‘˜ˆ“‰š••’刘雪莉Œ钱伯初1中国海洋药物Œ‘™™—Œ‘–ˆ‘‰š”•“范!晓Œ严小军Œ杜冠华Œ等1中国海洋药物Œ‘™™™Œ‘˜ˆ’‰š”’”关美君Œ丁源1中国海洋药物Œ‘™™™Œ‘˜ˆ‘‰š“’•杜冠华Œ张均田1中国海洋药物Œ‘™™™Œ‘—ˆ”‰š”˜–傅宏征Œ张晓威Œ张礼和Œ等1中国海洋药物Œ‘™™˜Œ‘—ˆ‘‰š‘“—黄伟达Œ王维荣Œ王京端Œ等1中国海洋药物Œ‘™™—Œ‘–ˆ”‰š“™˜¨ÏÌÕ¢ªŽ£-¡ªŒ‘™˜™Œ‘”‘ˆ‘•‰š‘•–“™¤ÁÓ§Ž©ÎÔÅÒÎ̪£ÌÉΰÈÁÒÍÁÃÏÌŒ‘™˜™Œ’—š•–™‘•欧阳玉林1中国海洋药物Œ‘™™™Œ‘˜ˆ”‰š”˜ˆ’•••2•”2‘—收稿‰丹参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概况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ˆ‘‘••‘•‰张向荣X潘卫三大连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胡军摘要概述丹参水溶性成分对消化性溃疡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关键词丹参消化性溃疡药理作用丹参S al via m il t iorrhiz a¢ÕÎÇÅ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干燥根Œ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对许多疾病Œ如冠心病!脑血栓!肝炎!肝硬化等有显著的疗效"李和泉»‘½首先报道了丹参水煎液对大鼠药物性ˆ利血平‰胃溃疡有明显保护作用"自此Œ对丹参在胃酸分泌!胃粘膜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有了多方面进展"笔者拟就这方面工作归纳如下š1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成分丹参的有效成分分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Œ前者为丹参酮类Œ主要有丹参酮Ê2¡!丹参酮É!隐丹参酮!丹参酮Ê2¢!三氢丹参酮É"后者主要是酚酸类Œ包括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甲酯!丹酚酸¡!迷迭香酸!丹酚酸£和¢»’½"在筛选抗溃疡中草药的研究表明»“½Œ丹参水煎液具有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Œ而丹参脂溶性部分无抗溃疡效应"提示丹参抗溃疡作用的有效成分是其水溶性部分"2作用机制’1‘促进胃粘膜粘液分泌和溃疡边缘胃粘膜细胞¤®¡的合成š在正常生理情况下Œ胃肠道的预防和攻击两种因素处于平衡状态Œ防御因子有胃粘膜血流量!胃粘膜屏障!粘液2碳酸氢盐屏障以及前列腺素的保护作用"攻击因子有胃酸!胃蛋白酶原!十二指肠内容物的返流!药物!饮料及食物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攻击与粘膜防御机能平衡失调Œ从而引起消化性溃疡Œ自然人群中大约‘•…的人患过此病Œ•…*‘•…的人胃粘膜反复发生溃疡"王国中»”½等将·ÉÓÔÁÒ大鼠制成乙酸胃溃疡模型Œ然后分为“组"对照组Œ自由饮水‘’–Ä›西咪替丁组Œ溃疡制成后‘*•Ä自由饮用西咪替丁ˆÐ¨–Ž•‰’1”Çö¬Œ–*“•Ä自由饮用‘1’Çö¬Œ“‘*‘’–Ä停药Œ自由饮水›丹参组Œ溃疡制成后‘*•Ä自由饮用’”•Çö¬丹参水溶液Œ“‘*‘’–Ä停药Œ自由饮水"结果表明Œ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过程中凝胶层厚度!胃粘膜细胞增殖率Œ丹参组值均高于西咪替丁组Œ从“•*‘’–Ä的对比值来看Œ丹参组高于西咪替丁组Œ表明丹参水煎液有促进溃疡愈合Œ防止溃疡复发的作用"’1’抗氧化作用和减轻细胞内钙超载š体内实验证实Œ许多类型的胃!十二指肠溃疡与活性氧有关»•½Œ活性氧作为一种重要的毒害因素直接或间接损伤胃粘膜细胞"抗氧化剂对这类胃!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保护作用»–½"体内外实验均表明Œ丹参酚酸¡!¢!丹参素!迷迭香宁酸等对生物膜过氧化均有明显的保X¡ÄÄÒÅÓÓšºÈÁÎǸÉÁÎÇÒÏÎÇŒ¤ÅÐÁÒÔÍÅÎÔÏÆ°ÈÁÒÍÁÃÙŒ³ÈÅÎÙÁÎÇ°ÈÁÒÍÁÃÅÕÔÉÃÁ̵ÎÉÖÅÒÓÉÔÙŒ³ÈÅÎÙÁÎÇ张向荣女Œ‘™™‘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制药系Œ获学士学位"‘™™‘年*‘™™—年就职于辽宁省辽阳药厂Œ负责技术及质量检查工作Œ‘™™–年晋升为工程师"’•••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Œ获硕士学位Œ留校任教"主要研究主向š中药新剂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潘卫三男Œ沈阳药科大学教授Œ药剂学博士Œ研究生导师Œ从事药物新剂型开发与应用研究"。
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经济也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发展方向。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已经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19年已经达到了8.7万亿元。
然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持续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成果过去十年间,中国海洋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其中,海洋产业的发展尤为突出,作为产业链的上游海洋资源开发、中游海洋装备制造和下游海洋服务三个环节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在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旅游等领域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积极支持海洋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推进了海工设备、深海工程、无人潜水器等高端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2019年,中国海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海洋总产量的1/3以上,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存在问题尽管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资源开发压力过大随着海上产业的迅速扩张,资源开发的压力也开始显现。
一方面,海洋资源的有限,过度开发会导致资源枯竭。
另外一方面,沿海地区的工业、农业等经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污水等也容易对海洋环境产生污染和不良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峻的压力。
2.海洋治理不合理发展中的海洋经济存在着一些治理问题,如海洋一体化、海洋行政区划等尚未完善。
相关法规也未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导致一些问题解决不及时,尚未打造出健康、安全、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
3.防灾减灾能力不足海洋在自然灾害和事故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和船舶事故等不可避免的意外事件发生频率较高。
需要强化海上灾难性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海洋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
三、展望未来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长期性、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整合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为此,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出发:1.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进行全面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我国海洋教育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
我国海洋教育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摘要:海洋高等教育在60年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恢复发展、曲折发展、再恢复发展、稳步发展、跨越式发展五个阶段,在国家的海洋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回顾过去60年,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望未来,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将趋于综合化、社会化、多样化和国际化。
关键词:海洋高等教育;发展回顾;成就;展望“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人类进入了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领域,成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较量的焦点。
开发海洋,教育先行。
我国海洋高等教育走过了风雨的60年,回顾60年的历史,展望未来海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海洋高等教育60年改革发展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几次重大变革,海洋高等教育也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五个发展阶段。
(一)艰难起步与逐步恢复阶段(1949-1965)解放前夕,我国海洋高等院校设有海洋学、气象学、生物学系科的仅有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厦门大学等几所,海洋高等教育基础十分薄弱。
建国伊始,国家就着手发展海洋高等教育,成立海洋教育科研机构,首先把国民党政府的中央水产试验所改建为黄海水产研究所,恢复海洋水产教育机构。
随后,国家建立一大批的海洋类高等院校,海洋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得以扩大。
1952年,先后建立了上海水产学院、山东大学水产系(原厦门大学海洋系北迁和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河北水专3个高等水产教育院校,建立了大连、烟台、集美、广东、汕尾等中等水产学校和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还建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大连海运学院等。
[1]虽然海洋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得到了发展,但办学点过于分散且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不久就显露出来。
为此,1954年,教育部拟就全国海洋高等教育系科按集中办学的原则进行调整。
新调整的海洋高等教育系科分为如下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合并建校,由交大、同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3所高校及上海工业专科学校造船科合并组成上海交通大学的船舶及海洋工程系,由厦门大学海洋系的理化组与山东大学合并组成山东大学海洋学系。
中国近现代海洋科技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海洋科技发展史中国拥有悠久的海洋文化,自古以来,沿海居民便以渔盐为业,开启了与海洋的亲密接触。
然而,近代以前,中国的海洋科技发展相对缓慢。
直到近现代,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海洋科技才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一、起步阶段(20世纪初-50年代)20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并与世界各地展开贸易往来。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海洋科技,逐渐认识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政府和民间开始加大在海洋科研方面的投入,为后续的海洋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科技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的海洋科技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例如,1965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艘自行设计的海洋调查船“实践”号,为后续的海洋科学考察奠定了基础。
同时,中国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海洋资源调查和勘探工作,发现了多个具有开发价值的海底矿产资源。
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海洋科技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政府加大了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海洋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海洋科技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为后续的海洋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中国还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先进的海洋探测装备和技术,如深海钻探技术、海底观测网等。
四、创新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海洋科技开始进入创新阶段。
政府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将海洋科技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海洋科技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例如,2012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标志着中国深海探测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中国还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先进的海洋能源技术,如潮汐能、温差能等。
五、未来展望未来,中国海洋科技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海洋科技的持续发展。
中国成功研发新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中国成功研发新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中国位于亚洲东部的东亚大陆边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近年来,中国以创新思维和先进技术为基础,成功研发了新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和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深海勘探技术的突破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重要突破之一是深海勘探技术的发展。
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在深海勘探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发射卫星和潜水器的配合使用,中国科学家深入海底,开展了大规模的深海勘探工作。
他们不仅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和珍贵矿产资源,还开展了深海地形和海洋地质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为后续的深海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不仅依赖于传统的渔业和海产养殖业,还借助新型技术实现了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的深海勘探技术突破使得对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
中国科研人员针对深海矿产资源的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创新技术开展了实验和试验。
结果表明,中国成功地开发出深海油气、锰结壳、燃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
三、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又一重要方向。
中国通过开展海洋风电、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洋温差能等能源的研究和试验,成功地将这些能源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电力资源。
从而有效地满足了中国沿海地区能源的供应需求,同时为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海洋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中国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推动下,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工作。
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通过海洋监测和数据采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环境保护行动,并通过技术手段预测和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对海洋灾害的研究和预防,通过技术手段提前预警和减轻海洋灾害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远景展望
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远景展望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科技水平对于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人才成长、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方略,海洋工程建设对于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未来应明确方向、增强共识、加强沟通、形成合力,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全面的保障。
关键词:海洋工程;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发展引言当前,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
党的十八大也早就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海洋事业确实已经成为了关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
本文在对比国内外海洋工程技术差距的基础上来分析海洋工程内部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从而更好地分析我国海洋工程跨越发展战略。
1国内海洋工程发展现状我国海洋工程起步相对较晚,早在1966年已经建造了第一座海上固定式平台,这为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4年,我国建立了第一艘高级钻井船,十年后又建成了我国亲自设计和建造的半钻探式的钻井平台。
导管架平台在我国油气开发中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导管架自身较为稳定,内部的技术也非常成熟,但是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被随时移动,所以会造成资源浪费。
2存在的问题2.1浅水海洋石油资源与工程的衰落海洋石油工程一般按作业水深分为浅水和深水业务,两者在产品内涵和技术特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海洋石油工程基本上是浅水业务,此后逐步向深水业务新领域拓展。
迈进新世纪之后,世界深水油气开发蓬勃兴起,促进深水海洋工程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浅水常规石油开发已经跨越百年,但近年来鲜有重大勘探发现。
据统计,近10年来新发现的油田60%位于海上,且深海油田所占比重逐年增大。
专家预测,全球海洋油气储量的40%集中在深海。
对于浅海石油开发,笔者预计,除波斯湾等少数海区还有数十年的活跃期外,其他大部分浅海油田或将在未来20年内先后走向衰落,当今的很多海上平台在20年后或将被废弃,浅水海洋工程产业将迎来最后的阶段——拆除工程。
《中 国的海洋资源》 讲义
《中国的海洋资源》讲义一、引言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和广阔海域的国家,海洋资源丰富多样,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二、中国海洋资源的分类(一)海洋生物资源中国海域辽阔,跨越多个气候带,孕育了丰富的海洋生物种类。
从近海的鱼虾贝类,到远海的大型海洋生物,种类繁多。
其中,一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等,曾经是中国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
此外,还有各种贝类、藻类等,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还具有药用、工业等多种用途。
(二)海洋矿产资源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石油、天然气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渤海、南海等海域都发现了大型的油气田,为国家的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外,还有锰结核、海底热液矿床等潜在的矿产资源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三)海洋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如钠、镁、钾、溴等。
中国在海盐生产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沿海地区的盐场为国内提供了大量的食用盐和工业用盐。
同时,从海水中提取溴、钾等元素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四)海洋能源资源海洋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
中国在一些沿海地区已经开始了潮汐能和波浪能的开发利用试点,虽然目前规模较小,但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港口建设、海上运输、填海造陆等。
中国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如上海港、深圳港等,这些港口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填海造陆为沿海地区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土地资源。
三、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一)海洋渔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之一,但长期以来的过度捕捞导致一些传统渔业资源衰退。
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行休渔制度、发展海洋牧场、推广深海养殖等。
(二)海洋油气开发中国的海洋油气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一些海洋油气大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挑战1.引言1.1 概述中国海洋产业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和开发海洋经济的产业,包括海洋能源、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科技等多个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加,海洋产业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海域资源的国家,海洋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本文将对中国海洋产业的现状、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本部分将对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进行简要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并总结文章的重点内容。
2. 正文:本部分将包括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国海洋产业面临的挑战。
3. 结论:本部分将总结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对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建议,并展望未来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中国海洋产业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海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展望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
同时,通过本文的撰写,也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增进对海洋资源利用的认识,以及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关注。
1.4 总结通过对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海洋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海洋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海洋产业将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然而,中国海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技术创新不足、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环境保护压力增加等。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综合而言,中国海洋产业在未来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
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研究的历史_现状和未来
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郭跃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730108)及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07XD14036)部分资助关键词海洋天然产物海洋药物综述展望作者对海洋天然产物,海洋药物的研究起源、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并对该学科将来发展方向、发展潜力做了展望和评述。
1前言众所周知,目前人类栖息生存的这个星球四分之三的表面被海水所覆盖。
海洋不仅是地球上万物的生命之源,亦是地球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领域。
据报道,地球物种的80%生活在海洋中,其中除了人类熟知的鱼、虾、贝类等生物外,仅较低等的海洋生物物种(海绵、珊瑚、软体动物等)就有20多万种。
这些海洋生物虽不太为人类所熟悉,但它们在海洋生物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关键的生态作用。
不仅如此,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高压、高盐、缺氧、闭光),使得海洋生物物种间的生存竞争非常激烈。
为能在严酷的环境下进化生存,迫使很多海洋生物在生命过程中代谢产生一些结构特殊、生物活性显著的化学物质即次生代谢产物。
这些化学物质的主要功能是防范潜在天敌的进攻,避免海洋微生物及浮游杂物的附着,以及物种之间的信息传递。
近年的研究发现,由于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生存环境的不同,使得海洋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与陆地生物相比有着更大的化学多样性。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很多海洋次生代谢产物对人类多种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从而引起化学家、生物学家、药理学家的极大兴趣。
由于海洋生物资源的相对完整性,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结构的多样性,以及人类对治疗重大疾病高效低毒创新药物的迫切需求,使得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斥巨资对海洋生物的资源、化学、生态学、生物活性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为了从海洋生物资源中寻找能有效预防、治疗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创新药物。
海洋生物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未来新药来源的宝库已成为一种共识。
2024年海洋环境监测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海洋环境监测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海洋环境监测是指对海洋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要素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随着全球海洋环境污染的加剧和海洋资源开发的增加,对海洋环境监测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将对目前海洋环境监测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海洋环境监测市场的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海洋环境监测市场规模达到了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y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驱动:1.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政府对海洋环境监测的需求逐渐增加,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2.海洋资源开发的增加: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程度越来越高。
在进行资源开发之前,需要对海洋环境进行准确的监测和评估,这也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3.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各国之间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愈发密切,政府对于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同时,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的出台也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市场竞争环境分析目前,海洋环境监测市场呈现出竞争激烈的格局。
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以下类型的企业:1.传统环境监测公司:这些公司在环境监测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它们通常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和数据中心,并提供全方位的监测服务。
这些公司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2.科技创新型企业: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进入海洋环境监测市场。
它们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针对市场需求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这些企业的快速崛起给传统环境监测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3.跨国公司: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也参与到海洋环境监测市场中。
它们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资金实力,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监测服务。
这些公司通常与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市场区域分布海洋环境监测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为均衡,但各个地区的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存在差异。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程和展望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程和展望刘亭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要转入国内,第三讲是讲《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在这一部分当中,我们分五个层次做一些介绍。
首先是近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的简述。
第二个是对我们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做一些分析。
第三个就是对我们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取向是哪些做个说明。
第四个是特别强调一下海洋新兴产业是我们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战略重点。
最后为了能够有利地保证海洋经济的成熟发展需要完善一系列的保障体系。
对这个保障体系的组成做一个介绍。
一、近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简述(一)近代我国海洋渔业和运输业发展较快首先,我们对近代以来我们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做个简要的回顾。
19世纪80年代,清庭的重臣左宗棠就开始多次上书朝廷、奏请在各省筹办渔业,这就是我们中国近代渔业的发端,这样获得清政府同意以后就开始发展渔业。
04年南通的一个实验家张謇又奏请清政府设立渔业公司。
就是现在意义上的发展渔业的经济组织,市场主题也开始萌生了。
我们国家近代的几轮渔业的发展就是始于南通的实验家。
辛亥革命以后,国民政府对于发展海洋渔业还是很重视的,专门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公布了一些政府的法规。
好比对于渔轮护航和缉盗,就是追拿偷盗这方面有奖励的条例,到公海上去捕鱼也有相应的奖励条例等等。
1927年,国民政府专门制定了发展海洋水产的规划,这些规划比如说建立中央的示范渔场、水产试验场、设置渔业保护局、开办渔业技术传习所、渔业养殖的鱼种厂等等。
到了1936年的时候全国的水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50万吨,其中海产品的产量大概是100万吨,其他的50万吨就是淡水的渔业了。
同时,近代海洋的运输业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比较有名的是洋务大臣,就是我们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主要领衔人物李鸿章,他在1865年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局,也是我们上海以前的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具体来营造轮船和机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化学的发展及其展望
摘要:本文从我国海洋化学发展概况、我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与技术的探究以及我国海洋化学展望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的海洋化学发展状况,为了解我国的海化发展提供了素材。
关键词:海洋化学;海洋化学发展;分析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随着陆地资源的消耗和匮乏,海洋将成为支撑地球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不可缺的赖以生存环境和资源宝库。
而要开发利用海洋,则离不开海洋化学的发展。
海洋化学学科包括了化学海洋学研究和应用海洋化学应用研究两个分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海洋化学是研究海洋及其与之相关的邻近环境中化学物质的组成、分布、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化学资源利用技术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
中国的海洋化学发展尽管历史可追朔到千年前,但系统发展是近五十年的事情。
海洋化学在我国经过50余年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基础理论上,支撑了我国化学海洋学学科的基础体系,促进了海洋科学乃至地球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在技术研发上,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包括海水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矿物资源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化学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和关键领域,在解决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海洋化学发展概况
我国国内海洋化学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方面是化学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的主要分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是当今国际地学的国际前沿。
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上,我国有着重要进展,其主要标志是2004 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专著——《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
这本专著的研究涉及中国近海主要典型海域的陆架生态系、河口生态系和珊瑚礁生态系,在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侧重。
渤海主要研究沉积物中氮、磷、硅的迁移、转化特征,黄、东海侧重研究海水中碳、氧同位素的分布变化,生态环境演变和碳源汇的研究,而南海的北部特别是珠江口外研究其生态环境,南沙珊瑚礁生态系则主要研究沉降颗粒物中生源要素与非生源要素的循环过程。
另一方面则是包括海水资源化学和海底矿物资源化学在内的海洋应用化学。
它是海洋开发中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 开展了海水中化学成分的提取、海水浓缩、海水淡化、海水热能及天然海水的利用, 以及锰结核、石油、沉积物中其它金属元素的化学研究。
海水淡化的反渗透、蒸馏法已趋成熟,并能生产出每天2 000吨的淡水设备;海洋生物资源的高质化利用特别是海洋药物的研发有重要突破,获得了几个海洋新药证书,海洋药物已从单纯的研发实现了向产业化的转变,系列高附加值精细海洋化学品的研究和开发椰城一定规模,传统产品褐藻胶、甘露醇、碘、甲壳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高新技术开发形成和高新技术改造取得了重要突破。
二、我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与技术的进展
海洋化学分析方法及技术近十几年来进步巨大。
在海洋实验室里诞生了一批对海洋科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海洋化学分析、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为我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建设性的推动作用。
在硝酸盐的分析方面, 通过加入人工海盐, 建立了没有盐误差的新的锌镉还原法。
在总氮及总磷的分析中, 用过硫酸钾法氧化后, 采用自动分析, 同时测定了水样中的硝酸盐和磷酸盐。
采用连续流动分析系统和紫外消化及水浴装置, 是目前基于常规连续流动分析系统测定海水中溶解态总磷的最优方案。
流动注射气体扩散法, 靛酚蓝光度法已发展为测定氨氮的两种新技术。
国内首台营养盐连续监测分析仪被成功用于检测氨氮含量。
而海水中低含量铵氮可用高灵敏度荧光法测定。
近10 年来对碳系统参数测定的研究发展迅猛. 如将海水样品酸化, 使海水中的DIC 转化为CO2 , 用Li Cor 6262 非色散红外检测器测定CO2 体系; 将置于特殊腔体中的光纤传感器用于海洋站位PCO2、PO2等参数的测定等。
在有机碳测定中, 新的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已用于测定水中TOC。
可同化有机碳的测定方法也已被确定。
如何定性定量超痕量的溶解态有机物曾经是研究有机碳循环的主要障碍。
但近10 年来, 这些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
测定海水中二甲基硫( DMS) 时, 已有报道采用DMS 渗透管作为标准, 可提高准确性; 而用吹扫捕集法处理海水品,GC/ PFPD 检测时, 回收率为85%, 最低检出限为50 pgS。
还有一些新的快速萃取技术
应用于海洋有机物分析中。
在氨基酸、烃类等的测定中, 新建立了一种用SPME GC 快速分析水中酚类化合物、苯系化合物的方法并用于海水样品的测定。
在示踪物质方面, 氯氟烃和14 C 是两种常用的测定深海循环类型和速率的化学示踪物质。
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指示海洋中化合物的混合和迁移. 238U 与234 T h 的比值可以被用来研究颗粒物在水中的移去速率. 通过测定其他与此有关的元素与颗粒物所带Th 的量, 可以计算出不同元素的去除速率。
目前国家863 计划“台湾海峡及毗邻海域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已开展示范实验, 实时立体监测海洋动力要素, 为我国提供了最先进、技术
层次最高的海洋环境监测手段。
三、我国海洋化学展望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化学海洋学研究的重点将集中于中国近海化学海洋学过程的研究,具体体现为下列科学问题:(1) 真光层的化学海洋学过程及其控制因素;(2) 颗粒物的化学动力学过程与生物生产过程化学;(3) 典型河口、海湾生态系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4) 近海关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5) 研究化学海洋学过程的独特标志化合物与示踪剂体系的建立。
应用海洋化学主要集中于海洋资源的化学利用研究具体将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技术研究:(1) 海水淡化低廉淡水产出技术研究;(2) 海水提钾与KCl 转化技术研究;(3) 海洋化学资源的高附加值技术研究;(4) 海洋药物开发及活性成分的人工化学合成研究;(5) 海洋绿色友好化学品的开发。
参考文献:
(1)郑彦,彭景吓,吴芳,等.中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厦门大学学报2007.8
(2)宋金明.中国海洋化学研发的主要进展及展望.
(3)王箴.海洋化学.化学世界第一期.
(4)于钰.海洋化学的发展概况与展望.海洋通报第2卷第4期.1983.8
(5)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应用海洋化学工程研究发展中心.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1年第8期
(6) /chem/defaultcn.asp
The Development and Outlook Of
Marine Chemistry in China
Wang Yong, 09 Chemistry
Studentnumber*************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re are three aspects: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marine chemistry,the analytical methods and technology of marine chemistry and the outlook of marine chemistry in China.It provides material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chemistry.
Key words:marine chemistry;development of chemistry;analytical meth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