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文件

合集下载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文件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文件

1、目的/Purpose:保证公司有效展开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保证测量设备、仪器测量的可靠性,提高数据的测量质量,并为改进提供机会。

2、使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新购的和受控在用的运行于稳定条件下的测量设备和仪器。

3、定义/Terms:3.1重复性:由同一评价人(操作员)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个产品的同一性能时,获得的测量结果的变差3.2再现性:由不同评价人(操作员)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个产品的同一性能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3 GRR:即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综合值。

3.4偏倚:是测量结果对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基准值是指用更高精度测量的结果或公认的结果。

3.5线性:是在量具的工作量程内,偏倚的差值。

3.6稳定性:又叫漂移,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者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职责/Responsibility:4.1 品质部是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根据《特殊特性清单》、《控制计划》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及测量系统分析的实施,有限分析关键和重要产品特性涉及到的测量系统。

4.2 测量系统使用部门负责进行相应的测试与数据收集,并对收集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4.3 测量系统使用部门、技术部、品质部负责不合格测量系统的改善。

5、工作程序/Work Procedure:5.2 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5.2.1产品设计开发阶段,APQP小组应提供产品《特殊特性清单》,品质部根据《特殊特性清单》中的产品CC/SC特性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5.2.2 量产阶段,品质部根据《控制计划》和日常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对产品CC/SC特性所涉及的测量系统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5.2.3重大质量事故时,品质部根据实际需求对涉及到的关键检测设备实施MSA分析。

5.2.4测量系统分析的周期一般为一年。

5.3 分析方法根据实际需求,从下面的分析方法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经客户允许和内部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分析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1目的本程序的目的是评价测量系统的适用性,保证满足产品特性的测量需求。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控制计划中所要求的和/或顾客要求的所有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

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IATF16949:2016所规定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质量部是测量系统分析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数据的采集、分析及测量系统评价。

5管理规范及流程5.2工作程序5.2.1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5.2.1.1在样件试生产过程中,由质量部负责组织,根据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要求,对列入控制计划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

5.2.1.2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关键或重要特性所使用的测量系统,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质量部负责组织再次进行测量系统分析;a)测量设备失准经修理后;b)该系统更换新的测量设备后;c)当发现该过程加工的产品出现批量不合格,怀疑是由测量系统影响时;d)被测量特性的公差发生更改,对测量精度的要求有变化(需要时);e)过程能力(C PK)小于1.33应分析测量系统的影响时。

5.2.1.3对GR&R在10%~30%的测量设备,虽然根据应用的重要性、量具成本、维修的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而被接受,但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应对其适用性进行持续监控,按一定的频次对其再次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质量部应制定分析计划并组织实施。

5.2.2测量系统分析的准备在实施测量系统分析之前,应进行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典型的准备如下:a)确定要分析的方法。

对计量型量具通常采用的是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GR&R)研究分析方法或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的方法;对计数型量具(即只能指示该零件是接收还是拒收,而无法得出具体测量数据的测量设备),采用计数型小样法研究分析方法;对测量设备是否应该进行偏倚、线性的分析由国家计量管理单位确定;b)从日常操作该测量系统的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中选择测量者,规定测量者人数、样件个数以及重复测量的次数;c)样件应从同一批加工产品的不同班次中选取(一般选10件)以代表其整个工作范围)d)对所选取的每一个零件进行编号,以便于识别;e)进行稳定性分析时,应确定测量的频次(小时、天、周)和用于比较的标准(样圈、样件、标准块等)。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页次第 3 页共 6 页5.1.2 测量系统分析时机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进行测量系统分析:5.1.2.1新生产之产品PV有不同时;5.1.2.2新仪器,EV有不同时;5.1.2.3 新操作人员,AV有不同时;5.1.2.4易损耗之仪器必须注意其分析频率。

5.1.3 计量型量具的分辨力应用10:1原则检查侧量仪器是否具有足够的分辨力。

所谓10:1原则是指仪器的可视分辨力至少应为被侧特性公差和过程变差两者之间较小者的十分之一。

5.2 可用于GRR分析的方法5.2.1 极差法:简单快捷,能提供整体大概慨况。

5.2.2 均值极差法:将测量系统变差分“重复性”和“再现性”,而不是它们的交互作用.(控制图略)。

5.2.3 方差法(ANOVE):详细将变差细分到4个部分“零件”“人员”“设备”“零件与人员的交互作用”。

计算要求高复杂.“均值极差法”和“方差法”常用Excel表格和MiniTab分析。

5.3 计量型GR&R的制作过程5.3.1 随机挑选10个覆盖全制程服从正态分布的样品(计数型选样尽可能在允收和拒收边缘,且数量相当)。

5.3.2 确定需要的量测设备并保证此设备校验合格且精度满足公差,及操作者3人或2人(培训合格能够胜任测量过程) 。

5.3.3 主导者将样品编号,并不能告知执行者样品的顺序。

5.3.4 由资深员工确定测量方式及方法或判定标准。

5.3.5 3个或2个操作者轮流测量3/2次.(第1位执行一遍换第2位.....如此循环3/2次) 。

5.3.6 将测量好的数据对应产品编号登记在计量型GR&R运算表中(可以利用客户指定表格或Minitab),以便分析计量型的值(如:图1图2)。

3个人检测员量测三次10PCS需量测的检具图1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页次第 4 页共 6 页5.4 计量型GR&R判定标准(具体范围可以依据客户要求)(如:图3)GRR≤10% 量测系统稳定10%<GRR≤20% 量测系统可接受20%<GRR≤30% 量测系统可接受,可不接受。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5.4.6 利用控制图判定稳定性的准则:
A .点子不能超出上、下控制线。
B.连续 3 点不能有 2 点落在 2δ —3δ或( -2δ)—( -3δ)区域内。
C.连续 5 点中不能有 4 点落在 1δ—2δ或( -1δ)—( -2δ )以外区域内。
D.不能有连续 7 点(或更多点)落在控制中心线的同一侧。
×100%
过程变差无法求得时,可用规格公差代替,这样“偏倚 %”的计算公式中分母使用 “规格公差”代替。
5.5.2 偏倚接受准则: A .对测量重要特性的系统偏倚 %≤10%时接受。 B.对测量一般特性的系统偏倚 %≤30%时接受。 C.偏倚 %>30%时拒绝接受。 5.6 线性分析 5.6.1 选 5 个产品,它们的测量值应覆盖规格公差带。 5.6.2 用全尺寸检验设备(精密量具)测量每个产品以确定它们各自的“基准值” 并验证其尺寸覆盖了公差带。 5.6.3 由被分析量具的操作员(评价人)盲测每个产品各 10 次(或更多次)计算测 量平均值,即为每个零件的“观察平均值” 。


计数型量具研究
(小样法)
极差法
是否计量型测 量仪器?

计数型量具研究
(大样法)
适用的分析时 间
短期
长期
图表分析
均值和极差或方 差分析法
1. 目的 分析每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得出的结果中出现的变差, 掌握测量过程及测量系统
的变差,了解其变差的原因,以便采Hale Waihona Puke 纠正措施进行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分析及对生产线上易变动的测量系统进行复 查以及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量具测量系统分析的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MSA,了解测量变差的来源,测量系统能否被接受,测量系统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并针对问题适时采取纠正措施。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质量控制计划中列出的测量系统。

3.职责3.1 品管部计量室负责编制MSA计划并组织实施。

3.2 各相关部门配合品管部计量室做好MSA工作。

4.工作程序4.1 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时机4.1.1 初次分析应在试生产中且在正式提交PPAP之前进行。

4.1.2 一般每间隔一年要实施一次MSA。

4.1.3 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适当增加分析频次和重新分析:(1)量具进行了较大的维修;(2)量具失准时;(3)顾客需要时;(4)重新提交PPAP时。

(5)测量系统发生变化时。

4.2 测量系统分析(MSA)的准备要求4.2.1 制订MSA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需分析的测量系统;(2)确定用于分析的待测参数/尺寸或质量特性;(3)确定分析方法:对计量型测量系统,可采用极差法和均值极差法;对计数型测量系统,可采用小样法;(4)确定测试环境:应尽可能与测量系统实际使用的环境条件相一致;(5)对于破坏性测量,由于不能进行重复测量,可采用模拟的方法并尽可能使其接近真实分析(如不可行,可不做MSA分析);(6)确定分析人员和测量人员;(7)确定样品数量和重复读数次数。

4.2.2 量具准备(1)应针对具体尺寸/特性选择有关作业指导书指定的量具,如有关作业指导书未明确规定某种编号的量具,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场使用的一个或多个量具作MSA分析。

(2)确保要分析的量具是经校准合格的。

(3)仪器的分辨力i一般应小于被测参数允许差T的1/10,即i<T/10。

在仪器读数中,如有可能,读数应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

4.2.3 测试操作人员和分析人员的选择(1)在MSA分析时,测试操作人员和分析人员不能是同一个人,测试操作人员实施测量并读数,分析人员作记录并完成随后的分析工作。

TS16949程序文件:MSA控制程序完整版

TS16949程序文件:MSA控制程序完整版

TS16949程序文件:MSA控制程序完整版1、目的本程序的目的在于规范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方法和流程,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产品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和过程监控的测量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量具、测量设备、测试仪器等。

3、职责31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维护 MSA 计划,并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32 各使用部门负责提供测量系统的相关信息和协助质量部门进行MSA 工作。

33 计量部门负责测量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术语和定义41 测量系统:是指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42 重复性:是指由同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43 再现性:是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4 稳定性:是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5 线性:是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5、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51 新购入的测量设备在投入使用前。

52 测量设备经过维修、校准后。

53 产品的测量特性发生变更时。

54 顾客有特殊要求时。

6、测量系统分析的准备工作61 确定需要进行分析的测量系统和测量特性。

62 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样本数量。

63 准备所需的测量设备和样本零件,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7、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71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GR&R)稳定性分析线性分析72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小样法大样法8、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GR&R)81 选取 10 个代表过程变异的样本零件。

82 选择 3 名测量人员,每名测量人员对每个零件测量 3 次。

83 将测量数据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84 计算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变差。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4.3.1.6.3 4.3.1.6.4
XDIFF 和 UCLR 计算: XDIFF[Max (X)ABC] - [Min (X)ABC];UCLR=R *D4 当单个 R 值超出 UCLR 时,必须圈出,查明原因;并由原来的评价人采用最初的仪器重复测 量这些超项读数或者剔除这些超项值,由剩余观测值再次平均并计算 R bar。
4.3.1.6 4.3.1.6.1
计算 把每个评价人三次测量的结果的平均值填写在第 4、9 和 14 行,三次测量结果中的最 大值减去最小值填写在第 5、10 和 15 行相应的位置。
4.3.1.6.2
X 和 R 的计算:把第 4、9 和 14 行中的数据取平均值后分别得到 XA、XB 和 XC;同理,分 别计算出 RA、RB 和 RB,将 RA、RB 和 RC 相加的和除以 3 得到 R。
4.3.1.6.5 4.3.1.6.6
将所算出来的 X bar、R、XDIFF 和 UCLR 结果填写到《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中。 根据《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所提供的公式分别计算仪器/设备变差(EV) 、评价人 变差(AV);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R&R)和零件变差(PV)。
4.0 4.1 4.1.1 4.1.2
工作程序 分析频率 原则上每一年作一次测量系统分析。 当产品的性能发生变化需要时,或客户有特殊的要求时,由品保部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 要增加分析的频率。
4.2
分析内容
4.2.1 4.2.2
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变差的来源,这些来源可以影响系统产生的结果。 用来描述测量系统变差的分布的特性有: 位置:稳定性、偏倚、线性 宽度或范围:重复性、再现性
4.2.3
我公司的测量系统分析可根据需分析的量具的具体情况和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特性进 行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中英文版本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中英文版本
File Name
文件名称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ControlProcedure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File NO.
文件编号
MP/Q 15-L
Edition
版次
A/1
Page
NO.页次
1/6
1、Purpose/目的
It is to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variation of measurement system, so that we can make sure whether the measurement system is satisfied with the requirement and insure accuracy of the measurement data.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File NO.
文件
Page
NO.页次
2/6
measuring the same datum or a single characteristic of parts during a sustained period by measurement system. That is, bias changing with time
对测量系统的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Scope/适用范围
It is applied to all the measurement systems, which are used to verify whether products meet the requirements.
3.4品质部计量工程师负责组织,生产部、中央研究院、工程部负责新产品/发生设计更改/新购

IATF-I6949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IATF-I6949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6.4.7将第4、9和14行的平均值中最大和最小值填入第18行中适当的空格处并确定它
们的差值,将差值填入第18行标有XDiff处的空格内.
6。4。8将每个样品每次测量值相加并除以总的测量次数(测试次数乘检测人数)将结果填入第16行零件平均值的栏中.
6。4。9从最大的样品平均值减去最小的样品平均值将结果填入第16行标有RP的空格内(Rp是样品平均值的极差)。
1。0目的
更好地了解变差的来源,确保使用场合的测量系统具备适宜的分辨和测量能力,使本公司测量系统评定的方法以及运作步骤和说明有所遵循。
2。0范围
本公司内凡校正合格或出现在产品控制计划中的测量系统。
3。0定义
3。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3。2分辨力: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征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6。3。3准备所需的测量量具(此量具须已经过校正为OK)
6。3。4让检测人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10个零件,并让另一观测人将结果记录在第1行,让检测人B和C测量这10个零件并互相不看对方的数据然后将结果分别填入第6、 11行.使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把数据填入第2、7、12行,在适当的列记录数据.如:第一个测量的零件是7号,则将结果记录在标有第7号的列内,如果需要测试3次重复上述操作时分别记录在第3、8、13行.
7.0相关文件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手册
8.0表单记录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重复性极差控制图》
《MSA计数型数据小样分析法》
分发栏
■ 1。 品管部 ■2。 生产工程部 ■3. 人事行政部 ■4.市场部 ■ 5.资财部

MSA测量系统分析程序文件

MSA测量系统分析程序文件

文件编号JM/JM0-QP-082版 本 号B/2实施日期2011/7/29修改时间2018/6/28编 制审 核批 准受控状态洁美科技4.2.1 负责本部门相关测量系统分析并输出MSA报告。

4.1.5 当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结果为不可接受或超出评价范围要求的设备进行调修或送外维修。

4.2 各事业部品质技术部4.2.2 当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结果为不可接受或超出评价范围要求的设备需及时通知品质保证部进行调修或送外维修。

4 职责4.1 品质保证部4.1.1 负责依据相关的文件。

4.1.2 制订本部门及股份各事业部量具测量系统分析的计划与频率。

4.1.4 及时向上级主管及相关部门反馈量具测量系统分析的结果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4.1.3 负责实验室量测仪器系统分析、判定并输出MSA报告。

3.7 稳定性:也称“漂移”,是测量系统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3.8 线性:在量具正常工作量程内的偏移变化量。

3.9 量具R&R: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综合变差的估计值。

3.10 盲测:是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下,在操作者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评定的条件下,获得的测量结果。

3.1 量具:任何可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3.2 测量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3 偏倚: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3.4 基准值:又称为可接受的基准值或标准值,是充当测量值的一个一致认可的基准,一个基准值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3.5 重复性: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器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3.6 再现性: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器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结果。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程序名称: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文件编号:MSA-01001 版本:A编写人:日期:(副管理者代表)审批人:日期:(厂长)<受控文件>印章1.0目的1.1了解测量器具量测的性能,是否能满足测量要求。

如此印章并非红色<受控文件>,代表此文件不会受到控制及更新,请使用受控制之文件1.2 对新进或维修后的量测设备,能提供一个客观正确的变异分析及评价量测质量。

1.3 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测量系统之再现性及重复性,作为下列各项事项之参考:1.3.1试验设备是否需要校验; 1.3.2是否可供使用;1.3.3是否有人为因素造成之失准; 1.3.4是否需要修正校验的周期及频率。

2.0适用范围2. 1适用于公司车载产品量测设备及量具的统计变差分析。

3.0定义3. 1测量仪器:任一用来量测产品特性之仪器皆称为测量仪器。

3.2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3.3测量系统分析:应用统计方法,基于实际之制程选择适当之作业人数,样本数及重复测试次数,以研究分析主要变差原因。

3.4再现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不同评价人用同一量具测量平均值变差。

3. 5重复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一位评价人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的变差。

4.0职责4.1计量室:负责制定并实施测量仪器校验计划。

4.2各使用部门负责使用仪器之变差分析(主要指重复性、再现性)及送校。

4.3设备维修部负责测量设备(不包括工具)之维护保养;各使用部门负责测量工具之维护保养。

5.0内容4. 1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流程图5.2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5.2.1量测仪器、量测物及人员选择5.2.1.1对用于测量产品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被测物公差的1/10,报告采用附录中MSA-01001-03B ;对用于测量过程变差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过程变差的1/10。

报告采用附录中MSA-01001-04B 。

5.2.1.2测量仪器必须校验合格,并贴有“计量合格”标识。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一、目的:为了确定一个测量系统(对每个零件能重复读数的)是否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了解变差的来源,以提供适当的测量过程,并获得好的测量质量;二、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控制计划(CP)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测量系统;三、定义:3.1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仪器、设备、软件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3.2 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用同一仪器、同一作业者、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所得的测量值变差;3.3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是指不同作业者以相同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所得的测量值变差;3.4 %R&R:重复性和再现性变差占总过程变差的百分率;3.5 %EV:重复性或设备变差占总过程变差的百分率;3.6 %AV再现性或评价人变差的百分率四、职责:4.1 品质部检验员负责测量系统(MSA)检测数据收集;4.2 品质部工程师负责测量系统(MSA)数据的分析;4.3 品质部经理负责测量系统(MSA)数据的确认;4.4 各部门负责MSA测量系统分析相关工作的支持;五、工作内容:5.1 测量系统分析时机:5.1.1 首次使用时;5.1.2 试生产时;5.1.3 测量系统发生变更时;5.1.4 仪器校正后;5.1.5 客户要求时;注:控制计划(CP)中所涉及到的测量系统都应进行分析;5.2 计量型测量系统的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5.2.1 从过程中选取代表其整个工作范围的产品10个,由责任人员对测量的产品进行编号,选择3名测量者,并采用盲测;5.2.2 由测量者对此选定的产品依次测量2~3次,并由责任人员将测量数据记录在 《GAGE R & R 分析报告》中,注意不要让测量者知道上次测量结果;5.2.3 责任人员将 《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数据表》中有关数值计算出R, Xdiff及 RP 值并填写在《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报告》中;5.2.4 测量仪器重复性和再现性接受标准(以%EV,%AV,%R&R的数值来判定):5.2.4.1 %R&R值<10%时,测量系统可接受.5.2.4.2 10%≦%R&R值≦30%时──选择性接受,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接受:a.量具本身很重要.b.量具很贵重.c.量具维修难,费用高.5.2.4.3 %R&R值>30%时,测量系统不能接受,应采取相应措施.5.2.4.4 当重复性>再现性时,可能是如下情况:a. 测量仪器需进行维护保养.b. 测量仪器要更新或重新设计来提高精密度.c. 夹紧和检测点需要改进.d. 存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5.2.4.5 当再现性>重复性时,可能是如下情况:a. 对测量者需要进行更好的培训如何使用仪器和读数.b. 量具刻度盘上的刻度不清楚.c. 需要某种夹具帮助测量者提高使用量具的一致性.5.3 计数型量具的分析(风险分析法):5.3.1 计数型量具就是把各个零件与某些指定限值相比较,如果满足限值则接受该零件,否则拒收.5.3.2 分析方法:5.3.2.1 选取50个样品,20个样品中应包括一些稍许低于或高于规范限值(限度样品);5.3.2.2 由三位评价人以一种能防止评价人偏倚的方式三次测量所有零件;5.3.2.3 分别计算出各评价人的有效性、漏发警报比率、误发警报比率;5.3.3结果:六、相关文件/表单:A:相关文件a: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 EN-02B:相关记录a:测量系统GR&R分析 FM-QA-020评价人不可接受的条件需要改进< 80%> 5%> 10%评价人可接受的条件可能需要改进≧ 80%≦ 5%≦10%评价人可接受的条件≧ 90%≦ 2%≦ 5%判断 测量系统有效性漏发警报比率误发警报比率。

MSA分析管理控制程序

MSA分析管理控制程序

MSA分析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正确了解测量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时的变差和来源,利用均值、极差法对测量系统的再现性、重复性、稳定性、线性、偏倚进行分析,评价测量系统的有效性,使测量系统可靠地服务丁生产。

2适用范围适用丁本公司所有生产现场测量系统分析。

3定义MSA (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使用数理统计和图表的方法对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和误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和误差对丁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分。

4职责4.1品保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4.2技术部参与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和制定减少测量系统变差的措施。

4.3量具使用人/指定人员负责数据的测量。

5工作程序5.1需求判定:5.1.1公司所研究的测量系统是指生产和检验用的量具且可重复测量。

5.1.2以下情况要做测量系统的分析:a. 与测量系统有关的顾客投诉;b. 当认为测量结果有异常且必要时。

5.1.3分析评定的统计特性:a)偏倚: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b)重复性:由一个评价人,使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c)再现性:由不同的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d)稳定性: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e)线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5.1.4根据测量系统分析的需求,由品管部检验员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5.1.5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内容包括:.量具名称和精度;.测量特性(长度、重量等);.测量人员;.测量方法;.选择分析的统计特性;.完成测量分析的时间。

5.2取样并分析:以下工作由品管部检验员负责完成,并计算填写《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测量系统分析数据表》。

5.2.1 偏倚:a从生产过程中任取一样件;b由全尺寸检验设备确定或用所分析量具测量被测特性20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基准值;c由选定的人按规定的测量方法,对样件测量10次,计算观测值的平■均值;d计算偏倚:偏倚=观测平■均值-基准值。

QP-031量测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QP-031量测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Operator B
Sample
1st
2nd
3rd
1st
2nd
3rd
No.
Trial
Trial
Trial
DIFF(A)
Trial
Trial
Trial
DIFF(B)
1
2
3
29
30
Ttl
SUM(A)*
AD
SUM(B)*
BD
A
B
* SUM is total no. of trials
No. of samples: (S)
6.3.1. 偏性之准则﹕
1). 建立可追溯标准真值之样本;
2). 使用经评价过之量具﹐使一位作业者量测同一零件至少在10次以上;
3). 计算平均值﹐双者之差即为准确度。
%偏差标准确度=偏差/制程差异(公差)
6.3.2. 稳定性之准则﹕
1). 选择一样本建立可追溯标准之真值;
2). 定时对标准件进行或样本量测至少3~5次﹐并制作Xbar-R Chart;
1). 根据分析目的﹐计划要采用的方法;
2). 规定量测者人数﹑样本数﹐以及重复的量测结果次数;
3). 选择经常使用这种仪器的量测者;
4).在几天生产的产品中取样﹐以保证所抽取的样本代表整个作业范围。并对每个零组件进行编码以便于识别;
5).要保证所有之量具的分辨力为所要量测的特性预期的制程变异的十分之一。
以《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保存和管制。
6.6.1《MSA分析计划》
6.6.2《稳定性》
6.6.3《线径测试双性》
6.6.4《偏倚性分析表》
6.6.5《线性分析结果》
6.6.6《计数型MSA分析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名称: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MSA-01001 版本:A 生效日期:2002-10-04
编写人:日期:
(副管理者代表)
审批人:日期:
(厂长)
如此印章并非红色<受控文件>,
代表此文件不会受到控制及更
新,请使用受控制之文件
<受控文件>印章
1.0目的
1.1了解测量器具量测的性能,是否能满足测量要求。

1.2 对新进或维修后的量测设备,能提供一个客观正确的变异分析及评价量测质量。

1.3 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测量系统之再现性及重复性,作为下列各项事项之参考:
1.3.1试验设备是否需要校验;
1.3.2是否可供使用;
1.3.3是否有人为因素造成之失准;
1.3.4是否需要修正校验的周期及频率。

2.0适用范围
2.1适用于公司车载产品量测设备及量具的统计变差分析。

3.0定义
3.1测量仪器:任一用来量测产品特性之仪器皆称为测量仪器。

3.2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3.3测量系统分析:应用统计方法,基于实际之制程选择适当之作业人数,样本数及重复测试次数,以研究分析主要变差原因。

3.4再现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不同评价人用同一量具测量平均值变差。

3.5重复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一位评价人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的变差。

4.0职责
4.1计量室:负责制定并实施测量仪器校验计划。

4.2各使用部门负责使用仪器之变差分析(主要指重复性、再现性)及送校。

4.3设备维修部负责测量设备(不包括工具)之维护保养;各使用部门负责测量工具之维护保养。

5.0内容
4.1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流程图
5.2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
5.2.1量测仪器、量测物及人员选择
5.2.1.1对用于测量产品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被测物公差的1/10,报告采用附录中
MSA-01001-03B;对用于测量过程变差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过程变差的1/10。

报告
采用附录中MSA-01001-04B。

5.2.1.2测量仪器必须校验合格,并贴有“计量合格”标识。

5.2.1.3随机选取几个有资格使用测量仪器的操作员,评估测量器具。

5.2.1.4被测物(半成品)在生产线上定期随机抽取(要求同一型号)。

5.2.2重复性和再现性计算
5.2.2.1对车载产品(参考控制计划)的测量仪器(包括新购入仪器)必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5.2.2.2将作业者分为A、B、C三者,在生产中抽取零件(产品或半成品)10个,并对零件编号,但作业
者无法看到零件号码。

5.2.2.3再现性量测:使作业者A\B\C分开,使他们不能互相看到,依随机顺序抽取10个零件,分别进
行量测,由观测者将量测数据分别记录在《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中。

5.2.2.4重复性量测:重复以上循环,仍然要随机地抽取零件.,并由观测者将量测数据分别记录在《量具
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中。

5.2.2.5计算:测量器具再现性及重复性计算依《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及《计量型量具
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内规定的公式计算。

5.2.3结果分析
5.2.3.1如重复性(EV)变异值大于再现性(AV)时, 说明测量仪器的变差大于评价人的变差:
(1),需改良或增强测量仪器之结构设计;
(2),测量仪器之夹具及零件定位方式需加以改善;
(3),测量仪器需加以维护、保养。

5.2.3.2如再现性(AV)变异值大于重复性(EV)时, 说明评价人的变差大于测量仪器的变差:
(1),作业者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数据读取方式需加强,或修订作业指导书,使其有关的操作要点
更详细;
(2),测量仪具的校验不完善及仪器读表刻度标示不准确;
(3),可能需要夹具协助操作,使测量的数据更具有一致性;
5.2.3.3适用性评价
(1)GR&R在10%以下可接受。

(2)GR&R在10%~30%表示测量系统视情况决定是否接受(依其应用的重要性,量具成本,维修
的费用等决定是否可接受)。

(3)GR&R超过30%表示测量仪器系统需加以改进,并通知客户协调处理对策,包括产品是否再
加工或重新再测试。

5.3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小样法)
5.3.1将量测者分为A、B二者,应选择原使用测量仪器的操作者。

5.3.2零件(产品或半成品)20个,20个零件中应有适量的不合格品。

5.3.3将测量A\B二者分开,使他们不能互相看到,随机抽取20个产品或半成品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结果只有G或NG)在如下表中:
进该量具,则不能被接受并且应找到一个可接受的替代测量系统。

6.0记录管理
6.1《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计数型量具分析表》
由量具使用人员填写记录,经各部门技术员、工程师审查,并由各品质部工程师审核后由品质部负责保存。

(注:此表格只适用于手工计算用,若用MINTAB软件计算可保存软件计算格式,但需审批)
6.2《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保存二年
《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保存二年
《计数型量具分析表》保存二年
7.0附录
计数型量具分析表
部门: 量具名称: 编号:
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MSA-01001-02B 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用于测量产品的量具)
MSA-01001-03B 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用于测量过程变差的量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