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七年级体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体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体育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体育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基础知识,包括体育运动的意义、作用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2.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3. 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体育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作用2.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3. 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运动的意义、作用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2. 教学难点: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作用,引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 讲解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 示范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本次课程,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次课程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制定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坚持每天锻炼。

第二章:跑步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跑步的基本技巧,提高跑步速度和耐力。

2. 培养学生勇敢、坚持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跑步的基本姿势和步频2. 跑步的呼吸技巧3. 跑步的训练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跑步的基本姿势和步频,跑步的呼吸技巧。

2. 教学难点:跑步的训练方法。

四、教学过程1. 讲解跑步的基本姿势和步频,引导学生正确跑步。

3. 示范跑步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本次课程,强调跑步技巧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次课程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按照训练方法,坚持每天进行跑步锻炼。

第三章:跳绳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跳绳的基本技巧,提高跳绳速度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协调、灵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跳绳的基本动作和节奏2. 跳绳的多种技巧3. 跳绳的训练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跳绳的基本动作和节奏,跳绳的多种技巧。

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目标》课件

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目标》课件

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 二、不同层次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 三、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三节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
一、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困惑与思考 二、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原则 三、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及相关概念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 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功能、价值的关系 二、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发挥体育学科功能;确保体育教学目的实现;明
确并落实体育教学任务;规约体育教学过程;指 引激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检验教学成果 的标准。

二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第一章:体育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如体育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1. 体育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则和礼仪。

教学步骤:1. 讲解体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理解体育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则和礼仪,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

第二章:跑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跑步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跑步速度和耐力。

2.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内容:1. 跑步的基本姿势和步态。

2. 跑步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讲解跑步的基本姿势和步态,让学生在跑步时能够保持正确的姿势。

2. 组织学生进行跑步训练,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技巧,提高跑步速度和耐力。

第三章:跳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跳跃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

2.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

教学内容:1. 跳跃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 跳跃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讲解跳跃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让学生在跳跃时能够保持正确的姿势。

2. 组织学生进行跳跃训练,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技巧,提高跳跃能力和协调性。

第四章:投掷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投掷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投掷准确性和力量。

2. 培养学生果断、勇猛的品质。

教学内容:1. 投掷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 投掷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讲解投掷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让学生在投掷时能够保持正确的姿势。

2. 组织学生进行投掷训练,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技巧,提高投掷准确性和力量。

第五章:篮球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如传球、投篮和防守。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拼搏的精神。

教学内容:1. 篮球的基本技巧。

2. 篮球比赛的规则和战术。

教学步骤:1. 讲解篮球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正确运用。

2. 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提高他们的技巧水平。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4)认真研究某一学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 某些认知因素,制订出适量的符合该课时教学的 知识学习和认知目标。
新《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 及其体育教学目标介绍
《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的性质 对不同阶段学生制定的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的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的基本要求。 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是编写体育教材、进行 体育教学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 与评估体育课程的基础。
行,也必须有其他方面的教学目标。 (4)目标要具体、清晰:要清楚地说明“课题”、
“条件”、“标准”三个表示目标结构的内容。
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
1.知识目标
学生知识学习水平分以下四个层次:
复杂应用 简单应用 理解 记忆
2.技能技术目标
3.情感目标
自动化 协调 组合 模仿 体验






术 学 习
充分发挥体育学科教学的功能 保障实现体育的教学目的(意图) 确保层层目标衔接,最终实现总目标 明确和落实体育的教学任务 规约了体育教学过程 指引、激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形成检验教学成果的标准
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体育教学目标的外部特征 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体育教学目标的外部特征
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体育教学总目标、学 段体育教学目标、学年体育教学目标、学期 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课时体 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与特性 体育教学目标的着眼点 体育教学目标搭载的文件
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要素
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达成课题) 标准(用什么标准来评价) 课题
落到本方场地的前半场。 标准C:垫相互的球要达到4米的高度,并

《第二章 田径 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章 田径 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和内容,对大单元教学内容有初步认识。

2. 通过小组合作、个人练习等形式,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2. 难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运动姿势和节奏,避免运动毁伤。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必要的体育器械和场地,确保安全性和舒适性。

2. 确定小组合作的形式和任务,安排演习时间。

3. 教师需要熟悉大单元教学内容,掌握必要的指导方法。

4. 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强度。

四、教学过程:本单元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学习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室常规,队列练习教室常规是体育课的必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运动状态,逐渐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队列练习是体育课的基础,通过队列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观念,形成正确的姿势,为以后学习各种技术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教师先讲解示范,强调队列练习的重要性,然后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同时加强教室管理,避免学生做与教室无关的事情。

注意事项:教师要注意安全,避免在练习过程中发生伤害事件。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 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加肌肉活动,减少肌肉的粘滞性,提高肌肉温度,增加关节的活动性,使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并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为正式练习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准备活动,如缓跑、体操、小游戏等。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准备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注意事项:准备活动要适度,避免过度疲劳。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第一章: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精神。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1.2 教学内容体育基础知识:体育概述、体育运动科学、运动生理学等。

体育技能训练:跑步、跳远、投掷、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体育游戏与竞技:体育游戏的设计与组织,竞技规则与裁判。

第二章: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技能展示,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技能和提高水平。

比赛法: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培养竞技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学器材:使用各种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跳绳、哑铃等。

教学辅助工具:使用图示、模型、视频等辅助教学。

教学软件:利用体育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教学和训练。

第三章: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3.1 教学组织课堂布局:合理安排教学场地和器材,确保学生安全。

教学流程: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流程,保证教学效果。

教学分组:根据学生的水平、兴趣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

3.2 教学管理课堂纪律:建立严格的课堂纪律,确保教学秩序。

学生管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辅导。

安全措施: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体育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技能评价:通过观察、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

学生体能评价:通过体能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生态度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等。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同行评价:与同事进行教学交流和评价,相互学习和提高。

第五章:体育教学案例分析5.1 教学案例案例一:篮球教学中的团队配合训练。

案例二:田径教学中的跳远技巧指导。

案例三:足球教学中的战术训练。

5.2 案例分析分析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分析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评价是否合理。

第六章:体育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6.1 教学计划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学——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学校体育学——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第六,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 和作业指导手册。建立完善的听课、教研、辅导和 座谈会等制度。
第七,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 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第八,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 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学生 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 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双向关系,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与基本知 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特别 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 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的研究成果,不断充 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 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第二,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 强实践环节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与实际能 力的培养。课堂讲授要与讨论、辅导、见习、 参观、自学和作业相结合;要课内外、校内 外相结合。
1996年9月年会上进行审议1997年2月正式 颁布试行。于同年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本书是 根据新的“指导纲要”要求,组织编写的我 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第二代教材。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 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 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 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 一门新兴学科。
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部,人体一切活动的指令,都是由 大脑发出的。
大脑的重量虽只占人体重的2%,但是它需要的氧气却要由 心脏总流出血量的20%来供应。
进行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大脑供血、供氧情况,可以促使大 脑皮层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神经 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加强,对体外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 准确;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章节笔记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章节笔记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章节笔记第一章体育课程概述一、体育课程的定义与功能1. 定义:体育课程是指在一定教育目的和体育教育目标指导下,通过选择、组织和编排体育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时间、空间和进程,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2. 功能:(1)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通过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2)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

(3)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和锻炼方法。

(4)培养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通过集体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以及公平竞争、勇于拼搏的品质。

(5)促进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传承体育文化: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二、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1. 目标:(1)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2)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

(3)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具备自我保健和健康生活的能力。

(5)发展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 内容:(1)体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与健康、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训练、体育法规等。

(2)运动技能:包括基本运动技能(走、跑、跳、投、悬垂、支撑等)、专项运动技能(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太极拳、舞狮等)。

(3)体能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

(4)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

(5)体育道德教育:包括诚信、公平竞争、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

三、体育课程的编制与实施1. 编制原则:(1)科学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系统性:课程内容系统、完整,注重知识、技能的衔接。

五年级体育与健康上册教案

五年级体育与健康上册教案

五年级体育与健康上册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1.2 课程内容运动项目的介绍:跑步、跳绳、篮球、足球等。

运动技巧的讲解与实践:跑步姿势、跳绳技巧、投篮技巧等。

运动健康知识的普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如何预防运动伤害等。

第二章:跑步训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呼吸技巧。

培养学生耐力和速度,提高他们的跑步能力。

2.2 教学内容跑步姿势的讲解与实践:正确的跑步姿势对跑步效果的影响。

呼吸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如何进行有节奏的呼吸,提高跑步效率。

跑步训练的安排:短距离快速跑、长距离慢跑等。

第三章:跳绳训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跳绳的技巧,提高跳绳速度和连续性。

培养学生协调性和耐力,增强心肺功能。

3.2 教学内容跳绳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单脚跳、双脚跳、交叉跳等。

跳绳速度和连续性的训练:逐渐增加跳绳的速度和时间。

跳绳游戏的安排:跳绳比赛、跳绳接力等。

第四章:篮球训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如投篮、传球、运球等。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4.2 教学内容投篮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如何准确投篮,提高投篮命中率。

传球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如何准确传球,提高团队合作效果。

运球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如何熟练控制篮球,提高个人能力。

第五章:足球训练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技巧,如传球、射门、控球等。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5.2 教学内容传球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如何准确传球,提高团队合作效果。

射门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如何准确射门,提高射门命中率。

控球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如何熟练控制足球,提高个人能力。

第六章: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6.2 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过度运动、运动姿势不当等。

五年级下册体育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体育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体育全册教案第一章:体育理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3. 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法: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五、教学步骤1. 讲解体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

3. 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第二章:田径运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田径运动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实践法: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运动。

五、教学步骤1. 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运动。

第三章:球类运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球类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球类运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球类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球类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球类运动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球类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实践法: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球类运动。

五、教学步骤1. 讲解球类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球类运动。

第四章:体操运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操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操运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体操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操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体育与健康教案(模板)

体育与健康教案(模板)

体育与健康教案(模板)第一章: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3. 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体育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体育运动对个人健康的意义,分享心得。

3. 示范法:演示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2. 讲解:讲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3. 示范:演示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运动计划,坚持每天运动。

2. 调查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了解他们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状况。

第二章: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科学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正确参与体育运动。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生理学基本原理。

2. 运动力学基本原理。

3.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2. 演示法:演示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成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

2. 讲解:讲解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3. 演示:演示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成果。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阅读有关体育运动科学的书籍或文章。

2. 调查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了解他们的运动经历和感受。

第六章: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

2. 培养学生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类型和原因。

教学设计(教案)体育

教学设计(教案)体育

教学设计(教案)体育第一章:体育与健康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注重健康的意识。

3. 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定义。

2. 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

3. 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2. 示范法:演示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锻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2. 讲解:讲解体育与健康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3. 演示:示范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让学生进行科学锻炼,体会锻炼的乐趣。

5. 总结:强调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

第二章: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提高运动技能。

3. 使学生能够运用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指导自身锻炼。

二、教学内容1. 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

2. 运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运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

2. 示范法:演示运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体育运动的意义。

2. 讲解:讲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

3. 演示:示范运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4. 实践:让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体会运动的乐趣。

5. 总结:强调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在实际锻炼中的应用。

第三章: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

2. 培养学生科学锻炼的习惯。

3. 使学生能够运用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应该说,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频繁地使用教学目标概念只是近些年的事,以前经常使用的是“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任务”,如在新中国成立后历次的《体育教学大纲》中,使用的都是“一个目的和三项任务”。

那么,“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之间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在确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之前,先来分析一下“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任务”、“体育教学目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的含义(1)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人们设立体育学科和实施体育教学的行为意图与初衷。

体育教学目的也是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概括性的和总体性的要求,它把握着体育教学的进展方向。

(2)所谓目标,则是努力的方向和预期的成果,是“要在各个阶段达成什么和最后达到什么”的意思。

由此而论,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以及最后的预期成果。

(3)所谓任务,是受委派担负的工作或责任,即上位的人或事对下位的人或事提出的要求及布置的工作,是“要做什么”的意思。

由此而论,体育教学任务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学目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应该做和必须做的工作。

(二)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三者之间应是如下的相互关系:(1)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的总和就是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

(2)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代表着最终成果)是实现了体育教学目的(意图)的标志。

(3)体育教学任务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目标所应该做的实际工作和责任。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某人请朋友吃饭,其目的(意图)是增进感情;其总目标(总效果)是使朋友高兴(使朋友高兴了即是增进了感情的标志);分目标(各个事情的分效果)则有:接送好、吃得好、氛围好、谈得好等等;其任务则是安排好车、安排好饭菜、安排好饭厅的氛围、安排好有趣话题以及安排好适合的陪客等等。

体育教案-单元计划

体育教案-单元计划

体育教案-单元计划第一章:乒乓球基本技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乒乓球的基本技巧,包括发球、接球、挥拍等。

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乒乓球的历史和规则简介正确的握拍方法和基本姿势发球和接球技巧的演示与练习挥拍动作的要点和练习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明确技巧要点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设置小型比赛,巩固所学技巧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动作准确性评估学生在比赛中的运用能力和配合默契度第二章:篮球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包括传球、投篮、防守等。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2.2 教学内容篮球的历史和规则简介正确的持球和传球方法投篮的姿势和技巧防守动作和战术配合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明确技巧要点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组织小型比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动作准确性和配合度评估学生在比赛中的战术意识和竞技水平第三章:足球基本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熟悉足球的基本技巧,包括传球、射门、盘带等。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2 教学内容足球的历史和规则简介正确的踢球和传球技巧射门的姿势和技巧盘带和过人动作的要点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明确技巧要点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举行小型比赛,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动作准确性和配合度评估学生在比赛中的战术意识和竞技水平第四章:网球基本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球的基本技巧,包括发球、接球、挥拍等。

培养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4.2 教学内容网球的历史和规则简介正确的握拍方法和基本姿势发球和接球技巧的演示与练习挥拍动作的要点和练习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明确技巧要点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设置小型比赛,巩固所学技巧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动作准确性评估学生在比赛中的运用能力和配合默契度第五章:羽毛球基本技巧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技巧,包括发球、接球、挥拍等。

第二章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

第二章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

第二章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学习目标:1 解释的主要问题(1)体育活动中的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的区别;(2)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方法;(3)体育教学训练中进行目标设置的原则;(4)阶段性目标设置的方法;(5)团队的特点及团队目标的功能;(6)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2 能够解释的关键概念(1)目标定向;(2)学习目标定向;(3)成绩目标定向;(4)目标设置;(5)动机气氛。

目标定向理论指出,人们参与体育活动趋向于使用不同的定向,当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定向不同时,他们对于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和自己在体育活动中努力的理由、对自己努力的认识、判断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以及参与体育活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更加乐于接受挑战,寻求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正确的目标定向则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努力失去信心,对从事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目标设置理论指出,既定的目标决定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努力程度,指引并规范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效果。

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体育活动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努力和动员其能量,促使学生为完成目标而主动执行和设计最合适的策略和手段等;不适当的目标设置会降低学生的自信水平,增加认知焦虑,减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努力程度,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

第一节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在体育活动中,常会出现一些挫折或失败,而不同目标定向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目标定向理论指出,可以通过不同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合适的目标定向,避免不合适的目标定向。

一目标定向及分类(一)目标定向的概念对于目标定向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不同界定。

本文采用我国学者的观点,即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个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祝蓓里等,2000)。

(二)目标定向的分类在目标定向理论研究的早期,研究者大多把目标定向分成学习目标定向(掌握目标或任务卷入)和成绩目标定向(自我卷入)两种。

第二章田径——立定跳远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doc

第二章田径——立定跳远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doc

八年级体育田径–立定跳远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运动能力:学生能够精准且熟练地掌握立定跳远的基本技术动作,涵盖预摆、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关键环节。

通过反复练习,显著提高下肢力量、爆发力以及身体协调性,从而在立定跳远项目中展现出更出色的运动表现。

2.健康行为:借助立定跳远的系统性练习,积极培育学生形成定期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全方位增强体能素质。

同时,教导学生掌握在运动过程中保护自身安全的有效方法,最大程度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为其终身运动奠定坚实基础。

3.体育品德:着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在竞赛中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强化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协作的重要性,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

锤炼坚持不懈的毅力,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态度,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真切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形成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

二、教学内容1.立定跳远的基本技术动作教学1.详细拆解并深入讲解立定跳远每个环节的动作要领,包括预摆时身体的姿态、手臂的摆动幅度和节奏;起跳瞬间腿部的发力方式、身体的伸展程度;腾空时身体的控制和平衡保持;落地时的缓冲技巧和稳定姿势。

2.通过慢动作示范、分解动作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2.力量与协调性训练1.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下肢力量训练,如深蹲、蛙跳、单脚跳等,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2.安排协调性练习,如跳绳、踢毽子等,提高身体的协调配合能力,为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执行提供有力支持。

3.实战练习与比赛1.组织学生进行多次立定跳远的实战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应用所学技术。

2.开展小组或个人的立定跳远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精准把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特别是起跳瞬间的爆发力发挥和腾空后的身体有效控制。

2.深入理解并熟练运用下肢肌肉力量,实现从预摆到起跳的流畅过渡,确保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人教版小学体育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体育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体育课教案第一章:基本体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操动作,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基本体操动作:包括原地踏步、行进间踏步、臂摆、体转等。

2. 体操队形变化:包括横队、纵队、方队等。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慢跑等。

2. 基本体操动作教学: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3. 体操队形变化练习:教师指挥,学生配合完成队形变化。

第二章:跑步【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呼吸方法。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跑步姿势:包括站立、起跑、途中跑、冲刺等。

2. 呼吸方法:采用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3. 跑步训练:包括短跑、中跑、长跑等。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慢跑等。

2. 跑步姿势和呼吸方法教学: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3. 跑步训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不同距离的跑步训练。

第三章:跳绳【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提高跳绳速度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跳绳方法:包括单人跳绳、双人跳绳、多人跳绳等。

2. 跳绳技巧:包括交叉跳、换脚跳、转身跳等。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慢跑等。

2. 跳绳方法教学: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3. 跳绳技巧教学: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4. 跳绳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第四章:投掷【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投掷方法,提高投掷距离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投掷方法:包括原地投掷、助跑投掷等。

2. 投掷项目:包括实心球、跳绳、沙包等。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慢跑等。

2. 投掷方法教学: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第二章田径耐久跑》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七年级全一册

《第二章田径耐久跑》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七年级全一册

《耐久跑》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耐久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通过耐久跑练习,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体能。

3. 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耐久跑的节奏。

2. 难点:克服跑步过程中的疲劳感和心理障碍,坚持完成跑步任务。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教学视频和相关器材(如跑步鞋、运动服装等)。

2. 制定合理的跑步路线,确保安全和舒适。

3. 安排适当的休息和补充水分的时间。

4. 提醒学生注意饮食和睡眠,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轻松的跑步热身活动,逐渐提高心率。

同时,加入一些关节活动的动作,防止运动损伤。

2. 耐久跑动作技术教学(15分钟)a. 讲解和示范耐久跑的动作要点,包括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合适的步伐节奏。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c. 小组内相互评价,选出最佳跑步姿势和进步最大的学生。

3. 团队协作游戏:接力比赛(15分钟)a.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相等。

b. 比赛开始前,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开始跑步并记录时间。

c. 依次传递接力棒后,最后一名学生完成比赛,记录总时间。

d. 比赛结束后,公布成绩并点评,表扬优秀小组和个人。

4. 课堂小结与评价(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表扬优秀学生和小组。

b. 学生自我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5. 课后作业(1分钟)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耐久跑,并注意跑步姿势和呼吸方法。

第二天上课前提交跑步记录,以便教师检查。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耐久跑的基本技巧,包括正确的呼吸和跑姿。

2. 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增强学生的体能。

3.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的呼吸和跑姿。

2. 难点:在耐久跑中保持稳定的节奏和体力分配。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布置教学场地,准备好跑步路线和相关器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应该说,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频繁地使用教学目标概念只是近些年的事,以前经常使用的是“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任务”,如在新中国成立后历次的《体育教学大纲》中,使用的都是“一个目的和三项任务”。

那么,“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之间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在确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之前,先来分析一下“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任务”、“体育教学目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的含义(1)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人们设立体育学科和实施体育教学的行为意图与初衷。

体育教学目的也是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概括性的和总体性的要求,它把握着体育教学的进展方向。

(2)所谓目标,则是努力的方向和预期的成果,是“要在各个阶段达成什么和最后达到什么”的意思。

由此而论,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以及最后的预期成果。

(3)所谓任务,是受委派担负的工作或责任,即上位的人或事对下位的人或事提出的要求及布置的工作,是“要做什么”的意思。

由此而论,体育教学任务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学目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应该做和必须做的工作。

(二)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三者之间应是如下的相互关系:(1)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的总和就是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

(2)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代表着最终成果)是实现了体育教学目的(意图)的标志。

(3)体育教学任务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目标所应该做的实际工作和责任。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某人请朋友吃饭,其目的(意图)是增进感情;其总目标(总效果)是使朋友高兴(使朋友高兴了即是增进了感情的标志);分目标(各个事情的分效果)则有:接送好、吃得好、氛围好、谈得好等等;其任务则是安排好车、安排好饭菜、安排好饭厅的氛围、安排好有趣话题以及安排好适合的陪客等等。

举体育教学的例子说明:如体育教学的一个目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篮球技能从而增强终身体育的能力,那么篮球教学总目标(总效果)就是学会主要的篮球技术和有关知识(学会主要的篮球技术和有关知识是掌握篮球技能的标志),篮球教学的分目标(各个教学课的分效果)则是掌握篮球的最基本的技术、学会运用战术、学习有关规则和相关链接、学会篮球欣赏等等,而各个篮球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学好那些被认定是基本的篮球技术、一步一步地掌握被认定是基本的战术和运用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学习篮球的规则和有关相关链接、一步一步地学会理性地观赏篮球竞赛。

可以看出,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上承体育教学目的,下启体育教学任务的中间环节,因此是体育教学既具有定向、定位功能,也具有定标、定量功能的重要方向因素,体育教学目标是我们搞好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认真研究的教学因素,这也是近年来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三)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对体育教学目标下定义了,本教材认为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如下:重要概念: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

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的阶段目标;阶段性成果的总和就是最终成果,即体育教学总目标。

体育教学总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一)体育学科的多功能功能取决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同理,体育学科的功能来自于体育学科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

由于体育学科的内容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现象,如产生于宗教礼仪中的体育活动、产生于军事中的体育活动、产生于民间娱乐中的体育活动、产生于教育中的体育活动、产生于养生保健中的体育活动、产生于竞争竞赛中的体育活动等等。

因此,体育学科具有了上述这些文化母体所带有的多样功能和特征。

(二)体育学科的价值由于体育学科具有多样的功能和特征,使得体育学科具有了多方面价值取向多样性。

功能与价值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不相同,功能是一个事物或物体固有的作用范畴,而价值则是利用者面对这个事物时的态度和选择,即我们所说的价值取向。

虽然体育学科的功能是相对稳定的,但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和不同的国度中,体育学科的各个功能被不同程度地加以利用,体育学科被赋予各种各样的价值,此时,体育学科有些功能可能被忽视,这方面的价值也难以实现。

例如,在战争时期,人们更强调体育的军事功能,追求体育的军事价值,由此形成军国民主义体育教育形态;而在和平的年代,人们更追求体育的愉悦和发展的价值,注重实现体育的娱乐价值,由此形成快乐体育的形态。

当然,人们在注重追求某种体育功能并努力实现某种体育价值时,也并不是绝对单一的,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是同时追求几种体育的功能,注重实现体育的多种价值,只不过是更注重、更强调某个功能而已。

(三)体育教学的目标如前所述,不同时代的体育教育都有着独特的目标体系,这些目标是当时的社会对体育价值取向的具体化,也是对体育功能及重要性的认识。

通常,人们对体育的期待是相当宽泛的,它包括了对个体人发展的功能的期待,也包括对国家建设促进功能的期待,对提高本民族素质的期待,以及对强国强种功能的期待。

所以,无论是哪种体育形态,其体育教学的目标通常都不是一个,一般说来,从体育教学的第一目标的设定就可以大致看出该体育形态的价值取向,当然目标顺序与价值取向不完全吻合的例外也有。

(四)体育教学目标、体育学科的功能及价值之间的关系功能、价值和目标的意义各不相同。

功能是一个事物固有的、客观的属性;而价值是外赋的、主观的属性;目标则是根据功能进行价值取向后的行为效果指向。

功能是事物固有的和客观的属性,而价值是外赋的和主观的属性,也就是说,一个事物即使具有这个功能,而人们如果没有看上这个功能,也不会把这个功能的实现作为目标;相反,一个事物不具有这个功能,即使人们非常希望通过这个事物实现这个功能,也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我们不能将功能简单地等同于目标,也不能将价值简单地等同于目标。

我们虽然认识到了体育的多种功能,但也不能将这些功能都不加分析地作为体育学科的目标。

体育学科的功能不会有大的改变,但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体育价值取向,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会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

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合理地制订体育教学目标对于体现体育学科的功能,完成人们对体育学科的价值期待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发挥体育学科教学的功能只有合理地制订了体育教学目标,才能明确要实现哪些体育教学的功能,如健身的目标可以帮助实现体育教学的健身功能;愉悦身心的目标可以帮助实现体育教学的满足乐趣功能;传授技术的目标可以帮助实现体育教学的授业功能等等。

如果乱定体育教学目标就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如有些老师不适当地制订了“研究”和“创造”的体育教学目标,使目标偏离了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因此也就无法发挥好体育教学的主要功能,使得这些体育课上得空洞而虚假,使得体育教学的质量大为下降。

(二)保障实现体育的教学目的(意图)只有合理地制订了体育教学目标,才能稳妥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如前所述,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实现的标志,如使学生的体格强健是健身目的的标志;使学生每个单元每节课都能愉悦身心是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标志;让学生在本学段学好一项有用的运动技能是促进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形成的标志等等。

如果总的体育教学目标不是体育教学目的的标志,那么就意味着体育教学目的(意图)没有得到实现。

例如,针对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的目的制订的教学目标却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全体学生都达标”就很不恰当,因为“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必须是“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的目标,“全体学生都达标”不能标志“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的形成”,因此这是个不当的目标,当然也就无助于体育目的(意图)的实现了。

(三)确保层层目标衔接,最终实现总目标如果制订好了每一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就可以保证阶段体育教学目标的总和等于总的体育教学目标,那么就意味着总的教学目标可以顺利完成;反之,如果错定了阶段体育教学目标,就使得阶段体育教学目标的总和不能等于总的体育教学目标,那么就意味着总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

因此,正确地制订好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层层目标衔接,是最终实现总目标的可靠保证。

(四)明确和落实体育的教学任务体育教学目标决定着具体的体育教学任务。

目标是标志,没有标志就没有方向,但只有标志没有具体的行动,标志也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要有具体的体育教学任务来支撑目标的实现。

体育教学任务要以体育教学目标为依据,好的目标有助于明确教学任务,体育教学目标是“的”,体育教学任务是“矢”,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学的任务才能“有的放矢”,切实有效。

在过去《体育教学大纲》里,只有“一个体育教学目的和三条体育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是“在一个意图下面明确了三项工作”。

因此,该目标体系缺乏明确的目标性,显得指导性不强。

(五)规约了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目标不仅在方向上对体育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在具体的步骤和方法上也具有规约的作用。

体育教学要取得怎样的结果?要先达到怎样的结果,再达到怎样的结果?它们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这些都要靠制订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来明确。

体育教学目标预先规定了体育教学的大致进程,体育教学的展开过程就是体育教学目标得以一一实现的过程。

因此,清晰的体育教学目标有利于体育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设计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六)指引、激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反映了人的愿望和努力方向。

当明确的目标意识延伸到人的行为领域,并同行为相联系的时候,则形成动机和动力源泉。

虽然体育教学目标并不完全是由任课教师和上课学生群体制订的,但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必定充分反映着教师的努力方向和学生的学习愿望。

因此,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必定可以指引教师的工作,必定可以激励学生学习。

体育教学目标为教师指明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预期成果,使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

体育教学目标的不断实现还会使教师受到鼓舞,实现过程中的困难也会促使教师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所以明确、具体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可以指引教师努力地工作;同理,体育教学目标也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了达成的标志,使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学习目标的不断实现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实现过程中的困难也会使学生受到鞭策。

所以,明确、具体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地学习。

(七)形成检验教学成果的标准体育教学目标是个到达点,是个标志,因此其本身就是很鲜明的和可判断的标准,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而总目标的达成与否就是在教学过程终结时进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