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燃油箱通气管排气口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1、目的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2、设计规范2.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的设计输入2.1.1 车辆产品的排气系统的配置和走向,依所配车辆的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来设计。
而消声器的性能开发则需要依所配发动机及其对排气系统的具体要求。
在初步设计选型时,应将发动机的有关性能参数及其上的关键件的基准要素等(如曲轴箱后端面与曲轴主轴线的交点坐标、动力线偏移量及倾角等),作为设计条件输入设计,作为消声器选型及性能开发的依据之一。
并根据国家、地方及企业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系统和消声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提出要求,见附录1。
2.1.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在进行初步选型设计时,必须对系统进行结构方案分析和匹配计算分析,并提供选型设计分析报告,见附录2。
2.2 设计原则2.2.1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的设计,应使排气阻力尽可能的小,以使其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尽可能小。
2.2.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音质和较低的音强,即应有较大的插入损失。
2.2.3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3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布置2.3.1 排气管内径的确定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径应尽可能大些,以降低管道内得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阻力产生的功率损失和再生噪声。
一般应≥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内径。
或根据发动机排量等参数,按公式(1) 计算初步确定排气管内径。
D=2 √Q/(πV) (1)式中:Q—发动机排量;V—气流速度,一般取50~60 m/s 。
2.3.2 排气管的布置和转弯,应使排气尽可能顺畅。
管的中心转弯半径一般应≥(1.5~2)D,其折弯成型角应大于90º,以大于120º为宜。
油库设计规范

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GB50156-92图2.8.6-7 汽车油罐车灌装易燃油品时爆炸危险区域范围1.以油罐车注送口为中心、3m为半径的球形空间,并延至地坪和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为1区。
2.以油罐车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7.5m,距注送口7.5m高的圆柱形空间,以及距地坪高7.5m,以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圆柱形空间内,划为2区。
八、易燃油品敞棚灌桶时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应符合图2.8.6-8的规定。
1.以注送口为中心、半径1.5m的球形空间和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为1区。
2.以注送口为中心、半径 4.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
图2.8.6-8 易燃油品敞棚灌桶时爆炸危险区域范围九、装运易燃油品的油船装卸油时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应符合图2.8.6-9的规定。
1.未充惰性气体的油轮或油驳易燃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0区。
2.以油轮或油驳的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3m至水面的球形空间,划为1区。
3.以油轮或油驳的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7.5m,距注送口7.5m 的圆柱形空间,以及距水面高7.5m,以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圆柱形空间,划为2区。
图2.8.6-9 装运易燃油品的油船装卸油时爆炸危险区域范围第2.8.7条小型石油库的防雷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有关防雷设计的规定。
第三章汽车加油站第一节加油站的分级及站址选择第3.1.1条汽车加油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表3.1.1 加油站的等级划分注:①本表油罐总容量系指汽油储量。
当兼营柴油时,汽油、柴油的储量,可按1∶2的比例折算。
②城市市区内不宜建设一级加油站,且宜采用直埋地下卧式油罐。
第3.1.2条汽车加油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并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城市市区的汽车加油站,应靠近城市交通干道或设在出入方便的次要干道上。
郊区汽车加油站,应靠近公路或设在靠近市区的交通出入口附近。
汽车排气筒标准

1材料:5.12外观:管坯用薄板卷制时只允许有全焊透的对接型纵向焊缝,不应有环焊缝。
管坯的纵向焊缝条数见表9,各相邻纵向焊缝间距不应小于250mm。
管坯的拼接应采用自动氩弧焊据或等离子焊。
大于0.5mm的板材拼焊对口错变量、焊缝的凹陷深度及余高应不大于板厚的10%,焊缝表面应呈银白色或金黄色,可呈浅蓝色。
波纹管的波峰波谷曲率半径的极限偏差为+15%的公称半径,波峰、波谷与侧壁间应圆滑过渡。
波纹表面允许有轻微的模片厌痕,不应有裂纹、焊接飞溅物及凹凸不平和大于单层壁厚负偏差的划痕。
波纹管、导管等不锈钢部件及法兰密封面不应涂漆。
所有碳钢结构外表面应涂防锈底漆一道,银粉漆两道。
膨胀节组织各部位焊缝表面不应有裂痕、气孔、夹渣、飞溅物等缺陷。
安装膨胀节时,应使介质流向与产品标记的流向一致。
3尺寸:4.2.1---4.2.6管坯的拼接应采用自动氩弧焊或等离子焊,大于0.5mm的板材拼焊对口错边量、焊缝的凹陷深度及余高应不大于板厚的10%,焊缝表面应呈银白色或金黄色,可呈浅蓝色。
多层波纹管管坯的套合间隙应不大于0.8mm。
波纹管的波峰波谷曲率半径的极限偏差为+15%的公称半径,波峰、波谷与侧壁间应圆滑过渡。
波纹表面允许有轻微的模片厌痕,不应有裂纹、焊接飞溅物及凹凸不平和大于单层壁厚负偏差的划痕。
波纹管的波高、波距、波纹管总长的公差等级应为GB/T1800.3-1998表1中IT18级,其上下偏差为+IT18/2。
波纹管直边段外径的极限偏差等级,采用波纹管内插连接型式时,成为GB/T1800.4-1999中表22的h12级。
A型膨胀节的法兰连接尺寸按GB/T569;AS型、BS型膨胀节的法兰连接尺寸按ISO7005-1;AJ型膨胀节的法兰连接尺寸DN65~DN500按JIS F7805;BJ型膨胀节的法兰连接尺寸按JIS F7805。
并应符合CB/T3766的规定。
安装膨胀节时,应使介质流向与产品标记的流向一致。
轿车排气系统设计要点

轿车排气系统设计要点1.排气消声器容积一般为发动机排量的10倍以上,不然达不到好的消声效果2.光有容积还不够,排气系统的扩张比还必须大于15,即排气管的截面积必须小于主消截面积的1/15,不然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3.排气管的直径随排量的不同而有粗细不同,一般1L左右的发动机管径在35~38左右,1.6L的约为40或更大些,排量更大些的管子可能更大点,不过最大到50吧(猜测)管子太小气流速度太大,阻力也大.而太大了也不大合适,相应的扩张比就小了,而且受空间制约.再者浪费材料.4.排气系统弹簧螺栓拧紧力矩一般为50~705.消声器连接法兰最好能用球面法兰,可以适应各段排气管的相对转动而保持很好的密封.国标对排气系统的密封性要求为30L/min,比较宽松点,做的好的一般都是10L/min6.消声器的截面形桩最好做成筒形,加工简单经济实惠,截面构成的取消最好能保证倒角在50以上,不然倒角太小废品率太高.7.排气管路应适当做长点以满足消声性能,不过转弯需圆滑,不能让气流阻滞.排气管弯曲半径一般为至少要大于管直径的1.5倍,不然也是废品多多.8.消声器壁后厚一般为0.8,管子壁厚也查不多,高档车管子能厚一点能达到1或者1.2mm9.消声器材质量一般选用中档的3.04不锈刚,材料不太贵防锈效果还可以,排量2L以上的用的材料应该要好些,不过没有具体测过10排气系统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其严重影响整车的NVH特性.设计排气系统的外形后应进行排气挂钩的设计.一般用的应该是MSCNASTRAN软件.需要用到有限元分析.挂钩点设计好后,还需要进行车身对应挂钩点的声学灵敏性设计,这个就更专业了。
至今不会,也不知道咋分析.设计好这2个以后还需要对各橡胶吊挂的刚度进行计算,根据整车的间隙要求设计合理的大小和刚度直.(1)-吊挂位置安排要考虑整个排气系统,和扰性节(长度,刚度等)放置位置很有关系(2)-那些小孔很多是用来排水的,壳体两层的时候,排水孔用来排除积水,防锈效果好。
排气系统布置规范

编号代替密级****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排气系统布置规范前言本规范是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编制:校核:审定:批准: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排气系统布置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动力装置排气系统在整车上的布置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开发的M1类和N1类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SJ-BZ-30-2007 轿车最小离地间隙规范3 术语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3.1 排气系统总容积:指包括排气歧管、催化器、消声器及排气管在内排气系统各部分容积之和。
3.2 整车最小离地间隙边界:根据《轿车最小离地间隙规范》(SJ-BZ-30-2007)确定的由接近角、纵向通过角、离去角、整车最小离地间隙、前后桥最小离地间隙等共同组成的边界线。
4要求4.1排气系统初步布置容积估算在总布置初期没有确定排气系统基本结构的条件下,初步的排气系统总容积按不小于发动机排量的10倍计算,其中消声器总容积按发动机排量的6倍的初步估算容积估计外形尺寸,前置消声器容积达到发动机排量的两倍以上。
消声器容积= 前置消声器容积+ 后置消声器4.2排气管径的选取4.2.1设计原则是在保证排气背压及功率损失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管径,这样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常用转速噪声,而且可以降低成本,减轻整个消声器的质量,对整车轻量化及降低油耗起到积极作用。
4.2排气系统周边间距要求4.2.1为避免车辆行驶及发动机振动带来的排气系统振动与周边物体发生碰撞,排气系统与周边物体的基本安全间距应大于等于25mm。
论加油站通气管的安装及其重要性

论加油站通气管的安装及其重要性摘要:加油站储油罐内所储存的汽油和柴油,属于易挥发物品,当储油罐内压力发生变化的时候,造成油品挥发,罐内油气积聚一定程度会通过通气管排放到大气中,通气管管口是油气聚集地,是加油站可能发生危险的有害因素之一。
本文主要阐述了通气管的安装技术要求,谈论了加油站通气管易发生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通气管溢油阻火器冷凝液水袋一、前言油罐通气管是影响加油站安全的关键部件之一,是加油站可能发生危险事故的有害因素之一,是保持储油罐内压力平衡的重要设备。
通气管的基本形式是通过在储油罐上开孔,引出一对法兰联接,经一段横置管段,后转为立置管段,引出地面以上,并要求在顶部安装阻火器。
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版))第6.2.14条规定:1、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
2、管口应高出地面4m 及以上。
3、沿建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管口,应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m及以上。
4、当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时,通气管管口与围墙的距离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小于2m。
5、通气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
6、通气管管口应安装阻火器。
7、当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和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时,汽油通气管管口尚应安装机械呼吸阀[1]。
二、问题分析及讨论汽油罐和柴油罐的通气孔应分开设置。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两种不同种类的油品的储罐互相连通,避免冒油时油品经过通气管流到另一油罐,造成油品污染。
对于同一类油品,考虑到避免清洗油罐时,互相影响,发生事故,最好也单独设置。
所以每个油罐最好单独设置通气管[2]。
通气管上宜安装阀门,便于定期检查维修防爆阻火通气帽,或者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切断油罐和外界的联系。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版))规定,通气管的直径不应小于50mm。
一般设计采用DN80mm通气管。
这样,油气排出时阻力小。
如果管径细,卸油阻力太大,延长了卸油时间,需打开量油孔排气。
燃油管路布置规范

4 布置要求
4.1零部件布置Biblioteka 优先原则燃油管路的布置,在油箱布置后,优先考虑燃油滤清器总成、油水分离器、碳罐等部件的布置位置。油箱的安装部位通常是整车的后部或中部,管路部件尽量远离排气系统(主要为消声器),如与排气系统过近,则须在相应部位加装隔热板(隔热板材料通常为铝,有时会在两层薄铝板之间增加隔音隔热材料,并压制成一定外形)。
4.1.1燃油滤清器的布置要求
1、布置在进油管路中;一般为水平布置,布置时需注意其方向性(通常在燃油滤清器外壳上印刷方向箭头);
2、须布置在易于检查与拆装位置,汽油车型一般为车辆底部(如油箱附近、大梁内侧等),柴油车型一般为机舱内部,通常将燃油滤清器布置在油水分离器之前(靠近油箱一侧的管路);
4.1.2油水分离器的布置要求
油水分离器布置在发动机仓内,手部能便捷压缩手泵处(需进行人机工程较核),一般为竖直布置,且其放水口需能较为方便用手旋开,如果是一体式燃油滤清器带油水分离器总成,则与单独油水分离器布置要求相同。
燃油管路布置规范
11
本标准规定了燃油管路布置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产品开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44-82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
GB 11258-89双层卷焊钢管
QC/T 798-2008汽车用多层非金属燃油管
3术语和定义
进油管路:连接燃油箱出油口与发动机进油口之间的燃油管路;通常包括以下零件:进油软管、进油硬管(或PA管)、燃油滤清器总成、油水分离器总成(柴油机专用件,有时与燃油滤清器组合成一个零件)、紧固部件等;
客车底盘设计常用标准

QC/T 241-1997
汽车无内胎车轮密封性试验方法
QC/T 242-1997
汽车车轮不平衡量要求及测试方法
QC/T 243-1997
车轮安装面平面度要求及测试方法
QC/T 259-1998
车轮轮辋/轮辐焊接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
QC/T 199-1995
汽车车轮平衡块
对于车轮及轮胎方面的要求:转向车轮不得使用翻新轮胎,轮胎速度等级不得小于
相关标准:
QC/T 523-1999
汽车传动轴总成 台架试验方法
QC/T 29082-1992
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
QC/T 25-2004
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27-2004
汽车干磨擦式离合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GB/T 5764-1998 汽车用离合器面片
QC/T 465-1999
脉冲输入)
GB/T 6323.4-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回正性能试验
GB/T 6323.5-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轻便性试验
GB/T 6323.6-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稳态回转试验
GB 11557-1998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规范

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发表日期:2006年5月29日目次2术语 (3)3一般规定 (3)4站址选择 (3)5总平面布置 (4)6加油工艺及设施 (5)9消防设施及排水 (6)10电气装置 (7)11采暖通风、建筑物、绿化 (7)附录A计算间距的起讫点 (8)附录C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划分 (8)2术语2.0.1加油加气站:加油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统称2.0.2加油站:为汽车油箱充装汽油、柴油的专门场所2.0.7站房:用于加油加气站管理和经营的建筑物2.0.8加油岛:用于安装加油机的平台2.0.10埋地油罐:采用直接覆土或罐池充沙(细土)方式埋设在地下,且罐内最高液面低于罐外4m范围内地面的最低标高0.2m的卧式油口储罐2.0.12密闭卸油点:埋地油罐以密闭方式接卸汽车油罐车所载油品的固定接头处2.0.13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将汽油油罐车卸油时产生的油气回收至油罐车的密闭油气回收系统2.0.14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将给汽油车辆加油时产生的油气回收到埋地汽油罐的密闭油气回收系统3一般规定3.0.3加油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3的规定:表3.0.3加油站的等级划分4站址选择4.0.2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应建一级加油站4.0.4加油站的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表4.0.4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5总平面布置5.0.1加油加气站的围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m以及小于或等于表4.0.4中的防火距离的1.5倍时,相邻一侧应设置不低于2.2m的非燃烧围墙2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大于表4.0.4的防火距离的1.5倍且大于25m时,相邻一侧应设置隔离墙,隔离墙可为非实体围墙3面向进、出口道路的一侧宜设置非实体围墙,或开敞5.0.2车辆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5.0.3站区内停车场和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m,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m2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宜小于9m;道路坡度不应大于6%,且宜坡向站外;在汽车槽车(含子站车)卸车停车位处,宜按平坡设计3站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不应沥青路面5.0.4加油岛及汽车加油场地宜设罩棚,罩棚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其有效设计不应小于4.5m。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范文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范文1、目的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2、设计规范2.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的设计输入2.1.1 车辆产品的排气系统的配置和走向,依所配车辆的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来设计。
而消声器的性能开发则需要依所配发动机及其对排气系统的具体要求。
在初步设计选型时,应将发动机的有关性能参数及其上的关键件的基准要素等(如曲轴箱后端面与曲轴主轴线的交点坐标、动力线偏移量及倾角等),作为设计条件输入设计,作为消声器选型及性能开发的依据之一。
并根据国家、地方及企业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系统和消声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提出要求,见附录1。
2.1.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在进行初步选型设计时,必须对系统进行结构方案分析和匹配计算分析,并提供选型设计分析报告,见附录2。
2.2 设计原则2.2.1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的设计,应使排气阻力尽可能的小,以使其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尽可能小。
2.2.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音质和较低的音强,即应有较大的插入损失。
2.2.3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3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布置2.3.1 排气管内径的确定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径应尽可能大些,以降低管道内得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阻力产生的功率损失和再生噪声。
一般应≥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内径。
或根据发动机排量等参数,按公式(1) 计算初步确定排气管内径。
(1)式中:Q—发动机排量;V—气流速度,一般取50~60 m/s 。
2.3.2 排气管的布置和转弯,应使排气尽可能顺畅。
管的中心转弯半径一般应≥(1.5~2)D,其折弯成型角应大于90º,以大于120º为宜。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条文说明)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条文说明)1 总则1.0.1 汽车加油加气站属危险性设施,又主要建在人员稠密地区,所以必须做到安全可靠。
技术先进是安全的有效保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要兼顾经济效益。
本条提山的各项要求是对设计提出的原则要求,设计单位和具体设计人员在设计汽车加油加气站时,还应严格执行本规范的具体规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条文中提出的要求。
1.0.2 考虑到在已建加油站内增加加气站的可能性,故本规范适用范围除包括新建外还包括加油加气站的扩建和改建工程及加油站和加气站合建的工程设计。
1.0.3 加油加气站设计涉及的专业较多,接触的面也广,本规范只能规定加油加气站特有的问题。
对于其它专业性较强、且已有国家或行业标难规范作出规定的问题,本规范不便再做规定,以免产生矛盾,造成混乱。
本规范明确规定者,按本规范执行;本规范未做规定者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3 一般规定3.0.1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加气母站)所用天然气现在基本上是采用管道供气方式,利用市区已建供气管网时,由于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用气量较大,且是间断用气,所以要求设站或引气时不要影响管网其它用户正常使用。
3.0.2 本规范允许汽车加油站和汽车加气(LPG、CNG)站合建。
这样做有利于节省城市用地、有利于经营管理,也有利于燃气汽车的发展。
只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加油站和加气站合建是可以做到安全可靠的。
国外燃气汽车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普遍采用加油站利加气站合建方式。
从对国内外LPG加气站和CNG加气站的考察来看,LPG加气站与CNG加气站联合建站的需求很少,所以本规范没有制定LPG加气站与CNG加气站联合建站的规定。
3.0.3 加油站内油罐容积一般是依其业务量确定。
油罐容积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也越高。
为区别对待不同油罐容积的加油站,本条按油罐总容积大小,将加油站划分为二个等级。
与1992年版《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相比,本规范增加了各级加油站的油罐总容积,这是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所做的调整。
汽车燃油供给系统布置设计分析

汽车燃油供给系统布置设计分析摘要: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并且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当下的社会中,出汽车工业有着很大程度的发展,一个拥有良好性能的汽车需要较好的配套零部件,并且在相关的技术中需要较为迅速的发展。
为了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汽车有着较强的安全性,在整个的安全使用过程中,完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汽车燃油供给系统,并且在这样的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对整个汽车的安全性能做出较为有效的优化过程。
关键词:汽车;燃油供给系统;布置设计前言:在汽车产业运行及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动机主要以汽油机为主,通过燃油供给方式的完善,维持汽车系统的稳步运行,但是,汽车燃油供给中会受到燃油供给的限制,影响汽车燃油供给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为了及时改变这些限制问题,在汽车燃油供给系统布置设计中,需要及时改变以往的设备布置方案,结合碳罐、燃油箱、输油泵等系统的使用特点,优化系统的布局及设计方案,以提高汽车燃油供给系统的运行效率,推动汽车生产行业的稳步发展。
1、汽车燃油供给系统的运行原理汽车燃油系统运行中,主要承担燃油加注及运输的职能,通过燃油的合理供给,保证汽车的正常发动。
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第一,燃油供给系统通过存储燃油,会在过滤之后输送给发动机,发动机按照不同的工作情况,及时、足量的配制可燃混合气。
第二,在汽车燃油系统运行中,其中的蒸发系统会将收集到的油蒸汽过滤之后排放到大气系统之中,如,在蒸汽压力较大的环境下,需要设定系统压力,并在系统双向开阀之后,将油蒸汽送入到碳罐之内,增强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
第二,在燃油系统运行中,如果系统内部压力小于设定的压力,要及时开启双向阀门,并时刻保持与外界空气的流通,保证汽车燃油供给系统的正常运行。
2、汽车燃油供给系统布置设计要素2.1燃油箱的布置设计在汽车燃油箱的布置设计中,需要将其设置在底盘中部、后部的位置,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底盘的整体布局及结构,将其设定为横向布局以及纵向布局两种方式,以更好的提高燃油箱布置设计的有效性,充分满足汽车燃油的供给需求。
汽车设计-燃油系统设计规范

1、按照过滤燃油的种类分为汽油滤清器和柴油滤清器两种。 2、按照滤网规格可以分为粗滤和精滤。 3、汽油滤精清器按照布臵的位臵可以分为油箱内臵和油箱外臵汽油滤清器。柴
油精滤器一般外臵。 某外臵汽油滤清器
某一体式油水分离器
滤清器的性能要求
1、密封性能 将滤清器出油口封闭,进油口连接在试验装臵上试验。以油为介质、压力不低于100kPa保压 1min,不允许有渗漏;以空气为介质、压力不低于100kPa、将滤清器臵于水中、保压1min, 不允许有气泡产生。
• 即通常所说的油箱总成,是由燃油箱体和其他附属装臵装配成的整体,主 要功能是储存燃油。油箱数目及容量随车型而定。燃油箱通常车辆的中部 靠后的位臵。
商用车常见油箱形状及 固定方式
某乘用车油箱
燃油箱按照材料分为金属油箱和塑料油箱。
随着塑料技术的发展,以前的金属燃油箱逐渐被塑料燃油箱替代。
塑料燃油箱的优点:
3、安全性高、不会发生爆炸,是金属油箱不能比拟的,金属油箱在发生火灾的 时候容易爆炸,危险性大。由于塑料油箱采用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造,热传递 很低,仅为金属的1%,同时高分子聚乙烯具有弹性,发生碰撞与摩擦时不易产 生火花。即使汽车不慎着火,塑料油箱着火软化,燃油常压流出,油箱不会因 受热膨胀而爆炸。
塑料油箱进行耐火性能试验时,不得出现泄露现象。
10、塑料燃油箱的渗透性能 塑料油箱装一定容积的燃油,渗透量不得大于0.2g/24h 11、燃油箱的清洁性 燃油箱内清洁度为每升容量的杂质按质量计不大于1.5 mg。 12、燃油箱相关法规和标准 QC/ T 644-2000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GB 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 GB20072-2006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
50排气歧管设计规范

排气歧管设计规范1范阖本标准规定了排汽歧管功能、类型、丁作*件、设计原則、设汁开发济程及工艺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汽车发动机的排气歧管设计.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丁本标准.2 1排气再循环系统exhaust gas『cciculation (EGR)一种将部分#吒返回燃烧室的系统,以降低爆烧减少氮氧化吻的形成.[GB/T8I8&—2003,定义6」3 ]2.2氧传感器oxygen eensor―静艇撐气壮浓度变化而提供电信号的装圧田谏血倍号用柞空燃比反後调节崩统的輸入盘叛:它遹密安置在扑气般背内舫探头U滿过的朴气相接依”2.3氨氧化物NO K气样中一如化氨(NO)、一氧化磁(N6)等总和】HlNO?当绘表示。
[CWTRIRR—IOR,定.45.12 ]3概述3.1持气歧管挣气歧管足发动机废勺排出的適迄它的合理性宜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排放和噪声,并影响到发动机在整车匕的搭報及整车排气再循坏系统的布負.32拌气歧管的功能拌气岐耸与发动机缸亞连按••口然吸气型发动机的拌气歧普足将发动机齐个缸排出的废气il集到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15压机型的排气歧管足将发动机孑个缸捋出的废气汇条到涡轮增圧器再进入尾代处理系统,33丼气歧管的工作条件3拌气歧筲承受若废气的离温、烏乐和肪锁,所以排气歧管在使用中的盯聲性L :匕It 性能对发动机的影 响更为車要。
汽车在行驶中.发动机经常处在冷热交替变换的T 作伏态,设计不当町愛会造成排-歧昔 产生塑性变形,严至时使择气歧管与气缸盖密知不严而闷或者拌P 歧管发生失效.3.4排气歧管类型 3.4.1按制造工艺分类按制遇「艺券气歧讨可分为焊接型排气歧管(如阳1)和铸造型排气灶轡(如图2) ■3.4.2按发动机的进气形式分类按发胡机进气形式排气歧管町分为巾乐机里排气岐耸(如PW 和口然吸气型祥氏歧管(如圈4)"3. 4.3按材料分类按材料排气歧怜町分为诗钛里排气歧伶(如图5)和不锈钢焊按型排气歧管(如圏6) “图2铸造型排气歧管图1焊核型排气歧管图3增压机型排T 歧管 图4自然B8气型排三歧管图5铸钱型排气歧管图5不席钢焊搔型排T歧管3.4.4按集成方或分类按集成力式挣P歧管叶分为怡压器集成井气餃骨(如图7)、虹盖棄成排气歧忖(如图刃和非棄成型拌 P 歧管(如图9 )・为进一步降低排放,一基扁端机型來用取层不每钢焊按型排岂歧管,It内层耳度仅Imm (单•忌不锈钢为2 mm),较低的热•$*»少熱扬失,对进一步如怏催化器起轍图7增压番集成排气歧管图8缸盖荒成排气歧管图9非英成型排气歧管4排气歧管设计41设计原则幷气歧讨的作用是把多航发动机冷肛挂出的废气汇集在一起.井导入#吒总诗-为保证发动机性能并降低排U歧誉失效凤险,在設计排G歧管时应注总以下五个方面,E1)尽徂戲免支管总转芳,内表面应光滑平整,以减少择气阻力Ib)多缸机应逊免各知排气相互干扰,减小排弋乐力波的干涉:C)热网力值小于材料屈服极限*d)押T旳匀(新眸空弋各紙差异不小于5%> .排吒背乐満足耍求(进行CAE分析八e)一阶固有频率人于发动机徹振频率的13%-15% (300 Hz以上》<^NVH)・4.1.1排气吱管的设计开发流程幷气歧昔的设计卄发流盾如图10所示"7OTSU 可圉W 排Y 歧晉设廿开发流理国42排气歧管的材料摒气段管的材料叮根摇贯动机的排气温反及岐徐结构T •艺等要求选拾排气歧怜的材料多Jfc 用灰等 铁、蠕墨箱軼、g 铝铸铁、1S 银药钦,苴中高探蒔钦高温强度较好.为诚少质泄或使歧管设H*更加口由, 町采用不锈期板(或窗)焊制(例:眉氏汽淋机排温奇达%0 vy h. 一簸采.HJD5乩)-鬲用材料特 性呢表1。
汽车排气系统设计原则分析

汽车排气系统设计原则分析摘要:汽车排气系统是传统燃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排气系统承担了控制排气污染、降低排气噪声的重要功能,同时排气系统承受着5000到900国的高温,是汽车构造中最主要的热源之一。
为了减少排气系统髙温对周边件功能、耐久性能的影响,文章从总布置设汁角度出发,分析了排气系统与周边件间隙确左方法及周边件隔热防护措施,从而避免了由于间隙过小及隔热防护不到位引发的火烧车现象和周边件功能、耐久性能失效问题。
关键词:排气系统:周边件:隔热防护:间隙汽车排气系统是传统燃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负责将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对尾气净化、噪声降低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
排气系统与发动机增压器出口相连,布置在底盘下方,且承受着50皿到900回的髙温,是汽车构造中最主要的热源之一。
排气系统主要分为热端和冷端。
热端由三元催化转化器总成、颗粒捕捉器和支架等组成。
冷端由消声器总成、连接管路和橡胶吊挂等组成。
排气系统热端与增压器出口相连,最髙温度可达到9000以上,排气系统冷端通过法兰与热端相连,温度相对较低,但靠近热端处的最高温度也可达到500习以上。
排气系统周边件复杂多样,汽车工作时,排气系统表而温度很高,由于受到车身、底盘等系统的影响,排气系统周边难免会布置一些耐受温度较低的零部件。
受周边件耐热、耐久性能要求的彫响,周边件与排气系统的设计间隙在排气系统设讣布垃中至关重要。
间隙过小,排气系统辐射到周边件上的温度超过苴耐温要求易导致周边件功能失效、耐久老化,严重者可引发火烧车问题。
间隙过大,易造成布置空间的浪费。
为了更好地避免由于间隙问题及隔热防护不到位引发的火饶车现象和周边件功能、耐久性能失效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总布置设讣时,排气系统与周边件间隙确定原则及周边件隔热防护描施。
2排气系统与周边件设计间隙确左原则2.2设计要求对标法。
总布巻设计初期,排气系统与周边件间隙应满足保安防灾要求,如表1所示[2]。
燃油管路布置规范

燃油管路布置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燃油管路布置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产品开发.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44-82 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GB 11258-89 双层卷焊钢管QC/T 798-2008 汽车用多层非金属燃油管3术语和定义进油管路:连接燃油箱出油口与发动机进油口之间的燃油管路;通常包括以下零件:进油软管、进油硬管(或PA管)、燃油滤清器总成、油水分离器总成(柴油机专用件,有时与燃油滤清器组合成一个零件)、紧固部件等;回油管路:连接燃油箱回油口与发动机回油口之间的燃油管路;通常包括以下零件:回油软管、回油硬管(或PA管)、紧固部件等;燃油蒸发管路:连接燃油箱蒸发管口与发动机碳罐电磁阀进口之间的管路;通常包括以下零件:油气软管、油气硬管(或PA管)、碳罐带软管总成、碳罐支架等;4 布置要求4.1 零部件布置的优先原则燃油管路的布置,在油箱布置后,优先考虑燃油滤清器总成、油水分离器、碳罐等部件的布置位置。
油箱的安装部位通常是整车的后部或中部,管路部件尽量远离排气系统(主要为消声器),如与排气系统过近,则须在相应部位加装隔热板(隔热板材料通常为铝,有时会在两层薄铝板之间增加隔音隔热材料,并压制成一定外形)。
4.1.1燃油滤清器的布置要求1、布置在进油管路中;一般为水平布置,布置时需注意其方向性(通常在燃油滤清器外壳上印刷方向箭头);2、须布置在易于检查与拆装位置,汽油车型一般为车辆底部(如油箱附近、大梁内侧等),柴油车型一般为机舱内部,通常将燃油滤清器布置在油水分离器之前(靠近油箱一侧的管路);4.1.2 油水分离器的布置要求油水分离器布置在发动机仓内,手部能便捷压缩手泵处(需进行人机工程较核),一般为竖直布置,且其放水口需能较为方便用手旋开,如果是一体式燃油滤清器带油水分离器总成,则与单独油水分离器布置要求相同。
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GB5015692

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GB 50156-92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小型石油库和汽车加油站的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节约用地和能源,减少油品损耗,防止污染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生产、管理方便。
为此,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小型石油库和汽车加油站的新建工程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自然洞石油库、人工洞石油库和生产工艺过程所用油品的储油设施的设计。
第1.0.3条小型石油库和汽车加油站内生产性建筑物、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第1.0.4条小型石油库和汽车加油站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1.0.5条小型石油库和汽车加油站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小型石油库第一节库址选择第2.1.1条商业小型石油库库址的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并应靠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其位置宜在城镇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向。
第2.1.2条企业附属小型石油库库址的选择,应符合企业总体规划、环境保护与防火安全的要求;并宜位于该企业的边缘地带。
第2.1.3条小型石油库的库址,不应选在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的地区。
第2.1.4条小型石油库的库区设计地面标高,应高出25年一遇的最高洪水位0.5m。
第2.1.5条商业小型石油库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交通线等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2.1.5的规定。
商业小型石油库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交通线等的安全距离表2.1.5注:①表中距离系从库内油罐或生产性建筑物、构筑物算起。
间距的起算点,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
②表中规定的距离,适用于甲、乙类油品的储罐,当仅为丙类油品时,民用建筑和公路两项可按表中规定的距离减少25%。
间距的起算点,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
第2.1.6条企业小型石油库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交通线等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2.1.6的规定。
排气管 油管距离 大众标准

排气管油管距离大众标准
在大众汽车中,排气管和油管之间的安全距离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在排气管法兰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米。
燃油管和排气管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通常燃油管的法兰连接处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燃油喷到排气管上。
排气管和电缆部件的距离通常应保持200mm以上的安全距离,以避免排气管路对电缆部件的干扰,并确保各个设备的有序运行。
此外,排气管的布置应能避免加热和点燃货物,距燃油箱、油管净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