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基础 第四章 心理发展与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 复习重点
精神病学重点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病理学:作为精神病学最基础的部分,它以心理学为基础,对异常思维、情感体验、行为等进行描述、命名、归类等,并研究精神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深层心理活动等的关系。
3以记忆为例来说明脑的可塑性:人们对各种经历的记忆最初保存在海马,运动记忆主要在纹状体,而情绪记忆则在其他区域(如杏仁核)编码。
4新世纪精神卫生的服务对象:各种适应不良行为、轻型精神障碍、药物酒精依赖、心身疾病、儿童老年心理卫生问题。
5精神病院的现代化前景:实行院内园林化、室内家庭化、管理开放化、治疗多元化。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6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
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简答)7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为~。
8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是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理的学科。
9判断精神活动正常与否: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比较,精神状态改变是否明显。
②横向比较: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般限度。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处境具体分析判断。
(是否符合当时当地的习俗规范;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是否有不可理喻的行为表现。
心理活动是否与环境协调统一;心理活动自身是否协调统一;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完整。
)观察精神症状时,不但要观察精神症状是否存在,还要观察其出现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精神症状一般不是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因此必须进行仔细观察和反复检查。
精神检查的主要方法是交谈和观察,能否发现患者的精神症状,特别是某些隐蔽的症状,常取决于医患关系及检查技巧,根据短暂、片面观察所作出的结论,很容易漏诊和误诊。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谵妄谵妄状态是指在意识水平降低的基础上,出现大量生动、形象、带恐怖性质的错觉和幻觉。
病人多伴有紧张、恐惧的情绪反应和相应的兴奋不安、行为冲动、杂乱无章。
思维方面则表现为言语不连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及理解困难。
定向力丧失。
引起谵妄状态的常见原因:急性中毒,感染,脑外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
2.何谓慢性脑器质性综合征,简叙其症状及病因又叫痴呆综合征,其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记忆减退,智能障碍,人格改变。
常见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外伤,脑炎,脑血管性疾患,代谢障碍,慢性中毒,缺氧与维生素缺乏。
3.试叙器质性遗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常见原因表现为识记能力障碍,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和顺行性遗忘症。
常见原因: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颅脑损伤,传染病,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精神病,脑肿瘤,中毒,内分泌疾病。
4.木僵可分为几类试叙临床常见木僵的特点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以下几类:⑴紧张性木僵:发生比较突然,轻者表现为少语少动,重者运动完全抑制,全身骨骼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缄默不语,不吃不喝,往往保持一固定的姿势,对任何刺激失去反应,口涎外流,大小便潴留,严重者尚可出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
白天一般多卧床不起,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稍有活动或自进饮食。
病人意识清晰,木僵消失后能回忆当时的情况。
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⑵心因性木僵:是一种在急遽而强烈的精神创伤后产生的反应状态。
表现为普遍的抑制状态:不语、不动、不饮不食,面无表情,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跳加速、瞳孔散大、颜面潮红或苍白、多汗等。
病人有轻度意识障碍,木僵消失后不能完全回忆。
见于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⑶抑郁性木僵:由急性抑郁引起。
患者可缺乏任何自主行动和要求,反应极端迟钝,以致呆坐不动,卧床不起,缄默不语。
症状常昼轻夜重。
⑷器质性木僵:常见于脑炎、脑瘤侵入第三脑室,以及癫痫、脑外伤及急性中毒等。
基础心理学第四章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症状 要点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心理学第四章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症状要点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概述:一.本节内容来自于[精神病学]中的[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所以这里所说的心理异常的症状就等同于精神障碍(精神疾病)的症状。
二.症状学的定义: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二.心理异常的症状与精神障碍的关系:1.心理异常就是指心理不正常,是指有精神障碍(精神疾病)者的心理状态。
2.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是指精神障碍者异常精神活动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
学习症状学知识,有助于我们对有无精神障碍的鉴别以及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
3.心理异常的症状是有轻重之分的;几种症状在一起可以组合成症状群(又称综合征),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才更加有意义。
三.学习常见心理异常症状的目的:精神科医生诊断、治疗精神障碍。
心理咨询师鉴别精神障碍、转诊。
1 / 17四.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辅助性的有条件的 1. 经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
2.主要目的是社会功能康复和预防复发。
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觉及其障碍(一)感觉的定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定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感觉到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在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三)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阈限降低感觉减退:感觉阈限增高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四)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完整版】精神病学课件文档
【完整版】精神病学课件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精神病学》教材第四章“常见精神障碍”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精神障碍的定义、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2. 了解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技能。
3.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提高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爱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难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写照,引发学生对精神病的关注和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2.1 精神分裂症:讲解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2.2 抑郁症:讲解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2.3 焦虑症:讲解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现场访谈,让学生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治疗过程。
4. 例题讲解:针对每种精神障碍,选取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讲解诊断和治疗要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七、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2. 黑板右侧:展示典型病例及分析。
八、作业设计病例1:某女性,28岁,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
病例2:某男性,35岁,近三个月来总是怀疑妻子出轨,经常检查妻子的手机和行踪。
2. 答案:病例1诊断为抑郁症,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病例2诊断为焦虑症,治疗方案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对精神障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第8版精神病学配套课件第04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第8版)
二、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学及病程标准 2.至少存在下述中的两条 (1)任何形式的持久的幻觉,每天发生,至少一个月;并伴有短暂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 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 (2)思维过程中断或插入无关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切题,或语词新作; (3)紧张症行为,如兴奋、特殊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和木僵; (4)“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及情绪反应迟钝或不适切(必须明确这 些情况不是由于抑郁或抗精神病药物引起)。
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
的诊断
同一病因可有不同综合征,如酒 精急性中毒与酒精戒断表现完全 不同。
同一症状或综合征可有不同病因,如 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的痴呆综 合征,幻觉妄想综合征
有利于病因治疗
有利于对症治疗
精神病学(第8版)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系统)
精神病学(第8版)
一、概述
(三)精神障碍分类的原则
1.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原则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与诊断是根据疾病的病因和(或)病理改变建立诊断。此种分类有
利于病因治疗。 2. 症状学分类原则
症状学分类是根据共同症状或综合征建立诊断,症状或综合征发生改变时,临床诊断会作 相应改变。此种分类有利于对症治疗。
本章小结
1. 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 以便归成系统。 2. 精神障碍分类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预测疗效和预后,探索病因,收集科研 资料。 3.ICD-11和DSM-5主要按照症状学分类原则,兼顾可能病因学、病理生理特征进行分类。 4.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包括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系统)和美国精神障碍 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5.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包括内 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
心理发展与精神障碍--精神医学和心理学专业学生和老师必备
• 了解个体正常和异常的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患者症状从何而来,有助于更好 地把握症状
•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患者的症状,了解其来龙去脉,其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能够针对患 者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措施
与精神障碍相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模式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针对儿童如何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对其周围的世界进行认知,瑞士心理学家皮 亚杰提出了对于儿童心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起源 于动作和感知觉。在个体与其外部世界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下,认知的发展经历了具有逻 辑联系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 智商作为智力的客观指标,反映了个体的总体智能水平。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智商在14 岁以前是直线上升的
➢ 儿童期思维的发展 在皮亚杰的理论体系中,这一阶段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并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儿童期社会化发展 儿童在生理上已基本可以完全独立于父母而生活,随着学校生活的到来,儿童的社会生活日渐 丰富。儿童的社会化中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师生关系是主要内容 ➢ 亲子关系的发展 尽管童年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儿童在学校的时间逐渐增加。但在青年期前,儿童仍不能脱 离父母而独立生活,因此父母的教导强化、榜样及安慰等社会化心理机制对儿童产生着深远 的影响 ➢ 同伴关系的发展 儿童期学校生活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而同伴关系成为儿童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成分。友谊是 儿童在同伴关系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 1. 第一阶段(3-7岁):无友谊概念阶段 2.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 语言的发展 婴儿9-12个月进入学话前芽阶段。1岁到1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约50个,词汇量随着年 龄的增加而扩大,3-4岁的增加量最大,可达1000个左右,到了6岁则能够达到6000个。1岁半 到2岁半是学习语法的关键期,3岁基本掌语法规则,能够说完整的句子。语法的发展特点为:从 短句到长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句型,从无修饰的简单句到修饰句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障碍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识别精神疾病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精神病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精神障碍的分类、症状和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
一、精神障碍的分类精神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会功能的临床症状。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定义,精神障碍可分为以下几类:1. 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2. 心境障碍:如抑郁障碍、躁狂障碍等;3. 焦虑障碍:如恐慌障碍、强迫症等;4. 成瘾障碍:如酒精依赖症、药物滥用等;5. 儿童精神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6. 神经症状和功能障碍:如头痛、抽动障碍等;7. 睡眠障碍:如失眠、噩梦障碍等;8. 性功能障碍:如性欲低下、勃起障碍等;9. 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等;10. 生活期间的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整障碍等。
二、精神病症状精神病症状是指精神障碍患者所表现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
根据症状的性质和特点,精神病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类:1. 异常思维:如幻觉、妄想等;2. 感知异常:如幻听、视幻觉等;3. 意志异常:如意志缺失、意志疲乏等;4. 情感异常:如焦虑、抑郁、情感麻木等;5. 行为异常:如紧张不安、攻击性行为等。
三、精神病的诊断标准精神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临床表现,并参考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诊断标准。
通常,精神病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1. 症状持续一定时间:根据不同精神病的特点,需要满足症状持续一定时间的要求;2. 症状严重程度:症状需严重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3. 排除其他病因:需排除其他身体疾病、药物滥用或使用等原因导致的症状。
四、精神病的治疗方法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诊断结果,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精神病学》(选择题)习题库+参考答案
《精神病学》(选择题)习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生物反馈治疗主要适用于A、疑病症B、焦虑症C、儿童多动症D、躁狂症E、精神分裂症正确答案:B2、顶叶损害的主要症状之一是A、失用B、失语C、偏瘫D、失明E、偏侧感觉障碍正确答案:A3、抗精神病药物阻断胆碱能受体和组胺受体后,不产生的副作用是A、记忆障碍B、镇静作用和体重增加C、锥体外系副作用D、口干、便秘E、排尿困难、视物模糊正确答案:C4、导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预后不良的因素中以下哪一条是错的A、智力偏高B、有不良的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C、合并情绪障碍D、合并品行障碍E、合并阅读困难正确答案:A5、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面对不利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称为抑郁B、面对不利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称为恐惧C、面对不利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称为情绪不稳D、面对不利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称为情感幼稚E、面对不利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称为惊恐发作正确答案:B6、以下有关人格障碍的说法哪一条是错的A、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一旦形成就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B、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其症状程度在成年后有所减轻C、人格障碍一般始于未成年时期D、人格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之一E、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在遭受严重的生活事件之后个性偏离正常,也可以称为人格障碍正确答案:E7、关于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认知行为治疗,哪条不是其主要目的A、改变导致吸毒的行为方式B、缩短其急性脱毒期的时间C、帮助病人应付急性或慢性渴求D、促进病人社会技能、强化不吸毒行为E、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方式正确答案:B8、阿尔茨海黙病患者经常走错房间,外出不知归家,主要是因为A、记忆障碍B、错觉C、行为紊乱D、意志减退E、意识清晰度下降正确答案:A9、关于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错误的观点是A、这类药物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回收B、应避免与MAOIs等合用,否则易致5-HT过多的综合征C、心血管和抗胆碱副作用较TCAs严重D、常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E、适应证包括抑郁症、强迫症、惊恐症和贪食症正确答案:C10、老年性痴呆的病理特征是A、神经元气球样肿胀B、小脑脑沟增宽C、脑室扩大D、大脑皮质萎縮E、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正确答案:E11、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精神障碍,常发生于用药后A、数小时B、数分钟C、数天或2个月内D、数天到一周E、半年以上正确答案:C12、如果病人乞求医生注射度冷丁,其主要目的可能是A、止泻B、镇静C、止呕D、镇痛E、“过瘾”正确答案:E13、以下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伴发精神障碍哪项不对A、如能及时治疗,多数病人可以痊愈B、精神症状可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谵妄、精神病性症状和情感障碍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是一种慢性传染病D、HIV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一系列的神经病理学改变E、约10%~20%的艾滋病患者可伴发痴呆正确答案:A14、女性,72岁, 既往无高血压史。
精神病学基础考试
精神病学基础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精神病学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A. 基础理论B. 临床实践C. 预防D. 所有选项都正确2. 精神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是什么?A. 症状B. 患者自述C. 病史D. 心理评估3. 下列哪项不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A. 妄想B. 联想C. 幻觉D. 注意力不集中4.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选)?A. 情绪低落B. 兴趣丧失C. 睡眠障碍D. 自杀念头5.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A. 过度担忧B. 恐惧C. 强迫行为6. 人格障碍的类型包括(多选)?A. 依赖型B. 自恋型C. 强迫型D. 自我挫败型7. 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A. 患者意愿优先B. 家庭教育C. 定期随访D. 全面治疗8. 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药物治疗B. 心理治疗C. 社会技能训练D. 家庭支持9. 精神疾病患者的隐私权如何保护?A. 限制探视B. 住院治疗C. 保密原则D. 法律法规10. 精神病学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A. 基础理论B. 临床诊断C. 治疗学D. 心理评估11.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包括:B. 联想C. 幻觉D. 思维紊乱12.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A. 情绪低落B. 对生活丧失兴趣C. 睡眠障碍D. 自杀念头13. 焦虑症的主要症状包括:A. 过度担忧B. 恐惧C. 强迫行为D. 易怒14. 人格障碍的类型包括:A. 创伤后应激障碍B. 依赖型人格障碍C. 自恋型人格障碍D. 强迫型人格障碍15. 精神病学的诊断过程通常包括哪些步骤?A. 临床观察B. 个人病史收集C. 心理评估D. 与家属或朋友的交谈16.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原则包括:A. 定期评估疗效B. 小剂量开始C. 持续调整剂量17. 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A. 体重增加B. 糖尿病风险增加C. 静坐不能D. 催乳素水平升高18. 心理治疗在精神病治疗中的作用包括:A. 改善症状B. 减轻焦虑C. 提高生活质量D. 减少复发19. 精神病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病因研究B. 诊断技术C. 治疗方法D. 预防措施20. 精神病学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A. 抑郁症B. 焦虑症C. 双相情感障碍D. 精神分裂症21. 以下哪种情况不符合精神病的诊断标准?A. 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以上B. 出现幻觉、妄想或言语组织严重混乱C.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出现自我丧失或自杀行为D. 对日常生活事件产生显著焦虑反应22. 精神病治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B. 心理治疗C. 社会技能训练D. 家庭治疗23. 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在照顾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A. 保持耐心和理解B. 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C. 鼓励患者参与家庭活动D. 提供适当的支持24. 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包括:A. 妄想B. 幻觉C. 思维形式障碍D. 情感淡漠25.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包括:A. 情绪低落B. 易怒或暴躁C. 睡眠障碍D. 食欲减退26. 焦虑症的典型症状包括:A. 过度担忧B. 恐惧感C. 肌肉紧张D. 心悸27. 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症状包括:A. 情绪波动,从极度兴奋到极度抑郁B. 异常欣快感或易怒C. 睡眠需求减少D. 注意力不集中28. 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包括:A. 体重增加B. 精神恍惚C. 便秘D. 排尿困难29. 在精神病学领域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哪些?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家庭治疗D. 人际关系疗法30. 精神病学的四大症状包括:A. 情感淡漠、思维迟缓B. 情感高涨、思维奔逸C. 精神运动性兴奋、幻觉D. 思维贫乏、情感低落31. 下列哪项不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表现:A. 妄想B. 联想C. 幻觉D. 情感倒错32. 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包括:A. 情感低落、自责自罪B. 生活空虚、无望感C. 兴趣丧失、乐趣减退D. 睡眠障碍、食欲减退33. 精神病诊断和治疗中,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有哪些?A. 人格测验B. 智力测验C. 行为观察表D. 心理测试量表34.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防御机制B. 本能论C. 自我实现D. 本我与超我的冲突35. 下列哪项是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A. 药物治疗B. 心理治疗C. 电休克治疗D. 放射治疗36. 精神疾病患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了精神疾病患者的法定权利包括:A. 就医权B. 知情同意权C. 医疗救济权D. 病程记录权37. 精神疾病患者在症状支配下可能出现的行为失控,其原因主要包括:A. 情绪失控B. 认知功能损害C. 无自控能力D. 家庭和社会压力38. 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中,药物治疗的原则包括:A. 安全有效B. 规范用药C. 经济性D. 患者参与39.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对治疗效果有何影响?A. 依从性好,治疗效果佳B. 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佳C. 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但不影响疾病转归D. 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也影响疾病预后40. 精神病学的定义是什么?A. 研究人类精神活动和行为的科学B. 研究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C. 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科学D. 研究人类行为和情感的科学41. 精神病学的范畴包括哪些方面?A. 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B. 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研究C. 人类行为和情感的研究D. 所有上述方面42. 精神病学与神经科学的关系是什么?A. 精神病学是神经科学的一个分支B. 神经科学是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C. 精神病学和神经科学相互独立D. 精神病学和神经科学有部分重叠43. 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理论是什么?A. 人类行为受到潜意识的驱使B. 人类行为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C. 人类行为受到认知和情感的影响D. 人类行为受到生物化学因素的影响44. 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肝脏损害B. 肾脏损害C. 心脏损害D. 精神障碍45. 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在照顾患者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A. 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B.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C. 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D. 以上都是46. 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目标包括哪些方面?A. 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B. 减轻患者的症状C.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D. 上述所有方面47. 精神疾病诊断过程中常用的量表有哪些?A.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B. 症状自评量表(SCL-90)C. 标准化精神病理学量表(SPSS)D. 住院病人观察量表(OAS)48. 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哪些?A. 自卑B. 抑郁C. 恐惧D. 以上都是49. 精神疾病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观察法B. 实验法C. 个案研究D. 上述所有方法二、问答题1.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什么?2. 什么是精神发育迟滞?3. 如何评估一个人的心理压力?4. 常见的精神药物有哪些?5. 什么是心理治疗?它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6.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7. 什么是家庭治疗?它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8. 什么是社会支持系统?它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选择题:1. D2. A3. D4. ABCD5. ABCD6. ABCD7. D8. ABCD9. C 10. ABCD11. ACD 12. ABCD 13. ABCD 14. 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21. D 22. ABCD 23. ABCD 24. ABCD 25. ABCD 26. ABCD 27. ABCD 28. ABCD 29. ABCD 30. ABCD31. B 32. ABCD 33. ABCD 34. ABCD 35. CD 36. ABC 37. ABCD 38. ABCD 39. D 40. A 41. D 42. B 43. A 44. D 45. D 46. D 47. ABCD 48. D 49. D问答题:1.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什么?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生物化学和环境因素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必看题库知识点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必看题库知识点1、问答题谵妄指的是什么?引起谵妄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并简述其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江南博哥)征。
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导致谵妄的原因很多,包括:①感染;②代谢及内分泌紊乱;③电解质紊乱;④颅内损伤;⑤手术后的状态;⑥药物等。
另外心理社会应激如亲人丧亡或迁移到陌生的环境等对谵妄发生具有诱发作用。
有关谵妄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少。
有人曾提出胆碱能假说,发现血浆抗胆碱药物浓度与谵妄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谵妄病人脑脊液中有内啡肽、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异常。
谵妄病人的认知障碍和脑电波慢活动是由于普遍的脑氧化代谢降低所致。
脑氧化代谢的降低,可导致乙酰胆碱合成的减少。
除了颅内病变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谵妄一般只造成脑组织的非特异性改变如充血、水肿,因而是可逆的,多数预后较好。
2、单选目前精神障碍分类的原则主要依据()A.病因B.病理解剖C.症状表现D.处理手段E.病程预后正确答案:C3、判断题CCMD-3分类中42.9是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或躯体形式障碍() 正确答案:对4、单选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焦虑症状,可以同时诊断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正确答案:B5、问答题试简述造成精神障碍诊断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确答案:造成诊断不一致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病人自身的差异:由于病人在不同的时间出现不同的病情;机会差异:病人在不同时间处于同一疾病不同阶段;信息差异:医生搜集病人资料的方式和侧重点不一样;观察差异:医生对存在的某一现象观察和判断不一致;标准差异:医生所使用的诊断工具不同。
精神障碍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40
3.思维属性障碍
• 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 想一出现,就人尽皆知。(思维扩散) • 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散播出去。 (思维被广播) • 思维中断:话说半句,突然中断,停顿片刻再 开口已换了别的内容。 • 思维插入:病人认为头脑中某些思想不是自己 的,是别人强加于他的,即脑子里插入了别人 的思想。
•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 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它虽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所 受的教育水平,但病人对此坚信不 移,无法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 和经历加以纠正。
45
特征
• 1.妄想内容与实事不符,没有客观现实 基础 • 2.妄想是一种坚信不疑、不能为实事所 纠正 • 3.妄想的内容与自我有关 • 4.妄想的内容具有个人独特性,不为任 何集体所共有。
51
(三)超价观念
• 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 误观念
52
四、注意障碍
• 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中的精神活动 对一定对象的集中性与指向性。 • 被动注意与主动注意
53
注意障碍形式
• 注意增强 • 注意涣散 • 注意减退 • 注意转移 • 注意狭窄
16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 一、概论 • 症状学: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 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 出来。 • 精神病理学: 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理的学科
17
判定方法:
1、纵向比较
2、横向比较
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
的处境 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18
特点
• 1.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 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 4.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地位:高于内科疾病症状在内科病诊断中的地 位)
精神病第四章PPT资料(正式版)
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4.心境障碍
5.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神经症
6.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7.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 性心理障碍
王熙凤
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
理发育障碍
6.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二、国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0.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情况 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CCMD(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CCMD) 一、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CCMD(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CCMD) 2、DSM(《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aorders DSM)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
9.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 碍、情绪障碍
10.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情况
(二)CCMD-3的特点
谢谢观看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ICD(《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ICD) 2、DSM(《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aorders DSM)
精神病学基础讲义 PPT课件
二、注意(Attetion)及其障碍
在某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指向某一事物的 心理过程称注意。如有选择地使精神活动指 向某一定的对象时称主动注意;由外界刺激 引起的探索反射为被动注意。通常所谓的注 意是指主动注意而言,对所指向事物的感知 最为清晰,有利于识记与分析;而被动注意 指向的对象常不十分清晰。
(三)注意减退(Hypoprosexia)主动注 意与被动注意都减退,常需要较强的外界刺 激才能引起注意。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状态、精 神分裂症、抑郁症及神经衰弱等。
(四)注意转移(Transference of attention)主动注意不能持久,被动注意 明显增强。注意力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转移, 以致不断改变话题和活动内容。 见于躁狂症。
4、幻触(Tactile hallucination) 可表现 为触摸感、虫爬感、针刺感或触电感,也可 为性接触感。
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等。
5、内脏幻觉(Visceral hallucination)患 者能清楚描述躯体内部或某一脏器扭转、穿 孔、断裂、腐烂或有虫爬行等。常与疑病妄 想、虚无妄想一起出现。 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更年期精神障 碍。
精神疾病常见症状
心理学将人的正常精神活动分为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和意志行为过程,精神疾病的症状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第一节 认知过程及其障碍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各种精神活动的基础。 认知(Cognition)过程将从感觉和知觉、 注意、记忆、言语和思维、智力等方面加以 讨论。
一、感觉(Semsation)和知觉(Percoption)及其 障碍
常见注意障碍有
(一)注意增强(Hyperprosexia)指主动 注意显著增强。病态的注意增强多与妄想有 关,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十分注意所怀疑人 的一举一动,对微小细节都保持高度注意和 警惕。 有疑病妄想者则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状态的某 些变化。
4精神病学-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⒐沿着一条线索进一步探查
交谈中要通过一条线索,进一步探查更多的信息,拓宽资 料的范围,以发现有无潜在的危险。如交谈中引出病人有 幻听,可以更具体、更详细地询问:“请你给我讲一下, 你听到的声音是怎么回事?”“具体地讲一下在什么时间、 在哪听到的?”“对这个声音你感觉怎么样?”“这种声 音让你做了什么吗?”“和你住院比较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吗?”——从这些详细的信息中,可以评估病人有无潜在 的自伤,伤人的危险。
精神病学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福州市第四医院 林巧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医生和 患者在围绕寻求与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建 立起来的,建立这种关系的唯一目的,是为 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1.精神障碍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状况缺乏充分自知
但是,语言、语气也要有适当的权威性,适当的夸张,使病人认 为你是个高明的医师,确实能够帮助他,这样可以较快的建立信 任感。
⒉有目的性的交谈
交谈要集中在话题上,集中在特殊的具体事件上 (指对病历有意义的事件)。与普通病人不同,不 能让其喋喋不休(病理性赘述?),可以适当的进 行直接提问。
直接性的提问前,要把你的目的告之病人,使病人 清楚是对其有帮助的,尤其是对疑心重的病人,更 应如此。当交流受阻时,遇到病人不想谈的问题, 可转换一个积极的话题,以保证谈话的继续。
2 用平等的目光语调直呼患者的名字 3 鼓励目光接触,不要忽视患者或其家属的
存在
4 医生应有沉着、自信、亲切、关注及认真 的表情,避免紧张、无措、不自然的体态
5用患者能理解的语言询问,用通俗易懂的 语言交流,而不是直接用专业术语
6 切忌居高临下
精神病学基础ppt课件
三、精神疾病的遗传学基础
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3、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 5、精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
四、其它的生物学因素
1、体质 2、性格 3、性别 4、发育年龄 5、器质性疾病 6、感染 7、损伤 8、素质 9、分娩 10、其它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心理社会性因素
一、心理因素:应激与生活事件; 性格与气质; 挫折与耐受力。
治疗比例(%) -10 10 30 1 ? 10 50 ? ?
中国精神疾病的需求和治疗现状-2
--精神疾病的识别率低. --抑郁症,强迫症,双相疾病,酒依赖,惊恐的
估计数,均远高于国内估计数.
精神病学的发展趋势
• 研究领域:宏观和微观的研究共同发展 • 治疗领域生物学治疗和心理治疗共同发展 • 医院治疗和社区康复共同发展 • 专科医院向综合医院共同发展 • 中国在近10年内的发展情况
• 目前,精神病学已经成为医学的重要学科 (以美国为例)
疾病的流行状况和严重程度的传统研究
死亡率:高估致死性疾病 忽略非致死性疾病
发病率:高估高发病率疾病 低估慢性疾病
未考虑到劳动力/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问题 在严重程度上 在持续时间上
DALY的概念
• 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
结核病
溺水
腹泻 (>50%)
摔伤
先心病 幼年类病
中国的疾病负担(2020)-4
比1990年负担增加的病种:
肺癌 胃癌 车祸
肝癌
(>100%)
痴呆 关节炎 慢性肺梗塞
(>70%)
冠心病
脑血管病
(>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症状。具体包括以下 几方面:
• 1.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行为特征,临 床医生在判断正常和异常行为时,需要熟悉与特定 年齡相适应的行为和情绪特征。
例如,正常儿童可以在学龄前期出现口齿不清的现象,但到了学龄期再出现此 现象就要考虑行为偏倚
• 2.个体行为特征的出现是遵循一个渐进的正常顺 序的。
2020/10/30
• 3.模式和目标的分化 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他们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组织 上变得越来越灵活和复杂
• 4.行为功能的可变性 儿童早期的行为会整合进入随后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在 创伤事件发生时,个体早期的行为会再次显现,例如,儿 童遭遇重大灾难事件以后出现的“退行”
2020/10/30
虽然在治疗中我们需要关注患者当下的问题,但 理解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往往有助于我们确定需 要关注的焦点
2020/10/30
.
个体发展 种族演化
生物进化
2020/10/30
第二节 婴幼儿期心理发展与精神障碍
胎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儿童期
怀孕~出生 0岁~ 3岁 3岁~ 6岁 6岁~ 12岁
2020/10/30
第四章 心 理 发 展 与
精 神 障碍
2020/10/30
第一节、绪论
• 精神障碍是指一种有临床意义的行为或症状群,其发生与 当事人目前的痛苦烦恼有关,这种综合征或症状群必须不 仅仅是对于某一特殊事件可预期的反应(ICD-10)。
• 要理解精神障碍的实质,必须首先了解正常个体心理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建立繁衍感或成就感。
4.了解个体正常和异常的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患 者症状从何而来,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症状。 5.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患者的症状,了解其来龙去脉,其最 终目的是让我们能够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干预 和预防措施。
2020/10/30
二、与精神障碍相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模式
•(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他将人类的心理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将人格结构划分为“本我”,“自 我”和“超我”,认为个体心理发展需要经过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和潜伏期四个 心理发展阶段
• 上述理论模式对于儿童精神病学临床方面的启示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 1.医生在对儿童患者制订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儿童本身的 气质特点
2020/10/30
• 认为发育病理心理具三有、以发育下病几理个心理特点: • 1.整合性:是指行为只有存在于全部的心理背景下才有意
义。 例如,儿童的哭泣,分离导致的哭泣对于3岁孩子来说是
正常的而对于15岁孩子来说就是不正常的。
• 2.方向性: 儿童对于其环境并非被动地反应,发育意味着个体对于
一切过去的经历、技能、行为的重新组织,而不是技能的 线性增加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起源于动作和感知觉。在个体与其外部 世界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下,认知的发展经历了具有逻辑联系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其中他更为强调的是不同认知阶段的差异 。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
其区别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最大的一点是不同的道德认知水平可以在同 一发展阶段同时并存,这就意味着个体对于一个道德难题的判断和认知并不一定决定其 最终的行为
人生九个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
胎儿期
婴儿期
婴幼儿期 幼儿期 儿童期(学龄期) 青少年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怀孕~出生
1
0~1岁
2
1~ 3岁
3
3~ 6、7岁 4
6~ 12岁
5
12 ~18岁
6
18 ~35岁
7
35 ~60岁
8
60~死亡
9
一、胎儿期
2020/10/30
一、胎儿期
2020/10/30
受怀孕母亲的影响很大
如:特别外向的孩子与特别内向的孩子在各方面的差异
• 2.提高家长对于治疗的参与性随着父母效能训练效果实证 性研究越来越多,父母效能训练越来越成为初级和二级儿 童心理保健的重要手段
• 3.心理发展的阶段论和连续性并非不能统一我们在强调心 理发展连续性对于临床精神病学的指导意义的同时,并非 指心理发展的阶段论对于精神卫生服务不重要。
一、胎儿期
0~3岁 第一加速期
2020/10/30
新生儿
一、胎儿期 二、婴儿期
0 ~ 3岁 第一加速期
1.无条件反射(70多种) 吸吮反射: 行走反射:6 ~ 10周 抓握反射:3 ~ 4月
2020/10/30
一、胎儿期 二、婴儿期
2020/10/0
吸吮反射
• 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全程的心理 发展规律的科学。
2020/10/30
一、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与 临床精神病学的关系
• 临床医生对于患者某个具体行为的理解不仅需 要考虑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还需要考虑特定年 龄的心理发展特点。
• 发展心理学对于特定个体精神症状的确定具有 重要意义
2020/10/30
• 5.连续性与变化 连续性并非是指某种相同的行为在一段时间的延续,而 是指不同时间段的行为之间的合理联系.
例如,迄今为止发现的儿童期与成年后病理心理相关最强的预测因 素是儿童期不恰当的同伴关系,而成年期发病与否是通过两个途径 来实现的:①同伴关系不良是儿童适应不良的表现,这种适应不良 会持续到成人;②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成年期应激起到了缓冲 作用。
例如儿童感知觉发展中运动功能的发展必定遵循“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从 粗到细”的发展
2020/10/30
•3.体所处的不同心理发育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社会应激, 也存在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
儿童的排便训练一般是在2~4岁,这时期来自父母和家庭的重 大生活事件对于个体的排便功能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任务是追求自我同一感,而这一时期也是情 绪最不稳定的年龄段,情绪波动常见,必与抑郁发作相鉴别;
1. 母亲自身情况 年龄:最佳23、24 ~ 28、29 超龄:35唐氏综合征、难产、死胎 体重:超标准25%:影响胎儿 低于25%:营养不足,影响智力体格 身高:低于140cm,过小骨盆,影响发育。 孕史:4次以上:有危险,容易出现低能儿 和死胎。
2.孕期营养及保健 3.母亲的情绪 4.环境:饮食、药物、射线(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