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之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知识点汇总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知识点汇总

高考专题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知识点汇总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 _益处__。

(2)类型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1)原因⎩⎨⎧自然环境提供的服务是 有限 的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 相互冲突 的(2)基本原则①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 _允许__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 _极限__,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 _支撑__服务功能的极限。

②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 _综合权衡__,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_可持续__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1.自然资源(1)含义:指在一定 _经济技术__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 _需求__的物质和能量。

(2)类型⎩⎪⎨⎪⎧可再生 资源⎩⎨⎧ 气候资源生物 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矿产 资源(3)属性⎩⎪⎨⎪⎧自然属性:有 规律 可循社会属性⎩⎨⎧受 人类需求 的影响受 社会发展水平 的影响2.自然资源的特征(1)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2)自然资源的_质量__特征。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环境问题的产生(1)原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_调节能力__,损害自然环境的_支撑服务__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2)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与_人口数量__、人均资源消费量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2.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具体影响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① _大气__、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②有些污染物质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_服务功能__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类型作用和价值相互关系供给服务一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空间;二是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如食物和水等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其中,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化解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支撑服务包括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循环、土壤的形成等,其对人类利用来说是相对间接的,是自然环境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状态必不可少的服务功能2.人类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原因和措施1.自然资源的特征与人类活动特征自然资源影响人类活动举例数量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价格会上涨,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密集型企业因自然资源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促进其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型城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发展,又因资源濒临枯竭而衰败质量自然资源的质量影响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成本,以及用途品位高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成本相对较低;不同质量的煤炭资源具有不同的用途空间分布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但有规律可循,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可能;空间差异造成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空间集中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空间组合好的地区优先发展);资源空间流动,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人口、城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必知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必知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必知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家园,它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地球系统,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组成。

这些自然环境对于地球上的各种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气环境地球的大气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气体、水蒸气、颗粒物等。

气候是大气环境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对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温暖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而寒冷的气候则限制了农业发展。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海平面上升等。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研究,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二、水环境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对于生命的存在至关重要。

地球表面70%以上都是水,其中97%是咸水,只有3%是淡水。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全球水资源已经面临严重的压力。

因此,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同时,水也是人类活动中重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人类依赖水路进行国际贸易和旅行。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岩石环境地球的地壳由各种岩石构成,包括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等。

岩石环境对于土地利用和资源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沉积岩可以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火山岩可以提供肥沃的土壤供农作物生长。

然而,在人类活动中,过度的采矿和土地破坏等行为导致了岩石环境的恶化。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岩石环境的保护,促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资源开发。

四、生物环境生物是地球上最丰富和多样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环境对于农业、林业和渔业等人类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蜜蜂通过授粉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和繁殖,森林为我们提供了木材和氧气等资源,海洋为渔业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生物环境受到了威胁,如森林砍伐、物种灭绝等。

高考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完善版)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高考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完善版)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高考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完善版)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P17、P19图)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 地形:丘陵、平原欧洲的三圃制 条件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 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有利 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产业转移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3、方向: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4、举例:亚洲:美国 日本 四小龙、东盟 中国、越南 第一次 第二次珠三角:香港 珠三角 欠发达的相邻地区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原因 自然:(1)黄土疏松(2)暴雨集中(3)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4)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

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抄写

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抄写

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抄写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学科。

作为一名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知识点的抄写和总结。

本文将根据高一地理第四章的知识点,结合合适的格式和排版,为你提供一份详尽的抄写资料,方便你日后复习查阅。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地理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人地关系”,即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地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活动受限于自然环境的条件和影响,同时人类也通过改造自然环境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第二节生产活动与地域差异地球的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这种差异导致了各地的生产活动也具有差异性。

生产活动可以分为农、林、牧、渔业等主要形式。

在不同地域,人们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自身需求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生产方式。

第三节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出生和死亡的人数之差。

人口变动对地区的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两个方面。

人口过剩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而人口不足则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市场需求减少等问题。

第四节农业与区位选择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形式之一,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等因素。

不同农业区位选择的差异导致了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

第五节工业与区位选择工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的区位选择也对一个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工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资源条件、交通运输、市场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等。

不同类型的工业有不同的区位选择倾向,如重工业更倾向于选择地理位置离资源丰富的地区。

第六节交通与区域联系交通对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交通方式主要有陆上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

交通网络的发展可以促进地区间的物质和信息流动,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第七节城市与城市问题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点整理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点整理

高一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点整理高一地理的学习,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不断积累高一地理的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点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

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

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地理与人类活动

自然地理与人类活动

自然地理与人类活动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它们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塑造着我们的世界。

自然地理包括地貌、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而人类活动则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化等。

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首先,自然地理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地貌特征如山脉、平原、河流等可以影响农业发展和城市规划。

例如,山脉的存在可以阻挡风和降雨,造成不同地区的降水差异,这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有着重要影响。

而平原地区相对较为平坦,适宜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因此成为了许多国家的中心地带。

此外,气候是自然地理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气候的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会给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带来不利影响,往往导致农作物减产或失败。

而温暖的气候则可能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

因此,人类必须对气候变化保持警惕,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然而,人类活动也对自然地理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农业的发展使得森林的砍伐变得不可避免,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

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对大气、水域和土地等环境造成了破坏。

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建设,使得自然地理特征发生了改变。

例如,城市的扩张使得许多湖泊和湿地消失,城市化进程中的道路建设和城市布局也对地表形态产生了影响。

然而,人类活动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控制来保护自然地理。

农业可以采取可持续农业方法,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损害。

工业可以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城市化可以进行合理规划,保留自然地理特征,如湿地公园、城市绿化带等,以提供人们与大自然互动的机会。

此外,人类还可以利用自然地理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利用山区的水能发电,沿海地区的渔业和旅游业等都是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地理资源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要平衡利用和保护,以避免对自然地理造成过度开发和破坏。

总之,自然地理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关系。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归纳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图中可看出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内在联系。

太阳辐射决定了各地热量和水分的分布:不同的热量和水分形成不同的气候;气候又影响植物、动物、土壤;反过来,植被与土壤又影响到气候(绿岛效应、反射率);气候影响水文,水文也影响气候(湖泊效应);地形影响气候(“山高一尺,水冷三分”,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和河流(气候一水文特征,地形一水系特征),反过来,气候和河流又作为外力雕塑地表形态(流水地貌、风蚀地貌、冰蚀地貌),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图还可以看出,总体上看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虚线方框内),如自然带(自然带本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均不相同,必然引起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差异,从而引起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各自然带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差异。

)2.以图解与列表比较分析的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⑴将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进行对照,掌握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气候是形成自然带最重要的因素,比较图可知,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在空间分布上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可以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再结合《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从总体到局部、从一般规律到特殊地区来掌握陆地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准确位置,认识地理环境的全球性分异规律。

⑵比较纬度地带分异与干湿度地带分异(3)把握主导因素,比较垂直分异中不同特征的形成机制对某些具体垂直分异现象的分析,其成因把握有一定难度。

复习时,要做好对各种垂直分异现象的归纳与分析。

分析自然带的分布特征要用综合思维和区域思维。

由于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水热条件组合,而影响生物的众多因素中气候是最重要的因素(植物对环境有强烈的指示作用),而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土壤为植物提供肥力和扎根立足的条件),很明显自然带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与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联系思维即自然带的因果关系上看,在某种程度上说,分析自然带各方面特征也就是在分析气候因素基础上进行的分析。

必修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必修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必修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引言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所具有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山川河流、气温降水、生物多样性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必修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必修区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必修区域的地理环境1. 气候条件必修区域的气候条件对于人类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直接影响着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发展。

例如,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农作物的生长较为困难,而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农作物的产量将大大提高。

此外,一些必修区域还受到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这些灾害对人类活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 土地条件土地条件是指土壤性质、地貌等因素。

必修区域的土地条件多样,包括平原、山地、沙漠等。

不同的土地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平原地带适宜发展农业,而山地地带适宜发展旅游业和养殖业。

在沙漠地带,人类活动的发展受到水资源的限制。

3. 水资源条件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必修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必修区域缺乏水资源,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引水、蓄水等方式来解决用水问题。

另外,水资源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分布也密切相关。

一些必修区域的河流和湖泊成为了人类社会的聚居地。

三、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农业活动地理环境对农业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要求较高。

气候条件、土地条件和水资源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必修区域,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例如,在温带地区,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相对比较适宜;而在热带地区,稻米、香蕉等作物的种植更为普遍。

2. 工业活动地理环境也对工业活动产生着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工业类型和发展方向。

在必修区域,一些地方具备资源禀赋,例如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这些地方往往发展了重点工业。

同时,地理环境还决定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分布,对工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山东省地理新高考知识点

山东省地理新高考知识点

山东省地理新高考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它关注的是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在山东省高考地理考试中,掌握地理新高考知识点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山东省高考地理的知识点,以帮助考生备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被分为核心、地幔和地壳三层。

地壳静止不动,地球上的地壳活动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和地壳漂移等。

2. 地理板块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匀,形成了七大地理板块,如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等。

地理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壳活动。

3.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期的、地区性的天气状况统计。

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

山东省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4. 水文地理水文地理研究地表水的分布与变化。

山东省的水体以黄河、运河、淮河、海河等为主,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对山东的经济和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5. 物质循环和生物地理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循环过程,如水循环、碳循环等。

生物地理研究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特定时间段内居住在该地区的人口数量。

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区,人口聚居和经济发展水平高。

山东省的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增长较快。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山东省的主要经济产业,以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为主。

工业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以石化、钢铁和机械制造为主。

3. 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山东省有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和通信网络。

山东省的交通便利,连接着全国各地。

4. 城市化与生活方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城市化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样化。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5.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应用于地理学的现代科技手段,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它在资源调查、环境评估和城市规划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地理是一门涉及广泛而深入的科学,对于山东省高考考生来说,掌握地理新高考知识点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节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节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1)据图指出1988—2018年鄱阳湖滨岸缓冲带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趋势。(6分) 【答案】耕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增加;林地面积有所增加;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小,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小幅 度减小;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4分)总体呈现出以耕地为主导,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面积占比相 对均衡的格局。(2分)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鄱阳湖滨岸缓冲带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变化趋势 可从各类型土地面积变化及总体趋势等方面描述。
升,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增多,促进社会发展。③随着社会的发
与人类活动 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导致自然资源出现稀缺,制约人类
的关系 发展。④自然资源稀缺致使资源价格上涨,引起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变
化,一方面导致资源市场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导致资源经济价值上升,促
使技术革新以寻求新的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寻找替代资源
(2)类型
类型
作用和价值
供给 一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空间;二是为人类 服务 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如食物和水等自然资

调节 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带
服务 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文化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非物质收益,是一种精神享
3.自然资源特征与人类活动
(1)数量特征、质量特征与人类活动
自然 资源 数量 的数 特征 量具 有有 限性
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类能利用非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有限,科技 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增加非可再生资源的经济上可开采储量,但仍受自 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限制;②对于可再生资源,其更新能力和更新 速度是有限的,一旦利用速度超过再生速度,也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高中地理重要概念解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重要概念解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重要概念解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涉及到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在这些条件下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我们所处的地球。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因素和地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土地、气候、水文、植被、地形等要素。

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资源和条件,同时也对人类的活动产生着制约和影响。

1. 土地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包括农田、森林、草地、城市等不同类型的土地。

不同类型的土地对于人类活动的适应性有所差异,农田适合农业生产,森林和草地适合林业和畜牧业,城市则是人类聚居和发展的地方。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土地类型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

2. 气候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长期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包括气温、降水、气压、风向等要素。

气候对于农业生产、能源利用、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气候干燥的地区适宜发展农牧业,气候温暖的地区适宜发展旅游业。

3. 水文水文是指地球表面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变化规律。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决定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聚居的分布。

地理环境中的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4. 植被植被是指地球表面植物的分布和组成。

不同类型的植被对于土壤保持、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植被密集的地区适合农业和林业,植被稀疏的地区则适合草原畜牧业。

5.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高低和地貌特征。

地形对于人类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它决定了地区的交通运输、城市布局和农田的选址等。

地形平坦的地区适合进行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地形崎岖的地区则适合发展旅游业和开采矿产资源。

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

人类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对地理环境产生着改变和影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的分类:②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③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2、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3、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②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③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④乳畜业(靠近市场)⑤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4、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5、我国农作物分布:①东耕西牧;②南蔗北菜;③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④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⑤温带水果-苹果、梨、桃⑥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⑦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6、①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____的纺织厂②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③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7.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话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是指人类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塑造。

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资源、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城市、交通网络等人文要素。

人类活动是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行为。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一、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农业是人类最早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一个典型例证。

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等方面。

例如,气候的变化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和产量会有所不同。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决定了农业的发展方式和水稻种植的可行性。

土壤质量和肥力对于农作物种植也至关重要,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质量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常常需要进行土地改造和水资源开发。

例如,在干旱地区,人们经常修建灌溉系统以供给农业用水;在沼泽地区,人们进行排水工程以改造土地。

这些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二、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城市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另一个方面。

地理环境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例如,地形地貌对城市布局和规划有重要影响。

山地、河流、海岸线等地形地貌特征对城市的分布和发展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和水资源也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城市的水源、排水系统、绿化覆盖等都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因素。

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也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增加,这导致了大量土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

城市的工业排放、交通拥堵和垃圾处理等问题也给地理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高中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①聚落的含义和分类②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化①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5.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6.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①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②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7.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8.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9.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10.中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等的影响。

3.了解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分类:按照性质与规模聚落,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表现案例: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河谷阶地上: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还有防御作用。

地形类型:P89图4-4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耕地广阔,便于(大规模)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使聚落(的位置选择比较自由,)规模较大,形态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多,聚落密度较大;宜发展成城市。

P89图4-3丘陵、山地:由于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有利地形位置选择比较有限),只在山间缓坡、山间盆地、河谷谷地,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接近水源,便于小规模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但规模较小不易扩大,形态多呈点状或带状;人口较少,相对分散,密度较小。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探究点二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素养培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斯旺大坝位于开罗以南约900千
米处,水库总库容为1689亿立方米。枢纽建 筑物包括大坝、引水工程和电站。电站装机 容量为210万千瓦。一方面,纳赛尔水库具有 灌溉、水力发电和防洪等作用。另一方面, 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也给埃及带来了一系列负 面影响。
材料二:尼罗河和阿斯旺大坝图
素养培优 1. 水能是清洁能源,水电站建成后带来了哪些环境效益?
2. 对于下游地区而言,阿斯旺大坝的建设损害了河流的部分服务功能,请加以 解释说明。
(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3.图示法理解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规律
为人类寻找自然资源提供了依据
分布的空间差 ①影响区域经济生产方式(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差异);②某种自然
异导致社会经 资源高度富集,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优势(如中东的石油、中
济发展产生区 国的稀土);③自然资源组合较好,区域会优先、较快地发展(如古
域差异
文明都发源于水土配合好的区域)
(四)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自然资源的质量
A

之分
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
B
一定的 来刻画
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
C
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
(三)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2.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特征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质量有优劣 高低之分
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只有质量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被人类利用
①质量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会造成局部或整体上供给不足;②质
俄罗斯的天然气多于西欧,这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哪种属性?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

它对人类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一、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人类的农业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种植方式和农作物选择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温带地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而在热带地区,适宜种植稻谷、香蕉等作物。

气候的变化也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如干旱会导致作物减产,而过度降雨则可能导致水稻等水生作物的病虫害增多。

二、地形对人类居住和交通的影响地形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居住和交通起着重要的作用。

山地地形使得山区地域相对贫瘠,不适宜农业生产,但适宜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同时,山区的地形可能阻碍交通,使得交通运输不便,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平原地形则较为适宜人类的居住、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因此经济发展相较于山区更加繁荣。

三、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土壤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于不同的作物生长,例如黄土适宜于小麦的种植,河谷土壤适宜于水稻的种植。

土壤的肥沃程度也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些土壤富含营养物质,适宜于高产农作物的种植,而有些土壤贫瘠,只适宜于少量作物的生长。

四、水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水文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其中包括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

不同地区的水文条件不同,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导致当地经济发展困难,而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文等因素影响着人类的农业、居住和交通等活动。

了解和适应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变化,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新高考地理高二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地理高二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地理高二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及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科。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地球相关的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壳构造、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下面将对高二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地球与地球仪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具有近似球形的形状。

了解地球的形状对我们进行地图测量和导航等有重要意义。

我们通常使用地球仪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其主要构造包括地球仪支架、地轴、地球表面等。

2. 地球的构造和内部运动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部分,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铁和镍等重元素构成。

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火山等活动,这些活动与构造板块运动有关。

3. 构造板块与板块运动地球的地壳分为若干个大板块,这些板块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相对运动。

构造板块运动是地球地壳变动的重要表现,也是形成地震、火山和山脉等地理现象的原因之一。

板块运动主要包括边界型、滑动型和全面向外型等。

4. 自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是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逐渐加剧,对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挑战。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今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至关重要。

5. 城市化与资源利用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化对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

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是保障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6.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长期平均状态的总称,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多种要素。

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等问题。

总之,高二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涉及到了地球的形状、内部构造、板块运动,以及自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资源利用、气候与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核心知识全归纳》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核心知识全归纳》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1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概念: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__基础__。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__各种益处__,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类型__同时__4.森林的服务功能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1.背景(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超过自然环境的__供给能力__,就会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难以为继。

(2)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__调节能力__,有毒、有害物质就不能完全得到净化。

(3)自然环境的__支撑服务__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自然环境的__供给__和__调节服务__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2.措施(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__支撑服务__功能的极限。

(2)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__相互冲突__的,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__可持续利用__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3.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1)箭头①②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

(2)箭头③④表示人类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

(3)箭头⑤⑥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各种服务。

(4)箭头⑦⑧表示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支撑服务。

4.湿地的功能及破坏后产生的问题(1)湿地的功能(2)湿地破坏后产生的问题第2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__经济技术条件__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__物质和能量__。

2.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1)要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__需求__。

(2)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__开发利用__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归纳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图中可看出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内在联系。

太阳辐射决定了各地热量和水分的分布:不同的热量和水分形成不同的气候;气候又影响植物、动物、土壤;反过来,植被与土壤又影响到气候(绿岛效应、反射率);气候影响水文,水文也影响气候(湖泊效应);地形影响气候(“山高一尺,水冷三分”,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和河流(气候一水文特征,地形一水系特征),反过来,气候和河流又作为外力雕塑地表形态(流水地貌、风蚀地貌、冰蚀地貌),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图还可以看出,总体上看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虚线方框内),如自然带(自然带本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均不相同,必然引起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差异,从而引起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各自然带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差异。

)2.以图解与列表比较分析的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⑴将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进行对照,掌握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气候是形成自然带最重要的因素,比较图可知,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在空间分布上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可以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再结合《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从总体到局部、从一般规律到特殊地区来掌握陆地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准确位置,认识地理环境的全球性分异规律。

⑵比较纬度地带分异与干湿度地带分异(3)把握主导因素,比较垂直分异中不同特征的形成机制对某些具体垂直分异现象的分析,其成因把握有一定难度。

复习时,要做好对各种垂直分异现象的归纳与分析。

分析自然带的分布特征要用综合思维和区域思维。

由于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水热条件组合,而影响生物的众多因素中气候是最重要的因素(植物对环境有强烈的指示作用),而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土壤为植物提供肥力和扎根立足的条件),很明显自然带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与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联系思维即自然带的因果关系上看,在某种程度上说,分析自然带各方面特征也就是在分析气候因素基础上进行的分析。

3.地表形态与聚落、交通⑴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山区地形崎岖,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人口稀少,因此聚落规模小,且聚落多位于自然条件较好的河谷低地,因此聚落分散;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自然条件优越,人们的生产生活便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⑵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在我国,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西部稀疏,东部稠密;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

4.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全球变暖属于世界热点问题,至于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和结果目前尚需进一步研究,所以在学习中注重信息的相关性,不必过多过细追究深层次的问题,保证一个正确的观点和处理该问题的方法是关键。

另外,要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同样全球变暖在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好处:使中纬度地区冬季寒冷程度有所降低,减少取暖费用;使中纬度地区作物在温度升高不太大时增产等。

利用全面分析的方法也是我们日常学习中所应具备的。

5.自然资源与能源⑴自然资源是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产生的地理事物,它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灾害是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产生的地理事件,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应该说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相互关联的,自然资源的异常变化会引起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天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五类。

自然灾害在发生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资源和作用。

⑵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能辩析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自然资源。

②理解自然资源的多种分类方法,能辩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哪些是能源资源,哪些不是能源资源。

③理解陆地自然资源的五个特点,特别是地域性与多用性的两个特点,学会运用这两个特点在具体资源中加以分析应用。

④分析煤炭、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从属性上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从空间分布上可以分为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分类、利用方式、存在问题和保护措施等如表1所示。

⑶资源生产、消费地区差异与环境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分布和生产着世界上绝大部分资源,发达国家消费了绝大部分资源。

这种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平衡引发了世界性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全球化。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发展中国家:首先,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次,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受发达国家的控制,只能以低价出售初级产品,高价买进发达国家的产品,这种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秩序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恶化;加之技术、人才等问题,无力或不能及时解决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首先,传统发展模式是先污染后治理,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着手进行治理,但仅限于“水、气”的末端治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的宽松环境,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利用环境标准、标志和市场准入等条件作为贸易保护的借口,把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挡在了门外,使贸易状况进一步恶化。

第三,发达国家以清洁生产技术掌握在私人企业手中、保护知识产权为由,延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关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进一步趋向恶化。

【例题解析】例1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①B.②C.③D.④(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⑤B.⑥C.⑦D.⑧解析该题目所给的显性条件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性表现。

隐性条件是:①松花江和珠江分别属于北方河流和南方河流。

其流量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及有无结冰期等水文特征明显不同在于气候条件的差异;②黄土高原地貌特征表现为千沟万壑,这是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结果。

答案(1)A (2)B例2(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

图2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完成⑴~⑶题。

⑴图2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A.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B.NPP与温度变化都成正相关C.②的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⑵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至高依次是()A.③①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①③②⑶若①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A.河南省B.吉林省C.安徽省D.福建省解析:⑴读图分析:温度的变化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明显,NPP随温度变化而降低,是负相关;三类森林NPP受降水量的影响不大。

所以选A。

⑵从两图中看,有机物质干重都是①最高,③最小;说明光合作用有强到弱,温度有高到低,海拔自低至高。

⑶①位于海拔最低处,相当于基带地区的针阔混交林,分布于东北。

答案:⑴A ⑵C ⑶B例3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

虚拟水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它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

贫水国家或地区可能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

回答⑴—⑵题:⑴地球上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②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不少,但时空分布不均③部分地区水的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④人口的急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⑵根据该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缺水国家应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B.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C.发展中国家应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D.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仅指农产品中的含水量解析:本题考查了世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等知识,解答的关键点在于对“虚拟水”的理解。

⑴题:世界上水资源的总量较大,但是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和其他多种人为原因使得不少国家面临严重的水危机。

⑵题:注意阅读材料,明确“虚拟水”的含义即可判断出,开展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答案:⑴C;⑵B例4(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

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移动,防洪工程蓄洪区分洪的作用。

答案:(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

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

)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

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例5(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

⑴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⑵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⑴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上升,①错,东海水温以及华北的气温都会上升,②③正确,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将会增加,④正确,选A。

⑵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规律,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减弱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地表温度的年变化将增大,部分岩石裸露,风化作用加剧;由于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将会升高,地热温度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决定的,与外力因素无关,所以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