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肌松监测仪器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肌松监测)PPT课件

肌松监测)PPT课件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2021
1
目的
➢ 指导围术期科学地合理地使用肌松药 ➢ 减少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 术后及时正确地使用肌松药的拮抗药,逆转残余
肌松作用
2021
2
方法
➢ 直接测定随意肌的肌力,如抬头、握力、睁眼、伸舌
➢ 间接测定呼吸运动如潮气量、肺活量、分钟通气量和 吸气产生最大负压,甚至在X线下观察横膈活动
2021
26
诱发反应记录的评价
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
极度阻滞
对任何神经刺激模式都无反应 也称为无反应期。注射插管剂量的非去极化肌松药 后3~6min内发生,依赖于药物种类和剂量及患者对药物 的敏感性
2021
27
深度阻滞
TOF无反应,但PTC有反应。 虽然不能精确地确定深度阻滞会持续多久,但是PTC 刺激与TOF刺激的第一个反应出现的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
➢ 除膈肌外,其他呼吸肌对肌松药抵抗力小,类 似于咽部肌肉和皱眉肌
2021
21
膈肌在所有
肌肉中对肌松药 敏感性最低,为 达到同一阻滞程 度,膈肌需要的 肌松药是拇收肌 的1.4~2.0倍
2021
22
膈肌的肌松
起效时间通常比 拇收肌短,从肌 松中恢复也较外 周肌肉为快
2021
23
临床常用手部的拇收肌评估神经肌肉传递功能
2021
19
尺神经刺激时,电极置于手腕掌面,远端电
极置于腕横纹与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的交叉点近端 1cm,近端电极置于远端电极的近端3~6cm。这 样通常只引起屈指和拇指内收
2021
20
➢ 不同肌群对神经肌肉阻滞药的敏感性不同,因 而从某块肌肉得到的结果不能推断其他肌肉
➢ 腹肌、眼轮匝肌、肢体外周肌、颏舌骨肌、咬 肌及上呼吸道肌对肌松药最敏感

肌松监测

肌松监测
以上才可应用
整理课件
20
缺点
❖ 敏感性差,当突触后膜的受体被肌松药占据75%时, 肌颤搐才开始降低
❖ 不能反应肌松药对突触前膜的作用 ❖ 无法评价肌松残余 ❖ 不能区分阻滞的性质(如II相阻滞)
整理课件
21
四次成串刺激(TOF )
基本方法:
❖ 连续给予四个波宽为0.2ms,频率为2Hz的电刺激, 记录肌颤搐强度。
整理课件
31
华翔肌松监测仪的使用
2、测量 按“TOF”键开始四次成串刺激,为循环连续 功能,再按为结束 按“STC”键开始单次刺激,为循环连续功能, 再按为结束 按“PTC”键发出强直后刺激,为单次功能。 在刺激状态下,TOF、STC、PTC三种刺激模 式可直接转换,按相应的键即入进该刺激模式, 不用先停止上一种刺激模式,即实行一键转换。

7. 预防肌松药的残余作用所引起的术后呼吸功能 不全
整理课件
11
肌松监测仪的原理
➢ 肌收缩的机械效应 ➢ 肌收缩的电效应 ➢ 肌收缩的加速度效应
整理课件
12
机械效应
用握持器感应并传入信号
整理课件
13
电效应
用两个电极感应并传入信号
整理课件
14
加速度效应
❖ 用加速度感应器感应
整理课件
15
常用刺激及监测的位置
整理课件
33
整理课件
32
华翔肌松监测仪的使用
3、回放 在待刺激状态下,按向上键进入回放状态。时 间标尺上边连续出现变动的时间序列,T1/TC、 T4/T1下面的数值闪动,图形区逐渐绘出当时 T1、T2、T3、T4反应程度竖线。STC刺激回 放时,只有T1/TC闪动。 在回放状态持续按向上键,可暂停回放,停按 后继续回放。按“确认”键终止回放,返回 TOF界面。

肌松监测仪器精品PPT课件

肌松监测仪器精品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五)双重爆发刺激(DBS)
0.2ms
20ms 150ms
刺激 TOF DBS3,3
反应
TOF
DBS3,3
1.0
0.2
0.4
0.7
0.9
优点:显著提高了残余神经肌肉阻滞的检出率; NMT恢复正常时间比强直刺激缩短很多。
缺点:对清醒病人所致不适感重于TOF。
第二节 EMG型肌松监测仪
组成:刺激器、刺激电极、 测量电极、放大器、 CPU处理单元、显示 器、打印机、电源 等部分。
第十四章 肌松监测仪器
肌松效应监测:临床麻醉病人使用肌松药后,对神经肌肉阻滞性质和效能 的监测。
作用:保证手术期间获得良好的肌松效果;
准确掌握应用后的恢复情况; 防止术后因残余肌松而抑制呼吸。
第一节 肌松监测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采用电刺激运动神经,使其所支配部位的肌肉产生收缩与 肌电反应,通过传感元件检测此反应,经过放大和分析处 理,所得检测结果,即表示神经肌肉阻滞程度。
放大处理
刺激器
CPU
显示 打印机
电源
EMG型肌松监测仪基本结构图
红测试电极 蓝测试电极
黑参照电极 绿刺激电极 白刺激电极
测试电极 参照电极 刺激电极
体表电极与测量电极置放位置
优点:受检部位或肢端不需特
殊固定,很少受位移影响;人 机连接简单;受干扰因素影响 小,检测结果比较稳定。

《肌松药监测和残余》PPT课件

《肌松药监测和残余》PPT课件

医学PPT
6
肌松药时效
中效肌松药如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 时残留肌松的发生率下降至<10%
长效肌松药残留作用一般报道仍为 20%~50%
RNMB 26% vs 5.3%(Pan vs Vec&Atr) (Berg et al.)
02.12.2020
医学PPT
7
残余肌松的危害
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和失保护等 老年病人应用长效肌松药,如果TOF<0.7,
107
346 19% (15-35)
85-110
02.12.2020
Hayes et al, 2001; Baillard et al, 2002; McCaul et al, 2002;
Appelboam et al, 2003; Kim et al, 2002; Gätke et al, 2002
2、定性和定量
衰减T4/T1 T4消失75%,T3消失80% T2消失90%,T1消失100%
3、恢复T4/T1>0.9
02.12.2020
医学PPT
21
T1
A
T4
B
四个成串刺激T4/T1比值
A、非去极化阻滞
B、去极化阻滞
02.12.2020
医学PPT
22
DBS(DBS3.3、DBS4.3)
1、双短强直刺激D1和D2 波宽0.2-0.3ms 频率50Hz(2-4次)
医学PPT
13
肌松监测仪
机械效应图法(mechanomyography, MMG)
肌电描记法(electromyograhy ,EMG) 加速度法(acceleromyography,AMG) 肌音描记法(phonomyography,PMG)

术中肌松监测课件

术中肌松监测课件
术中肌松监测课件
• 术中肌松监测概述 • 术中肌松监测的应用
CHAPTER 01
术中肌松监测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01
术中肌松监测是指通过仪器设备 对手术过程中肌肉松弛程度进行 量化和评估的技术。
02
术中肌松监测对于手术效果和患 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及时 发现和处理肌肉松弛问题,确保 手术顺利进行。
THANKS
[ 感谢观看 ]
神经调节与刺激
利用神经调节和刺激技术,通过刺 激神经通路来诱发肌肉收缩,以评 估神经肌肉功能和肌松药物的效能。
个体化监测与治疗
基于个体的监测参数
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和手术需求,制 定个体化的监测参数和标准,以提高 监测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精准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和手术需求,制 定精准的肌松药物用药方案,以提高 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提高监测准确性与操作便捷性
自动化监测技术
通过自动化监测技术,减 少人为操作失误和提高监 测准确性,同时降低操作 难度和复杂度。
多模态监测融合
将多种监测模态如电生理、 力学、超声等融合起来, 以提高监测的全面性和准 确性。
智能算法辅助分析
利用智能算法对监测数据 进行自动分析和解读,为 医生提供更准确、及时的 决策支持。
肌肉松弛监测是通过测量肌肉松弛程度 来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和松弛程度。
常用的术中肌松监测技术包括:神经电 生理监测、肌肉松弛监测和运动功能监 测等。
神经电生理监测是通过记录神经肌肉的 电活动来评估肌肉的神经控制和功能状态。
CHAPTER 02
术中肌松监测的应用
全身麻醉手 术
全身麻醉手术需要确保患者的肌肉松弛,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操作流程

肌松监测 ppt课件

肌松监测 ppt课件

肌松监测原理
用电刺激周围运动神经达到一定刺激强度(阈值)时,肌 肉就会发生收缩产生一定的肌力。如刺激强度超过阈值, 神经支配的所有肌纤维都收缩,肌肉产生最大收缩力。临 床上用大于阈值20%至25%的刺激强度,称为超强刺激, 以保证能引起最大的收缩反应。给予肌松剂后,肌肉反应 性降低的程度与被阻滞肌纤维的数量呈平行关系,保持超 强刺激程度不变,所测得的肌肉收缩力强弱就能表示神经 肌肉阻滞的程度。
肌松药作用的影响因素
肌松药的种类、剂量 病人的生理和病理状况
年龄、肥胖、低温、酸碱失衡、电解质失衡、肝肾功不良、 重症肌无力、肌强直综合症、血浆胆碱酯酶异常 合并使用的药物的影响 增强:吸入全麻药、静脉全麻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钙 通道阻滞剂 减弱:氨茶碱、苯妥英钠
肌松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有利于克服个体差异,做到肌松药剂量个体化 定量分析术中用药等因素对肌松药作用的影响 判断插管、拔管、拮抗和术中追加肌松药的时机 与抬头、睁眼等主观指标相比,可定量反映肌松的恢复 对有条件的患者可实施深麻醉下拔管 帮助分析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 用于科研,评价新的肌松药
TOF-WATCH
连接刺激电极及传感器
刺激电极片的定位
镇静后开机校准、开始TOF监测
校准后给肌松药,TOF逐渐下降
气管插管时机
术中肌松要求
根据外科手术对肌松的要求追加肌松药,维持所需的肌 松深度。在整个手术期间没有必要自始至终保持同样深度 的肌松,例如腹部手术对肌松要求较高,一般要求肌颤搐 抑制95%,即TOF只能保留T1而T2、T3及T4均应被抑制, 而一般外科手术,肌颤搐抑制应达85%,此时4个成串刺 激可以允许出现T1、T2甚至可出现T3,只要抑制T4就能 满足手术要求。但当颅内血管瘤手术处理血管时,此时要 求极深的肌松,达到刺激气道隆突也不致发生呛咳。此时 监测应选用PTC计数PTC保持在0~2

肌松药和肌松监测培训课件

肌松药和肌松监测培训课件

外科手术谱的变化,心血管手术的普及对肌松药的要求 1980年,维库溴铵(vecuronium)和哌库溴铵(pipecuronium) 1982年,阿曲库铵(artacurium)独特的Hofmann降解 1988年研制出米库氯铵(mivacurium),1992年用于临床 1989年研制出罗库溴铵(rocuronium),1994年用于临床 1991年,杜什溴铵(doxacurium) 1994年研制出顺式阿曲库铵(cisatracurium),1996年用于临床 1999年,瑞库溴铵(rapacuronium), 2001年停用
prolonged infusions of cisatracurium or rocuroniu肌m松u药sin和g 肌eit松he监r i测soflurane or propofol-based
110 ~ 200 4~7
18 ~ 27

16
— 80
肌松药和肌松监测
18
闻大翔, 欧阳葆怡, 杭燕南主编. 肌肉松弛药. 上海: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36-39
赛机宁® (顺苯磺阿曲库铵)-主要药代学参数 青年vs.老年(Ⅰ)
年龄(岁) 初始分布容积(ml/kg) 稳态分布容积(ml/kg) 清除率(ml·kg-1·min-1)
插管剂量 mg/Kg
插管时间 (sec)
120
阻滞90%时间 (min)
临床作用时间 min
55(44-74)
临床作用时间 (min)
2-12岁儿童
(阿片类麻醉)
0.10
1.7 (1.3-2.7)
28 (21-38)
肌松药和肌松监测
20
详见赛机宁®说明书
赛机宁® (顺苯磺阿曲库铵) -良好的心血管稳定性

麻醉肌松监测课件PPT

麻醉肌松监测课件PPT
通过监测肌肉反应和收缩力变化,客观评估肌肉松弛程度。
麻醉肌松监测的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
20世纪初期,随着全身麻醉技术 的广泛应用,手术中肌肉松弛的 需求逐渐增加,麻醉肌松监测开
始受到关注。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叶,随着电刺激技术的进 步和应用,麻醉肌松监测逐渐发展 成为一种定量监测技术。
成熟阶段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神经肌 肉传递功能测试的普及和应用,麻 醉肌松监测技术逐渐成熟,成为手 术麻醉的重要保障。
心律失常
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应根 据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其他并发症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或肌松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给予抗过敏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神经肌肉损伤
长时间使用肌松药物可能对神经肌肉造成损伤,导致肌肉无力或瘫痪。应尽量缩短肌松药物的持续时间,并在必 要时给予神经肌肉兴奋药物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和肌松监 测技术。
麻醉诱导
在麻醉诱导前,应先给予肌松药以实施气管插管,并在使用 肌松药后进行肌松监测,以确保气管插管的顺利进行。
术中监测与处理
肌松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应定期进 行肌松监测,以确保患者 肌松程度适宜,保障手术 顺利进行。
呼吸功能监测
呼吸功能监测可以评估患 者的呼吸情况,以及判断 是否存在呼吸抑制等并发 症。
麻Hale Waihona Puke 肌松监测课件目 录• 麻醉肌松监测概述 • 麻醉肌松监测的方法 • 麻醉肌松监测的仪器与设备 • 麻醉肌松监测的临床应用 • 麻醉肌松监测的并发症与处理 • 麻醉肌松监测的未来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源
EMG型肌松监测仪基本结构图
红测试电极 蓝测试电极
黑参照电极 绿刺激电极 白刺激电极
测试电极 参照电极 刺激电极
体表电极与测量电极置放位置
.
优点:受检部位或肢端不需特
殊固定,很少受位移影响;人 机连接简单;受干扰因素影响 小,检测结果比较稳定。
缺点:不能直接反映肌肉收缩
力,易受高频电器的干扰。
9
2、分类 (1)MMG型肌松监测仪:直接或间接检测肌肉收缩力 (2)EMG型肌松监测仪:检测诱发肌肉复合动作电位
.
2
一、电刺激参数
(一)刺激电压与电流强度
1、电压限制:300~400mV,常用100~150mV。 2、最大刺激电流:60~80mA,一般常用20~50mA, 3、超强刺激电流:引起神经肌肉最大诱发反应的刺激电流。约40~60mA。
第十四章 肌松监测仪器
肌松效应监测:临床麻醉病人使用肌松药后,对神经肌肉阻滞性质和效能 的监测。
作用:保证手术期间获得良好的肌松效果;
准确掌握应用后的恢复情况; 防止术后因残余肌松而抑制呼吸。
.
1
第一节 肌松监测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采用电刺激运动神经,使其所支配部位的肌肉产生收缩与 肌电反应,通过传感元件检测此反应,经过放大和分析处 理,所得检测结果,即表示神经肌肉阻滞程度。
(二)强直刺激
刺激频率:30Hz、50Hz、100Hz或200Hz, 常用频率为50Hz。
超强刺激电流:50~60mA,刺激持续时间为5s。
2 0 m s 刺 激
5 0 H z
强直后易化现象:神经肌肉非去极化阻滞应 用强直刺激后,肌肉擅搐反应幅度增高可超 过强直前一倍。
临床上即利用神经肌肉对强直刺激反应有无 衰减和强直后易化现象,监测神经肌肉阻滞 性质,判断其属于去极化阻滞或非去极化阻滞。
第三节 MMG型肌松自动监测仪
一、直接监测MMG型肌松监测仪
1、原理:当电刺激外周运动神经时,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产生收缩,在 肌松药影响下,由于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的存在,肌肉收缩力就会降低。 使用传感器测得肌肉收缩力就可知道神经肌肉的松弛程度。 2、传感器 (1)肌力传感器:把肌肉收缩力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常用应变电阻, (2)压电传感器
(Ⅱ)
程序存贮器 EPROM
数据存贮器 RAM
声光报警电路
I/O (Ⅲ)
光电隔 打印机 离电路 接口
加速度肌松监测仪总体结构图
.
11
敏感方向
质量块
PMS 输出
基座
压电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结构原理
Q
电荷
变换器
适调 放大器
高低通 滤波器
电荷放大器原理图
.
V 输出极
12
复习重点
1、肌松检测仪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MMG和EMG型肌松检测仪的定义。 3、肌松检测仪的电刺激方式有哪些?
中度阻滞
C
D
TOF
TE PTS
反应
PTC及TOF的数量
0
0
0
1
0
3
1
8
优点:可监测TOF和单次颤搐刺激不能检测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 缺点:不能监测连续的动态过程,也不能应用于去极化阻滞的监测。
.
7
(五)双重爆发刺激(DBS)
0.2ms
20ms 150ms
刺 激 TOF DBS3, 3
反 应
TOF DBS3, 3
.
10
二、加速度肌松监测仪

感 器
电荷放大器
电流检测 电极回路
模 滤波与自调零 数
8031 单
程序存贮器 EPROM
转片
换机
峰值保持
电 路
(Ⅰ)
数据存贮器 RAM
I/O (Ⅰ)
显示器
I/O (Ⅱ)
键盘
脉冲功率放大 脉神经部位
脉冲分配整形 步进电机驱动
电路故障检测
8031 单 片 机
阻滞程度(%) 75~80 80~90 90以上 100
波形
TOF反应消失与阻滞深度关系
1.5s
12s
刺 激 反 应 非 去 极 化 阻 滞
TOF刺激
去 极 化 阻 滞
优点:可进行连续、动态的定量监测,清醒病人可以忍受。 缺点:敏感性不如强直刺激。
.
6
(四)强直刺激后计数(PTC)
刺激 A
深度阻滞 B
.
13
应用肌松药前超强刺激所诱发的肌肉收缩力或肌电反应值即设定为术 前的参照值。应用肌松药后的测量值与参照值比较,即表示神经肌肉的阻 滞程度。 4、亚强刺激:刺激电流小于超强刺激,且不引起神经肌肉最大反应的刺激。 一般为20~30mA。
(二)刺激电流输出方式
自动校准输出和手控校准输出。
(三)刺激脉冲参数
.
对 照 对 照
非 去 极 化 阻 滞 去 极 化 阻 滞
优点:比单次刺激更敏感地反应肌肉阻滞程度,监测肌肉阻滞性质。 缺点:易引起受刺激部位疼痛,清醒病人不易接受,不宜做连续动态监测。
.
5
(三)四个成串刺激
(train-of-four stimulation,TOF)
消失顺序 T4消失 T3消失 T2消失 T1消失
3
二、电刺激方式
根据神经肌肉阻滞性质、浓度及阻滞后的恢复过程选用不同的电 刺激方式。
(一)单次颤搐刺激
优点:简单、病人不适感轻、可做 反复测试。
缺点:敏感性较差,不能判断神经 肌肉阻滞性质(去极化阻滞 或非去极化阻滞)。
0.1-1.0Hz
刺 激 反 映 非 去 极 化 阻 滞
去 极 化 阻 滞
.
4
1.0
0.2
0.4
0.7
0.9
优点:显著提高了残余神经肌肉阻滞的检出率; NMT恢复正常时间比强直刺激缩短很多。
缺点:对清醒病人所致不适感重于TOF。
.
8
第二节 EMG型肌松监测仪
组成:刺激器、刺激电极、 测量电极、放大器、 CPU处理单元、显示 器、打印机、电源 等部分。
放大处理
刺激器
CPU
显示 打印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