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功能监测课件
合集下载
肌电图课件
患者在接受肌电图检查时应保持 放松状态,配合医生完成操作。 同时应告知医生自身健康状况和 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
结果。
03
肌电图的解读与解析
肌电图的波形解读
正弦波
正弦波是肌电图中最常 见的波形之一,代表肌
肉的正常活动状态。
周期性复合波
周期性复合波是由多个 肌肉纤维电位组成的波 形,具有特定的周期和
。
肌电图参数异常
肌电图参数异常可能是由于肌肉功 能异常、神经传导异常等原因引起 的,表现为肌肉纤维密度、长度等 参数的异常变化。
肌电图诊断价值
肌电图对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评 估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具有 重要的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04
肌电图的临床意义
神经源性疾病的诊断
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
01
针对神经肌肉疾病的肌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
。
康复医学的评估
02
在康复医学领域,肌电图可用于评估肌肉功能恢复情况,指导
康复训练。
运动医学的监测
03
在运动医学领域,肌电图可用于监测运动员肌肉疲劳程度和损
伤风险。
肌电图在科研领域的发展方向
01
02
03
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肌电图信号产生 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技 术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的关系
诱发电位
通过特定刺激引发的大脑电活动,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的关联
肌电图主要关注肌肉电活动,而诱发电位关注大脑电活动,两者在评估神经系 统功能方面具有互补性。
肌电图与超声的关系
超声
利用高频声波显示组织结构的影像,常用于医学诊断。
结果。
03
肌电图的解读与解析
肌电图的波形解读
正弦波
正弦波是肌电图中最常 见的波形之一,代表肌
肉的正常活动状态。
周期性复合波
周期性复合波是由多个 肌肉纤维电位组成的波 形,具有特定的周期和
。
肌电图参数异常
肌电图参数异常可能是由于肌肉功 能异常、神经传导异常等原因引起 的,表现为肌肉纤维密度、长度等 参数的异常变化。
肌电图诊断价值
肌电图对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评 估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具有 重要的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04
肌电图的临床意义
神经源性疾病的诊断
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
01
针对神经肌肉疾病的肌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
。
康复医学的评估
02
在康复医学领域,肌电图可用于评估肌肉功能恢复情况,指导
康复训练。
运动医学的监测
03
在运动医学领域,肌电图可用于监测运动员肌肉疲劳程度和损
伤风险。
肌电图在科研领域的发展方向
01
02
03
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肌电图信号产生 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技 术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的关系
诱发电位
通过特定刺激引发的大脑电活动,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的关联
肌电图主要关注肌肉电活动,而诱发电位关注大脑电活动,两者在评估神经系 统功能方面具有互补性。
肌电图与超声的关系
超声
利用高频声波显示组织结构的影像,常用于医学诊断。
肌电图学PPT课件
肌电图学
1
• 肌电图系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电 活动,借以判定神经和肌肉功 能状态。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 源性疾病和肌源性疾病;在神 经源性疾病中,可区别脊髓前 角细胞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
2
• 周围神经操作的检查中,可 以确定操作的程度,并可对 神经损伤后的再组和预后方 面进行判断,在神经根压迫 性疾病的诊断上亦有帮助。
19
•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幅差异较 大,故其诊断价值较小,若其幅 度大于6000uV时,称为波幅增 高巨大电位。长时间和高波幅的
电位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疾病和陈
旧性周围神经损伤,低波幅和短
时限电位则见于肌原性疾病及神 经再生早期。
20
• 多相电位增加:多相电位的数量超 过12%
• 复合电位:位相繁多呈簇的多相电 位,多见于周围神经损伤。
27
肌电图的检测项目
28
F波
• 概念:周围神经接受超强刺 激后,神经冲动逆行沿近端 运动纤维向脊髓传导,兴奋 前角细胞后返回的电位
17
• (3)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 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处长或缩 短,波幅的增高或降低,多 相电位数量增加时,常提示 异常。
18
• 运动单位电位的时程,随不同年 龄不同肌肉而异,通常需要测定 20个以上运动单位电位计算出平 均值。为迅速作出比较,可粗略 的将时限大于12mS者称为运动 单位时限增宽;小于3mS者为运 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
11
• (2)自发性电位 正常肌肉 在静息时无自发性电位,在神 经肌肉病变时见下列几种自发 性电位:
12
• ① 纤颤电位 肌肉放松时出现 的短时限,低电压自发电位, 称纤颤电位。时限为0.5-4mS, 大部分在2mS以下;波幅为50 -500uV,大部分小于300uV; 波形呈单相或双相,起始相为 正相;
1
• 肌电图系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电 活动,借以判定神经和肌肉功 能状态。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 源性疾病和肌源性疾病;在神 经源性疾病中,可区别脊髓前 角细胞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
2
• 周围神经操作的检查中,可 以确定操作的程度,并可对 神经损伤后的再组和预后方 面进行判断,在神经根压迫 性疾病的诊断上亦有帮助。
19
•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幅差异较 大,故其诊断价值较小,若其幅 度大于6000uV时,称为波幅增 高巨大电位。长时间和高波幅的
电位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疾病和陈
旧性周围神经损伤,低波幅和短
时限电位则见于肌原性疾病及神 经再生早期。
20
• 多相电位增加:多相电位的数量超 过12%
• 复合电位:位相繁多呈簇的多相电 位,多见于周围神经损伤。
27
肌电图的检测项目
28
F波
• 概念:周围神经接受超强刺 激后,神经冲动逆行沿近端 运动纤维向脊髓传导,兴奋 前角细胞后返回的电位
17
• (3)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 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处长或缩 短,波幅的增高或降低,多 相电位数量增加时,常提示 异常。
18
• 运动单位电位的时程,随不同年 龄不同肌肉而异,通常需要测定 20个以上运动单位电位计算出平 均值。为迅速作出比较,可粗略 的将时限大于12mS者称为运动 单位时限增宽;小于3mS者为运 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
11
• (2)自发性电位 正常肌肉 在静息时无自发性电位,在神 经肌肉病变时见下列几种自发 性电位:
12
• ① 纤颤电位 肌肉放松时出现 的短时限,低电压自发电位, 称纤颤电位。时限为0.5-4mS, 大部分在2mS以下;波幅为50 -500uV,大部分小于300uV; 波形呈单相或双相,起始相为 正相;
《医学肌电图学》课件
个性化治疗
普及推广
基于肌电图的个体化特征,未来将有望开 展个性化治疗和康复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随着人们对肌肉疾病的认知不断提高,肌 电图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06
案例分析
神经源性疾病的肌电图表现
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可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波幅降低,肌肉无收缩反应等
异常表现。
脊髓病变
肌电图可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 消失,肌肉无收缩反应等异常表现 。
肌肉源性疾病的诊断
01
肌无力综合征
肌电图检查可以检测肌肉的电生 理活动,有助于诊断肌无力综合 征。
肌萎缩症
02
03
先天性肌肉疾病
通过肌电图检查,可以观察肌肉 的电生理特征,有助于诊断各种 肌萎缩症。
肌电图可以检测先天性肌肉疾病 的肌肉电生理特征,如先天性肌 营养不良症等。
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与预后评估
初步发展
进入20世纪后,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肌电图学得 到了初步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肌电图学在医学、运动科 学、康复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02
肌电图的原理与技术
肌电图的原理
肌电图是通过记录肌肉活动的电信号 来反映神经肌肉功能的一种检测方法 。
采集到的肌电图信号需要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准确的解 读。
肌电图的解读与报告
解读肌电图时,需要分析肌电图的波 形、幅度、频率等特征,并与正常值 进行比较,以判断肌肉或神经的功能 状态。
报告肌电图结果时,需要详细描述检 测过程、结果解释、临床意义和建议 等信息,以便医生根据报告结果进行 诊断和治疗。
特点
神经肌电图生理检查ppt课件
• 在生物成熟的上升(发展)阶段,是生理的自然的过 程,而老化尽管完全无病理改变的可能性不能除外, 但主要是由病理决定的。随年龄的增加,脑萎缩,脑 室扩大。神经元数目选择性改变在不同脑区改变不同 (额颞明显)
多棘慢复合波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棘波和1个慢波组成。
多棘波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棘波连续出现。
精神运动性变异型波 波幅50~70µV,4~7cps的带有切迹的
节律性电活动。此种带有切迹的慢波由二个负相波组成, 中间有1个正相偏转。呈短至长程出现,多见于中颞区。
14/sec及6/sec正性棘波 弓形,见于一侧或双侧后颞及临 近区域,出现在思睡期和轻睡期。
-周波/秒,C/S,CPS,Hertz (Hz)
常规走纸速度 3cm = 1秒
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0.5—30HZ之间。 • δ频带:0.5--3HZ • θ频带:4--7HZ • α频带: 8--13HZ • β频带: 18--30HZ • γ频带: >30HZ
脑波特征--波幅
代表一个波的高度 • 表示方法
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VEP最有价值之处是发现视神经的潜在病灶, 视神经病变常见于视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 炎,PRVEP异常率可达89%;VEP对多发性 硬化的诊断也很有意义。
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协助诊断多发性硬化及运动神经元病;可 客观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运动功能和锥体 束损害程度。
-用µV 表示 -通过测定一个波的垂直距离与定标信号的高度比 较确定
如果定标信号高度是5㎜=50 µV ,那么1 ㎜ =10 µV 10 ㎜ =100 µV ㎶
• 按波幅大小分为
低波幅 <25 µV ㎶,中波幅25~75 µV ㎶,高波幅 >75 µV
多棘慢复合波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棘波和1个慢波组成。
多棘波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棘波连续出现。
精神运动性变异型波 波幅50~70µV,4~7cps的带有切迹的
节律性电活动。此种带有切迹的慢波由二个负相波组成, 中间有1个正相偏转。呈短至长程出现,多见于中颞区。
14/sec及6/sec正性棘波 弓形,见于一侧或双侧后颞及临 近区域,出现在思睡期和轻睡期。
-周波/秒,C/S,CPS,Hertz (Hz)
常规走纸速度 3cm = 1秒
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0.5—30HZ之间。 • δ频带:0.5--3HZ • θ频带:4--7HZ • α频带: 8--13HZ • β频带: 18--30HZ • γ频带: >30HZ
脑波特征--波幅
代表一个波的高度 • 表示方法
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VEP最有价值之处是发现视神经的潜在病灶, 视神经病变常见于视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 炎,PRVEP异常率可达89%;VEP对多发性 硬化的诊断也很有意义。
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协助诊断多发性硬化及运动神经元病;可 客观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运动功能和锥体 束损害程度。
-用µV 表示 -通过测定一个波的垂直距离与定标信号的高度比 较确定
如果定标信号高度是5㎜=50 µV ,那么1 ㎜ =10 µV 10 ㎜ =100 µV ㎶
• 按波幅大小分为
低波幅 <25 µV ㎶,中波幅25~75 µV ㎶,高波幅 >75 µV
肌电图基础ppt课件
*
LEMS患者重复电刺激。A显示低频衰减;B-D分别为30个、100个和200个连续30Hz高频刺激,可见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CMAP波幅递增更趋明显。
*
小结
肌电图——鉴别肌源性/神经源性 神经传导速度——远端神经 晚反应——近端神经 重复神经电刺激——神经肌肉接头
*
*
肌电图基础和临床应用
*
概述
肌电图检查就是利用电子仪器对神经肌肉电活动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以此作为临床定位诊断的依据。
*
肌电图的适应征
肌萎缩(需除外脂肪萎缩和废用性肌萎缩) 无力(需除外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无力) 感觉障碍(尤其是感觉减退)
*
无力
伴感觉障碍
Dist.235 mm
CV 62 m/s
*
下肢传导检查
Recorder
Stimulation 2
Stimulation 1
运动传导检查
感觉传导检查
Recorder
Stimulation
*
特殊神经传导检查
晚反应(F波和H反射)和瞬目反射——用于检查近端神经传导功能。 重复神经电刺激——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电生理检查
肌肉
多发性神经病-糖尿病
重症肌无力
肌无力综合征
不伴肌肉压痛
伴有肌肉压痛
肌强直
肌营养不良
代谢性肌病
炎性肌病
动脉炎
*
肌电图检查的作用:有无损害?病变部位?
运动神经元损害 神经根性损害 周围神经病 神经肌肉接头病 肌肉疾病
*
肌电图检查的手段
针极肌电图检查 神经传导检查 诱发电位(运动和体感)
*
不伴感觉 障碍
↑腱反射—上运动神经元
LEMS患者重复电刺激。A显示低频衰减;B-D分别为30个、100个和200个连续30Hz高频刺激,可见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CMAP波幅递增更趋明显。
*
小结
肌电图——鉴别肌源性/神经源性 神经传导速度——远端神经 晚反应——近端神经 重复神经电刺激——神经肌肉接头
*
*
肌电图基础和临床应用
*
概述
肌电图检查就是利用电子仪器对神经肌肉电活动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以此作为临床定位诊断的依据。
*
肌电图的适应征
肌萎缩(需除外脂肪萎缩和废用性肌萎缩) 无力(需除外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无力) 感觉障碍(尤其是感觉减退)
*
无力
伴感觉障碍
Dist.235 mm
CV 62 m/s
*
下肢传导检查
Recorder
Stimulation 2
Stimulation 1
运动传导检查
感觉传导检查
Recorder
Stimulation
*
特殊神经传导检查
晚反应(F波和H反射)和瞬目反射——用于检查近端神经传导功能。 重复神经电刺激——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电生理检查
肌肉
多发性神经病-糖尿病
重症肌无力
肌无力综合征
不伴肌肉压痛
伴有肌肉压痛
肌强直
肌营养不良
代谢性肌病
炎性肌病
动脉炎
*
肌电图检查的作用:有无损害?病变部位?
运动神经元损害 神经根性损害 周围神经病 神经肌肉接头病 肌肉疾病
*
肌电图检查的手段
针极肌电图检查 神经传导检查 诱发电位(运动和体感)
*
不伴感觉 障碍
↑腱反射—上运动神经元
(医学课件)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定义和简介 • 检查方法 • 临床应用 • 注意事项 • 发展与展望
01
定义和简介
什么是肌力检查
• 肌力检查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仪器,检测和评估肌肉力量的状态和变化。它是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中常用的检查方法 之一,用于了解患者的肌肉功能状态,预测其发生伤害的风险,评估治疗效果等。
肌力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04
05
肌力检查的主要目的包 括以下几点
1. 了解肌肉力量的减弱 程度:肌肉力量的减弱 是许多疾病和损伤的常 见表现之一,通过肌力 检查可以明确肌肉力量 的减弱程度,从而为诊 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2. 评估神经肌肉功能: 肌力检查不仅可检测肌 肉力量的变化,还可以 评估神经肌肉的协调能 力、肌肉耐力和爆发力 等,从而全面了解肌肉 功能状态。
影响因子
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运动水平、心理因素等,这些 因素可能影响肌力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肌力检查的安全性及防护措施
安全性
在进行肌力检查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受试者受伤或产生不适感。
防护措施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护具、使用缓冲垫 等,以保障受试者和检查者的安全。
肌力检查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3. 康复治疗评估:对于脑卒中、 脊髓损伤等患者,肌力检查可评 估康复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 的选择和调整。
肌力检查适用于各种场合,如医 院、康复中心、运动场馆等,主 要用于以下情况
2. 骨骼肌肉疾病的诊断:如肌肉 营养不良、肌肉炎、骨折等,肌 力检查可评估肌肉力量减弱程度 和恢复情况。
4. 职业健康评估:对于工人、运 动员等人群,肌力检查可评估其 发生伤害的风险,预防职业健康 问题的发生。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定义和简介 • 检查方法 • 临床应用 • 注意事项 • 发展与展望
01
定义和简介
什么是肌力检查
• 肌力检查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仪器,检测和评估肌肉力量的状态和变化。它是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中常用的检查方法 之一,用于了解患者的肌肉功能状态,预测其发生伤害的风险,评估治疗效果等。
肌力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04
05
肌力检查的主要目的包 括以下几点
1. 了解肌肉力量的减弱 程度:肌肉力量的减弱 是许多疾病和损伤的常 见表现之一,通过肌力 检查可以明确肌肉力量 的减弱程度,从而为诊 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2. 评估神经肌肉功能: 肌力检查不仅可检测肌 肉力量的变化,还可以 评估神经肌肉的协调能 力、肌肉耐力和爆发力 等,从而全面了解肌肉 功能状态。
影响因子
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运动水平、心理因素等,这些 因素可能影响肌力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肌力检查的安全性及防护措施
安全性
在进行肌力检查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受试者受伤或产生不适感。
防护措施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护具、使用缓冲垫 等,以保障受试者和检查者的安全。
肌力检查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3. 康复治疗评估:对于脑卒中、 脊髓损伤等患者,肌力检查可评 估康复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 的选择和调整。
肌力检查适用于各种场合,如医 院、康复中心、运动场馆等,主 要用于以下情况
2. 骨骼肌肉疾病的诊断:如肌肉 营养不良、肌肉炎、骨折等,肌 力检查可评估肌肉力量减弱程度 和恢复情况。
4. 职业健康评估:对于工人、运 动员等人群,肌力检查可评估其 发生伤害的风险,预防职业健康 问题的发生。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ppt课件
ppt精选版
5
一般检查
三、脑膜刺激征
1、屈颈试验:仰卧,一手扶其后头部向上,注意 颈部有无抵抗,需排除颈椎病。
2、克匿格征(Kerning)征:
患者采用去枕仰卧位, 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成90° 角弯曲,检查者将患者小腿 上抬伸直,正常应该能够达 到135°,如果遇到阻力或疼 痛,则为阳性。
ppt精选版
ppt精选版
11
脑神经检查
2、视神经 (1)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 (2)视野:手试对比检查法粗略测定视野,必要时 作视野计测定 正常 鼻侧65° 上方56° 颞侧91° 下方74° 外下方视野最大
ppt精选版
12
脑神经检查
2、视神经 (3)眼底检查:眼底镜 眼底注意点:视神经乳头的形状、大小、边缘、 颜色、血管和有无出血点等。
(3)昏迷:不能唤醒
1)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生理反射存在,生 命体征多无改变
2)中昏迷:重刺激可有反射,生理反射减弱,生命 体征轻度改变
3)深昏迷:对各种刺激无反应,生理反射和病理反 射消失,生命体征改变。
ppt精选版
4
一般检查
二、精神状态 理解力 计算力:100-7 定向力:时间、空间定向 判断力 注意力
ppt精选版
25
运动系统检查
四、共济运动
1、指鼻试验:嘱患 者将一侧上肢外展,以 伸直的示指尖触碰自己 的鼻尖,用不同方向、 速度、睁眼与闭眼反复 进行,两侧比较。
2、快复轮替试验:
嘱患者前臂快速旋前和
旋后,或一手用手掌、
手背连续交替ppt精拍选版打对侧
26
运动系统检查
四、共济运动
3、跟膝胫试验:患 者取仰卧位,抬起一侧 下肢至一定高度,用足 跟置于对侧膝盖上,再 沿胫骨前缘下移。
肌电图演示ppt课件
鉴别神经源性与肌源性损害
肌电图能够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鉴别神经源性与 肌源性损害,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肌电图在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肌肉疾病
肌电图可以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 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诊断肌肉 疾病如肌炎、肌无力综合征等。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肌电图检测肌肉的功能状态,可 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
高频肌电图技术
总结词
高频肌电图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细的肌肉活动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肌肉疾病和神经病变。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频肌电图技术不断发展,其采样频率更高,能够捕捉到更多的肌肉电活动细节。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肌肉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神经病变对肌肉的影响。
神经肌肉电生理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肌电图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区别
事件相关电位主要检测大脑的认知电活动,而肌 电图主要检测肌肉的电活动。
3
适用范围
事件相关电位常用于评估认知障碍和痴呆等神经 系统疾病。
05
肌电图的临床意义与局限 性
肌电图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可以检测神经根受压或损伤时所引起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有助于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的局限性
假阳性与假阴性
肌电图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配合程度、电 极放置位置等,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
肌电图检测需要将电极插入肌肉中,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和不适 感。
费用较高
肌电图检测费用较高,可能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06
未来肌电图技术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神经传导异常
肌电图能够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鉴别神经源性与 肌源性损害,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肌电图在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肌肉疾病
肌电图可以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 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诊断肌肉 疾病如肌炎、肌无力综合征等。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肌电图检测肌肉的功能状态,可 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
高频肌电图技术
总结词
高频肌电图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细的肌肉活动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肌肉疾病和神经病变。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频肌电图技术不断发展,其采样频率更高,能够捕捉到更多的肌肉电活动细节。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肌肉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神经病变对肌肉的影响。
神经肌肉电生理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肌电图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区别
事件相关电位主要检测大脑的认知电活动,而肌 电图主要检测肌肉的电活动。
3
适用范围
事件相关电位常用于评估认知障碍和痴呆等神经 系统疾病。
05
肌电图的临床意义与局限 性
肌电图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可以检测神经根受压或损伤时所引起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有助于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的局限性
假阳性与假阴性
肌电图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配合程度、电 极放置位置等,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
肌电图检测需要将电极插入肌肉中,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和不适 感。
费用较高
肌电图检测费用较高,可能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06
未来肌电图技术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神经传导异常
神经肌肉病电生理检测诊断价值和意义PPT课件
02
测量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用于诊断周围神经病变和神经根
病变。
重复神经电刺激(RNES)
03
通过重复刺激神经以检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用于诊断重症肌
无力和其他神经肌肉疾病。
电生理检测在神经肌肉病诊断中的价值
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电生理检测能够提供客观的量化指标,有 助于明确诊断神经肌肉疾病,并确定病变 部位。
挑战
01
02
03
04
技术限制
目前电生理检测技术仍有局限 性,如对某些深部肌肉或微小 神经病变的检测效果不佳。
主观性
电生理检测结果解读需要专业 知识和经验,不同医生间可能
存在主观差异。
侵入性
部分电生理检测方法如肌肉活 检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可能给
患者带来不适。
成本高
电生理检测设备成本较高,导 致检测费用相对较高,限制了
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神经肌肉病电生理检测可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 ,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通过电生理检测,可以观察到神经传导和肌肉活动的变化情 况,从而评估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04
神经肌肉病电生理检测的意义
提高诊断准确率
神经肌肉病电生理检测通过应用电生理技术,对神经和肌 肉功能进行检测,能够准确地诊断神经肌肉疾病,如肌无 力、肌萎缩等。
定义
电生理检测是通过应用电刺激和记录 肌肉或神经的反应,以评估神经肌肉 功能和传导性能的检测方法。
原理
基于神经和肌肉的电生理特性,通过 测量电位变化和传导速度,反映神经 肌肉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电生理检测的常用方法
肌电图(力综
合征等。
神经传导速度(NCV)
肌电图PPT课件
2、感觉神经传导(SNCV)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刺激与记录点的 距离(mm)/潜伏期(ms)Biblioteka 2021/6/2426
F波
对神经施加超强刺激,在肌肉动作电位(M 波)后续一低波幅动作电位。多出现在手、 足部小肌肉,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减小。
(3)时限延长,电压减低,见于周围神经损 伤。
2021/6/24
14
轻收缩时肌电图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1)位相:单相、双相、三相为主.多相电位
不超过10%,一般4%. 五相及五相以上称多相电位. (2)时限:3~15ms.
(3)电压:100~2000微伏,最高不超过5毫伏.
2021/6/24
15
其中(2)~(5)为自发电位。
2021/6/24
7
异常插入电位
(1)插入电位延长是肌肉去神经支配后肌膜 兴奋行异常增高的结果。出现强直样电位 与肌强直电位为插入电位延长改变。见于 神经源性疾病,也可见于多发性肌炎、皮 肌炎。
(2) 插入电位减弱消失,见于肌纤维严重萎 缩,被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所替代。
2021/6/24
8
强直样电位与肌强直电位
1、强直样电位:针极插入后继发的一系列 高频电位。特点: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波幅和频率通常没有变化,扬声器上可听 到“咕咕” 样蛙鸣声。
2、肌强直电位:插入电位延长的一种特殊 形式,特点:波幅和频率递增递减,扬声 器上可听到俯冲轰炸机样特殊音响。
意义:见于肌强直疾病,少数神经源性疾 病和肌源性疾病。
轻收缩时肌电图
多相电位数量增多(相位大于5相,>12%) 1、短棘波多相电位:时限短<3.0ms,呈毛 刷子波,波幅不等,在神经再生早期称新 生电位,肌源性疾病时称为肌病电位。
F波
对神经施加超强刺激,在肌肉动作电位(M 波)后续一低波幅动作电位。多出现在手、 足部小肌肉,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减小。
(3)时限延长,电压减低,见于周围神经损 伤。
2021/6/24
14
轻收缩时肌电图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1)位相:单相、双相、三相为主.多相电位
不超过10%,一般4%. 五相及五相以上称多相电位. (2)时限:3~15ms.
(3)电压:100~2000微伏,最高不超过5毫伏.
2021/6/24
15
其中(2)~(5)为自发电位。
2021/6/24
7
异常插入电位
(1)插入电位延长是肌肉去神经支配后肌膜 兴奋行异常增高的结果。出现强直样电位 与肌强直电位为插入电位延长改变。见于 神经源性疾病,也可见于多发性肌炎、皮 肌炎。
(2) 插入电位减弱消失,见于肌纤维严重萎 缩,被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所替代。
2021/6/24
8
强直样电位与肌强直电位
1、强直样电位:针极插入后继发的一系列 高频电位。特点: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波幅和频率通常没有变化,扬声器上可听 到“咕咕” 样蛙鸣声。
2、肌强直电位:插入电位延长的一种特殊 形式,特点:波幅和频率递增递减,扬声 器上可听到俯冲轰炸机样特殊音响。
意义:见于肌强直疾病,少数神经源性疾 病和肌源性疾病。
轻收缩时肌电图
多相电位数量增多(相位大于5相,>12%) 1、短棘波多相电位:时限短<3.0ms,呈毛 刷子波,波幅不等,在神经再生早期称新 生电位,肌源性疾病时称为肌病电位。
肌电图ppt课件
觉减退的症状或体征,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除运动神 经传导速度减慢外,可提示感觉受累。
38
脱髓鞘型GBS典型电生理改变
发病前几天,感觉、运动传导均可正常,最早 F波H反射潜伏期延长或消失(近端脱髓鞘)
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 传导阻滞、波形离散。(典型改变在2-3周左 右)
早期感觉神经传导可以正常。 10天-2周,针电极显示自发电位;3周以后,
针电极肌电图可显示宽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39
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
脱髓鞘型 发病两周内病人二条或二条以上,至少符合下列一项:
1.如果波幅高于正常下限的50%,传导速度低于正常下 限的95%;如果波幅低于正常下限的50%,传导速 度低于正常下限的85%;
2.如果波幅正常,末端潜伏期大于正常上限的110%, 如果波幅于低正常下限,末端潜伏期大于正常上限的 120%;
正中神经 中指-腕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74 75-84
19
19
重复频率电刺激
用于检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 检测神经:面神经、尺神经。 检查方法:分别给予1、3、5、10、20、
50Hz电刺激,判断递减或递增。20Biblioteka 21两类疾病的肌电图
重症肌无力(突触后膜异常) 重复频率电刺激(释放的乙酰胆碱量子数逐渐减 少,导致最初的终板电位波幅减低),低频递 减(?为主),高频递减(?)或正常。
16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常见异常
神经失用:即传导阻滞,局灶性严重脱髓鞘,不伴轴索 损伤。去除病因后数天到数周可恢复。
脱髓鞘: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波 形离散,继发波幅降低。
38
脱髓鞘型GBS典型电生理改变
发病前几天,感觉、运动传导均可正常,最早 F波H反射潜伏期延长或消失(近端脱髓鞘)
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 传导阻滞、波形离散。(典型改变在2-3周左 右)
早期感觉神经传导可以正常。 10天-2周,针电极显示自发电位;3周以后,
针电极肌电图可显示宽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39
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
脱髓鞘型 发病两周内病人二条或二条以上,至少符合下列一项:
1.如果波幅高于正常下限的50%,传导速度低于正常下 限的95%;如果波幅低于正常下限的50%,传导速 度低于正常下限的85%;
2.如果波幅正常,末端潜伏期大于正常上限的110%, 如果波幅于低正常下限,末端潜伏期大于正常上限的 120%;
正中神经 中指-腕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74 75-84
19
19
重复频率电刺激
用于检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 检测神经:面神经、尺神经。 检查方法:分别给予1、3、5、10、20、
50Hz电刺激,判断递减或递增。20Biblioteka 21两类疾病的肌电图
重症肌无力(突触后膜异常) 重复频率电刺激(释放的乙酰胆碱量子数逐渐减 少,导致最初的终板电位波幅减低),低频递 减(?为主),高频递减(?)或正常。
16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常见异常
神经失用:即传导阻滞,局灶性严重脱髓鞘,不伴轴索 损伤。去除病因后数天到数周可恢复。
脱髓鞘: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波 形离散,继发波幅降低。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课件
第二间隙
肌肉
神经肌肉兴奋的传导
Ach是神经肌肉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 神经冲动传递至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 Ach与受体结合引离子通道开放 钠离子和钙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兴奋收缩偶联 乙酰胆碱分解,受体恢复静息状态
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非去极化肌松药
与Ach竞争乙酰胆碱受体,阻止Ach与受体结合
主要内容
肌松药阻滞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机理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的目的 肌松效应监测的原理及方法 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合理安全使用肌松药和拮抗药
神经肌肉接头形态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储存Ach囊泡
线粒体 轴索浆 可释入Ach 囊泡
突轴前激活区
突触间隙粘多 糖,含胆碱酯 酶
第二间隙 丰富受体
与对照值比较(%)
肌松程度
100
无肌松现象
50
轻度肌松,VT与VC减少
40
轻度肌松,可施行不需充分肌松的手术
25
中度肌松,腹肌松驰,可施行腹部手术
5
横膈无活动,下颌及咽肌松弛,可施行气管插管
0
横膈活动消失,呼吸停止
TOF比值恢复与临床征象的关系
TOF比值(%)
临床征象
25 50 60 70~75 80
% of Peak Effect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0
Rocuronium Vecuronium Cisatracurium Atracurium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Time (sec)
肌肉
神经肌肉兴奋的传导
Ach是神经肌肉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 神经冲动传递至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 Ach与受体结合引离子通道开放 钠离子和钙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兴奋收缩偶联 乙酰胆碱分解,受体恢复静息状态
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非去极化肌松药
与Ach竞争乙酰胆碱受体,阻止Ach与受体结合
主要内容
肌松药阻滞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机理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的目的 肌松效应监测的原理及方法 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合理安全使用肌松药和拮抗药
神经肌肉接头形态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储存Ach囊泡
线粒体 轴索浆 可释入Ach 囊泡
突轴前激活区
突触间隙粘多 糖,含胆碱酯 酶
第二间隙 丰富受体
与对照值比较(%)
肌松程度
100
无肌松现象
50
轻度肌松,VT与VC减少
40
轻度肌松,可施行不需充分肌松的手术
25
中度肌松,腹肌松驰,可施行腹部手术
5
横膈无活动,下颌及咽肌松弛,可施行气管插管
0
横膈活动消失,呼吸停止
TOF比值恢复与临床征象的关系
TOF比值(%)
临床征象
25 50 60 70~75 80
% of Peak Effect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0
Rocuronium Vecuronium Cisatracurium Atracurium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Time (sec)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重爆发刺激
双重爆发刺激(double burst stimulation, DBS):是由两串间距750ms的短程50Hz强直刺 激志组成,而每串强直刺激只有3或4个波宽为 0.2ms的矩形波。
手感或目测来监测肌张力的恢复。
与TOF有较好的相关性。
非去极化阻滞时,第二个肌收缩反应较第一个弱。
目的: 肌松药用量个体化 根据手术需要调节肌松程度 选择最佳插管时间和拮抗时间 判断术后呼吸抑制原因 诊断II相阻滞 研究比较不同肌松药的临床药效 防止残余肌松作用的危害
建议作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的病人: 肝、肾功能差,全身情况差 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 支气管哮喘、严重心脏病者
(不宜用新斯的明拮抗)
过度肥胖、严重胸部创伤、严重肺 部疾病及呼吸功能受损接近临界水平
ICU长时间反复应用肌松药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的目的
确切了解肌肉收缩功能状态 确定给予肌松药或拮抗剂的剂量 鉴别术呼吸困难的原因
主要内容
肌松药阻滞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机理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的目的 肌松效应监测的原理及方法 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合理安全使用肌松药和拮抗药
采用DBS用手触可提高TOFR分辨率至0.6水平。通 常有经验者仅能分辨<0.4。
神经刺激器电极和刺激部位
合适和持续稳定的刺激条件是神经肌肉 兴奋传递功能结果正确和可靠的保证。 1、刺激是否符合的接近生理要求 2、刺激种类能否达到目的
刺激电极
皮肤表面电极 电阻较大,受皮肤表面油脂、 毛发的影响
神经肌肉功能的监测
没有麻醉的痛苦岁月
现代麻醉的里程碑
肌松药的应用 现代麻醉的新纪元
Griffth & Johnson 蒙特利尔 加拿大
1942.1.23
131例临床应用筒箭毒的报告
(1943 Cullen )
主要内容
肌松药阻滞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机理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的目的 肌松效应监测的原理及方法 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合理安全使用肌松药和拮抗药
% of Peak Effect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0
Rocuronium Vecuronium Cisatracurium Atracurium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Time (sec)
非去极化阻滞
去极化阻滞 注 药
强直刺激
强直刺激(tetanic stimulation, TS) 持续刺激采用刺激频率为50Hz,
时间为5秒。非去极化阻滞出现衰减, 去极化阻滞不出现衰减。
强直刺激后易化
四个成串刺激
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TOF) 是一串有4个频率为2Hz,波宽为0.2~0.3 ms
主要内容
肌松药阻滞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机理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的目的 肌松效应监测的原理及方法 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合理安全使用肌松药和拮抗药
神经肌肉接头形态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储存Ach囊泡
线粒体 轴索浆 可释入Ach 囊泡
突轴前激活区
突触间隙粘多 糖,含胆碱酯 酶
第二间隙 丰富受体
监测肌松效应的原理
正常情况下,刺激外周运动神经时,只要强 度超过阈值,肌肉便会产生最大收缩,且不 随刺激电流增加而变化。
一旦收缩力降低,表明神经肌肉接受阻
刺激可引起局部疼痛和不适感 磁性刺激无局部疼痛感,但电容充电需耗时
,不能提供短时间连续重复刺激
监测神经肌肉功能的方法
间接机械效应:神经刺激器、肌松监测仪 其它方法:
去极化肌松药
与Ach受体结合引肌肉收缩 肌松药占据受体,阻止Ach与受体结合 药物被分解和排泄,受体功能恢复
主要内容
肌松药阻滞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机理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的目的 肌松效应监测的原理及方法 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合理安全使用肌松药和拮抗药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的矩形波组成的成串刺激,连续时其间距为 10~12秒,四个肌颤搐波分别为T1,T2,T3,T4。
非去极化阻滞
Train-Of-Four (TOF) fading
100
50
0
T1直刺激后计数
强直刺激后计数(post-tetanic count, PTC) PTC的组成是先为50Hz的强直刺激 持续5秒钟,间隔3秒后用1Hz的单刺激 15次,观察SS出现的次数。 在TOF没有反应时使用。
肌力:抬头、握力、睁眼、伸舌 呼吸:潮气量、肺活量、分钟通气量 X线:横膈的活动
肌松监测仪
加速度仪
刺激神经引起肌收缩效应: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加速度 因此,利用加速度仪测定位移而产生
的加速度,可以间接反映肌收缩效应。 是目前常用的肌收缩功能的监测方法。
神经刺激的种类
单刺激(SS) 强直刺激(TS) 四个成串刺激(TOF) 强直刺激后单次刺激肌颤搐计数(PTC) 双短强直刺激(DBS)
第二间隙
肌肉
神经肌肉兴奋的传导
Ach是神经肌肉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 神经冲动传递至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 Ach与受体结合引离子通道开放 钠离子和钙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兴奋收缩偶联 乙酰胆碱分解,受体恢复静息状态
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非去极化肌松药
与Ach竞争乙酰胆碱受体,阻止Ach与受体结合
皮直针形电极 电阻小、需电流小,但易损伤
刺激神经部位
前臂近腕侧刺激 尺神经,观察拇 内收肌的反应。
腓骨头处刺激腓神经,引起足背屈。
刺激面神经(紧靠耳屏部)观察额肌、眼轮 匝肌的收缩反应。
单次刺激
单次刺激(single twich stimulation, SS)
采用刺激频率为0.1Hz或1.0Hz,记录与 标准值之间变化的%。
•起效时间
•无反应期
25% 50%
100%
定
标
•恢复指数
Onset Times Following a Single ED95 Dose of Relaxants of Intermediate D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