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轴对称》全章教案(22页,含反思)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1轴对称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称轴的确定和不规则图形的轴对称判定,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轴对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剪纸或折叠纸片来观察轴对称图形。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轴对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对称的情况?”比如,我们常见的剪纸艺术,很多图案都是轴对称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轴对称的奥秘。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手动脑,增强了他们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但在小组讨论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主题过于开放或者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确保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学生小组讨论后,成果分享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将轴对称的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提出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3章 轴对称 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教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13.2 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作轴对称之后的图形,了解画一般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感受数学美,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轴对称变换的定义.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教学难点】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圆规等。
学生:三角尺、直尺、圆规。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前面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相关的性质.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出示课件3)(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画法教师问1:(出示课件2)观察思考,欣赏美丽图案,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形成的?你想学会制作这种图案的方法吗?学生回答:这些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希望学习这些图案制作方法.教师问2:在一张半透明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右脚印,这时,右脚印和左脚印成轴对称,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并且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得到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类似地,请你再画一个图形做一做,看看能否得到同样的结论呢?(出示课件5)学生问:这个如何做呢?出示下边的图案教师问3:认真观察,左脚印和右脚印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6)学生回答:成轴对称教师问4: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即直线l,它与图中的线段PP ′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PP′教师总结点拨: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教师讲解:同学们自己能做出一个类似的图形吗?学生回答:可以做到.师生共同解答如下:(1)取一张长方形纸;(2)将纸对折,中间夹上复写纸;(3)在纸上沿折叠线画出半只蝴蝶;(4)把纸展开.得到的图案如下:教师问5:取一张白纸折叠夹上复写纸,任画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打开纸看一下,然后改变折痕方向重新叠纸,在原来的图形上描图,再打开,你会发现什么结论?学生动手作图后回答:这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教师问6:当对称轴的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得到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会变吗?学生画图后回答:当对称轴的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得到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不会变化.例1: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①,图②所示的方向对折,然后沿图③中的虚线剪裁得到图④,将图④的纸片展开铺平,得到的图案是()(出示课件8)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动手剪一剪,亲自操作后得到答案:B.例2: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DE 折叠,使A 点落在BC 上的F 处,若∠EFB =50°,则∠CFD 的度数为( )(出示课件10)A .20° B.30° C .40° D.50°师生共同解答如下:A. B. C. D. A B D CE F由折叠知道:∠EFD=∠A=90°,∵∠EFB=50°,∴∠CFD=180°-90°-50°==40°.答案:C.总结点拨:折叠是一种轴对称变换,折叠前后的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运用新知,作轴对称图形教师问7:如何画一个点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回答: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教师问8:如何画呢?师生共同解答如下:作法:(1)过点A作l的垂线,垂足为点O.(2)在垂线上截取OA′=OA.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出示课件12)教师问8:如何画一条线段的对称图形?学生回答:已知线段AB,画出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3)教师问9: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师生共同探究后,完成下边的问题例3: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 ,作出与△AB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4)分析:△ABC 可以由三个顶点的位置确定,只要能分别画出这三个顶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能得到要画的图形.(出示课件15)作法:(1)过点A 画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点O ,在垂线上截取OA ′=OA ,A ′就是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2)同理,分别画出点B ,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C ′ .(3)连接A ′B ′,B ′C ′,C ′A ′,得到△ A ′B ′C ′即为所求. l AB C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6)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与原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例4: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面给出的图中画出4个这样的△DEF.(出示课件17)师生共同解答如下:总结点拨:作一个图形关于一条已知直线的对称图形,关键是作出图形上一些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然后再根据已知图形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出示课件18)(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1-25)1.作已知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的第一步是()A.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相交B.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不确定2.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那样折叠后,B,D两点落在B′,D′点处,若得∠AOB′=70°,则∠B′OG的度数为________.3.如图,把下列图形补成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4.如图给出了一个图案的一半,虚线l 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整个图案是个什么形状?请准确地画出它的另一半.5.如图,画△ABC关于直线m的对称图形.参考答案:1.B2.55°3.解答如下图:4.解答如下图:5.解答如下图:(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轴对称:轴对称》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轴对称:轴对称》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能画出给定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变换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提升交流与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培养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掌握作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图形全等的意义。
•灵活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复杂图形问题。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动态演示)。
•实物教具(如对称的剪纸、镜子等)。
•学生分组材料(纸张、剪刀、直尺、铅笔)。
•教材及配套练习册。
五、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轴对称现象。
•动手操作法:学生动手剪纸或画图,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
•合作探究法:小组内讨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共同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引入: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如蝴蝶、树叶、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之处?你能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吗?2. 新课教学•定义讲解: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强调对称轴、对应点、对应线段等概念。
•实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其对称轴和对称性质。
•动手操作:•活动一:学生分组,利用纸张和剪刀尝试剪出轴对称图形,并讨论其对称轴。
•活动二:给定一个简单图形,要求学生画出其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并说明作图步骤。
•归纳总结: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强调对称轴两侧图形全等的特点。
结构图示意(简化版):引入(生活实例)→ 定义讲解(轴对称图形)→ 实例分析(图形特征)→动手操作(剪纸/画图)→ 归纳总结(性质、作图方法)3. 课堂小结•回顾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及作图方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教案(全章)
第1课时轴对称(1)教学目标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教学重点由具体情境抽象出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互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问题】观察、讨论、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实物、图片的共同特征小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我们的身体,还有飞机、汽车、枫叶等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⑴轴对称图形1、做一做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位于折痕两侧图案有什么关系?2、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图片如:蝴蝶、蜻蜓、对称简笔画等,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3、轴对称图形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就是它的对称轴。
⑵轴对称1、做一做: 折纸印墨迹问题1:你发现折痕两边的墨迹形状一样吗?问题2:两边墨迹的位置与折痕有什么关系?2、想一想: 教材P30-----思考3、轴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就是,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叠的点)叫做。
⑶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特征经过学生讨论,找到特征后,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生观察图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1、想一想:教材P31 ---思考1结论: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区别联系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上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每对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可能发现:沿某条直线对折,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下列汉字,如果用一样粗细的笔写出来,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几条对称轴?大小口中朋木【例2】在26个英文字母中,请你说出几个成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并且指出有几条对称轴【例3】判断下面每组图形是否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例4】标出下列图形中的对称点【例5】观察下列各种图形,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若是,请画出对称轴。
人教版初中数学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13.1轴对称(教案)
1.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升模型观念;
3.通过探索轴对称变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审美观念,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轴对称是指在平面上,存在一条直线,将图形沿此直线折叠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轴对称是几何图形的重要性质,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对称轴的确定:学生可能会在对称轴的识别上存在困难,需要教授判断对称轴的方法,如通过对称点的中垂线等。
-轴对称变换的计算:在涉及坐标变换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坐标的计算感到困惑,需要详细讲解变换规律。
-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轴对称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复杂问题,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练习巩固等方式提高应用能力。
-轴对称变换:指导学生学会进行轴对称变换,理解变换过程中图形的不变性质。
-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如设计图案、解决几何问题等。
举例:在讲解轴对称性质时,可出示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典型轴对称图形,强调对称轴两侧的对应部分是完全一致的。
2.教学难点
-识别轴对称图形: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判断某些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质,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进行指导。
举例:在讲解识别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蝴蝶、心形等常见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通过折叠、比对等方法判断对称性。在确定对称轴的难点上,可以通过具体图形的对称点、对称线段等特征,教授学生寻找对称轴的技巧。
【人教版】 年 八上数学:第13章《轴对称》全章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称13.1.1轴对称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3.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4.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一、作品展示1.让部分学生展示课前的剪纸作品.2.小组活动:(1)在窗花的制作过程中,你是如何进行剪纸的?为什么要这样?(2)这些窗花(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概念形成(一)轴对称图形1.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给它下定义,通过逐步地修正形成“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同时给出“对称轴”.2.结合教材图13.1-1进一步分析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对称轴的位置.3.学生举例,试举几个在现实生活中你所见到的轴对称例子.4.概念应用:(1)教材第60页练习第1题.(2)补充: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是什么?(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1.观察教材中的图13.1-3,思考:图中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观察右图:把△A′B′C′沿直线l对折后能与△ABC重合,则称△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简称“轴对称”,点A与点A′对应,点B与B′对应,点C与C′对应,称为对称点,直线l叫做对称轴.3.举例: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4.讨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三)轴对称的性质观察教材中图13.1-4,线段A A′与直线MN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引导学生说出如下关系:PA=PA′,∠MPA=∠MPA′=90°.类似的,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否有同样的关系?你能用语言归纳上述发现的规律吗?结合学生发表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对称轴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然而把上述规律概括成图形轴对称的性质.上述性质是对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来说的,如果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之间是否也有同样的关系?从而得出: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个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归纳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1)概念: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对称点;(2)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四、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1第1,2,3题.数学教学应该选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就是要抓住“对折”与“完全重合”两个关键之处.不然就是隔靴搔痒. 当“部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课时)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难点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一、问题导入我们已经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对称轴.那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二、探究新知(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探究,让学生测量,思考有什么发现?如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点A与点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性质的证明:教师讲解题意并在黑板上绘出图形:上述问题用数学语言可以这样表示:如图,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C是垂足,点P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连接PA,PB,我们要证明的是PA=PB.教师分析证明思路: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APC和△BPC,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便可证得PA=PB.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写已知,求证,自己证明.学生证明完后教师板书证明过程供学生对照.已知:MN⊥AB,垂足为点C,AC=BC,点P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证明:在△APC和△BPC中,∵PC=PC(公共边),∠PCB=∠PCA(垂直定义),AC=BC(已知),∴△APC≌△BPC(SAS).∴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因为点P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于是就有: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这个命题不是“如果…那么…”的形状,要写出它的逆命题,需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原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逆命题就容易写出.鼓励学生找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原命题的条件是“有一个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结论是“这个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此时,逆命题就很容易写出来.“如果有一个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写出逆命题后,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果真,则需证明它;如果假,则需用反例说明.请同学们自行在练习册上完成.学生给出了如下的四种证法.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一过点P作已知线段AB的垂线PC,∵PA=PB,PC=PC,∴Rt△PAC≌Rt△PBC(HL).∴AC=BC,即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二取AB的中点C,过P,C作直线.∵PA=PB,PC=PC,AC=CB,∴△APC ≌△BPC(SSS).∴∠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又∵∠PCA+∠PCB=180°,∴∠PCA=∠PCB=90°,即PC⊥AB,∴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三过P点作∠APB的平分线.∵PA=PB,∠1=∠2,PC=PC,△APC≌△BPC(SAS).∴AC=BC,∠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又∵∠PCA+∠PCB=180°,∴∠PCA=∠PCB=90°,∴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四过P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C.∵AC=CB,∠PCA=∠PCB=90°,∴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四种证法由学生表述后,有学生提问:“前三个同学的证明是正确的,而第四个同学的证明我有点弄不懂.”师生共析:如图(1),PD⊥AB,D是垂足,但D不平分AB;如图(2),PD平分AB,但PD不垂直于AB.这说明一般情况下,“过P作AB的垂直平分线”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第四个同学的证法是错误的.从同学们的推理证明过程可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它称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要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我们必须找到两个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这样才能确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下面我们一同来写出已知、求作、作法,体会作法中每一步的依据.例1 尺规作图: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 已知:直线AB 和AB 外一点C.(如下图) 求作:AB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作法:(1)任意取一点K ,使点K 和点C 在AB 的两旁. (2)以点C 为圆心,CK 长为半径作弧,交AB 于点D 和点E.(3)分别以点D 和点E 为圆心,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4)作直线CF.直线CF 就是所求作的垂线.师:根据上面作法中的步骤,想一想,为什么直线CF 就是所求作的垂线?请与同伴进行交流.生:从作法的第(2)(3)步可知CD =CE ,DF =EF ,∴C ,F 都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CF 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我们曾用刻度尺找线段的中点,当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时,一旦垂直平分线作出,线段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找线段的中点.三、课堂练习教材第62页练习第1,2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学会了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五、布置作业1.教材习题13.1第6题. 2.补充题:(1)下图是某跨河大桥的斜拉索,图中PA =PB ,PO ⊥AB ,则必有AO =BO ,为什么?(2)如左下图,△ABC中,AC=16 cm,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BCE的周长为26 cm.求BC的长.(3)有A,B,C三个村庄(如右上图),现准备建一所学校,要求学校到三个村庄的距离相等,请你确定学校的位置.本节证明了线段的中垂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用尺规作线段的中垂线.在课堂中,学生证明过程、作图方法原理的理解及掌握都比较好,但要强调作业中不用三角板等工具而要用尺规来作图,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直接用定理而不是借助于全等.第2课时画对称轴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难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一、提出问题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成轴对称,你能用什么办法验证?不经过折叠,你能用什么方法画出它的对称轴?二、探究新知我们已经学过,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以我们只要找到两个图形的一对对应点,然后画出以对应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如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呢?例1如图(1),已知点A和点B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分析:我们只要连接点A和点B,作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点A和点B 的对称轴,为此作出到点A,B距离相等的两点,即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两点,从而作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教师具体分析画法、写出画法,根据画法作出图形. 学生模仿教师的画法,边写画法,边画图.作法:如图(2).(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想一想,为什么),两弧相交于C ,D 两点;(2)作直线CD.CD 就是所求作的直线.这个作法实际上就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在作法中为什么有CA =CB ,DA =DB?(2)可以用这种方法找线段的中点吗?四等分点呢? 三、举例分析例2 如图(1),△ABC 和△A′B′C′是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请画出它的对称轴.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把问题转化为已解决问题,只要画出点A 、点A′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如图(2).例3 图(1)是一个五角星,请画出它的对称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点A 可以和哪些点成对应点?最后化归到例2,由学生自己完成.四、巩固练习教材第64页练习第1,2,3题.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 六、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1第7,8题.通过前两节的学习,这节画对称轴的习题课就可以全部交由学生自己完成.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就是利用两个对称点找到对称轴,即画出这对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让学生用尺规作图,独立完成.13.2画轴对称图形(2课时)第1课时作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重点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对称后的图形.难点较复杂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一、问题导入我们前面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相关的性质.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二、探究新知[活动]在一张半透明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右脚印.这时,右脚印和左脚印成轴对称,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并且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类似地,请你再将一个图形做一做,看看能否得到同样的结论.认真观察,左脚印和右脚印有什么关系?(成轴对称)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即直线l,它与图中的线段PP′是什么关系?(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PP′)[思考1]如何画一个点的对称图形?例1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画法:(1)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垂足为B;(2)延长AB到A′,使得BA′=AB.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思考2]如何画一条直线的对称图形?例2已知线段AB,画出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画法:(1)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2)画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3)连接点A′和点B′成线段A′B′.线段A′B′即为所求.[思考3]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例3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画法:(1)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O,在垂线上截取OA′=OA,A′就是点A 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2)同理,分别画出点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C′.(3)连接A′B′,B′C′,C′A′,则△A′B′C′即为所求.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68页练习第1,2题2.下列图形中,点P与P′关于直线MN对称的图形是()四、小结与作业1.归纳: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图形的对称图形.2.作业:教材习题13.2第1题.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画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2.能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表示关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重点用坐标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难点找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一、问题导入教材图13.2-3是一张老北京城的示意图,其中西直门和东直门是关于中轴线对称的,如果以天安门为原点,分别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如图所示的东直门的坐标,你能说出西直门的坐标吗?二、探究新知【探究1】(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已知点A(2,-3),B(-1,2),C(-6,-5),D(3,5),E(4,0),F(0,-3);(2)画出这些点分别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并填写表格;(3)请你仔细观察点的坐标,你能发现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规律吗?(4)请你想办法检验你所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说说你是如何检验的.已知点A(2,-3) B(-1,2) C(-6,-5)D(3,5) E(4,0) F(0,-3)关于x轴的对称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探究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以上各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并写出坐标,观察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有什么规律?【归纳】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是: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探究3】按以上规律,说出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1的坐标,再说出P1关于y轴的对称点P2坐标.观察点P经过两次轴对称所得点P2的坐标有什么规律?【归纳】一个点经历关于x轴、y轴两次轴对称得到的对称点坐标规律是: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在以后学了“中心对称”后,两点被称为关于原点对称.三、举例分析【例1】已知A(2,a),B(-b,4),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a,b的值.(1)A,B关于y轴对称;(2)A,B关于x轴对称;(3)A,C关于x轴对称,B,C关于y轴对称.【解析】(1)A,B关于y轴对称,说明纵坐标相同,横坐标相反,a=4,b=2;(2)A,B关于x轴对称,说明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a=-4,b=-2;(3)A,C关于x轴对称,B,C关于y轴对称,说明A,B经过x轴、y轴两次对称变换,即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各互为相反数,a=-4,b=2.【例2】如下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1),C(-2,5),D(-5,4),分别画出与四边形ABCD关于y轴和x轴对称的图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出正确答案并讲评.四、课堂巩固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4,-5)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已知点P(-2,3)关于y轴对称点为Q(a,b),则a+b的值为()A.1B.-1C.5D.-53.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P1,点P1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2,则P2的坐标为() A.(a,b) B.(a,-b)C.(-a,b) D.(-a,-b)4.若点(a,b)与点(m,n)满足a+m=0,b-n=0,则这两点关于()对称.A.x轴B.y轴C.x轴或y轴D.不确定五、拓展思维如图,点A(1,4),B(4,1),l为第一、三象限角∠xOy的平分线.(1)求证:l垂直平分AB;(2)A,B关于l成轴对称吗?(3)如果点A,B的坐标分别为(6,8)和(8,6),它们还关于l对称吗?(4)如果你发现了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写出点P(m,n)关于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的对称点Q的坐标.六、小结与作业小结:(1)点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寻找线段之间的关系来求.(2)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即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即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作业:教材习题13.2第3,4题.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向往的北京城内天安门、长安街、东直门等的方位引入新课,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归纳规律后检验其正确性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也使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13.3等腰三角形13.3.1等腰三角形(2课时)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3.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一、情境导入【活动1】教师预先做出各种几何图形,包括圆、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让同学们抢答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引入今天所要讲的课题——等腰三角形.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我们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二、探究新知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从剪出的图形观察△ABC的特点,可以发现AB=AC.教师活动:让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如下图.在△ABC 中,若AB =AC ,则△ABC 是等腰三角形,AB ,AC 是腰,BC 是底边,∠A 是顶角,∠B 和∠C 是底角.【活动2】把活动1中剪出的△ABC 沿折痕AD 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填入下表: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学生活动:学生经过观察,独立完成上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从表中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活动3】你能用所学知识验证上述性质吗?如图,在△ABC 中,AB =AC.求证:∠B =∠C.学生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若证∠B =∠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知道,只需要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于是可以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作BC 边上的中线AD ,证明△ABD 和△ACD 全等即可,根据条件利用“边边边”可以证明.教师活动:让学生充分讨论,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利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证明,证明过程中注意学生表述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证明:作BC 边上的中线AD ,如图.在△ABD 和△ACD 中,⎩⎨⎧AB =AC ,AD =AD ,BD =CD ,所以△ABD ≌△ACD(SSS ),所以∠B =∠C. 这样,就证明了性质1.类比性质1的证明你能证明性质2吗?由△ABD ≌△ACD ,还可得出∠BAD =∠CAD ,∠ADB =∠ADC =90°. 从而AD ⊥BC ,这也就证明了等腰△ABC 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A 并垂直于底边BC.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多样,让学生再去讨论、交流,即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性质2.三、应用提高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中关于角的数量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发现:(1)∠ABC=∠ACB=∠CDB=∠A+∠ABD;(2)∠A=∠ABD;(3)∠A+2∠C=180°.若设∠A=x,则有x+4x=180°,得到x=36°,进一步得到两个底角的度数.四、小结与作业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哪些收获?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教师适时点评,并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小结:(1)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作法(作底边上的高、作底边上的中线、作顶角的平分线).作业:教材习题13.3第1,3,7题.本节课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动手翻折等腰三角形纸片得出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三线合一”的性质.设计理念是让学生通过感官认识、折纸、猜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使学生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和计算.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证明.一、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77页“思考”.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提问:在一般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想它们所对的边相等.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如何证明? 二、解决问题教师引导提示,学生根据提示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在△ABC 中,∠B =∠C.求证:AB =AC.与学生一起回顾等腰三角形中常添加的辅助线:高、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让学生逐一尝试,发现可以作AD ⊥BC ,或AD 平分∠BAC ,但不能作BC 边上的中线.学生口头证明后,选一种方法写出证明过程.如图,在△ABC 中,∠B =∠C ,作△ABC 的角平分线AD.在△BAD 和△CAD 中,⎩⎨⎧∠1=∠2,∠B =∠C ,AD =AD ,∴△BAD ≌△CAD(AAS ),∴AB =AC.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三、应用举例 1.出示教材例2.引导学生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边对等角”来证明. 学生讨论后,自己完成证明过程.例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如图所示)求证:AB =AC.分析:要证明AB =AC.可先证明∠B =∠C.因为∠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 ,∠C 与∠1,∠2的关系.证明:∵AD ∥BC ,∴∠1=∠B(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全章教案
轴对称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归纳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体现。
教学重点:准确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实质。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一张纸和一把剪刀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的事物图案和标志,请大家观赏。
(投影显示)[教学说明:创设情景将生活中的对称图案和标志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对称美牵引到数学中来]二、探索研讨做一做(活动)将同学们准备好的一张纸对折后,用笔沿着折线画一条直线,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教学说明:让同学们从动手实践中总结出结论:剪出来的图形关于折线对称](引出课题)看一看,想一想细心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图片如:蝴蝶、蜻蜓、对称简笔画等,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投影显示)[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规律。
]请同学们细心观察动画后,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投影显示)轴对称图形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面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你能举例说说吗?3、例题讲解:请同学们细心观察,下列轴对称图形各有多少条对称轴?[教学说明:让学生从本题中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仅仅只一条,有可能有2条、3条、4条等,对称轴的方向不仅仅是垂直的,有可能是水平的或倾斜的。
]练一练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找出所有对称轴。
(1) (2) (3)(4) (5)(结论:一般的三角形,一般的梯形,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折纸验证。
第13章-轴对称-全章教案
第1课时轴对称(1)小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我们的身体,还有飞机、汽车、枫叶等都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图片如:蝴蝶、蜻蜓、对称简笔画等,能发现它标出下列图形中的对称点观察下列各种图形,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若是,请画出对称轴。
第2课时轴对称(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与这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其中对称轴就是任何一对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因此只要找到一对对应点,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第3课时轴对称(3)的垂直平分线.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找出五条对称轴,所以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和两点A、B,在直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交点即为P,使PA=PB.根据对称图形的性质可知:这几个图形的对称轴分别有3条、2条、解:如图所示:如下图小河边有两个村庄,要在河对岸建村与B村供水,•要符合条件:(1)B的距离相等,则应选在哪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线段最值问题中两个重第4课时作轴对称图形(1)【观察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形成的?你想学会制作这种图案的方法第5课时作轴对称图形(2)地有三条的同旁,泵站应修在管道的什么地能发现什么规),八年级某班同学做游戏,在活动区域边放了一些球,则小明按怎样的F E DC B A第6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6,-D(0.5,1)E(4,0))D’( )E’( )第7课时等腰三角形(1)第8课时等腰三角形(2)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并对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作了一定的了在直观的探索和抽象的证明中发现和养成一定第9课时等边三角形(1)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可以分组讨论,观察是等边三角形可以有证明有两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60°;E DA第10课时等边三角形(2)第十二章复习轴对称本章视点一、课标要求与内容分析1.本章的课标要求是:(1)图形的轴对称: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②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③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互关系;④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⑤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轴对称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3)等腰三角形:①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②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2.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等腰三角形展开的.等腰三角形是继角、线段后接触到的第三个轴对称图形,它为后面学习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特殊四边形做下铺垫,也是平面几何研究的主要对象,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3.本章内容分为:(1)轴对称;(2)轴对称变换;(3)等腰三角形.第一部分介绍轴对称的意义、轴对称的性质,会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第二部分介绍如何画一个轴对称图形,怎样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第三部分介绍怎样利用轴对称来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章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再到应用的特点.4.本章的重点是轴对称、轴对称变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难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应用这些知识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二、学法指导在本章的学习中,要逐步体会轴对称的思想,同时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及方程的思想都应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章末总结知识网络图示基本知识提炼整理一、基本概念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轴对称变换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4.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5.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二、主要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者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线段垂直平分钱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1)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2)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4)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中线分别相等,两底角的平分线也相等.(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顶角的一半。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 教案教学设计 共10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十三章轴对称13.1 轴对称 (1)13.1.1 轴对称 (1)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13.2 画轴对称图形 (8)第1课时作轴对称图形 (8)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12)13.3 等腰三角形 (16)13.3.1 等腰三角形 (16)13.3.2 等边三角形 (25)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33)章末复习 (35)13.1 轴对称13.1.1 轴对称【知识与技能】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等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培养观察、思维、操作、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审美观.【教学重点】准确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实质.【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展示学生按要求收集的图片资料,教师指导并对所有图片进行分类:第一类是轴对称图形,第二类是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学生观察,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类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2.第二类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轴对称图形在学生交流和说出两类图案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第一类的图案称为轴对称图形.问题1 学生尝试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教师适当纠正与补充.问题2 请学生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问题3 请观察下列图案,看这些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2.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教师提出第二类图案称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问题4 鼓励学生说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定义.问题5 举出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如:提示:对称轴可能不止1条,也可能是水平的或倾斜的.教师再归纳总结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间的区别与联系.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在由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的图形中,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2.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教学说明】问题1中有两种方法比较容易,方法3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得到;问题2提醒学生不能说成角平分线.【答案】1.2.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3.1”中选取.2.如图是一个圆形的纸片,请问: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 对称轴有多少条?请你找到它的圆心.3.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教学应重视以下几点: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实际中学习新知,使学生认识这种学习方法.2.形成提炼概念的能力,注重从实物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3.在对比中发现,认识知识,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2.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现实间的联系,发展审美感,激发兴趣.【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说出它的对称轴.问题2 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如图2,△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教学说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全等.由此提出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图3,直线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探究轴对称的性质(1)作两个成轴对称的三角形,如图.(2)将对称点分别用线段连接起来,观察它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3)轴对称图形是否也具备这样的性质呢?举例说明.2.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探究1 教材中的“探究”.学生先思考教科书上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以线段代替木条进行画图探究.任意画一条线段AB,画出它的垂直平分线MN,在MN上任取点P1,P2,P3,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点A,点B 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与同伴交流,说明理由.探究2 如图,PA=PB,取线段AB的中点O,连接PO,PO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指导学生运用三角形全等知识判定△PAO≌△PBO,从而推得PO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教师总结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例1 如图所示,有一块三角形田地,AB=AC=10m,作AB的垂直平分线ED交AC于D,交AB 于E,量得△BDC的周长为17m,请你替测量人员计算BC的长.解:∵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DA=DB.又∵△BDC的周长为17m,AB=AC=10m,∴BD+DC+BC=17(m).∴DA+DC+BC=17, 即AC+BC=17(m). ∴10+BC=17(m),BC=7(m). 3.作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例2 如图所示,△ABC 与△A ′B ′C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请你作出这条直线.【分析】△ABC 与△A ′B ′C ′中的点A 与A ′,点B 与B ′,点C 与C ′是对应点,连接一对对应点,如连接BB ′,作线段BB ′的垂直平分线即可.解:(1)如图所示,连接BB ′,分别以点B ,B ′为圆心,以大于21B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D 、E 两点;(2)作直线DE ,DE 即为所求的直线.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果△ABC 中,∠BAC=110°,P\,Q 在BC 上,若MP\,NQ 分别垂直平分AB\,AC,则∠PAQ 的度数是 .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如图所示,直线C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P 为直线CD 上的一点,已知线段PA=5,则线段PB 的长度为( )A.6B.5C.4。
《轴对称》全章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轴对称》全章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轴对称全章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理解和应用轴对称的概念。
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识别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 画出具有轴对称的图形;- 解决与轴对称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 轴对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轴对称的定义:一个图形具有轴对称,意味着它可以通过一个轴进行折叠,两边完全重合。
-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轴对称的图形有以下性质:- 对称轴是图形的一条直线,将图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对称轴的位置可以在图形内部或外部;- 对称轴可以是垂直的、水平的或斜的。
2. 识别轴对称的图形- 学生将研究如何通过观察图形来确定是否具有轴对称。
- 学生将通过练来提高识别轴对称图形的能力。
3. 画出具有轴对称的图形- 学生将研究如何画出具有轴对称的图形。
- 学生将通过练来提高画出轴对称图形的能力。
4. 解决与轴对称相关的问题- 学生将研究如何解决与轴对称相关的问题,例如找出图形的对称轴、确定图形的轴对称性等。
- 学生将通过练来提高解决轴对称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策略:1. 通过简单而直观的例子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含义。
2. 利用图形和图像进行教学,通过观察和比较图形的方式来识别轴对称图形。
3. 提供练和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合日常生活和实际例子,使学生能够将轴对称的概念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步骤1. 引入轴对称的概念,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例子解释轴对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展示一系列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并标出是否具有轴对称。
通过讨论和比较来验证学生的答案。
3. 给学生提供一些图形,要求他们画出具有轴对称的图形,并找出对称轴的位置。
4.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轴对称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13章轴对称教案(全章)
第1课时轴对称(1)小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我们的身体,还有飞机、汽车、枫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图片如:蝴蝶、蜻蜓、对称简笔画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标出下列图形中的对称点观察下列各种图形,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若是,请画出对称【练习】课本Р60 练习第2课时轴对称(2)请写出证明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两个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是全等形;对称点一定在直线两旁;教学反思:第3课时轴对称(3)的垂直平分线.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找出五条对称轴,所以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的垂直平分线上,分析:根据对称图形的性质可知:这几个图形的2条、1条、•3条.如下图小河边有两个村庄,要在河对岸建村与B村供水,•要符合条件:(1)的距离相等,则应选在哪儿?村的水管最省料,应建在什么地方?可联想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线段最值问题中两个重要本节课我们探讨了尺规作图,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据此得到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的方第4课时作轴对称图形(1)第5课时作轴对称图形(2)【问题2】已知△ABC ,过点A 作直线l .求作:△A ′B ′C ′使它与△ABC 关于l 对称.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问题3】如图所示:从A 地到B 地有三条路可供选择,你会选择哪条路距离最短?你的理由是什么?【问题4】如图,要在燃气管道L 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 、B 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的同旁,泵站应修在管道的什能发现什么规),FE DCBA八年级某班同学做游戏,在活动区域边放了一些球,则小明按怎样的路线跑,去捡哪个位置的球,才能最短的距离拿到球并跑到目的地AA小明第6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5)D(0.5,1)E(4,0))D’( )E’( )第7课时等腰三角形(1)第8课时等腰三角形(2)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并对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作了一定的了解.在利第9课时等边三角形(1)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可以分组讨论,观察是等边三角形可以有且有一个角是60°;E DA第10课时等边三角形(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轴对称》全章教案(22页,含反思)
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称13.1.1轴对称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3.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4.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一、作品展示1.让部分学生展示课前的剪纸作品.2.小组活动:(1)在窗花的制作过程中,你是如何进行剪纸的?为什么要这样?(2)这些窗花(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概念形成(一)轴对称图形1.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给它下定义,通过逐步地修正形成“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同时给出“对称轴”.2.结合教材图13.1-1进一步分析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对称轴的位置.3.学生举例,试举几个在现实生活中你所见到的轴对称例子.4.概念应用:(1)教材第60页练习第1题.(2)补充: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是什么?(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1.观察教材中的图13.1-3,思考:图中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观察右图:把△A′B′C′沿直线l对折后能与△ABC重合,则称△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简称“轴对称”,点A与点A′对应,点B与B′对应,点C与C′对应,称为对称点,直线l叫做对称轴.3.举例: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4.讨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三)轴对称的性质观察教材中图13.1-4,线段AA′与直线MN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引导学生说出如下关系:PA=PA′,∠MPA=∠MPA′=90°.类似的,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否有同样的关系?你能用语言归纳上述发现的规律吗?结合学生发表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对称轴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然而把上述规律概括成图形轴对称的性质.上述性质是对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来说的,如果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之间是否也有同样的关系?从而得出: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个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归纳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1)概念: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对称点;(2)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四、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1第1,2,3题.数学教学应该选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就是要抓住“对折”与“完全重合”两个关键之处.不然就是隔靴搔痒. 当“部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课时)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难点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一、问题导入我们已经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对称轴.那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二、探究新知(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探究,让学生测量,思考有什么发现?如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点A与点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性质的证明:教师讲解题意并在黑板上绘出图形:上述问题用数学语言可以这样表示:如图,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C是垂足,点P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连接PA,PB,我们要证明的是PA=PB.教师分析证明思路: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APC和△BPC,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便可证得PA=PB.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写已知,求证,自己证明.学生证明完后教师板书证明过程供学生对照.已知:MN⊥AB,垂足为点C,AC=BC,点P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证明:在△APC和△BPC中,∵PC=PC(公共边),∠PCB=∠PCA(垂直定义),AC=BC(已知),∴△APC≌△BPC(SAS).∴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因为点P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于是就有: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这个命题不是“如果…那么…”的形状,要写出它的逆命题,需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原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逆命题就容易写出.鼓励学生找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原命题的条件是“有一个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结论是“这个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此时,逆命题就很容易写出来.“如果有一个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写出逆命题后,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果真,则需证明它;如果假,则需用反例说明.请同学们自行在练习册上完成.学生给出了如下的四种证法.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一过点P作已知线段AB的垂线PC,∵PA=PB,PC=PC,∴Rt△PAC≌Rt△PBC(HL).∴AC=BC,即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二取AB的中点C,过P,C作直线.∵PA=PB,PC=PC,AC=CB,∴△APC ≌△BPC(SSS).∴∠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又∵∠PCA+∠PCB=180°,∴∠PCA=∠PCB=90°,即PC⊥AB,∴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三过P点作∠APB的平分线.∵PA=PB,∠1=∠2,PC=PC,△APC≌△BPC(SAS).∴AC=BC,∠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又∵∠PCA+∠PCB=180°,∴∠PCA=∠PCB=90°,∴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四过P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C.∵AC=CB,∠PCA=∠PCB=90°,∴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四种证法由学生表述后,有学生提问:“前三个同学的证明是正确的,而第四个同学的证明我有点弄不懂.”师生共析:如图(1),PD⊥AB,D是垂足,但D不平分AB;如图(2),PD平分AB,但PD不垂直于AB.这说明一般情况下,“过P作AB的垂直平分线”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第四个同学的证法是错误的.从同学们的推理证明过程可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它称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要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我们必须找到两个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这样才能确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下面我们一同来写出已知、求作、作法,体会作法中每一步的依据.例1 尺规作图: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 已知:直线AB 和AB 外一点C.(如下图) 求作:AB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作法:(1)任意取一点K ,使点K 和点C 在AB 的两旁. (2)以点C 为圆心,CK 长为半径作弧,交AB 于点D 和点E.(3)分别以点D 和点E 为圆心,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4)作直线CF.直线CF 就是所求作的垂线.师:根据上面作法中的步骤,想一想,为什么直线CF 就是所求作的垂线?请与同伴进行交流.生:从作法的第(2)(3)步可知CD =CE ,DF =EF ,∴C ,F 都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CF 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我们曾用刻度尺找线段的中点,当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时,一旦垂直平分线作出,线段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找线段的中点.三、课堂练习教材第62页练习第1,2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学会了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五、布置作业1.教材习题13.1第6题. 2.补充题:(1)下图是某跨河大桥的斜拉索,图中PA =PB ,PO ⊥AB ,则必有AO =BO ,为什么?(2)如左下图,△ABC 中,AC =16 cm ,DE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BCE 的周长为26 cm .求BC 的长.(3)有A ,B ,C 三个村庄(如右上图),现准备建一所学校,要求学校到三个村庄的距离相等,请你确定学校的位置.本节证明了线段的中垂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用尺规作线段的中垂线.在课堂中,学生证明过程、作图方法原理的理解及掌握都比较好,但要强调作业中不用三角板等工具而要用尺规来作图,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直接用定理而不是借助于全等.第2课时 画对称轴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 难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一、提出问题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成轴对称,你能用什么办法验证?不经过折叠,你能用什么方法画出它的对称轴? 二、探究新知 我们已经学过,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以我们只要找到两个图形的一对对应点,然后画出以对应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如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呢?例1 如图(1),已知点A 和点B 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分析:我们只要连接点A 和点B ,作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点A 和点B 的对称轴,为此作出到点A ,B 距离相等的两点,即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两点,从而作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教师具体分析画法、写出画法,根据画法作出图形. 学生模仿教师的画法,边写画法,边画图.作法:如图(2).(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想一想,为什么),两弧相交于C ,D 两点;(2)作直线CD.CD 就是所求作的直线.这个作法实际上就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在作法中为什么有CA=CB,DA=DB?(2)可以用这种方法找线段的中点吗?四等分点呢?三、举例分析例2如图(1),△ABC和△A′B′C′是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请画出它的对称轴.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把问题转化为已解决问题,只要画出点A、点A′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如图(2).例3图(1)是一个五角星,请画出它的对称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点A可以和哪些点成对应点?最后化归到例2,由学生自己完成.四、巩固练习教材第64页练习第1,2,3题.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六、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1第7,8题.通过前两节的学习,这节画对称轴的习题课就可以全部交由学生自己完成.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就是利用两个对称点找到对称轴,即画出这对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让学生用尺规作图,独立完成.13.2画轴对称图形(2课时)第1课时作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重点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对称后的图形.难点较复杂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一、问题导入我们前面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相关的性质.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二、探究新知[活动]在一张半透明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右脚印.这时,右脚印和左脚印成轴对称,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并且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类似地,请你再将一个图形做一做,看看能否得到同样的结论.认真观察,左脚印和右脚印有什么关系?(成轴对称)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即直线l,它与图中的线段PP′是什么关系?(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PP′)[思考1]如何画一个点的对称图形?例1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画法:(1)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垂足为B;(2)延长AB到A′,使得BA′=AB.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思考2]如何画一条直线的对称图形?例2已知线段AB,画出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画法:(1)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2)画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3)连接点A′和点B′成线段A′B′.线段A′B′即为所求.[思考3]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例3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画法:(1)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O,在垂线上截取OA′=OA,A′就是点A 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2)同理,分别画出点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C′.(3)连接A′B′,B′C′,C′A′,则△A′B′C′即为所求.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68页练习第1,2题2.下列图形中,点P与P′关于直线MN对称的图形是()四、小结与作业1.归纳: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图形的对称图形.2.作业:教材习题13.2第1题.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画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2.能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表示关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重点用坐标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难点找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一、问题导入教材图13.2-3是一张老北京城的示意图,其中西直门和东直门是关于中轴线对称的,如果以天安门为原点,分别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如图所示的东直门的坐标,你能说出西直门的坐标吗?二、探究新知【探究1】(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已知点A(2,-3),B(-1,2),C(-6,-5),D(3,5),E(4,0),F(0,-3);(2)画出这些点分别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并填写表格;(3)请你仔细观察点的坐标,你能发现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规律吗?(4)请你想办法检验你所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说说你是如何检验的.【探究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以上各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并写出坐标,观察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有什么规律?【归纳】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是: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探究3】按以上规律,说出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1的坐标,再说出P1关于y轴的对称点P2坐标.观察点P经过两次轴对称所得点P2的坐标有什么规律?【归纳】一个点经历关于x轴、y轴两次轴对称得到的对称点坐标规律是: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在以后学了“中心对称”后,两点被称为关于原点对称.三、举例分析【例1】已知A(2,a),B(-b,4),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a,b的值.(1)A,B关于y轴对称;(2)A,B关于x轴对称;(3)A,C关于x轴对称,B,C关于y轴对称.【解析】(1)A,B关于y轴对称,说明纵坐标相同,横坐标相反,a=4,b=2;(2)A,B关于x轴对称,说明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a=-4,b=-2;(3)A,C关于x轴对称,B,C关于y轴对称,说明A,B经过x轴、y轴两次对称变换,即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各互为相反数,a=-4,b=2.【例2】如下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1),C(-2,5),D(-5,4),分别画出与四边形ABCD关于y轴和x轴对称的图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出正确答案并讲评.四、课堂巩固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4,-5)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已知点P(-2,3)关于y轴对称点为Q(a,b),则a+b的值为()A.1B.-1C.5D.-53.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P1,点P1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2,则P2的坐标为() A.(a,b) B.(a,-b)C.(-a,b) D.(-a,-b)4.若点(a,b)与点(m,n)满足a+m=0,b-n=0,则这两点关于()对称.A.x轴B.y轴C.x轴或y轴D.不确定五、拓展思维如图,点A(1,4),B(4,1),l为第一、三象限角∠xOy的平分线.(1)求证:l垂直平分AB;(2)A,B关于l成轴对称吗?(3)如果点A,B的坐标分别为(6,8)和(8,6),它们还关于l对称吗?(4)如果你发现了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写出点P(m,n)关于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的对称点Q的坐标.六、小结与作业小结:(1)点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寻找线段之间的关系来求.(2)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即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即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作业:教材习题13.2第3,4题.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向往的北京城内天安门、长安街、东直门等的方位引入新课,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归纳规律后检验其正确性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也使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13.3等腰三角形13.3.1等腰三角形(2课时)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3.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一、情境导入【活动1】教师预先做出各种几何图形,包括圆、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让同学们抢答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引入今天所要讲的课题——等腰三角形.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我们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二、探究新知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从剪出的图形观察△ABC的特点,可以发现AB=AC.教师活动:让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如下图.在△ABC 中,若AB =AC ,则△ABC 是等腰三角形,AB ,AC 是腰,BC 是底边,∠A 是顶角,∠B 和∠C 是底角.【活动2】把活动1中剪出的△ABC 沿折痕AD 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填入下表: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学生活动:学生经过观察,独立完成上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从表中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活动3】你能用所学知识验证上述性质吗?如图,在△ABC 中,AB =AC.求证:∠B =∠C.学生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若证∠B =∠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知道,只需要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于是可以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作BC 边上的中线AD ,证明△ABD 和△ACD 全等即可,根据条件利用“边边边”可以证明.教师活动:让学生充分讨论,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利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证明,证明过程中注意学生表述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证明:作BC 边上的中线AD ,如图.在△ABD 和△ACD 中,⎩⎨⎧AB =AC ,AD =AD ,BD =CD ,所以△ABD ≌△ACD(SSS ),所以∠B =∠C. 这样,就证明了性质1.类比性质1的证明你能证明性质2吗?由△ABD ≌△ACD ,还可得出∠BAD =∠CAD ,∠ADB =∠ADC =90°.从而AD⊥BC,这也就证明了等腰△ABC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A并垂直于底边BC.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多样,让学生再去讨论、交流,即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性质2.三、应用提高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中关于角的数量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发现:(1)∠ABC=∠ACB=∠CDB=∠A+∠ABD;(2)∠A=∠ABD;(3)∠A+2∠C=180°.若设∠A=x,则有x+4x=180°,得到x=36°,进一步得到两个底角的度数.四、小结与作业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哪些收获?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教师适时点评,并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小结:(1)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作法(作底边上的高、作底边上的中线、作顶角的平分线).作业:教材习题13.3第1,3,7题.本节课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动手翻折等腰三角形纸片得出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三线合一”的性质.设计理念是让学生通过感官认识、折纸、猜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使学生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和计算.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证明.一、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77页“思考”.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提问:在一般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学生猜想它们所对的边相等.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如何证明? 二、解决问题教师引导提示,学生根据提示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在△ABC 中,∠B =∠C.求证:AB =AC.与学生一起回顾等腰三角形中常添加的辅助线:高、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让学生逐一尝试,发现可以作AD ⊥BC ,或AD 平分∠BAC ,但不能作BC 边上的中线.学生口头证明后,选一种方法写出证明过程.如图,在△ABC 中,∠B =∠C ,作△ABC 的角平分线AD.在△BAD 和△CAD 中,⎩⎨⎧∠1=∠2,∠B =∠C ,AD =AD ,∴△BAD ≌△CAD(AAS ),∴AB =AC.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三、应用举例 1.出示教材例2.引导学生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边对等角”来证明. 学生讨论后,自己完成证明过程.例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如图所示)求证:AB =AC.分析:要证明AB =AC.可先证明∠B =∠C.因为∠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 ,∠C 与∠1,∠2的关系.证明:∵AD ∥BC ,∴∠1=∠B(______________________),∠2=∠C(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知∠1=∠2,所以∠B=∠C.∴AB=AC(______________).2.出示教材例3.让学生自学例3.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作法:(1)作线段AB=a.(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相交于点D.(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4)连接AC,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四、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什么?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你能总结一下吗?五、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3第2,8,10题.学生刚刚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等腰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并能够灵活应用它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发展学生的动手、归纳猜想能力;发展学生证明用文字表述的几何命题的能力;使它们进一步掌握归纳思维方法,领会数学分类思想、转化思想.13.3.2等边三角形(2课时)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2.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难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一、问题引入在等腰三角形中,如果底边与腰相等,会得到什么结论?。
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全章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全章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通过折纸法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3. 能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并在图形上标出。
4. 能够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
教学内容1. 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2. 折纸法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3. 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并在图形上标出。
4. 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引起学生对轴对称的兴趣,并让学生尝试找出这些图形的轴对称轴。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含义。
3. 折纸法示范:通过折纸法示范,让学生亲自体验如何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4. 折纸法练习:给学生发放一些图形卡片,让他们用折纸法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在卡片上标出轴对称轴。
5. 轴对称轴的寻找:给学生展示一些图形,并要求他们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并在图形上标出。
6. 绘制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和轴对称轴,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
7.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知识。
8.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卡片。
2. 折纸。
3. 练习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在折纸法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时的准确率。
2. 学生能否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并在图形上标出。
3. 学生绘制轴对称图形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与镜像对称的异同点。
2. 让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的物体,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折纸法和绘制图形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折纸法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了学习效果。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将轴对称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3章 轴对称13.1.1 轴对称教案
13.1 轴对称13.1.1 轴对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2.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两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概念,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区别.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轴对称图形、剪刀等。
学生:三角尺、直尺、轴对称图形、剪刀。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艺术作品,从建筑物到交通标志,甚至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对称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出示课件2)(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教师问1:如图,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得到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出示课件4)学生观察后回答:它们左右两边的图形一样,对折后能够重合.教师总结点拨:(出示课件5)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2.创设情境,探究轴对称的有关概念教师问4:请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交流.学生回答:同一个人的左右手,两扇门等.师生共同探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交流时间,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列举符合对称特征的物体,并进行广泛交流,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问5:观察下面每对图形(如图),你能类比前面的内容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出示课件8)学生回答:共同特征:每一对图形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都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教师问6:观察每组图案,你发现和刚才的轴对称图形是一回事吗?学生讨论后:不一样,这是两个图形重合.教师讲解:(出示课件9)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教师问7:概念中的“重合”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全等.教师问8:出示下边的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吗?学生回答:不关于某直线对称教师问9:那么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吗?师生共同共同探究得:两个全等图形不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教师问10: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讨了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特点,那么轴对称图形和两图形关于直线对称是不是一回事?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师生活动:先让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进一步体会和明确概念的本质.教师总结如下:(出示课件10-11)两者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这个图形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两者的联系: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3.探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教师问11: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14)学生尝试回答,并相互补充,最后得出:AA′与MN垂直,BB′,CC′也与MN垂直,同时MN平分线段AA′,BB′,CC′.教师问12: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汇报,师生共同交流,得到如下答案:AP=A´P,∠MPA=∠MPA´=90°.教师问13:前面的例子说明如果△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那么,直线MN垂直于线段AA′,BB′,CC′,并且直线MN还平分线段AA′,BB′,CC′.如果将其中的“三角形”改为“四边形”“五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出示课件15)学生回答:上述结论还成立教师问14:你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前面的结论吗?师生活动:学生尝试概括,并相互补充,得出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6-17)1.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对称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点所连线段.3.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师问15:下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你能发现什么结论?能说明理由吗?(出示课件18)学生回答:直线l垂直于线段AA′,BB′.直线l平分线段AA′,BB′(或直线l是线段AA′,BB′的垂直平分线),并说明理由.教师问16:你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前面的结论吗?学生尝试概括,并相互补充,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出示课件19)例:如图,在由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中,请你用三种方法分别在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根据图中三个图形的特征,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可以得到如图13.1-14所示的补充后的轴对称图形.总结点拨:本题不同于直接作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而是需要先找准对称轴,然后才能把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3-27)1.被誉为全国第三大露天碑林的“浯溪碑林”,摩崖上铭刻着500多方古今名家碑文,其中悬针篆文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下面四个悬针篆文文字明显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如图所示的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共有()A.1条B.3条C.5条D.无数条3. 下面是我们熟悉的四个交通标志图形,请从几何图形的性质考虑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请指出这个图形,并说明理由.答:这个图形是______(写出序号即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画画看.5.英文26个大写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6.你能列举出三个是轴对称图形的几何图形吗?7.小强站在镜子前,从镜子中看到镜子对面墙上挂着的电子钟,其读数如图所示,则电子钟的实际时刻是________.参考答案:1.C2.C3. ④只有它不是轴对称图形4.如下图:图1有5条对称轴,图2有4条对称轴.5.解:A、B、C、D、E、H、I、K、M、O、T、U、V、W、X、Y是轴对称图形.6.解:正方形、长方形、圆.(答案不唯一)7.10:21(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定义及性质,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全章教案(人教版)
13.1轴对称13.1.1轴对称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重点)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重点)3.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难点)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动画片,听故事,思考最后的问题.(配合动画讲故事)故事:在小河边的花丛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采花蜜.忽然,来了一只蜻蜓在它面前飞来飞去,蝴蝶生气地说:“谁在跟我捣乱?”蜻蜓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这时蝴蝶更生气了,说道:“你是蜻蜓,我是蝴蝶,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呢?”于是,蜻蜓就落在了旁边的一片叶子上,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不仅蜻蜓、蝴蝶是一家,有些树叶,还有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和我们是一家呢.”(播放动画)思考问题:为什么蜻蜓、蝴蝶、树叶是一家?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轴对称图形【类型一】轴对称图形的识别下列体育运动标志中,从图案看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得(1)(2)(4)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3)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方法总结:要确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要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类型二】判断对称轴的条数下列轴对称图形中,恰好有两条对称轴的是( )A .正方形B .等腰三角形C .长方形D .圆解析:A.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B.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C.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D.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对称轴的条数,仍然是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注意不要遗漏.探究点二: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类型一】 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角度如图,一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 ,其中∠BAD =150°,∠B =40°,则∠BCD 的度数是( )A .130°B .150°C .40°D .65°解析:∵这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 ,其中∠BAD =150°,∠B =40°,∴∠D =40°,∴∠BCD =360°-150°-40°-40°=130°.故选A.方法总结:轴对称其实就是一种全等变换,所以轴对称往往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综合考查.【类型二】 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4cm 2B .8cm 2C .12cm 2D .16cm 2解析:根据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 面积的一半,∵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S 阴影=12×42=8(cm)2.故选B. 方法总结: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图形判断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 用轴对称的性质证明线段之间的关系如图,O 为△ABC 内部一点,OB =72,P 、R 为O 分别以直线AB 、BC 为对称轴的对称点.(1)请指出当∠ABC 是什么角度时,会使得PR 的长度等于7?并完整说明PR 的长度为何在此时等于7的理由.(2)承(1)小题,请判断当∠ABC 不是你指出的角度时,PR 的长度小于7还是大于7?并完整说明你判断的理由.解析:(1)连接PB 、RB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B =OB ,RB =OB ,然后判断出点P 、B 、R 三点共线时PR =7,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解;(2)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答.解:(1)如图,∠ABC =90°时,PR =7.证明如下:连接PB 、RB ,∵P 、R 为O 分别以直线AB 、BC 为对称轴的对称点,∴PB =OB =72,RB =OB =72.∵∠ABC =90°,∴∠ABP +∠CBR =∠ABO +∠CBO =∠ABC =90°,∴点P 、B 、R 三点共线,∴PR =2×72=7; (2)PR 的长度小于7,理由如下:∠ABC ≠90°,则点P 、B 、R 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PB +BR >PR ,∵PB +BR =2OB =2×72=7,∴PR <7.方法总结: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可以将线段进行转化,然后结合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予以解答,总之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类型四】 轴对称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如图,将长方形纸片先沿虚线AB 向右对折,接着将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CD 向下对折,然后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再将纸片打开,那么打开后的展开图是( )解析:∵第三个图形是三角形,∴将第三个图形展开,可得,即可排除答案A.∵再展开可知两个短边正对着,∴选择答案D ,排除B 与C.故选D.方法总结:对于此类问题,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或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即可呈现.三、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2.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方法.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1.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重点)2.探索并总结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能运用其性质解答简单的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有一块三角形田地,AB=AC=10m,作AB的垂直平分线ED交AC于D,交AB 于E,量得△BDC的周长为17m,你能帮测量人员计算BC的长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类型一】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线段的长如图,在△ABC中,AB=AC=20cm,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E,交AC于D,若△DBC的周长为35cm,则BC的长为( )A.5cmB.10cmC.15cmD.17.5cm解析:∵△DBC的周长=BC+BD+CD=35cm,又∵DE垂直平分AB,∴AD=BD,故BC+AD+CD=35cm.∵AC=AD+DC=20cm,∴BC=35-20=15cm.故选C.方法总结: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实现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类型二】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运用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的中点,连接AE 、BE ,BE ⊥AE ,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1)FC =AD ;(2)AB =BC +AD .解析:(1)根据AD ∥BC 可知∠ADC =∠ECF ,再根据E 是CD 的中点可求出△ADE ≌△FC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出AB =BF 即可.证明:(1)∵AD ∥BC ,∴∠ADC =∠ECF .∵E 是CD 的中点,∴DE =EC .又∵∠AED =∠CEF ,∴△ADE ≌△FCE ,∴FC =AD .(2)∵△ADE ≌△FCE ,∴AE =EF ,AD =CF .∵BE ⊥AE ,∴BE 是线段AF 的垂直平分线,∴AB =BF =BC +CF .∵AD =CF ,∴AB =BC +AD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利用它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类型三】 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如图,在四边形ADBC 中,AB 与CD 互相垂直平分,垂足为点O .(1)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2)OE ,OF 分别是点O 到∠CAD 两边的垂线段,试说明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解析:(1)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相等的线段;(2)由条件可证明△AOC ≌△AOD ,可得AO 平分∠DAC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E =OF .解:(1)∵AB 、CD 互相垂直平分,∴OC =OD ,AO =OB ,且AC =BC =AD =BD ;(2)OE =OF ,理由如下:在△AOC 和△AOD 中,∵⎩⎪⎨⎪⎧AC =AD ,OC =OD ,AO =AO ,∴△AOC ≌△AOD (SSS),∴∠CAO =∠DAO .又∵OE ⊥AC ,OF ⊥AD ,∴OE =OF .方法总结:本题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的综合,掌握它们的适用条件和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探究点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平分∠BAC ,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试说明AD 与EF 的关系.解析: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 =DF ,再证△AED ≌△AFD ,易证AD 垂直平分EF .解:AD 垂直平分EF .∵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EAD =∠FAD ,DE =DF .在△ADE 和△ADF 中,∵⎩⎪⎨⎪⎧∠DAE =∠DAF ,∠AED =∠AFD ,AD =AD ,∴△ADE ≌△ADF ,∴AE =AF ,∴A 、D 均在线段EF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直线AD 垂直平分线段EF .方法总结:当一条直线上有两点都在同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时,这条直线就是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解题时常需利用此性质进行线段相等关系的转化.三、板书设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逆定理.3.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本节课由于采用了直观操作以及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不足之处是少数学生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理解不透彻,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和作业中进一步进行巩固和提高.第2课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作图1.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重点)2.依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重点)一、情境导入有时我们感觉两个平面图形成轴对称,如何验证呢?不折叠图形,你能准确地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型一】 作某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图,点A 和点B 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注:作一对对应点的对称轴就是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解析:本题其实就是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作出即可.解:作法:(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E 、F 两点;(2)作直线EF ,EF 即为所求的直线.同样,对于轴对称图形,只要找到任意一组对应点,作出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得到此图形的对称轴.方法总结:要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作出的图形中的作图痕迹要保留.【类型二】 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与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综合如图,已知点A 、点B 以及直线l .(1)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直线l 上求作一点P ,使PA =PB .(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2)在(1)中所作的图中,若AM =PN ,BN =PM ,求证:∠MAP =∠NPB .解析:(1)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作出即可;(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利用其性质得出即可.解:(1)如图所示:(2)在△AMP 和△BNP 中,∵⎩⎪⎨⎪⎧AM =PN ,PM =BN ,AP =BP ,∴△AMP ≌△PNB (SSS),∴∠MAP =∠NPB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正确作出图形,然后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类型三】 垂直平分线作法的应用如图,某地由于居民增多,要在公路l 边增加一个公共汽车站,A ,B 是路边两个新建小区,这个公共汽车站C 建在什么位置,能使两个小区到车站的路程一样长(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画法)?解析: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由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可知,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A,B的距离相等.解:连接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l于O,交AB于E.∵EO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O到A,B的距离相等,∴这个公共汽车站C应建在O点处,才能使到两个小区的路程一样长.方法总结:对于作图题首先要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对所作图形的要求,结合对应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的方法作图.【类型四】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作法的综合运用如图,某地有两所大学和两条交叉的公路.图中点M,N表示大学,OA,OB表示公路,现计划修建一座物资仓库,希望仓库到两所大学的距离相同,到两条公路的距离也相同,你能确定出仓库P应该建在什么位置吗?请在图中画出你的设计.(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解析: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在这两条公路的夹角的平分线上;到两所大学的距离相等,在这两所大学两个端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所画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位置.解:如图,点P为所求.方法总结:通过本题要熟练地掌握角平分线的作法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探究点二:对称轴的画法【类型一】画出已知图形的对称轴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不考虑颜色).解析: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得出其对称轴即可.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先找出对称点,然后作对称点的垂直平分线即可.【类型二】补全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如图,在4×3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部分是由4个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图形,请你用两种方法分别在如图方格内填涂2个小正方形,使这6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其对称轴.解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要先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然后根据图形的特点,画出对称轴.三、板书设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作图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2.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本节课由于采用了直观操作以及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因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不足之处是少数学生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理解不透彻,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和作业中进一步进行巩固和提高.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1.理解图形轴对称变换的性质.(难点)2.能按要求画出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另一个图形.(重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下面的图形:(1)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2)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画出整个图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轴对称变换【类型一】剪纸问题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①,图②所示的方向对折,然后沿图③中的虚线剪裁得到图④,将图④的纸片展开铺平,再得到的图案是( )解析:严格按照图中的顺序先向右上翻折,再向左上翻折,剪去左上角,展开得到图形B.故选B.方法总结: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只要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就会很直观地呈现.【类型二】折叠问题如图,将矩形ABCD沿DE折叠,使A点落在BC上的F处,若∠EFB=60°,则∠CFD =( )A.20° B.30° C.40° D.50°解析:根据图形翻折变换后全等可得△ADE≌△FDE,∴∠EAD=∠EFD=90°.∵∠EFB=60°,∴∠CFD=30°,故选B.方法总结: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探究点二:作轴对称图形【类型一】画一个图形关于已知直线对称的另一个图形画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解析:分别作出点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各点即可.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我们在画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时,先确定一些特殊的点,然后作这些特殊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到.【类型二】在方格中设计轴对称图形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面给出的图中画出4个这样的△DEF.解析:对称轴可以随意确定,根据你确定的对称轴去画另一半对称图形即可.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作一个图形关于一条已知直线的对称图形,关键是作出图形上一些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然后再根据已知图形将这些点连接起来.【类型三】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如下图)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圆与正方形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在下边矩形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K解析:矩形是轴对称图形,而正方形和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设计出的图案只要折叠重合即可.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利用轴对称可以设计出精美的图案,一个图形经过不同位置的几次变换,若再结合平移、旋转等,便可以得到非常美丽的图案.三、板书设计作轴对称图形1.如何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2.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本节课尽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教学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探究,但如果只有操作,而没有数学体验,数学课很容易上成劳技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在重视活动的同时,又重视知识的获取,因为动手操作的目的本身就在于更直观地发现新知识.练习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重点)2.直角坐标系中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点的特征.(难点)一、情境导入十一黄金周,北京吸引了许多游客.一天,小红在天安门广场玩,一位外国友人向小红问西直门的位置,可小红只知道东直门的位置,不过,小红想了想,就准确的告诉了他.你知道为什么吗?结合老北京的地图向学生介绍:老北京城关于中轴线成轴对称设计,东直门、西直门就关于中轴线对称.如果以天安门为原点,分别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为x轴和y轴,就可以在这个平面图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各个景点的地理位置就可以用坐标表示出来.提问:这些景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你可以找出来吗?这些对称点的坐标与已知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类型一】求一个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点P(2,3)关于x轴或y轴成轴对称的点是( )A.(-3,2) B.(-2,-3)C.(-3,-2) D.(-2,3)解析: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故选D.方法总结: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类型二】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与方程的综合已知点A(2a-b,5+a),B(2b-1,-a+b).(1)若点A、B关于x轴对称,求a、b的值;(2)若A、B关于y轴对称,求(4a+b)2016的值.解析:(1)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2a-b =2b -1,5+a -a +b =0,解方程(组)即可;(2)根据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2a -b +2b -1=0,5+a =-a +b ,解方程(组)即可.解:(1)∵点A 、B 关于x 轴对称,∴2a -b =2b -1,5+a -a +b =0,解得a =-8,b=-5;(2)∵A 、B 关于y 轴对称,∴2a -b +2b -1=0,5+a =-a +b ,解得a =-1,b =3,∴(4a +b )2016=1.方法总结:根据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特征列方程(组)求解.【类型三】 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与不等式(组)的综合已知点P (a +1,2a -1)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点P (a +1,2a -1)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点P (a +1,2a -1)在第四象限.解:依题意得P点在第四象限,∴⎩⎪⎨⎪⎧a +1>0,2a -1<0,解得-1<a <12,即a 的取值范围是-1<a <12. 方法总结:根据点的坐标关于坐标轴对称,判断出对称点所在的象限,由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列不等式(组)求解.探究点二:作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类型一】 作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的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1),B (-1,0),C (-2,-1),请在图中画出△ABC ,并画出与△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解析:作出A ,B ,C 三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顺次连接各点即可.解:如图所示,△DEF 是△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方法总结:在坐标系中作出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然后顺次连接,此类问题一般比较简单.【类型二】 与对称点有关的综合题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在格点上.(1)若以点B 为原点,线段BC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y 轴对称的四边形A 1B 1C 1D 1;(2)点D 1的坐标是________;(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析:(1)以点B 为原点,线段BC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作出各点关于y 轴对称的点,顺次连接即可;(2)根据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写出点D 1的坐标;(3)把四边形ABCD 分解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求出面积.解:(1)如图所示;(2)点D 1的坐标为(-1,1);(3)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12×1×3+12×1×2=52. 方法总结:轴对称变换作图,基本作法是:(1)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2)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关键点的对称点;(3)按原图形中的方式顺次连接对称点.求多边形的面积可将多边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求解.三、板书设计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特征.2.直角坐标系中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点的特征.从本节课的授课过程来看,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讨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组织学生活动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自由度.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重点)2.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探究: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图中虚线对折并减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类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求边长或周长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 )A.9cm B.12cmC.15cm或12cm D.15cm解析:当腰为3cm时,3+3=6,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不成立.当腰为6cm 时,6-3<6<6+3,能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cm).故选D.方法总结:在解决等腰三角形边长的问题时,如果不明确底和腰时,要进行分类讨论,同时要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探究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类型一】利用“等边对等角”求角度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A.65°或50° B.80°或40°C.65°或80° D.50°或80°解析:当50°的角是底角时,三角形的底角就是50°;当50°的角是顶角时,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得底角是65°.故选A.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一个内角,则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类型二】利用方程思想求等腰三角形角的度数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解析:设∠A=x,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各角的度数.解:设∠A =x .∵AD =BD ,∴∠ABD =∠A =x .∵BD =BC ,∴∠BCD =∠BDC =∠ABD +∠A =2x .∵AB =AC ,∴∠ABC =∠BCD =2x .在△ABC 中,∠A +∠ABC +∠ACB =180°,∴x +2x +2x =180°,∴x =36°,∴∠A =36°,∠ABC =∠ACB =72°.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以得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当这种等量关系或和差关系较多时,可考虑列方程解答,设未知数时,一般设较小的角的度数为x .【类型三】 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进行证明如图,已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BD 、CE 为底角的平分线,且∠DBC =∠F ,求证:EC ∥DF .解析: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 =∠ACB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DBC =12∠ABC ,∠ECB =12∠ACB ,那么∠DBC =∠ECB ,再由∠DBC =∠F ,等量代换得到∠ECB =∠F ,于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C ∥DF .证明:∵△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ABC =∠ACB .又∵BD 、CE 为底角的平分线,∴∠DBC =12∠ABC ,∠ECB =12∠ACB ,∴∠DBC =∠ECB .∵∠DBC =∠F ,∴∠ECB =∠F ,∴EC ∥DF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主要是通过证明角相等或互补.【类型四】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进行证明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1)若AD =AE ,求证:BD =CE ;(2)若BD =CE ,F 为DE 的中点,如图②,求证:AF ⊥BC .解析:(1)过A 作AG ⊥BC 于G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G =CG ,DG =EG 即可证明;(2)先证BF =CF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证明:(1)如图①,过A 作AG ⊥BC 于G .∵AB =AC ,AD =AE ,∴BG =CG ,DG =EG ,∴BG -DG =CG -EG ,∴BD =CE ;(2)∵BD =CE ,F 为DE 的中点,∴BD +DF =CE +EF ,∴BF =CF .∵AB =AC ,∴AF ⊥BC . 方法总结:在等腰三角形有关计算或证明中,会遇到一些添加辅助线的问题,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类型五】 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关的探究性问题如图,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BE 是∠ABC 的平分线,DE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3章《轴对称》教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了解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在本章第1小节“轴对称”中,教科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开始,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结合探索对称点的关系,归纳得出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并结合这一性质的得出,讨论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在第2节“画轴对称图形”中,首先通过操作对轴对称的性质进行了归纳,然后通过例题给出了画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最后用坐标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刻画了轴对称.教科书从观察和实验入手,归纳得出坐标平面上一个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利用这种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个图形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图形.本章第3节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许多特殊性质,又都和它是轴对称图形有关,这也是教科书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本章第3小节“等腰三角形”中,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得出了“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等性质,并进一步讨论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等内容.本章第4节是“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教科书在这一节中安排了两个问题,分别是“牧马人饮马问题”和“造桥选址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通过轴对称和平移等变化把问题转化为关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了化归的思想.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2)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3)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反之,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用资料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称13.1.1轴对称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3.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4.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一、作品展示1.让部分学生展示课前的剪纸作品.2.小组活动:(1)在窗花的制作过程中,你是如何进行剪纸的?为什么要这样?(2)这些窗花(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概念形成(一)轴对称图形1.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给它下定义,通过逐步地修正形成“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同时给出“对称轴”.2.结合教材图13.1-1进一步分析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对称轴的位置.3.学生举例,试举几个在现实生活中你所见到的轴对称例子.4.概念应用:(1)教材第60页练习第1题.(2)补充: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是什么?(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1.观察教材中的图13.1-3,思考:图中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观察右图:把△A′B′C′沿直线l对折后能与△ABC重合,则称△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简称“轴对称”,点A与点A′对应,点B与B′对应,点C与C′对应,称为对称点,直线l叫做对称轴.3.举例: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4.讨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三)轴对称的性质观察教材中图13.1-4,线段AA′与直线MN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引导学生说出如下关系:PA=PA′,∠MPA=∠MPA′=90°.类似的,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否有同样的关系?你能用语言归纳上述发现的规律吗?结合学生发表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对称轴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然而把上述规律概括成图形轴对称的性质.上述性质是对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来说的,如果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之间是否也有同样的关系?从而得出: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个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归纳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1)概念: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对称点;(2)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四、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1第1,2,3题.数学教学应该选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就是要抓住“对折”与“完全重合”两个关键之处.不然就是隔靴搔痒. 当“部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课时)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难点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一、问题导入我们已经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对称轴.那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二、探究新知(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探究,让学生测量,思考有什么发现?如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点A与点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性质的证明:教师讲解题意并在黑板上绘出图形:上述问题用数学语言可以这样表示:如图,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C是垂足,点P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连接PA,PB,我们要证明的是PA=PB.教师分析证明思路: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APC和△BPC,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便可证得PA=PB.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写已知,求证,自己证明.学生证明完后教师板书证明过程供学生对照.已知:MN⊥AB,垂足为点C,AC=BC,点P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证明:在△APC和△BPC中,∵PC=PC(公共边),∠PCB=∠PCA(垂直定义),AC=BC(已知),∴△APC≌△BPC(SAS).∴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因为点P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于是就有: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这个命题不是“如果…那么…”的形状,要写出它的逆命题,需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原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逆命题就容易写出.鼓励学生找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原命题的条件是“有一个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结论是“这个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此时,逆命题就很容易写出来.“如果有一个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写出逆命题后,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果真,则需证明它;如果假,则需用反例说明.请同学们自行在练习册上完成.学生给出了如下的四种证法.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一过点P作已知线段AB的垂线PC,∵PA=PB,PC=PC,∴Rt△PAC≌Rt△PBC(HL).∴AC=BC,即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二取AB的中点C,过P,C作直线.∵PA=PB,PC=PC,AC=CB,∴△APC ≌△BPC(SSS).∴∠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又∵∠PCA+∠PCB=180°,∴∠PCA=∠PCB=90°,即PC⊥AB,∴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三过P点作∠APB的平分线.∵PA=PB,∠1=∠2,PC=PC,△APC≌△BPC(SAS).∴AC=BC,∠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又∵∠PCA+∠PCB=180°,∴∠PCA=∠PCB=90°,∴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法四过P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C.∵AC=CB,∠PCA=∠PCB=90°,∴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四种证法由学生表述后,有学生提问:“前三个同学的证明是正确的,而第四个同学的证明我有点弄不懂.”师生共析:如图(1),PD⊥AB,D是垂足,但D不平分AB;如图(2),PD平分AB,但PD不垂直于AB.这说明一般情况下,“过P作AB的垂直平分线”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第四个同学的证法是错误的.从同学们的推理证明过程可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它称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要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我们必须找到两个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这样才能确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下面我们一同来写出已知、求作、作法,体会作法中每一步的依据.例1 尺规作图: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 已知:直线AB 和AB 外一点C.(如下图) 求作:AB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作法:(1)任意取一点K ,使点K 和点C 在AB 的两旁. (2)以点C 为圆心,CK 长为半径作弧,交AB 于点D 和点E.(3)分别以点D 和点E 为圆心,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4)作直线CF.直线CF 就是所求作的垂线.师:根据上面作法中的步骤,想一想,为什么直线CF 就是所求作的垂线?请与同伴进行交流.生:从作法的第(2)(3)步可知CD =CE ,DF =EF ,∴C ,F 都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CF 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我们曾用刻度尺找线段的中点,当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时,一旦垂直平分线作出,线段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找线段的中点.三、课堂练习教材第62页练习第1,2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学会了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五、布置作业1.教材习题13.1第6题. 2.补充题:(1)下图是某跨河大桥的斜拉索,图中PA =PB ,PO ⊥AB ,则必有AO =BO ,为什么?(2)如左下图,△ABC 中,AC =16 cm ,DE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BCE 的周长为26 cm .求BC 的长.(3)有A ,B ,C 三个村庄(如右上图),现准备建一所学校,要求学校到三个村庄的距离相等,请你确定学校的位置.本节证明了线段的中垂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用尺规作线段的中垂线.在课堂中,学生证明过程、作图方法原理的理解及掌握都比较好,但要强调作业中不用三角板等工具而要用尺规来作图,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直接用定理而不是借助于全等.第2课时 画对称轴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 难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一、提出问题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成轴对称,你能用什么办法验证?不经过折叠,你能用什么方法画出它的对称轴? 二、探究新知 我们已经学过,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以我们只要找到两个图形的一对对应点,然后画出以对应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如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呢?例1 如图(1),已知点A 和点B 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分析:我们只要连接点A 和点B ,作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点A 和点B 的对称轴,为此作出到点A ,B 距离相等的两点,即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两点,从而作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教师具体分析画法、写出画法,根据画法作出图形. 学生模仿教师的画法,边写画法,边画图.作法:如图(2).(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想一想,为什么),两弧相交于C,D两点;(2)作直线CD.CD就是所求作的直线.这个作法实际上就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在作法中为什么有CA=CB,DA=DB?(2)可以用这种方法找线段的中点吗?四等分点呢?三、举例分析例2如图(1),△ABC和△A′B′C′是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请画出它的对称轴.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把问题转化为已解决问题,只要画出点A、点A′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如图(2).例3图(1)是一个五角星,请画出它的对称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点A可以和哪些点成对应点?最后化归到例2,由学生自己完成.四、巩固练习教材第64页练习第1,2,3题.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六、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1第7,8题.通过前两节的学习,这节画对称轴的习题课就可以全部交由学生自己完成.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就是利用两个对称点找到对称轴,即画出这对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让学生用尺规作图,独立完成.13.2画轴对称图形(2课时)第1课时作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重点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对称后的图形.难点较复杂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一、问题导入我们前面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相关的性质.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二、探究新知[活动]在一张半透明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右脚印.这时,右脚印和左脚印成轴对称,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并且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类似地,请你再将一个图形做一做,看看能否得到同样的结论.认真观察,左脚印和右脚印有什么关系?(成轴对称)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即直线l,它与图中的线段PP′是什么关系?(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PP′)[思考1]如何画一个点的对称图形?例1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画法:(1)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垂足为B;(2)延长AB到A′,使得BA′=AB.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思考2]如何画一条直线的对称图形?例2已知线段AB,画出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画法:(1)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2)画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3)连接点A′和点B′成线段A′B′.线段A′B′即为所求.[思考3]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例3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画法:(1)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O,在垂线上截取OA′=OA,A′就是点A 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2)同理,分别画出点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C′.(3)连接A′B′,B′C′,C′A′,则△A′B′C′即为所求.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68页练习第1,2题2.下列图形中,点P与P′关于直线MN对称的图形是()四、小结与作业1.归纳: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图形的对称图形.2.作业:教材习题13.2第1题.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画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2.能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表示关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重点用坐标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难点找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一、问题导入教材图13.2-3是一张老北京城的示意图,其中西直门和东直门是关于中轴线对称的,如果以天安门为原点,分别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如图所示的东直门的坐标,你能说出西直门的坐标吗?二、探究新知【探究1】(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已知点A(2,-3),B(-1,2),C(-6,-5),D(3,5),E(4,0),F(0,-3);(2)画出这些点分别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并填写表格;(3)请你仔细观察点的坐标,你能发现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规律吗?(4)请你想办法检验你所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说说你是如何检验的.已知点A(2,-3) B(-1,2) C(-6,-D(3,5) E(4,0) F(0,-3)5)关于x轴的对称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探究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以上各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并写出坐标,观察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有什么规律?【归纳】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是: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探究3】按以上规律,说出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1的坐标,再说出P1关于y轴的对称点P2坐标.观察点P经过两次轴对称所得点P2的坐标有什么规律?【归纳】一个点经历关于x轴、y轴两次轴对称得到的对称点坐标规律是: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在以后学了“中心对称”后,两点被称为关于原点对称.三、举例分析【例1】已知A(2,a),B(-b,4),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a,b的值.(1)A,B关于y轴对称;(2)A,B关于x轴对称;(3)A,C关于x轴对称,B,C关于y轴对称.【解析】(1)A,B关于y轴对称,说明纵坐标相同,横坐标相反,a=4,b=2;(2)A,B关于x轴对称,说明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a=-4,b=-2;(3)A,C关于x轴对称,B,C关于y轴对称,说明A,B经过x轴、y轴两次对称变换,即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各互为相反数,a=-4,b=2.【例2】如下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1),C(-2,5),D(-5,4),分别画出与四边形ABCD关于y轴和x轴对称的图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出正确答案并讲评.四、课堂巩固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4,-5)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已知点P(-2,3)关于y轴对称点为Q(a,b),则a+b的值为()A.1B.-1C.5D.-53.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P1,点P1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2,则P2的坐标为() A.(a,b) B.(a,-b)C.(-a,b) D.(-a,-b)4.若点(a,b)与点(m,n)满足a+m=0,b-n=0,则这两点关于()对称.A.x轴B.y轴C.x轴或y轴D.不确定五、拓展思维如图,点A(1,4),B(4,1),l为第一、三象限角∠xOy的平分线.(1)求证:l垂直平分AB;(2)A,B关于l成轴对称吗?(3)如果点A,B的坐标分别为(6,8)和(8,6),它们还关于l对称吗?(4)如果你发现了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写出点P(m,n)关于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的对称点Q的坐标.六、小结与作业小结:(1)点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寻找线段之间的关系来求.(2)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即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即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作业:教材习题13.2第3,4题.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向往的北京城内天安门、长安街、东直门等的方位引入新课,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归纳规律后检验其正确性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也使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13.3等腰三角形13.3.1等腰三角形(2课时)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3.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一、情境导入【活动1】教师预先做出各种几何图形,包括圆、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让同学们抢答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引入今天所要讲的课题——等腰三角形.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我们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二、探究新知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从剪出的图形观察△ABC的特点,可以发现AB=AC.教师活动:让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如下图.在△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 是顶角,∠B和∠C是底角.【活动2】把活动1中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填入下表: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学生活动:学生经过观察,独立完成上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从表中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活动3】你能用所学知识验证上述性质吗?如图,在△ABC中,AB=AC.求证:∠B=∠C.学生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若证∠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知道,只需要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于是可以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作BC边上的中线AD,证明△ABD和△ACD全等即可,根据条件利用“边边边”可以证明.教师活动:让学生充分讨论,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利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证明,证明过程中注意学生表述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证明:作BC边上的中线AD,如图.在△ABD 和△ACD 中,⎩⎨⎧AB =AC ,AD =AD ,BD =CD ,所以△ABD ≌△ACD(SSS ),所以∠B =∠C. 这样,就证明了性质1.类比性质1的证明你能证明性质2吗?由△ABD ≌△ACD ,还可得出∠BAD =∠CAD ,∠ADB =∠ADC =90°. 从而AD ⊥BC ,这也就证明了等腰△ABC 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A 并垂直于底边BC. 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多样,让学生再去讨论、交流,即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性质2. 三、应用提高例1 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中关于角的数量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发现:(1)∠ABC =∠ACB =∠CDB =∠A +∠ABD ; (2)∠A =∠ABD ; (3)∠A +2∠C =180°.若设∠A =x ,则有x +4x =180°,得到x =36°,进一步得到两个底角的度数.四、小结与作业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哪些收获?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教师适时点评,并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小结:(1)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作法(作底边上的高、作底边上的中线、作顶角的平分线).作业:教材习题13.3第1,3,7题.本节课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动手翻折等腰三角形纸片得出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三线合一”的性质.设计理念是让学生通过感官认识、折纸、猜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使学生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和计算.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证明.一、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77页“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提问:在一般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学生猜想它们所对的边相等.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如何证明? 二、解决问题教师引导提示,学生根据提示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在△ABC 中,∠B =∠C.求证:AB =AC.与学生一起回顾等腰三角形中常添加的辅助线:高、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让学生逐一尝试,发现可以作AD ⊥BC ,或AD 平分∠BAC ,但不能作BC 边上的中线.学生口头证明后,选一种方法写出证明过程.如图,在△ABC 中,∠B =∠C ,作△ABC 的角平分线AD.在△BAD 和△CAD 中,⎩⎨⎧∠1=∠2,∠B =∠C ,AD =AD ,∴△BAD ≌△CAD(AAS ),∴AB =AC.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三、应用举例 1.出示教材例2.引导学生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边对等角”来证明. 学生讨论后,自己完成证明过程.例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如图所示)求证:AB =AC.分析:要证明AB=AC.可先证明∠B=∠C.因为∠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C与∠1,∠2的关系.证明:∵AD∥BC,∴∠1=∠B(______________________),∠2=∠C(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知∠1=∠2,所以∠B=∠C.∴AB=AC(______________).2.出示教材例3.让学生自学例3.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作法:(1)作线段AB=a.(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相交于点D.(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4)连接AC,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四、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什么?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你能总结一下吗?五、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3第2,8,10题.学生刚刚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等腰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并能够灵活应用它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发展学生的动手、归纳猜想能力;发展学生证明用文字表述的几何命题的能力;使它们进一步掌握归纳思维方法,领会数学分类思想、转化思想.13.3.2等边三角形(2课时)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